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剧《妈妈咪呀》艺术美论文
《妈妈咪呀!》的音乐语言分析
《妈妈咪呀!》的音乐语言分析【摘要】《妈妈咪呀!》是一部知名的音乐剧作品,其音乐语言分析对于理解剧情和人物塑造起着重要作用。
在剧情中,音乐元素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情节发展和人物内心。
歌曲的节奏和旋律通过表达情感和氛围,为故事增添戏剧性。
歌词中的修辞手法则丰富了文本的层次,引导听众深入思考。
角色歌曲与人物性格的关联分析揭示了音乐与角色之间的密切联系,舞台音乐与情节发展的关系分析展现了音乐在推动故事发展中的力量。
结合这些分析,可以看出音乐在《妈妈咪呀!》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对于理解剧情和人物有着极大的帮助,呈现出独特的音乐语言特点。
【关键词】《妈妈咪呀!》、音乐语言分析、剧情、音乐元素、歌曲、节奏、旋律、歌词、修辞手法、角色歌曲、人物性格、舞台音乐、情节发展、重要性、理解剧情、帮助、音乐语言特点1. 引言1.1 介绍《妈妈咪呀!》的背景《妈妈咪呀!》是一部以瑞典流行乐队ABBA的歌曲为基础创作的音乐剧,由凯瑟琳·约翰逊执导,于1999年在伦敦的西区上演。
故事讲述了一个即将结婚的女孩苏菲寻找自己的父亲的经历,其中融入了ABBA的经典歌曲,如《Dancing Queen》、《Mamma Mia》等。
这部音乐剧在全球范围内取得了极大的成功,不仅赢得了众多奖项,也吸引了无数观众的喜爱。
《妈妈咪呀!》的成功源于其优秀的音乐原创,以及富有活力和感染力的表演。
ABBA的歌曲曲调优美,旋律动人,歌词富有情感抒发,能够深深触动人心。
音乐剧以这些优秀的音乐元素为基础,加之精彩的舞台表演和剧情设置,使得观众在观赏的过程中沉浸在音乐的魅力之中,体验到别样的视听盛宴。
通过对《妈妈咪呀!》的音乐语言分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剧情和人物,感受到音乐在故事中的独特功效。
音乐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情感的表达和传达工具,它能够带给我们愉悦、感动和启迪,让我们在生活中找到力量和勇气。
1.2 说明音乐语言分析的重要性音乐语言分析在《妈妈咪呀!》中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妈妈咪呀!》音乐鉴赏
《妈妈咪呀!》音乐鉴赏第一篇:《妈妈咪呀!》音乐鉴赏音乐鉴赏课程论文题目:院(系):专业:学号:姓名:完成日期:课堂音乐剧鉴赏通过半个学期《鉴赏音乐》的学习,我对音乐鉴赏基本知识和乐理技巧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
以下是我对老师在课堂上播放的音乐剧《妈妈咪呀》的观后感。
《妈妈咪呀!》中填满了亲情、友情和爱情,在我看来这是一部充满幸福感的音乐剧。
整部作品宣扬的是一种感性的自由,不为生活压力和世俗的眼光所约束,不要被苦闷禁锢了自己的本性,尽情高歌尽情起舞,让自己的生命重新焕发青春的魅力。
它讲述了单身妈妈唐娜带着自己可爱美丽的女儿苏菲在希腊风景宜人的小岛上开着自己的小旅馆、过着悠闲自在的生活。
长大成人的苏菲即将踏入婚姻的殿堂,而她的梦想就是能看到自己的亲生父亲目睹这一神圣的时刻。
婚期将至,守口如瓶的母亲却丝毫没有透露一点蛛丝马迹的意思。
聪明的苏菲终于在母亲的日记本和书信当中找到了线索——母亲已给她的三个前男友发出了参加苏菲婚礼的请帖。
不久,三个年纪相仿的成熟男人相继出现在母女俩的小旅馆里:建筑师山姆、旅游作家比尔以及英国银行工作的哈利。
与此同时,唐娜的八年未见的死党罗茜与坦娅也及时赶到。
三个老男人、三个老女人、一个待嫁女,一场混乱搞笑的寻亲故事轰轰烈烈地展开了。
“谁是亲生老爸?”这个问题贯穿着整个婚礼。
音乐剧的女主角苏菲是一位美丽可爱的姑娘,她聪明活泼,向往美好的爱情,却又对未来有着比较迷糊的认知。
苏菲希望亲生父亲能把自己交给新郎,从而引发了这场欢乐的闹剧。
苏菲如夜色里迷人的希腊海,清幽而又不失活力,执着倔强,敢于追求自己的幸福。
音乐是音乐剧的灵魂。
评判一部音乐剧是否成功,首先是看它有没有动人的音乐。
脍炙人口的音乐也是《妈妈咪呀!》成功的另一关键。
《妈妈咪呀!》不仅是一出戏剧,更是一个大型音乐会。
作为观众,当一首首优美的歌曲接连响起时,他们有时甚至会忘却剧情,全身心地投入音乐中。
《妈妈咪呀!》的故事并不复杂,但能将故事的悬念一直保持到剧终,让它循序渐进地展开的,正式剧中精美而又带情感色彩的音乐。
《妈妈咪呀!》的音乐语言分析
《妈妈咪呀!》的音乐语言分析音乐剧《妈妈咪呀!》是一部以瑞典流行乐团ABBA的歌曲为基础创作的音乐剧,于1999年首次上演,至今在全球范围内拥有无数的粉丝。
该音乐剧融合了ABBA的经典曲目,以及精彩的剧情,成为一部家喻户晓的音乐戏剧作品。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妈妈咪呀!》的音乐语言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独特的魅力所在。
我们将从ABBA的音乐风格谈起。
ABBA是一支瑞典的流行乐团,成立于20世纪70年代,其音乐风格充满了欢快、明快的旋律和节奏。
他们的音乐作品往往以悦耳动听的旋律和简洁易记的歌词著称,深受全球各地歌迷的喜爱。
《妈妈咪呀!》的音乐正是基于ABBA的音乐风格创作而成,充满了轻快、欢快的旋律,给人以愉悦的音乐享受。
我们可以从《妈妈咪呀!》的歌曲中观察到音乐元素的运用。
在音乐剧的创作中,音乐元素的运用至关重要,它可以充分展现歌曲的情感与内涵。
