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载哲学中的自然辩证法思想述评

合集下载

自然辩证法的哲学思想

自然辩证法的哲学思想

自然辩证法的哲学思想自然辩证法是一种哲学思想体系,它以辩证的观点来理解和解释自然界的现象和规律。

自然辩证法认为,自然界的发展是不断变化和相互作用的结果,而不是简单的单一因果关系。

本文将探讨自然辩证法的核心概念和其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一、辩证法的起源和基本概念辩证法起源于古希腊,被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思想家广泛研究和探讨。

辩证法的基本概念包括矛盾统一、量变质变、否定之否定等。

矛盾统一指的是事物内部存在的相互矛盾和相互联系,例如在自然界中,光和暗、热和冷等是相互对立却又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

量变质变则表明事物的发展是逐渐积累小的变化,最终达到质的飞跃的过程。

否定之否定强调事物发展的过程中,旧的事物被新的事物取代,然而在新的事物中仍然保留着旧事物的某些方面。

辩证法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通过解决和处理矛盾,事物才能得以发展和进步。

二、自然辩证法的应用自然辩证法作为一种哲学思想,不仅在哲学领域有重要地位,还被广泛运用于科学研究中。

下面将从物理学和生物学两个方面分别探讨其应用。

1. 物理学中的自然辩证法在物理学中,自然辩证法的核心概念之一是矛盾统一。

物理学认为自然界中的各种现象和规律都是由相互矛盾和相互联系的因素共同作用而产生的。

例如在光的传播过程中,既有波动性也有粒子性,这两个看似矛盾的概念实际上是相互联系的。

自然辩证法还强调量变质变的观点,物理学家在研究物质的变化和演化时,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能够精确观察和测量微小的变化,进而揭示质变的规律。

例如,物理学家通过研究物质的结构和组成,揭示了从微观到宏观的物质逐渐发生质变的过程。

2. 生物学中的自然辩证法在生物学中,自然辩证法的应用主要体现在生物进化和生态系统中。

辩证法强调了事物的立体发展和综合整体的观点。

生物进化的过程中,生物种群通过变异和选择的过程逐渐适应环境的变化,进而得以保持生命的持续。

生态系统中的物种之间也是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的。

辩证法认为,生态系统的平衡是由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当某个环节发生变化时,整个生态系统都会受到影响。

关于张载的思想和著作张岱年

关于张载的思想和著作张岱年

关于张载的思想和著作张岱年张载是北宋时代唯物主义哲学家,字子厚,凤翔郿县横渠镇人,生于宋仁宗天禧四年一○二○年,死于宋神宗熙宁十年一○七七年。

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年进士,曾任丹州云岩县令;英宗末,任签书渭州判官公事,协助当时渭州军帅蔡挺筹画边防事务。

神宗初年,任崇文院校书,不久辞职,回家乡讲学。

后又任同知太常礼院,不到一年即告退,在回家途中,病死于临潼。

因他在横渠镇讲学,当时学者称为横渠先生。

张载少时喜谈兵,当时宋代西部边境常受到西夏割据势力的侵扰,张载曾经计划联络一些人组织武装力量夺回洮西地方,他写信给当时陕西招讨副使范仲淹,讨论边防问题。

范仲淹对他说:“儒者自有名教可乐,何事于兵?”劝张载读《中庸》。

张载读了《中庸》,认为不够,又阅览了一些佛教道家的书籍,但仍不满意;他博览群书,研究了天文和医学,逐渐从佛教道家的影响下相对地解放出来。

他比较用力研究的是《周易》,他以《易传》为根据来建立自己的哲学体系,对佛教道家的唯心论进行了批判。

这就是张载一生学术研究的道路。

关于张载的哲学思想,近年来出版的几本中国哲学史书籍中,都已有所论述,这里不需要更作全面的系统的介绍了。

但还有一些不易理解的问题,一些向来没有解决的疑难问题,仍需要作一些分析和考察。

这里谈谈我自己的一些看法,提供读者参考。

这里谈三个问题:一,关于张载哲学的基本观点和政治思想;二,关于张载在北宋思想斗争中的地位;三,关于张载的著作。

△一关于张载的哲学思想是唯物论还是唯心论,过去曾经有过争论,现在多数同志都承认张载哲学基本上是唯物论了,还有少数人认为是二元论。

关于这个问题还需要作一些分析。

张载的自然观的主要命题,依我看来,应该是下列几个:一“太和所谓道,中涵浮沉升降动静相感之性,是生絪缊相汤胜负屈伸之始。

”《正蒙·太和》一“气之聚散于太虚,犹冰凝释于水,知太虚即气则无无。

”同上三“一物两体,气也。

一故神,两故化。

”《正蒙·参两》四“神天德,化天道,德其体,道其用,一于气而已。

张载的哲学思想_张载政治思想理论

张载的哲学思想_张载政治思想理论

张载的哲学思想_张载政治思想理论张载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他的思想分为很多种,有哲学思想、教育思想还有政治思想等。

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张载的哲学思想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张载的哲学思想张载哲学概括起来主要是五种思想理论,第一种是“太虚即气”的宇宙本体论。

