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的地质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河流的地质作用
——以黄河为例
姓名:郭博
班级:环境09
学号:1140209014015
浅析河流的地质作用
——以黄河为例
河流由河水和河谷两部分组成。河谷是地面流水沿岩石软弱带或破碎带发育而成。河流对地表的改造过程称为河流地质作用。河流地质作用以机械作用为主,化学作用较弱。河流的动能决定了河流机械作用的强度。那么,河流的地质作用可分为剥蚀作用、搬运作用和沉积作用。
河流的剥蚀作用即河水在流动过程中,对地表的破坏作用。分下蚀、侧蚀两种。河流侵蚀河床下部,使河床高度不断降低的作用为下蚀作用。河流沿水平方向对河流两侧和谷坡的破坏作用则称为侧蚀作用。
自然界中的风化、剥蚀产物被河流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称为搬运作用。其方式有机械运动作用、化学搬运作用。机械搬运作用是各种营力搬运风华、剥蚀作用所形成的碎屑物质的过程。化学搬运作用是母岩经化化学风化、剥蚀作用分解的产物呈胶溶液或真溶液的形式被搬运的过程。
沉积作用被运动介质搬运到适宜的场所后,由于条件发生变化而发生成沉淀、堆积的过程。
下面我就以黄河为例,分别从其上、中、下游来说明河流的地质作用。
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约古宗列盆地,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陕西、山西、湖南和山东等九省(区),在山东省垦利县注入渤海5464km,,干流全长54km。黄河流域地形分属三个台阶;海拔3000m以上的青藏高原,海拔1000—2000m的黄土高原和海拔100m以下的黄淮平原。
经过科学的地形测量,人们发现中国大陆自西至东高低相差悬殊,为世界
上所少有,而且是沿两条边界上陡然跌落,形成三个巨大的阶梯,在黄河流经的
地域,这个特点表现得最为典型(第一道边界为自祁连山迤逦转折向南,至滇西
的横断山脉一线,即青藏高原的前沿)。这个高原表面的一般高度达到海拔4000~5000米,分布在上面的山脉峰峦的高度,更多超出了这个数字。而越
过这道边界,地势骤降到海拔3000米以下,更可低到海拔1000米上下,甚至更低。再向东去,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至滇东高原东侧,又构成了
一条地势陡然跌落的边界,在此边界以东,多为平原和低矮的丘陵,也有些山岭,但即使是在那里看起来很高大的山岳,实际高度也不过1000多米,极少超过2000
米的,而青藏高原是三大阶梯中最高的一级。
由于在黄河上游存在的较大的落差,黄河上游的流速也就比较大了。根据
玛曲尼玛水文站的统计,在尼玛站附近的枯水期,黄河河面宽287m水深1.2m,流速0.83m/s常水期河宽300m,水深1.74m流速0.88m/s;洪水期河宽330m,水
深4.5m,流速1.6m/s.较大的流速从而导致了黄河上游的侵蚀作用的明显。
黄河上游侵蚀作用形成的最为典型的地形便是秦晋大峡谷,秦晋大峡谷自
内蒙河口镇至山西禹门口。秦晋峡谷虽只有720公里长,但却是黄河5464公
里中水势最为凶猛的一段,是黄河之魂魄所在,是黄河干流上最长的连续峡谷。在河套地区呈东西走向的黄河,此段急转为南北走向,由鄂尔多斯高原挟势
南下,左带吕梁,右襟陕北,深切于黄土高原之中,谷深皆在100米以上,谷底高程由1000米逐渐降至400以下,河床最窄处如壶口仅30至50米。由于黄土丘壑泥沙俱下,秦晋大峡谷河段,深涧腾蛟,浊浪排空,黄河峡谷的典型风貌尽集于此。而反应这一特征地形最典型的便是著名的壶口瀑布。壶口瀑布两岸群山颠连,黄河河水奔流至此,两岸皆断山绝壁,黄河形同利斧,劈开一条上缓下陡的甬道,从群山之中强行突出,直下千尺,水浪起伏,如山如沸。河底坚硬的岩石,在水流常年不断地冲刷下,形成一道30—50米宽的深槽,状如长长的壶嘴。黄河上游诸多水电站(如拉西瓦水电站)的建立正是由于黄河上游这一显著地理特征。
黄河黄河中游河段流经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主要是黄河的侵蚀作用和搬运作用在其它外界环境的共同作用下导致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⑴自然因素。主要有地形、降雨、土壤(地面物质组成)、植被四个方面。
①地形。地面坡度越陡,地表径流的流速越快,对土壤的冲刷侵蚀力就越强。坡面越长,汇集地表径流量越多,冲刷力也越强。
②降雨。产生水土流失的降雨,一般是强度较大的暴雨,降雨强度超过土壤入渗强度才会产生地表(超渗)径流,造成对地表的冲刷侵蚀。
③地面物质组成。
④植被。达到一定郁闭度的林草植被有保护土壤不被侵蚀的作用。郁闭度越高,保持水土的越强。
⑵人为因素。人类对土地不合理的利用、破坏了地面植被和稳定的地形,以致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
因水土流失,支流带入大量泥沙,使黄河成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最大年输沙量达39.1亿吨(1933年),最高含沙量920千克/立方米(1977年)。三门峡站多年平均输沙量约16亿吨,平均含沙量35千克/立方米。黄河是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
黄河这一系列的地质作用是使黄河成为悬河的根本原因。从山区和高原冲刷带来的黄河水里的泥沙,到了中原,水流一慢就渐渐地沉积起来,这就使河床越来越高,河水就四散奔流,河两旁的居民连忙筑起水堤来防止它。千百年来,河床的泥沙愈积愈高,河水愈升愈高,水堤也愈加愈高,这道河水就像悬在空中的水沟一样,成了一条最危险的害河!
