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管理的产生与发展
管理学的起源和发展
管理学的起源和发展管理学作为一门学科,探讨了组织和管理的原则与方法,对于提高组织效率和效益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管理学的起源、发展过程以及对现代社会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管理学的起源管理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时期。
古代的国家和王朝,通过有效的管理来维持社会秩序和实现国家治理。
早在公元前5000年,古代古巴比伦王国的汉谟拉比法典中就记载了一系列管理原则和规范,包括对商业活动的管理和财务方面的规定。
在现代的管理学历史中,最早被公认为管理学奠基人的是亨利·费约尔。
他于1911年出版的《工业和一般管理的原则》被誉为管理学的圣经,这本书深入阐述了组织设计、领导力、人力资源管理等各个方面的内容,为今后的管理学研究提供了基础。
二、管理学的发展管理学在20世纪以来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其主要发展过程可以概括为如下几个阶段:1. 科学管理时代科学管理理论在20世纪初由弗雷德里克·泰勒提出,他通过对工作过程的科学分析,提出了一系列提高生产效率的方法。
泰勒的追随者如亨利·加里特和弗兰克·吉尔伯斯等人进一步完善了科学管理的理论体系。
2. 行为科学时代行为科学时代强调关注员工的人性及其影响。
马克斯·韦伯、埃尔顿·梅奥等人开展了一系列实验研究,强调了员工的动机和行为对管理的影响。
这一时期的重要贡献包括人际关系学派的建立以及激励理论的提出。
3. 系统与控制时代20世纪50年代后,管理者开始关注整体系统和组织控制。
利用系统论和控制论的理论,管理学开始关注企业的整体性和管理过程中的控制问题。
这一时期的重要理论包括管理信息系统、决策理论等。
4. 现代管理理论现代管理理论致力于适应全球化、信息化时代的管理需求。
知识管理、团队建设、创新管理等成为现代管理学的重要研究方向。
同时,全球化对管理理论的发展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现代管理学的方法更加注重系统论、协同理论等综合性方法。
国内 知识管理 发展
国内知识管理发展
国内知识管理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末期,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知识管理逐渐受到关注。
经过近20年的发展,知识管理在国内已经进入成熟发展阶段。
在2020年的新冠疫情以及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区块链等新技术与知识管理的深度融合,让整个市场迸发出了新的活力。
2021年,国内知识管理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智能时代的知识管理。
海比研究预计,2021年国内知识管理市场规模将突破60亿元,增长率达到25%,创造近年来新高。
同时,国内知识管理市场竞争格局开始出现新的变化。
以蓝凌为代表的知识管理品牌厂商仍占据头部阵营。
百度如流、飞书、钉钉等互联网巨头,以及印象笔记等一些基于AI、大数据等新技术而诞生的新兴公司开始角逐知识管理市场。
目前,国内知识管理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服务体系,包括知识管理相关软件、硬件、服务等方面。
一些本土知识管理服务厂商如长城战略研究所、AMT、蓝凌、中国知识管理中心、CKO网站等,开始在国内提供知识管理相关的教育培训、咨询辅导、软件实施等服务。
总的来说,随着新技术的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增长,国内知识管理将会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未来,知识管理将更加注重智能化、个性化和共享化,以更好地为企业和组织提供创新和价值。
试论行政组织管理未来的发展趋势。 简答题 (20 分)
试论行政组织管理未来的发展趋势
试论行政组织管理未来的发展趋势。
简答题 (20 分)
答:行政组织管理未来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
(1)行政组织的环境将更为动荡和复杂
知识经济、网络社会、全球化、民主政治的发展等等正在改变着整个社会的秩序。
因此,行政组织及其管理的环境变得更为动荡和复杂。
如何解决巨大的不确定和复杂性将是组织管理的核心议题,而应对不确定性的能力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则成为组织管理者的核心能力。
(2)知识管理的兴起与发展
考虑到在知识经济时代中,知识所具有的前所未有的高度价值,而知识管理则是组织促进组织核心竞争力与永续发展的核心要素。
知识管理并非单指建立新部门、聘任新的人力资源,而是使组织内部的成员充分体认知识产生、分享与应用的重要性,使生产和服务过程中的知识得到有效管理。
知识管理发展阶段和趋势
知识管理发展阶段和趋势知识管理这个话题,大家肯定都听过,但真正搞清楚它的来龙去脉,可能大部分人还是一头雾水。
你可能觉得,知识管理听起来像个很高大上的东西,专门为那些大企业、大老板准备的,其实不然,知识管理跟你我他都有关系。
简单说,它就是怎么把我们手头的知识更好地收集、整理、分享和应用。
嗯,别小看这个“管理”二字,它可真不简单。
知识管理发展这么多年,变化也挺大,跟我们生活中的那些变化差不多,一步一个脚印,慢慢地从初级走向成熟,最后还能闪现出一些新的趋势,让人眼前一亮。
最开始,知识管理还只是一个小小的概念,大家觉得有点新鲜,好像是大公司专门用来提升工作效率的工具。
那时候的知识管理就是简单粗暴地把信息放到一个地方,比如纸质的文件柜,或者存放文件的电脑硬盘。
哦,那时候的工作方式简直是“捡漏”式的。
你能想到的,只能靠一个一个手动搜查,根本没有什么系统化的管理方法,文件堆成山,翻起来累死。
