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蔽油气藏勘探对基准面旋回研究的启示

合集下载

潜江凹陷隐蔽油藏勘探技术

潜江凹陷隐蔽油藏勘探技术

・勘探技术・潜江凹陷隐蔽油藏勘探技术韩志刚陈玉明 宋明雁 (西北大学地质系)(江汉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摘要:在等时地层对比的基础上,应用高精度层序地层学研究了潜江凹陷隐蔽油藏的分布和类型,建立了盐湖储集层预测地质模型。

利用高分辨率二维地震资料,分析了盐湖地层地震速度和波阻抗特点,并对模型进行了正、反演及预测方法研究。

采用油藏描述、油气多元综合预测评价、模式识别等方法分析了砂体含油性,提出了潜江凹陷隐蔽油藏勘探目标。

实施结果与两个已知油田吻合较好,并发现了新的含油区块。

关键词:潜江凹陷;隐蔽油藏;层序地层学;地震信息反演;油藏描述;储集层预测中图分类号:TE122.3+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9603(2001)03-0025-03引言自80年代中期以来,对潜江凹陷开展了以隐蔽油藏为主要勘探对象的研究工作。

90年代初,采用小层对比和沉积相研究等方法,发现了较大型的广北、严河等油田。

受当时技术条件的限制,盐湖相隐蔽油藏未进行深入研究。

目前,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高分辨率地震资料(50~70H z )的应用,隐蔽油藏预测技术有了较大发展。

笔者以潜江凹陷蚌湖向斜周缘为试验区,采用新的技术方法对其隐蔽油气藏(圈闭)进行了全方位的预测描述。

1 地质概况江汉盆地是中国东部典型的内陆盐湖沉积盆地,其潜江凹陷潜江组为封闭型、强蒸发、高盐度的盐湖沉积,盐系地层十分发育。

凹陷为北部单向碎屑物源补给,纵向上呈多个砂泥岩层组(油组)与盐韵律层段交替。

自北而南,可分为盐湖陡坡三角洲、缓坡三角洲和盐湖沉积体系。

纵向上,24个油组40个砂组的砂岩在距凹陷北部边界5~25km 范围内先后于不同部位尖灭①,形成大量岩性圈闭。

蚌湖向斜是潜江凹陷主力生油中心,油源条件好,盐湖密度流砂体十分发育。

盐湖陡坡三角洲从西北向东南插入其中,在其周缘斜坡形成大量岩性圈闭,成为潜江凹陷潜江组隐蔽油藏集中发育带。

其中,在淡化期和浓缩期之间的过渡时期形成的砂体是蚌湖向斜隐蔽油藏的有利发育区(图1)。

隐蔽油气藏的勘探方法与发展潜力

隐蔽油气藏的勘探方法与发展潜力

隐蔽油气藏的勘探方法与发展潜力潘进礼Ξ(中国地质大学 北京) 摘 要:关于隐蔽油气藏的概念,地质界的前辈们有不同的定义,包括广义的地层圈闭、非构造圈闭、隐蔽圈闭等。

这里的隐蔽油气藏是指:在现有理论和技术条件下,从物探和测井等资料上不能直接发现或识别出来的油气藏统称为隐蔽油气藏。

它包括地层、岩性与潜山内幕油气藏、水动力和毛细管力等特殊机理封盖的油气藏、分子吸附和分子结合形成的煤层气藏和水合甲烷气藏,以及目前尚未认识到的露头油气藏和难于识别的低幅构造油气藏等。

隐蔽油藏不是一个纯粹的地质概念,在很大程度上受地质认识程度、勘探技术手段等因素的影响。

随着石油勘探程度的提高,隐蔽油藏在我国石油储量增长中的地位越来越高,必将成为勘探的主要目标,有必要对其勘探方法及与之相应的勘探潜力进行分析。

关键词:隐蔽油气藏;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高分辨率三维地震1 隐蔽油气藏的勘探方法在最近十多年以来,采用层序地层学和三维地震相结合的勘探方法,在许多勘探区域都获得巨大成功,发现了许多亿吨级油田,从而为隐蔽油气藏的勘探提供了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技术体系。

今后应加强对含油气盆地的地质、地震、测井及其它资料的综合运用,进行层序地层学解释和古地理、古环境分析,结合盆地的热演化史,压力场的分布,研究油气成藏机制及含油气系统,预测油气聚集的有利区带。

充分利用高分辨率的地震资料和测井资料,运用新技术和新方法,进行岩性反演及含油气性检测,提高勘探成功率。

111 层序地层学分析层序地层学给隐蔽油气藏的勘探提供了理论基础和重要手段.它从沉积层序的旋回性出发,依据等时性原则.对岩相的分布模式和生储盖层的分布规律做出了有效预侧。

因此开展层序地层学研究是寻找地层岩性油气藏有效方法。

据统计,世界上油气田86%的储量赋存于低水位体系域中,只有12%与水进体系域、2%与高水位体系域有关。

以我国松辽盆地东南部梨树—德惠凹陷为例,约72%的油气段分布在低水位体系域中, 24%油气段分布在高水位体系域,4%分布在水进体系域。

湖相盆地中的层序、体系域与隐蔽油气藏

湖相盆地中的层序、体系域与隐蔽油气藏

前积部分与上超海进部分的沉积风格与形式常发 生改变, 因此, 对这两部分应分开编图。但另一方 面, 在成因地层层序的远超前积部分中包含不整合 面。许多情况下, 越过不整合面, 沉积相带明显向 盆地中心迁移, 甚至出现明显的 “跳相” 现象。因 此, 不整合面上下虽然都表现为前积, 但它们的沉 积风 格 是 明 显 不 同 的 ( 01 21 34’(- 541 私 人 讨 论, [:] 。在 "**. 年, 以松辽盆地北 "**6) 789 和 $%&&’(%) 部青山口组 姚家组 嫩江组一段三角洲体系为例, 明确提出了成因地层层序内部三分, 即前积体系域 ( ;4’<4%=%>?’-%& @)@>9A@ >4%B>) 、 低位前积复合体 ( &’(C 和退积体系域 ( 49>4’<4%=%C @>%-= ;4’<4%=?-< B’A;&9,) 。从以上可以看出, 层序地层关 >?’-%& @)@>9A@ >4%B>) 键性界面也渐趋一致, 主要是存在对不同关键性界 面的重要性认识的差异和可适用范围及可操作性 的区别。 ! "$ 层序级别 万方数据 层序级别的划分一直受到地质学界的关注, 主
第?期 第 ?C 卷
第?期
薛良清: 湖相盆地中的层序、 体系域与隐蔽油气藏 NOP Q G&R GKNPNGS
?@@? 年 A 月
文章编号: (?@@?) @?BC ==DB @? @<<B @A
湖相盆地中的层序、 体系域与隐蔽油气藏 !
薛良清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北京 <@@@DC) 摘要: 湖相盆地层序发育的主要控制因素为构造升降、 湖平面变化和沉积物供应速率的变化。叠合盆地区域构 造体制的转换是划分一级层序的基础, 构造幕的产物构成了二级层序, 三级以上层序主要反映岩相古地理与沉 积风格的变化。湖相盆地的体系域在不同条件下等时性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在一个沉积物源控制的 “沉积场” 或多个物源控制的多个 “沉积场” 的可容空间与沉积速率变化的比值都小于 < 或都大于 < 时, 所定义的体系域是 等时的。但在不同的 “沉积场” 之间的可容空间与沉积速率的变化存在明显的非均一性时, 在同一等时单元内, 可以有不同体系域共生。湖相盆地中隐蔽油气藏的勘探目标主要为断陷型盆地坡折 (带) 下方的低位砂、 砾岩体 和坳陷型盆地中两个最大洪泛期泥岩夹持的三角洲前缘相带砂岩体。 关键词: 湖相盆地; 层序; 体系域; 隐蔽油气藏 作者简介: 薛良清, 男, 高级工程师, 沉积地质与石油地质 >B 岁, 中图分类号: EBC=’? 文献标识码: &

