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穆勒

合集下载

功利主义穆勒.ppt

功利主义穆勒.ppt




可见,穆勒在坚持个人主义这一自由主义最高准则的同时有注意到 了社会公共的利益。

有限干预思想

穆勒反对政府干预,他认为政府干预本身是强制性的,课征干预 所用的税款也是强制的;政府干预会增加政府职能,会增加政府 权力同时会增加政府的工作和责任;私人经营的效率更高;反对 政府干预可以使人民养成共同行动的习惯。他指出“一般应实行 自由放任原则,除非某种巨大利益要求违背这一原则,否则,违 背这一原则必然带来弊害”。 但是穆勒同时指出不干预原则在在以下几种情况下不适用,应该 让政府进行有必要的干预:初等教育、社会弱势群体、永久性契 约、规定劳动时间、利他行为、公益服务与社会事务。 他指出“被普遍承认的政府职能具有广范围,行使这些职能所以 依据的共同理由除了增进普遍的便利之外,不可能找到任何其他 理由;也不可能用任何普遍适用的准则来限制政府干预,除非政 府干预能带来很大便利,否则决不允许政府干预”。




有限救济思想

穆勒认为,社会财富的增长必须有利于使民众从中得 到幸福,因此,应该实行有效的财富再分配,以实现 社会公平。如果民众从社会财富的增长中得不到一点 好处,这种增长就没有任何重要意义。 他不赞成自然竞争状态,他主张人与人之间应该相互 帮助,社会应该对贫困人口实行救济。
为了达到对穷人救济的目的可以采取两种方法:一是 由国家实施的大规模殖民,二是提供可以开垦的公有 土地以便形成小土地所有者。
主要思想

有限自由思想

政治主张:作为自由主义的著名代表,穆勒将自由放在十分重要 的位置,但他认识到不可能存在完全的自由主义。于是他认为对 于自己的身和心,个人是最高主权者;另一方面他又强调自由的 有限性,认为个人自由“必须不使自己成为他人的妨碍”。 穆勒认为:社会利益不能与个人利益发生矛盾,在某些情况下, 公众的当前利益会通过忽视个人权利来实现。个人利益必须必须 以理性的个人的负责人的生活为基础,公众的永久利益是与个人 权利结合在一起的。他相信“凡是能促进最大多数人最大幸福的 行动就是正义的”、“作为终极标准的功利必须是以人类的永久 利益为基础的最广泛意义上的功利”。

约翰·穆勒的综合

约翰·穆勒的综合

交换

社会进步对生产和 分配的影响 政治经济学动态理论 论政府的影响
2015/11/18
9
第二节 政治经济学的对象
财富
• “可将财富定义为一切具有交换价值的有用 的或合意的物品;换言之,所谓财富就是一 切有用的或者合意的物品,只是要刨除那些 不付出劳动或者作出牺牲便可随意得到的物 品。” (第19页)
17
论劳动之生产性劳动和非生产性劳动
生产性劳动
• 直接或间接生产物质产品 的努力
– 教育家和政府官员的劳动也 是生产性的,因为他们的服 务创造了生产的必要条件

非生产性劳动
最终不能创造物质财富的努力
– 直接生产享乐的劳动:意大利的 歌剧演唱家、希腊的雇佣兵 – 传教士和牧师的劳动 – “搭救一个朋友生命的劳动不是 生产性的,除非这个朋友是个生 产性劳动者,且生产的东西比他 消费的东西多”
3. 改良私有制的具体方法。
– –
私有制下的分配
劳动
资本
自然力
工资
利润
地租
36
二、工资基金论
1. 工资决定于劳动力供求。 2. “工资基金”的存在使得工资水平主要决 定于劳动力的供给。
– “工资,如果用于雇佣工人的基金总额不增加, 或竞相受雇的人数不减少,是不可能上升的; 反之,如果用于支付劳动报酬的基金总额不减 少,或领取报酬的工人人数不增加,是不可能 下降的。”(第381页)
32
– 尽管如此,他认为私有制的好处没有发挥出来, 用设想的共产主义的好处和现实中的没有发挥优 点的私有制 主义同私有制可能达到的状态相比较, 而不是同现今私有制的情况相比较。”
(第235页)
33
–“我们对采取最好形式的私有制或采取最 好形式的社会主义能取得什么样的成就都 一无所知,因而无法确定这两种制度中哪 一种会成为人类社会的最终形态。”(第237

约翰穆勒的幸福观

约翰穆勒的幸福观
在实现幸福的过程中,约翰·穆勒认为人们应该遵循功利主义 原则,即追求最大化的快乐和最小化的痛苦。他主张通过教 育和培养人的理性思维来达到这一目标,使人们能够更好地 控制自己的情感和欲望,实现内心的平和与愉悦。
02
约翰穆勒的幸福观
幸福的定义与内涵
定义
约翰穆勒认为,幸福是指人们在追求和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中所获得的满足感。这种满足感可以来自于物质和精 神两个方面。
生幸福。
03
强调自由与责任
约翰穆勒认为教育应该强调自由与责任并重,既保障学生的自由权利,
又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义务感。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
人生观,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
06
约翰穆勒幸福观在当代的再发 现
与现代心理学的结合
心理学对幸福感的研究
约翰穆勒的幸福观与现代心理学对幸福感的研究相结 合,为理解个体的幸福体验提供了独特的视角。
要点一
内在价值
要点二
精神追求
约翰穆勒认为幸福在于内在价值的实现,而非外在物质的 追求。这种内在价值不仅包括个人内心的平静和满足,也 包括对他人和社会的贡献。这种价值观强调了精神层面的 追求,使人的生命更加充实和有意义。
约翰穆勒认为幸福在于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欣赏,这种美 好事物包括真理、美和道德。通过不断地学习和思考,人 们可以获得更加深刻和广泛的内心满足。这种精神追求也 可以激发人们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 展。
消极评价:过于理想化与不切实际
理想化
约翰穆勒的幸福观过于理想化,他对于人类本性和社会 现实的认知可能存在一些偏差。他的理论可能无法解释 现实世界中很多不幸福的情况,也可能无法满足人们对 于物质和感官享受的需求。
不切实际