在《妈妈咪呀!》中,我们可以听到诸如弦乐、木管、铜管等乐器的运用,这些乐器催人奋进,激起人们的欢乐与热情。
合唱与独唱的穿插运用也使得歌曲更加生动有趣,给人以丰富多彩的音乐体验。
ABBA的独特和谐声部编配,使得整个音乐剧充满了美妙的和声,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我们可以从《妈妈咪呀!》的剧情与歌词中窥见音乐语言的魅力。
音乐与歌词是密不可分的,它们共同构成了一部音乐剧的灵魂。
在《妈妈咪呀!》中,歌曲与剧情相得益彰,将音乐剧的情感传达得淋漓尽致。
有些歌曲如《Dancing Queen》、《Mamma Mia》等,表达了对自由、梦想与爱情的向往与追求,勾起了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共鸣。
而有些歌曲如《Money, Money, Money》、《Gimme! Gimme! Gimme! (A Man After Midnight)》等,则呈现了现实生活中的困境与挑战,引人深思。
这些歌词与旋律的相互配合,让观众在音乐剧中不仅能够感受到音乐的魅力,更能够理解歌曲所要表达的情感和内涵。
《妈妈咪呀!》的音乐语言分析
《妈妈咪呀!》的音乐语言分析《妈妈咪呀!》是一部著名的音乐剧,根据瑞典组合ABBA的歌曲改编而成。
它以轻松欢快的旋律、动听的和声和诙谐的歌词深受观众喜爱。
本文将对《妈妈咪呀!》的音乐语言进行分析。
我们来分析该剧的旋律。
《妈妈咪呀!》的音乐具有强烈的流行风格,以欢快、轻松的旋律为主。
这些旋律通常节奏明快,易于让观众引起共鸣。
开场曲《妈妈咪呀!》的旋律轻快明朗,一开始就能让人忍不住跟着节奏摆动身体。
一些经典的ABBA歌曲也被巧妙地融入到剧中,例如《Dancing Queen》、《Super Trouper》等。
这些歌曲的旋律朗朗上口,让人难以忘怀。
我们来分析该剧的和声。
《妈妈咪呀!》的和声运用了丰富多样的技巧,增加了音乐的层次感。
经常使用的技巧之一是合唱。
合唱以多个演员的声音相互呼应,形成音乐上的对话。
在剧中的一些重要场景,如婚礼、派对等,都会使用合唱的形式。
合成的声音也在剧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合成的声音,可以增添音乐的浓度和多样性。
在一些激动人心的时刻,合成的声音会加入到演唱中,增加音乐的张力。
我们来分析剧中歌词的特点。
《妈妈咪呀!》的歌词诙谐幽默,易于让观众产生共鸣。
通过深入浅出、幽默风趣的描述,让人们能够更加贴近剧中人物的情感和经历。
在剧中的一首经典歌曲《Money, Money, Money》中,歌词反映了经济压力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以及追求财富带来的压力和矛盾。
这样的歌词使人们在欣赏音乐的也能深入思考人生的现实问题。
《妈妈咪呀!》通过轻松欢快的旋律、动听的和声和诙谐的歌词,吸引了广大观众的注意。
其音乐语言的精妙运用,使得整个剧目充满了活力和情感,成为世界各地音乐剧演出中的经典之一。
《妈妈咪呀!》的音乐语言分析
《妈妈咪呀!》的音乐语言分析《妈妈咪呀!》是一部音乐剧,取材自世界知名的流行摇滚乐队ABBA的歌曲,于1999年首次在伦敦的West End音乐剧院上演。
自此以后,该音乐剧在全球范围内取得了巨大成功,成为史上最成功的音乐剧之一。
ABBA的歌曲以其流畅的旋律和动感的节奏而著称,这些歌曲成为音乐剧《妈妈咪呀!》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对《妈妈咪呀!》的音乐语言进行分析,探讨其旋律、节奏、和声以及歌词等方面的特点,以及这些特点对音乐剧整体效果的影响。
我们来分析《妈妈咪呀!》的旋律。
ABBA的歌曲以其优美的旋律而著称,这些旋律从来都是其歌曲的核心。
在音乐剧《妈妈咪呀!》中,ABBA的经典歌曲被巧妙地融入剧情中,旋律鲜明而动人。
这些旋律简单易记,而且充满活力,能够让观众在听过一遍之后就能够哼唱起来。
《Dancing Queen》、《Mamma Mia》等歌曲的旋律都非常朗朗上口,让人听了之后不禁想要跟着节奏摇摆起来。
这种旋律的动感和活力直接俘获了听众的心,使得他们能够更好地融入剧情当中,体验角色的情感与故事的起伏。
让我们来看看《妈妈咪呀!》的节奏。
ABBA的歌曲以其欢快活泼的节奏而著称,这种节奏在音乐剧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音乐剧中伴随着ABBA的歌曲,演员们以轻快的舞步和活泼的表演形式展现出歌曲所带来的活力和欢乐。
《Honey, Honey》和《Take a Chance on Me》等歌曲的节奏明快轻快,令人忍不住想要随着音乐一起舞动。
这种欢快的节奏不仅让观众感受到了音乐的魔力,更让他们能够更好地沉浸在剧情之中,与角色共情共鸣。
让我们来探讨一下《妈妈咪呀!》的和声。
ABBA的歌曲以其丰富多彩的和声而著称,这些和声为歌曲增添了许多魅力和深度。
在音乐剧中,这些和声得到了巧妙地再现,演员们以精湛的唱功和和声技巧诠释了这些歌曲,使得整个音乐剧更加生动丰富。
在《Thank You for the Music》和《Our Last Summer》等歌曲中,和声的运用让歌曲更具层次感和魅力,让观众得以感受到音乐的魔力和魅力。
《妈妈咪呀!》音乐舞台剧带来的欢乐狂欢
《妈妈咪呀!》音乐舞台剧带来的欢乐狂欢近年来,音乐舞台剧在国内的热潮逐渐兴起,各种经典电影的改编作品相继登场。
而其中,由ABBA乐队的音乐为基础的《妈妈咪呀!》无疑是最受欢迎的一部。
这部音乐舞台剧以其欢快的节奏、动人的旋律和精彩的表演,带给观众一场欢乐狂欢。
首先,我要说的是这部音乐舞台剧的音乐。
ABBA乐队的经典曲目在全球范围内都享有盛誉,而这部剧正是以他们的音乐为基础。
