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文学常识

合集下载

先秦时期文学常识

先秦时期文学常识

Day2先秦时期1.“三皇五帝”是历史神话人物“三皇”与“五帝”的合称。

➢三皇:燧[suì]人、伏羲、神农;出自《尚书大传》伏羲、女娲、神农;出自《春秋运斗枢》伏羲、祝融、神农;出自《风俗通义》伏羲、神农、黄帝。

出自《三字经》➢五帝:黄帝、少昊、颛顼[zhuān xū]、帝喾[kù]、尧;出自《资治通鉴外纪》黄帝、颛顼、帝喾、尧、舜;出自(《大戴礼记》太昊、炎帝、黄帝、少昊、颛顼。

出自《吕氏春秋》2.“四书”是:《论语》《孟子》《大学》《中庸》3.“五经”是:《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4.“六艺”的说法有两种。

➢一种是,中国古代儒家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包括礼、乐、射、御、书、数。

礼即礼节,乐即音乐,射即射骑技术,御即驾驭马车的技术,书为书法,数为算数。

➢另一种说法将六艺解释为六经,即《易经》、《尚书》、《诗经》、《礼记》、《乐经》、《春秋》,其中《乐经》损毁于秦末战火之中5.“春秋三传”是:《左传》《谷梁传》《公羊传》6.“三教九流”泛指古代中国的宗教和各种学术流派。

➢“三教”指的是儒教、道教、佛教。

➢“九流”分别指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

7.先秦时期诸子百家著名人物及作品①儒家➢孔子,名丘,字仲尼。

儒家学派创始人。

《论语》是孔子弟子记载孔子和他的学生言行的书。

孔子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在世时就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更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

➢孟子,孟子名轲,字子舆。

儒家学派继承者。

孔子是大成至圣,孟子被称为亚圣。

孟子与孔子的思想合称“孔孟之道”。

《孟子》是孟子学生记录孟子言行的书。

➢荀子,荀子是战国时期儒家的最后一位大师,他有两个非常有名的学生:李斯和商鞅,都是法家的代表人物。

荀子提倡性恶论,主张人性有恶,否认天赋的道德观念,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

②道家➢老子,名李耳,字聃(dān),道家创始人,著有《道德经》。

专升本考试:《大学语文》文学常识(先秦文学)

专升本考试:《大学语文》文学常识(先秦文学)

