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仲永课件(完整)
合集下载
伤仲永课件(完整)
![伤仲永课件(完整)](https://img.taocdn.com/s3/m/64ce4047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a8.png)
见闻结合,使叙事显得真实可信。 写仲永最终沦为平庸,又是以“闻”的形式。 写仲永十二三岁才思“不能称前时之闻”,是以“见”的形式。 写仲永少时天资聪明,是以“闻”的形式。
01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交代了关于方仲永的哪些情况?联系下文说说作者为什了他的籍贯、身世、姓名、家世。“世隶耕”为下文作铺垫,既衬托出他的非凡天资,又暗示了造成他命运的家庭背景。
人的智力发展存在着某些差异,但这不是起决定作用的因素,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后天的教育和学习。青少年应正确认识自己:天资好的,加上勤奋学习,可能成为栋梁之材;反之,即使天资再好,如不学习,同样会碌碌无为。另一方面,即使天资差的人,如勤奋学习,也可以成为有用之才。
1
我们可以从仲永身上吸取哪些教训?
2
仲永成长三个阶段的叙述,有见有闻,有详有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析题:
诵读课文 疏通文意
疏通文意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曰:“泯然众人矣。”
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再次到舅舅家,问起方仲永的情况。
(人们)回答说:“(他的)才能完全消失,成为普通人了。”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其受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王安石
作家作品简介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人,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 。做官后,向朝廷上书,提出政治改革的主张。继而推行各项政治革新,取得一定成就。但由于保守派的强烈反对,他两次被害。晚年封为荆国公,谥号“文”。著有《临川先生文集》、《王文公文集》,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3
有关学习的名言
01
父异焉: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对…… (感到)诧异,焉:语气代词代这件事。
01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交代了关于方仲永的哪些情况?联系下文说说作者为什了他的籍贯、身世、姓名、家世。“世隶耕”为下文作铺垫,既衬托出他的非凡天资,又暗示了造成他命运的家庭背景。
人的智力发展存在着某些差异,但这不是起决定作用的因素,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后天的教育和学习。青少年应正确认识自己:天资好的,加上勤奋学习,可能成为栋梁之材;反之,即使天资再好,如不学习,同样会碌碌无为。另一方面,即使天资差的人,如勤奋学习,也可以成为有用之才。
1
我们可以从仲永身上吸取哪些教训?
2
仲永成长三个阶段的叙述,有见有闻,有详有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析题:
诵读课文 疏通文意
疏通文意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曰:“泯然众人矣。”
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再次到舅舅家,问起方仲永的情况。
(人们)回答说:“(他的)才能完全消失,成为普通人了。”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其受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王安石
作家作品简介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人,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 。做官后,向朝廷上书,提出政治改革的主张。继而推行各项政治革新,取得一定成就。但由于保守派的强烈反对,他两次被害。晚年封为荆国公,谥号“文”。著有《临川先生文集》、《王文公文集》,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3
有关学习的名言
01
父异焉: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对…… (感到)诧异,焉:语气代词代这件事。
《伤仲永》优秀 ppt课件
![《伤仲永》优秀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e293e5784254b35eefd34a8.png)
2020/4/10
第一段为什么特别交代方仲永“世隶耕” ?
三字交代了方仲永的身 份、家庭环境,既衬托了 非凡天资,又暗示了造成 他命运的家庭背景。又是对
“未尝识书具”、“不使学”的必要 铺垫
2020/4/10
写乡人,邑人和父亲的表 现的作用是什么?
• 从侧面写出了方仲永天资非 凡,才思敏捷的神童形象。
唐宋八大家
• 唐:韩愈、柳宗元 • 宋:苏洵、苏轼、苏辙、欧阳修、
曾巩、王安石
2020/4/10
随笔
即随手笔录,不拘一格。 是散文的一种。古代随笔常 借一件事来抒发作者的情感 或阐述某种观点。短小活泼, 意境隽永。
2020/4/10
翻译时注意事项:
(1)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直译按文言 文的词序,句式,一字一句地对照着翻译。)
• 埋下方仲永才能衰退的隐患
2020/4/10
“不使学”的作用有哪些?
• 为方仲永的变化埋下伏 笔,点出方仲永命运变 化的关键。
2020/4/10
本文采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作用是什么?
• 先扬后抑。 • 文章先抑后扬,先铺写方仲永幼年天资过人
,后写他变得与普通人无异,前后互为反衬 ,对比鲜明,显示出放纵用才能的落差之大 ,突出他变为庸人的不幸结局,令人警醒、 惋惜。先扬后抑的着眼点是“抑”,文章采 用这种写法,表明了对“不使学”、不让人 才“受于人”的错误做法的否定、批判的态 度,有力地突出了文章的主旨。
2020/4/10
天才是百分之一的 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 的血汗。
爱迪生
2020/4/10
2、“还自扬州” 倒装句 正确的语序是“自扬州还”: 从扬州回家。
3、“受之天也” 省略句 即“受之(于)天”:从上天 那里得到或上天赋予的
第一段为什么特别交代方仲永“世隶耕” ?
三字交代了方仲永的身 份、家庭环境,既衬托了 非凡天资,又暗示了造成 他命运的家庭背景。又是对
“未尝识书具”、“不使学”的必要 铺垫
2020/4/10
写乡人,邑人和父亲的表 现的作用是什么?
• 从侧面写出了方仲永天资非 凡,才思敏捷的神童形象。
唐宋八大家
• 唐:韩愈、柳宗元 • 宋:苏洵、苏轼、苏辙、欧阳修、
曾巩、王安石
2020/4/10
随笔
即随手笔录,不拘一格。 是散文的一种。古代随笔常 借一件事来抒发作者的情感 或阐述某种观点。短小活泼, 意境隽永。
2020/4/10
翻译时注意事项:
(1)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直译按文言 文的词序,句式,一字一句地对照着翻译。)
• 埋下方仲永才能衰退的隐患
2020/4/10
“不使学”的作用有哪些?
• 为方仲永的变化埋下伏 笔,点出方仲永命运变 化的关键。
2020/4/10
本文采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作用是什么?