从开场曲《Dancing Queen》到结尾曲《Waterloo》,每一首歌曲都充满了活力和热情。
剧中演员们的演唱技巧非常出色,他们用自己的嗓音将每一首歌曲演绎得淋漓尽致。
观众们在欢快的旋律中不禁跟着节奏扭动起来,仿佛置身于音乐的海洋中。
除了音乐,这部音乐舞台剧的舞蹈也是一大亮点。
舞台上的演员们以优雅的舞姿和精湛的技巧展现了舞蹈的魅力。
他们的舞蹈动作流畅而有力,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活力和激情。
观众们在舞蹈的热情中感受到了无尽的欢乐和快乐。
舞蹈不仅是剧中故事的一部分,更是表达演员们情感的一种方式。
他们用舞蹈将内心的喜怒哀乐展现出来,让观众们在欢乐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角色的情感变化。
除了音乐和舞蹈,这部音乐舞台剧的演员表演也非常精彩。
每一个角色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魅力,演员们将他们演绎得栩栩如生。
特别是女主角唐娜,她是一个坚强而独立的单亲妈妈,演员通过精湛的表演将她的内心世界展现得淋漓尽致。
观众们在看到她的坚强和勇敢时,不禁为她的故事而动容。
而男主角索菲的表演也非常出色,他用自己的真情实感将角色的喜怒哀乐展现得淋漓尽致。
除了音乐、舞蹈和演员表演,这部音乐舞台剧的舞台设计也非常精美。
舞台上的布景和道具都与故事情节相得益彰,为演员们的表演增添了一份色彩和魅力。
特别是在舞台上方悬挂的巨大灯光,它们随着音乐的节奏闪烁着五彩斑斓的光芒,给整个舞台增添了一份神秘和浪漫的氛围。
观众们在欣赏演员们的表演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舞台设计师的用心和创意。
总的来说,《妈妈咪呀!》音乐舞台剧带来了一场欢乐狂欢。
《妈妈咪呀!》的音乐语言分析
《妈妈咪呀!》的音乐语言分析摘要:著名音乐剧《妈妈咪呀!》以其独特的音乐语言描绘了希腊小岛上历经两代人情感变化的美好故事。
整部音乐剧贯穿了瑞典国宝级乐队ABBA的二十二酋金曲,自然、贴切地突显了剧情中的三大主题:爱情、友情、亲情,而这些歌词化的语言正是剧情和音乐的精华所在。
本文从英语版歌曲分类的角度出发,探讨剧中三个主题的剧情特点及其对应的语言特征,以期深化对《妈妈咪呀!》审美意义的理解,为音乐语言的研究提供一个可供借鉴的视角。
关键词:《妈妈咪呀!》音乐语言音乐剧《妈妈咪呀!》于1999年在伦敦首演,2008年同名电影上映,2018年该系列电影时隔十年推出第二部。
该剧自首演之初就异常轰动,上演历时二十年仍旧长盛不衰,拥有超过四千万的观众,在全球超过二百个主要城市上演,目前共有含中文版在内的十四个语言版本。
王宁在其节目《文化正午》中总结《妈妈咪呀!》经久不衰的两大原因分别是情节优势和音乐优势。
情节上看,《妈妈咪呀!》讲述了单亲妈妈唐娜和女儿苏菲在希腊小岛经营小旅馆,辛苦谋生。
苏菲即将步入婚姻殿堂,而她的梦想就是自己的亲生父亲能参加婚礼,于是,她通过看妈妈的日记决定在唐娜的三个前男友中寻找生父,一场混乱有趣的寻亲故事热热闹闹地展开了。
“谁是苏菲的亲生父亲?”这个悬疑问题贯穿着全剧。
两代人不尽相同却又有所相似的爱情、亲情以及友情,引起了观众深深的共鸣。
音乐方面,ABBA乐队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二十二首经典曲目向观众传递着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妈妈咪呀!》这部音乐剧的最大特点在于先有了音乐,之后才据此创作了故事情节,因此,它不仅仅是一出普通的戏剧,每次上演时,更像在举行一场大型音乐会。
当一首首熟悉、悠扬的歌曲响起时,观众们甚至会忘却剧情,全心全意地投入音乐中,这也是笔者选择从音乐语言的角度来分析该剧审美价值的出发点。
下文将结合剧情和音乐语言分别从爱情、友情、亲情三个方面加以赏析。
一、多重爱情旋律的交响本剧囊括了关于爱情的许多主题,苏菲和斯凯的青春纯情恋爱;唐娜和山姆错失彼此的苦涩恋情;唐娜好友罗斯一直追求真爱却屡屡失败;另一好闺蜜坦亚则潇洒驰骋情场……仿佛是一曲内容丰富的交响乐,每个观众都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爱情的影子。
《妈妈咪呀》音乐和亲情的感受观后感
《妈妈咪呀》音乐和亲情的感受观后感妈妈咪呀,这部音乐剧让我陶醉在动感的旋律中,感受到了亲情的温暖。
正如剧中角色唱的那样:“我活在这个世界上,永远不会再有一个妈妈了。
”这句歌词触动了我的内心,让我深深体会到妈妈对我们的爱是何等珍贵,无法被替代的。
在这部音乐剧中,通过动听的音乐和精彩的剧情,我们见证了主人公多娜与三位候选爸爸之间的故事。
而这些故事背后,都是亲情的呼唤和牵挂。
当女儿面临感情的困扰和人生的选择时,妈妈默默守护、给予支持;当女儿犯错与跌倒时,妈妈伸出温暖的手臂,为我们拭去泪水、给予鼓励。
这些都是妈妈对我们的无私付出,让我们深切感受到亲情的无比珍贵。
音乐剧中的歌曲都是非常经典的,我被它们吸引和感动。
例如《妈妈咪呀》这首歌,通过欢快的旋律和动感的舞蹈,传达了对妈妈无尽的感激之情。
每当歌曲响起,我就会回忆起和妈妈一起度过的美好时光。
妈妈总是在我需要的时候给予我无微不至的关怀和支持,就像歌词中唱的那样:“妈妈,你是我的全部,没有你我就被遗弃。
”妈妈无私的爱让我感到幸福而满足。
剧中还有一首非常动人的歌曲《小小的孩子》,歌词中充满着对母爱的赞美和回忆。
这首歌让我庆幸自己曾经有一个温暖的母亲,她给予了我生命和成长的关怀。
儿时的回忆在此刻浮现,我仿佛又回到了母亲的怀抱中。
母亲的爱是如此纯粹、无私和真实,她们是我们生命中最伟大的存在。
听着这些歌曲,我不禁想到了自己的母亲。