还记得有一次,我在整理公司文件夹,竟然发现两年前的计划书还在,哎呦,这东西也是历久弥新啊!这时候,知识管理的任务就是让这些东西都能“摸得着,看得见”,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有一个中心化的知识库,大家都可以随时查看、共享。
随着时间的推移,知识管理开始变得更智能了,很多企业开始意识到,仅仅把信息存储好是不够的。
我们需要的是能有效提取并应用的知识。
说白了,就是如何让“有用的东西”能快速传递,防止浪费时间和精力。
于是,“知识共享”这个词就逐渐成为了大家嘴边的热词。
像现在我们常用的云盘、共享文档、团队协作工具,基本都属于这个阶段的产物。
大家可能没太多意识到,但实际上我们在用这些工具时,已经在享受知识管理带来的好处。
比如,你在工作中找某个资料,点开云盘一搜,马上就能看到,而且不用自己一个个地翻。
看吧,效率瞬间上来了,连带着你的工作动力也被调动了。
有些人可能会想:那知识管理发展到现在,岂不是已经差不多了?嘿嘿,这可未必,随着技术的飞速发展,知识管理的玩法越来越高大上。
企业知识管理的现状及未来发展
企业知识管理的现状及未来发展随着企业市场竞争的不断升级,企业知识管理已成为众多企业提升竞争力的关键要素之一。
企业知识管理是一种通过整合、创建、共享和应用企业内部和外部知识资源,帮助企业提高绩效、增强创新力和应对市场变化的重要手段。
本文着重探讨企业知识管理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一、企业知识管理的现状1. 企业内部知识沉睡,缺乏有效整合当前,许多企业仍存在“知识孤岛”、“信息半夜场”等问题,企业内部许多重要知识资产沉睡于员工个人和小团体之中,无法被更广泛地共享和应用。
同时企业缺乏有效的知识整合和管理手段,大部分知识仅停留在个人计算机、邮件、白板等个人、小团体平台上,不易被更多人共享和应用。
2. 知识流动性不足,企业知识“僵化”企业员工流动性不足,很难将各部门、员工之间的不同知识进行有机的融合,企业知识往往受制于员工的专业背景、职业发展方向等限制,缺乏迅速流动和可持续创新的特性。
3. 缺乏知识价值的普及企业知识管理的发展最终还需要依赖于更广泛的知识价值的推广和普及。
然而现实情况是,许多企业员工缺乏对知识价值的充分认识,不同层级的领导也缺乏对知识管理的统一理解,这限制了知识管理的深入推进。
二、未来发展趋势1. 重视知识价值的价值体系建立企业知识管理未来的发展趋势首先是建立更高层次、更合理化的知识价值体系。
强调企业知识价值的概念逐渐普及,将有助于提高企业历练及管理的效益。
2. 借助数字化手段提升知识管理的效率和质量企业应借助数字化手段,通过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协助企业知识资源的整合和分析,实现知识的全面管理、传播和创新。
3. 注重人才培养,提高员工知识质量未来的企业知识管理也需要注重员工队伍建设及人才培养,重视知识管理对员工能力的提升及知识能力的融合提升。
企业可以通过建立培训机制、激励机制等,提高员工可以共享的知识质量和价值。
4. 以知识服务为核心,推进性价比高的知识管理未来的企业知识管理还有待注重风险控制和性价比提高,更多地以性价比高的知识服务为核心,建立知识咨询、知识共享、知识传播等各种服务模式,提高市场服务竞争力。
知识管理系统发展历程
知识管理系统发展历程
知识管理系统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初期。
当时,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意识到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如何有效地管理和利用知识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
在早期阶段,知识管理系统主要是以企业内部的专家库、文档管理系统和集体智慧平台为基础的。
这些系统旨在将分散的知识资源集中起来,方便员工之间的交流和共享。
然而,这些系统缺乏标准化和协作机制,限制了知识的共享和利用效果。
随着Web 2.0的兴起,社交媒体和协作工具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
这些工具通过提供协作和分享的平台,使得知识管理系统变得更加灵活和开放。
人们可以通过博客、Wiki和论坛等工
具进行知识的共享和交流,从而推动了知识管理的发展。
随着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技术的普及,知识管理系统开始向云端迁移。
这使得知识管理系统具备了更高的可扩展性和灵活性。
员工可以通过移动设备随时随地访问和共享知识,加强了信息的流动和沟通。
近年来,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等技术的发展也为知识管理系统带来了新的机遇。
通过将自然语言处理和机器学习应用于知识管理系统中,可以实现知识的智能化管理和推荐。
这使得员工可以更快地找到所需的知识,并且系统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个性化的推荐。
总的来说,知识管理系统从最初的专家库和文档管理系统发展
到了如今的云端协作工具和智能化推荐系统。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演进,我们可以预见知识管理系统将继续朝着更加开放、智能和个性化的方向发展。
知识管理理论的发展渊源与构成_储节旺
理论探索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一个源头,知识管理的兴起同样如此,在知识管理广泛流行前出现了许多新的管理理论和方法,如学习型组织、流程再造、团队协作、虚拟企业等,共同点都是将智力资产的管理作为管理的核心。
这些理论从多个方面为知识管理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知识管理的发展经历了两个主要阶段,以信息为中心的知识管理阶段和以人力资源为中心的人力资本理论阶段。
这两阶段分别造就了第一代和第二代知识管理理论。
1第一代知识管理理论第一代知识管理理论主要包括:经典战略管理理论、竞争战略理论、核心竞争理论和信息管理理论,内容主要是围绕如何收集处理信息以构建核心竞争力,保持战略竞争优势。