一、选择题1.先秦时期最能反映儒家思想的一部语录体著作是()A.《孟子》B.《礼记》C.《论语》D.《中庸》2.“分崩离析”一语出自()A.《季氏将伐颛臾》B.《秋水》C.《寡人之于国也》D.《大同》3.《季氏将伐颛臾》一文中体现孔子的政治主张是()A.以民为本,实行王道B.顺应自然,无为而治C.治国以礼,为政以德D.严刑峻法,奖励耕战4.在《季氏将伐颛臾》中,孔子用“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来批驳冉有推卸责任的辩解,这种论证方法是()A.演绎法B.归纳法C.对比法D.类比法5.下列成语,不是从诸子散文中引申出来的有()A.井底之蛙B.祸起萧墙C.舍本逐末D.五十步笑百步6.下列文章不属于先秦诸子散文的有()A.《季氏将伐颛臾》B.《赵威后问齐使》C.《寡人之于国也》D.《秋水》7.成语“五十步笑百步”出自()A.《论语》B.《庄子》C.《孟子》D.《荀子》8.下列文章,展现孟子“王道思想”的是()A.《赵威后问齐使》B.《寡人之于国也》C.《秋水》D.《谏逐客书》9.下列不属于孟子散文一般特点的是()A.善用“欲擒故纵,引人入彀”的论辩手法B.善用比喻C.运用排偶句说理,富有气势D.迂曲委婉10.下列文章中不能够体现民本思想的有()A.《季氏将伐颛臾》B.《寡人之于国也》C.《赵威后问齐使》D.《种树郭橐驼传》11.先秦时强烈抨击“窃钩者诛,窃国者侯”黑暗现实的人是()A.孔子B.庄子C.孟子D.荀子12.庄子散文的特点不包括()A.善用寓言B.汪洋恣肆C.援譬设喻D.引人入彀13.下列成语是从庄子《秋水》一文中引申出来的是()A.舍本逐末B.井底之蛙C.祸起萧墙D.功亏一篑14.《礼记》成书于()A.春秋B.战国C.西汉D.东汉15.历史上的“四书”不包括()A.《大学》B.《礼记》C.《中庸》D.《论语》16.我国古代学者把“寻章摘句”归为下列哪一范畴()A.文字学B.训诂学C.音韵学D.文章学17.《郑伯克段于鄢》的中心旨意是()A.再现郑伯克段于鄢的历史事实B.剖析郑庄公兄弟不和的原因C.揭露统治阶级的残酷无情和卑鄙虚伪D.歌颂颍考叔的纯孝与机智18.《郑伯克段于鄢》的叙述方式是()A.顺叙B.倒叙C.平叙D.插叙19.在《郑伯克段于鄢》中,体现统治阶级道德虚伪的典型细节是()A.庄公“寤生”B.共叔段“收贰为己邑”C.颍考叔“食舍肉”D.庄公母予“隧而相见”20.《郑伯克段于鄢》的中心人物是()A.郑庄公B.共叔段C.姜氏D.颍考叔21.“多行不义必自毙”指的是()A.郑武公B.郑庄公C.共叔段D.姜氏22.“郑伯克段于鄢”这句话原出于()A.《战国策》B.《论语》C《孟子》 D.《春秋》23.在《冯谖客孟尝君》这篇文章中,凿成“三窟”的最主要人物是()A.冯谖B.孟尝君C.齐D.梁王24.整理编订《战国策》的人是()A.孔子B.刘向C.荀子D.司马迁25.《战国策》作为重要文献可以很好地研究()A.春秋史B.秦汉史C.西周史D.战国史26.冯谖为孟尝君所凿的“三窟”中没有()A.以“市义”来赢得民心B.利用齐王与梁王之间争夺贤才来抬高孟尝君C.以宗庙之重巩固孟尝君封地D.修建城池来提高防御能力27.下述文章中运用了插叙方式来记叙的是()A.《背影》B.《郑伯克段于鄢》C.《爱尔克的灯光》D.《马伶传》28.《诗经》中用于宗庙祭祀的诗称为()A.风B.小雅C.大雅D.颂29.《氓》中,“淇则有岸,隰则有泮”两句所用的修辞手法是()A.拟人B.拟物C.正喻D.反喻30.《氓》中不是运用的比兴诗句有()A.淇则有岸,隰则有泮B.于嗟鸠兮,无食桑葚C.淇水汤汤,渐车帷裳D.桑之落矣,其黄而陨31.《国殇》是一首()A.赞歌B.民歌C.乐府诗D.祭歌32.《国殇》选自()A.《离骚》B.《九歌》C.《天问》D.《九章》33.我国古代第一位有巨大成就的诗人是( )A.陶渊明B.曹操C.李白D.屈原34.经西汉刘向整理定名,属于国别体史书的是 ( )A.《左传》B.《史记》C.《汉书》D.《战国策》35.有个别到一般的论证方法是()A. 演绎法B. 类比法C. 对比法D. 归纳法36.先秦诸子中,提出“民贵君轻”思想的是()A.孔子B.孟子C.老子D.庄子37.《秋水》中,庄子用“毫末之在于马体”来说明人的认识有限,这种论证方法是()A.演绎法B.归纳法C.对比法D.类比法38.《氓》中运用“赋”这一表现手法的诗句是()A.桑之未落,其叶沃若B.淇则有岸,隰则有泮C.总角之宴,言笑晏晏D.于嗟鸠兮,无食桑葚39.下列有关《战国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记叙生动B.写人传神C.“策”是谋略D.笔调夸张40.先秦时主张“兼爱、非攻”的人是()A.庄子B.老子C.荀子D.墨子41.风、雅、颂是《诗经》的()A.题材B.体裁C.表现手法D.写作手法42.先秦诸子中使用“欲擒故纵,引人入彀”论辩手法的是()A.孔子B.孟子C.庄子D.荀子43.《楚辞》的作者除屈原外还有()A.李斯B.墨子C.宋玉D.庄子44.先秦时主张“齐生死,等荣辱”的人是()A.庄子B.老子C.荀子D.墨子45.《寡人之于国也》的中心旨意是()A.阐述人的认识有限的理念B.阐述以人为本的王道理想C.阐述国家兴亡取决于人事的道理D.阐述事业成败取决于毅力的道理46.从《秋水》看,庄子“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所依据的道理是()A.以人为本,施行仁政的治国思想B.多元并立,和而不同的普通理念C.顺应自然,清静无为的人生理念D.宇宙无限,人的认识有限的观念47.下列著作,属于国别体史书的是()A.《孟子》B.《国语》C.《史记》D.《资治通鉴》48.《郑伯克段于鄢》中,“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国”的意思是()A.国都B.国家C.地域D.诸侯的封地49.《氓》一诗属于《诗经》中的()A.大雅B.小雅C.国风D.颂歌50.孔子用“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的道理,来批驳冉有为季氏攻伐颛臾寻找借口的行为,这种论证方法是()A.归纳法B.演绎法C.对比法D.类比法51.《大同》中大同社会的最主要的特征是()A.天下为公B.选贤与能C.讲信修睦D.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52.庄子《秋水》的主旨是()A.阐发为正义的的政治道理B.阐述实行王道的根本措施C.阐明以民为本的治国理想D.阐析人的认识有限的哲理53.“狡兔三窟”这一成语出自()A.《秋水》B.《召公谏厉王弭谤》C.《垓下之围》D.《冯谖客孟尝君》54.下列作品属于楚辞的是()A.《蒹葭》B.《湘夫人》C.《饮酒》D《陌上桑》55.成语“多行不义必自毙”出自下列哪部著作()A.《尚书》B.《论语》C.《左传》D.《战国策》56.冯谖第二次弹铗而歌的理由是()A.食无鱼B.无以为家C.食无肉D.出无车57.孟子用“五十步笑百步”的论证方法属于()A.归纳论证B.对比论证C.演绎论证D.类比论证58.《郑伯克段于鄢》一文选自()A.《左传》B.《史记》C.《国语》D.《战国策》59.《季氏将伐颛臾》中用“危而不持,颠而不扶”说理,其论证方法属于()A.在某些方面相反或对立的不同事物之间的比较B.在某些方面相同或相近的不同事物之间的比较C.由个别到一般D.由一般到个别60.屈原为保卫国家而英勇捐躯的将士们创作的祭歌是()A.《离骚》B.《国殇》C.《涉江》D.《湘夫人》61.成语“分崩离析”出自()A.《庄子》B.《孟子》C.《论语》D.《左传》62.孟子在《寡人之于国也》中倡明的政治观点是()A.克己复礼B.仁政、王道C.无为而治D.小国寡民63.《秋水》中的河伯指的是()A.渭河之神B.淮河之神C.长江之神D.黄河之神64.《战国策》的最后整理编订者是()A.孔子B.左丘明C.刘向D.司马迁65.下列文章中选自于国别体史书的是()A.《李将军列传》B.《冯谖客孟尝君》C.《郑伯克段于鄢》D.《马伶传》66.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是()A.《楚辞》B.《诗经》C.《古诗源》D.《古诗十九首》67.议论文的核心要素是()A.论据B.标题C.论证方法D.论点68.由一般原理推导出关于个别情况的结论,这种论证方法是()A.类比法B.归纳法C.演绎法D.对比法69.“多行不义必自毙”一语出自()A.《左传》B.《国语》C.《战国策》D.《韩非子》70.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A.《左传》B.《汉书》C.《史记》D.《后汉书》71.“五十步笑百步”这个成语源自()A.《庄子》B.《韩非子》C.《孟子》D.《论语》72.成语“夙兴夜寐”出自()A.《陈情表》B.《短歌行》C.《关山月》D.《氓》73.“计中国之在海内”中的“中国”是指()A.神州B.中国C.中原D.九州74.“狡兔三窟”的典故出自()A.《李将军列传》B.《冯谖客孟尝君》C.《季氏将伐颛臾》D.《寡人之于国也》75.《季氏将伐颛臾》一文体现了孔子什么样的政治主张? ()A.以民为本,实行王道B.顺应自然,无为而治C.治国以礼,为政以德D.严刑峻法,奖励耕战76.先秦散文中,采用寓言形式最多、最富浪漫色彩的是()A.《论语》B.《左传》C.《战国策》D.《庄子》77.下列句子中“焉”字作兼词用,相当于“于此”的是()A.斯天下之民至焉B.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C.焉足以知是且非邪D.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78.庄子在《秋水》中用“吾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做比喻,所论证的道理是()A.个人的认识十分有限B.一国之君要以德治国C.为政要以民为本D.立言的根本在于道德79.下列“之”的用法中,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A.寡人之于国也B.邻国之民不加少C.五亩之宅D.