隐蔽油气藏勘探理论及勘探方法

隐蔽油气藏勘探理论及勘探方法

隐蔽油气藏勘探理论及勘探方法目录1隐蔽油气藏的概念及研究现状 (1)2隐蔽油气藏的分类 (2)3.隐蔽油气藏勘探理论 (5)3.1层序地层理论 (5)3.2坡折带理论 (6)3.3复式输导体系理论 (7)3.4相势控藏理论 (7)4隐蔽油气藏勘探的方法和技术 (8)4.1高精度层序地层学指导下的准确选区选带是隐蔽油藏勘探的基础 (9)4.2地震资料高分辨率采集、高保真处理是隐蔽油藏勘探的保障 (11)4.3多井多层位标定、构造精细解释、变速成图是隐蔽油藏勘探成功的关键 (12)4.4地震属性分析、频谱分解、地震正反演等预测技术是隐蔽油藏勘探的手段 (14)4.5已钻井重新认识、“滚动勘探”模式是隐蔽油藏勘探的重要途径 (16)4.6应用油气化探技术勘探隐蔽油气藏 (16)4.7按照隐蔽油气藏的类型选择勘探方法 (17)5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 (18)5.1存在问题 (18)5.2发展趋势 (18)参考文献 (19)随着勘探程度的提高,可供勘探的构造圈闭日益减少,隐蔽油气藏已成为未来最具储量接替前景的勘探目标。

所谓隐蔽油气藏通常是指以地层、岩性为主要控制因素、常规技术手段难以发现的油气藏[1]。

隐蔽油气藏成条件复杂、圈闭形态不规则、埋藏和分布具有隐蔽性、勘探难度较大,人们对隐蔽油气藏研究还不系统,对它的认识还不够完善。

本文结合国内外隐蔽油气藏勘探的理论研究现状,总结了隐蔽油气藏勘探的思路与技术,分析了隐蔽油气藏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隐蔽油气藏研究的发展方向和趋势,以指导日后隐蔽油气藏勘探。

1隐蔽油气藏的概念及研究现状关于隐蔽圈闭,最早在1964年由美国著名石油学家Levorsen进行了完整的论证,随后世界各国都加强了对地层圈闭、岩性圈闭和古地貌圈闭的油气勘探。

目前普遍认为,隐蔽圈闭是指用常规技术方法和手段难以识别的圈闭,它们主要是由于沉积、古构造运动、水动力变化及成岩作用所引起的,包括地层超覆、地层不整合、上倾尖灭、透镜体、古河道、潜山、礁体及裂缝圈闭等。

东营三角洲高频旋回划分与浊积砂体预测

东营三角洲高频旋回划分与浊积砂体预测

东营三角洲高频旋回划分与浊积砂体预测方勇;邓宏文;郝雪峰;陈狄;晁静【摘要】笔者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和分析方法,利用钻井、测井及三维地震资料对三角洲内部基准面旋回的各种界面识别,进行基准面旋回的划分和对比研究,最后分析三角洲各期基准面旋回和浊积砂体的分布规律,从而对东营三角洲的岩性油气藏进一步勘探提供一些科学依据.【期刊名称】《物探与化探》【年(卷),期】2004(028)006【总页数】5页(P504-508)【关键词】东营三角洲;基准面旋回;层序地层学;浊积砂体【作者】方勇;邓宏文;郝雪峰;陈狄;晁静【作者单位】石油大学,北京,102249;中国地质大学,北京,100083;胜利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山东,东营,257200;胜利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山东,东营,257200;胜利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山东,东营,2572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31.4东营三角洲位于东营凹陷东部,是东营凹陷下古近系沙河街组重要沉积体系之一,面积约500 km2(图1)[1]。

东营三角洲形成的浊积砂体岩性圈闭是胜利油田沙三段重要的勘探目标之一。

近几年平均每年发现的岩性圈闭石油储量在千万吨以上。

对东营三角洲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进入90年代后,层序地层学的研究发展促进了东营三角洲的研究和油气勘探,但三角洲的高分辨率等时格架研究开展较少,从而限制了对东营三角洲的发育特点和具有重要油气勘探意义的岩性圈闭分布规律的研究。

图1 东营凹陷沙三中亚段沉积体系分布示意地层记录中不同级次的地层旋回记录了相应级次的基准面旋回。

地层的旋回性是基准面相对于地表位置的变化产生的沉积作用、侵蚀作用、沉积物过路时形成的非沉积和沉积欠补偿作用随时间发生空间迁移的地层响应。

每一级次旋回内必然存在着反映相应级次基准面旋回所经历的时间中可容纳空间与沉积物供给比值变化的“痕迹” [2]。

以钻井、测井和地震资料为基础,根据这些"痕迹"识别基准面旋回,对三角洲的各个旋回进行重新认识,并在各旋回内部分析浊积砂体的可能分布及其分布位置,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对东营三角洲的岩性圈闭开展进一步的勘探和研究。

模糊数学在石油地质中的应用综述

模糊数学在石油地质中的应用综述

36引言注水井调剖是油田增产的一种重要措施,但其效果评价方法却没有得到重视。

传统的调剖效果评价方法以单个调剖井为评价对象,忽略了井间干扰的影响,评价结果不科学。

且评价中只注重增油量和降水量两项指标,使评价具有不确定性和片面性。

针对以上传统方法的缺点,将措施井分为井组和区块两种情况讨论,并综合分析水井、油井、油藏、经济四方面的十项指标。

基于评价多层次,多指标的特点,该方法利用模糊数学中的多层次模糊评价综合分析调剖效果。

一、自然环境特征陕西长庆油田地下水的形成和分布严格受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和地层岩性的控制。

评价区内地下水主要有第四系白土山组孔隙承压水和全新统孔隙潜水两大类型。

第四系承压水含水层岩性为中细砂、中粗砂和砂砾石,含水层埋深约25~40m,水化学类型为重碳酸钠钙型;第四系潜水含水层岩性为亚砂土、砂、砂砾石,水位埋深约3~3.8m,水化学类型为重碳酸钙钠型,部分为重碳酸氯化物钠钙型。

评价区内地下水资源的开发,早期以开发利用浅层潜水为主,水质优良,用于农业灌溉和生活饮用。

60~70年代以来,随着农业发展、耕种方式的改变,尤其是油田的开发、生产,本区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由浅部潜水转向深部承压水,地下水水质也受到了严重的污染。