所以第一代知识管理主要是以信息管理为中心,对知识的管理基本上限于显性知识,知识管理的方法和技术也基本上沿用信息管理的方法和技术。
1.1经典战略管理理论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著名管理学家钱德勒(Chandler)的5战略与结构6一书的出版,首开企业战略问题研究之先河。
钱德勒在这部著作中,分析了环境、战略和组织结构之间的相互关系。
他认为,企业经营战略应当适应环境,满足市场需要,而组织结构又必须适应企业战略,随着战略变化而变化。
因此,他被公认为研究/环境)战略)结构0之间关系的第一位管理学家。
其后,就战略构造问题的研究,形成了两个学派:设计学派(Desi g n School)和计划学派(Plannin g School),其中设计学派的影响力更为持久。
设计学派以哈佛商学院的安德鲁斯(Andrews)教授及其同仁们为代表。
他们在主张经营战略是使组织(企业)自身的条件与所遇到的机会相适应的基础上,建立了将战略构造分为制订与实施两大部分的基本模型。
该学派认为:首先,在制订战略的过程中要分析企业的优势与劣势、机会与威胁,即进行SWOT分析,因为,这将涉及到企业的竞争环境和企业发展的外部极限。
其次,高层的经理人员应是战略制订的设计师,并且他们还必须督导战略的实施。
知识管理的产生与发展
知识管理的产生与发展知识管理是指对组织内外的知识进行系统化整合、如何获取、使用、分享和传承知识的过程和方法。
它是一种通过有效地组织和利用知识资源,提高组织绩效和创新能力的管理方式。
它的产生和发展可以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
知识管理的产生是由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知识经济的兴起。
在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大量的数据和信息得到了广泛的获取和传播,但同时也带来了信息过载的问题。
人们意识到,要想更好地利用这些信息,需要将它们整合、组织和加以应用,从而转化为实际的知识。
同时,知识经济的兴起使得知识成为一种重要的生产要素,并且知识的获取、分享和传承对企业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因此,为了更好地利用知识资源,人们开始思考如何进行知识的管理。
第一阶段是知识管理的初期阶段,主要关注知识的获取和分享。
在这个阶段,人们开始意识到知识的重要性,并且使用各种工具和方法来收集、组织和分享知识。
例如,建立文档管理系统、知识库等,通过内部培训和经验交流等形式来分享知识。
这个阶段的重点是如何获取和共享知识,以提高组织的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
第二阶段是知识管理的中期阶段,主要关注知识的应用和创新。
在这个阶段,人们意识到知识的应用对企业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影响。
因此,人们开始开展知识的应用研究,并且通过建立知识管理系统、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等工具来促进知识的应用和创新。
这个阶段的重点是如何将知识转化为实际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第三阶段是知识管理的成熟阶段,主要关注知识的传承和创新。
在这个阶段,人们开始关注知识的传承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通过建立知识管理体系、知识传承机制等,来实现知识的传承和创新。
这个阶段的重点是如何将知识在组织内部进行传承,并且如何培养和吸引创新人才,从而提高组织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总之,知识管理的产生和发展是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知识经济的兴起密切相关的。
它的发展经历了从知识获取和分享阶段、知识应用和创新阶段,到知识传承和创新阶段的演进过程。
国内知识管理理论的发展
国内知识管理理论的发展一、概述知识管理理论作为现代管理学的重要分支,近年来在国内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深入的研究。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知识的获取、存储、共享和应用方式发生了深刻变革,为企业和组织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
国内知识管理理论的发展,不仅是对传统管理模式的创新,更是对新时代背景下企业和组织发展需求的积极响应。
国内知识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可以大致划分为几个阶段。
起初,知识管理理论主要借鉴了国外的先进理念和实践经验,通过引进和消化吸收,逐步形成了适应国内企业和组织特点的知识管理体系。
随着国内学者和实践者的不断探索和创新,知识管理理论逐渐本土化,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知识管理理论框架和实践模式。
当前,国内知识管理理论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并在多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无论是企业、政府还是教育机构,都在积极探索和实践知识管理的理念和方法,以提高组织的知识创新能力、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同时,国内知识管理理论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涉及的领域和层面越来越广泛,为实践提供了更为坚实的理论支撑。