下游及其入海口的主要地质作用及其结果。黄河以其巨大的输沙量著称于世,其载荷主要是极细粒粉砂物质。大量悬浮物使河水的密度增高,呈稀薄浊流倾泻入海。这种沉积作用不同于正常河流,也不同于浊流,应当由自己独特的沉淀机制和模式。其向海加积的方式和因此形成的粒序变化,也有其独特性除此之外,多少世纪以来,黄河由于下游河床不断淤高而成悬河。喝道受到人工堤坝的限制。三角洲水上部分的沉积作用,不是受分支河道的控制而是主要受河口决口
泛滥为主要特征事件沉积作用的影响。因此,无论三角洲水上部分还是水下部分的沉积作用,黄河在当今世界上都是独一无二的。黄河三角洲位于山东省东北部,分为古代三角洲和现代三角洲。历史上,黄河分别在黄骅、苏北、利津、无棣和现在的东营等个区域入海,形成了不同时期的三角洲,使得整个三角洲覆合体逐步向海湾推进,形成了复杂的黄河三角洲体系。黄河在渤海湾南岸做小幅度的摆动迁移,经过十多次改道,形成了以宁海为冲积顶点,北起套尔河,南至支脉沟口,扇形半径近80千米,面积约5400平方公里——现代黄河三角洲,到现在,这种填海为陆的作用还在进行,黄河河口的三角洲还在向大海推进。
黄河三角洲的形成主要是由于沉积作用的影响。三角洲事陆上河流和海洋两个方面因素共同作用而成的,当河流因素大于海洋因素时,便称此三角洲为河控三角洲,而黄河三角洲就是河控三角洲之一。黄河是我国的第二长河,发源于青海西部巴颜喀拉山,具有沙多水少和快淤快蚀等独特的演化特点,泥沙大部分不能外输。据水文资料记载,黄河口多年平均径流量420亿立方米,多年平均输沙量12亿吨,黄河奔腾东流,每时每刻都挟带着黄土高原的大量泥沙进入黄河河口地区,在山东省垦利县注入渤海。由于在入海口的地方黄河受水盆地很浅,河口水深仅几米到十几米,而且由于海水顶托,流速缓慢,使进入河口地区的泥沙大部分淤积在陆上及滨海地区,在此“安家落户”了,黄河从1855年在兰考铜瓦厢决口就改道北上,由原来注入黄海改注入渤海,经过百年来的沧海变化,多次改道才塑造出这个近代三角洲。由此可知黄河三角洲在发育过程中,人为因素作用很大。除此之外,地质构造运动在长时间上对三角洲的形成发育起着控制作用:黄河口位于渤海湾与莱洲湾之间,黄河三角洲位于华北地台区济阳拗陷的东北部。济阳拗陷是中、新生代的一个大面积强烈沉降区,是周边被深断裂围限的负向构造单元,该沉降区中生代及以前的地层及构造均已为数千米的新生界所覆盖;当前区内仍分布多条活动断裂,仍在缓慢沉降。这种沉降运动为黄河三角洲的形成发育创造了构造条件。
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我们要通过对其的深入研究来更好地了解她,从而更好地去保护她!
姓名:郭博
班级:环境09
2011.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