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洋战略与国家安全
我国海洋战略的目标是
![我国海洋战略的目标是](https://img.taocdn.com/s3/m/dd718b78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ac.png)
我国海洋战略的目标是我国海洋战略的目标是为了维护国家的海洋权益,推动海洋经济的发展,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确保海洋安全,实现海洋强国的建设。
首先,维护国家的海洋权益是我国海洋战略的重要目标之一。
中国是一个拥有大片海域的国家,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和领海、专属经济区等海洋管辖权。
因此,保护我国的海洋权益是我国海洋战略的首要任务之一。
通过加强海上巡逻和监测能力,加强与周边国家的海洋合作,维护我国在南海、东海等海域的合法权益,确保我们的海洋权益不受侵害。
其次,推动海洋经济的发展也是我国海洋战略的目标之一。
中国是一个东海岸线长达1.8万多公里的沿海国家,海洋经济潜力巨大。
海洋产业包含了渔业、海洋能源、海洋旅游等多个领域,对于国家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推动海洋经济的发展,我国将加大对海洋产业的扶持力度,鼓励科技创新,在海洋科技、海洋工程等领域取得突破,促进海洋产业的升级和转型,实现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此外,保护海洋生态环境也是我国海洋战略的重要目标。
海洋生态环境是维持海洋生物多样性、实现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基础。
然而,近年来,海洋环境受到了污染、过度捕捞等问题的影响。
因此,我国海洋战略的目标之一就是加强海洋环境保护,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
通过加强污染治理,规范海洋资源开发和利用行为,保护海洋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健康。
最后,保障海洋安全也是我国海洋战略的目标。
海洋安全包含了海上交通安全、海上法治和海上航行自由等多个方面。
我国经济发展对海洋的依赖度越来越高,海上交通安全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因此,我国将加大海洋警察力量的建设,提高海洋救助和灾害应对能力,确保国家海洋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总之,我国海洋战略的目标是为了维护国家的海洋权益,推动海洋经济的发展,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确保海洋安全。
通过实现这些目标,我国将逐步实现海洋强国的建设,为国家的发展和繁荣作出更大的贡献。
海洋强国战略政策
![海洋强国战略政策](https://img.taocdn.com/s3/m/764120e9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dc.png)
海洋强国战略政策引言海洋强国战略政策是指一个国家在海洋事务中的整体战略和政策。
对于中国来说,海洋强国战略政策是指积极发展自己的海洋事业,提高海洋经济的发展水平,加强对海洋资源的探测和开发能力,维护自己的海洋权益,以及保障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
发展背景中国拥有广阔的海域和丰富的海洋资源。
作为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中国对于能源、粮食、原材料等资源需求量很大。
而且,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中国对外贸易也在不断增长。
因此,保障海上通道安全、维护自己在全球贸易中的利益就变得尤为重要。
另外,中国还面临着一些地缘政治问题。
比如,在南海地区存在主权争议,并且有一些邻国试图侵犯中国的领土主权。
因此,为了维护自己的领土完整和权益,在南海地区的海洋强国战略政策中也具有重要意义。
目标与原则中国的海洋强国战略政策的目标是实现以下几个方面的发展:1.提高海洋经济发展水平:通过加大对海洋资源的探测和开发力度,提高海洋产业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推动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
2.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加强对海上通道和关键区域的保护,确保能源、粮食等重要资源的安全供应,维护自己在全球贸易中的利益。
3.推进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加强对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防止污染和过度捕捞等行为,促进可持续利用和管理海洋资源。
4.维护领土完整和主权权益:加强对南海等有争议地区的管控能力,坚决维护自己在这些地区的领土完整和主权权益。
在实现这些目标时,中国遵循以下原则:1.和平发展原则:坚持通过和平手段解决争端,在国际社会中树立和平发展的形象。
2.合作共赢原则:加强与沿海国家的合作,共同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实现互利共赢。
3.法治原则:依法保护自己的海洋权益,维护国际法和公约的权威和有效性。
4.可持续发展原则:在开发利用海洋资源时,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利用,避免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
主要措施和政策为了实现上述目标,中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和政策:1.加大科技投入:加强对海洋科研机构的支持,提高海洋科技创新能力。
中国国家安全威胁主要来自海上
![中国国家安全威胁主要来自海上](https://img.taocdn.com/s3/m/cc8c2d96d0d233d4b14e6932.png)
中国国家安全威胁主要来自海上我国是一个陆海复合型国家,拥有巨大的海洋利益。
然而,我国近海海洋权益和海外利益均面临严峻挑战,国家安全威胁主要来自海上。
我国海洋安全环境复杂,需要海洋安全战略予以筹划和指导。
依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我国享有近300万平方千米的可管辖海域,岛礁主权和专属经济区管辖权及其他海洋主权权利,构成我国海洋权益的主体内容。
然而,我国近海海洋权益面临“岛礁被侵占、海域被瓜分、资源被掠夺、信息被盗取、开发受阻挠”的严峻局面。
近年来,随着日本觊觎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主权、南海周边国家侵犯我海洋权益等事件的发生,我国近海安全问题一度呈现“井喷”现象。
上世纪80年代后期,我国政府针对《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出台后海洋权益问题越来越突出的情况,相继提出“经略海洋”和“加强边、海防建设”等主张。
之后由于台湾问题日益紧迫,为集中力量应对“台独”分裂势力,我国在海上方向采取了相对保守的政策,致使海洋安全问题越积越多,海上邻国对我海洋权益的侵蚀变本加厉。
我国海外利益拓展面临复杂的安全形势,需要海洋安全战略发挥全局性筹划作用。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海外利益开始越过领土疆域和管辖海域,由点到面、由近至远、由周边向全球推进,但面临的风险、挑战甚至威胁也不断增大,安全形势趋向严峻:美国等西方大国控制世界主要海域,使得我能源资源运输航线和以马六甲海峡为代表的海上战略通道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地区局势动荡不安,致使我海外人员受到威胁,海外资产大量流失;世界经济秩序动荡、国际市场竞争加剧,使我海外经济安全风险突出。
此外,围绕北冰洋航道展开的战略博弈,也对我北极利益产生影响,等等。