因此,有必要对该区的地下水水质进行评价,确定污染状况,预防和控制地下水污染,以保证当地居民的饮水安全。

二、模糊数学在石油地质中的应用综述1.利用模糊数学进行储层评价。

根据水平缝和低角度缝在声波时差、微侧向和微电极曲线上具有一定响应,建立了响应模型,并对苏北盆地陈堡砂岩储层特征利用模糊数学方法建立了裂缝识别体系,初步实现了裂缝的定量解释。

也以储层测井信息所反应的储层地质特性—一种以模糊信息为基础,利用模糊识别方法,建立了吐哈油田各种储层测井信息的模糊隶属函数和隶属方程;所得隶属度的大小可以用来判断储层的所属类型。

针对火山岩油气藏储层特点,应用模糊数学原理,选择反映储层宏观和微观特征的储能丰度、渗透率和孔喉半径中值三个参数,在岩心分析、测试资料研究的基础上,建立储层评价标准及合理构造隶属函数,计算权重并选择合适的模糊合成算子对火山岩储层进行综合评价。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基本概要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基本概要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基本概要一、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的基本原理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是以地层基准面升降旋回为沉积的主控因素的成因地层学。

它以岩心、测井、露头和高分辨率地震反射剖面为基础,通过精细层序划分和对比技术,建立各种高级别的成因地层格架,对各种级别沉积体进行四维评价和预测,因而具有客观、动态、准确、精细等优点。

它包括以下四大基本原理:1.基准面变化原理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认为层序的形成受控于基准面的上升、下降的旋回。

基准面不是一个实在的物理界面,而是一个相对于地表波状起伏的、连续的、略向盆地下倾的抽象面,它的位置、运动方向及升降幅度不断地随时间变化。

基准面可被看成一个势能面,它反映了地球表面与力求其平衡的地表过程间的不平衡程度,要达到平衡,地表要通过沉积或搬运作用改变其形态来向靠近基准面的方向运动。

地表和基准面之间可供沉积物沉积的空间构成可容纳空间,基准面相对于地表的运动使其发生变化,从而限定了沉积物堆积的最大潜在空间。

沉积物的供给速率和可容纳空间的变化相比,其变化相对较小,所以假定沉积物质供给速度不变,则可容纳空间的变化近似等于可容纳空间与沉积物供给量变化的比值。

可容纳空间随基准面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并产生沉积物保存、剥蚀、过路不留和非补偿四种地质作用。

基准面在变化中有总是向其幅度最大值或最小值单向移动的趋势,其变化构成一个个完整的上升与下降旋回,每个旋回称为基准面旋回。

基准面穿越地表摆动到地表之下再返回,称为基准面穿越旋回。

它的基准面下降半旋回会形成不整合面,而基准面完全在地表之下,或地表之下的摆动产生剥蚀作用,不会形成不整合面。

高级次的基准面旋回包含着低级次的旋回,相应地形成了不同级次的地层旋回。

地层旋回是在基准面旋回期间堆积在成因上相联系的沉积环境内并保存下来的所有沉积物。

基准面旋回所经历的全部时间由地层记录(岩石)和沉积间断面组成,伴随旋回的可容空间与沉积物供给量变化的比值变化,在地层旋回的沉积或岩石性质中表现出来,所以,在地层记录中识别不同级次的基准面旋回并进行地层对比是可以实现的。

陆相盆地基准面旋回的级次划分和研究意义

陆相盆地基准面旋回的级次划分和研究意义

① 为CNPC 油气储层重点实验室资助项目《前陆盆地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及其研究意义》部分研究成果收稿日期:2000210220文章编号:100020550(2001)022*******陆相盆地基准面旋回的级次划分和研究意义①郑荣才1 彭 军2 吴朝容11(“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学院分室 成都 610059)2(“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南石油学院分室博士后流动站 四川南充 637001)摘 要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及其技术方法在陆相盆地层序分析中的应用,关键技术之一是识别和划分不同成因的界面与不同级次的基准面旋回。

文中以数个不同构造性质的湖盆为例,在盆地构造—沉积演化序列中识别出6种受不同因素控制,具不同成因特征、发育规模和识别标志的界面类型;以界面的成因特征及其差异性为依据,提出基准面巨旋回、超长期旋回、长期旋回、中期旋回、短期旋回和超短期旋回6个级次的划分方案,建立了各级次旋回的划分标准和厘定了各级次旋回的时间跨度,并认为前3个低频长周期旋回主要受构造因素控制,后3个高频短周期旋回主要受天文因素控制;文中分别讨论了各级次旋回在油气田勘探开发工程各阶段的研究意义。

关键词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 地层基准面 旋回界面 旋回级别地层格架 陆相盆地第一作者简介 郑荣才 男 1950年出生 教授 沉积学、层序地质学与石油地质学中图分类号 P539.2 文献标识码 A 源于被动大陆边缘的“V ail ”经典层序地层学理论〔1〕并不完全适合中国广泛分布的中、新生代陆相含油气盆地层序分析,已被众多层序地层研究者逐渐认识,而由T A Cross 倡导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及其技术方法〔2~5〕在陆相层序分析和油气勘探开发中的适用性和有效性则被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所接受,并已取得一系列研究成果〔6~15〕。

有关该理论体系所突出的“高分辨率”含意,不同的学者各有不同的理解,或将其视为高分辨率地震地层学的代名词,或将其等同为高频层序,认为在岩性、测井或地震剖面中将层序尽可能地划分为最小成因地层单元,即可达到“高分辨率”的目的。

滨南油区沙河街组隐蔽油气藏勘探研究

滨南油区沙河街组隐蔽油气藏勘探研究
工 业 技 术

Li n SC1enc q a l Nhomakorabea_

enl no Kl e og ee a v , I d l t y W h _
滨南油区沙河街组隐蔽油气藏勘探研究
颜冬亮
( 胜利油 田分公 司滨南采油厂 山东 滨州 2 6 0 ) 566 [ 要】 摘 中国东部的大多数的油气 田,自 2 世纪9 年代 以来 ,已经进入 了高程度勘探 阶段 ,一些大而明显 的背斜构造油气田已经被发 现。 从 0 0 隐蔽性 油气藏在油田勘探开发过程 中越来越是重要 。因此 ,这个项 目的研究会对复杂油气藏的勘探和提高油 田采收率具有非常重要 的意义 。 这个 项 目的研究 运用了诸 多理论 指导 ,诸如石油地质学 , 构造地质学 , 沉积岩石学等等 。根据隐蔽性油气藏在滨 南油 田勘探开发 中的突 出问 题, 我们采用有关隐蔽性油气藏 目标 的各种新技术 , 并且进行 了综合石油地质研究工作 ,例如 , 沉积岩石学 ,储层和构造等方面的研究 。进行三 维地震构造解释 、 岩石切片和储层特征研究在这个项 目中是最重要 的。 最后我们概括总结 了隐蔽性油气藏 的主要勘探经验 , 出了勘探隐蔽性油 提 气藏最有效 的勘探方法 。 【 关键词】 隐蔽性油气藏 复杂油气 藏 三维地震 中图分类号:F 1 . 文献标识码 :A 461 文章编 号:10 - 1X( 0 )0 — 0 9 O 0994 2 1 2 204一 1


