2.4汽车的功率平衡图

合集下载

汽车理论第五版_课后习题答案(正确) (1)

汽车理论第五版_课后习题答案(正确) (1)

第一章 汽车的动力性确定一轻型货车的动力性能(货车可装用4挡或5挡变速器,任选其中的一种进行整车性能计算):1)绘制汽车驱动力与行驶阻力平衡图。

2)求汽车最高车速,最大爬坡度及克服该坡度时相应的附着率。

3)绘制汽车行驶加速度倒数曲线,用图解积分法求汽车用2档起步加速行驶至70km/h 的车速-时间曲线,或者用计算机求汽车用2档起步加速行驶至70km/h 的加速时间。

轻型货车的有关数据:汽油发动机使用外特性的Tq-n 曲线的拟合公式为23419.313295.27()165.44()40.874() 3.8445()1000100010001000q n n n n T =-+-+-式中,Tq 为发动机转矩(N •m );n 为发动机转速(r/min )。

发动机的最低转速n min =600r/min,最高转速n max =4000r/min 。

装载质量 2000kg 整车整备质量 1800kg 总质量 3880kg 车轮半径 传动系机械效率 ηt = 滚动阻力系数 f = 空气阻力系数×迎风面积 C D A = 主减速器传动比 i 0= 飞轮转动惯量 I f =•m 2二前轮转动惯量 I w1=•m 2 四后轮转动惯量 I w2=•m 2变速器传动比 ig(数据如下表)轴距 L= 质心至前轴距离(满载) a= 质心高(满载) hg=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知识点为汽车驱动力-行使阻力平衡图的应用和附着率的计算、等效坡度的概念。

只要对汽车行使方程理解正确,本题的编程和求解都不会有太大困难。

常见错误是未将车速的单位进行换算。

2)首先应明确道路的坡度的定义tan i α=。

求最大爬坡度时可以对行使方程进行适当简化,可以简化的内容包括两项cos 1α≈和sin tan αα≈,简化的前提是道路坡度角不大,当坡度角较大时简化带来的误差会增大。

计算时,要说明做了怎样的简化并对简化的合理性进行评估。

3)已知条件没有说明汽车的驱动情况,可以分开讨论然后判断,也可以根据常识判断轻型货车的驱动情况。

汽车动力学ppt课件

汽车动力学ppt课件
算所得得半径。用作运动学分析。
rr
S
2nw
一般可不计差别: rs≈ rr ≈ r
4)汽车的驱动力图
发动机外特性确定的是发动机输出转矩和转速关系。 经传动系到达车轮后,可表示为驱动力与车速间的关系。
由式(1)得各档位的 Ft值。
发动机转速n与汽车行
驶速度ua间的关系
ua
0.377
rn ig io
单位 ua: km/h n: r/min r: m
之间的函数关系。用试验曲线或拟合多项式表达。
▪发动机外特性曲线:发动机 节气门置于全开位置
▪发动机部分负荷特性曲线: 发动机节气门置于部分开启位 置
台架试验特性曲线:发动 机台架试验时所获得的曲线。
使用外特性曲线:带上全 部附件时的外特性。与台架试 验特性相差5~15%。
2)传动系机械效率
传动系各部件(变速器、万向节、主减速器)的摩擦导 致的功率损失。由试验测得。
Ft≤ FZ ·φ 对后轮驱动汽车:
FX2/ FZ2 = Cφ2 φ, 式中, Cφ2——后轮驱动汽车驱动轮的附着率
对前轮驱动汽车,前轮驱动的附着率也不能大于 地面附着系数。
将驱动条件和附着条件连起来,有:
Ff+Fw+Fi≤Ft≤FZ·φ
此即汽车行驶的必要与充分条件,称为汽车行驶 的驱动-附着条件。
一、驱动力
1.定义
发动机产生的转矩,经传动系至驱动轮,转矩Tt对地面 产生圆周力Fo,地面对驱动轮的反作用力Ft即为驱动力。
2.表达式
Ft =Tt /r r—车轮半径
驱动轮转矩Tt与发动机转矩 Ttq的关系为:
故:
Ft
Ttq ig iot
r
3.表达式涉及的几项具体内容

汽车理论 第二章汽车动力性(常)

汽车理论 第二章汽车动力性(常)
7
Acceleration time
汽车加速度曲线
GB/T12543—90《汽车加速性能试验方法》 8
9
爬坡能力的评价
▪ 以满载、良好路面上的imax来表示。

--商用车30%或16.5º;

--越野汽车60%或31º;
▪ 轿车最高车速较大, 且通常在良好的市 区道路行驶,一般不强调爬坡度。
▪ 有的国家要求汽车在常遇坡道上汽车必 须保持的速度表明其加速能力。
r
21.15
36
1. 最大速度和部分负荷时的力平衡 以及 uamax 和部分负荷时的等速 2. 加速能力
3. 最大爬坡度
ua uam a,x此时F, i mgsin i tg(sin1 Ft Ff Fw )
mg
37
▪ 2. 加速能力 它用aj,但aj不方便评价。 通常用加速时间或加速距离来评价。
28
▪ δ 主要与发动机飞轮的转动惯量、车轮的 转动惯量以及传动系统的转动比有关,即

▪ 式中:Iw为车轮的转动惯量;If为飞轮的转 动惯量。
29
Ft Ff Fw Fi Fj
Ttqi0 ig T mg f cosCD Aua2
r
21.15
mgsinm du
dt
30
四、汽车行驶条件
▪ 1. 汽车行驶的驱动-附着条件
温度、转速、油面高度等有关。
16
▪ 汽车传动系总成机械效率
▪ 4~6档变速器ηT =0.96
▪ 6~8档变速器ηT =0.95
▪ 传动轴ηT = 0.98
▪ 主减速器ηT = 0.96 (单级)

ηT = 0.92(双级)
▪ 汽车传动系机械效率

《汽车功率平衡图》课件

《汽车功率平衡图》课件
汽车功率平衡图的绘制 方法
确定汽车的动力需求
动力需求
根据汽车行驶需求,确定所需的 最大功率和常用功率。
考虑因素
包括汽车类型、用途、行驶条件 和驾驶员需求等。
确定汽车的阻力
阻力来源
分析汽车行驶过程中所受的阻力,如 空气阻力、滚动阻力、坡度阻力和加 速阻力等。
阻力计算
根据已知条件和相关公式,计算出汽 车在各种行驶条件下的总阻力。
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将使得汽车功率平 衡图需要更加关注能量管理、动力电 池性能优化等方面的问题。
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将使得汽车功率 平衡图需要考虑更多的影响因素,如 车联网、传感器融合、人工智能等。
未来汽车功率平衡图的发展方向将更 加注重智能化、精细化、集成化,以 满足更加严格的环保、节能、安全等 方面的要求。
对未来研究和应用的建议
鼓励跨学科合作,加强汽车工程与信息科学、物理学、数学等领域的交 叉融合,为汽车功率平衡图的研究提供更广泛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
加大对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功率平衡技术研究的投入,推动相关 技术的创新发展。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共同推进汽车功率平衡图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提 升全球汽车产业的竞争力。
REPORT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 Y
03
汽车功率平衡图的解读
解读汽车功率平衡图上的关键点
01
02
03
04
发动机功率曲线
表示发动机在不同转速下的功 率输出。
变速器速比
表示变速器在不同挡位下的传 动比。
车轮半径
表示车轮的直径,影响车辆的 加速和制动性能。
空气阻力系数
表示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受到的 空气阻力。

