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我国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文题目解析我国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作者姓名黄莉
专业名称行政管理学
学号 ************
指导教师笪素林
二零一四年四月十三日
内容摘要:改革开放以来,弱势群体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有相当一部分群体收入很低甚至没有收入,缺乏基本的最低生活保障。弱势群体的形成主要由于城乡二元结构的转变,社会资源分配不公,社会保障制度的缺陷,人的年龄、思想、能力等社会原因和个人原因。通过对我国弱势群体社会保障制度的现状找到我国目前存在哪些基本问题,进而对解决弱势群体社会保障问题提出相关的失业保险、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发展社区等几个措施和政策建议,以望对完善我国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起到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弱势群体最低生活保障社会保障
目录
一、我国弱势群体的界定 (1)
二、我国弱势群体形成的原因 (2)
(一)社会原因 (2)
1二元结构的变化 (2)
2经济转轨与社会结构转型 (2)
3社会资源分配不公 (3)
4社会保障制度的缺陷 (3)
(二)个人原因 (4)
三、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在弱势群体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 (4)
(一)现有社会救助内容单一,救助水平偏低 (4)
(二)社会保障覆盖面小,实施范围窄 (4)
(三)医疗保险制度存在缺口 (5)
(四)传统法律观念的影响 (5)
(五)社会救助知识不普及 (5)
四、解决弱势群体社会保障问题的政策措施 (6)
(一)完善失业保险制度 (6)
(二)完善养老保险制度 (6)
1要提高养老保险的统筹层次 (6)
2是要适当增加养老保险基金 (6)
3是要推进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建设 (6)
(三)完善医疗保险制度 (6)
(四)发展社区服务 (7)
(五)加强法制建设 (7)
五、结语 (8)
参考文献 (9)
正文
一我国弱势群体的界定
“弱势群体”这个词自朱镕基总理在九届全国人大5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使用了以后,就逐渐成为一个非常流行的概念,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通俗地讲,弱势群体就是社会生活中的困难人群,就是社会各个群体中处于劣势的脆弱的人群,有着某些障碍及缺乏经济、政治和社会机会,在社会上处于不利地位的人群,包括儿童、老年人、残疾人、精神病患者、失业者和贫困者。在社会层次结构中,是收入水平低(即经济收入低于社会人均收入水平) 、生活水准低(即绝大部分收入用于食品消费)和生活处境难(即无固定收入来源,劳动能力,以维持生计)的贫困群体。本文将弱势群体定义为:由于某种因素的缺陷或匮乏,导致部分群体在激烈社会竞争中处于被动不利的地位,依靠自身力量无法保证个人和家庭成员最基本的生活,需要国家和社会给予帮助和保障的社会群体。
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人:
1.失业人员:即城市中以下岗失业者为主体的贫困阶层。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我国失业下岗的问题日益严重化,不少企事业单位的工人和干部下岗。
2.“体制外”的人及其他特殊人员:指那些从来没有在国有单位工作过,靠打零工、摆小摊养家糊口的人,以及残疾人和孤寡老人。
3.缺乏利益保障的农民工:农民工是指具有农村户口却在城镇务工的劳动者,是中国传统户籍制度下的一种特殊身份标识,是中国工业化进程加快和传统户籍制度严重冲突所产生的客观结果,他们虽然为城市的发展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劳动权益得不到保护。
4.较早退休的“体制内”人员:这部分人中许多人原来的单位无能力给这些退休职工增加工资,交纳社会医疗保险等,需要政府拿出钱来援助。
5.久病、重病而无钱医治的人及其家属,以及天灾人祸中的困难者:中国每年有大量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因病失学失业的人员。全国每年需要国家和社会给予不同程度的援助才能摆脱灾难困境的城乡居民约有
4000- 5000 万人
二我国弱势群体形成的原因
社会弱势群体的存在,从一定意义上说,“是一种普遍现象”。不管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不管是社会主义国家,还是资本主义国家,都存在一个以残疾人退休者的生理性脆弱群体,和贫困者、失业者为主的社会脆弱者群体。前者是任何社会都不能避免是的一种自然性现象,后者是任何国家在现代化起飞时,市场经济的伴生现象。自然的、历史的、经济的、政治的、文化的、个人的某一因素或某些因素的综合,都可能导致一些人成为弱势群体的一部分。
在我国弱势群体产生的原因复杂多样,这里主要从社会原因和个人原因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社会原因
1 二元结构的变化
长期以来形成的二元经济,造成城市和乡村差别较大,特别是一些偏远地区,因交通不便、资源缺乏、生存环境恶劣,成为贫困人口集中的地方。其二,产业结构调整。
在转型期,产业结构有了很大调整,从两个方面直接影响弱势群体的规模,一方面城市工业中一些传统产业现衰退,制造、建筑和采掘等行业生产不景气,致使职工下岗,成为城市中的弱势群体。另一方面农村出现大量剩余劳动力,他们不论是在农村作为潜在的失业者,还是变为城市打者,客观上都处在社会弱势地位。
2 经济转轨与社会结构转型
郑杭生、李迎生认为,我国社会性弱势群体被弱势话的原因是与我国经济转轨与社会结构转型的特殊时代背景相联系的:其一,从宏观的经济与社会背景看,这种现象是社会结构转型和经济体制转轨的伴生物。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必然会导致“优胜劣汰”效应、追求效率的正负“双重效应”、产业结构调整效应,所有这些趋势在近期内不可能有根本地转变。一般说来,这些过程对处在社会大众层面的在计划经济时期的基本阶层是
弊大于利。其二,是与政府主导的利益分配机制的调整有关。在市场化、全球化的过程中,在众多利益的选择中,政府无力保护所有社会成员使其1利益免受损失,这样,就使某些社会成员进入弱势群体。冯招容认为制度变迁路径、制度变迁形式、制度变迁方式对弱势群体有影响,经济体制的制度变迁,是转型期弱势群体形成的重要制度因素。变迁过程中“双轨制”长期存在与制度生成不平衡、不规范,对弱势群体规模与程度有较大影响。
1产业结构的重大调整、产业技术的进步以及企业自身经营原因,造成大批行业性下岗和失业人员。2在下岗人员持续增加的同时,再就业难度越来越大,再就业率不高。3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设的滞后性。
3社会资源分配不公
从弱势群体形成的深层原因看,无论是老弱病残者还是社会贫困群众,他们之所以陷入弱势困境,是由于他们失去或被剥夺了发展的能力和机会。因此,“能力的弱势”或“机会的贫困”是他们处于弱势地位的本质。弱势群体问题的根本症结之一是其所拥有的社会资源(包括财力、人力、物力、权力、能力、信息等)整体匮缺,由此导致其生活质量的低下与承受能力的脆弱。
4社会保障制度的缺陷
社会保障系统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安全网和稳定器,它关系到劳动者的切身利益,能调节贫富差距,但我国的社会保障还不能起到稳定和调节的作用。至今我国的社会保障系统发育仍极不完善,更不平衡。目前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还存在着许多问题:社会保障覆盖面低,社会资金筹措困难,人口老龄化对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提出更高的要求,失业保险尚未完善等等。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健全,社会给弱势群体的救助仍极为有限。据统计,全国约有1/3的职工没有参加失业保险,40%以上的登记失业人员没有领取失业就业金,绝大多数的农村社会弱势群体还没有被纳入社会保障体系。不仅得到救助的人极少,即使得到的失业救济金也是极为有限,不足以维持基本生活。
这些原因导致下岗失业人员生活缺乏保障,日益陷入贫困,成为社会1郑杭生、李迎生:《转型时期的社会政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第7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