张载作为新儒学的理学思想,弥补了原始儒家在本体论上的不足,建立了一个自己的本体论哲学。

张载在哲学上公开批判佛道,他的“气一元论”与佛老唯心理论相对立。

张载是哲学史上第一个提出“气”这个概念的人。

张载认为气是宇宙最高本体,太虚即“天”,就是宇宙空间。

第二种是“一物两体”的辩证法。

在张载看来,任何由气构成的事物都是矛盾对立的统一。

事物内部的的对立为“两”,内部的统一则为“一”。

用张载的原话说:“一物两体,气也;一故神,两故化,此天之所以参也。

”张载强调“两”和“一”的互相依存、联系,反对将两者分开来。

第三种是人性论,之前已经具体介绍过了。

第四种是道德论。

张载的道德论主要是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进行道德修养必须“变化气质”、“通蔽开塞”;强调“躬行礼仪”的道德实践;过程应该划分为学者、贤人、圣人三个阶段。

第五种是“大同”理想和自由人格境界思想,这也是宋明理学中“天人合一”思想的集中体现。

张载政治思想理论张载是北宋关学学派的创始人,字子厚,1020年出生在凤翔郿县横渠镇,也就是今天的陕西眉县。

他是我国北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是理学的创始人之一。

张载尊称为张子,封先贤,世称横渠先生,在奉祀孔庙西庑中排名第38位。

他的著名名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被现代哲学家冯友兰称作为“横渠四句”,在历代流传。

《张载政治思想概论》的作者并不是张载,而是李焦。

这本书是2011年由中华书局出版的图书。

在宋明新儒家学中,张载的学术独树一帜,但是由于各种原因,使后代对张载的政治思想有一些谛解。

这本《张载政治思想概论》就是通过文献的研究、历史的分析和史实的结合,还有比较研究的方法,从而对张载的政治思想展开了一系列系统并且深入的剖析。

张载哲学思想述略

张载哲学思想述略

张载哲学思想述略张载是北宋开始兴起的理学奠基人之一。

理学实际上是流行于宋明六百年间的儒家思想体系,是以讨论天道性命问题为中心并注重道德修养的哲学思想。

理学所谓“理”,也称“天理”,既指宇宙自然的一般规律(物理),但更重要的是指人的“道德心性”的根本原则(性理),因而,理学又被称为“性理之学”或“义理之学”。

由于理学着重探讨天道、人道问题,故理学也称“道学”。

这里“道”的内容就是儒家所讲的“仁义”。

南宋初,“道学”名称颇为流行,后来“理学”之称渐盛。

近几十年来,西方人喜欢称宋明理学为新儒家,以区别于先秦时期的孔、孟、荀原始儒家。

由于原始儒家的学说比较缺乏体系化的哲学论证,加之儒家在后来发展中只注重典籍名物训诂,思想上丧失了生机,与现实人生和人的精神发展日益脱离,因此,自魏晋南北朝以来,老庄、佛道大行于世。

从唐中叶到北宋初,一些著名的儒家代表人物开始批判并融合佛、道哲学思想,力图全面恢复儒家的权威。

到北宋中期,以孔、孟儒家思想为核心,批判地吸收佛、道哲学思想资料,理论形态也更加系统,精致的理学思想体系终于形成,并且占据了主导地位。

当时,为理学的形成作出重要贡献的思想家主要有周敦颐、邵雍、张载及程颢、程颐兄弟,史称“北宋五子”。

在理学思想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产生了不同的学派。

从地域上看,主要有周敦颐的“濂学”、张载的“关学”、二程的“洛学”、南宋时期朱熹的“闽学”、陆九渊兄弟的“江西之学”,以及明代王守仁的浙江“王学”。

从理论特征上看,理学又可划分为三大派别:即以张载为代表的“气一元论”哲学,程、朱为代表的“理一元论”哲学和陆、王为代表的“心一元论”哲学。

张载的著作艰深难读,而对于张载哲学的性质,国内学者又有不同看法,多数学者认为是唯物主义的,也有些学者认为是二元论者,这就为公允地介绍张载哲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下面,我们拟根据学术界比较流行的观点,并结合自己的解释,把张载的理学思想分为五个部分,作一点简明的阐述:1.“太虚即气”的宇宙本体论具有很强的哲学思辩特色的佛、道哲学体系都是以本体论为基础的。

张载思想简论

张载思想简论

张载思想简论张载作为宋代的理学家,其思想对儒家思想的发展、对理学的完善都有很重要的影响。

张载的思想深奥难懂,然而他作为一个社会人,从哲学范围看,他的思想必然包含对自然和对社会两方面的认识。

现就从这两方面进行粗浅的谈论。

张载对自然界的认识可以从其宇宙观窥见一二。

造化神奇,宇宙玄妙。

宇宙总是能引起人们无限的思考:宇宙是怎么产生的?它的本原是什么?面对宇宙的本体问题,张载提出了“太虚无形,气之本体,其聚其散,变化之客形尔。

(《正蒙·太和》)太虚不能无气,气不能不聚而为万物,万物不能不散而为太虚。

循是出入,是皆不得已而然也。

(《正蒙·太和》)(《正蒙·气之聚散于太虚,犹冰凝释于水,知太虚即气,则无无太和》)”等观点。

由此可以看出,张载认为宇宙从太虚中来,虚即气,那么“气”就是宇宙的唯一本原。

按照现代的哲学观点就是“气一元论”。

“气”是一种实实在在的物质,虽然难以感觉到它的实体,但它绝不是虚无缥缈的,宇宙的本原不是力量无边的神灵也不是人的内心,而是微小灵动的气,天地万物的产生都是“气”运化的结果。

由此,按照我们今天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来看的话,张载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

