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风险应对策略

合集下载

审计风险的构成、评估以及审计风险的应对

审计风险的构成、评估以及审计风险的应对

审计风险的构成、评估以及审计风险的应对引言概述:审计风险是指在进行审计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各种风险,包括信息不许确、欺诈行为、内部控制缺陷等。

审计风险的构成、评估以及应对是保证审计质量和有效性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详细阐述审计风险的构成、评估以及应对策略。

一、审计风险的构成1.1 信息不许确:信息不许确是审计风险的主要构成因素之一。

当企业的财务报表存在错误、遗漏或者误导性陈述时,审计师很难准确评估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绩效。

1.2 欺诈行为:欺诈行为也是审计风险的重要构成因素。

企业内部可能存在的欺诈行为,如财务数据控制、虚假报表等,会导致审计师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绩效产生误判。

1.3 内部控制缺陷:内部控制缺陷是审计风险的另一重要构成因素。

当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缺陷,无法有效防范和发现错误和欺诈行为时,审计师难以获得足够的审计证据,增加了审计风险。

二、审计风险的评估2.1 风险识别:审计风险的评估首先需要进行风险识别。

审计师需要了解企业的经营环境、行业特点、内部控制制度等,识别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并评估其对财务报表的影响程度。

2.2 风险分析: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审计师需要进行风险分析。

通过对风险的概率、影响程度、可能性等进行综合评估,确定各个风险因素的重要性和优先级,为后续的应对策略提供依据。

2.3 风险评估:最后,审计师需要对审计风险进行综合评估。

通过对各个风险因素的权衡和综合考虑,确定整体的审计风险水平,并为制定应对策略提供指导。

三、审计风险的应对策略3.1 强化审计程序:对于已识别的审计风险,审计师应加强相关审计程序的设计和执行,以提高审计的覆盖面和准确性。

例如,加大对关键账户和重要交易的审计程度,增加取证程序的严谨性等。

3.2 加强内部控制审计:审计师应重点关注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对其进行审计,发现并修复潜在的缺陷。

通过加强内部控制审计,可以减少内部控制缺陷对审计风险的影响。

3.3 提高审计师的专业素质:审计师应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加强对财务报表准则、审计准则和相关法律法规的理解和掌握。

审计师如何应对审计风险

审计师如何应对审计风险

审计师如何应对审计风险在当今复杂多变的商业环境中,审计师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审计风险。

审计风险不仅可能影响审计的质量和效果,还可能给审计师自身带来声誉损失甚至法律责任。

因此,如何有效地应对审计风险成为了审计师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重要问题。

审计风险,简单来说,是指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而审计师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

它由重大错报风险和检查风险组成。

重大错报风险是指财务报表在审计前存在重大错报的可能性,而检查风险则是指审计师通过实施审计程序未能发现重大错报的可能性。

那么,审计师究竟该如何应对审计风险呢?首先,审计师需要保持高度的职业怀疑态度。

职业怀疑态度要求审计师在执行审计业务的过程中,时刻保持警惕,不轻易相信被审计单位提供的信息和证据。

对于一些异常的交易、财务数据或者管理层的解释,审计师不能盲目接受,而应该进一步深入调查和核实。

比如,如果一家企业的销售额在某一时期突然大幅增长,而其市场环境和经营策略并没有明显的变化,审计师就应该对此保持怀疑,并通过获取更多的证据来验证其真实性。

其次,充分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是至关重要的。

这包括了解被审计单位的行业状况、法律环境、监管环境、经营战略、组织结构、内部控制等方面。

通过深入了解这些因素,审计师可以更好地评估被审计单位的重大错报风险,从而制定更加有针对性的审计计划和审计程序。

例如,如果被审计单位所处的行业竞争激烈,市场份额不断下降,那么其财务状况可能存在较大的风险,审计师在审计过程中就需要更加关注成本核算、资产减值等方面的问题。

再者,制定科学合理的审计计划和审计程序是应对审计风险的重要手段。

审计计划应该根据被审计单位的特点和风险状况来制定,明确审计的目标、范围、重点和时间安排。

审计程序则应该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能够发现可能存在的重大错报。

在实施审计程序时,审计师要严格按照审计准则的要求进行,确保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和适当性。

比如,对于存货的审计,审计师不仅要进行实地盘点,还要检查存货的计价方法、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等是否符合会计准则的要求。

