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教案)
微生物实验室培养教案
微生物实验室培养教案1. 引言微生物实验室是学习微生物学的重要环节。
在实验室中,培养微生物是最基本、常见的实验操作之一。
本教案旨在向实验室教师和学生介绍如何正确进行微生物的培养实验,包括培养基的配制、无菌技术和微生物培养条件的控制。
2. 实验目的本实验主要目的如下: - 掌握培养基的配制方法,了解常用培养基的成分和作用; - 掌握无菌技术,确保实验过程的无菌条件; - 学习微生物培养条件的控制,如温度、湿度和氧气等。
3. 实验材料与设备实验所需的材料和设备如下: - 培养基原料:琼脂、蔗糖、蛋白胨等; - 无菌培养器具:培养皿、试管、移液管等; - 微生物菌种; - 无菌工作台或灭菌箱; -培养箱; - 无菌操作工具:移液枪、不锈钢镊子等。
4. 实验步骤4.1 培养基配制1.根据实验需要选择合适的培养基,并准备所需原料。
2.将琼脂等固体物质称取适量,加入蒸馏水中。
3.放入高压锅中加热,搅拌均匀,直至沸腾。
4.关闭高压锅火源,等待冷却至50摄氏度左右。
5.向培养皿中倒入适量的培养基,待其凝固。
6.在培养皿上标明培养基种类、日期和菌种。
4.2 无菌技术操作1.洗手并穿戴实验室规定的实验衣和手套。
2.准备好无菌操作区域(无菌工作台或灭菌箱),将培养器皿、培养基和无菌操作工具放入其中。
3.开启无菌操作区域的紫外灯,辐照一段时间杀灭环境中的微生物。
4.打开培养器皿盖、移液管盖等容器,将其放入无菌操作区域,避免空气污染进入。
5.使用无菌操作工具取一定量的微生物菌种,均匀涂布在培养基表面。
6.关闭无菌操作区域的紫外灯,将培养器皿盖、移液管盖等容器盖好。
4.3 微生物培养条件控制1.将培养皿放入培养箱中,注意分开放置以避免交叉污染。
2.设置好培养箱的温度、湿度和氧气浓度等参数,根据实验需要进行调整。
3.定期观察培养皿内微生物的生长情况,记录观察结果。
4.进行培养期间的常规检查和维护,如补充培养基、调整培养条件等。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 学历案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学历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微生物实验室培养的基本条件和操作流程。
2、掌握培养基的制备方法和无菌操作技术。
3、学会微生物的接种、培养和观察方法。
4、培养科学实验的严谨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培养基的制备和无菌操作技术。
(2)微生物的接种和培养方法。
2、难点(1)无菌操作技术的规范操作和注意事项。
(2)微生物培养过程中的污染防控。
三、知识准备1、微生物的概念和种类微生物是指肉眼难以看清,需要借助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
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原生生物等。
2、微生物的特点(1)个体微小,结构简单。
(2)代谢类型多样,繁殖迅速。
(3)适应环境能力强。
四、学习过程(一)实验室培养微生物的基本条件1、合适的培养基培养基是为微生物生长提供营养物质的基质。
根据微生物的种类和培养目的不同,培养基的成分和类型也有所差异。
常见的培养基有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马铃薯培养基等。
2、无菌环境微生物在自然环境中广泛存在,为了避免杂菌污染,实验室培养微生物需要在无菌环境中进行。
无菌环境的创建包括对实验器具的灭菌、操作空间的消毒以及操作人员的无菌操作等。
3、适宜的温度、pH 和氧气条件不同的微生物对生长环境的温度、pH 和氧气需求各不相同。
例如,细菌一般在 37℃左右生长良好,真菌则更适合在 25-28℃的环境中生长。
(二)培养基的制备1、计算根据要培养的微生物种类和培养目的,确定培养基的配方,并按照配方计算所需各种成分的用量。
2、称量准确称量所需的各种成分,包括碳源、氮源、无机盐、生长因子等。
3、溶化将称好的成分加入适量的蒸馏水,加热搅拌至完全溶解。
4、调 pH用 pH 试纸或 pH 计测定培养基的 pH,并使用酸碱溶液进行调节,使其达到适宜的 pH 值。
5、灭菌将配制好的培养基放入高压蒸汽灭菌锅中,在 121℃、105kg/cm²的压力下灭菌 15-30 分钟。
灭菌的目的是杀死培养基中的所有微生物,包括芽孢和孢子。
2023高中生物人教版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技术教案
2023高中生物人教版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技术教案一、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学生将学习和掌握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技术,包括无菌操作、培养基的制备、菌落计数等。
二、实验材料和仪器设备1. 培养基:琼脂(agar)、液体培养基、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等。
2. 无菌培养器具:培养皿、试管、培养瓶、移液管等。
3. 实验仪器:恒温培养箱、恒温水浴锅等。
三、实验步骤1. 无菌操作(1)实验室准备:实验前要对实验室进行消毒,保证实验环境的洁净无菌。
(2)个人准备:戴好实验帽、口罩和手套,并进行手部消毒。
(3)工具准备:准备好所需的培养器具,并经过高温高压灭菌处理。
(4)操作步骤:a. 打开培养器具盖子时,要迅速将盖子反放在工作台上,避免空气中的微生物进入器具。
b. 使用火焰对培养器具进行消毒,如移液管要先在火焰中加热,再进行取样或移液操作。
c. 注意避免污染,操作过程中要保持器具与周围环境的距离。
d. 实验结束后,要将培养器具进行高温高压灭菌处理。
2. 培养基的制备(1)准备所需培养基的原料和试剂。
(2)按照配方准确称取原料和试剂,并加入适量的蒸馏水中。
(3)调节pH值:使用pH计测量培养基溶液的pH值,根据需要调节至合适的范围内。
(4)高温高压灭菌:将调整好pH值的培养基装入试管或培养瓶中,用高温高压灭菌器进行灭菌处理。
3. 菌落计数(1)准备涂布板:将培养基倒入培养皿中,使其均匀覆盖培养皿底部,待其凝固后进行操作。
(2)标定容量:取一定体积的微生物液体悬液,通过连续稀释法稀释成不同浓度的悬液。
(3)涂布法计数:取适量的微生物悬液用吸管均匀涂布在培养皿上,然后在恒温培养箱中进行培养。
(4)计数方法:根据培养皿上形成的菌落数量进行计数,并通过相应的计算公式得出原始液体中的微生物数量。
四、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室环境要保持洁净无菌。
2. 实验前个人要做好个人卫生防护工作。
3. 实验过程中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