张载的唯物主义思想还体现在他的“鬼神观”里。

“鬼神者,二气之良能也”,“物生既盈,气日反而游散,至之谓神,以其伸也;反之为鬼,以其归也”,“天道不穷,寒暑也;众动不穷,屈伸也。

鬼神之实,不越二端而已矣”。

由此可以看出,即便是“鬼神”这样虚无飘渺的东西在张载看来也是由“气”构成的,在封建社会众人普遍相信鬼神的情况下,张载能将鬼神这种东西归于实体,那么我们可以说他的唯物主义思想还是比较深刻的。

而且这种朴素唯物主义思想产生的背景,个人认为还和佛家、道家思想的大行其道有着密切的联系。

张载作为儒士,自然以弘扬儒家思想为己任。

而当儒家思想与佛道思想相比处于微势时,张载认为是儒家思想在本体论上处于劣势而造成的,所以他就阐发了儒家的本体论,以此来还佛家道家相抗衡。

张载的哲学思想

张载的哲学思想

张载的哲学思想张载,字子厚,长安人,生于公元 1020 年(宋真宗天禧四年),卒于公元 1077 年(宋神宗熙宁十年)因家住陕西郿县横渠镇,世称横渠先生。

又因其讲学关中,其学生也多为关中人,故其学派称为关学。

“关学”是由张载创立,以其弟子及南宋、元、明、清诸代传承者人士为主体,教学及学术传播以关中为基地而形成的儒学重要学派,与宋代二程的洛学、周敦颐的濓学、王安石的新学、朱熹的闽学齐名,共同构成了宋代儒学的主流。

张载认为生在世上,就要尊顺天意,立天、立地、立人,做到诚意、正心、格物、致知、明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努力达到圣贤境界。

关学的主旨,集中的体现在被当代哲学家冯友兰概括的横渠四句中:“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关洛濓闽新诸学派皆根源于《易经》和孔孟、在发展过程中互相吸收、融合又互有批评、创新,包括对佛学的批评和吸收,这是整个儒学史的一个共性特点,但在本体论、认识论、辩证法、和谐论和教育见解等方面关学又独具个性。

关学与理学其它几个学派相比,有其鲜明的特点:第一个特点是“学贵致用”。

第二个特点是株守儒学,躬行礼教。

张载一生著述很多,现存主要有《正蒙》《易说》《经学理窟》《语录》《后录》《文集佚存》《拾遗》等,一九七八年,中华书局出版了《张载集》,收集了迄今所存的张载所有著作,是我们研究张载思想的主要资料。

一、“太虚即气”的唯物主义自然观:(一)对“ 太虚即气”的证论:首先,他指出“一切有形有象的可以名状的事物都是由太虚元气构的。

其次,他指出:太虚元气虽然时聚时散,但却是永恒绝对的实体。

张载进而又论证了太虚、气和万物的关系。

此外,张载还从人的感觉来说明太虚元气细微致极,不能为人的眼睛所看见,但它确实是一种客观存在。

(二)对释、老思想的揭露与批判:张载意识到了这一分歧所在,对当时流行的两种观点进行了批判。

一种观点认为太虚是气的根源,气是太虚所产生的,这是道家的“有生于无”的观点;另一种观点认为万物是空无的太虚中出现的幻象,这就是佛教认为山河大地都是假象的观点。

自然辩证法的学习心得

自然辩证法的学习心得

自然辩证法的学习心得学习自然辩证法的一段时间以来,我深切体会到了自然辩证法作为一门理论,对于我个人的学习和生活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这篇学习心得中,我将就自然辩证法的基本概念、方法和应用等方面进行总结和思考。

首先,自然辩证法是一门独特的哲学理论。

它通过对自然的现象和规律的研究,揭示了自然界的矛盾、发展和变化的规律。

在自然辩证法的观点中,一切事物都是辩证统一的,都是由相互矛盾的因素组成,都会发展变化。

这与传统的机械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思维有着明显的不同。

自然辩证法提出的矛盾普遍性、矛盾特殊性和矛盾特殊性的观点,为我们认识世界和解决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其次,自然辩证法的研究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自然辩证法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辩证法。

辩证唯物主义是自然辩证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强调对矛盾和变化的认识,并通过实践来验证和发展理论。

辩证法是自然辩证法的思维方法,它强调思维的一致性、相对性和历史性,要求我们思维上要善于分析矛盾,综合矛盾,正确处理矛盾。

自然辩证法的方法是通过对矛盾的分析和综合,找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理论指导。

在学习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了自然辩证法的应用重要性。

自然辩证法的应用是将理论转化为行动的过程,是将自然辩证法与实际问题相结合的过程。

自然辩证法的应用有利于揭示问题的矛盾和根源,找出解决问题的路径和方法。

在生活和工作中,我们经常会面临各种矛盾和问题,只有运用自然辩证法的方法,才能更好地理解问题的本质,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

例如,在环境保护方面,我们可以通过对矛盾分析和综合,找出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平衡点,制定合理的环境政策。

在生产和管理中,我们可以通过对矛盾的认识,采取综合性的措施,提高生产效益和员工满意度。

除了在实践中的应用,自然辩证法也对个人的思维和认识有着深刻的影响。

在学习过程中,我发现自然辩证法的思维方式比传统的形而上学思维更加灵活和全面。

自然辩证法要求我们善于发现和分析矛盾,善于思维的综合和创新。

张载的哲学思想

张载的哲学思想

张载的哲学思想张载(公元1020-1077年),字子厚,久居风翔郿县(陕西郿县)横渠镇。

因长期在此讲学,世称横渠先生。

郿县地处关中,故其创立的学派称为“关学”。

张载是两宋时期最杰出的唯物主义哲学家,以他为代表的“关学”,在当时是一个有影响的学派。

这个学派的特点是注重实际,讲究实用。

1、“太虚即气”的宇宙本体论。

张载认为世界统一于气,气聚则形成万物,气散则形成“太虚”,万物和“太虚”是气存在的不同形式。

“太虚”和万物只是“气”这一物质实体的不同形态。

万物的产生和消亡,只不过是气的聚散,即由一种形态转化为另一种形态而已,这就有力地论证了世界上只有物质气的存在,根本不存在什么“虚无”的本体,从而明确肯定了世界的物质性及其统一性。