谨痒序之教80.在《郑伯克段于鄢》一文中,“亟请于武公”句中的“亟”字的意思是()A.急忙B.迅速C.竭力D.屡次81.下列属于儒家“五经”的是()A《论语》 B.《礼记》 C.《大学》D《中庸》82.《江海能为百谷王》所运用的论证方法是()A.演绎论证B.类比论证C.归纳论证D.对比论证83.庄子《秋水》中代表庄子观点的人物是()A.曲士B.河伯C.北海若D.河伯与北海若84.孔子的思想核心是()A仁政和王道B仁与礼C严刑和峻法D无为而无不为85.《氓》中运用“赋”的诗句是()A.桑之未落,其叶沃若B.淇则有岸,隰则有泮C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D.于嗟鸠兮,无食桑甚86.《赵威后问齐使》选自()A《春秋》 B.《国语》 C.《左传》 D.《战国策》87.下列句子中,不是采用反诘修辞手法的是()A.苟无民,何以有君B.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之在于大泽乎C.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D.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88.“祸起萧墙”一语出自()A.《韩非子》B.《墨子》C.《论语》D.《诗经》89.《孟子》四章中,孟子认为养成“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的良好社会风尚的主要措施是()A.五亩之宅,树之以桑B.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C.百亩之田,勿夺其时D.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90.在《赵威后问齐使》中,“二士弗业,一女不朝”来批评齐国政治失当的论证方法是()A演绎法 B.归纳法 C.类比法 D.对比法91.下列各句中采用例证法说理的是()A.井蛙不可以语于海B.夏虫不可以语于冰C.曲士不可以语于道D.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92.下列成语是从庄子《秋水》一文中引申出来的是()A.舍本逐末B.望洋兴叹C.祸起萧墙D.功亏一篑93.《诗经》中保存民歌最多的是()A.国风B.小雅C.大雅D.颂94.《中庸》原存录于()A.《四书》B《五经》 C. 《礼记》 D.《春秋》95.赵威后用“苟无民,何以有君”来驳斥齐使君贵民轻的思想,这种驳论方法是( )A.驳斥论点B.驳斥论据C.驳斥论证D.驳斥论题96.《郑伯克段于鄢》事件发生的背景是( )A.春秋初期B.战国末期C.盘庚迁都时D.武王伐纣王时97.在一篇文章中,记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情,这种叙述方式是( )A.插叙B.倒叙C.平叙D.顺叙98.法家的思想核心是( )A.仁政和王道B.仁和礼C.严刑和峻法D.无为而无不为99.下列作品不属于先秦历史散文的是()A.《左传》B.《战国策》C.《史记》D.《春秋》100.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大学》“八条目”的是()A.格物、致知B.诚意、正心C.修身、齐家D.治国、平藩101.道家所提倡的“道”实际上是指形成自然和客观世界的一种()A.道理B.现象C.事物D.规律102.《召公谏厉王弭谤》一文体现出的思想是()A.减轻赋税的养民政策B.休养生息的安民政策C.富民生民政策D.广开谏路,听政于民政策103.《氓》选自《诗经》中的()A.王风B.魏风C.陈风D.卫风104.先秦诸子中文章想象丰富、汪洋恣肆、辞藻瑰丽,并多采用寓言故事的是A.孔丘B.孟轲C.庄周D.韩非子105.下列句子中“焉”字作兼词用,相当于“于之”的是()A.则将焉用彼相矣B.焉足以知是非邪C.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D.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106.老子的思想主张是()A.为国以礼B.以民为本C.无为而治D.学而优则仕107.在《季氏将伐颛臾》中,孔子先用“陈力就列,不能者止”的名言,后用“危而不持,颠而不扶”的比喻来驳斥冉有推卸责任的观点,两者论证方法的不同在于()A.前者是演绎法,后者是例证法B.前者是对比法,后者是类比法C.前者是演绎法,后者是类比法D.前者是对比法,后这是例证法108.《礼记》中的“小康”社会是指( )A.春秋战国时代B.尧舜时代C.夏商周三代之英D. 尧舜以前的时代109.老子认为人类社会的运动与发展应该奉行的准则是( )A.损有余而补不足B损不足以奉有余 C.不欲见贤 D.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110.中庸之道是儒家提倡的( )A.君子之道B.从政之道C.养生之道D.求学之道111.下列成语出自《庄子·秋水》的是( )A.望洋兴叹、贻笑大方B.贻笑大方、分崩离析C.望洋兴叹、祸起萧墙D.祸起萧墙、分崩离析112.下列选自《郑伯克段于鄢》的句子,最能体现文章主旨的是( )A.都城过百稚,国之害也B.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C.多行不义必自毙D.国不堪贰113.在先秦诸子中,主张自然无为的是()A.孔子B.庄子C.墨子D.韩非子114.“防民之口,甚于防川”一语出自( )A.《季氏将伐颛臾》B.《召公谏厉王弭谤》C.《谏逐客书》D.《秋水》115.下列句子中,论证“个人的认识十分有限”这一道理的是( )A.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B.吾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C.此其自多也D.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116.《郑伯克段于鄢》中,“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国”的意思是 ( )A.国都B.国家C.地域D.诸侯的封地117.下列著作属于“四书”的是( )A.《尚书》B.《论语》C.《春秋》D.《荀子》118.“总角之宴,言笑晏晏”出自 ( ) A.《蒹葭》 B.《关雎》 C.《氓》 D.《七月》119.“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是 ( )A.祈使句B.宾语前置句C.被动句D.定语后置局120.《郑伯克段于鄢》一文中“多行不义必自毙”这句话指斥的对象是 ( )A.郑庄公B.姜氏C.子封D.共叔段121.以下名人的“字”,属于孟子的是()A.令伯B.伯阳C.子舆D.仲尼122.庄子《秋水》一文中,将“天地”分别比作()A.小石与小木B.大山与大仓C.大泽与大仓D.大山与大泽123.作品篇数同为“三十三”篇的是()A.《庄子》与《孟子》B.《庄子》与《战国策》C.《战国策》与《国语》D.《国语》与《史记》124.对“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中“武姜”一词正确的解法是()A.姓武名姜B.丈夫姓武C.娘家姓姜D.娘家姓武125.“防民之口,甚于防川”一语出自()A.《季氏将伐颛臾》B.《召公谏厉王弭谤》C.《谏逐客书》D.《秋水》126.庄子在《秋水》中所讨论的主要问题是()A.价值判断的无穷相对性B.孔子以谈说天下显示学识,是自我夸耀C.大海是难以穷尽的D.宇宙是无限的,人是渺小的127.下列属于儒家《五经》的是()A.《论语》B.《礼记》C.《大学》D.《中庸》128.《中庸》的主旨在于()A.无为而治B.仁政王道C.大同社会D.修身养性129.下列关于“之”的用法中,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A.寡人之于国也B.邻国之民不加少C.五亩之宅D.谨庠序之教130.在《郑伯克段于鄢》中,作者详写的是()A.郑伯克段于鄢的战争经过B.战争的起因与矛盾不断激化的经过C.颍考叔“食舍肉”劝说庄公的经过D.母子“隧而相见”和好如初的经过131.“春秋笔法”的含义是()A.大同思想B.礼制思想C.微言大义D.儒家思想132.“庖丁解牛”出自()A.《老子》B.《墨子》C.《庄子》D.《韩非子》133.在《秋水》中,论证“个人的认识十分有限”这一道理的语句是()A.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B.吾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C.此其自多也D.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134.李斯思想属于战国诸子百家中的()A.兵家B.法家C.墨家D.纵横家135.《中庸》原存录于()A.《四书》B.《五经》C.《礼记》D.《春秋》136.开散文辞赋化风气之先的文章是()A.《谏逐客书》B.《陈情表》C.《出师表》D.《滕王阁序》137.《季氏将伐颛臾》中用“危而不持,颠而不扶”说理,其论证方法属于()A.在某些方面相反或对立的不同事物之间的比较B.在某些方面相同或相近的不同事物之间的比较C.由个别到一般D.由一般到个别138.《谏逐客书》贯穿始终的论证方法是()A.由个别到一般B.由一般到个别C.在某些方面相反或对立的不同事物之间的比较D.在某些方面相同或相近的不同事物之间的比较139.下列成语出于《庄子·秋水》的是()A.望洋兴叹、贻笑大方B.望洋兴叹、祸起萧墙C.贻笑大方、分崩离析D.祸起萧墙、分崩离析140.《左传》是一部()A.纪传体史书B.编年体史书C.断代体史书D.国别体史书141.成语“多行不义必自毙”出自下列哪部著作()A.《尚书》B.《论语》C.《左传》D.《战国策》142.《战国策》是汉代()整理编订的。