引 言
随着滨南油 田勘探工作 的深人 ,油气勘探难度也越来越大 。 目 前 摆在我们技术人员面前 的主要 问题是如何在新区和老区找到更多 的储 量, 解决资源接替 问题 , 这就迫使我们不断地学 习新的勘探方法 和技 术手段 ,向隐蔽性油气藏进行勘探 。这几年来 ,随着对隐蔽性油气藏 的重视 ,在这方 面给滨南油 田的储量增加和提高采收率等带来 了巨大 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因此 ,积极开展对隐蔽性油气藏尤其是砂砾 岩扇体的深入研究对滨南乃至整个胜利油区都有很重大的意义。 二 、沉积类型与储层特征研究 由于第三纪构造运动 、气候变迁及湖水多次进退 以及滨县凸起上 的多次洪水作用 ,从而在滨县 凸起南坡形成 了很有特征的三维岩相组 合 。通过对该 区内的重点 区块 、重点井的岩芯资料进行详细沉积学研 究 ,以及对测井 曲线和 录井资料的分析 ,结合三维地震特征并通过沉 积学编图 ,认为滨南油 田广泛发育沙 三、沙 四时期为主的扇体 ,主要 表现为浊积扇沉积体系 、三角洲沉积体系 、滨浅湖沉积体系和河流沉 积体系 。 最易形成 隐蔽性油气藏 的为三角洲 、 水下扇沉积体系 ( 1 。 图 ) 1 . 三角洲沉积体系及储层特征 ( ) 1 沉积体系 沙三段沉积 中晚期至沙河街组二段沉积早 期 , 主 要发育三角洲前缘滑塌沉积亚相形成的浊积岩和三角洲前缘亚相分支 河 口砂坝 、远砂坝组成 ;沙河街组沙二段主要沉积三角洲平原亚相 , 储集层类型为分支河道砂 、远砂坝和浊积砂体等 ,也是 三角洲沉积体 系的主要隐蔽性油气藏发育带 。 ( ) 2 储集层特征 分支河道岩性以含泥质的长石砂岩为主 , 可见 粗砂岩 ,分选差至中等 ,概率图上以发育跳跃为主的两段 式 :河道中 可发育边滩和心滩 ,韵律反映为下粗上细的正韵律 特征。发育大中型 板状交错层理和斜层理 ,化石较少见。 浊积砂体岩性以粉细砂岩为主 ,沉积构造发育水平层理 、块状层 理 、平行层理 ,其中以块状层理为主 ,砂岩横 向上呈 透镜状 。 河 口砂坝是河流携带的沉积物以前积方式堆积在底积层 上。岩性 以细砂岩为主 , 见斜层理 , 坝前方和上部受到波浪的筛选 , 粒变粗 , 颗 分选变好 ,具反粒序特征。 2 . 水下扇沉积体系及沉积特征 ( ) 1 沉积体系 水下扇是滨南油 田部分区域 沙三 、 沙四段的主要 沉积类型 ,这类 扇体发育在断陷早期 ,收敛 期冲积扇 部分进 入水体 形 成, 一般是当沉积速度大于沉降速度 , 同时又具 备稳定 的供给水 道时 , 可产生向湖盆方 向的推进加积现象 ,断阶上较平坦地势是水 下扇最发 育部位。平 面上呈扇形 、舌型 ,通常多个扇体叠合连 片。 ( ) 2 水道沉积类 型 岩性 由砂岩 、 细粉砂岩等组成 , 垂向层序一 收为正韵 律及复合韵律 ,测井曲线上多呈漏 斗状 、 箱状及钟 型 ,在地 震剖面上具有明显的前 积反射结 构 , 表现为 中振幅 中连续的 “ ”形或 s 迭瓦状反射 、向湖盆方 向收敛 。

珠江口盆地东北陆架边缘斜坡带晚中新世一第四纪层序模式与单向迁移水道

珠江口盆地东北陆架边缘斜坡带晚中新世一第四纪层序模式与单向迁移水道

珠江口盆地东北陆架边缘斜坡带晚中新世一第四纪层序模式与单向迁移水道姜静;张忠涛;李浩;罗祎;田洪训;刘汉尧【摘要】综合二维和三维地震、测井和古生物等资料,在珠江口盆地东北陆架边缘斜坡带晚中新世以来发育的地层中识别出2个二级层序(CS1和CS2)、8个三级层序(S1-S8)以及3种主要的沉积体系:陆架边缘斜坡单向迁移水道、陆架边缘斜坡前积体和陆架边缘三角洲.从外陆架至下斜坡,陆架边缘斜坡单向迁移水道主要由4种水道类型构成:①局部受限的外陆架单向迁移复合水道;②宽浅且非受限或局部受限的外陆架-陆架坡折带侵蚀型水道复合体;③深切且受限的斜坡垂-侧向加积型单向迁移水道;④U形且非受限或局部受限的下斜坡垂向加积型复合水道体系.根据层序界面、层序内部结构以及沉积体系构成等特征的变化,总结出2种不同的体系域构成模式:①粤海组-万山组由广泛发育的陆架边缘单向迁移水道组成的不同于Exxon 经典层序地层的类型;②第四系由高角度陆架边缘前积体充填和斜坡水道组成的层序类型.研究区晚中新世以来的陆架边缘斜坡层序和沉积演化,受到海平面变化、构造运动、沉降速率和沉积物供应等多种控制因素的共同影响.【期刊名称】《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年(卷),期】2019(040)004【总页数】11页(P864-874)【关键词】单向迁移水道;斜坡前积体;陆架边缘三角洲;沉积体系;体系域;层序;珠江口盆地【作者】姜静;张忠涛;李浩;罗祎;田洪训;刘汉尧【作者单位】中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协会,北京100860;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海洋学院,北京100083;中国海洋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研究院,广东深圳518000;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海洋学院,北京100083;中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协会,北京100860;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海洋学院,北京10008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海洋学院,北京10008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1.3层序地层学是源自被动大陆边缘的一门地层学分支学科,其建立的等时地层格架对于沉积体系研究和油气勘探开发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4]。

辽东湾隐蔽油气藏地球物理识别技术研究的开题报告

辽东湾隐蔽油气藏地球物理识别技术研究的开题报告

辽东湾隐蔽油气藏地球物理识别技术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随着人们对能源需求的日益增长,海上油气资源的开发已成为国际能源开发领域的热点。

辽东湾作为我国最为重要的沿海经济带之一,其地质条件和油气潜力备受关注。

然而,辽东湾的油气藏普遍存在深埋、隐蔽、复杂等特点,使得传统地震勘探孔密度不足、数据分辨率较低等问题愈发突出,导致钻探成功率低、勘探成本高。

因此,如何利用现代地球物理识别技术对隐蔽油气藏进行精准高效的识别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