虽然当前我国高度关注海外利益的拓展,但仍存在总体目标不够清晰、处置机制不够健全、力量运用不够灵活、安全措施不够得力、力量建设严重滞后等弊端。
我国海洋安全力量能力总体落后,需要海洋安全战略发挥指导引领作用。
随着周边海上邻国对我海洋利益恣意侵犯和大国对我拓展海洋利益的抑制,我国海洋安全力量已难以适应严酷的海洋安全形势。
中国海权意义与战略
![中国海权意义与战略](https://img.taocdn.com/s3/m/a6e58360a98271fe910ef9fd.png)
国际海权竞争与国家安全战略——中国海权意义与战略海权,是拥有或享有对海洋或大海的控制权和利用权,这种权力的范围涉及军事、政治、经济等多个领域。
海洋占地球表面的70%左右,海洋与国家紧密相连,不可分割,没有一个国家可以独立于海洋而屹立。
中国是一个海洋大国,拥有约1.8万公里的海岸线和6500多个500平方米以上的大小岛屿,我国还拥有面积约300万平方公里的管辖海域,约占中国陆地面积的1/3。
海权紧密地联系着我国的经济、政治和安全。
一、海权的重要意义(1)海权对我国的经济意义海洋,是国家经济利益的重要战略空间。
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地球的陆地资源不断被消耗,因此海洋资源显得特别重要。
一个拥有丰富海洋资源,对海上通道有控制权的国家,其经济发展潜力和势头强劲。
中国也不例外,海洋在我国的经济发展地位上升。
2010年我国海洋产业总产值达到5%以上,海洋经济将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海洋还是我国对外贸易特别是石油等重要战略资源进口的主要通道。
我国对外贸易和石油进口90%以上依赖海上运输。
据权威部门预测,到2020年,我国将成为世界第二大贸易国,石油需求量将有3/4依靠进口。
总之,海权为经济的稳步发展提供了基础和条件。
(2)海权对我国的政治意义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我国的核心国家利益。
国家领土分为领陆、领水(包括内水和领海)和领空3个部分,上及高空,下及底土。
领水附随于领陆。
海洋属于领海,坚决捍卫海权,是捍卫我国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体现。
领土完整是国家统一而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国家的生命和灵魂。
维护正当的海洋权益有利于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提升我国的政治资本和政治身价,因为海洋的地缘战略就决定了一个海权国家的政治力量。
当前,我国高度重视海洋战略,致力于推进中国海权事业的发展,从而利用国际战略机遇期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随着中国海权问题在政治上的认可与重视,中国海权得以发展,从而提升我国地国际政治地位和政治安全,提升我国国际事务影响力。
如何理解海权对一个国家政治、经济、安全的意义?怎样加强我国的海洋建设?
![如何理解海权对一个国家政治、经济、安全的意义?怎样加强我国的海洋建设?](https://img.taocdn.com/s3/m/1e100260783e0912a2162a38.png)
海洋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上最大的水体地理单元的总称,它是由洋、海、海湾、海峡等部分组成,面积为3.62亿平方公里,约占地球表面的71%。
海洋不仅是21世纪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财富和最后空间,也是国际政治博弈的重要舞台。
伴随着世界经济、政治格局的加速调整以及人类对资源需求的大幅增长,海权竞争再度成为国际焦点,态势渐趋激烈。
从国土构成上看,中国是一个海陆复合型国家,不仅有数万公里的陆上边界,也有着漫长的海上边界。
海洋承载着中国崛起的诸多重大安全利益和发展利益。
维护中国的海洋权益和维护中国的国家安全互为一体。
中华民族的崛起,必然是一个呼唤海权的时代过程。
海洋的地缘战略就决定了一个海权国家的政治力量。
西方国家及南亚部分国家对台湾问题、钓鱼岛问题、南中国海问题的高度关注,中国在应对马六甲困境问题中的努力正体现了海权问题的深刻影响。
当前,中国强调利用国际战略机遇期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不断强调“一定要从战略的高度认识海洋”,从而为捕捉和利用机遇推进中国海权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海权问题在政治上的认可与重视必然实现中国海权的发展,中国海权得到发展,其国际政治地位、政治安全也必然得到提高。
海洋是中国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近代以来,海权发展与海洋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缺乏良性互动,一直是中国海洋事业发展乏力的固有弊端,并且对中国经济海洋的思维观念造成消极影响。
为适应现代海洋经济发展要求,正确认识海权对经济发展的意义,中国需要转换思路,重点不应放在盘算减少本来已经非常低的海军国防投入,而是寻找思路促进海洋经济的发展,提高它的综合国力贡献率,进而为海军力量的发展提供动力,依靠强大的海军力量确保海权问题的稳固。
拥有海权意味着拥有无可匹敌的安全优势。
传统安全是国际关系的主题,一般指与国家间军事行为有关的冲突.传统安全主要指的是国家安全,主要是指军事、政治、外交等方面的安全。
非传统安全问题主要包括:经济安全、金融安全、生态环境安全、信息安全、资源安全、恐怖主义、武器扩散、疾病蔓延、跨国犯罪、走私贩毒非法移民、海盗、洗钱等。
中国海洋安全问题及战略
![中国海洋安全问题及战略](https://img.taocdn.com/s3/m/01c85a360912a216147929b1.png)
中国海洋安全问题及战略中国是个陆地大国,又是个海洋大国。
从拥有海洋资源的绝对数量来看,我国海岸线长度为1.8万公里,居世界第四位;大陆架面积位居世界第五,200海里专属经济区面积为世界第十。
依照《联合国海洋公约》200多海里专属经济区制度和大陆架制度,中国拥有约300万平方公里海域。
海洋是国家未来可持续发展不可缺少的资源宝库,大量食物、矿物、能源都取之于海。
海上运输是对外贸易的主渠道,而外贸是支持我们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因素;同时海洋也是我国发挥大国作用的重要平台。
海洋安全战略研究的任务主要在于为维护国家海洋安全,捍卫国家海洋权益,保障国家的海洋生存空间提供战略思路。
由于中国在海洋安全方面面临的压力和挑战主要来源于中国海洋空间所处的亚洲太平洋地区,因此中国海洋安全战略应主要着眼于处理好中美、中日、中国与南海周边东盟国家的关系。
在总体的战略层面,首先需要从战略高度认识冷战后中国海洋安全面临的压力和挑战;其次需要把中国的海洋安全战略纳入国家的大战略之中,并与国家大战略相适应、相配合。
具体而言,妥善处理中美关系中的海权问题是中国海洋安全战略的重中之重;妥善处理与日本的领海纠纷,维护中国海洋权益是当前中国海洋安全战略的当务之急;从战略全局出发,妥善处理中国与东盟国家的海洋权益争端是中国海洋安全战略的重要课题。
当今国际海洋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变革,突出表现为世界各主要海洋国家纷纷加强和调整海洋政策;《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生效的正面效应与负面效应同时显现;以海权角逐为核心的海洋地缘战略争夺不断加剧;海洋领域的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影响日益凸显。
在此背景下,中国的海洋安全面临着日趋严峻的挑战。
因此,中国应该制定明确的海洋安全战略。
多少海洋国土处于争议中,我国的海洋国土由黄海、渤海、东海和南海组成,除渤海属于内水不存在争议外,其他3个海区都需要按1982年制定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与邻国合理划分。
在东海,我国固有领土钓鱼列岛被日本非法占领;东海大陆架是我国陆地的自然延伸,因此,面积77万平方公里的海区中应归我管辖的为54万平方公里,但是日本却提出中日两国是共架国,要求按中间线划分海域。
海洋强国战略研究——理论探索、历史逻辑和中国路径