《先秦文学常识》课件

《先秦文学常识》课件
究古代语言文字的重要依据。
《春秋》
Hale Waihona Puke 总结词:鲁国史书详细描述:《春秋》是鲁国的一部编年史书,主要记述了鲁国在春秋时期的历史 事件。它是儒家经典之一,也是研究春秋时期历史的重要文献。
《左传》
要点一
总结词
注释《春秋》的著作
要点二
详细描述
《左传》是一部注释《春秋》的著作,主要对《春秋》中 的史实、人物、事件等进行解释和补充。它不仅对《春秋 》进行了深入的解读,也是研究先秦历史和古代文学的重 要著作。
先秦文学的传承与创新
传统与现代的结合
将先秦文学的优秀传统与现代文 学、文化相结合,创造出具有时
代特色的文学新作。
跨文化交流
通过先秦文学的国际传播,促进 中外文化交流,推动中华文化的
国际化发展。
创新表达方式
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如影视、网 络等,创新先秦文学的表达方式
和传播途径。
如何推广先秦文学文化
学术研究推广
05
先秦文学的现代意义与 传承
先秦文学在现代社会的应用
文化传承
先秦文学作为中华文化的源头, 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 ,对于传承中华文化、弘扬民族
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教育价值
先秦文学作为古代文学的代表,对 于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语言表达 能力以及审美水平具有积极作用。
学术研究
先秦文学的研究对于深入了解古代 社会、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为学术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资 料。
提供了重要的土壤。
详细描述
先秦时期是中国历史的早期阶段,也是中国文化的形成期。在这个时期,中国经济发展 达到了巅峰,文化艺术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同时,社会政治也经历了多次变革,为先 秦文学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社会背景。在这个历史背景下,先秦文学逐渐形成了

先秦-明清文学常识

先秦-明清文学常识

先秦-明清文学常识先秦时期是我国文学史中最为元素、最为有特色的一个时期。

它不仅囊括了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也涌现了不少杰出的文学家和良渚活动。

这个时期的文学主要是诗歌和史书,其中尤以《诗经》和《史记》最为著名。

《诗经》是先秦文学的代表作之一,它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民间风俗,具有非常高的文学和艺术价值。

《诗经》包含了诗歌、风、雅、颂等多个篇章,总共有305篇,其中有少数民族的歌曲和诗歌。

它的核心是诗歌,采用古律,形式上具有很高的规范性。

至今仍是我们重要的文学遗产,被誉为“诗魂之魄,中国文化的瑰宝”。

《史记》是东汉司马迁所著的史书,是中国古代史学的经典之作。

它分为本纪、表、志、传四部分,共130篇,记载了从传说中的三皇五帝开始,一直到汉武帝统一天下的历史。

《史记》不仅是古代历史的重要史料,也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它的篇章结构、用词、语言等方面都非常优秀。

至今仍是中国历史文化研究的重要参考。

明清时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黄金时代,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重要、最丰富多彩的一个时期。

这个时期的文学主要是散文、小说和戏曲。

散文是这个时期文学的代表形式之一,开创了诗歌以外的文学领域。

明代的散文以杂说、游记、笔记和小品文为主,清代则以文章、论语和小品文为主。

这些散文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思想风貌,更表现出极高的文学价值和艺术魅力,如明代徐渭的《雨窗痕》、清代郑板桥的《雪月楼》等。

小说是本时期文学的又一代表形式,明代的小说以笔记小说为主,清代则以长篇小说为主。

这些小说开创了古代小说的新局面,既有现实主义的意蕴,又有幻想性的讲述,如明代冯梦龙的《喻世明言》、清代曹雪芹的《红楼梦》等。

戏曲是这个时期的又一代表形式,更是这个时期的特色之一。

明代的戏曲以雜劇為主,清代则逐漸兴起了以顺、昆、评为代表的各种戏曲剧种。

这些戏曲与散文、小说一样,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和人们的思想情感,更表现出极高的文学和艺术价值。

总之,中国先秦到明清时期的文学历程是辉煌的,它把中华民族文化发展的历程诠释得淋漓尽致,为中华民族文化积淀和传承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先秦文学常识

先秦文学常识
?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诗经《关雎》译文
? 关关鸣春雎鸠鸟,在那河中小洲岛。姑娘文静又秀 丽,美男求她结情侣。
?长短不齐青荇菜,姑娘左右采呀采。文静秀丽好姑
娘,朝朝暮暮把她想。
? 追求没能如心愿,日夜渴慕思如潮。相忆绵绵恨重
重,翻来覆去难成眠。
? 译:了解我的人,能说出我心中忧愁;不了解
我的人,以为我有什么要求。高远的苍天啊,是谁
造成这景象?、 ?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诗
经·秦风 ·蒹葭》 ?译:河边 芦苇 青苍苍,秋深露水结成霜。意中人儿
在何处?恰似在河水那一方。
诗经《关雎》赏析
? 结构
? 全诗共分三章。 ? 第一章(第 1节),描写小伙子见到一位漂亮的姑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诗经·周南·桃夭》 ?译:桃树蓓蕾缀满枝杈,鲜艳明丽一树桃花。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
《诗经 ·邶风 ·击鼓 》 ?译:我会牵着你的手,和你一起老去.
《诗经》中的名句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 ,此 何人哉 ? 《诗经 ·国风 ·王风·黍离》
主义传统,列为“五经”(《诗》、《书》、
《礼》、《易》、《春秋》)之一 。
《诗经》略读
?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入自西周初年
至春秋中叶大约 五百多年 的诗歌(前 11 世纪至前 6 世纪。又称《诗三百》。先秦称为《诗》,或取其 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 儒家经典 ,始称
《诗经》,并沿用至今。汉朝毛亨、毛苌曾注释 《诗经》,因此又称《毛诗》。《诗经》中的诗的
就。古人的话发人深省,回味无穷。