国内知识管理理论的发展仍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一方面,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知识管理的边界和内涵不断拓展,需要不断更新和完善理论体系另一方面,国内企业和组织在知识管理实践中仍存在一些误区和难题,需要进一步加强理论指导和实践探索。
未来国内知识管理理论的发展,需要继续深化研究,拓展应用领域,提高实践效果,为企业和组织的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1. 知识管理的定义和重要性知识管理有助于提升组织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是组织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
通过有效的知识管理,组织能够更好地整合内外部知识资源,促进知识的创新和转化,从而推动产品和服务的升级,增强市场竞争力。
知识管理有助于提高组织的决策效率和质量。
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及时、准确的信息和知识是做出有效决策的基础。
知识管理通过建立高效的知识流转和共享机制,确保决策者在需要时能够获取到所需的知识和信息,从而提高决策的速度和质量。
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及发展趋势
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及发展趋势一、发展历程1. 科学管理理论(1880-1920年代)科学管理理论的核心思想是通过科学方法来改进工作效率。
弗雷德里克·泰勒是科学管理理论的奠基人,他提出了“科学管理”的概念,并强调工作的标准化、时间和运动研究等方法来提高生产力。
2. 行为管理理论(1920-1940年代)行为管理理论关注员工的行为和动机对组织绩效的影响。
埃尔顿·梅奥等学者通过霍桑实验研究发现,员工的关注和参预程度对工作绩效有重要影响,从而提出了人际关系和员工参预的概念。
3. 管理科学理论(1940-1960年代)管理科学理论将数学和统计方法应用于管理决策,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和运筹学方法来解决管理问题。
里奇等学者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军事领域取得了重要发展,推动了管理科学的发展。
4. 系统管理理论(1960-1980年代)系统管理理论认为组织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各个部份相互关联、相互影响。
彼得·森格等学者提出了系统思维的概念,强调了整体观念和相互作用的重要性。
5. 战略管理理论(1980年代至今)战略管理理论关注组织与外部环境的互动关系,强调组织应该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来调整战略。
迈克尔·波特等学者提出了五力分析模型和价值链理论,匡助组织分析竞争环境和优化内部运作。
二、发展趋势1. 全球化管理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发展,企业面临着更加复杂的竞争环境和多元化的文化差异。
全球化管理要求企业具备跨国经营和跨文化管理的能力,以适应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需求。
2. 创新管理创新是推动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创新管理强调组织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创新过程的管理。
企业需要建立创新文化,鼓励员工提出新思路和创意,并通过创新管理方法来推动创新项目的实施。
3. 可持续发展管理可持续发展管理强调企业在经济、社会和环境方面的平衡发展。
企业需要关注社会责任,积极参预公益事业,推动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以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
企业知识管理发展三个趋势及个人知识管理
企业知识管理发展三个趋势及个人知识管理
一、企业知识管理发展的三大趋势
1、智能知识系统的发展
目前,企业知识管理的发展不能忽视智能知识系统的发展,即以更智
能的方式来进行知识管理。
智能知识系统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技
术等技术支撑,利用知识图谱,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等技术为企业知
识管理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撑,有助于企业在更高的效率和更广泛的范围内
进行知识服务。
2、知识管理的社会化
知识管理的社会化是企业知识管理发展的原动力,它的出现改变了企
业知识管理的内涵形态。
社会化知识管理以社交媒体,博客,Wiki记录,交流平台等为基础,把企业高管和员工以及企业客户,供应商等社会关系
纳入知识管理流程之中,使企业知识的流动不受时空的限制,有效促进企
业知识的共享。
3、关注当下变化的重点
企业知识管理发展的另一个趋势就是关注当下变化的重点,及时调整
知识管理的策略,适应市场变化,更好地把握市场动态,抓住机遇,防范
风险。
而这需要企业关注技术变革,分析市场变化,及时作出反应,善于
把握机遇,做好风险控制,准确把握当下市场发展脉搏。
华为项目知识管理发展之路
华为项目知识管理发展之路随着信息化和科技的快速发展,知识管理在企业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作为一家全球知名的通信技术解决方案供应商,华为积极探索和实践知识管理,不断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本文将以华为项目知识管理发展之路为主题,对华为在知识管理方面的探索和实践进行介绍。
一、知识管理的意义和目标知识管理是指通过系统化的方法和工具,有效地捕获、组织、存储、传播和应用企业内部和外部的知识资源,以提高组织创新能力、学习能力和竞争力。