河南工业大学汽车理论VB绘制汽车驱动力与行驶阻力平衡图_汽车功率平衡图。

河南工业大学汽车理论VB绘制汽车驱动力与行驶阻力平衡图_汽车功率平衡图。

3.2 实验记录(核心代码及调试过程)1.核心代码:'.............驱动力与行驶阻力平衡图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Picture1.DrawWidth = 1Picture1.ClsDim i, j, n As IntegerDim Ft, Ff, Fw, Umax, Uumax As SinglePicture1.Scale (-20, 18000)-(150, -2000)Picture1.Line (0, 0)-(125, 0): Picture1.Line (0, 0)-(0, 16000)Picture1.CurrentX = 125: Picture1.CurrentY = -300: Picture1.Print "Ua(km/h)"Picture1.CurrentX = 125: Picture1.CurrentY = 192: Picture1.Print "→"Picture1.CurrentX = 5: Picture1.CurrentY = 16000: Picture1.Print "F/N"Picture1.CurrentX = -2: Picture1.CurrentY = 16000: Picture1.Print "↑"Picture1.CurrentX = -5: Picture1.CurrentY = -1: Picture1.Print "0"For i = 20 To 120 Step 20Picture1.Line (i, 0)-(i, 200)Picture1.CurrentX = i - 5: Picture1.CurrentY = -10: Picture1.Print iNext iFor i = 1000 To 15000 Step 1000Picture1.Line (0, i)-(1.5, i)Picture1.CurrentX = -15: Picture1.CurrentY = i + 50: Picture1.Print iNext iPicture1.DrawWidth = 2For n = 600 To 4000Tq = -19.313 + 295.27 * (n / 1000) - 165.44 * (n / 1000) ^ 2 + 40.874 * (n / 1000) ^ 3 - 3.8445 * (n / 1000) ^ 4For j = 1 To 5Ft = Tq * i0 * ηt * x(j) / rFf = f * 9.8 * mUa = 0.377 * r * n / (i0 * x(j))Fw = 0.5 * 1.2258 * ca * (Ua / 3.6) ^ 2Picture1.Circle (Ua, Ft), 0.1, vbBluePicture1.Circle (Ua, (Ff + Fw)), 0.1, vbRedUmax = UmaxIf Ua > Umax ThenUmax = UaElseUmax = UmaxEnd IfNext jNext nUumax = CInt(Umax * 100) / 100Picture1.CurrentX = 40: Picture1.CurrentY = 16000: Picture1.Print "最高车速为:"; Uumax; "km/h"End Sub'...........动力特性图Private Sub Command3_Click()Picture1.DrawWidth = 1Picture1.ClsDim i, j, n As IntegerDim Ft, Fw, D As SinglePicture1.Scale (-20, 90)-(150, -10)Picture1.Line (0, 0)-(125, 0): Picture1.Line (0, 0)-(0, 85)Picture1.CurrentX = 125: Picture1.CurrentY = -3: Picture1.Print "Ua(km/h)"Picture1.CurrentX = 125: Picture1.CurrentY = 0.9: Picture1.Print "→"Picture1.CurrentX = 5: Picture1.CurrentY = 85: Picture1.Print "D"Picture1.CurrentX = -2: Picture1.CurrentY = 85: Picture1.Print "↑"Picture1.CurrentX = -5: Picture1.CurrentY = -1: Picture1.Print "0"For i = 20 To 120 Step 20Picture1.Line (i, 0)-(i, 1)Picture1.CurrentX = i - 5: Picture1.CurrentY = -1: Picture1.Print iNext iFor i = 20 To 80 Step 20Picture1.Line (0, i)-(2, i)Picture1.CurrentX = -10: Picture1.CurrentY = i + 1: Picture1.Print "0"; i / 200Next iPicture1.DrawWidth = 2For n = 600 To 4000For j = 1 To 5Tq = -19.313 + 295.27 * (n / 1000) - 165.44 * (n / 1000) ^ 2 + 40.874 * (n / 1000) ^ 3 - 3.8445 * (n / 1000) ^ 4Ft = Tq * i0 * ηt * x(j) / rUa = 0.377 * r * n / (i0 * x(j))Fw = 0.5 * 1.2258 * ca * (Ua / 3.6) ^ 2D = 200 * (Ft - Fw) / (m * 9.8)If D > 0 ThenPicture1.Circle (Ua, D), 0.1, vbBlueEnd IfNext jNext nEnd Sub'.............功率平衡图Private Sub Command4_Click()Picture1.DrawWidth = 1Picture1.ClsDim i, j, n As IntegerDim Pe, Pf, Pw As SinglePicture1.Scale (-20, 80)-(150, -10)Picture1.Line (0, 0)-(125, 0): Picture1.Line (0, 0)-(0, 75)Picture1.CurrentX = 125: Picture1.CurrentY = -3: Picture1.Print "Ua(km/h)"Picture1.CurrentX = 125: Picture1.CurrentY = 0.9: Picture1.Print "→"Picture1.CurrentX = 5: Picture1.CurrentY = 75: Picture1.Print "Pe/kw"Picture1.CurrentX = -2: Picture1.CurrentY = 75: Picture1.Print "↑"Picture1.CurrentX = -5: Picture1.CurrentY = -1: Picture1.Print "0"For i = 20 To 120 Step 20Picture1.Line (i, 0)-(i, 1)Picture1.CurrentX = i - 5: Picture1.CurrentY = -1: Picture1.Print iNext iFor i = 10 To 70 Step 10Picture1.Line (0, i)-(2, i)Picture1.CurrentX = -10: Picture1.CurrentY = i + 1: Picture1.Print iNext iPicture1.DrawWidth = 2For n = 600 To 4000For j = 1 To 5Tq = -19.313 + 295.27 * (n / 1000) - 165.44 * (n / 1000) ^ 2 + 40.874 * (n / 1000) ^ 3 - 3.8445 * (n / 1000) ^ 4Pe = Tq * n / 9550Ua = 0.377 * r * n / (i0 * x(j))Pf = (m * f * Ua / 3600) / ηtPw = (ca * Ua ^ 3 / 76140) / ηtPicture1.Circle (Ua, Pe), 0.1, vbBluePicture1.Circle (Ua, (Pf + Pw)), 0.1, vbRedNext jNext nEnd Sub'...........外特性曲线Private Sub Command5_Click()Picture1.DrawWidth = 1Picture1.ClsDim i, n As IntegerDim Pe As SinglePicture1.Scale (-400, 250)-(5000, -20)Picture1.Line (0, 0)-(4500, 0): Picture1.Line (0, 0)-(0, 200)Picture1.CurrentX = 4300: Picture1.CurrentY = -3: Picture1.Print "n(r/min)"Picture1.CurrentX = 4500: Picture1.CurrentY = 3: Picture1.Print "→"Picture1.CurrentX = 100: Picture1.CurrentY = 200: Picture1.Print "Ttq(N*m)"Picture1.CurrentX = 100: Picture1.CurrentY = 80: Picture1.Print "Pe(kw)"Picture1.CurrentX = -60: Picture1.CurrentY = 205: Picture1.Print "↑"Picture1.CurrentX = -5: Picture1.CurrentY = -1: Picture1.Print "0"For i = 500 To 4000 Step 500Picture1.Line (i, 0)-(i, 3)Picture1.CurrentX = i - 200: Picture1.CurrentY = -1: Picture1.Print iNext iFor i = 20 To 180 Step 20Picture1.Line (0, i)-(50, i)Picture1.CurrentX = -300: Picture1.CurrentY = i + 3: Picture1.Print iNext iPicture1.DrawWidth = 2For n = 600 To 4000Tq = -19.313 + 295.27 * (n / 1000) - 165.44 * (n / 1000) ^ 2 + 40.874 * (n / 1000)^ 3 - 3.8445 * (n / 1000) ^ 4Pe = Tq * n / 9550Picture1.Circle (n, Pe), 2, vbRed Picture1.Circle (n, Tq), 2, vbBlue Next nEnd Sub2.数据图表:驱动力与行驶阻力平衡图:动力特性图:爬坡度图:发动机外特性曲线:发动机功率平衡图:3.2 实验记录(核心代码及调试过程)1.核心代码:'.........加速度的倒数曲线Private Sub Command7_Click()Picture1.DrawWidth = 1Picture1.ClsDim i, j, n As IntegerDim Ff, Ft, Fw, a, δ As SinglePicture1.Scale (-20, 160)-(150, -10)Picture1.Line (0, 0)-(125, 0): Picture1.Line (0, 0)-(0, 150)Picture1.CurrentX = 125: Picture1.CurrentY = -3: Picture1.Print "Ua(km/h)"Picture1.CurrentX = 125: Picture1.CurrentY = 1.8: Picture1.Print "→"Picture1.CurrentX = 5: Picture1.CurrentY = 150: Picture1.Print "1/a"Picture1.CurrentX = -2: Picture1.CurrentY = 150: Picture1.Print "↑"Picture1.CurrentX = -5: Picture1.CurrentY = -1: Picture1.Print "0"For i = 20 To 120 Step 20Picture1.Line (i, 0)-(i, 1.5)Picture1.CurrentX = i - 5: Picture1.CurrentY = -1: Picture1.Print iNext iFor i = 10 To 140 Step 10Picture1.Line (0, i)-(2, i)Picture1.CurrentX = -10: Picture1.CurrentY = i + 1: Picture1.Print i / 10Next iPicture1.DrawWidth = 2For n = 600 To 4000For j = 1 To 5Tq = -19.313 + 295.27 * (n / 1000) - 165.44 * (n / 1000) ^ 2 + 40.874 * (n / 1000) ^ 3 - 3.8445 * (n / 1000) ^ 4Ft = Tq * i0 * ηt * x(j) / rUa = 0.377 * r * n / (i0 * x(j))Fw = 0.5 * 1.2258 * ca * (Ua / 3.6) ^ 2Ff = f * 9.8 * mδ = 1 + Iw / (m * r ^ 2) + If1 * x(j) ^ 2 * i0 ^ 2 * ηt / (m * r ^ 2) a = (Ft - Ff - Fw) / (δ * m)If a > 0 ThenPicture1.Circle (Ua, 10 / a), 0.1, vbBlueEnd IfNext jNext nEnd Sub'..............