4. 培养基的制备要准确,pH值的调节要仔细。
课题1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人教版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教案
课题1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人教版选修1 生物技术实践教案教学目标•了解微生物实验室培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学习操作无菌实验的技能•熟悉使用化学试剂和实验器材的方法和注意事项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熟练地进行微生物实验室培养和无菌实验操作,掌握实验过程的基本方法和注意事项。
教学难点如何正确进行微生物实验室培养和无菌实验,保证实验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教学过程一、实验目的和原理1.实验目的:了解微生物实验室培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无菌实验操作技巧,学会使用化学试剂和实验器材。
2.实验原理:微生物实验室培养是把微生物放在适宜的环境中,使其得到营养、生长和繁殖的过程,一般有两种方法:液体培养和固体培养。
无菌实验是指在无微生物干扰和污染的条件下进行实验操作,通常需要采用灭菌和消毒等技术。
二、实验器材和试剂•实验器材:培养皿、试管、移液管、显微镜等。
•试剂:琼脂、磷酸盐缓冲液、蒸馏水、碘酒、70%酒精等。
三、实验步骤1.实验前准备:清洗试管、培养皿等实验器具,准备所需试剂和培养物。
2.培养基制备:称取适量的琼脂和磷酸盐缓冲液,加入蒸馏水,加热至琼脂完全溶解,然后进行灭菌消毒。
3.杂菌检测:将准备好的培养基倒在培养皿上,放置在恒温箱中,观察是否有杂菌的生长。
4.微生物接种:采用无菌技术,将培养物移植至培养基表面和内部,标明不同的培养条件和试验目的。
5.培养条件:培养箱中的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要根据不同的微生物种类进行调节和控制。
6.观察和记录:观察微生物在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和形态特征,进行记录和统计分析。
7.鉴定和鉴别:采用显微镜等检测技术,进行微生物的鉴定和鉴别,以确定其种类和特性。
四、实验注意事项1.操作过程中要注意使用无菌技术,避免微生物污染。
2.实验室要保持干净卫生,经常清洗和消毒实验器材和环境。
3.对于具有毒性的试剂,要注意正确配制和储存,避免误用和事故发生。
4.操作结束后,要清洗和消毒实验器材和实验环境,保证实验室的安全和卫生。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教案)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选修1[人教版]课题1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课题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了解有关培养基的基础知识;掌握培养基的制备、高压蒸汽灭菌和平板划线法等基本操作技术(二)过程与方法分析实验思路的确定和形成的原因,分析实验流程,对比前面的实验设计,归纳共性,分析差异,增加印象(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形成勇于实践、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课题重点无菌技术的操作★课题难点无菌技术的操作★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在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中,都利用了微生物的发酵作用,其中的微生物来自于制作过程中的自然感染。
而在工业化生产中,为了提高发酵的质量,需要获得优良菌种,并保持发酵菌种的纯度。
这就要涉及到微生物的培养、分离、鉴别等基本技术。
现在我们开始学习微生物的培养和应用专题。
(二)进行新课1.基础知识1.1 培养基的种类包括固体培养基和液体培养基等。
〖思考1〗琼脂是从红藻中提取的多糖,在配制培养基中用作为凝固剂。
【补充】培养基的类型及其应用:1.2 培养基的化学成分包括水、无机盐、碳源、氮源四类营养成分。
〖思考2〗从细胞的化学元素组成来看,培养基中为什么都含有这些营养成分?C、H、O、N、P、S是构成细胞原生质的基本元素,约占原生质总量的97%以上。
【补充】碳源:如CO2、糖类、脂肪酸等有机物,构成微生物的结构物质和分泌物,并提供能量。
氮源:如N2、氨盐、硝酸盐、牛肉膏、蛋白胨等,主要用来合成蛋白质、核酸及含氮代谢物等。
含有C、H、O、N的化合物既可以作为碳源,又可以作为氮源,如氨基酸等。
1.3 培养基除满足微生物生长的pH 、特殊营养物质和氧气等要求。
【补充】生长因子:某些微生物正常生长代谢过程中必须从培养基中吸收的微量有机小分子,如某些氨基酸、碱基、维生素等。
〖思考3〗牛肉膏和蛋白胨主要为微生物提供糖、维生素和有机氮等营养物质。
〖思考4〗培养乳酸杆菌时需要添加维生素,培养霉菌时需要将培养基pH调节为酸性,培养细菌时需要将pH 调节为中性或微碱性。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实用教学设计
03 实验室培养技术与方法
培养基类型及选择依据
培养基类型
根据微生物的营养需求和生长特性, 培养基可分为基础培养基、营养培 养基、选择培养基和鉴别培养基等。
选择依据
在选择培养基时,需考虑微生物的 营养需求、生长速度、代谢产物等 因素,以及实验目的和实验条件。
培养学生对微生物学的兴趣和热情, 树立科学严谨的实验态度和环保意识。
能力目标
能够独立完成微生物的分离、纯化和 培养工作,具备分析和解决微生物培 养过程中常见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与方法
教学内容
微生物实验室培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培养基的制备、接种技术、培养条件的 选择和控制等;常见微生物的培养特性和生长规律;微生物的分离、纯化和保存方 法。
操作步骤
用接种环在平板培养基表面通过分区划线的方法接种微生物,划线时接种环与 平板表面成一定角度,轻轻接触平板表面,以不划破培养基为度。划线完成后, 盖上平板盖,倒置放入恒温培养箱中培养。
稀释涂布平板法操作演示
01
准备
取无菌平板、移液管、无菌水等物品,将待测样品进行适当稀释。
02 03
操作步骤
用移液管吸取一定量的稀释后的微生物悬液,滴加到平板培养基表面, 用无菌玻璃刮刀将菌液均匀涂布在平板上。涂布完成后,盖上平板盖, 倒置放入恒温培养箱中培养。
