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载哲学中的自然辩证法思想述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张载哲学中的自然辩证法思想述评
摘要:张载是中国古代著名的辩证法大师。在他的哲学中“动非自外”的内因论、“一物两体”的矛盾观和“变著化渐”说是关于辩证法最有代表性的三个哲学命题。本文试图用恩格斯自然辩证法观点分析张载哲学中的辩证法思想,并评价其哲学思想在中国古代辩证法思想中地位。
关键词:张载哲学,辩证法,动非自外,一物两体,变著化渐,思想评述张载(1020——1077年)字子厚,杰出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和辩证法家。他的朴
素辩证法思想体系可以当之无愧地称为人类认识之树上的一枝奇葩,千百年间一直在中国古代辩证法思想史中放射着灿烂的光华。中国古代辩证法思想经过先秦、魏晋,到宋明时期达到了顶峰。张载在其中的辩证法思想内容丰富,见解精深。特别是他的“动非自外”的内因论,“一物两体”的矛盾观和“变著化渐”说,在我国古代辩证法发展史上达到了相当高的程度。
一、“动非自外”的内因论
张载认为,由气构成的宇宙世界处在永恒的运动变化状态之中。充满宇宙的太虚之气在不断地进行着“郁蒸凝聚”“健顺动止”等不同形式的变化;宇宙变化根本原因不在事物外部,而在于自身内部。
他说:“气坱然太虚,升降飞扬,未尝止息,《易》所谓‘氮直’,庄生所谓‘生物以息相吹’,‘野马’者与!此虚实、动静之机,阴阳、刚柔之始。浮而上者阳之清,降而下者阳之浊,其盛遇、聚散,为风雨,为雪霜,万品之流形,山川之融结,糟粕偎烬,无非教也。”1由于太虚之气的不断变化、运动、发展而形成了宇宙万物。那么气为什么能够不断运动呢?张载提出了“参两”学说。他指出事物之所以能够运动变化,是由于事物内部矛盾促使的,因为事物内部存在着对立面的矛盾斗争,即太虚之气中阴阳二气存在着“欲之而不能”的两种对立趋势的相互作用。“凡圜转之物,动必有机,既谓之机,则动非自外也。”2“若阴阳之气,则循环迭至,聚散相荡,升降相求,氮氢相揉,盖相兼相制,欲一之而不能,此其所以屈伸无方,运行不息,莫或使之。”3“圜转之物”指日月五星等天体运动。“莫或使之”“动非自外”都是说事物因其内部存在着矛盾,有自己运动的机制,因而不停地运动,既不需要外力的推动,更不需要人或神的操纵。就是说“主要的注意力正是放在认识‘自己运动的源泉上’”,4这种事物自己运动的思想是很可贵的。恩格斯说:“因为我们从经验和理论都知道:物质及其存在方式、运动,是不能创造的,因而是它们自己的最后原因。”5当然,张载还没自觉地认识到这种高度,更谈不上有科学的证明,只不过是一种猜测罢了。张载猜测到了事物内部矛盾推动着事物的自己运动,由于事物及其矛盾是永恒不灭的,所以事物的运动也是永远不息、变化不穷的.“天行何偿有息?正以静,有何期程?此动是静中之动,静中之动,动而不穷,又有甚首尾起灭?自有天地以来以迄于今,盖为静而动。”6气的特性就是运动变化。这种变化不能人为阻止,若硬加阻止,就必然引起混乱,只有顺应这种发展变化,事物才能永久地存在和发展。这就是“通其变然后可久,故止则乱也。”7也正是因为如此,世界万物才在不断更新变化而“变化日新”。8
二、“一物两体”的矛盾观
事物是运动变化的,并且“动非自外”。什么原因致使这些发生呢?在张载看来“一物而两体,其太极之谓与!阴阳天道,象之成也;刚柔地道,法之效也;仁义人道,性之立也,三才两之,莫不有乾坤之道。”9天、地、人皆含有矛盾对立的双方,正是由于各种矛盾的存在才有天、地、人的存在。各种运动不过是由于矛盾双方的存在,是矛盾双方斗争的表现罢了。“天地之道,性有日月,寒暑之往来,屈伸、动静两端而已”。10 “天道不穷,寒暑也;众动不穷,屈伸也,鬼神之实,不越二端而已矣”。11“两端”并非绝对对立,而是不可分割地存在统一体中。“两不立,则一不可见,一不可见,则两之用息”。12“一物两体,气也。一故神,两故化,此天之所以参也”。13“一”指物质的气是统一体,“两”指朋阳两个方面又成对立物。“一”中包含着“两”,“两”复归于“一”。
张载认为,事物既有矛盾着的对立方面的“两”,又是矛盾双方共属于一统一体中的“一”,“两”与“一”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没有对立的两端相感,就没有统一体的“一”相合。即“二端,故有感”。14同样,没有统一体中的“一”相合,对立的两端相互作用也就不可能存在。“本一,故能合”。15“感而后有通,不有两则无一”。16对立面的相感产生矛盾运动。“有两则须有感,然天之感有何思虑?莫非自然”。17事物相感的作用是事物自身的矛盾特性决定的,是自然而然的作用。由于感才致使事物不断变化。“感”是事物的运动作用,有感必有“应”。由于感之无穷,所以应之也无穷。“气有阴阳。屈伸相感之无穷,故神之应也无穷;其散无数,故神之应也无数。”18 即“感”,“应”是一切事物存在的形式和无穷的变化的动力。可见,在张载看来“两端”存在于事物自身内部,“一”,“两”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两端”相感相应而使事物变动不居。
三、“变著化渐”说
张载还对事物运动、变化的形式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在他看来,事物运动、变化在形式上表现为“渐”和“著”两种。“变,言其著;化,言其渐”。19这两种形式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转化、彼此交错进行的。著变引起渐化,便是由粗到细的发展,渐化积成著变,又是由微到显的变化。“变则化,由粗入精也;化而裁之谓之变,以著显微也。”20阴阳二气就是在进行着“渐”和“著”的运动,著以渐为基础。在渐化的过程中,事物内部矛盾双方没有破裂,是合一的当发展到一定程度,就由“渐”转“著”,由缓转暴。“气有阴阳,推行有渐为化,合一不测为神”。21“雷霆感动虽速,然其所由来亦渐尔”。22阴阳二气在运动变化中,有著变和渐化的两个阶段。在显著变化之前,就必须以逐渐变化为基础,经过逐渐变化的积累过程,又会出现显著变化的结果。事物总是由这两种形式不断交替而发生变化,不断推向前进。他的这种思想是贯穿其整个思想体系的。从人性方面讲,要达到“知人性”有一由“渐”到“著”即由“微”至“彰”的过程。“知微知彰,不舍而继其善,然后可以知人性矣”。23动植物的出生、发展到灭亡,也同样有一由“渐”到“著”的过程。“动物本诸天,以呼吸为聚散之渐;植物本诸地,以阴阳升降为聚散之渐。物之初生,气日至而滋息;物生既盈,气日反而游散”24;要达到对事物的认识也必须有由“渐”到“著”的过程。由对个别事物的具体认识逐渐达到事物规律性、本质性的认识。“穷理亦当有渐,见物多,穷理多,如此可尽物之性”25,也就是说对事物的认识也有一从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的过程。
在张载的辩证法思想中还包容这样的思想即“万物皆有理”26,也就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