直接挡加速时间曲线Private Sub Command8_Click()Picture1.DrawWidth = 1Picture1.ClsDim i, n As IntegerDim Ff, Ft, Fw, a, δ, t, tt As SinglePicture1.Scale (-10, 90)-(60, -10)Picture1.Line (0, 0)-(55, 0): Picture1.Line (0, 0)-(0, 75)Picture1.CurrentX = 53: Picture1.CurrentY = -3: Picture1.Print "t(s)"Picture1.CurrentX = 55: Picture1.CurrentY = 0.9: Picture1.Print "→"Picture1.CurrentX = 2: Picture1.CurrentY = 75: Picture1.Print "Ua(km/h)"Picture1.CurrentX = -0.7: Picture1.CurrentY = 75: Picture1.Print "↑"Picture1.CurrentX = -3: Picture1.CurrentY = -1: Picture1.Print "0"For i = 10 To 50 Step 10Picture1.Line (i, 0)-(i, 1)Picture1.CurrentX = i - 1.5: Picture1.CurrentY = -1: Picture1.Print iNext iFor i = 10 To 70 Step 10Picture1.Line (0, i)-(1, i)Picture1.CurrentX = -5: Picture1.CurrentY = i + 1: Picture1.Print iNext it = 0For Ua = 0 To 70 Step 0.01n = Ua * i0 * x(4) / 0.377 / rIf n >= 600 ThenTq = -19.313 + 295.27 * (n / 1000) - 165.44 * (n / 1000) ^ 2 + 40.874 * (n / 1000) ^ 3 - 3.8445 * (n / 1000) ^ 4Ft = Tq * i0 * ηt * x(4) / rFw = 0.5 * 1.2258 * ca * (Ua / 3.6) ^ 2Ff = f * 9.8 * mδ = 1 + Iw / (m * r ^ 2) + If1 * x(4) ^ 2 * i0 ^ 2 * ηt / (m * r ^ 2)a = (Ft - Ff - Fw) / (δ * m)t = t + 1 * 0.01 / a / 3.6Picture1.Circle (t, Ua), 0.1, vbBlueEnd IfNext Uatt = CInt(t * 100) / 100Picture1.CurrentX = 15: Picture1.CurrentY = 80: Picture1.Print "0-70(km/h)直接挡加速时间为:"; tt; "s"End Sub2.数据图表:加速度曲线图:加速度倒数曲线:直接挡加速时间图:3.2 实验记录(核心代码及调试过程)1.核心代码'.........最高挡百公里耗油量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Dim n(1 To 8), B0(1 To 8), B1(1 To 8), B2(1 To 8), B3(1 To 8), B4(1 To 8)n(1) = 815: n(2) = 1207: n(3) = 1614: n(4) = 2012: n(5) = 2603: n(6) = 3006: n(7) = 3403: n(8) = 3804B0(1) = 1326.8: B0(2) = 1354.7: B0(3) = 1284.4: B0(4) = 1122.9: B0(5) = 1141#: B0(6) = 1051.2: B0(7) = 1233.9: B0(8) = 1129.7B1(1) = -416.46: B1(2) = -303.98: B1(3) = -189.75: B1(4) = -121.59: B1(5) = -98.893: B1(6) = -73.714: B1(7) = -84.478: B1(8) = -45.291B2(1) = 72.379: B2(2) = 36.657: B2(3) = 14.524: B2(4) = 7.0035: B2(5) = 4.4763: B2(6) = 2.8593: B2(7) = 2.9788: B2(8) = 0.71113B3(1) = -5.8629: B3(2) = -2.0553: B3(3) = -0.51184: B3(4) = -0.18517: B3(5) = -0.091077: B3(6) = -0.05138: B3(7) = -0.047449: B3(8) = -0.00075215B4(1) = 0.17768: B4(2) = 0.043072: B4(3) = 0.0068164: B4(4) = 0.0018555: B4(5) = 0.00068906: B4(6) = 0.00035032: B4(7) = 0.0002823: B4(8) = -0.000038568Picture1.Scale (-10, 50)-(150, -10)Picture1.Line (0, 0)-(120, 0): Picture1.Line (0, 0)-(0, 45)Picture1.CurrentX = 120: Picture1.CurrentY = -3: Picture1.Print "Ua(km/h)"Picture1.CurrentX = 120: Picture1.CurrentY = 1: Picture1.Print "→"Picture1.CurrentX = 5: Picture1.CurrentY = 45: Picture1.Print "Qs(L/100km)"Picture1.CurrentX = -2.5: Picture1.CurrentY = 46: Picture1.Print "↑"Picture1.CurrentX = -3: Picture1.CurrentY = -1: Picture1.Print "0"For i = 20 To 100 Step 20Picture1.Line (i, 0)-(i, 1)Picture1.CurrentX = i - 6: Picture1.CurrentY = -1: Picture1.Print iNext iFor i = 10 To 40 Step 10Picture1.Line (0, i)-(3, i)Picture1.CurrentX = -12: Picture1.CurrentY = i + 1: Picture1.Print iNext ig = 3880 * 9.8f = 0.013CdA = 2.77ηt = 0.85i0 = 5.83r = 0.367Uamin = 0.377 * r * n(1) / (0.793 * i0)Qmin = 100Picture1.DrawWidth = 2For ua = Uamin To 100 Step 0.01Pe = (g * f * ua / 3600 + CdA * ua ^ 3 / 76140) / ηtnn = 0.793 * i0 * ua / (0.377 * r)For i = 1 To 7If nn >= n(i) And nn <= n(i + 1) ThenB0B0 = B0(i) + (B0(i + 1) - B0(i)) * (nn - n(i)) / (n(i + 1) - n(i))B1B1 = B1(i) + (B1(i + 1) - B1(i)) * (nn - n(i)) / (n(i + 1) - n(i))B2B2 = B2(i) + (B2(i + 1) - B2(i)) * (nn - n(i)) / (n(i + 1) - n(i))B3B3 = B3(i) + (B3(i + 1) - B3(i)) * (nn - n(i)) / (n(i + 1) - n(i))B4B4 = B4(i) + (B4(i + 1) - B4(i)) * (nn - n(i)) / (n(i + 1) - n(i))End IfNext iBe = B0B0 + B1B1 * Pe + B2B2 * Pe ^ 2 + B3B3 * Pe ^ 3 + B4B4 * Pe ^ 4Qs = Pe * Be / (1.02 * 7 * ua)Picture1.PSet (ua, Qs), vbBlueIf Qs < Qmin ThenQmin = QsUj = uaEnd IfNext uaText1.Text = CInt(Uj * 100) / 100Text2.Text = CInt(Qmin * 100) / 100End Sub'..............次高挡百公里耗油量Private Sub Command2_Click()Picture1.ClsPicture1.DrawWidth = 1Dim n(1 To 8), B0(1 To 8), B1(1 To 8), B2(1 To 8), B3(1 To 8), B4(1 To 8)n(1) = 815: n(2) = 1207: n(3) = 1614: n(4) = 2012: n(5) = 2603: n(6) = 3006: n(7) = 3403: n(8) = 3804B0(1) = 1326.8: B0(2) = 1354.7: B0(3) = 1284.4: B0(4) = 1122.9: B0(5) = 1141#: B0(6) = 1051.2: B0(7) = 1233.9: B0(8) = 1129.7B1(1) = -416.46: B1(2) = -303.98: B1(3) = -189.75: B1(4) = -121.59: B1(5) = -98.893: B1(6) = -73.714: B1(7) = -84.478: B1(8) = -45.291B2(1) = 72.379: B2(2) = 36.657: B2(3) = 14.524: B2(4) = 7.0035: B2(5) = 4.4763: B2(6) = 2.8593: B2(7) = 2.9788: B2(8) = 0.71113B3(1) = -5.8629: B3(2) = -2.0553: B3(3) = -0.51184: B3(4) = -0.18517: B3(5) = -0.091077: B3(6) = -0.05138: B3(7) = -0.047449: B3(8) = -0.00075215B4(1) = 0.17768: B4(2) = 0.043072: B4(3) = 0.0068164: B4(4) = 0.0018555: B4(5) = 0.00068906: B4(6) = 0.00035032: B4(7) = 0.0002823: B4(8) = -0.000038568Picture1.Scale (-10, 50)-(150, -10)Picture1.Line (0, 0)-(120, 0): Picture1.Line (0, 0)-(0, 45)Picture1.CurrentX = 120: Picture1.CurrentY = -3: Picture1.Print "Ua(km/h)"Picture1.CurrentX = 120: Picture1.CurrentY = 1: Picture1.Print "→"Picture1.CurrentX = 5: Picture1.CurrentY = 45: Picture1.Print "Qs(L/100km)"Picture1.CurrentX = -2.5: Picture1.CurrentY = 46: Picture1.Print "↑"Picture1.CurrentX = -3: Picture1.CurrentY = -1: Picture1.Print "0"For i = 20 To 100 Step 20Picture1.Line (i, 0)-(i, 1)Picture1.CurrentX = i - 6: Picture1.CurrentY = -1: Picture1.Print iNext iFor i = 10 To 40 Step 10Picture1.Line (0, i)-(3, i)Picture1.CurrentX = -12: Picture1.CurrentY = i + 1: Picture1.Print iNext iPicture1.DrawWidth = 2m = 3880g = 3880 * 9.8f = 0.013CdA = 2.77ηt = 0.85i0 = 5.83r = 0.367Qmin = 100For ua = 25 To 100 Step 0.01Pe = (g * f * ua / 3600 + CdA * ua ^ 3 / 76140) / ηtnn = 0.793 * i0 * ua / (0.377 * r)For i = 1 To 7If nn >= n(i) And nn <= n(i + 1) ThenB0B0 = B0(i) + (B0(i + 1) - B0(i)) * (nn - n(i)) / (n(i + 1) - n(i)) B1B1 = B1(i) + (B1(i + 1) - B1(i)) * (nn - n(i)) / (n(i + 1) - n(i)) B2B2 = B2(i) + (B2(i + 1) - B2(i)) * (nn - n(i)) / (n(i + 1) - n(i)) B3B3 = B3(i) + (B3(i + 1) - B3(i)) * (nn - n(i)) / (n(i + 1) - n(i)) B4B4 = B4(i) + (B4(i + 1) - B4(i)) * (nn - n(i)) / (n(i + 1) - n(i)) End IfNext iBe = B0B0 + B1B1 * Pe + B2B2 * Pe ^ 2 + B3B3 * Pe ^ 3 + B4B4 * Pe ^ 4Qs = Pe * Be / (1.02 * 7 * ua)Picture1.PSet (ua, Qs), vbRedIf Qs < Qmin ThenQmin = QsUj = uaEnd IfNext uaText1.Text = CInt(Uj * 100) / 100Text2.Text = CInt(Qmin * 100) / 100End Sub2.数据图表:最高档等速百公里燃油消耗量曲线图:次高档等速百公里燃油消耗量曲线图:河南工业大学第 页21。

