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世界经济发展中的地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当今世界经济格局中,中国在世界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及作用分析

近些年来,随着中国的崛起,一度甚嚣尘上,一些国家或媒体把中国视作经济大国、强国,甚至提出要中国在联合国承担与我身份不相称的会费。

中国在世界经济发展中的地位

应该做出怎样的科学判断呢?我非常赞同对中国目前在国际上“双重身份、双重特征”地位的判断。这就是,首先我们仍然是发展中国家,发展不平衡,中西部仍然很落后,总体水平不高,但又开始具备某些发达经济体的特征。

“经济以10%左右的高速增长,中国正发挥世界经济发展引擎作用。”这是韩国贸易协会会长兼首席执行官李熙范在博鳌亚洲论坛2007年年会期间表示的。李熙范说,如今亚洲出现了新的世界经济巨人——中国和印度,而印度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也令全球瞩目。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和印度两国培养出的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人员每年超过50万以上,相当于美国的八倍。李熙范说:“所以,我们对不久的将来亚洲经济的质的飞跃持很乐观的看法。”李熙范指出,亚洲的经济一体化进程大大落后于欧洲,亚洲国家必须以刻不容缓的态度

首先从国际贸易的“技术差距和产品生命周期”现象与我国现阶段的技术经济位置出发,提出实施标准化梯度跟进策略,逐步打破由于技术差距而形成的“国际分工”格局。其次提出要认识与发展中国家在标准化领域的不平等性,对不同的国际标准要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在加入世贸组织的谈判中,可进一步放低关税门槛,利用标准化的技术壁垒作用,以达到既打破谈判僵局,又易于保护民族工业的目的,最后,针对我国正式承诺开放国内技术服务市场,我国技术机构正处于机制转换时期,即将面对国外技术机构竞争的态势,分析了我国技术监督系统的各个技术机构目前面临的共性问题,提出要缩小行政项目范围,拓宽技术服务市场,改变观念,调整技术机构运行方式;对技术资源配置进行调整;加快人事制度和分配制改革步骤,扶植民营独立技术机构成长等五个对策措施。加快推进一体化进程,否则有可能再次沦落到世界经济的边缘

目前,在摆脱危机束缚、平衡全球经济的道路上,欧洲和中国走在了同一阵线上。欧洲作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第一大技术供应方和第四大投资来源地,欧洲债务危机的爆发并没有对双边经贸产生不利影响。分析认为,全球经济一体化和金融全球化的背景下,在各个国家基本经济平衡的前提下,互通有无,发展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应该是未来世界经济趋于平衡的主要方向。

毫无疑问,世界格局正在发生重大变化。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正在大幅提高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话语权份额,美国的衰退和新兴经济体的兴起,正在形成鲜明的对照和力量转换。原来扭曲的全球资本主义发展模式和不均衡的世界格局正处在一个关键的拐点上。

随着中国等新兴经济体在这次金融危机当中国际地位的上升,正逐步成为重大国际问题的重要参与者。由G8到G20,变化的不仅是简单的数字加法,更为重要的是,新兴经济体拥有了与欧美等发达经济体同台对话的话语权。与此同时,世界经济格局正在产生微妙变化,美元作为世界性储备货币的主导地位,也必将逐渐让位于包括人民币在内的一个三足鼎立的储备货币体系。

其实,中国和欧洲金融机构的交往目前也正在进入高潮,比如中资银行在欧洲重要城市开设分行,中资银行和欧洲银行在业务上的合作也逐渐深入,政府金融管理和中国有着持续的合

作,比如伦敦金融城和中国的交流也变得频繁等。

今天的中国,既不是一个“庞氏骗局”,也不是一个救世主。这是一个成熟的经济体,有着大好前途,有着诸多问题,还有各种成长的烦恼。得益于政府及时、大规模的刺激计划,中国成为第一个摆脱2008—2009年经济危机影响的主要出口国。种种迹象表明,私人投资及适当、稳定的居民消费将成为今年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中国也将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但我们必须认识到,中国是什么,不是什么。如果从投资型经济体的角度来看,中国的规模是美国的四分之三,是欧盟的一半。然而从消费角度来看,它只是美国的十分之一、欧盟的五分之一,只是日本的一半。中国的大部分消费者只买得起生活必需品和一些平价物品,而不像美国和欧盟普遍居民的消费那样全面。

中国2010年经济增长率有可能达到9.5%,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难怪那么多人提出中国是否能够成为世界经济增长引擎这个问题。

中国经济腾飞使世界很多国家和地区成为赢家,其中有具备资源优势的非洲、拉丁美洲和中亚地区,以澳大利亚最为突出。然而,若要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引擎,中国远比不上美国。2008年,美国的个人消费总额达到10.13万亿美元,比中国高6倍多,后者是1.587万亿美元。

话虽如此,我们仍有理由对中国的未来潜力持乐观态度。中国在过去十年GDP迅猛增长,使其人口扩充到13亿。可支配收入每五年平均增长15.5%。

全球金融危机过后,中国政府的应对措施之一就是实施政策,鼓励农村人民购买汽车及家电。中国去年汽车产量首次超越美国,达到历史新高。其次,官方放松了人口流动限制,允许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城市居民消费比农村居民消费高出2.5倍。这个措施对拉动内需的作用将日渐显现。

然而,要完全发挥出其潜力,中国仍需克服系列重大的结构问题。从2004年到2008年,中国的名义GDP增长率平均为18.3%,超过了15.5%的可支配收入的增长率。我们可以看到,个人收入占GDP的比例下降了,因为根据政府的经济增长导向政策,收益流入到实体企业,而不是个人。若要促进消费,中国需切实地调整平衡,使利益的天平偏向居民个人。

中国经济增长的另一个结构性障碍是高储蓄率。这个问题归根于落后的社会保障体系。通过改善福利中前国际经济研究所总裁中前忠志:中国远称不上全球发展的引擎

及养老体制,居民将更乐意消费。

在可预见的未来,中国不能拉动全球经济增长。中国经济在加重失衡,其中最为严重的是供给过剩。然而中国仍在增加其产能。若中国要继续这种增长,必须使需求跟上供给。这个可以通过投资基础设施、增加国内对汽车和家电的需求来实现。但这些都满足不了中国近来频繁增加的供给。增加基本建设支出可以创造新的需求,但也会进一步增加未来供给。因此,当世界其他地方也都同时面临供给过剩的问题时,中国对出口增长的压力也会急速增长,这样就加剧贸易冲突。实际上,贸易冲突问题在中国和它的贸易伙伴之间早已出现。

若中国要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引擎,它自己的发展必须更可持续。这要求加大居民消费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