(先秦至唐代)文学常识

(先秦至唐代)文学常识

04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详细描述
谢灵运的诗作风格清新自然,语言优美。他的《登池上楼》、《石壁精舍还湖中作》等诗篇 ,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山水景色和自然风光,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同时,他的诗作
也融入了自己的主观感受和情感,展现了他对自然美和生命意义的思考和追求。
04
唐代文学
唐诗
唐诗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以其内容广泛 、风格多样、语言精练、意境深远而著称。 唐诗在形式上讲究平仄和韵律,注重意境的
详细描述
陶渊明的诗作风格朴素自然,意境深远。他的《归园田居》、《饮酒》等诗篇,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田园风光 和人情世态,表达了他对自由、纯朴生活的热爱和向往。同时,他的诗作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矛盾和黑暗,表 达了对现实的不满和批判。
谢灵运与山水诗
总结词
谢灵运是中国山水诗派的代表人物,他的诗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以描绘自然景色、山水风光为主,注重表 现自然美和主观情感。
汉赋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对后世的诗歌、戏曲等文学形式产生 了深远的影响。
汉赋的代表作品有司马相如的《子虚赋》、 《上林赋》等,这些作品以华丽的辞藻和细 腻的描写展现了宫廷生活的奢华和壮丽。
03
魏晋南北朝文学
建安文学
总结词
建安文学以曹操、曹丕、曹植为核心,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思想内涵,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新篇 章。
(先秦至唐代)文学常识
目录
• 先秦文学 • 秦汉文学 • 魏晋南北朝文学 • 唐代文学
01
先秦文学
《诗经》
总结词
中国最早的诗歌集
详细描述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 纪)的诗歌。它包含了305首诗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反映了那一时期社 会的真实面貌和人民的生活情感。

中国古代文学常识

中国古代文学常识

上古神话并不就是文学,但含有文学的成分,并对后世的文学产生了很大影响。 因此研究文学史必须注意研究上古神话。马克思说:"任何神话都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 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神话 以故事的形式表现了远古人民对自然、社会现象的认识和愿望,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 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 神话产生的原因: 学术界普遍认为神话产生于野蛮期的低级阶段,到野蛮期的中级阶段,神话进入了 繁荣期。(关于蒙昧期、野蛮期、文明期参见摩尔根《古代社会》)我国学者杨 (《论神话的起源和发展》载《民间文学论坛》1985年第1期)和袁珂(《中国神话 通论》巴蜀书社1993年4月第一版)等认为神话的起源是在蒙昧期的高级阶段, 即旧石器时代的晚期。 原始人不能解释并掌握自然的规律,在自然现象面前,感到恐惧和无力,于是 他们通过幻想,把自然力形象化、人格化;随后又在生产劳动中塑造出英雄人物和神 的故事。这就是古代神话产生的原因。
(二)先秦诗歌
《诗经》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原名《诗》,或称"诗三百",共有305篇, 另有6篇笙诗,有目无辞。全书主要收集了周初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作品。 最后编定成书,大约在公元前6世纪。产生的地域,约相当于今陕西、山西、 河南、河北、山东及湖北北部一带。也就是黄河、长江、汉水、渭水流域的广 大地区。作者包括从贵族到平民的社会各阶层人士,绝大部分已不可考。时代 如此之长,地域如此之广,作者如此复杂,显然是经过有目的的搜集整理才成 书的。 《诗经》按风、雅、颂分为三类,"诗"最初都是乐歌,只是由于古乐失传,后人已 无法了解风、雅、颂各自在音乐上的特色了。风即音乐曲调,国风即各地区的乐调。 国是地区、方域之意。十五国风即这些地区的地方土乐。国风中,豳风全部是西周 作品,其他除少数产生于西周外,大部分是东周作品。"雅"即正,指朝廷正乐,西 周王畿的乐调。雅分为大雅和小雅。大雅31篇是西周的作品,大部分作于西周初期, 小部分作于西周末期,小雅共74篇,除少数篇目可能是东周作品外,其余都是西周 晚期的作品。大雅的作者,主要是上层贵族;小雅的作者,既有上层贵族,也有下 层贵族和地位低微者。颂是宗庙祭祀之乐,许多都是舞曲,音乐可能比较舒缓。周 颂31篇,是西周初期的诗。周颂不同于其他诗的体例,不是由数章构成,每篇只有 一章。鲁颂4篇,产生于春秋中叶鲁僖公时,都是颂美鲁僖公之作。商颂5篇,大约 是殷商中后期的作品。写歌舞娱神和对祖先的赞颂,商部族的历史传说和神话。

古典文学常识--先秦

古典文学常识--先秦

古典文学常识--先秦2019-07(1)儒家经典“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六经”又称六艺,在“五经”后增加《乐》。

“四书”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2)历史散文有《左传》、《战国策》、《国语》。

《谷梁传》、《左传》、《公羊传》同为解说《春秋》的三传。

(3)《诗经》本只称《诗》,后又以“诗三百”为代称。

著名篇目有《关雎》、《伐檀》、《硕鼠》、《七月》。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收录了从周初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大类。

开创了我国文学现实主义传统。

(4)孔子,名丘,字仲尼,又称尼父、圣父,鲁国人,儒家创始人。

主要作品有《论语》20篇,各取篇中开头二字为篇名,如《学而》、《为政》等。

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代表了孔子的基本思想。

(5)左丘明,鲁国史官。

主要作品有《左传》,又名《左氏春秋》。

《曹刿论战》等选自此书。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历史散文,记载春秋时期的史实,富有文学性。

(6)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儒家代表人物,世称亚圣。

书由其弟子编辑。

主要作品有《孟子》共7篇,各取篇中开头字为篇名,如《梁惠王》、《公孙丑》、《告子》等。

记载了孟子的思想和政治言论。

孟子长于论辩,善用比喻,对后世议论性散文的发展影响较大。

(7)列子,名御寇(圉寇),道家前辈。

主要作品有《列子》,又名《冲虚真经》。

《愚公移山》出于此书。

(8)庄子,名周,世称南华真人,道家代表人物。

主要作品有《庄子》,又名《南华经》,现存33篇。

属诸子哲理散文,具有浓厚的浪漫色彩,对后世文学有很大影响。

(9)荀子,名况,字卿。

避汉宣帝刘询讳,改称孙卿。

主要作品有《荀子》,其中《劝学篇》、《天论》等最具代表性。

另作《赋篇》对汉赋的兴起有所影响。

建立了以儒家思想为主体,又兼采法家和其他各家学说的思想体系。

韩非、李斯都是他法治思想的继承者。

属诸子哲理散文。

先秦时期的文学常识

先秦时期的文学常识

先秦时期的文学常识A、儒家经典“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六经”又称六艺,在“五经”后增加(《乐》)。