汽车的功率平衡图

汽车的功率平衡图
3. 如果从能量的观点出发,汽车的加速性能就是汽车 在单位时间里提高动能的能力;速度增长率越大,动能增 长越快,动力性能就越好;而汽车动能的增长率是由汽车 加速过程能发出的功率决定的。汽车的爬坡速度同样也决 定于功率。
CD Ava3 76140
Giva 3600
δGva 3600g
dv dt
功率平衡图
以汽车行驶速度为横坐标, 以功率为纵坐标的坐标系内, 将发动机功率Pe及汽车在良好 水平路面上等速行驶时消耗的 阻力功率(Pf+Pw)/ηm对车速 的关系曲线给出而得到。
利用汽车的功率平衡图分 析某些动力性问题更为方便。
式中:F——作用于汽车的力,N; va——汽车行驶速度,m/s
1000——换算系数,1000N•m/s=1000W=1kW 如果va以km/h为单位,则上式
P Fva Fva ( kW)
3.61000 3600
设汽车重力为G,以N为单位,车速va以km/h为单位, 则各种阻力功率的计算公式:
滚动阻力 消耗功率
高速行驶时,汽车主要 克服空气阻力功率。
对于轿车 在80km/h时,空气阻力 等于Ff 100km/h时,Fw占总阻 力的70%。
功率平衡图确定汽车的动力性
(1)汽车的最高速度(va,max) 良好水平路面 最高速度
dv 0 , i 0 dt
Pe
Pf Pw
m
最高档的发动机功率Pe与 (Pf+Pw)/ηm曲线交点对应的车 速即为汽车的最高车速va,max 。
后备功率
发动机功率与滚动阻力和 空气阻力消耗的发动机功 率的差值是后备功率。
Pe
1
m
(Pf
Pw
)
➢后备功率用于加速和

汽车理论第五版习题集(附答案)

汽车理论第五版习题集(附答案)

汽车理论第五版习题集一、填空题 1。

汽车动力性评价指标是: 汽车的最高时速 ﹑ 汽车的加速时间 和 汽车的最大爬坡速度 .2。

传动系功率损失可分为 机械损失 和 液力损失 两大类。

3. 汽车的行驶阻力主要有 滚动阻力 、 空气阻力 、 坡度阻力 和 加速阻力 _。

4. 汽车的空气阻力分为 压力阻力 和 摩擦阻力 两种。

5. 汽车所受的压力阻力分为 形状阻力 ﹑ 干扰阻力 ﹑ 内循环阻力 和 诱导阻力 。

6. 轿车以较高速度匀速行驶时,其行驶阻力主要是由_ 空气阻力 _引起,而_ 滚动阻力 相对来说较小.7. 常用 原地起步加速时间 加速时间和 超车加速时间 加速时间来表明汽车的加速能力。

8. 车轮半径可分为 自由半径 、 静力半径 和 滚动半径 .9。

汽车的最大爬坡度是指 I 档的最大爬坡度。

10.汽车的行驶方程式是_ j i w f t F F F F F +++= 。

11.汽车旋转质量换算系数δ主要与 飞轮的转动惯量 、__ 车轮的转动惯量 以及传动系统的转动比有关。

12。

汽车的质量分为平移质量和 旋转 质量两部分.13。

汽车重力沿坡道的分力成为 汽车坡度阻力 _。

14.汽车轮静止时,车轮中心至轮胎与道路接触面之间的距离称为 静力半径 。

15.车轮处于无载时的半径称为 自由半径 。

16。

汽车加速行驶时,需要克服本身质量加速运动的惯性力,该力称为 加速阻力 。

17。

坡度阻力与滚动阻力均与道路有关,故把两种阻力和在一起称为 道路阻力 。

18.地面对轮胎切向反作用力的极限值称为 附着力 。

19。

发动机功率克服常见阻力功率后的剩余功率称为 汽车的后备功率 。

20.汽车后备功率越大,汽车的动力性越 好 .21.汽车在水平道路上等速行驶时须克服来自地面的__ 滚动_阻力和来自空气的_ 空气 _阻力。

22.汽车的行驶阻力中,滚动阻力和空气阻力是在任何行驶条件下都存在的._ 坡度阻力和__加速阻力仅在一定行驶条件下存在.23.汽车直线行驶时受到的空气作用力在行驶方向上的分力称为空气阻力。

《汽车功率平衡图》课件

《汽车功率平衡图》课件

汽车功率平衡图元素
பைடு நூலகம்发动机
燃油供给系统、空气供给系 统、点火系统、排气系统
传动系统
变速器、差速器
轮胎
汽车功率平衡图分析
1 如何分析汽车功率平衡图?
了解各个部件之间的能量流动关系,从整体上把握汽车性能的分布和平衡。
2 发动机功率与传动效率的关系
发动机的输出功率需要通过传动系统传递到轮胎,传动效率的提升可以增加汽车整体的 性能。
《汽车功率平衡图》PPT 课件
这个PPT课件将为您介绍汽车功率平衡图的概念、分析方法和应用案例,帮助 您更好地理解汽车性能的提升。
概述
汽车功率平衡图是指汽车各个关键部件之间的能量流动关系图,它反映了汽 车整体性能的分布和平衡。
通过了解汽车功率平衡图,我们能够更好地掌握汽车性能的特点,并从中找 出提升汽车性能的关键因素。
汽车功率平衡图的优化可 以进一步提高汽车性能
通过深入理解汽车功率平衡图, 我们可以找到优化方案,提高汽 车的整体性能。
3 如何提高汽车功率平衡图的整体效率?
优化发动机和传动系统的设计、改善轮胎的摩擦性能,可以提高汽车功率平衡图的整体 效率。
案例分析
1
分析汽车功率平衡图
选择一款汽车,深入分析其功率平衡图,
改善整体性能
2
了解各个部件之间的能量流动关系。
通过功率平衡图的分析,找出优化方案,
改善汽车的整体性能,提升驾驶体验。
3
实际应用
通过案例分析,深入理解汽车功率平衡 图的实际应用,掌握提升汽车性能的方 法和技巧。
结论
汽车功率平衡图对汽车性 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对汽车制造商和消费者都 有重要意义
通过优化汽车功率平衡图,可以 提升汽车的整体性能和驾驶体验。