她是一位平凡而伟大的妈妈,她默默地付出,为我们创造一个温馨的家。
她是我的依靠和支持。
在我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她总是鼓励我坚持、勇敢面对。
在我取得成绩时,她总是悄悄地骄傲。
母亲的爱是无私的,她无怨无悔地付出,只希望我们健康快乐。
这部音乐剧不仅带给我了对亲情的感受,也让我明白了珍惜现在的重要性。
剧中主人公多娜面临选择,徘徊在过去与未来之间。
在她矛盾的心情中,她的母亲却鼓励她跳出困境,勇敢追寻自己的幸福。
这让我明白,亲情是让我们坚定追求梦想的力量源泉。
音乐剧《妈妈咪呀》欣赏
妈妈咪呀——释放被禁锢的本性一、波光荡漾的希腊海,夜色映衬着小船,《I have a dream》清彻通灵的歌声唱出了女孩苏菲的心声,即将与斯盖踏入婚姻的殿堂的她,希望亲生父亲能够陪着自己走过红地毯。
然而母亲唐娜却从没有透露过一丝关于苏菲亲生父亲的信息,无奈之下,苏菲唯有通过偷看母亲的日记本和书信并从中找到了线索,于是以母亲唐娜的名义给她的三个前男友发出了参加苏菲婚礼的请帖。
不久之后,唐娜的八年未见的好姐妹罗茜与谭雅赶来参加婚礼,而与此同时,唐娜的三位前男友,旅游作家比尔、建筑师山姆以及英国银行工作的哈利一起出现在了小岛上。
三个老男人、三个老女人、一个待嫁女,一场混乱搞笑的寻亲故事轰轰烈烈地展开了。
“谁是亲生老爸?”这个问题贯穿着整个婚礼……当唐娜重见老情人时,一首《Mamma mia》反映了她内心的矛盾,惊讶、尴尬、误解、伤感,都融解在ABBA或欢快或舒缓的歌曲中。
同时也充分体现了压制多年的情感的复燃。
而这也是整部音乐剧的一个转折点,除了苏菲寻找亲生父亲这一主线外,引出了唐娜与是三位前男友的感情纠纷。
心情复杂的唐娜在好姐妹罗茜与谭雅的开导下,终于释放自己的本性,紧接着的歌曲《dancing queen》把音乐剧推向第一个高潮,全岛的人们在唐娜、罗茜与谭雅的带领下,进行了一场尽情释放本性的喜乐狂欢。
苏菲试图通过接近比尔、山姆以及哈利,从而分辨出自己的亲生父亲,期间的歌曲《Our last summer》表达了对美好爱情的回忆,《Lay all your love on me》体现了对美好爱情的向往。
而戏剧性地,苏菲并未能从中辨认出亲生父亲,疑惑反而越来越大。
在触动人心灵的《Supping through my fingers》优雅歌声中,苏菲终于决定让母亲唐娜把自己交给新郎。
婚礼,即将开始前,对唐娜旧情难忘的山姆对唐娜穷追烂打,唐娜唱出ABBA乐队的成名作——《The winner takes it all》,对两人的是是非非做了一个了段。
《妈妈咪呀!》的音乐语言分析
《妈妈咪呀!》的音乐语言分析《妈妈咪呀!》是一部热门音乐剧,由英国创作组合ABBA的经典歌曲组合而成。
它于1999年在伦敦西区上演后,迅速成为了全球经典音乐剧之一。
以下是对《妈妈咪呀!》的音乐语言分析。
作品整体风格以流行音乐为主,以ABBA的歌曲为基础,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这些歌曲包含了丰富的旋律和多变的节奏,充满了活力和活泼的感觉。
许多歌曲都是快节奏的流行舞曲,使观众沉浸不自觉地跟着音乐跳舞。
《妈妈咪呀!》的歌曲充满了阳光和快乐的气息。
它们通常采用了主调明亮的音阶,给人一种欢快的感觉。
其中一些歌曲的旋律线条清晰明快,容易记住。
比如《Waterloo》和《Dancing Queen》等歌曲都采用了重复的旋律片段,使其易于被观众记住,并在剧中反复地演唱,增加了观众对剧目的共鸣。
除了欢快的旋律,歌曲的歌词也是《妈妈咪呀!》的特点之一。
大多数歌曲都讲述了爱情、友谊和生活的故事,引起了观众的共鸣。
歌词通常简单易懂,直达人心。
《Super Trouper》中的歌词:“Lights are gonna find me, shining like the sun, smiling, having fun, feeling like a number one”展示了人们渴望被注意和喜欢的愿望。
这样的主题使得歌曲易于理解,观众很容易与之产生共鸣。
剧中的歌舞表演也是《妈妈咪呀!》成功的一大原因。
舞蹈编排与歌曲相结合,增加了音乐剧的视觉效果。
舞蹈动作通常活泼轻快,与歌曲的风格相得益彰。
舞蹈场面热闹且协调,使得整个剧目更加生动有趣。
《妈妈咪呀!》以其流行音乐、快乐的气氛和引人入胜的故事获得了世界各地观众的喜爱。
通过欢快的旋律、简单易懂的歌词和精彩的舞蹈表演,它成功地将观众带入了一个充满音乐魅力和幸福感的世界中。
无论是在舞台上还是在屏幕前,观众都会被《妈妈咪呀!》所传达的音乐语言所感染,并享受其中的快乐。
《妈妈咪呀!》的音乐语言分析
《妈妈咪呀!》的音乐语言分析1. 引言1.1 介绍《妈妈咪呀!》是一部备受喜爱的音乐剧,根据ABBA的歌曲改编而成。
该剧首次在1999年在伦敦的西区上演,随后在全球各地取得了巨大成功。
这部音乐剧以轻松幽默的故事情节和动感热情的音乐舞蹈而闻名,吸引了无数观众。
《妈妈咪呀!》的背景是在希腊的一个美丽小岛上,讲述了一个女孩索菲寻找自己的父亲的故事。
故事在索菲的婚礼前夕展开,随着一系列令人啼笑皆非的插曲,最终揭开了索菲父亲的真实身份。
这部音乐剧充满了温馨、欢乐和感人的元素,给观众带来了情感的共鸣和美好的回忆。
通过对《妈妈咪呀!》的音乐语言分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这部音乐剧的魅力所在,体验其丰富多彩的音乐风格和深刻的歌词内涵。
在接下来的文章中,我们将从歌曲、旋律、歌词、批评与评价以及音乐风格等方面对《妈妈咪呀!》进行全面分析,希望能为读者带来更多关于这部经典音乐剧的独特魅力。
1.2 目的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妈妈咪呀!》这首音乐的语言分析,探寻其音乐意义及对听众的影响。