第四章 相互需求原理共23页文档

第四章 相互需求原理共23页文档

U2
Y
E2
U1
U0 Y2
E1 E0
S0
P0
S1
P1
T0
Y1
T0
S2
P2
T1
Y0
X
X2 X1 X0
0
T2
X
T0:出口S0P0(= 0X0),进口S0E0 (= 0Y0) T1:出口S1P1(= 0X1),进口S1 E1(= 0Y1)
提供曲线上的每一 个点都对应着一国在一 定的国际交换比率下进
T2:出口S2P2(= 0X2),进口S2E2 (= 0Y2) 出口的均衡数量
本,而外国商品的价格(价值)则取决于为得到这种商品而支付 给外国的本国商品的数量。这样,外国商品的价格就可以用与之 交换的本国商品的数量来表示。
而本国出口商品价格指数与外国进口商品价格指数的比率, 可称为一国的贸易条件。
PX
T=
PM
出口商品价格指数 进口商品价格指数
T
贸易条件改善,每单位出口商品能交换更多的进口商品
提供曲线反映了两个国家、两种产品的国际贸易模型中,贸易 双方对两种产品的供求状况,因此,可以用它来分析国际贸易的一 般均衡。
11
E: A国愿意出口的X商品数量0X0=B国愿意进口的X商品的数量;
B国愿意出口的Y商品数量0Y0=A国愿意进口的Y商品数量。
Y
T
A E
Y0 B
均衡的国际交换比率
0
X X0
国际交换比率或贸易条件下,一个国家愿意用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 去交换一定数量的外国商品的点的连线。
提供曲线与贸易条件有密切关系。
7
(一)贸易条件的变化:德国的贸易条件变化
Y(细棉布)
英国消费者对亚 麻布需求增加

约翰·斯图尔特·密尔

约翰·斯图尔特·密尔

约翰·穆勒人物简介约翰·穆勒(John Stuart Mill,1806—1873),英国心理学家、哲学家和经济学家。

詹姆士·穆勒的儿子,受过其父的严格教育,在17岁时进入不列颠东印度公司,一直到1858年。

他一生以新闻记者和作家的身份写了不少著作。

主要著作其心理学思想散见于《逻辑学体系》(A System of Logic,1843)、《对汉密尔敦的审查》(Examinations of Sir William Hamilton's Philosophy,1865)和《对詹姆士·穆勒心理学的诠释》(1869)等,最后这部著作是他和贝因等合著的。

约翰·穆勒认为心理学应该是一门独立的科学,它的任务是发现各种心理状态间的规律。

同时他还指出心理学应从心理现象自身出发进行研究,不必借助于生理学。

这种言论从其实质来说,是反对从唯物论出发研究心理的生理基础。

主要建树约翰·穆勒为了补救他父亲的心理力学中机械性的缺陷,提出了“化学心理学”这一思想,认为有些观念的联合好像氢和氧化合成水一样,水具有新的性质,这种性质无论在氢或氧中都是没有的,它是由氢和氧的化合物形成的新品质。

他还认为由观念的联合而形成的新品质不能由原先观念的性质来预知,而必须通过实际经验才可以认识到。

他从“心理混合”改为“心理化合”,用心理化学代替心理力学,这种看法似乎比较符合于心理事实。

1865年约翰·穆勒提出了四条联想律,即类似律、接近律、多次律和不可分律。

其中删去了1843年他所提出的强度律。

约翰·穆勒和他父亲詹姆士·穆勒都属于唯心论的联想主义心理学家,但他反对心理力学、倡导心理化学,强调心理学的独立性,强调联想的主动性和联想律的共同基础,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有进步意义的。

约翰·斯图亚特·穆勒更是一位著名的经济学家,他在1848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原理-及其在社会哲学上的若干应用》是第一本影响西方经济学教育达半个世纪的教科书。

约翰·穆勒《政治经济学原理》

约翰·穆勒《政治经济学原理》
“信用不是生产手段的创造,而是它的转移 ” “信用既为使一国的全部资本成为生产性的所不可缺少,又是使一 国的产业才能更好地用于生产目的的手段。” “信用急剧扩大和收缩的结果;对商业恐慌现象的分析” “信用对价格的影响 ”
经典著作
国际贸易、国际价值论
“通商的直接利益在于增加世界上各种生产力的效率 ”
资本区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
经典著作
决定劳动生产力的各种因素
1、有利的自然条件 2、生产积极性 3、技能和知识 4、整个社会的知识水平和相互的信任 5、社会为其成员提供的保护,从而使人感受的安全感
经典著作
生产的增长规律
“生产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不断增加的。生产只要不受到有害的 制度或低下的技术水平的阻碍,就总是趋于增加。……什么是生产增 加的规律,生产增加受哪些条件的制约,生产增加实际上有没有限度 ,限度是什么,在政治经济学中没有比弄清这些更重要的了。” “生产的必要条件是劳动、资本和土地。因此,生产的增长取决于 这些要素的性质。生产增长或是这些要素本身增加的结果,或是其生 产力提高的结果。生产增长规律肯定是生产要素规律的结果;生产增 长的限度肯定是生产要素规律确定的限度。不论是什么样的限度,我 们将逐一考察这三种要素所产生的这种作用,或换言之,将首先考察 生产增长规律对劳动的依赖,然后考察其对资本的依赖,最后考察其 对土地的依赖。”
第一篇
第二篇
体 系 结 构
第三篇
第四篇
第五篇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论政府的一般职能 论课税的一般原则 论直接税 论货物税 论其他一些税 直接税与间接税的比较 论国债 论政府的一般职能及其经济影响 论政府的一般职能及其经济影响(续) 论以错误理论为依据的政府干预 论自由放任或不干预原则的依 据和所受到的限制

《约翰 穆勒》

《约翰 穆勒》

约翰·穆勒约翰·穆勒(John Stuart Mill,1806年5月20日-1873年5月8日),或译约翰·斯图尔特·密尔也译作约翰·斯图亚特·穆勒,英国著名哲学家和经济学家,19世纪影响力很大的古典自由主义思想家。