然后又指出太虚、气和万物的关系。

太虚是气散的状态,也是气的“本体”,即本来的、原始的状态;气聚而为万物,仍不改变气的本质;物散而为太虚,恢复了气的本来状态。

所以,太虚、气、万物从本质上讲完全是一回事,它们之间只是聚散关系,可以说是本一而形殊。

气凝聚为万物的时候,人可以观察得到,气散复归于太虚时,就不能为人所看到了。

凝聚的气和分散的气,同是气的不同形态,所以,看得见的东西固然是有,看不见的东西也不能说它是无,它只是微而不显罢了。

以这种“太虚即气”的基本观点为依据,张载还对“天”、“道”、“性”、“心”诸概念、范畴进行了解说。

认为天是散而未聚的太虚之气,道是气的运动变化,性是太虚之气的本性与具体的物或人所禀之气的结合,心是人的本性与知觉作用的结合。

2、“一物两体”的朴素辩证法思想。

在张载的唯物主义学说中,包含着相当丰富的朴素辩证法思想。

首先,他明确提出了“物无孤立之理”的命题,强调了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

同时,他还看到了事物的运动变化。

关于事物运动变化的形式和状态,他提出了“著变”和“渐化”说,并且论述了二者的区别和联系。

他指出:“变言其著,化言其渐”。

“变”和“化”是不同的,“变”是显著的状态,“化”是隐微的渐进状态。

张载思想总结

张载思想总结

张载思想总结张载(1020年—1077年),字子厚,号东坡散人,即唐宋之际文化名臣、学者、哲学家、政治家、文学家、书法家、美术家、策划家、教育家等多重身份的张载。

他为北宋“修明法理,以安黎庶”的理学派创立者之一,被誉为北宋理学的宗师。

张载的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理学体系之中。

他以“理学”为基础,提出了理气、纯一、致知、格物等重要概念和学说,并以“天人合一”、“知行合一”、“道法自然”等为核心思想。

以下是对张载思想的总结。

首先,张载强调“理气”概念,即事物本质和物质形态之间的关系。

他认为,理是无形的抽象本质,而气则是具体事物的具体形态。

他强调物质的变化与理的不变性,并通过研究事物的气质变化,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其次,张载提出了“纯一”概念,即事物本质的纯正和一致性。

他认为,人类内在的本性即“天理”,是纯粹的、正直的,与外在的“物理”相辅相成。

通过发掘和塑造人的纯一本性,可以使人实现自我完善和社会和谐。

另外,张载强调“致知”观念,即通过学习和修养,使人可以达到对事物本质的真正了解和认知。

他认为,这种对事物本质的洞察力是通过阐释和感悟存在,以及通过实践和体验加以提炼和巩固的。

此外,张载强调“格物”观念,即通过观察和研究事物的现象,可以揭示其本质和规律。

他认为,通过对事物的观察和实践,可以积累经验,并通过理性思考和归纳总结,以获得对世界和人生的更深入理解。

最后,张载主张“天人合一”,即天理与人事的和谐相融。

他认为,天理是宇宙法则和人的内在本性,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需要通过遵循天理和礼仪来实现。

总体来说,张载的思想涉及了哲学、宇宙论、伦理学、政治学等多个领域,具有很高的理论深度和应用价值。

他对理学的发展和推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后人尊为理学派的宗师。

通过对张载思想的研究和传承,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关注人类社会和自然世界的和谐发展。

张载的仇必和而解与两种辩证法

张载的仇必和而解与两种辩证法
句归结(“故”)的部分便自然被删去。 为了阐明自己的观点,冯先生利用《易传》 “一阴一阳之谓道”的说法作为根据,说明在事 物发展的一个阶段内,或者是阴占优势,或者是 阳占优势,但无论谁占优势,都不能完全消灭它
的对立面,“这大概就是张载所说的‘仇必和而 解”’[2](Pi52)。就是说,尽管在量上阴阳双方可 以有不对称性,但从质上说,总是双方共存而不
冯先生的继统一体在一方占压倒优势而又能保持不破裂的承者蔡仲德先生在为冯氏撰写的评传中进情形并不是问题的全部矛盾同一性的另一表一步将这两种辩证法概括为中国传统的仇必现是占优势地位者必然要求按照自己的意愿改和而解的调和哲学与毛泽东的仇必仇到底造对立方以克服矛盾这最终会导致统一体的的斗争哲学的对立并强调仇必和而解的调解体而开始新一轮的矛盾运动
的视阈中,当属于“仇必仇到底”的一方。冯先 生在分析的最后总结说:
客观的辩证法只有一个,但是人们对 于它的认识和了解可以有很多,至少有两 个。一个统一体的两个对立面是矛盾的统 一,这是都承认的,但是一种认识可以以矛 盾为主,另一种认识可以以统一为主。后 者认为“仇必和而解”,前者认为“仇必仇
中国传统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完全对立起 来,所以有必要对张载所说进行一番探讨,以便
不是双方矛盾的最后解决,作为由反仇到和解
的一个片面它本身还需要由和解到反仇的另一 片面亦即新的矛盾运动来支持。 王夫之没有把“和而解”作为矛盾的最后
王夫之这里分别讨论天与人。在天道一
方,从虚湛本体而来的气化交感而生成物我万
解决,晚王夫之半个多世纪的清代学者王植同
样也是如此。王植认为: 夫气之本体是为太虚,其初亦湛然至 清,本无形象耳。及气之相感而生,则聚而 有可见之象;既有象,斯有对,如寒与暑对 也。有对必反其所为,如寒暑相反也;有反 斯有仇,如寒暑之不相容也。仇必有以和 而解,如寒由温而暑至,暑由凉而寒至也。 和解则爱,反仇则恶,是天道爱恶之情同出 于太虚之一本,而其后卒归于物欲之万殊。