华为深刻认识到知识管理对企业的重要性,明确了知识管理的目标:减少重复劳动、提高团队协同效率、把知识转化为核心竞争力、提高项目交付质量和效率。
二、知识管理的基础建设在知识管理的基础建设方面,华为注重打造学习型组织,建立了完善的知识管理平台。
华为通过内部的在线学习平台、知识库、博客、论坛等工具,为员工提供了一个共享知识的平台;同时,华为还积极引入外部的知识资源,与合作伙伴和高校进行合作,共同推动知识管理的发展。
三、知识管理的流程和方法华为在知识管理的流程和方法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实践。
首先,华为通过知识梳理和分类,将知识进行归类和整理,建立了知识的体系结构;其次,华为通过知识共享和传播,促进不同团队之间的沟通和协作,提高项目的协同效率;再次,华为通过知识创新和应用,将知识转化为实际的价值,提升项目的质量和效率。
四、知识管理的挑战和解决方案在知识管理的实践过程中,华为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例如,知识的更新速度快,需要及时更新和传播;知识的质量和准确性也需要得到保证;不同团队之间的知识共享和协作也存在一定的障碍。
为了解决这些挑战,华为加强了对知识管理的培训和指导,推动员工建立知识分享和学习的习惯;同时,华为还加强了对知识质量的把控和监督,确保知识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五、知识管理的成果和效益通过多年的实践,华为在知识管理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和效益。
首先,知识管理提高了项目的交付质量和效率,减少了项目的重复劳动和错误;其次,知识管理促进了团队的协同和学习,提高了团队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再次,知识管理使得华为能够更好地应对市场的变化和挑战,保持持续的创新和发展。
知识管理的发展及其理论
知识管理的发展及其理论知识管理(Knowledge Management)是指通过有效的组织、获取、共享和应用知识,以提高组织绩效和创新能力的一种管理方法。
知识管理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并伴随着不同的理论应用和研究进展。
知识管理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
早期的知识管理主要集中在知识的获取和存储上。
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在他的著作中提出了“知识工人”(knowledge worker)的概念,并倡导企业应该合理利用知识工人的知识。
这一思想为知识管理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此后,一些学者开始研究如何收集、存储和分类知识,以便更好地进行组织和利用。
到了20世纪90年代,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知识管理迎来了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新兴的信息技术和网络通信工具使得知识共享变得更加方便和快捷。
很多企业开发了基于互联网的知识管理系统,实现了知识的集中存储和共享。
同时,一些知识管理理论也在这一时期得到了更深入的研究和应用。
一种重要的理论框架是知识管理循环模型(KM Cycle Model)。
该模型由莫德尔和麦奇尔(Møller and Mikkelsen)于2024年提出。
该模型将知识管理分为四个步骤:知识创建(knowledge creation)、知识组织(knowledge organization)、知识存储(knowledge storage)和知识应用(knowledge application)。
这一模型强调了知识管理的全过程,并强调了知识的创造、组织和应用在循环中的相互作用。
另一个重要的理论是非理性知识管理(Nonaka's Theory of Knowledge Creation)。
非理性知识管理是由日本学者野中忠直(Takeuchi & Nonaka)在20世纪80年代末提出的。
该理论认为知识的创造是一个非线性的、非理性的过程,需要通过经验共享和意识形态对话来实现。
知识管理学产生、存在与发展的关键因素研究
Th y Fa t r fEme gn e Ke co so r i g,Ex se c n v lp n itn ea d De eo me t
随着知识管理实 践经验 与理论 知识 的不断积 累 , 知识管理作为一 门学科 已经 获得 了众多学 者 的认 可。
当人们获取显性知识 ( 理论部分 ) 必然在 日常 的实 践 , 中内化 为隐性知 识 ( 通过实 践 ) 。因此哲 学 中理论 和 实践 的辩证关 系间接地说明 了知识 的显隐性转化 。而 人类在 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 的转化 中起到举足轻重的 作用 。哲学 中强调人类在社会 中的社会属 性也是 在说 明这一 点 , 因此我们需 要更加 注重人类 这种 隐性 知识 的载体 的作用 。因此 , 学 中对知识 的探讨 在一定 程 哲
第 3 卷 第 2期 1 21 0 2年 2月
情
报
杂
志
J OURNAL OF I I N EU』 GENCE
V0 _ 1 N . l3 o 2 F b 2 1 e. 02
知识管理学产生、 存在与发展的关键因素研究木
储节 旺 闫士涛 谈 甄
(. 1安徽大学管理学 院 合肥 20 3 ; 30 9 2 安徽科大讯 飞信息科技股份有 限公 司 合肥 2 0 8 ) . 30 8 摘 要 知识管理作 为一 门学科 已经获得 了学术界 的认 可。知识 管理 学的产 生主要是 因为相 关学科的发展 和融
o fKno e e M a g m e tSce e wldg na e n inc
CHU iwa g Je n
知识管理的发展及其理论
、
知 识 管 理 的 发 展 过 程
( ) 知 识 管 理 兴 起 的 背 景 一
2 O世 纪 9 0年 代 中 期 以 后 ,知 识 管 理 首 先 在 美 国 , 随 后 在 西 方 其 他 各 国 企 业 中 得 到 推