• 先扬后抑。 • 文章先抑后扬,先铺写方仲永幼年天资过人
,后写他变得与普通人无异,前后互为反衬 ,对比鲜明,显示出放纵用才能的落差之大 ,突出他变为庸人的不幸结局,令人警醒、 惋惜。先扬后抑的着眼点是“抑”,文章采 用这种写法,表明了对“不使学”、不让人 才“受于人”的错误做法的否定、批判的态 度,有力地突出了文章的主旨。
2020/4/10
天才是百分之一的 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 的血汗。
爱迪生
2020/4/10
2、“还自扬州” 倒装句 正确的语序是“自扬州还”: 从扬州回家。
3、“受之天也” 省略句 即“受之(于)天”:从上天 那里得到或上天赋予的
最新5《伤仲永》优秀课件:51页
![最新5《伤仲永》优秀课件:51页](https://img.taocdn.com/s3/m/6c35cae510661ed9ad51f3ea.png)
从神童个体来讲,他们的心智尚未成熟到足以抵御如 此强烈的社会关注的地步。无度的宣传和热捧,对他们的 健康自然成长造成了莫大的损害。神童说到底还是离不开 一个“童”字,而一个孩子应该有的,是游戏、同龄人及 岁月才能给予的精神财富,当神童把过多的精力都用于频 繁的跳级和对新知识的猎奇时,其作为孩子的生命架构就 不知不觉发生了比例失调--身子的整体发育萎缩了,而脑 袋独大了。当有一天弱小的身体支撑不了沉重的头颅时, 整个神话就轰然倒塌。
知识整理
重点虚词二
其
①并自为其名:代词,自己的 ②其文理皆有可观者:代词,它,诗 ③稍稍宾客其父:代词,他的 ④其受之天也:代词,他
知识整理
重点虚词三
于
①环谒于邑人:到,介词。 ②于舅家见之:在,介词。 ③贤于材人远矣:比,介词。 ④受于人者不至:被,介词。
整体感知
㈠ 方仲永才能发展变化经历了 几个阶段?各有什么特点?课文是 怎样叙述的?
人不光是靠他生来就拥有一切,而是靠他从学 习中所得到的一切来造就自己。 —歌德
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
的汗水。
—爱迪生
魏永康的成长烦恼
“神童”魏永康,两岁的时候识两千多个汉字,四岁 就上了小学,三年时间完成了小学六年的课程,在八岁时, 他进入中学学习,13岁开始读大学,17岁就考上了中科 院的硕、博连读。
他母亲一心希望他成为科学家。据其母亲说,孩子幼 年时,没有任何小伙伴,“没有玩过,即使带他玩也都是 搞学习,一边走一边搞学习,一边走路一边搞学习,如果 六一儿童节带他到街上看花灯,看元宵,看热闹,我都是 要他用心形容这个场面,要他学成语。”
他把所有孩子们玩耍的时间都用在了学习上,也的确取 得了惊人的效果。三年时间里,永康就完成了小学六年的全 部课程。在一级级的连跳的同时,他也跳过了自己的童年。 生活上所有的事,都是其母亲一手包办。魏永康在学校住宿 后,用别人的牙膏,穿被人的鞋子,袜子也乱丢,由于长期 生活不能自理, 2003年8月,已经上了三年研究生的魏永 康而被中科院退学回家。
知识整理
重点虚词二
其
①并自为其名:代词,自己的 ②其文理皆有可观者:代词,它,诗 ③稍稍宾客其父:代词,他的 ④其受之天也:代词,他
知识整理
重点虚词三
于
①环谒于邑人:到,介词。 ②于舅家见之:在,介词。 ③贤于材人远矣:比,介词。 ④受于人者不至:被,介词。
整体感知
㈠ 方仲永才能发展变化经历了 几个阶段?各有什么特点?课文是 怎样叙述的?
人不光是靠他生来就拥有一切,而是靠他从学 习中所得到的一切来造就自己。 —歌德
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
的汗水。
—爱迪生
魏永康的成长烦恼
“神童”魏永康,两岁的时候识两千多个汉字,四岁 就上了小学,三年时间完成了小学六年的课程,在八岁时, 他进入中学学习,13岁开始读大学,17岁就考上了中科 院的硕、博连读。
他母亲一心希望他成为科学家。据其母亲说,孩子幼 年时,没有任何小伙伴,“没有玩过,即使带他玩也都是 搞学习,一边走一边搞学习,一边走路一边搞学习,如果 六一儿童节带他到街上看花灯,看元宵,看热闹,我都是 要他用心形容这个场面,要他学成语。”
他把所有孩子们玩耍的时间都用在了学习上,也的确取 得了惊人的效果。三年时间里,永康就完成了小学六年的全 部课程。在一级级的连跳的同时,他也跳过了自己的童年。 生活上所有的事,都是其母亲一手包办。魏永康在学校住宿 后,用别人的牙膏,穿被人的鞋子,袜子也乱丢,由于长期 生活不能自理, 2003年8月,已经上了三年研究生的魏永 康而被中科院退学回家。
《伤仲永》ppt课件
![《伤仲永》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66b29d36c85ec3a86c2c53c.png)
⒈“不使省学略”句,省略了宾语,即“不使 (之)学”:不让(仲永)学习。
⒉“还自扬倒州装”句,正确的语序是“自扬 州还”:从扬州回家。
⒊“受之天省也略”句,省略了介词,即“受之 (于)天”:从上天那里得到或上天
赋予的。
最新版整理ppt
15
小组合作翻译课文
最新版整理ppt
16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18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牵着仲永 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余闻之也久。
我听到这件事很久了。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明道年间,我跟从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里 见到他,(他已经)十二三岁了。
最新版整理ppt
19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7、余闻之也/久
8、其/受之天也,贤最新于版整材理ppt人/远矣
9
才艺展示
注意读准字音、掌 握节奏,把握语气。
最新版整理ppt
10
伤 仲 永 属于
——王安不石曾,从来没有 索要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
指代文具 对…感到惊异 给 他 写
作,写
用
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
种子如此,那先天聪明优秀的人呢?
不经过后天的努力学习,他(她)会怎
样?让我们来看方仲永吧,听听他的故
事。
最新版整理ppt
2
最新版整理ppt
王安石
3
最新版整理ppt
4
1、作者简介
王安石,字介甫,
号半山,抚州临川
人,北宋政治家、
文学家、思想家,
唐宋八大家之一。
⒉“还自扬倒州装”句,正确的语序是“自扬 州还”:从扬州回家。
⒊“受之天省也略”句,省略了介词,即“受之 (于)天”:从上天那里得到或上天
赋予的。
最新版整理ppt
15
小组合作翻译课文
最新版整理ppt
16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18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牵着仲永 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余闻之也久。
我听到这件事很久了。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明道年间,我跟从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里 见到他,(他已经)十二三岁了。
最新版整理ppt
19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7、余闻之也/久
8、其/受之天也,贤最新于版整材理ppt人/远矣
9
才艺展示
注意读准字音、掌 握节奏,把握语气。
最新版整理ppt
10
伤 仲 永 属于
——王安不石曾,从来没有 索要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
指代文具 对…感到惊异 给 他 写
作,写
用
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
种子如此,那先天聪明优秀的人呢?