财务审计中的关键风险识别和应对策略

财务审计中的关键风险识别和应对策略

财务审计中的关键风险识别和应对策略在财务审计中,关键风险的识别和应对策略是确保审计过程有效和审计报告准确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探讨财务审计中涉及的关键风险,并提供相应的应对策略。

一、虚报收入风险虚报收入是财务报表中经常出现的关键风险之一。

企业为了改善业绩、吸引投资者或获得融资,可能会夸大销售收入,或采取其他欺诈手段。

审计师在识别虚报收入风险时,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 分析销售数据:审计师可以对销售数据进行详细的分析,包括与历史数据的比较、与同行业公司的比较等,以确定是否存在异常情况。

2. 确认销售合同的有效性:审计师应审查销售合同的签订情况、合同条款的合理性和合同执行情况等,确保销售收入的真实性和合法性。

3. 验证销售收入的实质性:审计师可以通过核实客户的存在性、与客户进行直接沟通、验证销售收入来源等方式来确保销售收入的实质性。

二、资产减值风险资产减值是指企业资产的实际价值低于其账面价值的现象。

审计师需要识别和评估企业可能面临的资产减值风险,并采取适当的应对策略:1. 审查资产价值的合理性:审计师应对企业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进行审查,确保资产价值的准确度和合理性。

2. 进行市场评估:审计师可以进行市场调研,了解相关行业的市场价格和对资产的评估情况,以评估企业资产的实际价值。

3. 评估未来现金流:审计师可以评估企业未来的经营状况和现金流状况,以确定是否存在资产减值风险。

三、财务造假风险财务造假是企业财务报表中最严重的风险之一。

为了达到特定目的,企业可能会采取欺诈手段来篡改财务数据。

审计师需要特别注意财务报表的真实性,采取以下方法识别和应对财务造假风险:1. 评估内部控制环境:审计师应评估企业的内部控制环境,包括财务报告的制定、核实和披露程序等,以确定是否存在弱点,从而增加财务造假的风险。

2. 进行抽样测试:审计师可以进行抽样测试,对财务数据进行抽查和核实,以确保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3. 获得可靠的证据:审计师应积极获取与财务报表相关的独立证据,比如外部确认函、银行对账单等,以确保报表中的数据可靠。

审计风险应对措施

审计风险应对措施

审计风险应对措施一、引言审计风险是指在进行审计活动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各种风险。

为了确保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减少风险对审计目标的影响,审计组织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应对措施。

本文将介绍审计风险的类型,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二、审计风险的分类审计风险可以分为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两类。

1. 内部风险内部风险主要来自内部组织结构和管理层的问题,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类型:•人为因素:包括管理层的不诚信行为、员工的安全意识不足等。

•控制缺陷:包括内部控制制度的缺陷、审计方法的不完善等。

•数据错误:包括数据录入错误、数据处理错误等。

2. 外部风险外部风险主要来自审计对象外部的环境因素,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类型:•政策法规变化:包括财务会计准则的变化、税法的更新等。

•经济环境风险:包括宏观经济形势的波动、行业竞争压力等。

•自然灾害:包括地震、洪灾、火灾等自然因素造成的风险。

三、应对措施为了降低审计风险对审计工作的影响,审计组织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应对措施。

下面将针对不同类型的审计风险提出具体的应对措施。

1. 内部风险的应对措施•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明确审计应对措施的责任人和流程,强化风险防控意识。

•提高员工培训与教育:加强员工的培训与教育,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专业能力。

定期组织培训,提高员工对审计风险的认识和防范能力。

•审计方法的不断完善:审计组织需要关注最新的审计方法和技术,不断完善和更新自己的工作方法,提高审计效率和准确性。

2. 外部风险的应对措施•关注政策法规的变化:审计组织需要及时关注财务会计准则、税法等政策法规的变化,及时调整审计方法和程序,确保审计目标的实现。

•定期评估经济环境风险:对于经济环境波动较大的行业,审计组织应定期进行评估和预警,及时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

•建立应急预案:针对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因素,审计组织应建立完善的应急预案,有效应对突发事件,保障审计工作的正常进行。