他支持边沁的功利主义。

神童的造就约翰·穆勒,1806年5月20日生于伦敦,也是著名功利主义哲学家James Mill (1773-1836)的长子,James来自苏格兰的贫困家庭,苦学成功,17岁便为约翰•斯图亚特爵士选为其女之家庭教师,并被送往爱丁堡大学就读,1798年成为合格的传教士,但终身未传过教,并且视基督教为进步的最大障碍。

1802年爵士在伦敦提供他一栋房子,从此就在伦敦以作家及编辑为业;1805年与Harriet Burrow结婚,年余产下一子,以爵士之名名之。

James对于心灵的观点深受洛克(John Locke,1632-1704)之影响,认为心灵最初就如同一张白纸,而思想来自于感觉经验(sense-experience)(经验论)的积累,而密尔就是James的那张白纸,于是密尔从三岁就开始读希腊文,八岁开始学拉丁文、代数、几何,九岁遍读希腊史家的重要著作,少年阶段结束时,他已经具备了比大学毕业生还要广泛的知识;据密尔《自传》(Autobiography)表示,他认为人在成长的初期,只要经过适当的训练,可以吸收和理解的数量远超过常人所能想像,他谦逊地表示自己并非上驷之才,但经过这样的训练,一样能够具有一定程度的思辨能力。

父亲对密尔的教育以效益主义(Utilitarianism)当作伦理学的基底,源自于James与边沁的交情,事实上密尔自己也与边沁常有接触,边沁死后还负责整理他的著作;在这样的情况下,密尔有意无意成为效益主义学派的接班人。

在密尔青年期的晚期,在古典哲学的雄厚背景下,对政治经济学与法学又下了一番苦工,并且开始在报刊文献上发表文章,其中最主要的场域是在哲学激进派的喉舌《西敏寺评论》(Westminster Review),与之相抗衡的是辉格党(Whig party)的《爱丁堡评论》(Edinburgh Review)以及托利党(Tory party)的《季刊》(Quarterly),他并且组织了学社与年纪长他不少的人进行学术思辨,并且以读书会的形式增加自己在政治经济学、逻辑学与心理学的知识。

约翰穆勒

约翰穆勒

chemistry)理论的要义 chemistry)理论的要义 是,将人的心理运作比做 物质的化学变化,而并不 是采用化学原理来解释人 的心理活动
► 认为有些观念的联合会产生新的
品质。 如:氢和氧化合成水,水具有新 的性质,这种性质无论在氢或氧 中都是没有的,它是由氢和氧的 化合物形成的新品质。 ► 观念的联合而形成的新品质不能 由原先观念的性质来预知,而必 须通过实际经验才可以认识到
对观点一的评价
► 实质是反对从唯物论出发研究心发展的历史趋向, 具有正面意义 ► 认为心理无须借助生理学。只有感觉的研究 依赖生理学知识,但他又说感觉的研究属于 生理学而不属于心理学,这个看法是不对的。
观点二:主张心理化学学说
► 心理化学(mental 心理化学(mental
► 类似律 ► 在形貌和内涵上相似的事物容易发生联想 ► 例如:用绿色比拟生命等。 ► 接近律 ► 是指时间或空间上接近的事物容易发生联想。
例如:火柴和香烟
► 频因律 ► 是指在其他条件相等的情况下,某种行为练
习得越多,这种行为习惯的形成越快。
► 不可分律 ► 是多次性的极限,当接近没有例外,而次数
又很多时,则其联合就成为不可分的了
影 响
► 对人性本质中知识来源问题的解释,约翰的
思想虽然大体上继承了英国经验主义前人的 思想,但约翰本人对经由联想形成知识的历 程,却提出了超越前人的主张。 ► 约翰经验主义的最大特点是,他反对观念联 想为被动的看法。
► 此种思想对以后思维创造的心理学研究产生
了先导作用。米尔的心理化学理论校正了联 想主义的方向,使其导入实验心理学的坦途。 冯特思想中的综合性创造的理念即可能源于 米尔的心理化学理论。
► 尤其是对以后完形心理学的发展具有很大的

西方经济思想史(第三版)第15章约翰穆勒的经济思想

西方经济思想史(第三版)第15章约翰穆勒的经济思想

第十五章 约翰•斯图亚特•穆勒的经济思想
第二节 综合的经济学体系
(二)对社会主义的看法
(1)约翰·穆勒对社会的总体看法是,
(2)约翰·穆勒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看法是:一方面,认为大生产创造了 高度生产力、大量的产品。另一方面,资本主义制度也有巨大的缺陷:财产 分配不平等,存在着社会矛盾和冲突。由此,他同意圣西门的看法,认为资 本主义社会应当改革,社会主义也未必不好。 (3)约翰·穆勒对社会主义的看法:很赞成空想社会主义者组织合作公社, 共同占有财产,自己选举、自己管理、共同劳动、平均分配的主张。但是, 他反对暴力革命,主张改良和渐进变革。
(3)“生产增加第三依存于土地。”
第十五章 约翰•斯图亚特•穆勒的经济思想
第二节 综合的经济学体系
五、分配理论
在工资理论方面,约翰·穆勒的观点基本上属于“供求论”。他认为,“竞 争是工资的主要支配者”。工资是劳动的报酬,是为使用劳动所支付的代价。 约翰·穆勒的利润理论是一种折中与混合的庸俗理论。他基本上接受了西尼 尔的“节欲论”,认为利润是节欲的报酬,但认为还应该加以补充。
第十五章 约翰•斯图亚特•穆勒的经济思想
第二节 综合的经济学体系
三、对国际价值的论述 约翰·穆勒认为,在国际贸易中,商品价值决定于生产费用的法则不适用了, 其只能决定于“供给和需求的法则”。约翰·穆勒称之为“
不过,约翰·穆勒认为,生产费用决定商品价值的法则仍然制约和规定着国 际上交换比例的上限和下限。
对于资本主义的改良,他认为重点是解决好分配问题。他主张征收土地增值 税,废除长子继承权,限制遗产权,限制使用童工,由政府经办公共事业, 改革教育,节制生育,限制人口等。
1. ·
2. ·
3. ·4. ·来自5.本怎约约约约 章