广 。知 识 管 理 的 兴 起 有 四点 原 因 。第 ,2 O世 纪 9 O年 代 以 后 ,信 息 技 术 在 美 国 、 日本 、 欧 洲 等工 业 发 达 国家 发展 迅 猛 ,这 为人 们 进 行 知 识 传 递 与 知 识 交 流 提 供 了更 加 迅捷 、 方便 的手 段 。第 二 ,2 O世 纪 8 O年 代 末 、9 0年代 初 ,美 国经 济 出 现 了 不 景 气 。 为 此 , 美 国企 业 采 取 了 业 务 流 程 再 造 、结 构 重 组 等手 段 , 进行 了包 括 中 间 管理 层 在 内 的大 规模 的人 员 解 雇 。 中 间管
理 层 的 大 量 解 雇 , 造成 了严 重 的 知 识外 流 ,对 企 业 内部 的 沟 通 产 生 了 负 面 作 用 。此 外 ,专 业
人 才 的 跳 槽 日益 频 繁 , 也加 重 了知 识外 流 的损 失 。 在 这 种 情 况 下 ,美 国企 业 开 始 普 遍 意 识 到
保 护知 识 ,遏 制 知 识 流 失 的 必 要 性 和 重 要 性 ,对 知 识 资 产 的 重 视 程 度 得 到 大 幅 度 提 高 。 第
三 ,2 O世 纪 9 O年代 以后 ,信 息 化 投 资 开 始 显 现 出 明 显 的 效 果 。 信 息 技 术 不 仅 作 为 降 低 成
本 、提 高 效率 的手 段 ,而 且 还 作 为创 造 价 值 的 手 段 ,开 始 发 挥 重 要 作用 。第 四 ,信 息技 术 的
大数据时代的知识管理
大数据时代的知识管理在大数据时代,知识管理变得尤为重要。
随着信息量的爆炸性增长,如何高效地管理、利用和传播知识成为各行各业面临的重要挑战。
本文将探讨大数据时代下的知识管理现状、挑战和发展趋势。
一、知识管理的定义和重要性知识管理是指组织或个人通过有效地收集、组织、存储、传播和应用知识,以提高工作效率和创新能力的过程。
在大数据时代,知识管理的重要性更加凸显。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每天都在产生海量的数据和信息,如何从这些数据中提炼出有用的知识,并将其转化为竞争力,成为企业和组织需要思考的问题。
二、大数据时代下的知识管理挑战1. 数据爆炸:大数据时代,数据量呈指数级增长,如何从海量数据中筛选出有价值的知识成为挑战。
2. 数据质量:大数据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数据质量问题,如数据不准确、不完整、不一致等,这给知识管理带来了困难。
3. 数据安全:随着数据泄露和信息安全事件的频发,如何保护知识资产的安全成为知识管理的重要问题。
4. 知识孤岛:在组织内部,知识往往分散在各个部门和个人之间,如何打破知识孤岛,实现知识共享和协同工作是一大挑战。
5. 技术更新换代:技术的快速更新换代也给知识管理带来了挑战,如何及时更新知识管理系统,适应新技术的发展成为重要课题。
三、大数据时代下的知识管理策略1. 建立完善的知识管理体系:组织需要建立完善的知识管理体系,包括知识管理流程、制度、技术平台等,确保知识的高效管理和利用。
2. 强调数据质量和安全:组织需要重视数据质量和安全管理,建立数据质量监控机制和安全保障措施,确保知识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3. 倡导知识共享和协作:组织需要倡导知识共享和协作文化,打破部门之间的壁垒,促进知识的跨部门共享和协同工作。
4. 引入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技术:组织可以引入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技术,通过智能算法和数据挖掘技术挖掘知识,提高知识管理的效率和精度。
5. 不断学习和创新:在大数据时代,知识更新换代迅速,组织需要不断学习和创新,保持竞争力和持续发展。
知识管理的产生与发展
知识管理的产生与发展知识管理是指组织和个人对知识资源的有效获取、创造、共享和应用的过程。
它的产生与发展与人类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密不可分。
下面将从知识管理的起源、发展和重要性三个方面详细介绍。
一、知识管理的起源知识管理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
当时,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知识经济的兴起,人们开始意识到知识是一种重要的资源,而有效管理知识可以使组织在竞争中获得优势。
于是,知识管理的概念被提出,并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二、知识管理的发展1. 知识管理的初期阶段在知识管理的初期阶段,人们主要关注的是知识的获取和保存。
组织建立了知识库和文档管理系统,将知识以文档的形式进行记录和存储。
这种方式虽然可以方便知识的传播和共享,但由于知识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使得知识的管理变得困难。
2. 知识管理的发展阶段随着知识管理的不断发展,人们逐渐意识到知识的重要性不仅在于获取和保存,更重要的是知识的应用和创新。
因此,知识管理开始注重知识的整合、共享和创造。
组织建立了知识共享平台和协作工具,促进了知识的流动和交流。
同时,知识管理也开始关注知识的创新,通过激励和培养员工的创新能力,推动组织的创新发展。
3. 知识管理的现代阶段在现代社会,随着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知识管理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人们通过互联网获取和分享知识,通过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挖掘知识的潜力。
同时,知识管理也开始注重个体的知识管理能力和学习能力的培养,通过培训和教育提升员工的知识水平和能力。
三、知识管理的重要性知识管理对于组织和个人都具有重要意义。