“四书”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B、历史散文《左传》《战国策》《国语》。

“春秋三秋”《左传》《谷梁传》《公羊传》。

C、诸子百家散文①老子,李耳,字聃(dān),道家学派创始人,著有《道德经》。

②孔子名丘,字仲尼。

是儒家学派创始人。

《论语》是孔子弟子记载孔子和他的学生言行的书。

③墨子名翟(dí),墨家学派创始人。

《墨子》53篇。

④孟子名轲,字子舆。

儒家学派继承者。

《孟子》是孟子学生记录孟子言行的书。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庄暴见孟子》《鱼我所欲也》。

⑤庄子,名周,战国道家。

著《庄子》。

《庖丁解牛》⑥荀子,战国儒家,著《荀子》32篇。

《劝学》⑦韩非子,法家。

著《韩非子》。

《扁鹊见蔡桓公》《五蠹》《智子疑邻》。

⑧《吕氏春秋》又称《吕览》,是秦相吕不韦和他的门客的集体创作。

《察今》。

⑨李斯的代表作是散文《谏逐客书》。

D、先秦诗歌①《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分风、雅、颂三类。

风是民歌,雅是乐歌,颂是祭歌。

诗经的表现手法是比、兴、赋。

比即比喻,以彼物比此的。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赋,直陈其事。

②《楚辞》。

西汉学者刘向把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编辑成书,定名为《楚辞》。

屈原(前340—前277)名平,我国伟大爱国主义诗人。

曾在楚国任左徒三闾大夫等职。

代有作是《离骚》《九歌》《九章》。

先秦时期的文学常识1、最早的文学是原始人类的口头创作,是流传在原始人类中的古老歌谣和神话故事。

2、关于文学艺术的起源,主要有模仿说、游戏说、心灵表现说、劳动说。

马克思主义认为文学艺术起源于劳动——劳动说,这是对文学艺术起源的科学解释。

3、一般认为,古籍中保存下来的一些原始歌谣,比较接近原始形态,可信为原始歌谣的有:《吴越春秋》中的《弹歌》、《礼记·效特牲》中的《蜡辞》《易经》中的《归妹》上六爻等。

中国古代文学常识

中国古代文学常识

中国古代文学常识中国古代文学常识一、先秦文先秦文学有两源,现实主义和浪漫。

《诗经》分为风雅颂,反映现实三百篇①;手法牢记赋比兴,名篇《硕鼠》与《伐檀》。

浪漫主义是《楚辞》,《离骚》作者为屈原。

先秦散文有两派,“诸子”、史书要记全。

儒墨道法属诸子,各有著作传世间;儒家《论语》及《孟子》,墨家《墨子》见一斑;道家《老子》及《庄子》,法家韩非著名篇。

历史散文有两体,分为“国别”和“编年”;前者《国语》《战国策》,后者《春秋》与《左传》。

二、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两汉魏晋南北朝,成就比较高:“乐府双壁”人称赞②,建安文学推“三曹”;③田园鼻祖是陶潜,“采菊”遗风见节操。

《史记》首开纪传体,号称“无韵之离骚”;班固承续司马意④,《汉书》断代创新招;贾谊雄文《过秦论》,气势酣畅冲云霄;“出师”二表名后世,《桃花源记》乐逍遥。

辞赋盛行多空洞,张衡《二京》似惊涛。

文学批评也兴起,《文心雕龙》真高超。

骈文追求形式美,小说初起尚粗糙。

三、唐代文学唐代鼎盛累如山,“初唐四杰”不平凡:王杨卢骆创格律,律诗、绝句要记全。

浪漫诗人推李白,一路高歌《蜀道难》。

现实主义有杜甫,“三吏”“三别”不一般。

乐天倡导新乐府,“琵琶”“长恨”留名篇。

田园诗派有王孟,高、岑诗歌唱塞边。

中唐李贺多奇丽,贾岛“推敲”传世间。

晚唐崛起“小李杜”⑤;此后衰败如尘烟。

韩、柳古文创新体,《阿房宫赋》唱千年。

唐代传奇已成熟,代表作推《柳毅传》。

四、宋代文学宋代文学词泱泱,分成婉约与豪放。

柳永秦观李清照,风花雪月多感伤。

苏轼首开豪放派,“大江东去”气昂昂;爱国诗人辛弃疾,“金戈铁马”势高扬。

三苏、王、曾、欧阳修,继承韩、柳写文章;范公作品虽不多,《岳阳楼记》放光芒。

南宋诗人陆放翁,《示儿》犹念复家邦;人生自古谁无死?后世感怀文天祥。

编年通史第一部,《资治通鉴》司马光。

《梦溪笔谈》小百科,作者沈括美名扬。

五、元明清文学元代散曲分两种,小令、套数各不同。

杂剧代表四大家,成就首推关汉卿:窦娥悲剧传千古,人物形象最鲜明;其余三家郑马白⑥,还有《西厢》留美名。

(先秦至唐代)文学常识

(先秦至唐代)文学常识

10、《论语》 (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 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孔子说:“学习知识,进而按时温习它,不也是 令人高兴的事吗?有朋友从远方而来,不也是令 人快乐的事儿吗?我有才学,别人不了解我,可 是我自己并不恼怒,不也是品德高尚的人所具有 的吗?” (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 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 (3)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说:“光读书学习不知道思考,就迷惑不解
(16)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 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孔子说:“富贵如果可以得到,就算是马夫,自己 都愿意去做。如果得不到,就做自己爱好的事。 ” (17)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 乐之至于斯也。” 孔子在齐国听到了《韶》乐,三个月尝不出肉的 滋味,他说,“想不到《韶》乐的美达到了这样迷 人的地步。” (18)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 令不从。” 孔子说:“当管理者自身端正,作出表率时,不用 下命令,被管理者也就会跟着行动起来;相反,如 果管理者自身不端正,而要求被管理者端正,那么 ,纵然三令五申,被管理者也不会服从的 。”
8、《四书》是《大学》《中庸》《论语》《 孟子》这四部著作的总称。据称它们分别出 于早期儒家的四位代表性人物曾参、子思、 孔子、孟子,所以称为《四子书》(也称《 四子》),简称为《四书》。四书为儒家经 典,南宋学者朱熹将《礼记》中《大学》《 中庸》两篇拿出来单独成书,和《论语》《 孟子》合为四书。各朝皆以《四书》列为科 举考试范围,因而造就《四书》独特的地位 。甚至宋朝以后《四书》已凌驾《五经》的 地位。《四书》是公认的儒学经典。
(4)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 也?” 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 以谓之‘文’也。” 子贡问道:“孔文子凭什么被人们谥为 ‘文’呢?”孔子说:“孔文子聪敏好学, 不认为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是羞耻,因此 谥他为‘文’啊!” (5)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 倦,何有于我哉?” 孔子说:“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 却不感觉满足,教导他人不知疲倦,这些