革兰氏染色法操作演示
要点一
革兰氏染色法的步骤
包括涂片、干燥、固定、初染、媒染、脱色、复染等步骤。
要点二
革兰氏染色法的注意事项
如涂片不宜过厚、脱色时间要控制好、复染时要均匀等。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教学设计-优秀教案2.1《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一、基础知识(一)培养基人们按照微生物对的不同需求,配制出供其的营养基质。
1.根据外观的物理状态,培养基的种类包括培养基和培养基等。
在液体培养基中加入凝固剂后,制成琼脂固体培养基。
微生物在固体培养剂表面生长,形成肉眼可见的。
2.根据培养基中化学成分的不同,可分为培养基(如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和培养基。
培养基是通过加入准确称量的高纯度化学试剂与蒸馏水配制而成的培养基,如培养细菌用的葡萄糖铵盐培养基。
合成培养基的优点是化学成分及其含量明确、实验的可重复性好,缺点是配制繁琐,成本较高。
3.按照培养基的用途,培养基可分为基础培养基、培养基和培养基。
选择培养基是指在培养基中加入某种化学物质,以不需要的微生物生长,所需要的微生物的生长,培养、分离出特定微生物(如培养酵母菌和霉菌,可在培养基中加入;选择培养金黄色葡萄球菌,可在培养基加入;若在培养基中加入,即可抑制细菌和放线菌的生长,将真菌分离出来;无氮培养基不含氮元素,可用于选择能的细菌)4.培养基的化学成分一般都含有、、、四类营养成分。
异养微生物只能利用(有机物、无机物)作碳源,也是能源。
5.在提供上述几种主要营养物质的基础上,培养基还需要满足微生物生长对、以及等的要求。
例如:培养乳酸杆菌时需要在培养基中添加;培养霉菌时需要将培养基的PH调至;培养细菌时需要将培养基的PH调至;培养厌氧微生物时需要提供________的条件。
(二)无菌技术1.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是。
避免杂菌污染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四个内容:①对实验操作的、操作者的衣着和手进行清洁和。
②将用于微生物培养的器皿、接种用具和培养基等器具进行。
③为避免周围环境中微生物的污染,实验操作应在____________________附近进行。
④实验操作时应避免已经灭菌处理的材料用具与_________________相接触。
2.消毒和灭菌(1)消毒是指使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仅杀死物体表面或_________的部分微生物(不包括______和_______)。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教案
专题2课题1: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课程标准】了解有关培养基的基础知识,进行无菌技术的操作,进行微生物的培养。
【课题重点】无菌技术的操作【课题难点】无菌技术的操作【基础知识】1.培养基是指-------------------------------------------------------------------------------。
据物理性质将其分为---------------------和----------------------、-----------------------。
据用途分为------------和----------------------。
2.培养基的营养成分包括------------、------------、------------、------------、------------。
3.培养乳酸杆菌时需在培养基中添加------------、培养霉菌时需将培养基PH调至------------、培养细菌时需将PH调至------------、培养厌氧微生物则需提供------------条件。
4.自养型微生物常用的碳源是------------、------------,氮源是------------、------------。
异养型微生物常用的碳源是------------、------------,氮源是------------、------------。
5.消毒是指---------------------------------------------------------------------------------。
灭菌是指------------------------------------------------------。
6.实验室常用的消毒方法有------------------、------------------、------------------。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的教学设计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的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有关培养基的基础知识2、能力目标:掌握培养基的制备、高压蒸汽灭菌和平板划线法等基本操作技术3、情感目标:养成勇于实践、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二、教学重点、难点无菌操作技术三、教学过程1、配制微生物培养基向学生提供几种微生物培养基的配方,让学生通过比较分析各种配养基配方,明确微生物培养基的基本成分包括:碳源、氮源、无机盐和水,有些微生物还需要某些特殊的生长因子。
计算:根据配方比例,计算100mL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各成分用量。
称量:准确称取各成分。
溶化:加水加热熔化牛肉膏;加入蛋白胨和氯化钠继续加热;加入琼脂;用蒸馏水定容到100mL。
整个过程不断用玻棒搅拌(防止琼脂糊底而导致烧杯破裂)调pH:用1mol/LNaOH溶液调节pH至偏碱性。
灭菌:将配制好的培养基转移到锥形瓶中,加塞包扎后用高压蒸汽灭菌锅灭菌;所用培养皿用报纸包扎后用干热灭菌箱灭菌。
倒平板:待培养基冷却至50℃左右时在酒精灯火焰附近操作进行。
在火焰旁右手拿锥形瓶,左手拔出棉塞;右手拿锥形瓶,使锥形瓶的瓶口迅速通过火焰;左手将培养皿打开一条缝隙,右手将培养基倒入培养皿,立刻盖上皿盖。
待平板冷却凝固后,将平板倒过来放置。
2、无菌接种通过接种环在琼脂固体培养基表面连续划线的操作,将聚集的菌种逐步稀释分散到培养基表面。
将接种环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直至烧红。
在酒精灯火焰旁冷却接种环,并打开大肠杆菌的菌种试管的棉塞。
将菌种试管口通过火焰达到消灭试管口杂菌的目的。
将冷却的接种环伸入到菌液中取出一环菌种。
将菌种试管口再次通过火焰后塞上棉塞。
将皿盖打开一条缝隙,把接种环伸入平板内划3~5条平行线,盖上皿盖(不要划破培养基)。