四、结论审计风险是一种无法完全避免的风险,但通过采取适当的应对措施可以降低风险对审计工作的影响。

内部审计风险防范及应对措施

内部审计风险防范及应对措施
内部审计职能转变
随着信息技术和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内部审计将更加注重利用信息技术和数字化手段提高审计效率和效果。
信息化与数字化发展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企业国际化程度的提高,内部审计将更加注重与国际接轨,推动审计标准的国际化和标准化。
国际化与标准化趋势
内部审计在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和业务需求时,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
03
02
01
采取预防措施,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例如加强内部控制、完善审计流程等。
预防措施
在风险发生时,采取缓解措施,降低风险的影响程度,例如及时报告、积极应对等。
缓解措施
在风险发生后,采取纠正措施,恢复正常的业务运营,例如整改问题、完善制度等。
纠正措施
建立风险管理机制
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包括风险识别、分析、评估、应对等环节,确保内部审计过程中风险得到及时有效的应对。
内部审计风险具有客观性、普遍性、隐蔽性、可控性等特点。客观性是指内部审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不受人的主观意志影响;普遍性是指内部审计风险普遍存在于审计过程的各个环节;隐蔽性是指内部审计风险往往难以察觉和发现;可控性是指通过采取措施,可以降低内部审计风险。
03
审计职业风险
指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职责时遭受损失的可能性,如法律诉讼、声誉损失等。
风险应对措施
针对以上风险,内部审计部门采取以下措施:1)制定销售收入确认流程,确保收入确认的准确性和合规性;2)建立采购信息公开平台,实现采购过程透明化;3)完善生产成本核算制度,提高成本计算的准确性。
效果评估
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内部审计部门发现并纠正了部分违规行为,提高了公司的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

审计风险评估与应对策略研究

审计风险评估与应对策略研究

审计风险评估与应对策略研究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审计是一项至关重要的活动。

它通过对财务、经营和管理的全方位审查,提供了对企业内部控制的评估和建议。

然而,随着商业环境的快速变化和全球化的趋势,审计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和风险。

本文将对审计风险进行评估,并提出应对策略,以帮助企业有效应对审计风险。

一、审计风险评估审计风险是指在审计过程中可能导致错误或损失的潜在因素。

评估审计风险是审计工作的首要任务之一,它有助于审计师了解潜在风险并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1. 内部控制风险内部控制风险是指与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相关的风险。

一个健全的内部控制系统可以确保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保护资产免受损失,并确保业务活动的合法性和合规性。

然而,如果企业的内部控制系统存在缺陷或不完善,就会增加审计风险。

2. 财务报表风险财务报表风险是指财务报表可能存在的错误或虚假陈述的风险。

财务报表是企业对外披露的重要信息,是利益相关方评估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绩效的重要依据。

如果财务报表存在错误或虚假陈述,就会损害利益相关方的权益,并对企业的声誉造成影响。

3. 监管合规风险监管合规风险是指企业违反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的风险。

随着法律法规越来越严格,企业需要遵守各种合规性要求,保证业务活动的合法性和合规性。

如果企业无法满足相关的监管要求,就会面临审计风险。

二、应对策略为了有效应对审计风险,企业可以采取如下策略:1. 加强内部控制企业应加强内部控制,确保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和执行的有效性。

这包括建立适当的控制环境、风险评估和监控机制,提高财务信息和业务流程的透明度和可追溯性。

2. 强化财务报表审计财务报表审计是发现和纠正财务报表错误的重要手段。

企业应选择有经验和专业知识的审计师事务所进行财务报表审计,并确保审计工作独立、客观、公正。

3. 建立合规和风险管理体系企业应建立合规和风险管理体系,确保企业遵守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

这包括建立内部合规监察机构、制定合规制度和流程,并进行必要的合规培训和教育。

审计中的风险识别与防控策略

审计中的风险识别与防控策略

审计中的风险识别与防控策略审计是一项专业的工作,旨在评估一个组织或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然而,在审计过程中,会存在各种各样的风险,这些风险可能对审计结果的准确性和可信度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风险识别与防控策略在审计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审计中常见的风险,并提出一些应对措施,以帮助审计师更好地实现其职责。