![海洋强国战略研究——理论探索、历史逻辑和中国路径](https://img.taocdn.com/s3/m/47e8d758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24.png)
海洋强国战略研究——理论探索、历史逻辑和中国路径海洋强国战略,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战略构想和国家发展目标,是指通过海洋事业的发展,提升国家的海洋实力和综合国力,实现国家繁荣和安全的发展战略。
当今时代,海洋资源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国家的海洋战略也显得尤为重要。
近年来,中国在建设海洋强国方面通过理论探索、历史逻辑和中国路径,取得了重要的进展。
在理论探索方面,海洋强国战略意味着中国要加强海洋开发和海洋权益保护,充分利用海洋资源为国家经济发展提供支撑和动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海洋观的形成奠定了海洋强国战略的理论基础。
中国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树立海洋强国战略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将其纳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规划当中。
理论探索的重要性在于其为海洋强国战略提供了指导和方向,同时也提供了理论支撑和智力支持。
从历史逻辑的角度来看,中国一直以来都是海洋文明的重要发源地和受益者。
自古以来,中国人民就有着海洋意识和海洋意愿。
中国古代的航海技术和海上贸易在世界上有着重要的地位,积累了丰富的海洋经验和智慧。
中国历史上的海洋事业如今已被重新发掘和重视,这为中国构建海洋强国的历史逻辑提供了坚实基础。
借鉴历史,了解海洋的重要性和价值,可以更好地推动海洋强国战略的实践和发展。
中国路径是海洋强国战略的具体所指。
中国政府通过制定一系列政策和规划,推动国家的海洋产业发展和海洋事业的整体推进。
以海洋经济为主线,加快海洋产业发展,提升国家在海洋经济中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中国通过投资海洋技术研发和设施建设,提高海洋科技创新能力,培养专业人才,加强海洋科研合作与国际交流。
同时,加大海洋法治建设力度,提高国家在海洋事务中的法律规范和权益保护意识。
这些都是中国海洋强国战略推进的路径选择,也是实现战略目标的重要途径。
尽管中国在海洋强国战略的实践中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难。
首先是海洋资源的合理开发和保护问题,如何在海洋开发中确保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中国的海洋安全形势与大国关系
![中国的海洋安全形势与大国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41d89ba6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c0ada69.png)
中国的海洋安全形势与大国关系其次,中国海洋安全还面临着来自非传统安全威胁的挑战,如海盗活动、非法渔业、海洋环境污染等。
这些威胁不仅对中国的海洋资源和环境造成直接影响,也对中国的海洋经济和海洋战略安全构成了挑战。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与大国之间的关系对于中国的海洋安全形势具有重要的影响。
首先,中国与美国、日本等大国之间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海洋安全竞争和冲突。
尤其是在南海和东海等地区,中国与这些大国之间的海洋战略利益冲突明显。
其次,中国与俄罗斯等大国之间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海洋安全合作。
作为临近亚太地区的大国,中国和俄罗斯在海洋安全领域有一定的共同利益和合作基础。
两国加强在海洋领域的合作有利于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
总的来说,中国的海洋安全形势与大国关系密切相关。
在未来,中国需要通过与周边和临近大国的合作,加强对海洋安全形势的管控,维护自身的海洋安全利益。
中国的海洋安全形势与大国关系是当前国际关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作为一个拥有全球第三大海洋领土的国家,海洋安全对于国家安全、经济发展和国际地位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与大国之间的关系对于中国的海洋安全形势有着重要的影响。
首先,中国与美国之间的海洋安全关系备受关注。
中美两国在南海、东海等地区存在着一定的海洋战略竞争。
美国通过加强与邻近国家的军事合作和海上巡航,试图在亚太地区保持其海上霸权地位。
这种做法不仅加剧了南海地区紧张局势,也对中国的海洋安全形势构成了挑战。
另一方面,中国与俄罗斯之间的海洋安全关系也备受关注。
中俄两国在联合海上军演、海洋资源开发等领域有着一定的合作。
两国还合作维护地区的海洋安全稳定,共同应对海盗活动等非传统安全威胁。
中俄两国在海洋领域的合作对于维护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除了与大国之间的关系,中国还需要与周边国家加强海上安全合作。
中国与日本、越南、菲律宾等国家之间存在着海洋领土争端和划界纠纷。
这些争端不仅对中国的海洋安全构成了挑战,同时也给中国的海洋大国形象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当前我国海洋安全形势
![当前我国海洋安全形势](https://img.taocdn.com/s3/m/ae6e02fd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b3.png)
等途径寻求和平解决。
其他海域争端
03
在黄海、东海等海域也存在一些争议问题,需要与相关国家加
强沟通和协商。
海上通道安全保障问题探讨
重要海上通道安全
保障我国海上能源、贸易等重要通道的安全畅通,对于国家经济 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海上恐怖主义与海盗活动
加强国际合作,打击海上恐怖主义和海盗活动,维护海上安全秩序 。
跨国合作与地区稳定性评估
跨国海洋合作
加强与其他国家在海洋领 域的合作,共同应对全球 性海洋问题。
地区海洋安全机制
建立健全地区海洋安全合 作机制,提高地区海洋安 全治理水平。
海洋法与国际规则
遵守国际海洋法和相关规 则,推动建立公平合理的 国际海洋秩序。
03
国内外因素对我国海洋安 全影响
国际法规变化及应对策略
经济发展与海洋资源依赖
海洋资源利用
海洋资源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包括海洋渔业、海洋油气、海洋矿 产、海水利用等。
海洋经济贡献
海洋经济对于国家经济发展的贡献不断增大,海洋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 支柱产业之一。
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海洋生态环境保护
海洋生态环境是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基础,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对于维护海 洋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积极开展海洋领域的民间交流活 动,推动与周边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 。
04
应对策略与建议
完善法律法规体系,提高执法能力
建立健全海洋法律法规体系
制定和完善涉海法律法规,明确各方职责和权利,为海洋治理提 供有力法律保障。
加强海洋执法队伍建设
提高海洋执法队伍素质和能力,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各类涉海 违法行为。
海洋安全范围
海洋空间资源与国 家安全海洋资源与国 家战略