张载思想总结

张载思想总结

张载思想总结张载(字子容,号玉溪)是中国南宋理学家、教育家、官员,也是理学四大家之一。

他的思想被称为“张载理学”或“宋明理学”,对中国传统哲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下面对张载的思想进行总结。

一、天人合一思想张载提出的最核心的思想就是“天人合一”。

他认为天地万物都有一个根本的道,人作为天地间的一种存在,也有自己的根本道。

他主张人应当通过学习和修养,与天地万物“合一”,达到真理的境地。

二、格物致知张载强调通过观察事物的本质特征来认识事物。

他提出“格物致知”的理论,即通过观察、感知、思考事物的形象、现象,去发现事物的本质并领悟事物的规律。

他认为通过对事物的观察和思考,可以获得知识,并通过知识的积累来提高自己的智慧。

三、内外相应张载的思想强调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

他认为人应当与自然和谐相处,发挥人的优点,同时也要顺应自然的规律。

他主张人应当遵循自然的法则,通过调整自己的行为与自然相应,使自己的行为符合道义。

四、心性论张载认为人的行为和品德取决于人的心性。

他强调人应当修养自己的心性,使其纯粹、正直、有悟性。

他主张通过修养心性,使人的思维清晰、行为准则明确,从而达到自我的完善和和谐。

五、教育观张载对教育也有独特的见解。

他主张教育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道德品质,发展学生的潜能,使其成为有道德修养和智慧的人。

他认为教育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不能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灌输。

六、实践与理论的统一张载强调实践与理论的统一。

他认为理论需要通过实践来证实和实现,实践的过程中也需要理论的指导。

他主张理论要与实践相结合,不能空谈理论,也不能脱离实践。

张载的思想对中国的传统哲学和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他的理学思想被后世的许多学者所发扬和传承。

他的思想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注重人的修养和道德品质的培养,强调实践与理论的统一,这些思想对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自然辩证法自然观哲学思想概述

自然辩证法自然观哲学思想概述

自然辩证法自然观哲学思想概述
自然辩证法是一种哲学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的核心思想是认识自然的根本方法是从整体、系统的角度去看待自然,把自然看作一个有机的整体,而不是孤立的单一物质。

目前,自然辩证法自然观哲学思想的研究已经逐渐成为哲学界的研究热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自然辩证法的理论研究。

自然辩证法理论研究包括对自然辩证法思想的理论分析、批判和发展等方面的研究。

2.自然辩证法的应用研究。

自然辩证法的应用研究主要是探讨自然辩证法在科学研究、生态保护、环境治理等领域的应用。

3.自然辩证法在自然科学领域中的作用。

自然辩证法在不同自然科学领域中的作用也是研究自然辩证法的一个重要方向。

有研究表明,自然辩证法思想可以促进不同领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让科学家以系统的、整体的思维方式去研究和解决问题。

总之,在当今社会背景下,研究自然辩证法思想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自然,也能为我们探索科学研究的新思路和解决实际问题提供有益的借鉴。

【读后感】作文读后感1100字 自然辩证法读后感

【读后感】作文读后感1100字 自然辩证法读后感

【读后感】作文读后感1100字自然辩证法读后感《自然辩证法读后感》是一篇关于自然辩证法的读后感,全文共1100字,内容非常详实。

通过阅读这篇文章,我对自然辩证法的了解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作者介绍了自然辩证法的起源和发展。

自然辩证法是我国古代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起源于中国古代先贤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思考,经过不断的积累和发展,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哲学家们形成了“一元论”的基本观点,即认为自然界的一切现象都是由一个根本的东西所构成和控制的。

这种观点不仅为后来的科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基础,也对中国哲学的整体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接着,作者详细介绍了自然辩证法的基本思想和方法。

自然辩证法的基本思想是“唯物辩证法”,它认为自然界是一个不断变化和发展的整体,而不是一个静止不变的存在。

自然辩证法的方法主要是观察、实验和思考,只有通过不断观察自然现象和进行实验,才能够积累经验,提炼规律,揭示自然界的奥秘。

而思考则是对观察和实验结果进行整理、总结和进一步推理的过程,只有通过思考,才能够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和规律。

在读完这篇文章之后,我对自然辩证法这一哲学思想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我意识到,自然辩证法所强调的观察、实验和思考,在很大程度上也是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通过不断观察和实验,科学家们才能够发现自然界的规律和现象,揭示科学的真相。

而思考则是对这些观察和实验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从而形成科学理论和模型。

自然辩证法强调的思考过程,也是科学家们提出新理论和新思想的过程。

我也意识到自然辩证法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生活是一个不断变化和发展的过程,只有通过观察、实验和思考,我们才能够更好地理解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和问题。

如果我们想要改善自己的生活质量,就需要通过观察和实验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如果我们想要解决一个复杂的问题,就需要通过思考和推理找到一个合理的解决办法。