不经过后天的努力学习,他(她)会怎
样?让我们来看方仲永吧,听听他的故
事。
最新版整理ppt
2
最新版整理ppt
王安石
3
最新版整理ppt
4
1、作者简介
王安石,字介甫,
号半山,抚州临川
人,北宋政治家、
文学家、思想家,
唐宋八大家之一。
《伤仲永》课件-
![《伤仲永》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f5ce7ab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a7.png)
细节描写细腻入微,对于主人公内心世界的描 写以及周围环境的刻画都非常细致入微,增强 了故事的真实感和可信度。
04
主题思想
主题思想内容
描述了一个小时候才华出众,长大后却平庸无奇的人物形象
通过对比手法,强调了后天学习和教育对人的发展的决定性 作用
主题思想分析
通过对比伤仲永的少年天才和成年平庸,表达了人的天赋 固然重要,但后天的教育和努力才是决定人成长的关键因 素
父亲带着他四处拜访乡亲,炫耀儿子的才华,仲永因 此得到了很多人的赞赏和礼物。
仲永长大后,才华逐渐消失,最终沦落为一个普通的 农民,感慨自己生锈的才华和逝去的美好时光。
情节特点
01
故事情节曲折多变,起伏跌宕,展现了主人公仲永从天赋异禀到平庸无奇的转 变过程。
02
人物形象鲜明,主人公仲永的天赋和才华与众不同,但父亲的贪图虚荣和短视 行为却让人唏嘘不已。
含蓄深沉
作者在文字中蕴含深意,表现出内心的矛盾和挣 扎,使读者产生共鸣和思考。
表现手法
对比手法
通过对比不同人物、事件或时间的状态和变化,突出主题和重点 ,使文章更具有说服力和表现力。
象征手法
利用象征性形象或意象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增强文章的表 现力和感染力。
暗示手法
通过暗示和诱导来表现主题和情感,让读者在思考和感悟中体会 文章的真谛。
不断努力和学习,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就。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的认识。
倒叙法
02
先叙述结局或重要节点,再回溯到事件起点,使文章更具有吸
引力和悬念。
插叙法
03
在叙述过程中插入与主题相关的其他事件或背景信息,丰富文
章内容,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04
主题思想
主题思想内容
描述了一个小时候才华出众,长大后却平庸无奇的人物形象
通过对比手法,强调了后天学习和教育对人的发展的决定性 作用
主题思想分析
通过对比伤仲永的少年天才和成年平庸,表达了人的天赋 固然重要,但后天的教育和努力才是决定人成长的关键因 素
父亲带着他四处拜访乡亲,炫耀儿子的才华,仲永因 此得到了很多人的赞赏和礼物。
仲永长大后,才华逐渐消失,最终沦落为一个普通的 农民,感慨自己生锈的才华和逝去的美好时光。
情节特点
01
故事情节曲折多变,起伏跌宕,展现了主人公仲永从天赋异禀到平庸无奇的转 变过程。
02
人物形象鲜明,主人公仲永的天赋和才华与众不同,但父亲的贪图虚荣和短视 行为却让人唏嘘不已。
含蓄深沉
作者在文字中蕴含深意,表现出内心的矛盾和挣 扎,使读者产生共鸣和思考。
表现手法
对比手法
通过对比不同人物、事件或时间的状态和变化,突出主题和重点 ,使文章更具有说服力和表现力。
象征手法
利用象征性形象或意象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增强文章的表 现力和感染力。
暗示手法
通过暗示和诱导来表现主题和情感,让读者在思考和感悟中体会 文章的真谛。
不断努力和学习,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就。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的认识。
倒叙法
02
先叙述结局或重要节点,再回溯到事件起点,使文章更具有吸
引力和悬念。
插叙法
03
在叙述过程中插入与主题相关的其他事件或背景信息,丰富文
章内容,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伤仲永》优秀课件
![《伤仲永》优秀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e16e7c8bb4cf7ec4afed037.png)
3)其
他的,指方仲永的 ) 其诗以养父母(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代方仲永写的诗 其受之天也( 他,指方仲永 ) 如此其贤也( 他的 )
彼其受之天也( 他
)
⒈不使学 省略句,省略了宾语,即“不 使(之)学”:不让(仲永)学习。 ⒉还自扬州 倒装句,正确的语序是“自扬 州还”:从扬州回家。
⒊受之天也 省略句,省略了介词,即“受 之(于)天”:从上天那里得到或上天 赋予的。
4、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让(他)作诗,(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与从前的 名声相称。 5、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 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他先天得到的,远远胜过有才能的人了。他最终 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没有受到后天的教 育。 6、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 众人而已耶? 现在那些不是天生聪明,本来就平凡的人,又 不接受后天的教育,想成为一个平常的人恐怕 都不能够吧?
研读与赏析
1、课文按表达方式可分为两部分, 重点在哪一部分?
明确:本文采用了借事说理的写法,
第一部分叙事,第二部分说理(议论), 两部分是证明和被证明的关系。重点是 在第二部分的议论
2、叙事部分有详有略,为什么对 方仲永的才能初露写得很详细?
明确:是为了更好地突出中心。详写
方仲永的才能初露,是为了突出他的 “神童天赋”与后来的“泯然众人矣”形 成巨大的反差,而这一结果是他父亲“不 使学”一手造成的,从而更好地突出了
结合课文注释分小组翻译课文
补充课文注释 父异焉 焉:语气代词,代这件事。 即书诗四句 书:动词,写。 或以钱币乞之 或:有的人。 父利其然也 利:动词的意动用法, 以……为利。然:这样。 从先人还家 从:跟从。 还自扬州 从扬州回家。
贤于材人远矣 于:比…… 卒之为众人 卒:最终。 且为众人 且:况且。
《伤仲永》课件
![《伤仲永》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e77d50ebed5b9f3f90f1c7e.png)
韩 苏 苏 曾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愈 洵 辙 巩
柳宗元 苏 轼 欧阳修 王安石
第一段重点字词
未尝 不曾 父异焉 对此(感到)诧异 一乡秀才 全
这
自是 从此
立就 完成
文理 文采和道理
邑人奇之 对……感到惊奇
宾客其父 以宾客之礼相待
或以钱币乞之 有的人 求取 ……日扳仲永 通“攀”,牵,引
父利其然 稍稍 以为……有利可图 渐渐
不使学
作诗立就文理可观
不能称前时之闻
大不如先前 “受于人者
不至也”
第三阶段: 成年
才能泯灭
泯然众人矣
才能有赖于后 天的学习和培养,即 使是天赋很高的人, 如果不加以教育和 培养,也会变成平 庸无能的人。
本文用“伤”字点出作者的写作 意图。“伤”是哀伤,叹惜的意思, 表达了作者对方仲永这样的人才, “泯然众人”的哀伤,惋惜之情。
第二、三段重点字词
称chèn前时之闻 相当 名声 通悟 通达聪慧 贤于 胜过超过 不至 达到 复到舅家 再次 泯然众人矣 完全如同常人了 卒之 为 众人 最终 成为 受于人 后天所受的教育 固众人 本来
受之天 先天的禀赋 材人 有才能的人 彼其 他 且为众人 尚且
一、划分下列句子朗读节奏
1.金 溪 民 方 仲 永
伤 仲 永
——王安石
本文选自《临川先生文集》,作者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 山,江西临川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做官后,向朝廷上万言书,提出政治改 革的主张。继而推行各项政治革新,取 得一定成就。但由于保守派的强烈反对, 他两次被害。晚年封为荆国公,谥号 “文”。著有《王临川集》、《王文公 文集》,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伤仲永》课文注释 完整版PPT课件
![《伤仲永》课文注释 完整版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eb411c8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b2.png)
《伤仲永》课文注释
1、“世隶耕”隶:
属于。
2、“未尝识书具”尝:
曾经。
3、“父异焉”焉: 4、“即书诗四句”书:
语气代词,代这件事。
5、“并自为其名”自: 为: 动词,写。
6、“自是指物作诗立就”自: 是客其父”宾客:
完成。
从。 这。
名词用作动
词,意思是以宾客之礼相待。
8、“或以钱币丐之”或有:的人。 9、“父利其然也”利:动词的以动用法。
然: 这样。
以……为利。
10、“从先人还家”从:跟从。
11、“还自扬州”:从扬州回家。
12、“贤手材人远矣”贤:比……优秀。
13、“卒之为众人”卒:最终。
14、“且为众人”且:况且。
15、“固众人”固:本来。 16、"得为众人而已耶?"反问句。恐
怕他连普通人还不如罢了。
1、“世隶耕”隶:
属于。
2、“未尝识书具”尝:
曾经。
3、“父异焉”焉: 4、“即书诗四句”书:
语气代词,代这件事。
5、“并自为其名”自: 为: 动词,写。
6、“自是指物作诗立就”自: 是客其父”宾客:
完成。
从。 这。
名词用作动
词,意思是以宾客之礼相待。
8、“或以钱币丐之”或有:的人。 9、“父利其然也”利:动词的以动用法。
然: 这样。
以……为利。
10、“从先人还家”从:跟从。
11、“还自扬州”:从扬州回家。
12、“贤手材人远矣”贤:比……优秀。
13、“卒之为众人”卒:最终。
14、“且为众人”且:况且。
15、“固众人”固:本来。 16、"得为众人而已耶?"反问句。恐
怕他连普通人还不如罢了。
初中语文《伤仲永》课件
![初中语文《伤仲永》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43b96b433d4b14e8424681c.png)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团结同宗族的人为内 容,传送给全乡的秀才观赏。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从此,指定物品让他作诗,(他能)立即完 成,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看的地方。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的父亲 去做客,有的还花钱求取仲永题诗。
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
为众人而已耶? 那么,现在那些不是天生聪明,本来就平 凡的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想成为一 个平常的人恐怕都不能够吧?