二、研究目的本课题旨在研究辽东湾隐蔽油气藏地球物理识别技术,探究其实现原理、优缺点和应用前景,并在实践中验证其可行性和有效性。

三、研究内容1、隐蔽油气藏地球物理特征分析通过对辽东湾地质特征和现有地震数据的分析,探究隐蔽油气藏地球物理特征,明确地质模型。

2、地震反演技术研究采用地震反演技术,对隐蔽油气藏地下结构进行模拟反演,利用模型对比分析模拟反演结果的精度、分辨率和可靠性。

3、异常体识别技术研究通过异常体识别技术,分析隐蔽油气藏中可能出现的异常体,如断层、岩性改变等,并利用反演结果进行定量刻画和识别。

4、数据处理和分析对地震数据进行前处理、去噪、频谱分析等,通过特征提取和成像处理,获取隐蔽油气藏的准确信息,并进行综合分析与解释。

四、研究方法1、地震反演技术:采用有限差分法(FDM)、有限元法(FEM)等地震反演方法对辽东湾隐蔽油气藏地下结构进行模拟反演。

2、异常体识别技术:采用时间-空间分析、频域分析、小波分析等方法对异常体进行识别。

3、数据处理和分析:包括数据预处理、频带分析、相分析和速度分析等数据处理和分析手段。

五、预期成果1、基于隐蔽油气藏地球物理识别技术的辽东湾油气开发模式。

2、较为系统、完整的隐蔽油气藏地球物理识别技术体系。

3、较为准确、高效的隐蔽油气藏地下结构模拟反演技术。

4、较为准确、精细的隐蔽油气藏异常体识别技术。

5、实践中应用普及,助力辽东湾油气开发取得实质性进展。

基准面旋回原理在储层研究中的应用——以川中公山庙构造沙一油藏为例

基准面旋回原理在储层研究中的应用——以川中公山庙构造沙一油藏为例

在 沙一 油藏滨浅湖一 三 角洲相沉积体 系 中共 划 出 1个长期、 6个 中期 和 2 9个短 期旋 回层序 。 在此基础上指 出沙一油藏储层宏观非均质性受控 于基 准面 的旋 回变化 , 一般 在 中期 基 准面旋 回上升半旋回的下部砂体比较 发育 , 非均质性弱 ; 各中期基 准面旋回上升 半旋 回末期和 下降半
旋 回期泥质沉积较发 育 , 非均质性强 ; 同时探讨 了基 准面旋 回原理在储层表征和 油气田开发 中
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 沙一油藏 ; 准面旋回; 层非均质性 ; 基 储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 ; 储层 表征
中图分类号 :E 2 . T l2 2 文献标 识码 : A
弓 言 I
世以来…, 其全新的理论和技术方法在科学研究和
油气 田勘探 开发 中影响深远 。该理论 运用过程一 响
的。目前 由于考虑 的因素不 同, 因而相序划分各 异。笔者认为长周期旋回与层序( 三级层序) 相当, 中周期旋 回与准层序( 体系域) 相当, 短周期旋 回与 准层序相当。
13 基准 面的 识别 .
以 Cos19) r (94 为代 表的成 因地层研 究小组提 出 s 的高分 辨率层序地层学 (i h h—r o tns une问 g e li e ec) su o q
jLo基准面控制着沉积和侵蚀作用。 s3  ̄] ]
1 2 基 准面 的划分 .
基 准 面旋 回是 在相 序 分析 的基 础 上识 别 出来
震) 的变化 , 最终控制 了储层 的非均质性 。
基准面旋回界面的识别是进行高分辨率层序
地层学研 究的前提和关键 。因此要综合露 头、 岩
心 、 井与地 震剖 面相 互验 证 。短周期 基准 面旋 回 测

从“隐蔽油气藏”的提法说起

从“隐蔽油气藏”的提法说起

石油科技论坛 2004.1240“隐蔽油气藏”近年来逐渐成为石油地质工作者口中和笔下出现频率非常高的一个词。

人们对“隐蔽油气藏”的重视程度有增无减;上至科学院院士、博士生导师、知名教授,下至一般的科研人员,无不把“隐蔽油气藏”的研究视为重要项目和热门课题。

已经有一些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对“隐蔽油气藏”进行了不同的分类,并就各具体类别的特征进行了详细描述。

当然,有关的内容,色彩纷呈,五花八门,非常热闹。

问题并不就此而止,更进一步地,有人给出了“隐蔽油气藏”形形色色的各种剖面形态;有人顺理成章地提出了“隐蔽油气藏”的成因问题,控制因素问题,以及识别方法、分布特征、预测方法等等问题,逐一进行分析研究,同时把这些作为课题摆在有关研究者的面前。

在油气勘探领域,比较容易被发现的油气田总是“优先”或者先期被□ 《新疆石油地质》编辑部 陈 淦人们发现,而不容易被发现的油气田则总是后期被发现,这是一个很自然的规律。

随着石油工业的发展,油气勘探领域面对的现实越来越复杂,越来越严峻,发现新的油气田越来越困难。

正是在这个大背景下,“隐蔽油气藏”的提法面市了,它不胫而走,大行其道,被人们广泛地接受、关注和议论着。

其实,什么是“隐蔽油气藏”?它并没有一个各方面公认的统一的定义,各家说法不一,目前已经到了众说纷纭的程度。

由于定义的不一致,对“隐蔽油气藏”的分类也就五花八门:有的从发现的技术难度出发,有的从构造出发,有的从地层出发,有的从圈闭性质出发,有的从水动力系统出发,也有的从组合因素或复合因素出发,不一而足。

对于“隐蔽油气藏”概念的由来,有人把“首创权”推给了外国人,也有人把首创的问题搁置在一边,认为这不是问题的核心,最重要的是我们如何构建一套属于我们自己的理论。

尽管什么是“隐蔽油气藏”还没有统一的定义,也可以说还没有闹清楚,然而,已经有人对国内外“隐蔽油气藏”的油气探明储量进行了统计,还给出了这些储量占已探明储量的百分比。

潜江凹陷周返地区潜江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与砂体分布

潜江凹陷周返地区潜江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与砂体分布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科技与创新文章编号:2095-6835(2021)09-0147-02潜江凹陷周返地区潜江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与砂体分布*李维(江汉油田分公司江汉采油厂,湖北潜江433123)摘要:为了查明潜江凹陷周返地区潜江组有利砂体的分布规律,利用钻井和岩心资料开展了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

将潜二段—潜四段划分为3个长期、11个中期和56个短期基准面旋回,并在连井的等时地层格架中进行了砂体划分和砂体对比。

研究成果为油田的勘探开发提供重要依据。

关键词:层序地层;砂体分布;周返地区;潜江组中图分类号:P618.13文献标志码:ADOI :10.15913/ki.kjycx.20210.09.0631引言潜江凹陷是位于江汉盆地中部的重要富烃断陷型盐湖凹陷[1],凹陷内的潜江组以巨厚的盐系地层为特征,沉积体系发育和分布受物源供给、古地貌以及盐湖密度流等因素控制[2]。

周返(周矶—返湖湾)地区位于潜山凹陷中部,潜江组沉积期以湖盆咸化期和淡化期的交互沉积为特征,来自西北方向的三角洲前缘砂体在此处叠置,形成上倾尖灭型的岩性油气藏[3]。