文学常识

文学常识

1.先秦作家作品(1)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代鲁国陬(zōu)邑人,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思想核心是“仁”。

现存《论语》20篇,是他的弟子记录他与弟子们言行的语录体专集。

“论”,读lún,择也,选择摘录之意。

(2)墨子,名翟(dí),春秋时代鲁国人,墨家学派创始人,主张“兼爱”、“非攻”、“尚贤”、“节用”。

著有《墨子》一书,今存53篇。

(3)孙子,名武,字长卿,春秋后期齐国人,军事理论家,著有《孙子》,一名《孙子兵法》,13篇,古代称为“兵经”,是我国第一部军事著作。

(4)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山东)人,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是继孔子之后的儒家大师。

其中心思想是“仁义”,主张实行仁政,强调“民贵君轻”,重视民心向背。

在人性问题上提出“性善”论。

著有《孟子》一书。

(5)庄子,名周,战国时宋国蒙(河南)人,道家学派代表人物。

现存《庄子》一书,33篇,又名《南华经》。

代表作是《逍遥游》。

(6)荀子,名况,尊号“卿”,汉时避宣帝刘洵讳,改称“孙卿”,战国时赵(河北)人,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

他针对孟子“性善论”提出“性恶论”,针对儒家“天命论”提出“天行有常”的朴素唯物论和“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思想。

著有《荀子》32篇,代表作有《劝学》、《天论》等。

(7)韩非,战国末韩国人,荀况弟子,法家学派代表人物。

在政治上提出重赏、重罚、重农、重战者诸项政策,主张君主集权,反对贵族操纵政治。

现存《韩非子》55篇,代表作有《五蠹》、《智子疑邻》、《扁鹊见蔡桓公》。

(8)吕不韦,战国末期韩国大商人,曾为秦国的相国。

他集合门客编写了《吕氏春秋》。

(9)列子,名御寇,战国时郑(河南)人,被道家尊为前辈,主和贵“虚”,即虚静、无为。

著有《列子》8篇。

(10)屈原,名平,字原,号灵均,战国末期楚国人。

他开创了诗歌从集体歌唱转变为个人独立创作的新纪元,是我国积极浪漫主义诗歌传统的奠基人,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另有波兰哥白尼、英国莎士比亚、意大利但丁)。

中国文学之先秦文学(讲义+笔记)

中国文学之先秦文学(讲义+笔记)

中国文学之先秦文学(讲义)先秦文学秦汉文学魏晋南北朝文学唐代文学宋代文学元明清文学1.《诗经》《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六义:风、雅、颂(诗歌形式)赋、比、兴(表现手法)2.楚辞①战国末期楚国的诗人屈原开创的一种诗体,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源头。

②屈原——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创造了“香草美人”的象征手法,代表作《离骚》《天问》《招魂》《九歌》其中《离骚》——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

③宋玉——《九辩》《风赋》《高唐赋》《登徒子好色赋》《神女赋》1.下列关于《诗经》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B.作品在当时可以配乐歌唱C.表现爱情的诗占绝大多数D.主要艺术手法有赋、比、兴2.下列关于《离骚》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战国时诗人屈原的代表作B.我国古代最长的爱情诗C.运用了“香草美人”的象征手法D.具有积极的浪漫主义精神真题回顾1.(2019下·中学)楚辞在中国诗歌史上被视为浪漫主义传统的源头,最有代表性的诗人是屈原。

下列选项中,属于屈原作品的是()。

A.《九辩》B.《风赋》C.《高唐赋》D.《湘夫人》2.(2017上·中学)下列名句中,不是出自屈原《离骚》的是()。

A.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B.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C.悼良会之永绝兮,哀一逝而异乡D.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3.诸子散文(黄-儒家;绿-道家;蓝-墨家;灰-法家)真题回顾1.通常认为《庄子》为战国中期庄子及其后学所著,在哲学、文学上都有较高价值。

唐代以后,人们又称它是()。

A.《南华真经》B.《无量寿经》C.《道德经》D.《华严经》2.先秦诸子的著作,经常采用寓言来阐明道理。

下列寓言故事,出自《庄子》的是()。

A.庖丁解牛B.愚公移山C.自相矛盾D.揠苗助长3.下列有关“乐”的古代名句,出自《论语》的是()。

A.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B.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C.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D.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4.历史散文(1)第一阶段言事分开《尚书》——最早的历史散文(历史文献汇编)《春秋》——最早的编年体史书(2)第二阶段记言又记事《左传》——第一部记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国语》——第一部国别体史书(3)第三阶段人物描写更细致《战国策》——国别体史书4.历史散文《》——最早的历史散文(历史文献汇编)《春秋》——最早的编年体史书《》——第一部记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第一部国别体史书《战国策》——国别体史书真题回顾拓展1.(2013上·中学)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

《2021中考语文文学常识汇总:先秦时期》

《2021中考语文文学常识汇总:先秦时期》

《2021中考语文文学常识汇总:先秦时期》先秦时期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

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风,又叫国风,是各地的民歌。

《关睢》《蒹葭》均选自《诗经》。

2.《论语》: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

东汉列为七经之一,宋代把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论语十二章》选自《论语译注》。

3.《孟子》:是记录孟子言行的著作,共七篇,一般认为是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人共同编著的。

孟子,名轲,邹人,战国时期思想家,与孔子并称孔孟,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之一,世称亚圣。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富贵不能淫》都出自于此,《鱼我所欲也》选自《孟子告子上》,题目是编者加的。

4.《庄子》是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现存33篇,包括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

庄子,名周,宋国蒙人,战国时期哲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北冥有鱼》节选自内篇中的《逍遥游》。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节选自外篇中的《秋水》。

5.《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左氏春秋》,是一部史学和文学名著。

旧传为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近人认为是战国时人所编,是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情况的一部编年体史书。

《曹刿论战》选自《左传庄公十年》。

6.《列子》:旧题为列御寇著。

据后人考证,可能是晋代人的作品。

今本八篇,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

列御寇相传是战国时的道家人物,郑国人。

《愚公移山》《杞人忧天)选自其中。

7.《吕氏春秋》:又称《吕览》,先秦杂家代表著作。

战国末秦相吕不韦集合门客共同编写而成。

全书二十六卷,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共一百六十篇。

先秦文学常识

先秦文学常识

秦汉时期文学常识
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
《诗经》收录305篇故又名诗三百,内容:风、雅、颂;表现手法:赋、比、兴
一、儒家
孔子,春秋时期鲁国人,编纂《春秋》修订“五经”,倡导有教无类,主张“德治”。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是第一部语录体著作。