![海洋空间资源与国 家安全海洋资源与国 家战略](https://img.taocdn.com/s3/m/9b803144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80.png)
海洋空间资源与国家安全海洋资源与国家战略在我们生活的这个蓝色星球上,海洋占据了地球表面约71%的面积。
海洋不仅是生命的摇篮,也是人类未来发展的重要空间。
海洋空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于国家安全和国家战略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海洋空间资源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它包括了海洋中的各种物理空间、自然资源以及相关的经济活动领域。
从海面到海底,从近海到远洋,海洋空间资源丰富多样。
海面可以用于航运、捕捞和海上风力发电;海水中蕴含着丰富的化学资源,如盐、溴、镁等;海底则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石油、天然气、锰结核等。
此外,海洋还是一个巨大的热能和动力资源库,潮汐能、波浪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开发潜力巨大。
国家安全是一个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基本保障,而海洋空间资源在维护国家安全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首先,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能够保障国家的能源安全。
随着陆地能源的逐渐枯竭,海洋中的石油、天然气等能源资源成为了重要的补充。
拥有丰富的海洋能源资源,并具备相应的开发能力,能够减少对外部能源的依赖,降低能源供应风险,从而保障国家的经济稳定和社会发展。
其次,海洋空间资源对于国家的粮食安全也具有重要意义。
海洋渔业是全球粮食供应的重要组成部分。
合理开发海洋渔业资源,发展海洋养殖和捕捞技术,能够为人们提供丰富的蛋白质来源,缓解陆地粮食生产的压力。
同时,保障海洋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也是维护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的重要举措。
再者,海洋空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于国家的军事安全至关重要。
海洋是国家安全的天然屏障,控制海洋通道、掌握海洋情报、建设强大的海军力量,能够有效地保卫国家的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
在现代战争中,海洋空间的战略地位日益凸显,海上军事力量的强弱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安全和国际地位。
从国家战略的角度来看,海洋空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已经成为了各国竞争的焦点。
许多国家纷纷制定了海洋发展战略,加大对海洋科研、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的投入。
例如,一些发达国家在海洋工程技术、海洋生物医药、海洋新能源等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占据了行业的领先地位。
国家海洋战略与经济安全
![国家海洋战略与经济安全](https://img.taocdn.com/s3/m/004f9ce9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98.png)
国家海洋战略与经济安全海洋是中国的天然禀赋,拥有广袤的海域和丰富的海洋资源。
随着全球海洋经济的发展,中国海洋经济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成为了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因此,中国的海洋战略和经济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
一、中国海洋战略中国海洋战略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建立现代海军建立现代海军是中国实现海洋战略的重要举措之一。
中国海军近年来大力发展,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海军之一。
中国海军的发展使中国拥有了更强大的力量,也为中国保障海洋安全、维护主权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2. 推进南海岛礁建设南海是中国的重要战略地区之一。
推进南海岛礁建设,是中国维护南海主权和海洋权益的重要手段。
近年来,中国在南海岛礁上加强了军事部署,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海洋调查、资源开发等活动,拓展了中国的海洋领土和海洋资源。
3. 强化海洋战略防御强化海洋战略防御,是中国实现海洋安全的关键一步。
中国不断加强海洋侦察、监视和反潜能力,积极开展海上演习和联合作战,提高了国家海洋战略的实力和应对能力。
二、中国海洋经济安全中国海洋经济的发展对国家经济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同时,海洋经济发展也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风险,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保障中国海洋经济的安全。
1. 维护南海和东海主权维护南海和东海主权是保障中国海洋经济安全的基础。
中国必须坚决捍卫自己的海洋领土和海洋权益,避免外部势力干扰和侵犯。
2. 加强海洋资源管理海洋资源是中国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加强海洋资源管理,保证海洋资源的可持续性利用,既是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生态环保的需要。
3. 建立海洋监测和警戒体系建立海洋监测和警戒体系,是保障中国海洋经济安全的重要手段。
建立海洋环境监测、海域管制、渔业监管等一系列海洋管理体系,可以对海洋经济进行有效监督和管理。
4. 推进海洋法制建设推进海洋法制建设,是维护海洋经济安全的重要保障。
加强对海洋法规的研究和制定,推动海洋法治化,为中国海洋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国际海洋形势变革背景下中国海洋安全战略
![国际海洋形势变革背景下中国海洋安全战略](https://img.taocdn.com/s3/m/f7d0ae84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9fa4a70.png)
国际海洋形势变革背景下中国海洋安全战略随着国际海洋形势的变化,中国海洋安全战略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在国际海洋秩序变革的背景下,中国必须积极应对各种海洋安全挑战,保障国家海洋利益,维护国家海洋权益,推动建设海洋强国。
本文将从国际海洋形势背景、中国海洋安全面临的挑战、中国海洋安全战略和中国海洋安全战略的实施措施等方面进行阐述。
国际海洋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全球海洋资源的利用和争夺愈发激烈,国际海洋秩序和规则面临挑战。
在这个背景下,中国的海洋安全面临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国际海洋形势不断复杂化。
全球各国对海洋资源的争夺日益激烈,海上交通安全面临挑战。
一些国家甚至在南海、东海等地区进行挑衅性行为,严重影响了地区的和平稳定。
海洋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全球海洋污染、资源过度开采、海洋生态恶化等问题严重影响到了海洋的健康发展,海洋环境安全成为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挑战。