约翰·穆勒

约翰·穆勒

• 第二是有一些事情虽然看起来政府办比个人办要 好,但实际上还是应该由个人来办,如巨型工业 组织犹如一个严密的政府机构,但通过个人自愿 出资的联合组织来管理,就比政府管理得更好; 社会福利事业也是如此,个人办比政府办要更有 效率。 • 第三是政府权力不必要时不要增加,否则会造成 社会对政府的依赖;而政府对资源的垄断和官僚 机构重叠会窒息社会,阻碍社会进步
• 不赞成自然竞争的生活状态,主张人与人之间应该 互帮互助,社会应该对贫困人口实行救济。
• 提出救济穷人的两种方式:一是大规模移民,二是 开垦公有土地以便形成小土地所有者。 • 主张提供有限救济,以不损害个人自助精神和自立 意识为界限来最大限度的给予必要帮助而又不造成 个人的过分依赖 。 • 反对英国的“斯宾汉姆制度”,支持英国1834年颁 布的新济贫法。
(四)对工资基金学说的驳斥
• 最重要贡献是对工资基金学说的驳斥。
• 该学说主张工人的工资是资本的一种形式,是用 厂商在产品生产之前积累的资金来支付的。按这 种观点,对企业家来说,提高工资和就业率的唯 一办法就是积累更多的利润。
• 认为资本家支付给工人的报酬不是一个固定不变 的数目,而是可变化的,由资本家的意愿决定的。 因此,不存在固定的工资基金,总可以获得更多 的资金来增加工资或雇佣更多的工人,在工资这 个问题上,企业家和工人总是可以谈判的。
(五)思想的发展(II)哈丽特·泰勒
• 穆勒精神危机的直接原因一方面是其理论 支点的动摇,另一方面是由于其早期教育 中情感陶冶的缺失而导致的感情空虚。在 穆勒看来,哈迪不仅是他思想上的同行者, 甚至是他思想的启迪者。 • 她赋予了穆勒关于善之宽泛的观点,它代 替由边沁和他的父亲所描述的那种相当僵 化和狭隘的功利主义目的,而形成了一种 新的功利主义的目的。

8章约翰·穆勒的经济学说

8章约翰·穆勒的经济学说
一、使用价值、价值、价格。穆勒首先区分了使用价值、价 值和价格等。他认为,使用价值就是商品满足欲望或适合目 的的能力,即效用。他把商品价值归结为交换价值和相对价 值。价格是商品和货币的相对价值。
二、价值决定问题。约翰·穆勒在李嘉图的分类基础上,把 商品分为三类:(1)数量有限,供给不能任意增加的商品, 如古画、古玩等,它们的价值取决于供求关系。 (2)供给 数量可以无限增加,其单位生产费用不会提高的商品,如工 业品。他认为,这类商品的价值由生产成本决定,生产成本 的主要因素或几乎可以说是惟一的因素是劳动。所以,商品 的生产成本对于它的生产者来说,就是该商品在生产中所耗 费的劳动。(3)供给数量可以增加,但其单位生产费用会随
第一,阶级利益和阶级斗争形势使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带上了强 烈的辩护色彩,辩护论的经济学家聚集在巴师夏的旗帜下。
第二,英国欧文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影响下掀起的社会改良运动。 第三,约翰·穆勒完成了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第一次大综合。
第八章 约翰穆勒的经济学说
5
8.1.2约翰·穆勒的生平与著作
生平:约翰·斯图亚特·穆勒(John Stuart Mill,1806—1873) 是19世纪中叶英国最著名的经济学家、哲学家和政治学家,也 是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和社会改良主义者。他是詹姆斯·穆勒的 长子。他的父亲是边沁的助手和李嘉图的导师,希望约翰能成 为他们的传人,约翰3岁开始学习希腊语和算术,自幼聪明好 学,10岁通晓世界历史和希腊罗马文学,在幼年时便受到良好 的家庭教育,13岁开始阅读李嘉图和斯密的政治经济学著作。 他从小就接触李嘉图、边沁,深受他们思想的影响。他十四五 岁时曾游历法国,接触过萨伊,也接触过圣西门。
第八章 约翰穆勒的经济学说
14
8.2.2价值理论

9 约翰·穆勒(1806-1873)

9 约翰·穆勒(1806-1873)

约翰·穆勒(1806-1873)
2 、穆勒对于经济未来的四种趋势分析:马尔萨斯的未来、 斯密的未来、技术进步主导的未来和李嘉图的未来。 穆勒认为李嘉图的未来可能性最大。但他与其他一些 古典经济学家不同,并不认为经济增长的这种静止状 态是一种糟糕的状态,而是把它看作是一种财富分配 公平、人口得到限制、劳动不再繁重、闲暇时间大增、 个人自由发展的理想社会。 3 、在穆勒看来,经济增长的一般办法和基本原则,就是 自由放任。
约翰·穆勒(1806-1873)
三、分配法则。 1 、穆勒不像李嘉图那样用维生的生活费用来决定工资, 而是用劳动市场的供求关系来说明工资水平的决定。 这种分析框架为以后的马歇尔等所接受,并一直延续 至今。但他的供求均衡工资理论与后来的工资理论并 不完全一致,差别主要在于对决定劳动供求的因素的 分析上,他是用工资基金而不是劳动的边际生产力来 说明劳动的需求,用劳动人口而不是劳动的边际负效 用来说明劳动的供给。所以他的工资理论更经常被称 作工资基金说。
约翰·穆勒(1806-1873)

19 世纪中叶英国最著名的经济学家、哲学家、社会活动家和社会 改良主义者。

折衷改良是穆勒社会哲学的基本特征。他的经济理论体系,是他
折衷改良社会哲学观的应用与论证。通过折衷,他完成了对于古
典经济学的综合( 1848 年《政治经济学原理》是经济学说史上第 一次大综合,直到 1890 年马歇尔《经济学原理》,其地位才被完
全取代。),而这个综合则标志了古典经济学的终结。
约翰·穆勒(1806-1873)
一、对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的认识。 1、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财富的性质及其生产与分配的
法则。
2、约翰 · 穆勒认为生产规律是永恒的自然规律,不依社会

为什么说约翰.穆勒实现了经济学说史上的第一次大综合?