通过对歌曲、旋律、歌词、批评与评价、音乐风格等方面的分析,可以揭示出该曲的创作背景、艺术特点以及影响力。
通过深入挖掘这首经典曲目的音乐语言,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歌曲,感受到其中所蕴含的情感、文化和艺术价值。
也可以帮助音乐爱好者和从业者更好地理解音乐的创作过程和表现形式,对音乐的发展和演变有更全面的认识。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以深入探讨音乐在文化传承和审美传达中的作用,以及其在当今音乐产业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1.3 背景《妈妈咪呀!》是一部以ABBA乐队的歌曲为基础的音乐剧,由凯瑟琳·约翰逊创作,于1999年在伦敦首演。
ABBA乐队是一个来自瑞典的流行音乐乐团,成立于1972年,至今仍然被视为流行音乐史上最为成功的乐团之一。
他们的歌曲充满活力,旋律优美,歌词富有情感,深受全球听众喜爱。
《妈妈咪呀!》的剧情设定在一个希腊小岛的度假胜地,讲述了一个年轻女孩苏菲寻找自己父亲的故事。
《妈妈咪呀!》的音乐语言分析
《妈妈咪呀!》的音乐语言分析《妈妈咪呀!》是一部集音乐、爱情、亲情于一体的畅快电影。
在这部电影中,音乐是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妈妈咪呀!》采用了ABBA乐队的经典歌曲,每一首歌都与电影情节相融合,为观众呈现出了一个美妙的音乐剧。
本文将从歌曲的选择、作曲风格、歌词内容以及与情节的契合等方面对《妈妈咪呀!》的音乐语言进行分析。
ABBA乐队的歌曲选择是《妈妈咪呀!》电影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
ABBA乐队是一支来自瑞典的世界著名流行乐队,他们的歌曲在上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风靡全球,深受人们喜爱。
电影《妈妈咪呀!》选取了ABBA乐队的多首经典歌曲,如《Dancing Queen》、《Mamma Mia》、《Money, Money, Money》等,这些歌曲都是举世闻名的金曲,有着非常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这些经典的歌曲为电影注入了强大的音乐能量,使整个电影充满了独特的魅力。
在作曲风格上,《妈妈咪呀!》的音乐以轻快欢快为主要特点。
ABBA乐队的音乐风格轻快欢快,旋律优美动人,曲调简单易记。
这样的音乐风格不仅符合电影的主题,也使电影更加轻松愉快。
在电影中,观众可以听到这些轻快欢快的音乐,自然而然地也会跟着音乐一起欢快起来。
这种欢快的音乐风格也为电影增添了一份活力和情趣。
从歌词内容来看,《妈妈咪呀!》的音乐歌词多以爱情和幸福为主题。
ABBA乐队的歌曲通常以爱情为主题,歌词内容多为对爱情的表白和追求。
在电影中,这些歌词贴合了角色们的情感表达,表现了角色们对爱情的向往和追求,使电影的情感更为饱满和深刻。
电影中的歌曲《Dancing Queen》节奏欢快,歌词中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向往和追求,给人一种欢快愉悦的感觉,与电影中的情节相得益彰。
音乐与情节的契合也是《妈妈咪呀!》音乐语言的重要特点之一。
电影中的每一首歌曲都与情节相融合,为角色们的情感表达和剧情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电影开头的《Honey, Honey》表达了角色对爱情的渴望和向往;而电影中的《Mamma Mia》则表现了角色们对亲情的感恩和珍惜。
《妈妈咪呀!》的音乐语言分析
《妈妈咪呀!》的音乐语言分析【摘要】《妈妈咪呀!》是一部充满活力和欢乐的音乐剧,其音乐语言独具特色。
本文将从曲调和旋律、歌词内容、编曲和配器、歌曲风格、唱腔和节奏等方面进行分析。
通过对这些要素的深入探讨,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部音乐剧的魅力。
结论部分将总结《妈妈咪呀!》音乐语言的特点,评价歌曲的创作水平,并展望《妈妈咪呀!》对音乐的影响。
通过本文的分析,读者将更加深入地了解这部音乐剧的内涵,以及其在音乐领域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妈妈咪呀!》不仅是一部优秀的音乐作品,更是一种文化现象,值得我们用心去品味和探索。
【关键词】《妈妈咪呀!》、音乐语言、分析、曲调、旋律、歌词、内容、编曲、配器、风格、唱腔、节奏、特点、创作水平、影响1. 引言1.1 介绍《妈妈咪呀!》的音乐特点《妈妈咪呀!》是一部备受欢迎的音乐剧,其音乐特点在众多经典曲目中展现出来。
这部音乐剧以ABBA乐队的经典歌曲为基础,将这些流行经典歌曲融入到故事情节中,创造出一种独特的音乐风格。
《妈妈咪呀!》、《Dancing Queen》、《Take a Chance on Me》等歌曲成为了音乐剧的灵魂,引领着观众进入一个充满活力和激情的音乐世界。
这部音乐剧的音乐特点主要体现在其旋律优美动听、曲调欢快易记、编曲精致丰富等方面。
每一首歌曲都拥有独特的旋律线索,让人不禁跟随着音乐一起起舞。
歌曲中的编曲和配器也十分考究,运用了各种乐器和声部的组合,使整个音乐剧更加丰富多彩。
唱腔和节奏的处理也十分到位,通过演员们动人的演唱表现和生动的舞蹈动作,让观众沉浸在音乐的快乐氛围中。
《妈妈咪呀!》的音乐特点是活泼、动感、欢快,能够引起观众们的共鸣和热情。
这种音乐风格不仅使整部音乐剧更加生动有趣,还使观众们在欣赏的过程中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和独特韵味。