灼烧接种环,冷却后从第一区划线末端开始向第二区域内划线。
重复上述过程,完成三、四、五区域内划线。
注意不要将第五区的划线与第一区划线相连。
将平板倒置放在培养箱中培养。
还可以用涂布法接种:将菌液进行一系列梯度稀释,并将不同稀释度菌液分别涂布到琼脂固体培养基上进行培养。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教案)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选修1[人教版]课题1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课题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了解有关培养基的基础知识;掌握培养基的制备、高压蒸汽灭菌和平板划线法等基本操作技术(二)过程与方法分析实验思路的确定和形成的原因,分析实验流程,对比前面的实验设计,归纳共性,分析差异,增加印象(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形成勇于实践、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课题重点无菌技术的操作★课题难点无菌技术的操作★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在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中,都利用了微生物的发酵作用,其中的微生物来自于制作过程中的自然感染。
而在工业化生产中,为了提高发酵的质量,需要获得优良菌种,并保持发酵菌种的纯度。
这就要涉及到微生物的培养、分离、鉴别等基本技术。
现在我们开始学习微生物的培养和应用专题。
(二)进行新课1.基础知识1.1 培养基的种类包括固体培养基和液体培养基等。
〖思考1〗琼脂是从红藻中提取的多糖,在配制培养基中用作为凝固剂。
【补充】培养基的类型及其应用:1.2 培养基的化学成分包括水、无机盐、碳源、氮源四类营养成分。
〖思考2〗从细胞的化学元素组成来看,培养基中为什么都含有这些营养成分?C、H、O、N、P、S是构成细胞原生质的基本元素,约占原生质总量的97%以上。
【补充】碳源:如CO2、糖类、脂肪酸等有机物,构成微生物的结构物质和分泌物,并提供能量。
氮源:如N2、氨盐、硝酸盐、牛肉膏、蛋白胨等,主要用来合成蛋白质、核酸及含氮代谢物等。
含有C、H、O、N的化合物既可以作为碳源,又可以作为氮源,如氨基酸等。
1.3 培养基除满足微生物生长的pH 、特殊营养物质和氧气等要求。
【补充】生长因子:某些微生物正常生长代谢过程中必须从培养基中吸收的微量有机小分子,如某些氨基酸、碱基、维生素等。
〖思考3〗牛肉膏和蛋白胨主要为微生物提供糖、维生素和有机氮等营养物质。
〖思考4〗培养乳酸杆菌时需要添加维生素,培养霉菌时需要将培养基pH调节为酸性,培养细菌时需要将pH 调节为中性或微碱性。
微生物实验室培养教案:全面掌握培养技术
微生物实验室是学习微生物学的重要场所,是进行培养、分离、鉴定菌种的地方。
而微生物培养技术则是实验室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掌握好这方面的知识,对于学习和研究微生物学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本文主要介绍微生物实验室培养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全面掌握培养技术。
一、前期准备1.配置培养基:培养基是微生物生长、繁殖的营养基础,其配制需要大量的精确数据。
在配制培养基时,需要准确称量各种化学药品,将其加入蒸馏水中,并进行严格的灭菌操作。
2.消毒准备:在进行微生物实验时,必须具备良好的消毒理念,以保障实验室的卫生和安全。
在进行培养实验前,必须对培养箱、仪器、玻璃器皿、培养皿、培养计等进行消毒处理,避免外来污染的发生。
3.孔板单元格的配置:孔板单元格是用来培养微生物菌株的重要器具。
在进行孔板单元格配置前,需要提前计算好每个孔的配液容量,并进行液体均匀分配。
孔板单元格配置完成后,需要将其进行灭菌处理。
二、培养实验1.菌液接种:在进行菌液接种前,需要将已经培养好的微生物菌株悬浮于对应的培养基中,并进行摇床震荡,以使细胞均匀分散。
接种时将菌液以无菌感染杆头从角落处蘸取适量菌液擦拭在培养基上,同时需要将杆头进行消毒处理,避免移菌污染。
2.培养箱中的控制:在进行培养箱中的培养实验时,需要对培养箱进行严格的控制,保持箱内相对稳定的温度、湿度和气氛等环境,以使菌株能够顺利地生长和繁殖。
三、培养实验的后续处理1.微观形态观察:在进行培养实验后,需要利用显微镜进行微观形态观察,了解被培养物种的特征和形态。
同时对形态表征做记录并保存相应的培养物种。
2.传代 & 保存:在进行微生物培养实验的过程中,常常需要对培养物种进行传代,将新培养出来的细菌通过分离培养的方式培养到下一代。
同时也要注意保护保存存活菌株,常用低温冷藏保存、隔水保温的方式进行保存。
四、实验室安全注意事项1.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必须做到充分,确保实验胜利。
2.在进行实验时,务必主动关注实验环境,做到实验现场整洁干净,保持局部空气卫生。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教案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育一、课题目标认识相关培育基的基础知识,进行无菌技术的操作,进行微生物的培育。
二、课题重点与难点课题重点:无菌技术的操作。
课题难点:无菌技术的操作。
三、课题背景剖析课题背景经过生产中的实例,第一指引学生认识在微生物的培育过程中,保持培育物纯净的重要性。
教师不用拘泥于教材中列举的实例,能够充散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搜集列举更多的生产生活中的实例,从中领会培育物纯净关于微生物培育的重要性。
在此基础上,教材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培育微生物的要领,是为所需要的微生物供给优秀的生计环境,同时阻挡或克制其余微生物的生长。
四、基础知识剖析与教课建议(一)培育基知识重点: 1. 培育基的用途和种类,指出培育基可分为液体和固体两大类; 2. 不一样的微生物常常需要采纳不一样的培育基配方; 3. 只管培育基的配方各不同样,可是其基本成分都包含水、碳源、氮源和无机盐。
教课建议:教师在介绍液体和固体培育基时,宜联合教材供给的图片进行解说,以增进学生的感性认识。
教材以表格的形式供给了一个培育基配方的实例。
教师能够采纳资料剖析的形式,让学生经过主动的剖析,认识培育基的基本构成成分,并联合必修模块“分子与细胞”中的知识,让学生从生物体构成的基本元素这一角度理解培育基中为何都需要具备这些基本成分。
(二)无菌技术3. 常用的消毒与灭知识重点: 1. 无菌技术的含义;消毒与灭菌的观点及二者的差别;菌的方法,接种环灼烧灭菌的方法。