金溪平民方仲永,世代以耕田为业。仲永五岁时, 从未见过笔墨纸砚等书写工具,有一天忽然哭着 要这些东西。父亲对此感到诧异,借邻居家的给 他,仲永立即书写了四句诗,并且自己题上自己 的名字。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和同一宗族的人搞 好关系为主要内容,传给全乡的秀才观赏这首诗。 从此,指定物品让他作诗,仲永能立即完成,他 的诗中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看的地方。同县的 人对此感到惊奇,渐渐请他父亲去做客;有的人 甚至花钱求取仲永题诗。他的父亲认为这样做有 利可图,每天带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 他学习。
认为···有利可图
到
让
这样 每天
翻译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金溪平民方仲永,世代以种田为业。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仲永长到五岁,不曾认识笔、墨、纸、砚, (有一天)忽然放声哭着要这些东西。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父亲对此感到惊异,从附近(人家)借来给 他,(仲永)当即写了四句诗,并且题上自 己的名字。
天资,又暗示了造成他命运的家庭背景。
研讨探究
2、方仲永的天资过人,表现在哪 里?在课文中找出原句。
伤仲永语文课件PPT
![伤仲永语文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822245d7a6c30c2258019e13.png)
76.再远的路,走着走着也就近了;再高的山,爬着爬着也就上去了;再难的事,做着做着也就顺了。每次重复的能量,不是相加,而是相乘,水滴石穿不是水的力量,而是重复和坚持的力量。 成功之道,贵在坚持!
1
划分朗读节奏
1
金溪民方仲永
幻灯片
借旁近与之
5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1
1
揣摩下列句子的朗读语气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父利其然也 不能称前时之闻 泯然众人矣
参考答案: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惊叹语气
父利其然也
愤怒语气
不能称前时之闻 遗憾语气
泯然众人矣
痛心语气
1
揣摩下列句子的含义
余闻之也久 1. 我听说这件事也很久了 2. 我早就听说过这件事啦 3. 我听说这件事很久 4. 我听说这件事,很久啦
资 料 唐宋八大家 参 考 时代背景
唐宋八大家
韩愈 苏轼 曾巩
柳宗元 苏辙 王安石
苏洵 欧阳修
时代背景
《伤仲永》通过方仲永五岁 到20岁才能发展变化的故事, 说明了人的天资与后天成才 的关系。
设计: 李国兵
制作: 笛韵飞
2003年8月
58.反正我来到这个世界上就没打算活着回去。 26.也许终点只有绝望和失败,但这绝不是停止前行的理由。 47.每一日所付出的代价都比前一日高,正因你的性命又消短了一天,因此每一日都要更用心。这天太宝贵,不就应为酸苦的忧虑和辛涩的悔恨所销蚀,抬起下巴,抓住这天,它不再回来。 26.做好自己其他的让别人说去吧! 64.人类也需要富有理想的人。对于这种人说来,无私地发展一种事业是如此的迷人,以至他们不可能去关心他们个人的物质利益。 88.忘记失败的疼苦,铭记失败的原因。 22.如果我们都去做自己能力做得到的事,我们真会叫自己大吃一惊。 37.什么叫做失败?失败是到达较佳境地的第一步。 41.学习中经常取得成功可能会导致更大的学习兴趣,并改善学生作为学习的自我概念。 7.人生最精彩的不是实现梦想的一瞬间,而是坚持梦想的过程。 54.意料之中的事往往不会发生,意料不到的事却经常出现。 73.最热烈的火焰,冰封在最沉默的火山深处。 44.没有口水与汗水,就没有成功的泪水。 48.挫折其实就是迈向成功所应缴的学费。 28.别到处嚷嚷这个世界抛弃了你,世界原本就不属于你。 89.你有多努力,就有多幸运。 60.过去再优美,我们不能住进去;回忆童年可以是一种解压的方式,但是不可以做为逃避现实的借口。现在再困难,我们也能闯过去;你只要还活着就没有理由逃避现实困难,就要千方百计找 到破解难题的方法。未来再艰险,我们只能走进去;时刻都在心里认为自己
1
划分朗读节奏
1
金溪民方仲永
幻灯片
借旁近与之
5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1
1
揣摩下列句子的朗读语气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父利其然也 不能称前时之闻 泯然众人矣
参考答案: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惊叹语气
父利其然也
愤怒语气
不能称前时之闻 遗憾语气
泯然众人矣
痛心语气
1
揣摩下列句子的含义
余闻之也久 1. 我听说这件事也很久了 2. 我早就听说过这件事啦 3. 我听说这件事很久 4. 我听说这件事,很久啦
资 料 唐宋八大家 参 考 时代背景
唐宋八大家
韩愈 苏轼 曾巩
柳宗元 苏辙 王安石
苏洵 欧阳修
时代背景
《伤仲永》通过方仲永五岁 到20岁才能发展变化的故事, 说明了人的天资与后天成才 的关系。
设计: 李国兵
制作: 笛韵飞
2003年8月
58.反正我来到这个世界上就没打算活着回去。 26.也许终点只有绝望和失败,但这绝不是停止前行的理由。 47.每一日所付出的代价都比前一日高,正因你的性命又消短了一天,因此每一日都要更用心。这天太宝贵,不就应为酸苦的忧虑和辛涩的悔恨所销蚀,抬起下巴,抓住这天,它不再回来。 26.做好自己其他的让别人说去吧! 64.人类也需要富有理想的人。对于这种人说来,无私地发展一种事业是如此的迷人,以至他们不可能去关心他们个人的物质利益。 88.忘记失败的疼苦,铭记失败的原因。 22.如果我们都去做自己能力做得到的事,我们真会叫自己大吃一惊。 37.什么叫做失败?失败是到达较佳境地的第一步。 41.学习中经常取得成功可能会导致更大的学习兴趣,并改善学生作为学习的自我概念。 7.人生最精彩的不是实现梦想的一瞬间,而是坚持梦想的过程。 54.意料之中的事往往不会发生,意料不到的事却经常出现。 73.最热烈的火焰,冰封在最沉默的火山深处。 44.没有口水与汗水,就没有成功的泪水。 48.挫折其实就是迈向成功所应缴的学费。 28.别到处嚷嚷这个世界抛弃了你,世界原本就不属于你。 89.你有多努力,就有多幸运。 60.过去再优美,我们不能住进去;回忆童年可以是一种解压的方式,但是不可以做为逃避现实的借口。现在再困难,我们也能闯过去;你只要还活着就没有理由逃避现实困难,就要千方百计找 到破解难题的方法。未来再艰险,我们只能走进去;时刻都在心里认为自己