只有通过自然辩证法的思维方式,我们才能够更好地适应这个变化多样的社会。

张载与福斯特之自然观比较及其生态启示

张载与福斯特之自然观比较及其生态启示

张载与福斯特之自然观比较及其生态启示陈云【期刊名称】《云南社会科学》【年(卷),期】2015(000)006【摘要】张载和福斯特分别在中西自然哲学视界有着代表性地位,他们关于自然的看法和观点具有一定的可比较性:一是体现在同构契合性层面,即"凡象皆气"与"直接地自然存在物","物无孤立之理"与"依赖自然"以及"民胞物与"与"共产主义社会";二是体现在异质分歧性层面,即"天之生物便有尊卑大小之象"抑或"自然界是没有等级秩序的""阴阳两端循环不已"抑或"有限不可能变成无限"以及"大其心以体天下之物"抑或"反对道德革命".从整体上把握二者关于自然观的同构契合性与异质分歧性对于辩证理解自然万物的"一体性"和"差异性",从而推动当代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启示.【总页数】8页(P58-65)【作者】陈云【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恩主义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B244.4;B712.59【相关文献】1.论蒙古族神话自然观的生态伦理学意义——以蒙古族神话自然观和古希腊自然观比较为视角 [J], 包国祥;斯琴图雅2.约翰·贝拉米·福斯特的生态自然观——马克思对待自然的唯物主义方法及其意义的重新发现 [J], 李世书3.张载和霍尔巴赫的自然观之比较 [J], 周泽军;吴学智4.张载和霍尔巴赫的自然观之比较 [J], 吴学智;周泽军5.张载自然观、价值观和人物观的生态智慧 [J], 夏澍耘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张载:发挥辩证法的“二端”论

张载:发挥辩证法的“二端”论

张载:发挥辩证法的“二端”论张载说:“天地之气虽聚散、攻取百涂,然其为理也,顺而不妄。

”(《太和篇》)就是说,宇宙的演变,虽然极为复杂,然而都是遵循一个规律。

这个规律张载称为“二端”。

他说:“造化所成,无一物相肖者。

以是知万物虽多,其实一物,无无阴阳者(似当作:‘无一物无阴阳者’)。

以是知天地变化,二端而已”。

(《太和篇》)又说:“天道不穷,寒暑也;众动不穷,屈伸也;鬼神之实,不越二端而已矣。

”(同上)《周易》讲“幽明之故”、“死生之说”,还讲“鬼神之情状”。

张载说:“鬼神者,二气之良能也。

”(同上)鬼神就是“屈伸”。

张载说:“物之初生,气日至而滋息。

物之既盈,气日反而游散。

至之谓神,以其伸也;反之谓鬼,以其归也。

”(《动物篇》)“反”就是返,言其复返于太虚。

在宇宙演化的过程中,凡过去的都是鬼,过去的东西都回归于“太虚”,所以称为“鬼”。

将要到来的东西都是神,张载说:“神者,太虚妙应之目”。

(《太和篇》)“应”是太虚对于“感”的反应。

有什么“感”,怎么反应,这都是不可预测的,所以称为“妙应”,也称为“神”。

神有变化不测的意思。

归根到底这也是气之屈伸。

屈伸是二端。

“鬼神之情状”,就是“二端”。

“二端”并不是各自平行,互不相干的,而是互相感动、互相反应的。

张载说:“若阴阳之气,则循环迭至,聚散相荡,升降相求,絪缊相揉,盖相兼相制,欲一之而不能,比其所以屈伸无方,运行不息,莫或使之,不曰性命之理,谓之何哉?”(《参两篇》)这是说“二端”的感应,有这种种复杂的情况,主要是“相荡”而又“相求”,“相兼”而又“相制”。

这是“性命之理”,也就是事物发展变化的基本原则。

事物正是在这种交互错综的复杂情况下,而成其为事物的。

张载说:“物无孤立之理,非同异、屈伸、终始以发明之,则虽物非物也。

事有始卒乃成。

非同异、有无相感,则不见其成。

不见其成则虽物非物,故曰:屈伸相感而利生焉。

”(《动物篇》)这就是说,事物都是在和它的对立面互相感动,互相反应,简称为“感应”,用现代辩证法的话说,就是斗争与统一。

张载哲学思想评述

张载哲学思想评述

张载哲学思想评述
杨勇;段全武
【期刊名称】《红河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8(006)003
【摘要】程朱开始,学者们一直对张载哲学思想进行研究,直到今天,对张载的哲学思想还争论不清楚.其实张载在<正蒙·太和篇>说:"由太虚,有天之名;由气化,有道之名;合虚与气,有性之名;合性与知觉,有心之名."此句正道破了张载哲学思想的进路,张载正由此来进行哲学思想构造.张载从宇宙论到人生实践论进行哲学架构,要通过主观实践,使有限生命与无限道相融合,追求一种宇宙关怀的情怀.
【总页数】4页(P25-28)
【作者】杨勇;段全武
【作者单位】红河学院社科部,云南,蒙自,661100;红河学院社科部,云南,蒙
自,6611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B244
【相关文献】
1.从“闻见之知”到“德性所知”——张载哲学思想中的“超越意识” [J], 代洪宝;吕志敏;
2.张载的生态哲学思想及其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 [J], 兰佳敏
3.张载哲学思想中的"有无"探析 [J], 李文斌
4.张载哲学思想中的“有无”探析 [J], 李文斌;
5.张载哲学思想阐微 [J], 连凡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张载朴素辩证法的思想