国际海洋法律体系不完善。
国际海洋法律体系虽然在UNCLOS等国际公约的约束下,制定了一系列规则和原则,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争议和漏洞,一些国家不尊重国际法,以及一些国际法的适用也存在争议。
受到国际力量对比、地缘政治和经济因素的影响,海洋安全格局发生了变化。
一些国家利用海洋力量加强其地缘政治和经济影响力,使得海洋安全形势更加错综复杂。
中国海洋安全面临的挑战在国际海洋形势的变化下,中国的海洋安全面临了一系列挑战。
海洋权益保障挑战。
中国拥有辽阔的海洋权益,包括领海、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等。
但是在南海、东海等地区,中国的海洋权益受到一些国家的侵犯,使得中国面临海洋权益保障的挑战。
海上交通安全挑战。
中国依赖海洋运输和海外贸易,海上交通安全对于中国的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一些海域存在海盗活动和航行安全隐患,使得中国在海上交通安全方面面临挑战。
海洋环境安全挑战。
中国海洋环境受到了严重的污染和破坏,海洋生态系统受到了影响,海洋环境安全成为中国海洋安全面临的重要挑战。
中国海洋安全战略的根本目标是保障国家海洋利益,维护国家海洋权益,推动建设海洋强国。
关于中国海洋开发的国家权益安全战略构想
![关于中国海洋开发的国家权益安全战略构想](https://img.taocdn.com/s3/m/9a007f01ba1aa8114431d9e6.png)
国至今仍 然居 于弱势地位 , 尚有一半左右的海域 国土被 某些 外国势力所染指和侵 占。为 了有 利、 有理、 有节地奋 起捍卫 国家的海洋权 益, 有必要 深入探 讨 中国海域的 国家安全 问题 。为此 , 应 当扫描 中国各海域 划界 争端 的发
展 态势 , 认 定 中国 捍 卫 海 域 国 家安 全 的 战 略 价 值 , 分析 中国 海 域 国 家安 全 的 现 存 问题 , 并 且有 针 对 性地 做 出关 于 中 国 海域 国 家安 全 的 对 策创 意 。 关键词 : 中 国海 域 ; 国 家安 全 ; 经 略 海 洋战 略 ; 维 护 海 洋 权 益 中 图分 类 号 : F 0 6 1 . 5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 编 号 : 1 0 0 2— 9 7 5 3 ( 2 0 1 3 ) 0 4— 0 0 0 8— 0 9
Ab s t r a c t : S i n c e t h e“ Un i t e d Na t i o n s C o n v e n t i o n o n L a w o f t h e S e a ”f o r ma l l y c a me i n t o e f f e c t ,a n e w r o u n d o f“ b l u e e n — c l o s u r e ”c a mp a i g n k i c k e d o f a g a i n .I n t h i s p r o c e s s ,C h i n a i s s t i l l i n a w e a k p o s i t i o n .T h e r e a r e a b o u t h a l f o f t h e s e a a r — e a s i n v a d e d b y s o me f o r e i g n f o r c e s .An d ma n y c o u n t i r e s t a k e p r e d a t o r y e x p l o i t a t i o n o f ma r i n e r e s o u r c e s u n d e r t h e h e — g e mo n y .I n o r d e r t o d e f e n d t h e n a t i o n a l ma in r e i r g h t s a n d i n t e r e s t s b e n e i f c i a l l y ,r a t i o n a l l y a n d c o u r t e o u s l y ,i t i s n e c e s — s a r y t o f u r t h e r e x p l o r e Ch i n a ’ s n a t i o n a l s e c u i r t y i s s u e s c o n c e r n i n g ma i r n e a r e a s .T h e r e f o r e.C h i n a s h o u l d s c a n d e v e l o p — me n t s i t u a t i o n o f v a r i o u s C h i n e s e ma it r i me d e ma r c a t i o n d i s p u t e s ,a f i f r m s t r a t e g i c v a l u e o f C h i n a ’ s wa t e r s s e c u it r y, a n a l y — s e s t h e e x i s t i n g ma r i n e n a t i o n l a s e c u i r t y i s s u e s ,a n d ma k e t a r g e t —o i r e n t e d s e a n a t i o n l a s e c u i r t y c o u n t e r me a s u r e s c r e a — t i v e l y . Ke y wo r d s :C h i n a s e a ;n a t i o n a l s e c u r i t y;o c e a n s t r a t e g y ;p r e s e r v a t i o n o f t h e ma in r e i r g h t s a n d i n t e r e s t s
中国海洋战略与国家安全
![中国海洋战略与国家安全](https://img.taocdn.com/s3/m/8574681afad6195f312ba68d.png)
[王晓彬]中国海洋战略与国家安全[ 中国智库 2010年9月7日]发布:三略观察海洋是生命的摇篮和人类的故乡,也是五洲通道和资源宝库。
早在公元前5世纪,古代欧洲就有了海权思想的萌芽,人们从古希腊、迦太基、古罗马争夺地中海通商要道的斗争中总结出:“谁能控制海洋,谁就能控制世界。
”19世纪末期,近代美国海权理论的奠基人马汉提出了海权思想,把争夺海权、控制海洋作为控制世界的关键,明确提出了海权“对于世界历史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古今中外的历史说明,海权决定着国家和民族的兴衰成败。
大国崛起之路就是走向海洋、经略海洋、控制海洋之路。
辉煌与屈辱中国是岛屿众多的陆海兼备的大国,有1.8万公里的海岸线, 500平方米以上的岛屿有6500多个。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早走向海洋的民族,是世界上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最早的国家。
从沿海地区居民大规模采拾贝类开始计算,中国海洋渔业至少已有7000年的历史,而利用海水制盐则至少有5000年的历史。
1405年~1433年,明朝郑和率领庞大的远征船队七次下西洋远航,“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是中国航海史上最为辉煌的篇章,是组织最为严密、人数最多、规模最大、技术最完善的一次空前绝后的壮举,充分表明生活在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国人完全可以成为海洋的征服者!中华民族虽然最早走向海洋,但并不具备海洋民族应当具有的海洋意识和海权意识。
近代中国备受列强欺凌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海洋意识淡漠,海军力量薄弱,海防废弛。
中国经略海洋的历史,既有郑和七下西洋的辉煌,也有“禁海”政策的倒退;既有郑成功收复台湾的胜利,也有鸦片战争和甲午海战的屈辱。
1840~1940年100年中,帝国主义列强从海上入侵我国479次,规模较大的84次,入侵舰船1860多艘,兵力47万多人,迫使清政府签定不平等条约50多个。
历史上中国人的海洋观和海洋意识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重陆轻海,始终存在海防与塞防之争;航海技术先进,但航海的经济效益低下,政治目的大于经济目的;视大海为地理障碍和天然屏障,而不是把大海看作国际通道和资源宝库。