《伤仲永》PPT课件
![《伤仲永》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740766c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06.png)
受到家庭和社会环境的影响,逐渐走向平庸
关键人物形象分析
• 成长过程中缺乏正确的引导和培养,导致才华埋没
关键人物形象分析
01
王安石
02
03
作为文章的作者,通过对方仲永的描写表达 了对人才的看法
倡导教育改革,注重人才的全面培养
04
展现了一位政治家的眼光和文学家的才华
优美语句欣赏与解读
“金溪民方仲永,世 隶耕。仲永生五年, 未尝识书具,忽啼求 之。”
02
解读:通过作者与仲永的再次相 遇,展现了仲永才华的衰退和成 长的困境。
03 主题思想探讨与价值体现
勤奋努力,不懈追求梦想
01
阐述方仲永天赋异禀却最终“泯然众人”的原因,强调 后天努力的重要性。
02
分析方仲永父亲的教育方式,提出正确的教育方法和态 度。
03
通过具体案例和数据,展示勤奋努力对于个人成长和成 功的影响。
天赋与后天努力关系思考
探讨天赋和后天努力在个人成长 中的不同作用。
分析不同领域中天赋与后天努力 的关系,如艺术、体育、科学等
。
提出如何发掘和培养天赋,以及 如何将天赋转化为实际能力的建
议。
当代青少年成长启示
将方仲永的故事与当代青少年 成长环境相结合,提出针对性 的启示和建议。
分析当代青少年面临的挑战和 机遇,探讨如何引导他们树立 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伤仲永解读与赏析 • 主题思想探讨与价值体现 • 艺术手法与写作特色剖析
目录
• 知识拓展:相关文化现象解读 • 跨学科融合:多学科视角解读《伤
仲永》
课文背景与作者简介
01
《伤仲永》创作背景
01
社会环境
北宋时期,社会矛盾尖锐,人才选拔制度存在严重弊端 。
关键人物形象分析
• 成长过程中缺乏正确的引导和培养,导致才华埋没
关键人物形象分析
01
王安石
02
03
作为文章的作者,通过对方仲永的描写表达 了对人才的看法
倡导教育改革,注重人才的全面培养
04
展现了一位政治家的眼光和文学家的才华
优美语句欣赏与解读
“金溪民方仲永,世 隶耕。仲永生五年, 未尝识书具,忽啼求 之。”
02
解读:通过作者与仲永的再次相 遇,展现了仲永才华的衰退和成 长的困境。
03 主题思想探讨与价值体现
勤奋努力,不懈追求梦想
01
阐述方仲永天赋异禀却最终“泯然众人”的原因,强调 后天努力的重要性。
02
分析方仲永父亲的教育方式,提出正确的教育方法和态 度。
03
通过具体案例和数据,展示勤奋努力对于个人成长和成 功的影响。
天赋与后天努力关系思考
探讨天赋和后天努力在个人成长 中的不同作用。
分析不同领域中天赋与后天努力 的关系,如艺术、体育、科学等
。
提出如何发掘和培养天赋,以及 如何将天赋转化为实际能力的建
议。
当代青少年成长启示
将方仲永的故事与当代青少年 成长环境相结合,提出针对性 的启示和建议。
分析当代青少年面临的挑战和 机遇,探讨如何引导他们树立 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伤仲永解读与赏析 • 主题思想探讨与价值体现 • 艺术手法与写作特色剖析
目录
• 知识拓展:相关文化现象解读 • 跨学科融合:多学科视角解读《伤
仲永》
课文背景与作者简介
01
《伤仲永》创作背景
01
社会环境
北宋时期,社会矛盾尖锐,人才选拔制度存在严重弊端 。
伤仲永PPT课件
![伤仲永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57884013b3567ec102d8a8a.png)
怕他连普通人还不如罢了。
2020年10月2日
5
译文
金溪平民方仲永,世代以种田为业。 仲永长到五岁,不曾认识笔、墨、纸、砚, (有一天)忽然放声哭着要这些东西。父 亲对此感到惊异,从邻近人家借来给他, (仲永)当即写了四句诗,并且题上自己 的名字。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团结同宗族 的人为内容,传送给全乡的秀才观赏。从 此,指定物品让他作诗,(他能)立即写 好,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看的地方。 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的父 亲去做客,有的人还花钱求仲永题诗。他 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牵着仲永 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2020年10月2日
6
我听到这件事很久了。明道年间,我随先
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里见到他,(他已经) 十二三岁了。让(他)作诗,(写出来的诗已 经)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称。又过了七年, (我)从扬州回来,再次到舅舅家,问起方仲 永的情况,回答说:“(他已经)才能完全消 失,成为普通人了。”
王先生说:仲永的通晓、领悟能力是天赋
“受于天”是指人的先天条件好,即有天赋。
“受于人”是指人的后天学习和所受到的教 育。
2020年
Thank you for reading! In order to facilitate learning and use, the content of this document can be modified, adjusted and printed at will after downloading. Welcome to download!