张载朴素辩证法的思想

张载朴素辩证法的思想
周德丰
【期刊名称】《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1981(000)002
【摘要】&lt;正&gt; 我国北宋时代的张载是一位杰出的辩证法大师,他的朴素辩证法思想体系可以当之无愧地称为人类认识之树上的一枝奇葩,千百年间一直放射着灿烂的光华。

本文试图分析张载的这一体系,并力图说明他的辩证法范畴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演进。

(一)
【总页数】5页(P13-17)
【作者】周德丰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58.3
【相关文献】
1.唯物辩证法语境下老子的朴素辩证法思想评析 [J], 王亚琴
2.远古治水中的朴素唯物主义和朴素辩证法思想 [J], 张晓红
3.试论张载对辩证法思想的历史贡献 [J], 周善才
4.张载辩证法思想述评 [J], 张玉荣
5.论王夫之对张载朴素辩证法之继承和发展 [J], 周兆茂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张载哲学中的自然辩证法思想述评摘要:张载是中国古代著名的辩证法大师。

在他的哲学中“动非自外”的内因论、“一物两体”的矛盾观和“变著化渐”说是关于辩证法最有代表性的三个哲学命题。

本文试图用恩格斯自然辩证法观点分析张载哲学中的辩证法思想,并评价其哲学思想在中国古代辩证法思想中地位。

关键词:张载哲学,辩证法,动非自外,一物两体,变著化渐,思想评述张载(1020——1077年)字子厚,杰出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和辩证法家。

他的朴素辩证法思想体系可以当之无愧地称为人类认识之树上的一枝奇葩,千百年间一直在中国古代辩证法思想史中放射着灿烂的光华。

中国古代辩证法思想经过先秦、魏晋,到宋明时期达到了顶峰。

张载在其中的辩证法思想内容丰富,见解精深。

特别是他的“动非自外”的内因论,“一物两体”的矛盾观和“变著化渐”说,在我国古代辩证法发展史上达到了相当高的程度。

一、“动非自外”的内因论张载认为,由气构成的宇宙世界处在永恒的运动变化状态之中。

充满宇宙的太虚之气在不断地进行着“郁蒸凝聚”“健顺动止”等不同形式的变化;宇宙变化根本原因不在事物外部,而在于自身内部。

他说:“气坱然太虚,升降飞扬,未尝止息,《易》所谓‘氮直’,庄生所谓‘生物以息相吹’,‘野马’者与!此虚实、动静之机,阴阳、刚柔之始。

浮而上者阳之清,降而下者阳之浊,其盛遇、聚散,为风雨,为雪霜,万品之流形,山川之融结,糟粕偎烬,无非教也。

”1由于太虚之气的不断变化、运动、发展而形成了宇宙万物。

那么气为什么能够不断运动呢?张载提出了“参两”学说。

他指出事物之所以能够运动变化,是由于事物内部矛盾促使的,因为事物内部存在着对立面的矛盾斗争,即太虚之气中阴阳二气存在着“欲之而不能”的两种对立趋势的相互作用。

“凡圜转之物,动必有机,既谓之机,则动非自外也。

”2“若阴阳之气,则循环迭至,聚散相荡,升降相求,氮氢相揉,盖相兼相制,欲一之而不能,此其所以屈伸无方,运行不息,莫或使之。

”3“圜转之物”指日月五星等天体运动。

“莫或使之”“动非自外”都是说事物因其内部存在着矛盾,有自己运动的机制,因而不停地运动,既不需要外力的推动,更不需要人或神的操纵。

就是说“主要的注意力正是放在认识‘自己运动的源泉上’”,4这种事物自己运动的思想是很可贵的。

恩格斯说:“因为我们从经验和理论都知道:物质及其存在方式、运动,是不能创造的,因而是它们自己的最后原因。

”5当然,张载还没自觉地认识到这种高度,更谈不上有科学的证明,只不过是一种猜测罢了。

张载猜测到了事物内部矛盾推动着事物的自己运动,由于事物及其矛盾是永恒不灭的,所以事物的运动也是永远不息、变化不穷的.“天行何偿有息?正以静,有何期程?此动是静中之动,静中之动,动而不穷,又有甚首尾起灭?自有天地以来以迄于今,盖为静而动。

”6气的特性就是运动变化。

这种变化不能人为阻止,若硬加阻止,就必然引起混乱,只有顺应这种发展变化,事物才能永久地存在和发展。

这就是“通其变然后可久,故止则乱也。

”7也正是因为如此,世界万物才在不断更新变化而“变化日新”。

8二、“一物两体”的矛盾观事物是运动变化的,并且“动非自外”。

什么原因致使这些发生呢?在张载看来“一物而两体,其太极之谓与!阴阳天道,象之成也;刚柔地道,法之效也;仁义人道,性之立也,三才两之,莫不有乾坤之道。

”9天、地、人皆含有矛盾对立的双方,正是由于各种矛盾的存在才有天、地、人的存在。

各种运动不过是由于矛盾双方的存在,是矛盾双方斗争的表现罢了。

“天地之道,性有日月,寒暑之往来,屈伸、动静两端而已”。

10 “天道不穷,寒暑也;众动不穷,屈伸也,鬼神之实,不越二端而已矣”。

11“两端”并非绝对对立,而是不可分割地存在统一体中。

“两不立,则一不可见,一不可见,则两之用息”。

12“一物两体,气也。

一故神,两故化,此天之所以参也”。

13“一”指物质的气是统一体,“两”指朋阳两个方面又成对立物。

“一”中包含着“两”,“两”复归于“一”。

张载认为,事物既有矛盾着的对立方面的“两”,又是矛盾双方共属于一统一体中的“一”,“两”与“一”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没有对立的两端相感,就没有统一体的“一”相合。