汽车功率平衡图

汽车功率平衡图

规 律
而高档时窄,使高档两档之间的重合区域增 大。当汽车高速行驶变速器在高档之间换档 时,发动机功率下降较小,在发动机工作区
内平均功率较大。
★就燃料经济性,高档之间的传动比间隔减
小,增加了发动机在经济区工作的可能性, 可降低燃料消耗量。
7/16
Ft
换档时刻选择
i j k
ui u j uk uamax ua
功率,kw
Pe
Pf Pw
t
I 后备功率
II III
IV a
b 部分油门开度
C
车速ua,km/ h
图1 31 _ 汽车功率平衡图 1/16
u' a
ua m ax
P Fua , kW
2/16
☆档位不同时车速的范围不同,但是功率 的大小不变,只是各档的功率曲线对应的 车速位置不同。低档时车速低,速度变化 区域窄;高档时车速高,所占速度变化区 域大。 ☆滚动阻力功率在低速时近似为直线,而 在高速时是二次曲线(低速、货车!) ☆空气阻力功率曲以空气阻力功率为主。
增长过程,它是时间t的函数。
返回
5/16
发动机转速
离合器从动轴扭矩
离合器从动轴转速
t
tt
6/16
★汽车在实际行驶时,货车高档位使用率
90%以上。为了合理利用有限的档位,使汽
车具有良好动力性和燃料经济性,将传动比

间隔由低档到高档逐渐减小的偏等比级数分 配各档传动比,使变速器在不同档位工作时
档 发动机的转速范围不同。低档时转速范围宽,
11/16
1. 如何利用汽车行驶方程式求轮式 汽车的极限加速度?
2. 在计算汽车动力性时所使用的发动 机功率与计算汽车燃料经济性时所使 用的发动机功率有何不同?