1. 对于组织知识是组织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通过有效的知识管理,组织可以更好地利用和应用知识资源,提高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知识管理可以促进组织内部的知识共享和学习,避免知识的重复和浪费。
同时,知识管理还可以帮助组织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提高组织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2. 对于个人知识管理对于个人的成长和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识管理的产生与发展知识管理可以说是既古老又年轻的领域。
说它古老,是因为透过历史我们可以看到,人类其实在很早以前就开始了对知识的管理活动,并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索,只不过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当时这些活动大多属于自发的,内容也比较零散;说它年轻,知识管理真正作为一门严格的管理开始被学术界系统研究不过是最近几十年的事情。
1.2.1 古代的知识管理“知识的管理”与“知识管理”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在正式的“知识管理”之前,有知识管理的起源和“知识的管理”存在。
对知识进行管理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文明社会的最早时期。
最早的知识的组织管理实践活动据称是在古巴比伦,“在叙利亚的爱伯(E b l a)地区发现了大量距今4000多年前的用楔形文字书写的档案(c u n e i f o r m a r c h i v e s),这些文献试图组织有关当时的文明、政府和商业的各种记录,从而保证里面记载的具有很高价值的信息能够顺利地一代代传递而不会丢失”。
[56]这种保存知识的行为最终导致了古代大批藏书的出现,像最著名的埃及亚历山大藏书室就是在公元前3世纪建立的并且存在了大约1000年。
在藏书室的最顶层存放了500000多本全部是手写的书,而这些书的复制品被散布到了全世界。
这种全手工的复制和散布非常耗时间,但正是依靠这种方式,古代的很多知识才得以流传下来。
印度学者认为知识管理的历史十分久远,“仅就印度而言,知识管理的最初起源,并非在‘公司部门’这个环境之中,而是起源于《奥义书》。
在《奥义书》中,知识管理是靠一代又一代的智者们,将知识传授给他们的弟子以及追随者来进行的。
‘知识获取’的方式则是通过观察和讨论来进行的;‘知识保管’则采取存入人们的大脑,或以文字的方式记载下来;‘知识传播’则主要是通过演讲以及辩论的方式进行的”。
[57]而《奥义书》是波罗门经典《吠陀》的形而上学的释义,文献形成的时期是在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4世纪。
古代知识的管理得益于语言文字、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展。
在文字发明之后印刷术发明之前,由于技术落后原因,文字的记录和保存都十分困难,古巴比伦的楔形文字用一种木制有铁尖的笔在湿的土块上来记录,然后再烘干这些土块,但保存与携带不便。
陶器的碎片等也曾被广泛用来写信件、帐目甚至作业,但是它们记载文字都有很多缺点。
中国造纸技术发明并传播到西方后,大大推动了学术知识的记录与保存。
随着古老文明的不断交替发展,人们在保存知识方面也作了较大的努力,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由于希腊人和波斯人的很多知识都在伊斯兰帝国时期遭到了破坏,所以其知识主要是以阿拉伯语言被保存了下来,这些知识最终流传到了欧洲的一些修道院,在那里,翻译的技术和藏书科学都被提高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平。
可是,由于它们仍然主要通过人工来复制和保存,知识的传播仍然是一件非常艰巨艰难的事情。
[58]为了使知识的获取、保存和分配能变得更有效和更有效率,不断有新的技术被开发出来。
欧洲13世纪的手工业行会制度及其“学徒工——熟练工——师父”(Apprentice-Journeyman-Master)的模式被看作早期比较系统的知识的管理实践活动。
[59]在我国古代,将能够收集到的文献材料与文献资源,组织编制成目录,或摘要式的文献管理,就是具体而有效的知识的组织管理。
在人类文明发展的过程中,“知识”一直是重要的推动力。
但知识必须透过媒体才能扩散出去,也才能产生力量。
图书曾经担负着记载知识的主要任务,图书作为知识象征的观念也被人们认同。
在古代,“编书”也是系统化的知识组织方式。
据美国汉学家费正清的研究,1775年以前中国所拥有的书籍,占世界总数的1/2以上,换句话说,当时中国拥有的知识占世界总和的一半之多。
故《史记》《永乐大典》《古今图书集成》《四库全书》等编书工程,可算作15世纪和18世纪的系统化知识的组织管理。
中国印刷术的发明和推广,使知识能大量被记录下来,既保存了知识,大大加快知识的传播速度,又促进了教育的普及。
1.2.2 近代的知识管理随着近代印刷术的推广、教育的普及、知识的传播等社会活动,社会知识进行组织、扩散与创新,促使社会知识量膨胀发展,知识的增长又推动着“知识的管理”的发展。
近代工业革命以后,人类社会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到20世纪中期,人类的社会知识量和知识创新活动都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境地。
有的专家指出,人类社会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15年进入信息爆炸的时代,1750~1900年的150年间,人类社会的知识总量增加了一倍,1900~1950年的50年间,又增加了一倍,但是1950~1960年,仅10年的时间,知识总量就又增加了一倍。
美国在登陆月球的前一年,即1968年,出版了68万册科学书籍和近100万种研究报告。
在近代对知识的组织管理中,技术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19世纪后期每一项重大发明都会导致一个新的工业的出现,平均每几个月都有一起。