教课建议:教师能够第一联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买卖识到平时的生活环境中,时时刻刻每处都存在着微生物,任何一个不经意的动作都可能将某种微生物引入到培育物中,而后再重申无菌操作的重要性。
无菌操作泛指在培育微生物的操作中,全部防备杂菌污染的方法。
不论是随后将要学到的倒平板、平板划线操作,仍是平板稀释涂布法,其操作中的每一步都需要做到“无菌”,即防备杂菌污染。
只有娴熟、规范地进行无菌操作,才可能成功地培育微生物。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教案
菌落蔓延
无菌落生长
可能是由于接种量过少、培养基不适 合或培养条件不适宜等原因导致,应 检查接种量、培养基和培养条件,并 进行相应的调整。
可能是由于划线接种时划破培养基或 培养温度过高导致,应注意划线力度 和温度控制。
PART 04
微生物生长曲线测定与分 析
REPORTING
生长曲线绘制方法及意义
利用仪器对代谢产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如色谱法、质谱法 等。
利用生物体或生物组织对代谢产物的特异性反应进行检测,如 抑菌圈法、酶联免疫法等。
根据具体检测方法选择合适的样品处理方法、试剂和仪器,按 照标准操作程序进行检测,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代谢产物在工业生产中应用举例
有机酸生产
利用微生物发酵生产有机酸,如柠檬酸 、乳酸等,用于食品、饮料、化工等领
PART 03
微生物接种与分离纯化技 术
REPORTING
接种方法示范与讲解
01
02
03
无菌操作技术
在超净工作台上进行,保 持操作环境无菌,避免杂 菌污染。
接种工具选择
根据微生物种类和培养基 类型选择合适的接种工具 ,如接种环、接种针、玻 璃刮刀等。
接种方法
包括划线接种法、倾注培 养法、涂布接种法等,根 据实验需求选择适当的方 法。
显。
对数期
经过延迟期后,微生物开始快 速生长,细胞数量呈指数增加 ,代谢活跃,是实验研究的最 佳时期。
稳定期
随着营养物质的消耗和有害代 谢产物的积累,微生物生长速 度逐渐减慢,细胞数量达到动 态平衡。
衰亡期
营养物质耗尽,有害代谢产物 大量积累,微生物死亡速度超 过新生速度,细胞数量逐渐减
少。
影响生长曲线因素探讨
《专题2 课题1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教学设计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微生物的观点,掌握实验室培养微生物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操作,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对生物科学的兴趣,树立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实验室培养微生物的基本步骤,如接种、培养、观察等。
2. 教学难点:微生物的观察和识别,以及实验过程中的安全操作。
三、教学准备1. 实验器械:无菌实验室、培养皿、接种针、牛肉膏培养基等。
2. 实验试剂:牛肉膏培养基的制备,以及无菌水的制备。
3. 实验服装:实验服、口罩、橡胶手套等。
4. 参考教材:高中生物教材及实验室培养微生物的参考书籍。
四、教学过程:本节课是《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的第一课时,教学过程将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部分。
1. 理论教学(1)导入:起首,我会简要介绍微生物的基本观点和其在生物科学中的重要性,让学生对微生物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微生物的分类和特点:进一步讲解不同类型的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以及它们的特点和分类依据。
(3)实验室培养微生物的基本步骤:详细介绍实验室培养微生物的基本步骤,包括样品的采集、处理、接种、培养、观察等。
(4)实验室培养微生物的环境条件:讲解影响微生物发展和繁殖的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光照等。
(5)微生物实验室的安全与防护:强调微生物实验室的安全与防护的重要性,介绍实验室的消毒、个人防护等措施。
2. 实践教学(1)实验目标:让学生明确实验的目标,了解实验的意义。
(2)实验材料和设备:介绍实验所需的各种材料和设备,如试管、培养皿、接种针、恒温箱等。
(3)实验步骤:详细讲解实验的步骤和方法,确保学生能够正确操作。
(4)实验结果观察与记录: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结果,记录实验数据和现象,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5)实验总结:分析实验结果,总结实验成功或失败的原因,进一步稳固理论知识。
人教版选修1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 第1课时 教案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列举培养基的种类等基础知识,说明培养基配方及作用;概述无菌技术。
(2)能力目标:尝试培养基的制备、高压蒸汽灭菌和平板划线法等基本操作技术。
熟练规范地进行无菌操作,成功地培养微生物。
(3)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体验制作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培养纯化大肠杆菌的方法;参与实验过程,体验实验操作领悟实验原理,交流实验体会;形成勇于实践、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必修一模块学习了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由此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培养基的成分。
同时根据日常生活学生能知道生物无处不在,由此引导学生对培养基灭菌。
三、重点难点教学重难点:无菌技术的操作。
由于微生物在自然界分布广泛,在实验室培养微生物除了要为微生物提供合适的营养和环境条件外,还需要确保其他微生物无法混入。
因此,实验时针对培养基、操作者、用于培养的器皿、接种工具等使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消毒灭菌处理。
在“无菌”的条件下接种和培养,获得纯净培养物,才能成功培养微生物。
可见无菌技术是微生物培养过程的关键。