伤仲永
2020年10月2日
1
作家作品简介
本文选用《临川先生文集》,作
者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
2020年10月2日
5
译文
金溪平民方仲永,世代以种田为业。 仲永长到五岁,不曾认识笔、墨、纸、砚, (有一天)忽然放声哭着要这些东西。父 亲对此感到惊异,从邻近人家借来给他, (仲永)当即写了四句诗,并且题上自己 的名字。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团结同宗族 的人为内容,传送给全乡的秀才观赏。从 此,指定物品让他作诗,(他能)立即写 好,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看的地方。 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的父 亲去做客,有的人还花钱求仲永题诗。他 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牵着仲永 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2020年10月2日
6
我听到这件事很久了。明道年间,我随先
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里见到他,(他已经) 十二三岁了。让(他)作诗,(写出来的诗已 经)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称。又过了七年, (我)从扬州回来,再次到舅舅家,问起方仲 永的情况,回答说:“(他已经)才能完全消 失,成为普通人了。”
王先生说:仲永的通晓、领悟能力是天赋
“受于天”是指人的先天条件好,即有天赋。
“受于人”是指人的后天学习和所受到的教 育。
2020年
Thank you for reading! In order to facilitate learning and use, the content of this document can be modified, adjusted and printed at will after downloading. Welcome to download!
伤仲永
2020年10月2日
1
作家作品简介
本文选用《临川先生文集》,作
者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
《伤仲永》ppt课件(精品)
![《伤仲永》ppt课件(精品)](https://img.taocdn.com/s3/m/76eb43e5e009581b6bd9ebb9.png)
自读课文
要求:根据课本注释读懂文意
一、解释下列词语
隶 尝 书具 异 旁近 就 其 观 奇 宾客 利 通 悟 受 贤 卒 彼其
其 以 意 一 是 谒 于 使
之 令 称 闻 自 复 焉 泯 然
夫 固 已 耶
5
全 曾经
自读课文
他的
对……感到诧异
一、解释下列词语
对……感到惊奇
把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 团结 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 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 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 这 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 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完成
13
拓展延伸
以“由方仲永所想到的”为题说话 由方仲永的故事,我深知“业精于勤荒于嬉” 的道理,把“天才=99%的汗水+1%的灵感”当 作座右铭,时刻提醒自己。即使小有成就,也不 沾沾自喜,而要更加努力地学习,争取学习“更 上一层楼”。
13
课堂检测
1、《伤仲永》的作者是 宋的 ,他是杰出的 文学家、政治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伤” 的意思是 。 2、联系上下文,说明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其”字所指 代的内容。 自己的 (1)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 (2)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 这 (3)父利其然也。( ) (4)稍稍宾客其父。( ) 他,指方仲永
把……当作 宾客 有的人
观赏 拜访
让
他
认为……有 利可图 5
听说 让
自读课文
名声
一、解释下列词语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 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 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曰:“泯然众人矣。”
伤仲永课件ppt
![伤仲永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2facba67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bc.png)
伤仲永的故事告诉我们,即使 天赋再高,如果不继续学习, 也会变得平庸。我们应该珍惜 自己的天赋,不断努力学习, 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
伤仲永因为天赋高,一开始就 得到了很多人的赞扬和肯定, 这使得他变得骄傲自满,最终 导致他的失败。我们应该时刻 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避免骄 傲自满。
伤仲永的故事告诉我们,良好 的习惯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和发 展至关重要。我们应该注重培 养良好的习惯,如勤奋、自律 、专注等。
个人命运与社会环境密不可分
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受到社会环境的极大影响。
社会环境塑造个人性格
社会环境对个人的性格、价值观和行为习惯有着深远的影响。
个人选择与适应社会环境
个人在面对社会环境时,需要做出合适的选择并努力适应。
家庭背景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01
家庭背景对个人成长至关重要
家庭背景提供了一个人成长的基础和环境。
勤奋是实现天赋价值的关键。无论一个人有多么天赋异禀, 如果没有后天的努力和勤奋,也无法取得成功。伤仲永虽然 有天赋,但他没有经过正规的教育和培训,没有掌握扎实的 知识和技能,最终也无法避免失败的命运。
克服困境,追求进步
面对困境要保持信心和勇气。伤仲永虽然有着天赋,但他在成长过程中遇到了很 多困难和挫折,如家庭贫困、缺乏教育和机会等。但他始终没有放弃,而是不断 努力追求进步。
伤仲永课件
目录
• 引言 • 故事情节 • 人物分析 • 主题探讨 • 伤仲永的启示 • 结语
01
CATALOGUE
引言
故事背景
时代背景
北宋时期,王安石变法,各种社 会矛盾尖锐,封建伦理道德盛行 。
家庭背景
伤仲永家境贫寒,父亲是一个平 凡的农民,靠天吃饭,以农为生 。
《伤仲永》课件ppt
![《伤仲永》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95bb01e9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ef.png)
介绍主人公方仲永的生平经历
讲述方仲永自幼聪明过人,却因后天不努力,最终沦为平庸 之辈的故事
课程目标展示
掌握文章中的重点 字词和语法现象
能够正确认识先天 条件和后天努力的 关系
理解作者通过这个 故事想要表达的意 思
02
《伤仲永》教材分析
教材主要内容
课文:本文选自《临川先生文集》,作者王安石,北宋( 960-1127)杰出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
增强学生语言表达素养
通过课堂发言、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清晰、准确地表达自己观点的能 力。
拓展学生视野与知识面
引入相关历史文化背景
通过介绍《伤仲永》的写作背景、作者生平及当时社会文化情况等,帮助学生了 解历史文化背景。
拓展延伸阅读
推荐相关文学作品、资料等,让学生主动拓展知识面,提高阅读视野。
THANKS
《伤仲永》课件ppt
xx年xx月xx日
目录
• 导入 • 《伤仲永》教材分析 • 《伤仲永》教学设计 • 《伤仲永》教案展示 • 《伤仲永》教学反思 • 《伤仲永》教学建议
01
导入
主题和背景介绍
介绍《伤仲永》的作者王安石及其作品 介绍《伤仲永》所处时代背景:北宋初年,距今已有千年历史
伤仲永人物特写
教学过程
•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名人的故事和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神童”这个话题,进而引出课文《伤仲永》 。
• 知识链接:介绍作者王安石的背景和文风,以及他所倡导的“新学”运动。 • 课文朗读:播放课文录音,让学生了解课文的读音和节奏,同时让学生朗读课文,培养语感和情感。 • 翻译理解: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探究等方式,让学生自主翻译课文,理解文章内涵和中心思想。同时,
教学方法和手段
伤仲永PPT课件
![伤仲永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13ccdb83169a4517723a3f2.png)
需积累的词语
起承转合 以词害意
诲人不倦 挖心搜胆
穿凿
揣摩
地灵人杰 精血诚聚
你认为香菱是怎样一个人?
香 菱咏月诗(三)的鉴赏
精华欲掩料应难, 影自娟娟魄自寒。 一片砧敲千里白, 半轮鸡唱五更残。 绿蓑江上秋闻笛, 红袖楼头夜倚栏。 博得嫦娥应自问, 何缘不使永团圆?
思考、讨论:
香菱学诗成 功的原因是什么?
理解课文结构层次
全文可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第1、2段,简叙方仲永才能发展变化 的三个阶段。 第二部分:第3段,作者阐明观点看法。 说明:第一部分以叙事为主,第二部分以议论为 主。
思考
1、课文写了方仲永的才能发展经历有哪几个阶段? 2、这几个发展阶段的叙述,有见有闻,有详有略,这 样安排组织材料有何好处? 3、第3段在语言表达方式上有何特点? 4、“受于天”指什么?“受于人”指什么? 5、第3段讲了几层意思:作者要表明的主要观点是什 么?