从1856年西门子发明发电机和珀金发明靛青染料到1911年发明现代电子管,一些重要的发明如打字机、汽车、电话、无线电等,都大大影响着知识的收集整理、加工组织、传递与利用。
在近代具体知识的组织管理过程中,科学理论的发展为知识管理奠定了理论基础。
一方面是关于知识的认识,包括从费希特的知识论到1921年舍勒的知识社会学,以及知识的分类。
另一方面是经济与管理学的新理论,1912年在格拉茨大学任教的约瑟夫•熊彼特(Joseph Schumpeter)出版了《经济发展理论》(The theory of economic development),从经济学角度系统地提出了创新理论。
总的来说,古代和近代的知识管理,表现为知识的组织管理,具体在两个方面:一是对知识的载体(文献、媒体等)的组织活动,二是知识的积累与传递管理。
但这些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知识管理。
1.2.3 现代的知识管理关于现代知识管理的起始,有人认为,“20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初被认为是现代知识管理思想的萌芽时期”。
[60]也有人认为,“现代知识管理是在60年代知识经济发展过程中,由彼得·德鲁克最早关注到这种社会变迁的”。
[61]陈锐提出知识管理发展有四个时期:1900-1950年是以图书馆和档案馆为象征的传统管理时期;1950~1980年是以电子信息系统为象征的技术管理时期;1980~1995年是以信息总监为象征的信息资源管理时期;1995年至今是以知识总监为象征的知识管理时期。
[62]现代知识管理的发展可分为3个阶段。
1.第一阶段:现代知识管理初创阶段(1945~1985年)将1945年作为现代知识管理的开端,一是因为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世界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都有了重大变化,人类社会开启了一个新时代。
二是因为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于1945年研制成功,开始了以计算机为中心的信息革命。
三是知识在人类的重要性开始加强。
关于20世纪社会变革是从哪一件事或哪一项发明开始的?彼得·德鲁克的回答不是电脑,也不是核能开发、空间探索等重大科技事件,而是二战结束时发表的“美国士兵权力宣言”,这项宣言规定向所有战斗归来的士兵提供上大学的经费。
他称之为“当代社会的起跑令”,“从此开始了美国和全世界向知识社会的转变”。
[63]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传统意义的生产管理已逐渐被现代信息化和知识化管理所取代。
知识管理作为当代管理学科的一种全新的管理方式,是人类管理理论和管理实践的产物,是在管理学、计算机科学和图书情报学等学科融合的基础上形成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
知识管理起源于美国的企业,“是作为对业已失败的TQM(全面质量管理)、BPR(业务流程重组)的补救措施而提出的”。
[64] 1959年,彼得•德鲁克就从对社会劳动力结构变化趋势的分析中预言“知识劳动者”(k n o w l e d g e w o r k e r)将取代“体力劳动者”成为社会劳动力的主体,接着又提出了“知识社会”的概念。
20世纪70~80年代,国外出现了一些超文本/群件应用系统,依赖人工智能和分布式专家系统的知识管理系统(KMS),一些学者提出了“知识获取”、“知识工程”和“以知识为基础的系统”等观点。
1978年,Doug Engelbart推出了一个早期的超文本/群件系统,它能够与其他系统交流信息,Rob Acksyn 和Don McCracken开发了一个知识管理系统,这是一个开放的、分布式的多媒体工具,也是后来的WWW技术的预演本。
美国约翰•奈斯比特(John Naisbitt)1982年在他的《大趋势:改变我们生活的十个新方向》(Megatrends:ten new directions transforming our lives)一书中说:“信息社会里知识是最重要的因素”。
2.第二阶段:知识管理推广应用阶段(1986~1995年)20世纪80年代中期,人们开始对企业内知识的作用感兴趣,尽管缺乏管理知识的战略和方法,但知识作为竞争性资产的重要性已经明确化。
最有意义的是:1986年苏黎世国际劳工组织(I L O)会议的报告中正式使用了“知识管理”一词。
而且彼得·德鲁克在80年代正式用“知识管理”一词来形容“企业的知识活动过程”,阐明了知识管理。
1987年英国经济学家弗里曼(C•Freeman)提出国家创新系统概念。
1988年,彼得·德鲁克在《哈佛商业评论》1/2月号上发表“新型组织的出现”一文,提出“未来的典型企业以知识为基础,由各种各样的专家组织,这些专家根据来自同事、客户和上级的大量信息,自主决策和自我管理”。
1989年,有关知识管理的论文开始在《斯隆管理评论》(Sloan Management Review)、《组织科学》(Organizational Science)、《哈佛商业评论》(Harvard Business Review)以及其他刊物上发表;关于组织学习和知识管理的第一批专著也开始出版,如彼得·圣吉(P e t e r S e n g e,也有译为“彼得·森格”)的《第五项修炼》(The Fifth Discipline)和日本学者屋太一(Sakaiya)的《知识价值的革命》(The Knowledge Value Revolution);一个美国企业社团Chaparral Steel公司联合会启动了“管理知识资产”的试验项目;国际知识管理网络(The International Knowledge Management Network,IKMN)在欧洲创办。
进入20世纪90年代,知识管理开始在多个方面推广应用。
一是知识管理的知识化环境升温,知识社会的认识形成。
1990年,联合国研究机构首次提出了“知识经济”的新概念,托夫勒《权力的转移》出版,并认为“知识的变化是引起大规模力量转移的原因或部分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