1.2 背景介绍《妈妈咪呀!》是一部改编自ABBA乐队音乐的音乐剧,首次上演于1999年在伦敦的西区。
这部音乐剧以ABBA的名曲为基础,讲述了一个充满乐趣和感动的故事,广受观众喜爱。
音乐剧《妈妈咪呀》艺术美论文
音乐剧《妈妈咪呀》艺术美论文浅谈音乐剧《妈妈咪呀》的艺术美摘要:电影版《妈妈咪呀》不仅仅把音乐剧搬上了屏幕,还为观众提供了一场丰富的视觉大餐。
蔚蓝的爱琴海、金黄的沙滩、美丽的海岛、蓝天白云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极其完美的图画,让观众在欣赏音乐剧的同时感到自己仿佛置身于爱琴海中的小岛上。
美丽的选景为整部电影奠定了唯美、阳光、向上的基调;其次,热情的音乐不但推动剧情发展,还调动了广大观众的激情;此外,独特简单的情节设计成了《妈妈咪呀》成功的核心因素。
关键词:音乐剧欣赏视觉艺术美在音乐剧赏析课上,我带领学生一起观看了电影版音乐剧《妈妈咪呀》,一起领略了它的艺术美。
故事讲述了在一个希腊小岛上,单身母亲唐娜自己经营了一间小旅馆,她独自将女儿苏菲抚养长大,母女两个过着快乐的生活。
在苏菲即将举行婚礼之时,她无意中发现了她母亲唐娜的日记,上面记载了母亲原来的一些事情,上面有一些线索可以帮助她找到她的亲生父亲。
苏菲希望自己的父亲亲手把自己交给新郎,因此她根据母亲日记上的线索给三个可能是自己父亲的男士发了邀请,邀请他们来到小岛上参加她的婚礼。
为了女儿的婚礼,唐娜也邀请了她的好友坦娅和罗西,这一群人共同来到了爱琴海上的小岛。
就在这个美丽的小岛上,未来与回忆相互碰撞,发生了一个不可思议而又浪漫的故事。
在这个学期的音乐剧赏析课上,我和学生们一起欣赏过一系列优秀的音乐剧,如:《chicago》、《kiss me kate》、《红磨坊》、《如果爱》、《印度有个宝莱坞》、《松子被嫌弃的一生》等,但是,《妈妈咪呀》给我们留下的印象最为深刻。
我们从这个音乐剧中感受到了很多它的艺术美。
首先,美丽的选景给人极大的视觉享受。
电影版《妈妈咪呀》不仅仅把音乐剧搬上了屏幕,还为观众提供了一场丰富的视觉大餐。
蔚蓝的爱琴海、金黄的沙滩、美丽的海岛、蓝天白云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极其完美的图画,让观众在欣赏音乐剧的同时感到自己仿佛置身于爱琴海中的小岛上。
音乐剧.docx
歌剧欣赏作业——音乐剧《妈妈咪呀!》赏析学院:经济管理姓名:杨威学号:07245053音乐剧《妈妈咪呀!》是一部在西方历年不衰的时尚音乐剧,表演热力四射、激情洋溢让人感到畅快淋漓而又意犹未尽。
除了别的音乐剧所拥有的动人的故事、优美的旋律、好看的舞蹈,妈妈咪呀在场景、服装、灯光方面可能并不是那么地华丽,旋转的舞台仅仅分割了海边、酒店、主人房间等几个有限空间,虽然自由和开阔,起承转合灵活自如,颇有些中国戏曲的写意功效。
而其他音乐剧大多不靠写实逼真的场景抓人眼球,而是以特别的舞美创意取胜,高投入的大制作的确使观众身临其境。
虽然该剧舞美、服装、灯光等都很简单,但在我看来反而更彰显了音乐剧的本体,极具特色的音乐、戏剧、舞蹈元素、加上导演特别专业灵活的舞台调度,以及演员绝对到位的演绎,让整个舞台动感十足,却又感人至深。
音乐剧虽然时间只有短短的一两个小时,但其中蕴含的感情却十分丰富,二十年来的情感贯穿始终,给人以温暖。
《妈妈咪呀!》和我们一起探讨关于爱情的诸多话题,唐娜和山姆擦肩而过的苦涩初恋,多年后故地重逢的百感交集;唐娜和比尔回忆着所有痴男怨女最浪漫的爱情想象,热恋在塞纳河畔,一起逛卢浮宫,一起在左岸咖啡馆度过一个浪漫下午。
像是讲述了无数中年人曾经的爱恋,在心里永远是最宝贵的记忆。
而对于年轻人的爱情,《妈妈咪呀!》还通过女儿最终放弃婚礼,告诉人们爱情和成长是相互依靠的过程,如果没有足够的勇气和信心,就不要轻易地说“我要嫁给你”,或者告诉对方“我要承担天长地久的责任”,还不如一起闯荡世界让爱情继续成长。
唐娜扮演者卡罗琳说,唐娜为全世界的母亲树立了榜样。
唐娜有着不羁的青春,乐观向上的生活姿态,还有所有单身妈妈一样坚强积极的人生态度。
唐娜是个必须把自己当男人婆一样的女人,无数次爱情失败已经让原本大名鼎鼎的舞会皇后沦为必须自己养家糊口的餐馆老板娘,她对爱情和婚姻充满了女权主义的嘲弄,但看到女儿日益成熟,她不得不重新检讨自己灌输的爱情和婚姻观,当意识到女儿即将离开自己时,她和所有的母亲一样,充满了母性的不舍和爱恋,更期望女儿能有个幸福的婚姻。
《妈妈咪呀!》的音乐语言分析
《妈妈咪呀!》的音乐语言分析1. 引言1.1 【《妈妈咪呀!》的音乐语言分析】《妈妈咪呀!》是一部备受欢迎的音乐剧,其歌曲充满了活力和激情。
本文将对《妈妈咪呀!》的音乐语言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独特的音乐风格和情感表达。
在概述《妈妈咪呀!》的音乐风格时,我们可以看到这部音乐剧融合了流行音乐、舞台音乐和摇滚元素,呈现出一种现代且富有活力的音乐风格。
歌曲旋律优美动听,节奏明快,给人一种欢快的感觉。
分析《妈妈咪呀!》中的歌词内容,我们可以发现歌词通常围绕着爱情、友谊、家庭等主题展开,表达了人们共同的情感和生活体验。
歌词简洁明了,易于理解,让听众更容易产生共鸣。
接着,探讨《妈妈咪呀!》的曲调和节奏特点,我们可以发现这部音乐剧的曲调多样性丰富,节奏多变,既有欢快的舞曲节奏,也有抒情的慢板节奏,给人以听觉上的享受。
然后,分析《妈妈咪呀!》中的旋律构成,我们可以看到这部音乐剧的旋律设计精巧,旋律线条流畅,旋律变化丰富,给人带来无尽的音乐惊喜。
比较《妈妈咪呀!》中不同歌曲的风格差异,我们可以发现每首歌曲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和情感表达方式,从而丰富了整个音乐剧的音乐语言。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深刻感受到《妈妈咪呀!》所传达的情感和魅力,以及其在音乐剧界的重要影响力。