为什么说约翰.穆勒实现了经济学说史上的第一次大综合?

为什么说约翰.穆勒实现了经济学说史上的第一次大综合?为什么说约翰.穆勒实现了经济学说史上的第一次大综合?run1314|Lv32013-05-08 9:33满意回答检举|2013-05-08 9:35他把政治经济学看做是研究财富的生产和分配的规律。

他在说明经济规律时,把生产规律与分配规律区分了开来。

认为生产规律是永恒的自然规律,是不依社会制度的改变而改变的。

而分配规律则完全不同,财富的分配完全是人类的制度问题。

约翰·穆勒在综合各派经济学的基础上,特别总结了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他的《政治经济学原理》、《逻辑体系》和《政治经济学定义》在西方经济学方法论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1)他发挥西尼尔“纯经济学”的原则中以最少牺牲获取最大利益的思想,提出“经济人”的概念。

(2)他根据“经济人”概念,认为政治经济学实质上是一门抽象的科学,它所采用的方法是演绎法。

(3)他提出了趋势法则的概念,即由于干扰因素的影响,或由于经济理论本身的不够完善,所做的判断和预测往往达不到预期的精确性,而只能按照预测和判断的方向指出一个趋势。

约翰·穆勒在李嘉图的分类基础上,把商品分为三类:(1)数量有限,供给不能任意增加的商品,如古画、古玩等,它们的价值取决于供求。

(2)供给数量可以无限增加,其单位生产费用不会提高的商品,如工业品。

他认为,这类商品的价值由生产成本决定,生产成本的主要因素或几乎可以说是惟一的因素是劳动。

所以,商品的生产成本对于它的生产者来说,就是该商品在生产中所耗费的劳动。

(3)供给数量可以增加,但其单位生产费用会随之提高的商品,如农产品。

其价值取决于最不利条件下的生产费用。

约翰·穆勒在说明需求和供给决定市场价值时,也分析了供求均衡问题。

他认为,和购买力相结合的想要占有的愿望称为有效需求,而价格决定于有效需求与供给的比率。

需求的数量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依价值的大小而变动的。

当需求大于供给时,竞争会在买方发生,使价格上涨,只有需求等于供给,双方达到均衡,才能使价格停止上涨。

相互需求理论

相互需求理论


F
•贸易的失衡使 商品价格 贸易的失衡使X商品价格 贸易的失衡使 上升, 商品价格下降 上升,Y商品价格下降 相对价格上升), (即X相对价格上升), 相对价格上升 从而使价格线变得陡峭, 从而使价格线变得陡峭, PA 缩小F与 的距离 的距离。 缩小 与M的距离。这一 过程将持续到相对价格与 0 X 贸易均衡价格重合为止。 贸易均衡价格重合为止。 •E点是均衡点,PE为均衡相对价格。 点是均衡点, 为均衡相对价格。 点是均衡点
X
0
40
65
80 100
0
20
40
60
X
Import
国II提供曲线的分析 提供曲线的分析
•国II:凸向 轴向上弯曲,通过曲线上每一点的射线越来越平 国 :凸向Y轴向上弯曲, 即斜率越来越小,意味着随着贸易量的增加, 缓,即斜率越来越小,意味着随着贸易量的增加,国II交换同 交换同 样数量的对方产品( )所用的本国产品的数量( ) 样数量的对方产品(X)所用的本国产品的数量(Y)越来越 商品交换价格对本国越来越有利。 少,商品交换价格对本国越来越有利。 •国II的提供曲线位于国内均衡价格 A′之下。 国 的提供曲线位于国内均衡价格 之下。 的提供曲线位于国内均衡价格P 凸向代表具有比较利益商品的坐标轴的原因: 凸向代表具有比较利益商品的坐标轴的原因: 比较利益商品的坐标轴的原因 •出口产品边际机会成本递增; 出口产品边际机会成本递增; 出口产品边际机会成本递增 •进口产品的边际效用递减。 进口产品的边际效用递减。 进口产品的边际效用递减
国II提供曲线的导出 提供曲线的导出
Y 140 120 85 60 45 40 C′ G′
● ● ●
Y
Offer Curve of Nation 2

约翰·穆勒

约翰·穆勒

经历
进入东印度公司任职,此
experiences
后便以公务生涯为职,直 到东印度公司在1856年解
散为止,这样的公务生涯
,使得他成年这段时间有
大量的时间从事思想工作
。总结他的学习生涯,没
有玩伴、没有嬉戏,只有
书籍和父亲的话语。
1823年
影响他成熟时期最大的是他与 Harriet Taylor(1852年之后 成为Harriet Taylor Mill)长达 20年的相互爱恋以及6年的婚 姻生活,在密尔人生的几个阶 段里,值得注意的是每个阶段 都有一个对话者(speaking role,J. M. Robson语)
国际价值法则
3.国际价值法则:“一国的生产物总是按照该 国的全部输出品适足抵偿该国的全部输入品所 必需的价值,与其他国家的生产物相交换。这 一国际价值法则只是更为一般的价值法则,即 我们称之为供给和需求方程式的延伸” 穆勒的 国际价值学说是对古典学派国际贸易理论尤其 是李嘉图的相对成本理论的重要补充和发展, 在国际贸易学说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
个人的自由, 以不侵犯他人的 自由为自由!
——约翰·穆勒
代表作品
The main work
《逻辑学体系》(A System of Logic,1843)、 《对汉密尔敦的审查》(Examinations of Sir William
Hamilton's Philosophy,1865) 《对詹姆士·穆勒心理学的诠释》(1869)
《穆勒名学》《论自由》 《论自由及论代议政府》《代议制政府》
John Stuart Mill源自目录————————生平简介 ————————经典理论 ————————代表作品 ————————创作背景 ————————影响评价