教学中可联系医疗和生活实际深入理解无菌技术。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可以通过生产实例入手,引导学生认识在微生物的培养过程中,保持培养物纯净的重要性。
在实验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多练习相应操作,从中体会纯净培养过程中“无菌”操作的重要性。
要让学生熟悉实验原理再进行操作实验,利用培养结果指导学生回顾实验中的成败并相互讨论总结,深入理解知识。
当然由于微生物的微观性和危害性,一定要教育学生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五、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1.设置适当情境----有效导入虽然微生物无处不在,但由于其一般个体微小,肉眼不可见,须在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下才可看见,所以学生对微生物的相关知识总体比较陌生。
我们可以尝试以如下情境导入:情境一中展示一杯红葡萄酒、一小蝶香醋、一块腐乳、一盒酸奶,让学生思考这些食品分别主要是由何种微生物发酵而产生的。
(完整版)课题1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教学设计教案
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了解有关培养基的基础知识;掌握培养基的分类、成分及用途,无菌技术等基本操作技术。
1.2过程与方法:分析实验思路的确定和形成的原因,分析实验流程,对比前面的实验设计,归纳共性,分析差异,增加印象。
1.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形成勇于实践、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2. 教学重点/难点2.1 教学重点:培养基的分类、成分及用途及无菌技术的操作2.2教学难点:无菌技术的操作3. 教学用具多媒体、板书4. 标签教学过程引入新课在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中,都利用了微生物的发酵作用,其中的微生物来自于制作过程中的自然感染。
而在工业化生产中,为了提高发酵的质量,需要获得优良菌种,并保持发酵菌种的纯度。
这就要涉及到微生物的培养、分离、鉴别等基本技术。
现在我们开始学习微生物的培养和应用专题。
课题背景到目前为止,几十项Nobel生理学和医学奖,化学奖都与微生物学有关。
微生物基础知识:微生物的分类见课件。
进行新课1.微生物基础知识微生物包括五类:病毒、细菌、放线菌、真菌、原生动物特点:结构都相当简单,个体多数十分微小.通常要用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到,有的甚至没有细胞结构.且体内一般不含有叶绿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1.培养基培养基(培养液)是由人工方法配制而成的,专供微生物生长繁殖使用的混合营养液。
1.1培养基的类型和用途(1)按物理状态来分:培养基可分为固体培养基和液体培养基。
其中固体培养基用于菌种分离、鉴定菌落等。
(2)按功能来分,可分为选择培养基和鉴别培养基。
(3)按成分来分,可分为天然培养基和合成培养基。
1.1.1按物理状态来分1.液体培养基:增菌2.固体培养基:菌落,菌苔纯化,增菌3.半固体培养基:半固体培养基:动力检测,保种(可用于观察微生物的运动,保存菌种)思考:琼脂的来自哪种生物?从红藻中提取的化学成分是什么?多糖在配制培养基中有什么用途?用作为凝固剂1.1.2按功能来分1.选择培养基:回答下列培养基可以分离获得哪种微生物或细胞?加入青霉素的培养基:分离酵母菌、霉菌等真菌加入高浓度食盐的培养基:分离金黄色葡萄球菌不加氮源的无氮培养基: 分离固氮菌不加含碳有机物的无碳培养基:分离自养型微生物加入青霉素等抗生素的培养基: 分离导入了目的基因的受体细胞加入氨基喋呤、次黄嘌呤和胸腺嘧啶核苷的培养基:分离杂交瘤细胞2. 鉴别培养基:回答下列培养基可以鉴别哪种微生物?加入伊红美蓝的培养基:鉴别大肠杆菌加入尿素酚红的培养基:鉴别尿素分解菌3.用途:选择培养基:筛选并选择培养某种微生物鉴别培养基: 用来鉴别某种微生物的存在1.1.3按成分来分1.合成培养基:根据细胞生存所需物质的种类和数量,用人工方法模拟合成的。
生物选修一21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教案设计
生物选修一21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教案设计教案设计: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一、教学目标:1.了解微生物的培养方法及培养基的制备;2.掌握微生物的纯化和分离方法;3.培养并观察常见的微生物菌株。
二、教学重点:1.微生物的培养方法;2.微生物的纯化和分离方法;3.常见微生物菌株的培养和观察。
三、教学准备:1.实验室耗材:琼脂培养基、平板培养基、试管、培养瓶等;2.实验设备:培养箱、恒温水浴等;3.微生物菌株:如大肠杆菌、酵母菌等;4.教学资料:微生物培养方法的手册。
四、教学内容及步骤:1.培养基的制备:a.准备琼脂培养基的原料,按照比例混合,并加热至完全溶解;b.倒入试管或培养瓶中,待其凝固后即可使用。
2.微生物的准备:a.打开培养箱,调整温度至适宜的培养温度(如37°C);b.从冷冻保存的微生物样品中选择需要培养的菌株;c.使用燃酒灯烧热的针头进行接种。
3.微生物的培养:a.将接种的微生物菌株均匀涂布于琼脂培养基的平板上;b.将涂布好的平板放入培养箱中,待培养一段时间;c.观察培养的微生物菌落形态和生长情况。
4.微生物的纯化和分离:a.选取观察到的单一菌落,使用消毒液进行表面消毒;b.将消毒后的菌落接种至新的琼脂培养基平板上;c.观察新平板上培养的微生物菌落,重复步骤a和b,直到培养出单一菌株。
5.微生物的观察:a.使用显微镜观察培养的微生物样本;b.观察其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等;c.记录观察结果并进行比较分析。
五、教学示范:1.教师示范制备琼脂培养基;2.教师示范接种和涂布平板培养基;3.教师示范观察菌落形态和生长情况;4.教师示范消毒和纯化微生物菌落;5.教师示范使用显微镜观察微生物样本。
六、实验总结:1.学生对实验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总结和讨论;2.教师进行实验结果的总结与评价;3.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加深对实验内容的理解。