一、审计中的风险识别1. 信息风险信息风险是指由于信息不准确、不完整或误导性而导致的审计不确定性。

在审计中,可能会遇到虚假报告、恶意操纵财务数据等情况,这些都会影响审计结果的准确性。

2. 程序风险程序风险是指在审计过程中,由于审计师未能执行适当的程序或程序存在缺陷而导致的风险。

审计程序的不完善或错误可能导致信息遗漏或误报,进而影响审计结论的客观性和正确性。

3. 共同风险共同风险是指在审计过程中,由于审计师与受审计方之间存在利益共同体或熟人关系等因素而导致的风险。

这种情况下,审计师可能缺乏客观判断,影响审计结果的独立性和客观性。

二、审计中的风险防控策略1. 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内部控制是组织或企业为保证财务报告真实性和可靠性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通过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可以降低信息风险和程序风险。

内部控制的要素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以及监督。

2. 加强审计人员的独立性和专业素质审计人员的独立性和专业素质是保证审计过程公正和准确的重要保障。

审计机构应当加强对审计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专业素养和道德水准。

同时,审计机构还应当建立完善的内部管理体系,确保审计人员能够独立行使职责,并避免利益冲突和熟人关系的存在。

3. 引入技术手段加强审计效能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审计工作也得到了很大的改进和提升。

审计机构可以借助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实现对大规模数据的高效筛选和分析,提高审计的效能和准确性。

此外,采用电子文档管理系统,可以有效控制审计程序的执行和结果的存储,减少程序风险的发生。

审计工作中的风险评估与应对策略

审计工作中的风险评估与应对策略

审计工作中的风险评估与应对策略一、引言在现代商业环境中,企业面临着越来越多的风险与挑战。

为了揭示企业财务报告的真实情况,保护股东利益,审计工作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然而,在审计过程中,无法避免地会出现一定的风险。

本文将探讨审计工作中的风险评估与应对策略,以便更好地保证审计结果的准确性与可靠性。

二、风险评估的重要性风险评估是审计工作的基础。

通过评估各种潜在风险,审计人员能够制定相应的策略和计划,以最大程度地降低风险对审计质量的影响。

风险评估的主要目标包括:1. 确定潜在风险源:审计人员需要充分了解被审计实体的业务模式、运营环境以及内部控制制度,以确定审计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

2. 评估风险影响:不同的风险对企业的影响程度各不相同。

审计人员需要评估每个风险的潜在影响,以确定其在审计工作中的重要性和优先级。

3. 识别高风险领域:通过风险评估,审计人员可以识别出可能存在高风险的领域,有针对性地加强对这些领域的审计工作,确保审计结果的准确性。

三、审计风险分类在进行风险评估前,需要对审计风险进行分类。

根据国际审计准则委员会发布的《国际审计准则第315号:审计风险的评估与应对措施》,审计风险可分为三大类:1. 重要风险:指对财务报表影响较大、有可能导致财务报表中存在重大错误的风险。

这类风险需要审计人员引起高度重视,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2. 一般风险:指对财务报表影响较小、有可能导致财务报表中存在一般错误的风险。

这类风险需要审计人员进行适当的关注和控制。

3. 低风险:指对财务报表影响较小、几乎不会导致财务报表错误的风险。

这类风险可以通过一些常规的审计程序进行把控。

四、应对策略为了应对不同类别的审计风险,审计人员需要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对策略:1. 重要风险的应对策略:a. 加强内部控制评估:审计人员可以通过内部控制评估,确定关键风险点,并制定相应的检查程序。

b. 增加抽样量:针对重要风险,审计人员可以增加抽样量,提高抽样的精确度,以更全面地了解企业财务情况。

防范控制审计风险的策略和措施

防范控制审计风险的策略和措施

防范控制审计风险的策略和措施审计风险是指可能导致审计工作无法正常进行或产生错误结论的各种风险。

在进行审计工作时,要采取相应的策略和措施来防范和控制审计风险,以保证审计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本文将介绍一些防范和控制审计风险的重要策略和措施。

第一,建立健全的风险识别和评估机制。

审计机构或审计师应当建立起一个完整的风险识别和评估机制,明确识别出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并对其进行评估和量化。

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对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充分了解,并结合实际情况,准确地评估可能导致审计风险的因素,并对其进行合理的排列和分类。

第二,加强内部控制的建设和完善。

内部控制是防范和控制审计风险的基础。

审计机构或审计师应当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进行全面评估,确保其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合理、操作有效,并且能够达到预期的控制目标。

在这一过程中,可以通过制定控制活动、完善风险管理政策等方式,进一步加强内部控制的建设和完善。

第三,加强对审计程序的监督和管理。

审计机构或审计师应当加强对审计程序的监督和管理,确保审计工作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审计准则的要求进行。