因此,查明富砂沉积微相的分布对于储层的精细描述和岩性圈闭识别至关重要。

利用研究区内的高密度钻井资料,对潜江组二段—四段开展高分辨率的层序地层研究,为砂体对比提供高精度的格架,明确了工区内的有利砂体时空演化规律。

研究成果为油田的下阶段勘探开展提供重要依据。

2区域地质概况潜江凹陷构造样式表现为箕状凹陷,分别受北部的潜北断层和东南部的通海口断层控制。

古近纪早期潜江组沉积中心紧邻潜北断层,白垩纪和古近纪早期沉积主要受控于通海口断层。

在边界断层及东荆河断层的强烈活动以及凹陷内部的丫角—新沟、通海口和岳口等多处低凸起的快速隆升共同作用下,凹陷内部的沉积环境总体表现为封闭—半封闭的盐湖。

从边界断层向凹陷方向,表现为断—凹—隆的组合结构。

试论隐蔽油气藏的分类及勘探思路

试论隐蔽油气藏的分类及勘探思路
311 古构造油气藏
本文所定义的古构造油气藏是指在油气运移、聚集之前或同时形成的那些古构造圈闭 (古背斜、古隆起等) 所保存的油气藏, 由于晚期构造运动的改造, 在今构造图上, 表现为次高地、低地或单斜等地貌特征的一类油气 藏。正是由于它们在今构造图上所表现的这种地貌特征, 而极具隐蔽性。美国阿拉斯加州北坡的普鲁德霍湾大 油田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该油田是北美最大的油田, 估计石油可采储量至少 1219 亿 t, 天然气可采储量 01728 万亿 m 3。但是其勘探经历却异常曲折。20 世纪早期即发现有大量油苗。1944~ 1953 年间, 美国海军用 了当时各种先进的勘探技术进行了较大规模的勘探, 共作地震剖面 5280km , 钻了 45 口浅取心井和 37 口探井, 钻探了 18 个构造, 其中 7 口井钻达基岩。 结果仅发现了一个可采储量 1000 万 t 的中小油田和一个储量 85 亿 m 3 的小气田, 另外还发现了几个很小的油气田。 后来由于勘探费用昂贵, 成果不大, 各石油公司纷纷搬走, 至 1967 年底时, 还剩有两部钻机, 一部钻机已拆卸完毕, 放置在码头, 准备外运; 另一部属大西洋富田公司。 就是 这最后一部钻机, 钻在当时看来并不十分理想的区域拱起向东倾没部位的一个隆起相对不高的古潜山构造上, 从而发现了这个美国最大的油田——普鲁德霍湾油田。从当时所掌握的石油地质情况看, 这口井所处的位置并 不太有利, 因为在这口井以西, 在同一区域隆起的较高部位, 在同一类型的另一构造上, 壳牌石油公司已钻了一 口探井, 该井穿过不整合面后, 钻遇了二叠—三叠系的砂层, 砂岩物性良好, 但却仅含水而不含油。油田发现后, 进行了大量的详探和研究工作后才知道, 油藏形成时, 普鲁德霍湾构造处于隆起较高的有利部位, 以后发生区 域性向西抬起, 才使构造位置变低的。 区域性抬升在地质上是一常见现象。 就是这一常见的地质现象, 对阿拉 斯加州北坡的勘探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其教训是深刻的。

层序地层学与隐蔽油气藏勘探

层序地层学与隐蔽油气藏勘探

层序地层学与隐蔽油气藏勘探80 年代中期以来,在地震地层学的基础上诞生了层序地层学,使古老的地层学的研究产生了新的飞跃,同时对油气勘探也产生了重大影响。

作为一种勘探工具,层序地层学被用于确定生油区、储层砂岩的位置和盖层情况,因为层序内的地层是有系统的、可预测的相组。

它能依据地震资料,再加上少量分散的测井资料来预测一个带的岩石组分。

层序地层学综合测井资料、化石资料及地震反射特征来解释岩石的组合及沉积环境。

更重要的是层序地层学通过不同规模层序的划分、体系域等的识别,使油气与各体系域中的沉积体在时间序列上的演化和空间配置有规律地联系起来,从而使油气预测更为有效。

一隐蔽油气藏的简介对于隐蔽油气藏,目前的定义是:在现有理论和技术条件下,从物探上不能直接发现或识别出来的油气藏。

关于隐蔽油气藏的分类,国内外的行过探讨。

隐蔽油气藏(subtle trap)的概念最早是由卡尔(1880)提出的。

1934年了非构造圈闭(nonstructural trap)的概念,专指“由于岩层孔隙度变化而封内形成的油气藏;1966年莱复生 (Levorsen)提出隐蔽圈闭(subtle trap)概造、地层、流体(水动力)多要素结合的复合圈闭;1972年哈尔鲍蒂(Har气藏来表示与构造圈闭相区别的勘探难度较大的地层、不整合和古地貌维特(Savit)指出:所谓隐蔽圈闭是用目前普遍采用的勘探方法难于圈定1983年,朱夏指出隐蔽圈闭的提出虽然着重于地层、岩性、古地貌等非并不排斥某些构造圈闭。

圈闭是否隐蔽,取决于它们本身的形式和成因对于目前隐蔽油气藏的概念,概括起来有三种概念:第一种为广义包括狭义的地层油气藏、不整合、古地貌油气藏和岩性油气藏;第二种是气藏相区分而提出来的非构造油气藏,指所有的非构造成因所形成的岩性圈闭油气藏、地层圈闭油气藏、混合型圈闭油气藏和水动力圈闭油气三种隐蔽油气藏是指用目前普遍采用的勘探方法难以圈定其位置的圈闭型、古地貌型和不整合型油气藏。

隐蔽油气藏成藏机理研究现状及展望

隐蔽油气藏成藏机理研究现状及展望
( 1中 国 石油 大 学 石 油 天 然 气 成 藏 机 理 教 育 部重 点 实验 室 ) ( 中国 石 油 大学 盆 地 与 油 藏研 究 中心 ) 2
摘 要 隐 蔽 油 气藏 可 以按 其 判 别 难 度 、 隐蔽 方 式 、 气 富 集 动 力 学机 制 等 进行 分 类 。 油 按 动力 学 成 因可 基 本 分 为 五 类 : 力 顺 优 势 通 道 输 导 油 气 聚 集 成 藏 、 细 管 力 引入 油 浮 毛 气 聚 集 成 藏 、 盆 气体 体 积膨 胀 推 排 油 气聚 集 成 藏 、 子 吸 附 油 气聚 集 成 藏 、 子 结 合 深 分 分 力 聚 集 甲烷 水 合 物 气 藏 。 盆 地 类 型 、 造 背 景 、 积 环 境 等 因 素 的 影 响 。 同地 区 、 受 构 沉 不 不
维普资讯
『 婚 奇 等 :隐蔽 油气 戒 成 藏 机 研 究 现 状 及 展 望 龙
5 7
对 应 圈闭称 为 sbl t p u t a 。 er
行过探讨_ ( 1 。这些分类方法主要是以传统 4 表 ) _ 的隐蔽油气藏的定义为基础 , 把地层圈闭油气藏作
定其位置的隐蔽圈闭 (u t a ) sb er 。 lt p 随着世界 油气藏勘探 开发 的不断 发展 , 发现许 多
新类 型 的油气 藏不 仅用 常规 的勘探 技术 和方 法难 于
寻找 , 而且用传统的勘探理论难于解释 , 比如深盆气 藏、 露头油藏 、 煤层吸附气藏和甲烷水合物气藏等。 因 此, 了更深入地识别隐蔽油气藏 , 为 庞雄奇等 近年 将隐蔽油气藏定义为 : 在现有理论和技术条件下, 从 物探 和测井等资料上不能直接发现或识别出来的油 气藏概称为隐蔽油气藏, 英文表述为 sb e ee o , ut sr i lr v r

