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麦芽窄食假单胞菌临床分布与耐药性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嗜麦芽窄食假单胞菌临床分布与耐药性分析
目的分析嗜麦芽窄食假单胞菌临床分布情况及其耐药性。方法对送检标本常规细菌分离、培养、鉴定,药敏试验检测其耐药情况。结果60株嗜麦芽窄食假单胞菌标本来源以痰液较高(P < 0.01);临床分布以呼吸科最多见(P < 0.05);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嗜麦芽窄食假单胞菌对多种抗生素耐药,其中亚胺培南与氨曲南100%耐药。结论嗜麦芽窄食假单胞菌耐药率较高,临床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合理抗生素。
标签:嗜麦芽窄食假单胞菌;临床分布;耐药性;分析
嗜麦芽窄食假单胞菌(stenotrophomonas maltophilia,SM)是一种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为条件致病菌,存在基础疾病或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患者容易产生细菌异生,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时引起感染[1]。近年来,嗜麦芽窄食假单胞菌感染率不断攀升,且对多种抗生素耐药,在非发酵菌中占第三位,成为医院感染重要的致病菌之一[2]。笔者分析了嗜麦芽窄食假单胞菌临床分布情况及耐药性,以期为采取有效的抗感染提供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实验菌株为本院2010年5月~2012年5月住院及门诊送检的标本中分离、培养得到,且剔除同一患者分离的重复菌株。药敏试验质控菌株为大肠埃希菌ATcc25922(由卫生部药品生物制品所提供)。
1.2试剂及仪器
试剂:API和ATB细菌鉴定条(API20E:25条/包,编号20100;ATB:25条/包,编号14315,均为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产品);微孔反应板(96孔/板,编号240466,珠海迪尔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提供)。仪器:VITEK自动化细菌,PE96OO PCR仪(鉴定仪型号6086824,PCR仪型号2720,均为美国ABI公司产品)。
1.3实验药物
包括阿米卡星(批号3359403)、氨苄西林/舒巴坦(批号3359411)、哌拉西林(批号3359402)、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批号3359414)、头孢呋辛(批号3359405)、头孢噻肟(批号3359407)、头孢他啶(批号3359406)、头孢吡肟(批号3359408)、头孢哌酮-舒巴坦(批号3359413)、氨曲南(批号3359418)、亚胺培南(批号3359419)、庆大霉素(批号3269112)、复方新诺明(批号3359404)、左氧氟沙星(批号3359409)的药物标准品(均由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提供)。
1.4 菌种鉴定
对合格标本采用API或ATB条进行常规细菌鉴定,判断标准按美国临床实验室NCCLS 标准[3]。(1)鉴定方法:打开安瓿,加样,挑取菌落,制备均一的细菌悬液,同时准备培养盒,倒入3 mL蒸馏水,从包装中取出试验条置于盘中。试验条接种,37℃培养24 h,判读结果。(2)结果判断:分别加1滴VP1和VP2试剂,至少10 min,出现浅粉或红色为阳性,如在10~12 min内出现浅粉红色为阴性。(3)药敏实验方法:从孵育24 h的琼脂平板上挑出单个菌落,用生理盐水制成0.5麦氏单位;15 min内用无菌棉拭子蘸取菌液,在无菌的M-H 培养基表面化线接种,重复操作两次,每次将平板转动60°,接种物均匀分布,棉拭子涂抹平板边缘;加入各药物标准品干预,35°孵箱孵育24 h后结果判断。
1.5 统计学方法
全部所得数据均在SPSS 17.0统计学软件上进行统计,检验标准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60株嗜麦芽窄食假单胞菌标本分离情况
60株嗜麦芽窄食假单胞菌分别来源于尿液、痰液、血液、分泌物、引流液,而其中,痰标本构成比最高,与其他标本相比,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 0.01),见表1。
2.2 60株嗜麦芽窄食假单胞菌临床分布情况
60株嗜麦芽窄食假单胞菌临床标本来源于儿科、ICU病房、呼吸科、血液科、外科及其他科室,而其中呼吸科标本构成比最大,与其他科室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