展望未来,《妈妈咪呀!》的音乐将继续在音乐剧领域发扬光大,为观众带来更多的音乐惊喜和感动。
2. 正文2.1 概述《妈妈咪呀!》的音乐风格《妈妈咪呀!》是一部以ABBA乐队的歌曲为基础的音乐剧,其音乐风格融合了流行、摇滚、迪斯科等多种元素,呈现出欢快、轻快、活泼的特点。
ABBA乐队的音乐以强烈的节奏和动感的旋律著称,这也体现在《妈妈咪呀!》的音乐中。
整部音乐剧的曲目多数快节奏,具有很强的节奏感,让人难以抑制不跟着节奏手舞足蹈。
除了节奏上的特点,《妈妈咪呀!》还融合了丰富多样的乐器和音效,如吉他、键盘、打击乐器等,营造出丰富多彩的音乐氛围。
这些乐器和音效的交错和交织,使得整个音乐剧更加生动和富有层次感。
《妈妈咪呀!》的音乐语言分析
《妈妈咪呀!》的音乐语言分析《妈妈咪呀!》是一部带着浓郁80年代风格的音乐剧,由ABBA乐队的歌曲打造而成。
本文将从旋律、节奏和歌词三个方面来分析这部音乐剧的音乐语言。
一、旋律《妈妈咪呀!》的旋律简单明快,曲调优美动听,充满了欢快的节奏感和强烈的旋律情感。
其使用了许多 ABBA 创作的经典曲调,如《Dancing Queen》、《Mamma Mia》、《Super Trouper》等。
这些曲调所表达的欢快感和幸福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剧中人物的心境,也让观众听起来感到非常舒畅愉悦。
这些音乐在调性上也多以大调为主要模式,使得旋律更富于明快、清新、易记的特点,符合了音乐剧娱乐性和情感化的要求。
二、节奏《妈妈咪呀!》的节奏感极强,节奏紧凑、鲜明,交错多变,节奏上的变化不仅体现了音乐的动感,也传递着一种情感上的变化。
除了快节奏的乐曲外,音乐剧中还用了一些简单、慵懒的旋律,如《Chiquitita》和《The Winner Takes It All》中的慢板,更加突出了歌曲的情感色彩。
三、歌词《妈妈咪呀!》的歌词情感真挚,讲述了一个温馨的故事。
ABBA 的歌曲以唱出女性人生的经验和感悟而著称,这些歌曲在 80 年代最受欢迎,被人们喜欢和接受,正是因为它们将喜剧和幽默融为一体,并融入了无数的情感元素。
在《妈妈咪呀!》中,歌词的恰当运用,配合优美的旋律,使得情景更有张力,情感更加真挚。
综上所述,从旋律、节奏和歌词三个角度来分析,《妈妈咪呀!》是一部充满活力的音乐剧,其音乐语言简单却极富感染力,宛如热情洋溢的海滩派对,让观众沉浸在节奏舞动的音乐中,感受到音乐带来的无限乐趣。
《妈妈咪呀!》的音乐语言分析
《妈妈咪呀!》的音乐语言分析
《妈妈咪呀!》是一部充满活力和热情的音乐剧,成为了全球举世闻名的经典作品。
这部作品的音乐语言特点明显,有着许多值得关注的方面,下面我们将进行简要的分析。
首先,这部剧的音乐风格独具特色。
它融合了瑞典流行音乐、迪斯科乐、民谣和摇滚音乐等不同风格的元素,在音乐的构成上非常富有变化性。
其次,这部音乐剧注重情感的表达。
每一首歌曲都有着明显的情感表达,这既包括对爱情的表达,也包括对友情、亲情等其他情感的表达。
歌曲的旋律、节奏等元素都与情感表达密切相关。
第三,这部作品音乐表现手法独具匠心。
它采用了许多有趣的手法来表现音乐内容,如变速、押韵、重复等。
这些手法不仅可以更好地表现音乐内容,还能凸显歌曲的独特风格。
另外,这部作品的音乐语言还表现出明显的人物性格特点。
每一位角色都有着独特的音乐风格,他们的音乐语言反映了他们的个性、行为和情感。
剧中一些人物的音乐风格非常富有表现力,如唐娜的个性、苏菲的渴望、比尔和哈里的自信等。
总之,这部音乐剧的音乐语言是其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
它不仅富有多样性,而且表现了明显的情感、人物性格特点,是一份值得深入研究的音乐艺术作品。
浅析音乐剧《妈妈咪呀》中索菲的演唱特色及人物特征
浅析音乐剧《妈妈咪呀》中索菲的演唱特色及人物特征摘要音乐剧歌曲中往往是用歌词来表述故事的情节以及人物的内心世界,它与歌剧以及流行歌曲不同的是,它的歌词更加具有叙事性,演唱的表达方式也更加直白。
同时,演唱者需要有强大的声乐基本功,才能够在音乐剧中自如的带着表演的演唱。
以音乐和演唱技巧来配合塑造人物形象,从而实现完整的表演叙事。
本文将从音乐分析和演唱处理的角度对音乐剧《妈妈咪呀》中“索菲”的主要唱段进行较为详尽的分析,从音乐、演唱角度对人物的心理活动进行分析,从而在更深层次对角色的塑造进行把控。
关键词:音乐剧;演唱;人物角色《妈妈咪呀》1999年首次上演于伦敦西区,2001年爆火于百老汇,成为一世经典。
《妈妈咪呀》是一先有歌曲后有戏剧的音乐剧,这在当时大多数音乐剧中非常罕见的。
合唱团体 ABBA赋予了音乐剧蓬勃的生命力,这也让作为一部当代轻喜剧样式的二幕音乐剧中的歌曲传唱度非常高,歌曲与戏剧的巧妙融合给剧中故事增添了意想不到的惊喜。
一、主要唱段之音乐分析(一)《Honey honey》这是一首以单二部曲式为主题结构的歌曲,整首歌是F大调,曲式结构为A-B形式。
A段为二乐句平行乐段,以I-IV的和声连接方式。
B段和声连接为I-VI的形式,乐段结束处为IV-V的方式结束。
表演者的台词部分,用Solo的方式进行演奏。
Solo为即兴乐段,根据和弦所对应的音阶自由组合音符时值和旋律,让台词部分有背景音乐铺垫。
曲目结尾处大胆结束到IV级,为开放终止。
(二)《歌声让我飞翔》这是一首唱段与台词段相互呼应的歌曲,整首歌为E大调,是一首男女声部的合唱,没有多重声部的组合。
引子部分运用歌曲高潮(B)段落,乐段结尾处以V7和弦C7为尾巴,进入台词Solo段落,Solo段落以V7-I-II-I结束。
副歌部分为A-B形式,段落连接处运用C-Dm7-C/E的方式进入高潮,Bass运用顺次进行,使音乐更富有可听性,和流畅性。