约翰穆勒论自由的名句

约翰穆勒论自由的名句

约翰穆勒论自由的名句在思想的浩瀚星空中,约翰·穆勒犹如一颗璀璨的明星,他关于自由的论述就像一把神奇的钥匙,试图打开人类通往真正自由境界的大门。

“个人的自由,以不侵犯他人的自由为自由。

”这一句简单而又深刻的话,道出了自由的一个核心边界。

想象一下,我们生活在一个大的社区里,就像住在同一栋公寓里的邻居们。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小天地,自己的生活方式。

我呢,喜欢在晚上大声唱歌,我觉得这是我的自由。

可是,如果我的邻居是个早睡早起的人,我的歌声吵到了他的休息,那我的这种自由就有点变味了。

这就好比我在自己的花园里种花,我可以种我喜欢的玫瑰,可我不能让玫瑰的刺伸到邻居的院子里去扎伤人家。

这就是穆勒所说的,我们的自由要在不侵犯他人自由的这个框架内。

我的朋友小李就曾经碰到过这样的事儿。

他在宿舍里打游戏,声音开得特别大,同宿舍的小张要复习考试,被他吵得心烦意乱。

小张就对小李说:“你玩游戏是你的自由,可你这么大声影响我学习就不对了。

”小李一开始还不服气呢,觉得在宿舍想干嘛就干嘛。

后来他明白了,自己的自由不能建立在干扰别人的基础上。

还有一句“迫使一个意见不能发表的特殊罪恶乃在它是对整个人类的掠夺。

”这就像捂住了真理的嘴巴。

我们生活的世界就像一个大的课堂,每个人都可能有独特的见解。

假如有一个人提出一个新的想法,比如说,在一个以传统农业为主的村子里,小王提出了一种新的种植技术。

可是村里的长辈们觉得这是离经叛道,不允许他把这个想法说出来,那可能这个村子就会错过一个发展的好机会。

这就好比是大家都在黑暗中摸索,突然有个人看到了一丝光亮,可其他人却蒙住他的眼睛,不让他说出光亮在哪里。

这是多么愚蠢的行为啊!我曾经参加过一个读书小组,大家对一本书的理解各有不同。

有一个成员的观点很新颖,可是一开始却被其他成员打压,觉得不符合常规。

后来我们才意识到,不让他表达,我们就失去了从新角度理解这本书的机会。

“一个人只要保有一些说得过去的数量的常识和经验,他自己规划其存在的方式总是最好的,不是因为这方式本身算最好,而是因为这是他自己的方式。

第二讲-约翰·穆勒《政治经济学原理》

第二讲-约翰·穆勒《政治经济学原理》
经典来自作第一篇构体 系 结
第二篇 第三篇 第四篇 第五篇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财富增长状态的一般特征 产业发展和人口增长对价值和价格的 影响 产业发展和人口增长对地租、利润以 及工资的影响 论利润降至最低限度的趋势 利润降至最低点的趋势带来的种种后 果 论静止状态 论劳动阶级可能的未来
生平
约翰·穆勒 John Stuart Mill (1806~1873)
英国经济学家、哲学家、逻辑学家。 1806年,出生于英国伦敦 1819年,开始研究经济学 1820年,法国留学 1823年,任职于东印度公司 1835年,创立《伦敦周刊》 1845年,开始撰写《政治经济学原理》 1848年,《政治经济学原理》出版 1856年,辞去东印度公司职务,移居法国 1865~1868年,任英国下议院议员 1873年,去世,享年67岁
经典著作 学说背景&思想影响
经典著作
绪论 第一编 生产

第二编 分配


第三编 交换

第四编 社会进步对生产和分配的影响
第五编 论政府的影响
经典著作
第一篇
构体 系 结
第二篇 第三篇 第四篇
第五篇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一章 第十一章
包括: 1.生产要素论 2.决定劳动生产力的各种因素 3.生产增长规律
经典著作
生产要素理论
1、生产要素包括:劳动、资本和土地 2、生产要素中的劳动
生产过程中的劳动区分为两种:一种是直接劳动;一种是间接劳动。
根据劳动的结果,把劳动区分:生产性劳动;非生产性劳动。