近代中国的海洋战略与国家崛起
![近代中国的海洋战略与国家崛起](https://img.taocdn.com/s3/m/d89f7fe1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09.png)
近代中国的海洋战略与国家崛起近代中国是一个庞大的陆地国家,然而海洋却是中国在崛起过程中重要的一环。
自19世纪末,随着列强的侵略、割地以及中国社会不断沉沦,中国逐渐认识到海洋的重要性。
海洋战略是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当时中国国家建设期处于多事之秋,政治、社会、经济和文化均非常落后,而列强则在追求殖民帝国的扩张和海洋霸权。
作为一个陆地国家,中国长期以来逐渐失去了海上战略和能力,难以在航海技术、海底资源、海域和海洋权益等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
这不仅严重威胁着中国海洋权益和安全,同时也放缓了中国国家崛起的步伐。
近代中国的海洋战略发生了巨大的转变,由“海上闭关主义”向“积极参与海洋协作和共治”转变。
为了有效推进海洋战略,中国在政策、法律、科技、产业等方面加强了海洋建设,同时现代化海军的建设也成为了战略要素之一。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还进行了重要的海洋权益和海域争端解决。
最有代表性的是黄岩岛争端和南海各相关国的领土争议。
中国一直坚持和平解决争端,而且全面、平和、公正、切实地履行着国际承诺,通过与周边国家的海洋合作,推进了可持续发展和治理海洋资源的目标。
中国还积极参与了全球海洋治理和普通航路、环保、海上恐怖主义等领域的合作。
此外,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活跃参与深海开发的国家之一,并具有先进的海洋科技、技术和人才。
近年来,在“一带一路”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的推动下,中国还加强了与周边国家的海洋方面的合作和交流,扩大海洋的国际影响力和地位。
这些变化导致中国的海洋战略越来越多地吸引着全球的关注。
外界也认为中国通过海洋战略的发展,体现了“和平、和谐、合作、共赢”的理念和在全球治理中的更积极角色。
总之,近代中国的海洋战略已经成为中国国家崛起的重要方面。
虽然中国海洋建设仍存在许多问题和挑战,但中国政府和人民已经意识到并正在积极解决,通过不断推进海洋科技和经济发展,不断加强海洋领域各方面的合作来确保中国的海洋安全和利益。
近代中国的海洋权益与海洋战略
![近代中国的海洋权益与海洋战略](https://img.taocdn.com/s3/m/b143615c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5a1b155.png)
近代中国的海洋权益与海洋战略近代以来,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世界格局的重塑,中国的海洋权益和海洋战略越发引人瞩目。
作为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中国不仅拥有丰富的陆地资源,还拥有辽阔的海洋领土。
海洋作为中国重要的国家战略资源之一,在维护国家安全、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经济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近代中国的海洋权益和海洋战略的特点、挑战以及解决思路等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近代中国的海洋权益和海洋战略的特点体现在多样性和复杂性上。
中国拥有辽阔的领土海域,但同时也面临着极其复杂的海洋环境和众多的海洋争端。
中国的海岸线长达1.8万公里,涵盖了东海、南海以及渤海和黄海等重要海域。
海洋事务的发展与国家繁荣息息相关,保护和维护海洋权益和战略对于中国至关重要。
其次,近代中国的海洋权益遭受到了来自多方面的挑战。
一个主要挑战是海洋资源的开发和保护。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中国对海洋资源的需求日益增长。
然而,海洋资源的开发和保护并不容易,涉及到海上工程、渔业、海底资源开采等众多方面。
同时,中国还需要面对来自邻国的海洋争端,特别是在南海地区的争议更是备受关注。
中国需要在维护海洋权益的同时,寻求与周边国家的良好合作,以确保地区和平稳定。
解决海洋权益和战略问题需要中国采取一系列的战略思路和举措。
首先,中国应加强国家海洋管理体系建设,明确划定海洋权益的范围和边界,加强海洋法律法规的落实与执行。
同时,中国还需要加大海洋科技创新力度,提升海洋工程设施建设和海洋资源的开发能力。
另外,中国应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合作,通过对话和协商方式解决争端,维护地区和平稳定。
此外,中国还需要加强海洋意识的普及和推动。
海洋意识是指个体和群体对海洋的认知和关注程度。
中国的海洋事务涉及到全国各地,普及海洋知识可以提高人们对海洋环境的尊重和保护意识,减少对海洋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污染。
此外,加强教育和培训,培养更多的海洋专业人才,推动海洋经济和海洋科技的发展。
新时期中国维护海洋安全基本策略
![新时期中国维护海洋安全基本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7f189ad0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551ea7d.png)
新时期中国维护海洋安全基本策略
新时期中国维护海洋安全的基本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和平与稳定:中国坚持通过和平外交手段解决海洋争端,主张通过对话磋商、协商谈判等方式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
2. 合作与共赢:中国积极倡导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海洋安全治理模式,通过加强与沿海国家的合作,共同保障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和安全利用。
3. 国际法治:中国始终坚持依法维护海洋权益,遵守《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等国际法律,通过国际法庭和机构解决争端,维护海洋秩序和规则。
4. 国内治理:中国加强海洋法律法规建设,加强海洋执法力量,加大海洋保护和环境治理力度,加强海洋安全监管,确保国内海洋安全。
5. 舰队建设:中国积极推进现代化海军建设,提升海洋防卫能力,保障国家海洋安全。
总的来说,中国在维护海洋安全方面坚持和平、合作、法治为基本原则,通过多种方式加强国内外合作,确保海洋安全与稳定。
同时,中国加大了治理海洋环境与资源的力度,注重保护海洋生态环境,促进海洋可持续发展。
我国海洋周边的安全态势
![我国海洋周边的安全态势](https://img.taocdn.com/s3/m/65d402a50029bd64783e2c08.png)
我国海洋周边的安全态势大纲一、海洋是国家安全的主要方向1.中国海洋的周边形势2.中国的第一、第二岛链二、我国海洋方向的主要威胁和潜在威胁1.美国的太平洋战略2.日、韩、越、印等国军事战略知识点汇总概念C01:中国的第一岛链C02:中国的第二岛链原理K01:中国海洋的周边形势K02:第一岛链的战略意义K03:第二岛链的战略意义K04:中国海洋的安全挑战K05:美国的太平洋战略K06:日本的军事战略K07:韩国的军事战略K08:越南的军事战略K09:印度的军事战略K10:菲律宾的军事战略K11:中国台湾的军事战略正文亚太地区安全的复杂性、多变性趋于明显。
地区热点久拖不决,朝鲜半岛形势不时紧张,阿富汗安全形势依然严峻,部分国家政局动荡。
民族和宗教矛盾突出,领土和海洋权益争端时有升温,恐怖主义、分裂主义、极端主义活动猖獗。
亚太地区战略格局正在酝酿深刻的调整,相关大国增加战略投入,不断挑战中国的战略底线。
美国正逐步从伊拉克脱身,战略重点转向西太平洋,强化亚太军事同盟体系,加大介入地区安全事务力度。
一、海洋是国家安全的主要方向1.中国海洋的周边形势中国面临的安全挑战更加多元和复杂。