歌曲结束处运用Sus和弦再回到主和弦Csus4-F。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音乐剧《妈妈咪呀》的艺术美摘要:电影版《妈妈咪呀》不仅仅把音乐剧搬上了屏幕,还为观众提供了一场丰富的视觉大餐。
蔚蓝的爱琴海、金黄的沙滩、美丽的海岛、蓝天白云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极其完美的图画,让观众在欣赏音乐剧的同时感到自己仿佛置身于爱琴海中的小岛上。
美丽的选景为整部电影奠定了唯美、阳光、向上的基调;其次,热情的音乐不但推动剧情发展,还调动了广大观众的激情;此外,独特简单的情节设计成了《妈妈咪呀》成功的核心因素。
关键词:音乐剧欣赏视觉艺术美
在音乐剧赏析课上,我带领学生一起观看了电影版音乐剧《妈妈咪呀》,一起领略了它的艺术美。
故事讲述了在一个希腊小岛上,单身母亲唐娜自己经营了一间小旅馆,她独自将女儿苏菲抚养长大,母女两个过着快乐的生活。
在苏菲即将举行婚礼之时,她无意中发现了她母亲唐娜的日记,上面记载了母亲原来的一些事情,上面有一些线索可以帮助她找到她的亲生父亲。
苏菲希望自己的父亲亲手把自己交给新郎,因此她根据母亲日记上的线索给三个可能是自己父亲的男士发了邀请,邀请他们来到小岛上参加她的婚礼。
为了女儿的婚礼,唐娜也邀请了她的好友坦娅和罗西,这一群人共同来到了爱琴海上的小岛。
就在这个美丽的小岛上,未来与回忆相互碰撞,发生了一个不可思议而又浪漫的故事。
在这个学期的音乐剧赏析课上,我和学生们一起欣赏过一系列
优秀的音乐剧,如:《chicago》、《kiss me kate》、《红磨坊》、《如果爱》、《印度有个宝莱坞》、《松子被嫌弃的一生》等,但是,《妈妈咪呀》给我们留下的印象最为深刻。
我们从这个音乐剧中感受到了很多它的艺术美。
首先,美丽的选景给人极大的视觉享受。
电影版《妈妈咪呀》不仅仅把音乐剧搬上了屏幕,还为观众提供了一场丰富的视觉大餐。
蔚蓝的爱琴海、金黄的沙滩、美丽的海岛、蓝天白云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极其完美的图画,让观众在欣赏音乐剧的同时感到自己仿佛置身于爱琴海中的小岛上。
美丽的选景为整部电影奠定了唯美、阳光、向上的基调,这也正是我喜欢《妈妈咪呀》的主要原因。
其次,热情的音乐不但是推动剧情发展的重要手段,还是调动广大观众的激情主导因素。
音乐剧的观众群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高雅歌剧的欣赏者,而更多是普通大众。
《妈妈咪呀》的创作过程和大多数音乐剧不大相同,《妈妈咪呀》是先有音乐,再有故事的。
在此之前,基本上没有用这样的方式创作音乐剧。
《妈妈咪呀》的创作者是著名的abba乐队,剧中的歌曲群不出自他们在70年代和80年代创作的流行单曲。
这些歌曲曾经风靡世界,成为年轻人经常挂在嘴边的曲调。
《妈妈咪呀》的编者充分利用了abba乐队的音乐大众性,热情欢快的曲调成为调动观众情绪的主导因素。
当我听到《妈妈咪呀》里的音乐时,那些似曾相识的旋律彻底打动了我,让我抑制不住想
随着旋律舞动起来。
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两首乐曲是《i have a dream》和《dancing queen》。
在音乐剧的开始,在蔚蓝的海洋和金黄沙滩的映衬下,美丽的索菲在憧憬即将举行的婚礼。
想到她出嫁之时没有人陪她走上红地毯,她心中不禁有一丝惆怅,她唱起了《i have a dream》,空灵优美的歌声仿佛把人们带到了那个遥远的小岛上。
在剧中,当唐娜准备自己女儿的婚礼时,三个不速之客却来到了小岛,但是她自己也不知道谁是索菲的亲生父亲,她不禁有一些苦闷。
她的好朋友坦娅和罗西为了安慰她,让她拿出当年的明星气概去勇敢面对眼前的难题,她们唱起了《dancing queen》,唐娜被音乐感染了,同时观众也被这充满激情的旋律所感动,《dancing queen》把电影推向了一个小高潮。
《妈妈咪呀》不仅仅给观众带来了视觉上的享受,还给人听觉上的震撼,正是由于这两点,人们欣赏完《妈妈咪呀》时都会感觉到一种力量,这种感觉让人激动。
在每场《妈妈咪呀》音乐剧开演之前,导演总会提醒观众“小心被爱琴海的阳光灼伤”。
最后,独特简单的情节设计是《妈妈咪呀》成功的核心因素。
根据本剧的情节来看,本剧应有一些阴暗的成分在里面,不过《妈妈咪呀》却大胆地将一个有悲剧倾向的故事转化成了喜剧。
全剧包含了两代人的感情,《妈妈咪呀》把两代人的感情完美的结合了起来,让人们不由自主地接受这样一个看似荒谬可笑的故事。
《妈妈咪呀》的情节不是十分复杂,但是把故事的悬念一直保
持到剧终,让矛盾循序渐进的激化,最后得到解决。
此外,电影名字选择“妈妈咪呀”也有很好的效果,在意大利语中“妈妈咪呀”的意思是我的天啊,这样一个名字即新颖幽默又有利于广大观众记忆。
自1999年在伦敦首演成功以来,《妈妈咪呀》在多伦多、旧金山、洛杉矶、芝加哥、墨尔本等地进行了演出。
2007年7月,《妈妈咪呀》来到中国,在北京和上海进行了演出,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近些年来,中国的音乐剧有了一些发展,但是我们还没有像国外那样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尤其是还没有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专业的音乐剧演员和编曲,我们要深刻认识到我国音乐剧与西方之间的差距,希望不久的将来中国音乐剧也可以打入世界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