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雪《人格心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认知论【圣才出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9章认知论

9.1复习笔记

一、认知方式与心理分化论

(一)认知方式

1.概念

认知方式(cognitive style),又称为认知风格,是个体对外部世界的某种认识活动的特征或方式。

2.认知方式的实质与成因

(1)场依存—场独立性

①重视场依存—场独立性研究的原因

a.这个维度业已证明的广阔性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明显表现;

b.对于它评定的有效方法;

c.可利用的理论框架。

②概念

“场依存—场独立”的认知方式最初是为解释知觉过程中的个体差异而提出来的,主要是指人在知觉外物的空间位置时,以外在的视野还是以身体本身作为主要参照的对比倾向。

③相关实验

威特金等人设计的三个著名实验即棒框测验(RFT)、身体顺应测验(BAT)和转屋测验(RRT)。这三个实验都要求被试判定视野中的有关项目是否与地面垂直。这样的判定可

以依据视野的线索,也可以依据身体经验的线索,如动觉和平衡觉。主要依据视野线索来作出判定的倾向被称为场依存性,主要依据身体经验线索来作出判定的倾向被称为场独立性。

④特征

场依存—场独立性的认知方式有几个特征:

a.它们是过程变量,而不是内容变量。

b.普遍性,亦即场依存—场独立性体现在广泛的认知操作中。

c.稳定性,即人们在场依存—场独立性维度上的位置是稳定的,不因时间而发生显在的变化。

d.中性,亦即场依存—场独立性不像能力那样有好坏高低之分,因为独立于场的人的认知改组技能和人格自主性高,但社会敏感性和社会技能低,反之亦然。

(2)其它认知方式

(二)心理分化论

1.基本假设

威特金心理分化的理论基本假设是分化,这是有机体系统发展的一个主要形态特征。分化较小的系统处于比较同质的状态,而分化大的系统处于比较异质的状态。

2.理论的模式

(1)最早的分化模式

可分出四个低一层次的概念:

①第一个是构析式的认知机能,即通过认知操作把整体的各个部分分离开来,并将分离的部分或事物组织起来。

②第二个是构析式的身体概念,指的是有机体具有一定界限的身体表象,其中各部分是

可分离的,分离的各部分又可以相互联系,形成一定的结构。

③第三个是分离同一感,即形成自我的同一性,把自己与他人分离开来,从而使自己的行为更多受自我的引导,较少受他人制约。

④第四个是有组织的控制与特殊化的防卫,前者用来控制冲动,而后者则用以应付失调经验,这两者都是心理分化的表现。

(2)新的分化模式

由三个层次的概念所组成:

①自我与非我的分化;

②心理机能的分裂是分化的第二个主要标志;

③神经生理分化是分化的第三个主要指标。

(三)对认知方式理论的评价

1.理论体系方面

(1)从认知方式理论体系中我们可以看到,威特金将传统意义上一直分裂的两大领域——认知与人格有机地整合到其理论框架中,开创了人格与认知研究的先河。

(2)但是也不难发现,威特金没有把问题性质和问题情境作为构造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2.心理分化理论

(1)优势

①该理论具有结构严密,层次分明,各层次概念间上下相属、左右相关、相互印证、可操作性和符合科学的客观性等优点。

②心理分化理论最大的优势在于它符合现代科学办法论发展的趋势,即从元素分析论向

系统综合论的转变。

(2)缺陷

①片面强调了场依存一场独立认知方式的对立性而忽视了它们之间的统一性;

②对问题情境或问题性质对认知活动的制约性重视不够;

③过分强调心理系统变化发展的分化趋势,忽视了整合趋势;

④对心理活动和认知方式的社会文化性质认识不足。

3.分化概念

(1)尽管威特金认为心理分化过程中自然包含着整合趋势,整合是任何系统的一个本质属性,但是他没有把整合作为理论的一个基本概念,并将其与分化概念对应起来,从分化和整合的内在联系中深刻揭示心理系统变化发展的规律性。

(2)从辩证的观点来看,心理的分化和整合趋势是心理系统变化发展的两个方面,两者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

4.脑神经机能的分化

(1)在心理分化理论中,威特金把脑神经机能的分化作为其理论结构的一个部分,以说明心理分化的生理基础,这是心理分化论的优势之一。

(2)由于威特金对心理现象的社会文化性质认识不足,在其理论结构中没有给社会文化的作用应有的位置,以充分说明心理分化的社会文化根源。

二、个人建构理论

由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凯利(George A.Kelly,1905~1967)提出。

(一)人格研究

1.人格研究

凯利对人格的研究始于他对人格的独特理解。他认为人类并非为环境或无意识力量推动,他拒绝用动机的概念来解释人类的行为,凯利认为人本来就是运动的组合体,所以无须去探究人类的行为的本源。

2.人格的差异

凯利认为,行为的差异主要源自人们建构世界的方式的不同。

3.人格结构

凯利将我们用来解释和预测事物的认知结构称为人格结构。在凯利看来,人格结构是双向的。

(二)构念的含义及CPC循环

1.构念的含义

(1)构念是凯利人格理论的核心。一个构念就是一种思想、观点和看法,人们用它来解释个人自己的经验。一个构念就像一种微型的科学理论,人们利用这个理论来预测现实。

(2)构念一般都用语言来表达。人们把构念用于环境和各种事件之中,亦即将这些事件以自己的主观经验来进行测试。

2.CPC循环

凯利认为,当个体遇到新的情境时,他所产生的行动具有CPC循环的特征。CPC是循环过程的三个周期:

(1)周视期

就是在接触事物的一开始,人们首先总是小心谨慎地审察该事物,尝试多种构念,提出各种例题构念或陈述构念。因此也可称为尝试错误认知性思维。

(2)先取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