在审计程序的执行过程中,需要注意相关证据的收集和分析,确保审计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需要对审计工作的进展情况进行监督和管理,及时发现和解决可能存在的问题,确保审计工作能够按照预定的计划和进度进行。

第四,加强对审计风险的监测和预警。

审计机构或审计师应当建立起一个完整的审计风险监测和预警机制,及时识别和分析可能导致审计风险的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控制和预防。

在这一过程中,可以借助于信息技术和数据分析等手段,对大量的审计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准确地找出可能存在的问题和风险,并及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第五,加强对审计人员的培训和管理。

审计机构或审计师应当加强对审计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和能力。

在培训方面,可以通过组织内外的培训活动,进行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提高审计人员对审计风险的认知和理解。

内部审计风险防范及应对措施

内部审计风险防范及应对措施

内部审计国际化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内部审计也将更加注重国 际化发展,提高跨国审计 的能力和水平。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内部审计风险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现象 ,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内部审计风险类型
01
固有风险
由于被审计单位经济业务本身的 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导致的审计风 险。
控制风险
02
03
检查风险
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缺 陷或执行不力,导致财务报表出 现重大错报或漏报的可能性。
内部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未能 发现财务报表中的重大错报或漏 报的可能性。
Part
02
内部审计风险防范策略
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
制定完善的内部审计制度
包括审计原则、审计程序、审计内容、审计方 法等,确保内部审计工作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明确内部审计职责
明确内部审计部门和人员的职责,确保审计工 作的独立性和权威性。
建立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体系
对内部审计工作进行全过程的质量控制,确保审计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包括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 监督等方面,确保企业各项业务活动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强化内部控制执行力度
加强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力度,确保各项控制措施得到有效执行 。
建立内部控制监督机制
通过内部审计、外部审计等方式,对内部控制体系进行监督和评价 ,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题。
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素质
加强内部审计人员的培训
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增强其对风 险的认识和防范能力。
建立内部审计人员激励机制
通过考核、奖励等方式,激发审计人员的工作积极 性和创新精神。

审计风险应对措施

审计风险应对措施

审计风险应对措施嘿,朋友们!咱今天就来聊聊审计风险应对措施这档子事儿。

你说这审计风险啊,就好像那随时可能冒出来捣乱的小怪兽。

要是咱不小心应对,它就能把一切搞得乱糟糟的。

咱先说说识别风险这一块。

这就好比你去走一条不熟悉的路,得先看清哪儿有坑,哪儿有坡,不然一脚踩下去,那不就摔个大跟头嘛!咱得仔细研究各种资料,和相关人员好好聊聊,把那些可能藏着风险的地方都给找出来。

然后呢,评估风险的重要性可不能小瞧。

这就跟你判断一件事有多紧急差不多。

要是风险大得像只大老虎,那咱可得打起十二分精神来对付它;要是只是只小猫咪,那咱也不能掉以轻心,但也不用过于紧张。

接着讲讲应对措施吧。

就像你有了一把钥匙,得找对锁才能打开门。

咱得根据不同的风险情况,想出合适的办法。

比如加强内部控制,这就好比给房子加了一道坚固的防盗门,让那些不怀好意的家伙不容易进来。

还有啊,增加审计程序,就像多几道关卡检查,确保没有问题溜过去。

再说说审计人员的素质。

这可太重要啦!就像战士上战场,得有好武艺才行。

审计人员要是没点真本事,怎么能打得了这风险的小怪兽呢?得不断学习,不断提升自己,让自己变得更强大。

另外,和客户保持良好的沟通也是关键哟!这就像朋友之间相处,相互理解、相互支持。

要是客户都不配合,那咱这工作还怎么开展呀?咱再打个比方,审计风险应对就像是一场战斗,我们得有策略、有勇气、有智慧。

不能看到风险就吓得退缩,也不能盲目地乱冲乱撞。

得冷静思考,灵活应对。

总之呢,审计风险应对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儿,但只要咱用心去做,肯定能把那些小怪兽都给打败!让我们的审计工作顺顺利利,不出差错。

大家加油干吧!。

工程审计中的风险评估与应对策略

工程审计中的风险评估与应对策略

工程审计中的风险评估与应对策略工程审计是对各类工程项目进行全面检查和评估的过程,旨在发现工程项目中的潜在风险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