即“二端,故有感”。

14同样,没有统一体中的“一”相合,对立的两端相互作用也就不可能存在。

“本一,故能合”。

15“感而后有通,不有两则无一”。

16对立面的相感产生矛盾运动。

“有两则须有感,然天之感有何思虑?莫非自然”。

17事物相感的作用是事物自身的矛盾特性决定的,是自然而然的作用。

由于感才致使事物不断变化。

“感”是事物的运动作用,有感必有“应”。

由于感之无穷,所以应之也无穷。

“气有阴阳。

屈伸相感之无穷,故神之应也无穷;其散无数,故神之应也无数。

”18 即“感”,“应”是一切事物存在的形式和无穷的变化的动力。

可见,在张载看来“两端”存在于事物自身内部,“一”,“两”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两端”相感相应而使事物变动不居。

三、“变著化渐”说张载还对事物运动、变化的形式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在他看来,事物运动、变化在形式上表现为“渐”和“著”两种。

“变,言其著;化,言其渐”。

19这两种形式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转化、彼此交错进行的。

著变引起渐化,便是由粗到细的发展,渐化积成著变,又是由微到显的变化。

“变则化,由粗入精也;化而裁之谓之变,以著显微也。

”20阴阳二气就是在进行着“渐”和“著”的运动,著以渐为基础。

在渐化的过程中,事物内部矛盾双方没有破裂,是合一的当发展到一定程度,就由“渐”转“著”,由缓转暴。

“气有阴阳,推行有渐为化,合一不测为神”。

21“雷霆感动虽速,然其所由来亦渐尔”。

22阴阳二气在运动变化中,有著变和渐化的两个阶段。

在显著变化之前,就必须以逐渐变化为基础,经过逐渐变化的积累过程,又会出现显著变化的结果。

事物总是由这两种形式不断交替而发生变化,不断推向前进。

他的这种思想是贯穿其整个思想体系的。

从人性方面讲,要达到“知人性”有一由“渐”到“著”即由“微”至“彰”的过程。

“知微知彰,不舍而继其善,然后可以知人性矣”。

23动植物的出生、发展到灭亡,也同样有一由“渐”到“著”的过程。

“动物本诸天,以呼吸为聚散之渐;植物本诸地,以阴阳升降为聚散之渐。

物之初生,气日至而滋息;物生既盈,气日反而游散”24;要达到对事物的认识也必须有由“渐”到“著”的过程。

由对个别事物的具体认识逐渐达到事物规律性、本质性的认识。

“穷理亦当有渐,见物多,穷理多,如此可尽物之性”25,也就是说对事物的认识也有一从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的过程。

在张载的辩证法思想中还包容这样的思想即“万物皆有理”26,也就是事物的变化有规律可循。

事物的产生、发展有秩有序,所以变而不乱。

“生有先后,所以为天序,小大、高下相并而相形焉,是谓天秩。

天之生物也有序,物之既形也有秩。

知序然后经正,知秩然后礼行。

”27 知道了事物的规律,便可按规律行事。

综上所述,张载的辩证法思想是相当丰富的。

不仅承认事物运动、变化、发展,而且还看到了事物运动、变化、发展的原因在于事物自身内部,并且用“一物两体”的矛盾观加以解释。

同时,还对事物运动变化的状态和过程进行了揭示,提出了“变著化渐”说。

这些辩证法思想在当时的厉史条件下是很难得的,也是极其深刻的。

它丰富了以往的辩证法,也为辩证法后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由于历史的局限,其中的许多思想也仅是猜测,仍然没有超出古代朴素辩证法的局限。

注释:1张载.张子正蒙·太和篇.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第91页.2、3《张载.张子正蒙·参两篇.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第101页、第104页9张载.张子正蒙·大易篇.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第198页。

11、12张载.张子正蒙·太和篇.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第95页。

13张载.张子正蒙·参两篇.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第100页。

14,15,张载.张子正蒙·乾称篇.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第236页4,5《自然辩证法》第213页.6《横渠易说·上经·复》第113页。

7《横集易说·下经·既经》第174页。

8、16、30《横渠易说·系辞上》第190页、第206页、第208页。

10《易说·下经·成》第9页.17丹说·上经·观》第107页。

18张载.张子正蒙·乾称篇.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第241页。

19易经·上经·乾》第70页。

21、23张载.张子正蒙·神化篇.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第115页、第120页。

24、27张载.张子正蒙·动物篇.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第125页、第126页.25 《语录上》第312页。

26 《语录中》第321页.(党哥,我用《张载辩证法思想述评_张玉荣》这篇96年的论文作为基础给你拼凑了一篇。

摘要、关键词和开头是我写的,其他都是这篇上抄袭的。

因为张载、恩格斯两边的作品内容都很多,我只是大概知道说什么,所以只能这样给你交工啦。

原论文注释只有页码没有版本等信息,我下载了一个《张子正蒙》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版对照后补全了一些注释。

但是其它像《自然辩证法》、《张子语录》等要不是学校书的版本太老,要不是就没有。

所以还有好几个注释就麻烦你去图书馆寻找然后补全啦。

格式上也有很多不标准,等你把注释补全后再订正吧。

如果实在没有就把原文删了修改一下。

时间太短了我之前又没有接触过所以效果不太好,抱歉啦。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