汽车理论重点

汽车理论重点

汽车理论第一章汽车的动力性汽车的动力性是指汽车在良好路面上直线行驶时由汽车受到的纵向外力决定的、所能达到的平均行驶速度;汽车的动力性指标汽车动力性主要由汽车的最高车速、加速时间和最大的爬坡度三个指标来评定;一.最高车速汽车的最高车速是指汽车在无风的条件下,在水平、良好的路面混凝土或沥青上所能达到的最高行驶速度;以符号uamax表示,单位为km/h;二.汽车的加速时间汽车的加速时间t反映汽车的加速能力;常用汽车原地起步加速时间与超车加速时间来表明;原地起步加速时间:在无风的条件下,由停车状态起步后以最大加速强度连续换到最高档后,到某一预定的距离或车速所需的时间;预定距离常用400m 或1000m,预定车速常用100km/h或80km/h;超车加速时间:在无风的条件下,用最高档或次高档,由一预定车速全力加速到某一高速所需的时间;没有一致的规定,多用由30km/h或40km/h加速到某一高速;三.最大爬坡度汽车的最大爬坡度imax反映汽车的爬坡能力;是指汽车在满载或某一载质量无风的条件下,在良好的路面上以最低前进档所能爬的最大坡度;一般越野车imax可达60%即31°左右;一些国家还规定汽车在常遇的坡道上能以一定的速度行驶来表明汽车的爬坡能力;如要求单车在3%的坡度上能以60km/h的车速行驶;汽车的驱动力与行驶阻力确定汽车的动力性,首先要分析沿行驶方向作用于汽车的各种外力,即驱动力与行驶阻力;根据这些力的关系,建立汽车行使方程式,就可以估算汽车的最高车速,加速度和最大爬坡度.汽车的行驶方程式为:汽车的驱动力如图1-2;作用在驱动轮上的转矩Tt,对地面作用一圆周力F0,此时地面对驱动轮的反作用力Ft,即是驱动汽车行驶的外力,定义为汽车的驱动力;Ft = Tt / r驱动力公式若以Ttq表示发动机的输出扭矩,ig表示变速器的传动比,i0表示主减速器的传动比,ηT表示传动系的机械效率,则作用在驱动轮上的转矩Tt为Tt=Ttqigi0ηT NmFt=Ttqigi0ηT /r N由上式可知,汽车的驱动力Ft与发动机转矩、传动系机械效率和传动比及车轮半径有关;一.发动机的转矩在进行汽车动力估算时,发动机的转矩和功率一般利用在稳定工况下由发动机台架试验测定的使用外特性曲线求得;发动机特性曲线:发动机外特性曲线:如图1-3使用外特性曲线:在缺少试验数据时,可用近似公式来估算;3二.传动系的机械效率发动机所发出的功率Pe经传动系传至驱动轮的过程中,存在功率损失;如以PT表示传动系的功率损失,则传动系的机械效率为ηT=Pe-PT/ Pe=1- PT/ Pe传动系功率损失分为机械损失和液力损失;传动系效率是在专门的试验台上测得的;在进行动力性估算时,把ηT看作一个常数;采用有级变速器的轿车ηT 取~;货车、客车ηT取~;越野车ηT取~;也可按表1-1对ηT进行估算;三.车轮的半径车轮的工作半径和轮胎的结构、气压、承受的载荷及转速等因素有关;车轮充气后,未承受任何载荷时的半径称为自由半径;汽车静止时,轮胎因承受载荷产生径向变形,车轮中心至路面与轮胎接触面间的距离称为静力半径rs;若除径向载荷外,车轮上还作用有转矩,此时车轮中心至路面与轮胎接触面间的距离称为动力半径rd;车轮半径如以车轮转动圈数与实际车轮滚动距离之间的关系来换算,则可求得车轮的滚动半径rr;由于静力半径、动力半径和滚动半径三者差别很小,在一般工程计算时,常不计它们的差别,统称为车轮半径r,认为rs≈rd≈rr≈r四.汽车的驱动力特性图汽车的驱动力Ft与车速ua的函数关系曲线称为汽车的驱动力特性图;驱动力Ft的计算公式:Ft=Ttqigi0ηt /r N车速ua 的计算公式:ua=igi0 km/h该图能全面地表示出汽车各档驱动力与车速的关系;二、汽车的行驶阻力汽车行驶时需要不断地克服所遇到的各种阻力;当汽车在水平道路上等速行驶时,需克服来自地面的滚动阻力Ff和来自空气的空气阻力Fw;当汽车在坡道上行驶时,还需克服汽车的重力沿坡道的分力,称为坡度阻力或上坡阻力Fi;当汽车加速时,还需克服汽车的惯性阻力,称为加速阻力Fj;因此汽车行驶时所遇到的总阻力为∑F=Ff+Fw+Fi+Fj一.滚动阻力车轮的轮胎接近绝对弹性体,图1-10为轮胎在硬路面上受径向载荷时的变形曲线;面积0CADE为加载与卸载过程的能量损失,称为弹性物质的迟滞损失;迟滞损失表现为阻碍车轮滚动的一种阻力偶;地面法向反作用力的分布,前后不对称;合力Fz相对于法线前移一个距离a;合力Fz与法向载荷W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将法向反作用力Fz平移至与通过车轮中心的垂线重合,有滚动阻力偶矩Tf=Fza ;对从动轮而言,为克服滚动阻力偶矩,使其等速滚动,必须在车轮中心加一推力Fp1,它与地面切向反作用力构成一力偶矩;由平衡条件得:Fp1r=Tf Fp1=Tf/r=Fza/r=Wa/r令f=a/r,f 称为滚动阻力系数;即单位车重所需的推力;车轮滚动时的滚动阻力即等于滚动阻力系数与车轮负荷之乘积;Ff=Wf=Tf/r分析汽车滚动阻力时,只要知道f 值;F 值由试验方法确定;影响f值的因素:轮胎、道路、行驶速度等;进行动力性分析时,取良好硬路面的f值;滚动阻力驱动轮在硬路面上等速滚动的受力分析:如图1-12;Fx2r=Tt-TfFx2=Ft-Ff真正作用在驱动轮上驱动汽车行驶的力为Fx2;Ft和Ff在受力图上是画不处来的,只是一种定义;二.空气阻力汽车所受空气力分为空气阻力Fx、侧向力Fy、升力Fz三个方向的空气力,和由空气力引起的三个方向的空气力矩,即侧倾力矩Mx、纵倾力矩My和横摆力矩Mz;根据空气动力学的理论,在汽车行驶的速度范围内,空气力通常与气流相对速度的动压力成正比;公式:Fi=ρur²i=x、y、z空气阻力Fw :汽车直线行驶时受到的空气力在行驶方向的分力称为空气阻力;空气阻力的组成:形状阻力:是汽车表面压差阻力,占气动阻力的58%左右;摩擦阻力:是空气的粘滞性在车身表面产生的摩擦力,占气动阻力的9%左右;诱导阻力:是气动升力产生的纵向水平分力,占气动阻力的7%左右;干扰阻力:是汽车外部附件阻力,占气动阻力的14%左右;内部阻力:是汽车内循环阻力,占气动阻力的12%左右;空气阻力空气阻力Fw的公式:Fw=ρua²=CDAua² /根据公式,空气阻力与空气阻力系数CD及汽车迎风面积A成正比;空气阻力系数可通过风洞试验求得;迎风面积A可直接在投影面上测得,也可估算;三.坡度阻力如图1-19,汽车重力沿坡道的分力表现为汽车坡度阻力Fi,即Fi=Gsinαα-道路的坡度道路坡度除了以角度表示外,道路工程通常用坡高与底长之比的百分率来表示,即i=h/s=tgα在坡度较小时:Fi=G sinα≈G tgα=Gi在坡度较大时,近似公式误差较大,按等式计算;三坡度阻力滚动阻力和坡度阻力都与道路有关,而且与汽车重力成正比,故二者之和通常用道路阻力Fψ来表示,即Fψ=Ff+Fi=fGcosα+G sinαNα小于10°-15°时:Fψ=Gf+Gi=Gf+i=Gψψ—道路阻力系数;四.加速阻力汽车加速行驶时,需要克服其质量加速运动时的惯性力,就是加速阻力Fj;汽车质量分为平移质量和旋转质量;汽车加速时,平移质量加速运动产生惯性力,旋转质量产生惯性力矩;为了便于计算,通常把旋转质量的惯性力矩转化为当量的平移质量的惯性力;Fj公式:Fj=δmdu/dt旋转质量换算系数δ为大于1的数,其值为:初步计算时,也可利用图1-21确定δ;汽车行驶方程式根据上面逐项分析的汽车行驶阻力和力的平衡条件,可以得到汽车的行驶方程式为Ft=Ff+Fw+Fi+Fj将前述公式代入:Ttqigi0ηT/r =fGcosα+CDAua²/ +G sinα+δmdu/dt汽车列车的行驶阻力汽车列车的行驶阻力仍然可以用上述公式计算,但汽车的总重力应为汽车列车总重力;汽车列车的空气阻力较单车空气阻力大15%左右;换算系数δ应考虑汽车列车所有车轮的旋转质量;汽车列车的行驶方程式:Ttqigi0ηT/r =fG'cosα+²/+G'sinα+δG' du/gdtG' -汽车列车总重力;汽车驱动力平衡图与动力特性图利用汽车行驶方程进行汽车的动力性能分析的方法:图解法:利用汽车驱动力平衡图解析法:利用公式计算汽车驱动力平衡图:把汽车行驶时的滚动阻力和空气阻力与车速的关系叠加地画在汽车的驱动力特性图上;汽车驱动力平衡图如图1-23确定最高车速:Fi=Fj=0 即Ft=Ff+Fw确定加速能力:Fi=0 由Ft-ua图画出a-ua图,如图1-24 ,再画出1/a-ua图,如图1-25,求出曲线下的面积即为加速过程的加速时间,如图1-26;最大的加速强度:如图1-24 ;在加速度曲线交点处换档;如果和Ⅱ档加速度曲线无交点,应在Ⅰ档加速到发动机最大值时换入Ⅱ档;确定爬坡能力:F j=0动力特性图为评定汽车的动力性应拟定与汽车重力和空气阻力无关的评价参数,通常采用汽车动力因数D来表征汽车动力性指标;D=Ft-Fw/G汽车在各档下的动力因数与车速的关系曲线称为动力特性图;动力特性图只要D相等,便能克服同样的坡度和加速阻力;利用汽车动力特性图分析汽车的动力性,如图4-2-9:确定最高车速:D=f 时临界车速:各档的最大动力因数对应的车速;车速大于临界车速,汽车行驶稳定,反之,不稳定;直接档的临界车速越低越好;确定加速能力确定爬坡能力汽车行驶条件与功率平衡图一、汽车行驶条件汽车行驶的第一个条件-驱动条件:Ft ≥Ff+Fw+Fi汽车行驶的第二个条件-附着条件:Fx2 ≤Fz2φ近似写成:Ft ≤Fz2φ汽车行驶的必要与充分条件,也称为汽车行驶的驱动-附着条件:Ff+Fw+Fi ≤Ft ≤Fz2φ附着率定义为:Cφ2= Fx2 / Fz2 Cφ2 ≤φ汽车行驶条件在一般动力性分析中只取附着系数的平均值;驱动轮地面法向反作用力主要决定于汽车的结构参数、行驶状态和道路条件等因素;受力图如图1-29;见公式1-13;汽车功率平衡图在汽车行驶时,发动机发出的功率始终等于机械传动损失与全部运动阻力所消耗的功率;利用汽车功率平衡方程式,通过图解法同样可以分析汽车的动力性能;汽车功率平衡图:汽车动力性能分析如图1. 确定最高车速2. 确定加速能力3. 