中国有辽阔的国土和海域,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维护国家安全任务繁重。
“台独”分裂势力及其分裂活动仍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最大障碍和威胁。
两岸关系发展还面临不少复杂因素的制约,维护国家领土主权、海洋权益压力增大,恐怖主义的现实威胁存在,能源资源、金融、信息、自然灾害等非传统安全问题上升,来自外部的疑虑、干扰和牵制因素正在增加。
美国不时违反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原则,继续向台湾出售武器,严重损害中美关系和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某些国家不时在中国周边挑起事端,举行东北亚和西太平洋大规模的军事演习,挑战中国的安全底线。
2.中国的第一、第二岛链(1)第一岛链第一岛链:北起朝鲜半岛,经日本列岛、琉球群岛及中国的台湾岛、菲律宾群岛、印度尼西亚群岛至印度支那半岛。
中国南海治理与安全战略分析
![中国南海治理与安全战略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12e476c6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10.png)
中国南海治理与安全战略分析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区域一体化进程的发展,国际海洋秩序已经成为各个国家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南海作为中国的重要海洋边界,不仅占据了重要位置,在世界海洋航道上也是十分重要的交通枢纽。
南海自古以来就是亚洲重要的经济和文化交流中心,其地位在世界上也不容小觑。
然而,南海地区却一直是全球海洋争端最复杂的区域之一。
自上世纪自争端开始,在中国与其周边国家之间出现了一系列历史和领土纷争。
南海上的争端主要分为四类:领土争端、海洋权益认定、渔业普及和历史文化纠葛。
在如此多的争端面前,中国的南海安全战略就尤显重要。
中国的南海安全战略主要包括以下方面:一、强化领土意识自古以来,中国南海地区就是中国领土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历史上对南海地区的认知、主权功能清晰。
而现如今,在努力建设海上强国的过程中,中国对于南海地区的领土意识也显然在得到进一步的强化。
中国秉承“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走和平发展、开放合作道路,同时也既坚持自身领土主权,也尊重南海地区的其他国家的领土主权。
不过,中国在领土完整方面的坚定态度,将会是中国南海安全战略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二、维护海洋权益在南海地区有大量的争议性的海域,中方一直坚持对南海的且谈判。
此外,中国还通过划设岛礁防御区、建立太空空军、中外联合巡逻队等各种方式加强了对南海地区的严密监管。
同时,对于外部国家在南海上开采石油或进行渔业活动,中国也会持有相应的态度,确保自身的权益不会受到外界威胁。
这也是保证中国南海安全的一部分。
三、加强区域合作华盛顿学派流行于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其在国际安全领域具备重要影响力。
在此框架下,中国通过南海亚细安合作对话、东盟防务部长会议(ADMM+)等途径与南海周边国家保持合作,促进了地区的稳定与发展。
而中国也应该在有机的时间范围内建立一种基于多边主义原则的治理模式,能认识到区域全体民众的共性和多样性,吸收不同民族和文化间的优点,协助其化解南海深刻矛盾,以和平友好手段解决争端。
中国海洋安全保护
![中国海洋安全保护](https://img.taocdn.com/s3/m/da2348de33d4b14e852468b2.png)
中国海洋安全保护摘要:中国海洋安全问题凸现的主要背景,一是中国高速发展,二是与西方大国美国密切参与相联系;由此形成的主要特点是周边安全形势复杂多变,中国继续坚持和平发展,以改革奠定制度自信。
海洋安全关系到中国发展安全的政治大格局,深刻地影响着国家行为,包括涉及安全战略、体制改革,以及军事、外交斗争艺术调整等等。
应对海洋安全的当务之急,就是继续提升我国的“综合实力”和“应变能力”,构建完善海洋安全的支撑体系。
关键词:海洋安全;支撑体系;保护中图分类号:k928.44;d99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8-0124-06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我国南海主权战略的海洋行政管理对策研究》阶段性成果(10bgj004)引论:中国海洋安全的性质和意义(一)中国的海洋安全事关国家主权尊严、领土完整和资源保障,关系中华民族复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成败,十八大报告提出“维护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将海洋安全提升至国家发展战略和安全战略层级。
坚决贯彻这一战略,是党和国家赋予我们的紧迫而又重大的历史使命,继续提升我国的“综合实力”和“应变能力”,直接对应海洋安全威胁,促进各项基础性建设完善,有效保障海洋事业的全面发展。
(二)国家(state)是一个政治地理学的名词,通常是指具有国际公认而又有相对明确政治边界的某一国土区域,中国在现阶段发展中提出了“陆海统筹”战略,陆海统筹事涉陆权和海权,它不仅仅是一个经济发展的问题。
马克思曾经指出:“土地(指地上地下资源)是一切生产和一切存在的源泉”。
[1]马克思还引用威廉的观点说:“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指一切自然资源)是财富之母。
”[2]国土资源是一个国家及其居民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由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资源组成的物质实体。
(三)在政治学和法学上,“国土”属于空间概念。
中国的国土有陆地国土和海洋国土,包括中国内地陆地领土及沿海岛屿、台湾及其包括钓鱼岛在内的附属各岛、澎湖列岛、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以及其他一切属于中国的岛屿(包括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还有黄尾屿、赤尾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晓彬]中国海洋战略与国家安全
[ 中国智库 2010年9月7日]
发布:三略观察
海洋是生命的摇篮和人类的故乡,也是五洲通道和资源宝库。
早在公元前5世纪,古代欧洲就有了海权思想的萌芽,人们从古希腊、迦太基、古罗马争夺地中海通商要道的斗争中总结出:“谁能控制海洋,谁就能控制世界。
”19世纪末期,近代美国海权理论的奠基人马汉提出了海权思想,把争夺海权、控制海洋作为控制世界的关键,明确提出了海权“对于世界历史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古今中外的历史说明,海权决定着国家和民族的兴衰成败。
大国崛起之路就是走向海洋、经略海洋、控制海洋之路。
辉煌与屈辱
中国是岛屿众多的陆海兼备的大国,有1.8万公里的海岸线, 500平方米以上的岛屿有6500多个。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早走向海洋的民族,是世界上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最早的国家。
从沿海地区居民大规模采拾贝类开始计算,中国海洋渔业至少已有7000年的历史,而利用海水制盐则至少有5000年的历史。
1405年~1433年,明朝郑和率领庞大的远征船队七次下西洋远航,“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是中国航海史上最为辉煌的篇章,是组织最为严密、人数最多、规模最大、技术最完善的一次空前绝后的壮举,充分表明生活在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国人完全可以成为海洋的征服者!