七、拓展延伸:1.讲解微生物菌株的应用领域和研究进展;2.组织学生进行微生物培养实验的设计和操作。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实验教学设计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实验教学设计$number{01}目录•实验目的与意义•实验原理及步骤•实验材料与方法•操作过程注意事项•结果展示与讨论•实验总结与反思01实验目的与意义123掌握微生物基本操作技能微生物培养技术了解并实践不同微生物的培养条件和方法,包括培养基的制备、接种和培养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无菌操作技术学习并实践无菌操作技术,包括消毒、灭菌、无菌接种等方法,确保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微生物分离与纯化掌握从混合样品中分离和纯化微生物的方法,如平板划线法、稀释涂布法等。
了解微生物生长规律及特点微生物生长曲线通过实验观察并记录微生物的生长曲线,了解微生物生长的四个阶段(迟缓期、对数期、稳定期、衰亡期)及其特点。
微生物生长的影响因素探究温度、pH、氧气、营养物质等因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理解微生物对环境条件的适应性。
微生物代谢与产物了解微生物的代谢途径和代谢产物,如发酵、呼吸作用等,以及它们在工业、医药等领域的应用。
鼓励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分析实验数据,提出问题和假设,并验证假设的合理性。
实验设计与分析在实验过程中遇到问题时,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并寻找解决方案,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问题解决能力培养学生对实验结果的批判性思维,学会评估实验数据的可靠性和有效性,以及实验结果与预期之间的差异。
批判性思维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02实验原理及步骤摇床培养箱显微镜微生物实验室常用设备介绍用于观察微生物的形态和结构。
用于振荡培养,使微生物充分接触培养基并促进生长。
提供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用于培养微生物。
培养基制备与灭菌方法培养基制备根据实验需求选择合适的培养基配方,按比例称取各成分,加入适量的水,加热溶解后调节pH值,然后进行分装和灭菌。
灭菌方法常用的灭菌方法有高压蒸汽灭菌法、干热灭菌法和过滤除菌法等。
其中高压蒸汽灭菌法是最常用的方法,适用于大多数培养基和器皿的灭菌。
接种、分离纯化技术接种技术常用的接种方法有平板划线法、倾注法、穿刺法和涂布法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选修1[ 人教版]课题 1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课题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了解有关培养基的基础知识;掌握培养基的制备、高压蒸汽灭菌和平板划线法等基本操作技术(二)过程与方法分析实验思路的确定和形成的原因,分析实验流程,对比前面的实验设计,归纳共性,分析差异,增加印象(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形成勇于实践、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课题重点无菌技术的操作★ 课题难点无菌技术的操作★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 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在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中,都利用了微生物的发酵作用,其中的微生物来自于制作过程中的自然感染。
而在工业化生产中,为了提高发酵的质量,需要获得优良菌种,并保持发酵菌种的纯度。
这就要涉及到微生物的培养、分离、鉴别等基本技术。
现在我们开始学习微生物的培养和应用专题。
(二)进行新课1.基础知识1.1 培养基的种类包括固体培养基和液体培养基等。
〖思考1〗琼脂是从红藻中提取的多糖,在配制培养基中用作为凝固剂。
【补充】培养基的类型及其应用:1.2 培养基的化学成分包括水、无机盐、碳源、氮源四类营养成分。
〖思考2〗从细胞的化学元素组成来看,培养基中为什么都含有这些营养成分?C、H、O、N、P、S 是构成细胞原生质的基本元素,约占原生质总量的97%以上。
【补充】碳源:如CO2、糖类、脂肪酸等有机物,构成微生物的结构物质和分泌物,并提供能量。
氮源:如N2、氨盐、硝酸盐、牛肉膏、蛋白胨等,主要用来合成蛋白质、核酸及含氮代谢物等。
含有C、H、O、N 的化合物既可以作为碳源,又可以作为氮源,如氨基酸等。
1.3 培养基除满足微生物生长的pH 、特殊营养物质和氧气等要求。
【补充】生长因子:某些微生物正常生长代谢过程中必须从培养基中吸收的微量有机小分子,如某些氨基酸、碱基、维生素等。
〖思考3〗牛肉膏和蛋白胨主要为微生物提供糖、维生素和有机氮等营养物质。
〖思考4〗培养乳酸杆菌时需要添加维生素,培养霉菌时需要将培养基pH 调节为酸性,培养细菌时需要将pH 调节为中性或微碱性。
活动2:阅读“无菌技术”,讨论回答下列问题:1.4 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是防止外来杂菌的入侵。
1.5 无菌技术包括:(1)对实验操作空间、操作者的衣着和手进行清洁和消毒;(2)将培养器皿、接种用具和培养基等器具进行灭菌;(3)为避免周围微生物污染,实验操作应在酒精灯火焰附近旁进行;(4)避免已灭菌处理的材料用具与周围物品相接触。
1.6 比较消毒和灭菌(填表)思考5〗无菌技术除了防止培养物被污染外,还具有的目的是防止感染实验操作者1.7 消毒方法:1)日常生活经常用到的是煮沸消毒法;(3)对接种室、接种箱或超净工作台首先喷洒石炭酸或煤酚皂等溶液以增强消毒效果,然后使用紫外线进行物理消毒。
(4)实验操作者的双手使用酒精进行消毒;(5)饮水水源用氯气进行消毒。
1.8 灭菌方法:(1)接种环、接种针、试管口等使用灼烧灭菌法;(2)玻璃器皿、金属用具等使用干热灭菌法,所用器械是干热灭菌箱;(3)培养基、无菌水等使用高压蒸汽灭菌法,所用器械是高压蒸汽灭菌锅。
(4)表面灭菌和空气灭菌等使用紫外线灭菌法,所用器械是紫外灯。
2)对一些不耐高温的液体,则使用巴氏消毒法(作简要介绍);〖思考6〗对接种环灭菌时要用酒精灯的充分燃烧层火焰灼烧可能伸入试管或培养皿的部位。
〖思考7〗利用干热灭菌箱对玻璃器皿灭菌时物品不能摆得太挤,目的是避免妨碍热空气流通。
〖思考8〗物品装入高压蒸汽灭菌锅灭菌后,要首先打开排气阀,煮沸并排除锅内冷空气,其目的是有利于锅内温度升高;随后关闭排气阀继续加热,气压升至100k Pa,温度为121℃ ,并维持15~30 min ;最后切断热源,使温度自然降温,气压务必降至零时打开锅盖,其目的是防止容器中的液体暴沸。