丐人作为并父生 之奇诗意自异五 。之立,为焉岁金 父,就传其,,溪 利稍,一名借未民 其稍其乡。旁尝方 然宾文秀其近识仲 也客理才诗与书永 ,其皆观以之具, 日父有之养,,世 扳,可。父即忽隶 仲或观自母书啼耕 永以者是、诗求。 环钱。指收四之仲 谒币邑物族句。永
伤 仲 宋 永 代
王 安 石
作者简介
王安石:北宋政治家、思想家、 文学家。宇介甫,晚号半山。唐宋八 大家之一(韩愈、柳宗元、欧阳修、 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诗歌代表作:《泊船瓜州》《书 湖阴先生壁》
伤仲永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 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 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伤仲永ppt课件
![伤仲永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bba662a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9f6ec5a.png)
要勤奋努力,不要懒惰
伤仲永的故事告诉我们,成功来自勤奋和努力,而懒惰只 会让我们停滞不前。
伤仲永虽然有天赋,但他没有继续努力学习和提升自己, 导致他的才华最终被埋没。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成功来自 勤奋和努力,只有不断地学习和提升自己,才能取得更好 的成绩和成就。
要有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伤仲永的故事告诉我们,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学习和成长。
人生价值
伤仲永虽然早逝,但他的故事提醒我们要珍惜生命,追求 有价值的人生。
对未来的展望
传承文化
伤仲永的故事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我们应该传承和发扬这种 文化,使其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焕发出新的活力。
培养人才
从伤仲永的经历中,我们可以反思如何培养优秀的人才。除了注重 天赋的培养,还要关注后天的教育和引导,以帮助人才健康成长。
于现状、不继续努力,最终也可能一事无成。因此,02
毅力与坚持
伤仲永虽然天资聪颖,但没有坚持学习和练习,最终导致才华逐渐消失
。我们应该认识到,只有通过不懈的努力和坚持,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和目标。
03
不要被虚荣心所左右
伤仲永为了迎合世俗的眼光而放弃了自己的兴趣和才华,这是我们应该
研究目的
说明本研究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介绍本研究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计划
CHAPTER 02
伤仲永的故事
伤仲永的生平
01
02
03
出生背景
伤仲永出生于一个普通的 农民家庭,其父母均务农 。
成长经历
伤仲永从小就展现出了非 凡的才华,他的天赋得到 了周围人的认可。
求学过程
伤仲永的父母为了让他接 受更好的教育,送他到私 塾读书。
引以为戒的。我们应该坚定自己的信念,不被外界的评判所左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溪民方仲永”交代了他的籍贯、 身世、姓名、家世。“世隶耕”为 下文作铺垫,既衬托出他的非凡天 资,又暗示了造成他命运的家庭背
景。
2、分析“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 谒邑人,不使学”一句。
“利”:表现了其父贪求钱财、鼠目寸光的性 格特点。
“环谒”:概括了其父求财的可鄙行为。
“不使学”暗:示了仲永“泯然众人”的必然结 果。
曰:“泯然众人矣。”
(人们)回答说:“(他的)才能完全消失, 成为普通人了。”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王先生说:仲永的通晓聪慧是从上天 接受的。
其受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明得多。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他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后 天的教育/没有达到(要求)。
(三)我们可以从仲永身上吸取哪些 教训?
人的智力发展存在着某些差异,但
这不是起决定作用的因素,起决定作用 的因素是后天的教育和学习。青少年应 正确认识自己:天资好的,加上勤奋学 习,可能成为栋梁之材;反之,即使天 资再好,如不学习,同样会碌碌无为。 另一方面,即使天资差的人,如勤奋学 习,也可以成为有用之才。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 见之,十二三矣。
我听了这件事很久了。明道年间,我随先父回到家乡, 在舅舅家里见到他,(他已经)十二三岁了。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让(他)作诗,(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与从前 的名声相称。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再次到舅舅家, 问起方仲永的情况。
从此,指定物品让他作诗,(他能)立即完成,诗 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看的地方。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做客, 有的还花钱求取仲永题诗。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通“攀”
他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牵着仲永四处拜访 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整体感知 探究主旨
❖品味特色
㈠课文写了方仲永的(才能)发展 (即变化)经历有哪几个阶段?
•①童年时期,才思敏捷,天赋极高,有作 诗才能,如五岁时就“啼哭求之”,“书诗 为名”,“指物作诗立就”,“文理可观” 等。 •②少年时期,才思衰退,大不如前,“十 二三矣,会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③青年时期,才思平庸,与众无异,“又
作家作品简介
唐宋八大家:
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代表作 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 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 洵、苏轼、苏辙、王安石、 曾巩。
仲 zhòng 啼 tí 扳 pān 泯 mǐn
隶 lì 焉 yān 谒 yè 矣 yǐ
尝 cháng 邑 yì 称 chèn 耶 yé
析题:
伤
❖ 本文用“伤”字点出作者的
仲永成长三个阶段的叙述,有见有闻,有详 有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1、写仲永少时天资聪明,是以“闻”的 形式。
2、写仲永十二三岁才思“不能称前时之 闻”,是以“见”的形式。
3、写仲永最终沦为平庸,又是以“闻” 的形式。
见闻结合,使叙事显得真实可信。
揣摩语言
1、“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交代 了关于方仲永的哪些情况?联系下文 说说作者为什么这么写?
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 人,且为众人;
像他那样天生聪明,如此有才智,没有受到后天
的教育,尚且要成为平凡的人;
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 得为众人而已耶?
那么,现在那些不是天生聪明,本来就平凡的
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恐怕连普通人还 不如罢了。
动手做一做
㈠对文中的“之”“于”进行归 类㈡。从文中找出词类活用的词语。
本句用极其凝炼的笔墨,揭示了仲永 才能衰竭,天资尽丧的原因。
拓展
请同学们以“从方仲 永的悲剧所想到的”为题, 在课堂上即席发言,谈谈 自己的感受。时间在1分 钟左右。
本文借事说理,以方仲 永从幼年时的天资过人, 却因其父“不使学”而 最终“泯然众人”,变 得平庸无奇的实例,说 明后天教育对成才的重
王安石
王安石(1021-1086),字
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人, 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 家 。做官后,向朝廷上书, 提出政治改革的主张。继而 推行各项政治革新,取得一 定成就。但由于保守派的强 烈反对,他两次被害。晚年 封为荆国公,谥号“文”。 著有《临川先生文集》、 《王文公文集》,他是唐宋 八大家之一。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 为其名。
父亲对此感到惊异,从附近(人家)借来给他, (仲永)当即写了四句诗,并且题上自己的名字。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以……为:把……当作,养:赡养。 )
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团结同宗族的人为内容,传送给 全乡的秀才观赏。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之
①忽啼求之:它,指书具,代词。 ②借旁近与之:他,指仲永,代词。 ③余闻之也久:这事。指仲永父“不 使学”、“环谒于邑人”,代词。 ④不能称前时之闻:的,助词。
⑤卒之为众人:语气助词,不译。
于
①环谒于邑人:到,介词。 ②于舅家见之:在,介词。 ③贤于材人远矣:比,介词。 ④受于人者不至:从,介词。
写作意图。“伤”是哀伤, 哀怜的意思,表达了作者对 方仲永这样的神童,“泯然 众人”的哀伤、惋惜之情。
诵读课文 疏通文意
疏通文意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金溪平民方仲永,世代以种田为业。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曾经 书写工具
仲永长到五岁,不曾认识笔、墨、纸、砚,(有 一天)忽然放声哭着要这些东西。
词类活用
父异焉: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对…… (感 到)诧异,焉:语气代词代这件事。
邑人奇之:以…为奇,形容词意动用法, 对……(感到)奇怪 宾客其父:名词意动用法,以宾客之礼对 待对……(感 到)有利可图。然:这样。
伤仲永:哀伤,感伤,形容词作动词。
㈡方仲永由神童沦为平庸之辈的 原因是什么?