中华民族虽然最早走向海洋,但并不具备海洋民族应当具有的海洋意识和海权意识。
近代中国备受列强欺凌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海洋意识淡漠,海军力量薄弱,海防废弛。
中国经略海洋的历史,既有郑和七下西洋的辉煌,也有“禁海”政策的倒退;既有郑成功收复台湾的胜利,也有鸦片战争和甲午海战的屈辱。
1840~1940年100年中,帝国主义列强从海上入侵我国479次,
规模较大的84次,入侵舰船1860多艘,兵力47万多人,迫使清政府签定不平等条约50多个。
历史上中国人的海洋观和海洋意识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重陆轻海,始终存在海防与塞防之争;航海技术先进,但航海的经济效益低下,政治目的大于经济目的;视大海为地理障碍和天然屏障,而不是把大海看作国际通道和资源宝库。
以上种种问题,当然有时代背景和科学技术限制的原因,但海洋意识的缺失不能不说是最根本的原因。
威胁与挑战
海洋占“蓝色星球”地表总面积的71%,号称解决人类未来生存和发展的“第六大洲”。
海洋既给人类带来了发展的机遇和希望,同时也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风险和挑战。
在面临可持续发展大课题的新世纪,随着世界人口增加、全球环境变化和陆地资源消耗加速,世界各国尤其是沿海国家在生存、发展及安全方面对海洋的需求日益增加。
现代海洋战略竞争主要是围绕着争夺海洋权益而展开,集中体现在争夺海洋岛屿和礁盘、争夺管辖水域、争夺海洋资源、争夺海上战略优势和争夺海上战略通道控制权等方面。
海洋安全事关国家安全和强盛,海洋作为国家安全的重要屏障仍然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
中国现实的安全威胁主要来自海上。
目前,中国仍是世界上唯一没有实现统一的主要大国。
危害台海安全稳定的根源没有消除,祖国统一大业仍然任重道远。
我海上主权和权益受到严重侵犯,我周边重要海区受到美日等国的战略遏控,海上战略通道受到多种安全威胁,西太平洋安全态势严峻——我国的海区处于半封闭状态,出海口处于“两条岛屿锁链”和西方军事强国“三线基地网”的军事高压之下,前出大洋容易遭到封锁、控制和监视,在地缘上处于不利的态势。
美国基本上控制了西太平洋地区,并且在不断强化前沿军事部署,在关岛等战略要冲部署战略核潜艇、战略轰炸机等远程打击力量。
同时,美国不断加强对中国大陆、周边海域的侦察与监视。
2001年发生的中美“撞机事件”和最近发生的美国间谍船侵犯中国领海事件,说明美国时刻没有放松对中国大陆的围堵遏制。
美国仍在奉行扩张型和进攻型的海洋战略,极力拼凑“亚洲版北约”,马不停蹄地构筑针对中国的“全月形包围圈”。
这种来自海上的安全威胁,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里都难以消除,成为国
家安全的巨大隐患。
中国与周边海上邻国在海洋划界、海洋权益及岛屿归属问题上存在着争端,在有可能划归我国的近300万平方公里的海域中,有争议的区域达150万平方公里。
中国海域被分割、资源被掠夺、岛礁被侵占的问题十分严重,其中以钓鱼岛和南海诸岛最为突出。
中日在东海的争议,大陆架和钓鱼岛问题最为关键。
南海问题的解决面临日益复杂的局面。
南海争议最激烈、最集中的焦点在南海群岛。
南海群岛总共有230多个岛屿、沙洲和礁滩。
目前,中国大陆和台湾方面一共拥有8个礁,越南占了29个岛礁,菲律宾占了9个岛礁,马来西亚占了5个岛礁。
南海周边国家和地区目前在南海海域投入开采的油井已超过1000口,这些油井绝大部分位于南海断线中国一侧海域,每年开采的石油超过6000万吨。
美国在南海问题上则执行“介入但不陷入”的政策,把南海问题当成牵制中国发展的一张牌。
海洋作为天然国际通道,战时能否畅通,决定着海上战争的胜负;平时能否畅通,决定着一个国家的经济兴衰。
美国在世界上选择了16个通航海峡和水道,作为控制全球大洋航道的咽喉要道。
这些海峡和水道被封锁,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经济发展都要受到破坏和影响。
目前,我国的海洋航线主要有北行、东行、南行和西行航线。
其中从我国东部沿海和南海经马六甲海峡进入印度洋的西行航线对我国来说尤具战略价值,堪称“海上生命线”。
目前,我经济对外依存度已经超过60%,我对外贸易额超过90%通过海运实现。
每天通过马六甲海峡的船只近六成是驶往中国的,其中绝大部分是油轮。
我国80%以上的石油进口依赖这条充满变数的咽喉要道。
但是,包括马六甲海峡在内的一些重要海峡通道安全并不掌握在我手里,这些重要海上通道受到大国争夺、海盗、海上恐怖主义等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发生危机或战争时极易被切断和封锁。
力量与能力
随着海洋世纪的到来,经略海洋已经成为具有重要意义的国家战略。
中国海洋战略的核心支柱是海上力量。
国家海上力量不是指单纯的军事力量,而是
指国家拥有的用于开发利用和控制海洋的整体实力,包括海上运输船队、海洋科学考察船队、渔业捕捞生产船队、海洋资源开发作业船队、海洋医疗救护船队等,其中最核心的力量是海军舰队。
目前,我国是世界两大海洋运输国之一,船队规模位居世界第五,集装箱出口居世界第一,远洋渔船1700多艘,已经初步具备了海洋大国的“硬件”实力。
经略海洋要求国家利益拓展与维护利益安全的能力应同步发展,国家海上力量的使命任务与国家利益需求相适应。
中国的海上利益在哪里,中国的海上力量就必须到哪里。
建设以海军为主体的强大海上力量,充分发挥海陆兼备的地缘优势,无疑是中国维护和利用战略机遇期的必然战略选择。
海军是战略性、综合性、国际性军种,是海上作战行动的主体力量,担负着保卫国家海上安全、领海主权和维护海洋权益等任务。
海军是唯一能够跨越国界、显示国力、完成国家使命的军种。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海军边建边战,在东海、南海等地屡战屡胜,取得了许多海战的胜利。
在1988年的“3·14”海战中,海军官兵果断抓住战机,灵活机动,勇猛顽强,给入侵者以沉重打击,一举夺下6个礁盘,在南沙群岛获得了宝贵的立足点和支撑点,为今天南海问题的解决打下了坚实基础。
2008年12月,中国海军舰艇编队远赴印度洋亚丁湾海域执行反海盗护航任务,迈出了中国海军走向深蓝远海的关键一步,通过完成国际义务体现了战略远见和国家意志。
目前,经过60年建设和发展,中国海军已经初步发展成为一支多兵种合成、具有核常双重作战手段的现代化海上作战力量。
2009年4月23日,在中国海军建立60周年之际,中国海军在青岛附近黄海海域举行了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海上阅兵,展示了人民海军建设的新成就,标志着人民海军走向未来的新起点。
作者系军事科学院战争理论和战略研究部研究员
本文来源:三略研究院搜集中国青年电子版中国青年电子版: 2009年12期中青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