功利主义-穆勒

功利主义-穆勒
一、简介
穆勒的社会福利思想
约翰·穆勒(John Stuart Mill,1806-1873),英 国著名哲学家和经济学家,19世纪影响力很大 的古典自由主义思想家。
他是著名功利主义哲学家James Mill 的长子, James对于心灵的观点深受洛克影响,认为心 灵最初就如同一张白纸,而思想来自于感觉经 验的积累,而穆勒就是James的那张白纸,于 是穆勒从三岁就开始读希腊文,八岁开始学拉 丁文、代数、几何,九岁遍读希腊史家的重要 著作,少年阶段结束时,他已经具备了比大学 生还要广泛的知识。父亲对穆勒的教育主要源 自于James与边沁的交情。边沁死后穆勒负责 整理他的著作,他支持边沁的功利主义,并成 为功利主义学说的重要代表人物。
穆勒认为对穷人提供帮助要注意方式和程度。要给予他们 最大程度的帮助而又不使个人过分依赖这种帮助。
针对当时英国的旧济贫法,穆勒指出如果接受救济者生活 得与自食其力者一样好,这种制度就会使人丧失勤奋努力、 刻苦自立的精神。所以应该实行强制劳动制作为补充,迫 使那些没有自立动机者接受劳动。
基于以上社会救济的思想,穆勒对1834年实行的新济贫法表 示欢迎,他认为新济贫法不仅可以是人人获得帮助,更重 要的是它还可以使人人都尽力争取摆脱这种帮助,这种制 度对大多数人来说是非常有益的。
可见,穆勒在坚持个人主义这一自由主义最高准则的同时,他认为政府干预本身是强制性的,课征干预 所用的税款也是强制的;政府干预会增加政府职能,会增加政府 权力同时会增加政府的工作和责任;私人经营的效率更高;反对 政府干预可以使人民养成共同行动的习惯。他指出“一般应实行 自由放任原则,除非某种巨大利益要求违背这一原则,否则,违 背这一原则必然带来弊害”。
有限救济思想
穆勒认为,社会财富的增长必须有利于使民众从中得 到幸福,因此,应该实行有效的财富再分配,以实现 社会公平。如果民众从社会财富的增长中得不到一点 好处,这种增长就没有任何重要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ACK
(五)思想的发展:穆勒与哈丽特·泰勒
• 穆勒精神危机的直接原因一方面是其理论支点的动摇,另一方面是由于其早期教 育中情感陶冶的缺失而导致的感情空虚。前一个方面,穆勒从圣西门学派那里得到了 支持;而后一方面的支持则来自哈丽特·泰勒(哈迪)的友谊。穆勒家族与泰勒家族 是世交。处于精神危机中的穆勒认识哈迪时,她已经是泰勒夫人。 “就在我达到心智 发展的这一时期,我得到一位女士的友谊,它是我一生的荣誉和主要幸福,也是我为 人类进步所奋斗或希望今后实现的大部分事业的力量源泉。” 在穆勒灰暗的生命中, 出现了一缕亮丽的色彩。穆勒在与哈迪的思想交流中体味者生命的价值,丰富着人生 的意义。泰勒先生去世后,1851年,穆勒与哈迪结婚。1857年哈迪去世于法国阿维尼 翁并葬于此。此后穆勒长期生活在阿维尼翁直到去世。 哈迪给予穆勒的,决不仅仅是情感的慰籍。在穆勒看来,哈迪不仅是他思想上的 同行者,甚至是他思想的启迪者。认识哈迪后,“我的思想在广度和深度上都比以前 有进步,懂得更多事物,过去懂的东西,现在理解得更透彻”。认识哈迪前,穆勒的 理论偏重于思辩而对现实的关照不足,正视在哈迪的影响下,穆勒此后的著作具有了 明显的现实性。“人们认为我的著作比大多数同样善于大量概括的思想家的著作有较 多的实用性,因而我常常受到称赞,其实我应得的称赞只有一部分。那些被称赞的有 实用性的著作不是我一个人思考的产物,而是两人合作的结果,其中一个人对当前事 物的判断和认识是非常切于实际的,对预测遥远未来是高瞻远瞩和大胆无畏的。”