2.3 60株嗜麦芽窄食假单胞菌耐药性分析
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嗜麦芽窄食假单胞菌对多种抗生素耐药,其中耐药率较高前3位依次为亚胺培南100.00%,氨曲南,100.00%、氨苄西林/舒巴坦95.00%、头孢噻肟86.67%;耐药率较低的后3位依次为复方新诺明18.33%、左氧氟沙星21.67%、头孢他啶63.33%;见表3。
3 讨论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易由定植菌发展为病原菌,其感染控制关键在于预防,临床应加深认识、加强消毒隔离工作,以减少细菌移生或交叉感染,减少经验性广谱抗生素使用,以防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发生[4]。目前研究表明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分离株多重耐药发生率较高,且对亚胺培南呈天然耐药,也因此对该菌的
分离、培养、鉴定、药敏实验以更好的控制感染显得尤为重要[5]。而其耐药机制主要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菌体细胞外膜具有低渗透性特点,对多种抗生素不易渗透,可产生青霉素酶,但可被头孢菌素酶和金属β-内酰胺酶等水解,进而发生耐药[6];此外,主动外排系统SmeDEF、Sme ABC在嗜麦芽窄食假单胞菌耐药中起重要作用,可外排多种抗生素[7]。由于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率逐年升高,其重视程度不断增加,关于此菌报道并不少见。梁冰[8]分析96 株嗜麦芽窄食假单胞菌医院感染情况认为侵入性操作以及广谱抗生素的使用是该菌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临床可选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复方新诺明或米诺环素,或选用头孢他啶联合左氧氟沙星作为经验用药防治。而黄志强等[9]分析肺结核病合并感染嗜麦芽窄食假单胞菌患者的药敏情况,得出肺结核病患者是由于长期服药导致免疫功能相对低下、易受各种细菌感染而产生抗药性,提示对待特殊易感人群应重视该菌的预防。谢翠娥等[10]研究认为嗜麦芽窄食假单胞菌耐药情况十分严重,且各地区耐药情况差异较大,应建立本地菌株的药谱,以合理用药。本研究结果显示,60株嗜麦芽窄食假单胞菌标本来源以痰液较高(P < 0.01),临床分布以呼吸科最多见(P < 0.05);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嗜麦芽窄食假单胞菌对多种抗生素耐药,其中亚胺培南与氨曲南100.00%耐药。笔者认识到,预防该菌感染应加强各部门的交流合作,其中临床医师提高对该菌的重视程度,应注重无菌操作,对于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等侵入性操作要加强隔离消毒,并按药敏试验用药,但应避免长时间使用抗生素或经验用药,对免疫功能低下、严重基础疾病、或老年患者则应加强营养、提高免疫力;而检验部门应及时检测、分析报告,与临床医师沟通;对于院感办公人员则应密切关注感染情况,及时发现感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制定合理方案及时处理;经过各部门的努力减少或避免嗜麦芽窄食假单胞菌感染发生。
综上所述,嗜麦芽窄食假单胞菌耐药率较高,临床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合理抗生素。但具体耐药机制,则有待进一步探讨这,以期为为控制感染及新药研制开发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 王珂,段美荣. 重症监护病房嗜麦芽窄食假单胞菌致小儿败血症临床分析[J]. 医药论坛杂志,2010,31(10):95-96.
[2] 刘萍. 我院嗜麦芽窄食假单胞菌耐药分析[J]. 临床合理用药,2012,5(1):35-36.
[3] 彭青,钱元恕.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J].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06,6(3):209-211.
[4] 叶满.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医院感染和耐药控制[J].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8(10):1238-1239.
[5] 刘洁,王芳.嗜麦芽窄食假单胞菌耐药性分析[J]. 中国基层医药,2008,11(5):187-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