确定爬坡能力汽车的后备功率:后备功率越大,汽车所加速能力越好,爬坡能力越大,汽车的动力性能越好;汽车功率平衡图不能直接评定不同汽车的动力性,需用比功率来评价;汽车的比功率:发动机发出的最大功率与汽车总重力的比值;影响汽车动力性的主要因数影响汽车动力性的主要因素有结构因素和使用因素;结构因素:发动机特性参数、传动系的设计、汽车的总质量等;使用因素:道路条件、气候和海拔高度等;一发动机特性参数对动力性的影响影响参数主要有:发动机最大功率、最大转矩以及发动机外特性曲线的形状;二主减速器传动比对动力性的影响图3-4-6为直接档行驶时的功率平衡图;适当的主减速器传动比可使汽车获得较大的最高车速,同时在低速有一定的后备功率,汽车有较好的动力性和燃料经济性;三变速器的档数和传动比对动力性的影响四汽车总质量对动力性的影响五使用因素对动力性的影响汽车的燃油经济性在保证动力性的条件下,汽车以尽量小的燃油消耗量经济行驶的能力,称为汽车的燃料经济性;汽车的燃油经济性主要讨论其评价指标、汽车的燃油经济性的计算方法、燃油经济性测定方法以及提高经济性的途径等;汽车燃油经济性的评价指标汽车燃油经济性的评价指标用行驶单位里程的燃油消耗量或用单位燃油消耗量的汽车行驶里程数来表示;一. 燃油经济性指标的表示法A. 升/公里;B. 升/百公里;C. 公里/升;D. 英里/加仑;E. 千克/公里;F. 升/百吨公里or 千克/百吨公里;二.汽车耗油量的测定测定汽车的耗油量必须确定是在什么工况下进行的;1. 等速行驶工况油耗测定等速行驶百公里燃油消耗量是常用的一种评价指标;汽车在一定载荷我国标准规定轿车为半载、货车为满载下,以最高档在良好的水平道路上以某一车速匀速行驶,通过1km路段的耗油量叫做该车速下的等速耗油量;车速从10km/h开始,每隔10km/h做一次,直到该档最高车速的80%,每种车速试验往返各一次,利用燃油流量计测量耗油量;绘制等速百公里燃油消耗量曲线,如图3-5-12.循环行驶试验工况油耗测定各国都制定一些典型的循环行驶试验工况来模拟实际汽车运行状况;货车六工况:考虑汽车实际行驶的变速工况,在1075m的行驶过程中有加速、减速和不同车速的匀速行驶,六个行驶工况的具体安排如图3-5-2;汽车满载,用最高档,测量全程的耗油量,往返共进行四次,取平均值,并折算成百公里燃油消耗量;汽车燃油经济性的计算在汽车设计与开发工作中,常常利用发动机的万有特性图与汽车功率平衡图,对汽车燃油经济性进行估算;计算时假设汽车在水平路面上行驶;1. 等速行驶工况燃油消耗量的计算根据车速和阻力功率,求出发动机的功率;Pe=Pf+PW/ηT根据Pe 和ua 在万有特性图上,利用插值法,确定燃油消耗率b, 如图2-3 ;等速行驶工况燃油消耗量的计算求出车速ua下单位时间内的燃油消耗量Qt;Qt=Pb/ρg求出等速过程的燃油消耗量;Q=Pbs/102uaρg利用公式求出等速百公里燃油消耗量QsQs=Pb/ρg2.加速行驶工况燃油消耗量的计算根据行驶阻力求出发动机提供的功率;如图2-4,将加速过程按速度增加1km/h等分为若干区间;求出各点车速对应的单位时间内的燃油消耗量Qt;求出汽车行驶速度每增加1km/h所需时间△t;求出各区间的燃油消耗量Qn;求出整个加速过程的燃油消耗量Qa;求出整个加速过程的行驶距离;等减速行驶工况燃油消耗量的计算汽车减速行驶时,发动机处于强制怠速状态;求出减速时间t;发动机的怠速燃油消耗率Qi;减速过程燃油消耗量为:Qd=Qi×t求出整个减速过程的行驶距离;怠速停车时的燃油消耗量若怠速时间为tss,则燃油消耗量QidmL为:Qid=Qi ts5. 整个试验循环工况的百公里燃油消耗量Qs为:Qs =100ΣQ/s提高汽车燃油经济性的因素使用方面的措施1. 管理措施:优先选用柴油车;专业运输公司应倾向于重型车辆和列车运输;加强对油料的管理;2. 行驶车速:经济车速:在等速百公里油耗曲线上,耗油量最低点对应的车速; 经济车速随道路情况和汽车载质量而变化;3.档位的使用在换档过程中,相邻两档之间有车速的重叠区,尽量使用高档行驶;发动机的负荷率在70%-80%时油耗率最低;4. 正确的维修:保证汽车的滑行性能;保持发动机的技术状况;保证轮胎的气压等;5. 提高驾驶技术:加速-滑行技术;缓慢加速;预热保温;保持正常的冷却水温度等; 结构方面的措施1. 减轻车辆的重量;2. 缩减汽车的总体尺寸,改善其外形;3. 发动机的结构具有较高的压缩比等;4. 传动比的选择应保证汽车在常用工况油耗低;5. 尽量采用子午线轮胎;6. 采用节油装置等;汽车动力装置参数的选定汽车动力装置参数是指发动机功率、传动系的传动比;选择原则:根据汽车行驶时需要的功率来选择发动机的功率;按照尽量发挥发动机功率的原则确定传动系的参数;在确定参数时,要考虑参数对燃油经济性的影响;满足驾驶性的要求;发动机功率的选择设计中常从保证汽车预期的最高车速来选择发动机应有的功率;虽然最高车速仅仅是动力性中的一个指标,但现有轿车的统计数据证实了最高车速与爬坡能力、加速能力的一致性;如图3-1和图3-2;发动机功率的估算1、给出期望的最高车速,选择的发动机功率应大体等于,但不小于以最高车速行驶时行驶阻力功率之和;公式为3-1)761403600(13max max a D a T e u A C u Gf P +=η2 、实际工作中还利用汽车统计数据估计汽车比功率 来确定发动 机应有功率; 根据书中图3-1 ,利用车重求出功率;根据图3-2 ,利用预定的最高车速和车重求出功率;传动比的选择汽车的最小传动比当汽车最小传动比为主减速器传动比i0 的选择;主减速器传动比i0 选择到汽车的最高车速相当于发动机最大功率时的车速时,最高车速是最大的;如图;适当减小最小传动比,可以得到较高的燃油经济性;考虑驾驶性能:最小传动比过小,发动机在重负荷下工作,加速性不好,出现噪声与振动;反之,燃油经济性差,发动机高速运转噪声大;二、最大传动比的选择确定最大传动比应考虑汽车的最大爬坡度、汽车的附着力和汽车的最低稳定车速三个因素;根据汽车的最大爬坡度,由行驶方程式确定最大传动比;验算附着条件,若不满足条件时,调整汽车总布置增强附着力;越野汽车的最大传动比应保证汽车能在最低稳定车速下行驶;轿车的最大传动比常常根据加速能力确定;传动系档数与各档传动比的选择一传动系档数增加档位数会改善汽车的动力性和燃油经济性;档位数的多少会影响相邻传动比比值;比值过大会造成换档困难;在变速器中,档位数过多,会使结构复杂;二各档传动比的选择一般汽车各档传动比大致符合相邻传动比比值相同;公式为:公比q一般小于~;相邻档传动比采用等比级数的优点:1. 驾驶员换档时,容易做到使离合器无冲击地接合;如图3-5;2. 充分利用发动机的功率,提高汽车的动力性;如图3-6;3. 便于和副变速器结合构成更多档位的变速器;实际上,各档传动比之间的比值并不是按等比级数来分配的;原因有:各档利用率差别很大; 传动系中齿轮的齿数必须是整数;换档过程中,速度有下降;利用燃油经济性-加速时间曲线确定动力装置参数初步选定参数后,通常利用燃油经济性-加速时间曲线,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最终确定动力装置的参数;燃油经济性-加速时间曲线:曲线大体呈C形,有称之为C曲线的;主减速器传动比的确定在动力装置的其它参数不变的条件下,i0变化的C 曲线如图3-8;变速器传动比的确定装用不同变速器的C 曲线如图3-10;发动机、传动比与主减速器传动比的确定汽车的制动性汽车的制动性:汽车行驶时能在短距离内停车且维持行驶方向稳定性和在下长坡时能维持一定车速的能力;制动性的评价指标主要由制动效能、制动效能的恒定性和制动时汽车的方向稳定性三个方面来评价;制动性的评价指标一、制动效能:是指汽车迅速降低行驶速度直至停车的能力;它是制动性能最基本的评价指标,它是由一定初速度下的制动距离,制动减速度和来评定,也常用来评价;二、制动效能的恒定性主要是指制动抗热衰退性能;它是指汽车高速制动、短时间多次重复制动或下长坡连续制动时制动效能的热稳定性;三指制动时汽车的方向稳定性;通常用汽车制动时,维持直线行驶或按预定弯道行驶的能力来评价;制动车轮的制动力一. 地面制动力:汽车在制动过程中是人为地使汽车受到一个与汽车行驶方向相反的外力,汽车在这一外力的作用下迅速地降低车速以至停车,这个外力称为汽车的制动力;一般为地面制动力;制动车轮受力如图4-4-1,公式为:Tμ+Tf-Tj-Fxbr=0 近似为Fxb=Tμ/ r地面制动力决定于制动器摩擦力矩,其极限值受轮胎与路面间附着力的限制;在轮胎周缘克服制动器摩擦力矩所需的力称为制动器制动力;公式为:Fμ=Tμ/ r制动器的制动力决定于制动器的结构参数;如制动器的结构型式、结构尺寸、摩擦副的摩擦系数和车轮半径等参数;一般情况其数值大小与制动踏板力成正比;制动器制动力曲线如图4-4-2;制动力的极限值由计算公式知:地面制动力和制动器制动力有相同的数值,随着踏板力的增长而增长;但是,地面制动力受到制动车轮和路面的附着条件的限制;其极限值不能超过附着力,公式为:Fxb ≤Fφ=FzφFxbmax =Fzφ地面制动力、制动器制动力及附着力的关系如图4-4-3;汽车制动时,只要当制动器制动力足够大,同时提高附着力数值,才能获得足够的地面制动力;硬路面上的附着系数汽车制动过程时,从车轮滚动到抱死拖滑是一个渐变的过程;如图4-4;经过大量试验,发现在这个过程中附着系数实际上是有很大变化的;随着制动强度的增加,车轮滚动成分越来越小,而滑动成分越来越大,一般用滑动率s来说明滑动成分的多少;滑动率的定义如公式4-5:不同滑动率时,制动力系数是不同的;如图4-5;峰值附着系数、滑动附着系数;影响附着系数的因素附着系数的数值主要决定于道路的材料、路面的状况与轮胎结构、胎面花纹、材料以及汽车运动的速度等因素;如表4-2表示各种路面上的平均附着系数;速度越高,附着系数越低;在潮湿路面上,水起润滑作用,附着系数显著降低;增大轮胎与路面的接触面积会提高附着性能,等等;汽车的制动效能及其恒定性制动效能是指汽车迅速降低行驶速度直至停车的能力;评价制动效能的指标有制动距离,制动减速度、制动时间和制动力;汽车的制动过程如图3-6-3;驾驶员反应时间制动系反应时间制动减速度的增长时间持续制动时间制动释放时间制动减速度用减速度仪测出并画出整个制动过程的减速度曲线;最大减速度公式:jmax=Φbg 特点:最大制动减速度由路面的附着系决定;制动初速度的偏差对测试影响不大;不能反映各车轮的制动性能,而是整车性能指标;测试精度较低;制动力一般在制动试验台上测试制动力;特点:可以测出各车轮的制动力;附着系数稳定;测试精度可以提高;制动距离制动距离是指汽车以一定的初速度紧急制动,从驾驶员踩下制动踏板开始到汽车停住为止所驶过的距离;它是评价汽车制动性能最直观的参数;制动距离公式如4-6 :特点:不能单独反映各车轮的制动状况,它是一个整车制动性能参数;要严格控制初速度;采用五轮仪测试,有较高的准确度;制动效能的恒定性制动效能的恒定性是指制动器抗热衰退能力;制动效能指标是指制动器工作温度在100°c以下的冷制动状态下的指标;当制动器温度常在300°c以上时,制动器的摩擦力矩显著降低,制动效能指标明显下降,这种现象称为制动器的热衰退现象;标准要求:以一定的车速连续制动15次、每次j=3m/s²、最后的制动效能不低于冷制动。