从方仲永个人情况看原因是“其父 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贪图小利,目光短浅,而“不使学”, 把仲永当做赚钱的工具,荒废其学业, 不能使其天赋用在学习上。从道理上 说,原因作者(议论)认为方仲永才 能衰退的原因是“其受于人者不至”, 即没有进行后天的正常学习和教育.
景。
2、分析“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 谒邑人,不使学”一句。
“利”:表现了其父贪求钱财、鼠目寸光的性 格特点。
“环谒”:概括了其父求财的可鄙行为。
“不使学”暗:示了仲永“泯然众人”的必然结 果。
曰:“泯然众人矣。”
(人们)回答说:“(他的)才能完全消失, 成为普通人了。”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王先生说:仲永的通晓聪慧是从上天 接受的。
其受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明得多。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他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后 天的教育/没有达到(要求)。
(三)我们可以从仲永身上吸取哪些 教训?
人的智力发展存在着某些差异,但
这不是起决定作用的因素,起决定作用 的因素是后天的教育和学习。青少年应 正确认识自己:天资好的,加上勤奋学 习,可能成为栋梁之材;反之,即使天 资再好,如不学习,同样会碌碌无为。 另一方面,即使天资差的人,如勤奋学 习,也可以成为有用之才。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 见之,十二三矣。
我听了这件事很久了。明道年间,我随先父回到家乡, 在舅舅家里见到他,(他已经)十二三岁了。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让(他)作诗,(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与从前 的名声相称。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再次到舅舅家, 问起方仲永的情况。
从此,指定物品让他作诗,(他能)立即完成,诗 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看的地方。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做客, 有的还花钱求取仲永题诗。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通“攀”
他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牵着仲永四处拜访 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整体感知 探究主旨
❖品味特色
㈠课文写了方仲永的(才能)发展 (即变化)经历有哪几个阶段?
•①童年时期,才思敏捷,天赋极高,有作 诗才能,如五岁时就“啼哭求之”,“书诗 为名”,“指物作诗立就”,“文理可观” 等。 •②少年时期,才思衰退,大不如前,“十 二三矣,会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③青年时期,才思平庸,与众无异,“又
作家作品简介
唐宋八大家:
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代表作 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 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 洵、苏轼、苏辙、王安石、 曾巩。
仲 zhòng 啼 tí 扳 pān 泯 mǐn
隶 lì 焉 yān 谒 yè 矣 yǐ
尝 cháng 邑 yì 称 chèn 耶 yé
析题:
伤
❖ 本文用“伤”字点出作者的
仲永成长三个阶段的叙述,有见有闻,有详 有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1、写仲永少时天资聪明,是以“闻”的 形式。
2、写仲永十二三岁才思“不能称前时之 闻”,是以“见”的形式。
3、写仲永最终沦为平庸,又是以“闻” 的形式。
见闻结合,使叙事显得真实可信。
揣摩语言
1、“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交代 了关于方仲永的哪些情况?联系下文 说说作者为什么这么写?
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 人,且为众人;
像他那样天生聪明,如此有才智,没有受到后天
的教育,尚且要成为平凡的人;
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 得为众人而已耶?
那么,现在那些不是天生聪明,本来就平凡的
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恐怕连普通人还 不如罢了。
动手做一做
㈠对文中的“之”“于”进行归 类㈡。从文中找出词类活用的词语。
本句用极其凝炼的笔墨,揭示了仲永 才能衰竭,天资尽丧的原因。
拓展
请同学们以“从方仲 永的悲剧所想到的”为题, 在课堂上即席发言,谈谈 自己的感受。时间在1分 钟左右。
本文借事说理,以方仲 永从幼年时的天资过人, 却因其父“不使学”而 最终“泯然众人”,变 得平庸无奇的实例,说 明后天教育对成才的重
王安石
王安石(1021-1086),字
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人, 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 家 。做官后,向朝廷上书, 提出政治改革的主张。继而 推行各项政治革新,取得一 定成就。但由于保守派的强 烈反对,他两次被害。晚年 封为荆国公,谥号“文”。 著有《临川先生文集》、 《王文公文集》,他是唐宋 八大家之一。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 为其名。
父亲对此感到惊异,从附近(人家)借来给他, (仲永)当即写了四句诗,并且题上自己的名字。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以……为:把……当作,养:赡养。 )
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团结同宗族的人为内容,传送给 全乡的秀才观赏。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之
①忽啼求之:它,指书具,代词。 ②借旁近与之:他,指仲永,代词。 ③余闻之也久:这事。指仲永父“不 使学”、“环谒于邑人”,代词。 ④不能称前时之闻:的,助词。
⑤卒之为众人:语气助词,不译。
于
①环谒于邑人:到,介词。 ②于舅家见之:在,介词。 ③贤于材人远矣:比,介词。 ④受于人者不至:从,介词。
写作意图。“伤”是哀伤, 哀怜的意思,表达了作者对 方仲永这样的神童,“泯然 众人”的哀伤、惋惜之情。
诵读课文 疏通文意
疏通文意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金溪平民方仲永,世代以种田为业。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曾经 书写工具
仲永长到五岁,不曾认识笔、墨、纸、砚,(有 一天)忽然放声哭着要这些东西。
词类活用
父异焉: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对…… (感 到)诧异,焉:语气代词代这件事。
邑人奇之:以…为奇,形容词意动用法, 对……(感到)奇怪 宾客其父:名词意动用法,以宾客之礼对 待对……(感 到)有利可图。然:这样。
伤仲永:哀伤,感伤,形容词作动词。
㈡方仲永由神童沦为平庸之辈的 原因是什么?
从方仲永个人情况看原因是“其父 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贪图小利,目光短浅,而“不使学”, 把仲永当做赚钱的工具,荒废其学业, 不能使其天赋用在学习上。从道理上 说,原因作者(议论)认为方仲永才 能衰退的原因是“其受于人者不至”, 即没有进行后天的正常学习和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