【补充】培养基的配制原则:①目的要明确:根据培养的微生物种类、培养的目的等确定培养基的类型和配制量。
②营养要协调:培养基中各种营养物质的浓度和比例要适宜。
例如:碳氮比4∶1 时,谷氨酸棒状杆菌大量繁殖而产生谷氨酸少;碳氮比为3∶1 时,菌体繁殖受抑制而谷氨酸合成量大增。
③pH 要适宜:细菌培养基pH 中性或偏碱性,霉菌培养基呈酸性。
2.实验操作2.1 计算:根据配方比例,计算100mL 培养基各成分用量。
2.2 称量:准确称取各成分。
称取牛肉膏和蛋白胨时动作要迅速,目的是防止牛肉膏吸收空气中水分。
2.3 溶化:①加水加热熔化牛肉膏;②加入蛋白胨和氯化钠继续加热;③加入琼脂;④用蒸馏水定容到100mL 。
整个过程不断用玻棒搅拌,目的是防止琼脂糊底而导致烧杯破裂。
2.4 调pH:用1mol/LNaOH 溶液调节pH 至偏碱性。
2.5 灭菌:将配制好的培养基转移到锥形瓶中,加塞包扎后用高压蒸汽灭菌锅灭菌;所用培养皿用报纸包扎后用干热灭菌箱灭菌。
2.6 倒平板:待培养基冷却至50℃左右时在酒精灯火焰附近操作进行。
其过程是:①在火焰旁右手拿锥形瓶,左手拔出棉塞;②右手拿锥形瓶,使锥形瓶的瓶口迅速通过火焰;③左手将培养皿打开一条缝隙,右手将培养基倒入培养皿,立刻盖上皿盖。
④待平板冷却凝固后,将平板倒过来放置。
〖思考1〗锥形瓶的瓶口通过火焰的目的是消灭瓶口的杂菌,防止杂菌感染培养基。
〖思考2〗倒平板的目的是防止培养基冷却过程中形成的水滴落到培养基表面。
〖思考3〗若皿盖和皿底之间粘有培养基,则该平板能否培养微生物?为什么?不能。
空气中杂菌会在这些粘附培养基上繁殖,并污染皿内培养基。
〖思考4〗配制斜面培养基中,试管要加塞棉塞的目的是保持通气并防止杂菌感染。
〖思考5〗试管培养基形成斜面的作用是增大接种面积。
2.7 接种2.7.1 微生物接种的最常用方法是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法,另外还有穿刺接种和斜面接种等。
2.7.2 平板划线法:通过接种环在琼脂固体培养基表面连续划线的操作,将聚集的菌种逐步稀释分散到培养基表面。
其操作步骤是:①将接种环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直至烧红。
②在酒精灯火焰旁冷却接种环,并打开大肠杆菌的菌种试管的棉塞。
③将菌种试管口通过火焰达到消灭试管口杂菌的目的。
④将冷却的接种环伸入到菌液中取出一环菌种。
⑤将菌种试管口再次通过火焰后塞上棉塞。
⑥将皿盖打开一条缝隙,把接种环伸入平板内划3~5 条平行线,盖上皿盖,不要划破培养基。
⑦灼烧接种环,冷却后从第一区划线末端开始向第二区域内划线。
重复上述过程,完成三、四、五区域内划线。
注意不要将第五区的划线与第一区划线相连。
⑧将平板倒置放在培养箱中培养。
〖思考6〗取菌种前灼烧接种环的目的是消灭接种环上的微生物;除第一次划线外,其余划线前都要灼烧接种环的目的是消灭接种环上残留菌种;取菌种和划线前都要求接种环冷却后进行,其目的是防止高温杀死菌种;最后灼烧接种环的目的是防止细菌污染环境和操作者。
〖思考7〗在第1 次划线后都从上次划线末端开始的目的是获得由单个细菌形成的标准菌落。
2.7.3 稀释涂布平板法:将菌液进行一系列梯度稀释,并将不同稀释度菌液分别涂布到琼脂固体培养基上进行培养。
当稀释倍数足够高时,即可获得单个细菌形成的标准菌落。
2.7.4 系列稀释操作:①取盛有9mL 水的无菌试管6 支,编号101、102、103、104、105、106。
②用灼烧冷却的移液管吸取1mL 菌液注入编号为101试管中,并吹打3 次,使之混匀。
③从101 倍液中吸取1mL 菌液注入到编号为102 试管内吹打均匀,获得102 倍液。
依此类推。
〖思考8〗操作中试管口和移液管应在离火焰1~2cm 处。
整个操作过程中使用了1 支移液管。
3.结果分析与评价3.1 培养未接种培养基的作用是对照,若有菌落形成,说明培养基灭菌不彻底。
3.2 在肉汤培养基上,大肠杆菌菌落呈白色,为圆形,光滑有光泽,边缘整齐。
3.3 培养12h和24h后的菌落大小不同(相同、不同);菌落分布位置相同(相同、不同)。
原因是时间越长,菌落中细菌繁殖越多,菌落体积越大;菌落的位置不动,但菌落数增多。
〖思考9〗在某培养基上出现了3 种特征不同的菌落,原因有培养基灭菌不彻底或杂菌感染等。
〖思考10〗频繁使用的菌种利用临时保藏法保存,长期保存菌种的方法是甘油管藏法。
前者利用固体斜面培养基培养后,保存在4℃冰箱中,每3~6 个月转种培养一次,缺点是保存时间较短,容易发生污染和变异;后者将菌种与无菌体积等量混合后保存在-20 ℃冷冻箱中。
(三)课堂总结、点评(四)实例探究例1.关微生物营养物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是碳源的物质不可能同时是氮源B.凡碳源都提供能量C.除水以外的无机物只提供无机盐D. 无机氮源也能提供能量解析:不同的微生物,所需营养物质有较大差别,要针对微生物的具体情况分析。
对于 A 、B 选项,它的表达是不完整的。
有的碳源只能是碳源,如二氧化碳;有的碳源可同时是氮源,如NH 4HCO 3;有的碳源同时是能源,如葡萄糖;有的碳源同时是氮源,也是能源,如蛋白胨。
对于 C 选项,除水以外的无机物种类繁多,功能也多样。
如二氧化 碳,可作为自养型微生物的碳源; NaHC O 3,可作为自养型微生物的碳源和无机盐;而NaCl 则只能提供无机盐。
对于D 选项,无机氮源提供能量的情况还是存在的,如 NH 3 可为硝化细菌提供能量和氮源。
答案: D例 2. 下面对发酵工程中灭菌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 防止杂菌污染B.消灭杂菌C.培养基和发酵设备都必须灭菌D. 灭菌必须在接种前解析:灭菌是微生物发酵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
A 说的是灭菌的目的,因为发酵所用的菌种大多是单一的纯种, 整个发酵过程不能混入其他微生物(杂菌),所以是正确的; B 是错误的,因为灭菌的目的是防止杂菌污染,但实际 操作中不可能只消灭杂菌,而是消灭全部微生物。
C 是正确的,因为与发酵有关的所有设备和物质都要灭菌;发酵所 用的微生物是灭菌后专门接种的,灭菌必须在接种前,如果接种后再灭菌就会把所接菌种也杀死。
答案: B ☆综合应用例 3. 右表是某微生物培养基成分,请据此回答:7)若右表培养基用于菌种鉴定,应该增加的成分是解析:对于一个培养基,它能培养何种微生物,要看它的化学成分。
当然这只适用于合成培养基,如果是一个天 然培养基就不能从培养基的成分上区分它是培养何种微生物的。
分析化学成分要从营养物质的类型出发。
右表中的营 养物质有水、无机盐、氮源三类,缺乏碳源和特殊营养物质。
对特殊营养物质,有的微生物是不需要的,但没有微生1)右表培养基可培养的微生物类型2)若不慎将过量 NaCl 加入培养基中。
如不想浪费此培养基,可再加入 用于培养3)若除去成分②,加入( CH 2O ),该培养基可用于培养4)表中营养成分共有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