隐蔽油气藏勘探对基准面旋回研究的启示

隐蔽油气藏勘探对基准面旋回研究的启示

隐蔽油气藏勘探对基准面旋回研究的启示
杨龙;宋来明;桑淑云;魏宁;董海亮
【期刊名称】《内蒙古石油化工》
【年(卷),期】2011(037)002
【摘要】从基准面以及基准面旋回研究的进展出发,论述了层序界面划分的弊端,该弊端导致了基准面旋回应用于工业化生产中,带来了诸多不便.目前,我国油气勘探工作已经进入了隐蔽油气藏勘探阶段,而这种弊端更显突出.隐蔽油气藏中,洪泛面的意义尤为突出,不但控制了岩性油气藏的分布,更是控制了主力油层的分布,因而对原有的基准面旋回划分方案提出质疑.松辽盆地隐蔽油气藏勘探的结果进一步表明,在隐蔽油气藏勘探阶段,调整基准面旋回划分界限,大大提高了基准面旋回划分的可操作性,意义非常重大.
【总页数】3页(P139-141)
【作者】杨龙;宋来明;桑淑云;魏宁;董海亮
【作者单位】长庆油田第四采油厂地质研究所,陕西,靖边,718500;中海油研究总院,北京,100027;中海油研究总院,北京,100027;中国石油大港油田井下作业公司;渤海钻探国际工程分公司,天津,30028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18.130.2
【相关文献】
1.隐蔽油气藏勘探理论研究获突破 [J],
2.渤海海域石臼坨凸起两个亿吨级隐蔽油气藏勘探实践与启示 [J], 周心怀;王德英;张新涛
3.高精度三维开发地震在滨南油田B3区隐蔽油气藏勘探研究中的应用 [J], 李泽奇;孙玮;王博;姜泽伟;成功;常雨琪
4.川南嘉陵江组隐蔽油气藏勘探的启示 [J], 罗洋;邓宾;陈嵩;江林;邓飞涌
5.松辽盆地长岭凹陷隐蔽油气藏勘探研究 [J], 李群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隐蔽油气藏勘探对基准面旋回研究的启示X杨 龙1,宋来明2,桑淑云2,魏 宁3,董海亮4(1.长庆油田第四采油厂地质研究所,陕西靖边 718500;2.中海油研究总院,北京 100027;3.中国石油大港油田井下作业公司;4.渤海钻探国际工程分公司,天津 300283) 摘 要:从基准面以及基准面旋回研究的进展出发,论述了层序界面划分的弊端,该弊端导致了基准面旋回应用于工业化生产中,带来了诸多不便。

目前,我国油气勘探工作已经进入了隐蔽油气藏勘探阶段,而这种弊端更显突出。

隐蔽油气藏中,洪泛面的意义尤为突出,不但控制了岩性油气藏的分布,更是控制了主力油层的分布,因而对原有的基准面旋回划分方案提出质疑。

松辽盆地隐蔽油气藏勘探的结果进一步表明,在隐蔽油气藏勘探阶段,调整基准面旋回划分界限,大大提高了基准面旋回划分的可操作性,意义非常重大。

关键词:隐蔽油气藏;基准面旋回;洪泛面;层序界面 中图分类号:P618.13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81(2011)02—0139—03 上世纪90年代末期,邓宏文教授将基准面旋回理论引进国内,短短的十多年时间,基准面旋回理论在国内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并在各高校以及科研生产单位得到了充分的应用。

如果说,层序地层学理论是地质学上一次重大革命,基准面旋回理论则是这次革命性事件中一次重大变革。

1 基准面旋回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层序地层学理论为地质学家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思路,而基准面旋回理论无疑是这一理论体系中最为重要的一个分支。

早在20世纪初,地质学家就已经认识到基准面的存在并试图论述其对于地层层序的依存性[1],并开始对其进行了持续不断的描述以及研究,试图能将基准面及其意义进行明确定义,并加以定量表征。

总的说来,地质学家或者认为基准面是地貌学上的平衡剖面[2],或者认为是分隔沉积作用和侵蚀作用的理论均衡面[3,4]。

Wheeler H.E.的工作[5]奠定了目前基准面旋回理论广泛应用的基础,他第一次明确地从地层保存作用出发来认识基准面,并赋予其时间意义。

Cro ss T.A.[3,6,7] 进一步论述了基准面的含义,提出:基准面是一个势能面,它反映了地球表面与力求其平衡的地表过程间的不平衡程度。

目前国内普遍应用的基准面旋回理论即基于此观点,认为基准面为一非物理面,而是一个抽象面,是动态的、波状起伏的、不可测量的三维空间势能曲面[3,6,7]。

基准面旋回是指基准面上升到下降过程中保存下来的一系列地层[3]。

基准面旋回理论为建立等时性地层框架提供了一套有利的工具,使油气领域地质工作者乃至物探工作者以等时性为研究基础的观念空前广泛地建立起来。

这一点意义尤为突出。

到目前为止,基准面旋回理论的广泛应用为工业生产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获得了广大生产科研人员的一致认同。

但随着该理论应用的深度和广度不断发展,基准面旋回理论一个重大弊端逐渐暴露出来,即基准面旋回规模的确定及层序方案的划分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基准面旋回的划分一直是基准面旋回理论的核心问题。

不同的地质工作者对旋回的理解不一致,相差非常大。

很多学者作了大量工作致力于解决这个问题,从方法上[8]到资料上[8]再到研究的思路和角度[8-12],学者们孜孜以求,做了很多工作。

然而,即使是同一地区,不同学者划分方案迥异、基准面旋回规模差别较大。

甚至导致了目前二分、三分、四分等众多的层序划分方案及其改良建议[13]。

也就是说,基准面旋回划分的可操作性不强。

即虽然基准面旋回提供了一套科学分析地层问题的思路,但其没有提供有效利用该套思路的标准。

部分学者[13-14]针对这个问题,作了有益的探索。

139 2011年第2期 内蒙古石油化工X收稿日期:2010-12-20作者简介:杨龙(1977—),男,工程师,现在长庆油田第四采油厂地质所从事科研及管理工作。

近年来的科研生产实践表明,不同学者在层序地层规模方面的不同理解以及层序界面级次识别的难度导致基准面旋回理论可操作性问题非常突出,为工业化生产带来很多障碍,与工业化生产趋势不符!2 隐蔽油气藏关键界面随着地震资料分辨率的提高和陆相层序地层学理论的发展[9-12],层序地层原理指导下的地质-地震资料综合解释技术成为隐蔽油气藏勘探的有力工具[9,11]。

中石油研究院总结了东北、华北、以及西北等地油田隐蔽油气藏勘探经验,提出了三面控藏的理论,认为断面、最大洪泛面以及层序界面是控制隐蔽油气层的三个重要界面。

而最大洪泛面和层序界面则直接控制了岩性、地层油气藏的分布,其中洪泛面还控制了主力油层的分布,即两个最大洪泛面之间为主力油层的分布位置,见图1。

图1 三面控藏模式图(陶士振,2005)3 隐蔽油气藏勘探对基准面旋回研究的启示青一段和嫩江组湖相泥岩构成了松辽盆地南部两套主要的区域性盖层,已发现的油气均分布在两套区域盖层之下(中、下部含油组合)[15] ,并进一步指出,松辽盆地南部三角洲前缘带的勘探要预测砂层顶部的直接盖层条件,因为其是三角洲“前缘相带大面积含油的必要条件”。