《春秋》是现存最早的编年体史书;《左传》为春秋左丘明所著,是现存第一步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

孟子,战国时期,有《孟子》,主张性善论,民贵君轻。

荀子,战国时期,著有《荀子》,主张性恶论。

二、道家
老子,春秋时期,《道德经》,主张“无为而治”“上善若水”“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庄子,战国时期,《南华经》(《庄子》),主张“天人合一”“清静无为”。

三、法家
商鞅,战国,《商君书》,废井田,重农抑商,奖励耕战。

韩非,战国,《韩非子》,依法治国
四、墨家
墨子,战国,《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尚贤、节用五、杂家
吕不韦,《吕氏春秋》,融百家思想
六、兵家
孙武,春秋,《孙子兵法》,世界上最早的兵书
孙膑,战国,《孙膑兵法》。

先秦文学常识(课堂PPT)

先秦文学常识(课堂PPT)
成婚的欢乐场景。
8
10、《诗经》关"雎篇"原作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9
11、诗经《关雎》译文
译:河边芦苇青苍苍,秋深露水结成霜。意中
人儿在何处?恰似在河水那一方。
7
9、“诗经”中《关雎》篇赏析
《关雎》结构: 全诗共分三章。 第一章(第1节),描写小伙子见到一位漂亮的姑
娘,从而引起爱慕的感情和求婚的愿望。 第二章(第2、3节),描写小伙子求婚,苦于无法,
求之不得,因而朝思暮想,寝食不安的苦恋情形。 第三章(第4、5节),描写小伙子结婚成梦,梦想
书》、《夏书》、《商书》、《周书》。战国时 期总称《书》,汉代改称《尚书》,即“上古之 书”。因是儒家五经之一,又称《书经》。
11
2、《尚书》名句赏析:
“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注释】
选自《尚书·旅獒》。仞:八尺为一仞。亏:缺少。篑:盛土的竹器。
【译文】
譬如堆垒九仞高的土山,只差一筐土,还是不算完成。
《诗经》按音乐特色分为 “风”、“雅”、“颂”三大 类; 按艺术手法分为“赋”、“比”、“兴”,合称“诗 经六义”。
5
7、《诗经》中的名句翻译
关关雎鸠,在河之州。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诗经·周南·关雎》
译:雎鸠关关相对唱,双栖河里小岛上。文 静美丽的好姑娘,是君子的好配偶。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诗经·周南·桃夭》 译:桃树蓓蕾缀满枝杈,鲜艳明丽一树桃花。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就。古人的话发人深省,回味无穷。

专升本语文先秦文学常识

专升本语文先秦文学常识

专升本语文先秦文学常识
1.先秦古文运动的特点和意义:先秦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重要时期,先秦古文运动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次伟大变革。

其特点是以“文以载道”为宗旨,强调文学的道德功能和文化价值,追求“质实相通、繁简得宜”的文学表达方式。

这一运动的意义在于拓宽了中国文学的表现形式,为后来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 先秦散文的特点和代表作品:先秦散文是中国古代散文的开端,其特点是富有哲理性、情感性和艺术性,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珍贵遗产。

代表作品有《庄子》、《论语》、《墨子》等。

3. 先秦诗歌的特点和代表作品:先秦诗歌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其特点是富有音乐性、艺术性和哲理性,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

代表作品有《诗经》、《楚辞》、《离骚》等。

4. 先秦戏曲的特点和代表作品:先秦戏曲是中国古代戏曲的开端,其特点是以歌唱、舞蹈为主要表现形式,结合了文学、音乐、美术等多种艺术形式,是中国文化的瑰宝。

代表作品有《白雪公主》、《开坛》、《盂兰祭》等。

5. 先秦文学在后世的影响:先秦文学对后世文学的影响非常深远,不仅为后来文学提供了丰富的文化典范和艺术素材,而且对后世文学的形式和内容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例如,唐诗中的“诗人自言吾谁与”就是先秦诗歌的影响,宋元戏曲中的“变文”也是受先秦戏曲的启发。

- 1 -。

【文学常识】先秦文学常识_1200字

【文学常识】先秦文学常识_1200字

【文学常识】先秦文学常识_1200字先秦时期是中国文学史上重要的一个阶段,也是中国文学发展的起点。

先秦文学是指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221年之间的文学作品,包括诗歌、散文、赋、篇章等文学形式。

先秦文学的代表作品主要是《诗经》、《楚辞》、《论语》、《道德经》等,这些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下面将介绍一些关于先秦文学的常识。

先秦文学的特点之一是以诗歌为主要表现形式。

先秦时期,诗歌是宴会礼仪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贵族阶级展示才华的一种方式。

《诗经》是中国现存最早的诗歌总集,共收集了305篇诗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这些诗歌内容丰富多样,既有颂扬君王和贵族的歌颂诗,也有表达百姓苦难和牢骚的秦地之声。

《诗经》中还融入了音乐元素,每篇诗都有相应的乐曲。

先秦文学的另一个特点是思想性和哲学性的表达。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是先秦时期儒家思想的重要代表。

《论语》主要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和对社会伦理、治理之道的思考。

该书强调了人伦关系和道德品质的重要性,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道家学派也在先秦时期取得了很大的影响力,《道德经》是道家思想的经典之作。

该书讲述了道家对宇宙、人生、道德的理解和追求,强调顺应自然和发挥自己的潜能。

《道德经》的思想不仅对中国古代哲学产生了深刻影响,也对后世的文学、艺术和思想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在先秦时期,散文也开始逐渐兴起。

《国语》是一部记载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等事务的史书,同时也是一部文学作品。

《国语》以其简洁明快的文风和内容的多样性而闻名,成为后世散文的重要参照。

除了以上作品,先秦文学还有一部分是关于历史的记载,如《春秋》、《战国策》等。

这些史书以记录历史事件为主要目的,不仅提供了重要的历史资料,也展现出了作者的文学才华和审美追求。

先秦文学以诗歌为主要形式,以思想性和哲学性为特点。

这些文学作品不仅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而闻名于世,也为后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和借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先秦文学常识
一、先秦时期
1、《诗经》是,收录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多年的诗歌首,先秦称为“诗”或“诗三百”西汉时被儒家尊为经典,始称“诗经”,是我国传统的源头,由、、三部分组成,赋、、兴是创作方法。

选诗《》表现了青年男女之间的纯真健康的爱情,表达了古代劳动人民对自由婚姻和幸福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2、孔子,名,字,末期家、家,家学派创始人,被尊为圣人,他的思想核心是。

3、《论语》是一部体散文集,是孔子的门人和再传弟子记录孔子言行的一部著作。

后人将它与《》、《》、《》合称“四书”。

4、教材选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通过孔子与四弟子以“言志”为中心的一番对话,表现弟子们的志趣与性格和孔子循循善诱的大教育家风范,同时反映了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以礼乐治国”的政治主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