BAC K
(四)思想的发展:穆勒与圣西门学派
• 对边沁功利主义的怀疑使穆勒急于寻找新的理论基础。圣西门学派的理论不仅为 穆勒提供了整理其丰富而复杂的人类知识的有效工具,也成为指引其走出精神苦海的 灯塔。1829到1830年间,穆勒先后读到圣西门学派的几本著作,对他们的新颖思想产 生了浓厚兴趣。圣西门学派对穆勒思想发展的影响首先表现其历史主义的方法论上。 “当他们第一次向我提出人类进步自然秩序的那个与我有关的观点时,我感到大为惊 讶,尤其是他们把全部历史划分为建制时期和批判时期更使我兴奋。”建制时期和批 判时期理论揭示的是科学发展的规律性问题。建制时期人们接受某种政治纲领或思想 理念,随着实践和人类认识的发展,既有的纲领和理念失去对现实的解释和指导能力, 于是进入批判时期。人类的认识就这样周期性螺旋推进。 “这一套理论与我的思想十 分合拍,它使我的思想更具有科学性。” 圣西门学派对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批判及其空想社会主义纲领对穆勒政治经济学体 系的建立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他们对自由主义一般理论的批评,在我看来充满着 重要的真理;我看清楚旧政治经济学价值的局限性和短暂性,部分也是受他们著作的 影响。”在《政治经济学原理》中,沿着圣西门学派的思路,穆勒将资本主义收入分 配的不公平归结为生产资料占有的不公平,并对资本主义私有制存在的可能性提出怀 疑。“如果要在具有一切可能性的共产主义和具有各种苦难和不公的现今的社会状态 之间作出选择;如果私有制必定会带来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后果,即劳动产品的分配几 乎同劳动成果成反比——根本不干的人拿得最多,只在名义上干点工作的人居其次, 工作越艰苦和越讨厌报酬就越低;而最劳累、消耗体力最多的劳动甚至无法肯定能挣 到足以糊口的收入;如果要在这种状况和共产主义之间作出抉择,则共产主义的一切 大小困难在天平上都将轻如鸿毛。”
BACK
(2)《政治经济学原理》学习指导
《政治经济学新原理》,对资本主义经济和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进行了批判。他认为, 资本主义不以人的享受而以财富作为经济活动的目的,从而造成贫者愈贫、富者愈富 的现象。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把财富作为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完全无视了人。在 他看来,政治经济学应从政府事业的角度看,把人们的物质福利作为政治经济学的对 象。也因此,他反对经济自由主义,主张依靠国家政策来调节社会生活。穆勒第指出 了经济危机的必然性。他认为,个人进行生产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消费的,消费决定生 产。在交换经济中,消费决定生产表现为社会需求先于并决定供给。由于人的消费依 存于他所分配到的收入,因此,收入最终决定着生产。他指出,生产决定收入,但生 产出的产品只有在实现以后才能变为收入,收入决定支出,支出决定消费,如果支出 不能购买全部生产物,就会出现过剩生产物。所以,收入虽由生产决定,但它却决定 着下一次再生产,也即最终决定着生产。他认为,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的目的是 追求利润,生产者应用机器,相互竞争,造成生产的无限扩张;而资本主义不公平的 分配制度,使财产集中到少数人手中,小生产者和工人,即广大劳动者收入不足,收 入不足导致消费不足,从而使国内市场越益狭窄,生产和收入比例遭严重破坏,产品 实现问题最终会导致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的爆发。穆勒第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必然性 的论述是他的科学贡献。但他仅把它归为消费不足,并仅仅是个人消费品的消费不足, 并不能真正揭示经济危机的原因。由于他的小资产阶级眼界限制,他不能找到消除资 本主义弊端的正确道路。他虽不想回到中世纪状态中,但他仅能在过去的社会中找寻 其理想社会的原则,因而他要求用宗法和行会原则组织社会经济,以节制资本主义, 建立符合小生产者利益的一种社会。
BACK
(三)精神危机:生命的意义和情感的陶冶
• 穆勒面前呈现的是灿烂的学术前景。有着学术界权威的鼎力支持、有着无与伦比的丰富的人类 知识、有着一个蓬勃向上的充满友爱的学术圈子,这一切将为穆勒铸就成功之路。但是,学术上的 成功甚至功利主义意义上的人生的辉煌又意味着什么?如果说幸福的意义在于人生目标的实现,那 么,生命的意义又是什么? 1826年秋天,这些问题以排山倒海之势向穆勒袭来。穆勒陷入精神危 机之中。“自从1821年冬天我第一次读到边沁的著作起,„„我对生活可以说有了真正目标,就是 做一个世界的改造者。我把这个目标看作个人幸福的所在。„„但是到1826年秋天,那样的时刻终 于来到,我犹如从梦中醒来。„„我不禁自问:‘假如生活中的所有目标完全实现,假如你所想望 的全部制度和思想的改变就在这个时候完全实现,你会觉得非常快乐和幸福吗?’一种不可遏制的 自我意识明确地回答‘不’!至此,我的心下沉,我生活所寄托的整个基础崩溃。我全部幸福原是 对这个目标的不断追求,现在这个目标已失去吸引人的力量,追求目标的手段还有什么意义可言呢? 生活对我似乎是一片空虚。”功利主义强调行为的结果是行为评价的唯一依据,在否定动机的评价 意义的同时也否定了过程即行为本身的意义。于是,生命本身的意义受到怀疑甚至否定。这是穆勒 精神危机产生的关键。其实,作为一个生命体验的过程,生活本身就是意义所在。但是,在穆勒所 接受的教育中,这重意义被父亲粗暴地否定了。 对于一个以学术为志向的人来说,穆勒早年所接受的教育是成功的。但是,即使是一个学者也 不可能成为一台学术机器。尤其是在以人为对象的人文科学研究中,研究者对人的关怀必然以自身 的人文情怀为前提。因此,自然的情感陶冶是人的成长的一个必要的过程。在老穆勒对小穆勒的早 期教育中,他否认并刻意贬低了情感的价值,代之以生硬的逻辑和分析。“分析的习惯会磨灭人的 情感;„„分析的习惯对深谋远虑和洞察力来说是有利的,但对热情和德行来说却永久是根部的蛀 虫;更重要的是,分析的习惯可怕地破坏由联想引起的所有希望和所有喜悦。„„我所受的教育未 能建立起具有足够力量以抵抗因分析带来的瓦解感情的影响,„„我的人生航程就这样在刚开始时 就搁浅了,因为我驾驶的装备良好的船有舵无帆。”正是情感陶冶的缺失使穆勒陷入精神危机之中, 最终怀疑生命的意义。穆勒精神危机的结果是对边沁功利主义的怀疑。穆勒对边沁不再盲从。他将 从自己的体验出发,给功利主义注入了更有人性化的内容。
BACK
(二)功利主义思想的形成
• 1821年,小穆勒开始学习法律。当小穆勒打开边沁的《立法论》,一个新的 思想世界向他开启了窗口。边沁的功利主义思想——从行为的效用来判断人 的行为的道德性,以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来判断立法的正义性——给他提 供了思想和行动的指南。此前,经过长期的艰苦学习,穆勒已经积累了丰富 的知识。但是,由于缺乏系统的整理,他所继承的人类知识仍然象一盘散落 的珍珠,他需要一根红线将它串成一条精美的项链。 “当我读完《立法论》 的最后一卷时,我的思想完全改变了。„„象边沁在三卷《立法论》中那种 方式运用的‘功利原则’,确实成为把我分散零碎的知识和信仰融合一起的 基本原理,使我对事物的概念统一起来。” • 自此,穆勒成为边沁功利主义的信奉者和传播者。1822年冬,穆勒组织成 立了功利主义学会,宣扬边沁的思想。1824年,边沁创办了宣扬功利主义思 想的《威斯敏斯特评论》,穆勒在创刊号上发表了自己的第一篇正式的学术 论文。1824年底1825年初,穆勒在工作之余协助边沁编辑出版了《司法证据 的基础理论》。一个有远大前途的青年学者已经崭露头角。
社会福利思想
之约翰· 穆勒
作者: LANE
约翰· 穆勒
约翰·穆勒(John Stuart Mill, 1806年5月20日-1873年5月8日), 或译约翰·斯图尔特·密尔也译 作约翰·斯图亚特·穆勒,英国 著名哲学家和经济学家,19世纪 影响力很大的古典自由主义思想 家。他支持边沁的功利主义。主 要著作有:《论自由》、《代议 制政府》、《政治经济学原理》 《功利主义》等。
(一)早期教育
• 约翰·穆勒是著名历史学家、哲学家和经济学家詹姆斯·穆勒的六个 孩子中的长子。当时的詹姆斯·穆勒是一个自由撰稿人,靠给杂志写 文章获得不稳定的稿酬养家活口。在艰苦的条件下,詹姆斯·穆勒一 边写作《印度史》,一边亲自教育小穆勒。对小穆勒的亲自教育实际 上是老穆勒在实践边沁的功利主义哲学,“他是其父按照边沁的教育 法培养出来的。” • 在父亲的指导下,穆勒童年就学会希腊文和拉丁文,读了古希腊和古 罗马的不少古典历史名著。8岁起攻读几何和代数,12岁开始系统学 习经院派逻辑学。13岁时小穆勒开始学习政治经济学。先后学习了李 嘉图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和亚当·斯密的《国富论》。14岁 时,小穆勒完成了他具有传奇色彩的早期教育。他的知识水平达到了 一个在正规教育环境接受了全部高等教育的人所达到的水平。“他正 像他父亲所希望的那样——一个才华横溢的年轻人,他的学识就像40 岁的人那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