进一步研究表明[16],盆地南部以怀德沉积体系含油规模最大,含油性以湖侵体系域居首,高位体系域次之,低位体系域居第三位,油气主要赋存于砂地比为20%~40%的三角洲前缘带。

松辽盆地南部隐蔽油气藏勘探成果表明:两个最大湖侵面对主力油层的分布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

对于隐蔽油气藏勘探而言,最大洪泛面不但具有和所谓的层序界面相似的意义,从油气分布的角度,其意义甚至更大于层序界面。

如果从隐蔽油气藏勘探的角度出发,现有的基准面旋回定义是否仍然合理很值得疑问。

基准面旋回的基本定义为基准面上升到下降一个旋回期间所沉积的地层。

而已有研究[13]表明,基准面旋回这个定义并没有严格意义上的科学意义,即一个完整的基准面旋回即可以定义为基准面上升半旋回和基准面下降半旋回的组合,也可以定义为基准面下降到基准面上升过程所保存的地层,但不管怎么样,对于油气藏的两个关键界面-最大洪泛面和层序界面而言,似乎洪泛面作为基准面旋回的界面更为合理。

这一点有学者曾从别的角度进行过论述[13]。

而从生产的角度,洪泛面的识别也相对来说更容易些。

而且,其更容易标准化操作,进行工业化生产。

这对于依赖于工作经验的描述性特点比较突出的地质学领域而言,无疑更有优势。

综上,在隐蔽油气藏勘探阶段,从可操作性的角度,基准面旋回边界定为最大洪泛面对实际生产更具意义。

4 结论作为层序地层学重要理论之一的基准面旋回理论在油气藏乃至隐蔽油气藏勘探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尤其是在隐蔽油气藏勘探过程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同一基准面上,各点沉积、侵蚀关系均不同。

基准面决定了某点沉积、侵蚀的基本关系,基准面变化决定了沉积物充填的可容纳空间的变化,而基准面旋回界面的划分则是搭建研究区等时地层框架的关键。

但因为基准面旋回理论不可避免的操作性差的缺陷,致使其在油气藏勘探中不能充分发挥其应用效用。

其中的一个关键问题是以等时性为灵魂的基准面旋回理论,基准面规模不易从时间上量化,而作为岩性转换面(较难获得一致认识)、不整合面(较易识别)。

从而导致了不同学者对基准面旋回的时间规模、划分方案理解不同。

导致在在实际地层对比过程中,不同的人划分的基准面旋回时间规模不同,甚至同一个人在不同时间划分的时间规模不同。

目前来看,必须要着力解决这一重要问题。

只有每个地层工作者以相同的标准进行工作,才能在基准面旋回规模上保持一致,至少大框架不会出问题。

只有这样,才能使其继续发挥应有的作用。

而在隐蔽油气藏勘探阶段,调整层序划分方案,虽是权宜之策,但终会使层序地层研究向工业化生产迈进一大步。

[参考文献][1] Barr ell J .Rhy thm s and M easur em ent of geo-140内蒙古石油化工 2011年第2期 log ic tim e [J ].Geolog ical Society o f A merican Bulletin,1917,28:745-904.[2] Bates R L and Jackso n J A.Glossary of g eol-og y.Alex andria,Virginia:American Geolog i-cal Institute ,1987,788.[3] 邓宏文.美国层序地层研究中的新学派-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1995,16(2):90~97.[4] 王嗣敏,刘招君.基准面与可容空间变化分析及应用[J].世界地质,2001,20(1):1~7.[5] Wheeler H E.Baselevel litho stratig raphicsurface and tim e stratigraphy [J ].Geolog i-cal Society of American Bulletin,1964,78:599-610.[6] Cross T A .Field -scale reserv oir characteri-zatio n ,in L .W .Lake ,H .B .Car roll ,Jr .,and T.C.Wesson,(eds.),Reservo ir Char -acter ization II:Or lando,Flor ida,Academic Press ,1991,493~497.[7] Cro ss T A ,Lesseng er M A .Sedim ent vol-ume par titioning :rationale for stratig raphic m odel evaluatio n and high -resolution stratig raphic correlatio n ,in F .M .Grad-stein,K.O.Sandv ik,and N.J.M ilto n,(eds.),Sequence Stratigraphy Concepts and Applicatio ns .NPF Special Publications 8,1998,171-195.[8] 石兰亭,潘树新,郭维华,等.松辽盆地南部上白垩统中部组合层序界面的识别标志及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J ].沉积学报,2010,27(2):235~242.[9] 冯有良,李思田,解习农.陆相断陷盆地层序形成动力学地层模式[J].地学前缘,2000,7(3):119~132.[10] 顾家裕,郭彬程,张兴阳.中国陆相盆地层序地层格架及模式[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5,32(5):11~15.[11] 顾家裕,张兴阳.中国西部陆内前陆盆地沉积特征与层序格架[J].沉积学报,2005,23(2):277~283.[12] 顾家裕.陆相盆地层序地层学格架概念及模式[J].石油勘探与开发,1995,22(4):6~10.[13] 宋来明,徐强,彭仕宓,等.对基准面旋回定义进行修改的建议[J ].石油学报,2009,30(4):630~634.[14] 郑荣才,彭军,彭光明,等.高分辨率层序分析在油藏开发工程中的应用-以百色盆地仑35块那二段油藏为例[J].沉积学报,2003,21(4):654-662.[15] 关德师,李建忠.松辽盆地南部岩性油藏成藏要素及勘探方向[J ].石油学报,2003,24(3):24~27.[16] 邹才能,薛叔浩,赵文智,等.松辽盆地南部白垩系泉头组-嫩江组沉积层序特征与地层-岩性油气藏形成条件[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4,31(2):14~17.The Signif icance Of The Subtle Reservoir Exploration OnThe Research Of Base Level CycleY A N G L ong 1,S ON G Lai -ming 2,SA N G S hu -y un 2,W EI N ing 3,D ON G H ai -liang 4(1.O il Pr oduct ion P lant 4of P etro China Chang qing O ilfield Company ,Jingbian ,Shanx i ,718500;O O C R esea rch Cent er,Beijing ,100027;3.Do w nho le T echnolo gy Ser v ice Co mpany ,BHDC,T ianjin,300283;4.I nt ernational Eng ineering Company,BHDC,T ianjin,300283)Abstract :T his paper discusses the draw back of the sequence div ision with nor mal metho d .T he dr aw back leads to the unco nv enience dur ing base level cycle is applied in the industr ializatio n of oil ex plo ration .At present the o il ex plo ration has entered into the subtle r eserv oir explor atio n stag e,and the disadv antag e is mor e o bvio us.T he r esea rch show s t hat in the sub-tle reserv oir floo ding surface is o f gr eat sig nificance.T he max floo ding surface contr olls no t o nly the dist ribution of lit ho lo g y reser vo ir ,but also t he main o il -contained fo rmat ion .T hen the no rma l base level cy cle div ision scheme is questio ned .T he result of subtle r eserv oir ex plo rat ion in So ng liao Basin also show s that in the stage o f subtle r eserv oir explor atio n the maneu-ver ability can be impr oved g reatly by adjudg ing t he div isio n scheme of base level cy cle,and it is ver y sig nificant.Key words :Subtle r eser vo ir ;Base lev el cy cle;M ax flo oding surface;Sequence bo undray141 2011年第2期 杨龙等 隐蔽油气藏勘探对基准面旋回研究的启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