车用驱动电机原理与控制基础(第2版)课件:车用电驱动系统的集成

车用驱动电机原理与控制基础(第2版)课件:车用电驱动系统的集成
模式下,效率计算公式分别为:
inv
inv =
B
m
m =
inv
m
ed =
= inv m
B
由于电驱动系统输入为直流,所以输入功率计
算比较直接,就是电压与电流的乘积。
B = B B
电驱动系统的输出为驱动电机的转速和转矩,
也可以直接通过转矩和转速乘积计算得到。
m m
m =
9.550
得到转折速度表达式为:
s max
rt =


f + d d
图8-6 弱磁控制与定子电流最优控制
2
+ q q
2
式中, s max 为定子电压矢量的最大值,在等幅值变换条件下,其最
大值为2B /3。
即逆变器输出电压越高,理论上电机外特性图上恒转矩区对应的转速
越高。考虑到损耗等因素,电源电压的波动也会反映在电驱动系统的
6
车用电驱动系统的功率和效率特性
§ 9.1 车用电驱动系统的负载平衡



图 8-4 驱动系统能量流
在汽车行驶时,能量由车载能源(直流电源)供给,通过电机控制器中逆变为三相(或者多相)交流电,从而驱动
电机输出转矩驱动车辆行驶;制动情况,在车辆自身的惯性或者坡道势能的驱动下、驱动电机将转换工作模式,由
工作,如图8-1所示。



图 8-1 驱动电机的一般机械特性举例
电机最高工作转速max 与额定转速N 的比值称为电机的“恒功率调
速比”,简称“调速比”
max
=
N
每种型式的电机有其固有的调速比限值范围。例如,由于有永磁体,
磁场难以衰减,因此永磁电机具有相对较小的调速比(约为3);

6- 汽车三大平衡图

6- 汽车三大平衡图
n /(r ⋅ min −1 )
P / kW
800 62 7 10 15 21 26 39
3300 70 29 43 61 85 99 159
5700 96 50 73 105 147 188 276
1、功率平衡图
Ft = F f + Fw + Fi + F j
Teig i0ηT CD A 2 du = G cos α ⋅ f + ua + G sin α + δ ⋅ m 21.15 r dt
Pe = Pt / ηT
功率平衡方程:
Pt = Ft ua
= Pe
1
ηT
( Pf + Pw + Pi + Pj )
由动力特性图确定动力性评价指标
D =ψ +
δdu
gdt
= f +i+
δdu
gdt
1)计算最高车速
du =0 dt
i=0
D= f
f
uamax
在动力特性图上作滚 动阻力系数曲线f-ua,与直 接档曲线的交点即为uamax
25
第五节 汽车的动力平衡
2)计算爬坡度
du =0 dt
公式 D = ψ + 即
δdu
ua/(km/h)
ua /(km ⋅ h −1 )
uamax=205km/h
10
第四节 汽车的驱动力平衡
2.确定加速时间t
汽车的加速能力可以用它在水平良好路面上行驶时产 生的加速度来评价,但由于加速度的数值不易测量,实际 中常用加速时间 t 来表明汽车的加速能力。 譬如用直接档行驶时,由最低稳定速度加速到一定距离 或80%uamax所需的时间来表明汽车的加速能力。 行驶方程式 设 得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汽车克服行驶阻力所消耗的功率一般计算式为
Fva P kW 1000
式中:F——作用于汽车的力,N; va——汽车行驶速度,m/s
1000——换算系数,1000N•m/s=1000W=1kW
如果va以km/h为单位,则上式
Fva Fva P 3.6 1000 3600
(kW)
设汽车重力为G,以N为单位,车速va以km/h为单位,
Pe
爬坡。
1
m
( Pf Pw )
后备功率用于加速和
(2)汽车的加速能力 水平路面加速行驶 i=0
P f Pw Pj m Pe m
不同车速时的加速度为
dv 3600 gηm dt δGva
Pf Pw Pe ηm
则各种阻力功率的计算公式:
滚动阻力 消耗功率
Gfva cos α Pf 3600
当坡度角α较小时,cosα≈1
Gfva Pf 3600
上坡阻力 消耗功率
Gva sin Pi 3600
当坡度角α较小时,sinα≈i
Giva Pi 3600
空气阻力 消耗功率
3 3 CD Ava CD Ava Pw 3600 21.15 76140
利用汽车的功率平衡图分 析某些动力性问题更为方便。
功率平衡图的绘制
绘制发动机功率pe与车速的关系曲线,将发动机的外 特性曲线Pe=f(n)曲线转化为pe=f(va),便可在pe-va坐标系内
绘出发动机的功率pe与车速va的关系曲线,利用下式将发
动机转速换算成车速va。
0.377nr va i0ik
(kW )
加速阻力 消耗功率
δGva dv Pj 3600 g dt
(kW )
能量守恒定律
Pe
va F
m
Pe
va (Ff Fw Fi F j )
m
3 CD Ava Gvasin δGva dv 1 Gfva Pe ηm 3600 3600 21.15 3600 3600 g dt
功率平衡图确定汽车的动力性
(1)汽车的最高速度(va,max) 良好水平路面 最高速度 dv 0 , i0 dt
Pe
P f Pw
m
最高档的发动机功率Pe与 (Pf+Pw)/ηm曲线交点对应的车 速即为汽车的最高车速va,max 。
后备功率 发动机功率与滚动阻力和 空气阻力消耗的发动机功 率的差值是后备功率。
pf-va曲线在低速范围内是一条直线;在高速范围内, 由于f是va的一次函数,pf是va的二次函数,pw是va的三次 函数。pf与pw叠加后,阻力功率曲线(pf+pw)/ηm-va是一条 斜率越来越大的曲线。 高速行驶时,汽车主要 克服空气阻力功率。 对于轿车 在80km/h时,空气阻力 等于Ff 100km/h时,Fw占总阻 力的70%。
小结
1. 用功率平衡图的方法处理动力性问题显得麻烦,但 功率这一概念却能更好地概括汽车的动力性能。 2. 如果汽车的速度越高,遇到的阻力越大,阻力与车 速的乘积(阻力所消耗的功率)就越大;因此没有足够的 发动机功率,汽车的高速行驶是不可能的。 3. 如果从能量的观点出发,汽车的加速性能就是汽车 在单位时间里提高动能的能力;速度增长率越大,动能增 长越快,动力性能就越好;而汽车动能的增长率是由汽车 加速过程能发出的功率决定的。汽车的爬坡速度同样也决 定于功率。
当道路坡度角α不大时,汽车的功率平衡方程为
3 Giva δGva dv 1 Gfva CD Ava Pe ηm 3600 76140 3600 3600 g dt
功率平衡图
以汽车行驶速度为横坐标,
以功率为纵坐标的坐标系内,
将发动机功率Pe及汽车在良好 水平路面上等速行驶时消耗的 阻力功率(Pf+Pw)/ηm对车速 的关系曲线给出而得到。
对应于汽车变速器的每一个挡位,可以绘出一条发动 机功率曲线。
对应于汽车变速器的每一个挡位,可以绘出一条发动 机功率曲线。 pe-va曲线在不同的挡位下所对应的速度区间不同。 挡位越高,车速越高, 速度区间也越宽。但发动机 功率pe的起始值、终点值及 最大值是一致的。
汽车等速行驶时阻力功率曲线的绘制
(3)汽车的上坡能力 粗略计算爬坡度近似值
3600ηm i Gva
Pf Pw Pe η m
实际使用中,常常采用所谓的冲坡,即驾驶员在上坡 前先使汽车加速,使汽车以较高的初速度上坡,利用减速 时的惯性力提高汽车的上坡能力。即先增大汽车的动能, 以便上坡时转化为汽车的位能。 利用后备功率和惯性力所能克服的最大坡度称为极限 上坡度。 在后备功率和道路条件一定时,上坡前的初速度越高 ,临界车速越低,坡道越短,则汽车所能克服的极限坡度 越大。
第四节 汽车的功率平衡图
汽车行驶过程中,发动机发出的功率始终等于机械
传动损失功率与全部运动阻力所消耗的功率。
Pt Pe ηm
能量守恒定律,发动机的有效功率应该恒等于汽车行驶中 所消耗功率的总和。
Pt P f Pw Pi Pj Pe m Pf Pw Pi Pj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