在进行工程审计时,风险评估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它能够帮助审计人员更好地了解工程项目中存在的各种潜在风险,并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

本文将重点探讨工程审计中的风险评估和应对策略,以提供有关方面的知识和经验。

一、风险评估方法在工程审计中,可以采用多种方法进行风险评估。

以下是其中三种常用方法的简介:1. 现状分析法此方法通过对工程项目的现状和条件进行全面分析来评估潜在的风险。

它通过对工程项目的各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来评估可能的风险和危险因素,并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

2. 专家评估法专家评估法是通过请相关专家对工程项目的各个方面进行评估,收集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从而确定潜在的风险和应对措施。

这种方法充分利用了专家的经验和知识,能够提供有关工程项目可能面临的各种风险的深入洞察。

3. 数据分析法数据分析法是通过对工程项目的历史数据和相关数据进行分析,识别出潜在风险和趋势,从而确定相应的应对策略。

这种方法适用于对已有数据进行分析和研究的项目,能够提供一些重要的参考信息来评估和预测风险。

二、常见的风险与应对策略1. 预算风险预算风险是指在工程项目中可能超过预算或出现预算不足的情况。

为了应对这种风险,审计人员可以制定以下策略:建立有效的预算控制机制、加强成本管理和监测、确保预算的合理性和准确性、合理规划资源使用等。

2. 进度风险进度风险是指工程项目无法按计划时间完成的风险。

为了应对进度风险,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合理规划项目进度、建立有效的监控机制、及时调整项目进度、加强合同管理和沟通等。

3. 技术风险技术风险是指在工程项目中可能出现技术问题或技术难题无法解决的风险。

应对技术风险的策略包括:选择合适的技术方案和设计方案、加强技术管理和技术支持、定期进行技术评估和检查等。

4. 市场风险市场风险是指工程项目可能受到市场变化、需求变化或竞争压力的风险。

审计程序中的风险评估与应对策略

审计程序中的风险评估与应对策略

审计程序中的风险评估与应对策略在审计程序中,风险评估是确保审计工作准确性和可靠性的关键环节之一。

通过对潜在风险的识别、评估和控制,可以提高审计的效率和效果。

本文将介绍审计程序中的风险评估与应对策略,以帮助审计人员有效应对风险并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

一、风险评估的重要性风险评估在审计过程中占据重要地位。

首先,风险评估有助于明确审计工作的重点和范围,指导审计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工作。

其次,风险评估可以帮助审计人员识别可能存在的重大错误或欺诈行为,以便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最后,风险评估还有助于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减少审计所需的资源和时间。

二、风险评估的主要步骤风险评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设定评估目标、确定评估范围、收集相关信息、识别潜在风险、评估风险程度、确定应对策略。

1. 设定评估目标:明确风险评估的目的和目标,例如确定审计工作的主要焦点、关注重点和评估范围等。

2. 确定评估范围:确定评估的对象范围,例如特定企业、部门或特定业务领域等。

3. 收集相关信息:收集与评估对象相关的各种信息,包括财务报表、内部控制手册、审计文档等。

4. 识别潜在风险:通过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和比较,识别可能存在的潜在风险,例如财务报表错误、内部控制不完善等。

5. 评估风险程度:对潜在风险进行定量或定性评估,确定其对审计工作的影响程度和可能性。

6. 确定应对策略: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和措施,以减轻或消除风险对审计工作的影响。

三、风险评估的应对策略针对不同的风险,审计人员可以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以确保审计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1. 增加测试程序的覆盖范围:对于评估为高风险的领域或项目,应加大测试程序的覆盖范围,通过进一步核实和检查,减少错误和欺诈行为的可能性。

2. 加强内部控制的审计:内部控制是减少风险的有效手段,审计人员可以通过加强对内部控制的审计,发现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并提出改进建议。

3. 采取抽样测试:对于大规模数据或复杂的业务流程,审计人员可以采取抽样测试的方式,通过对样本进行审计,推断整体的情况,提高审计的效率和准确性。

审计风险评估与应对策略

审计风险评估与应对策略

审计风险评估与应对策略审计风险评估是企业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可以帮助企业识别并减轻审计风险,确保企业的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本文将介绍审计风险评估的概念、流程,并提出应对审计风险的策略。

一、概念审计风险评估是指通过对企业内部控制的评估和分析,识别可能对审计目标的实现产生重大不利影响的潜在风险,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以减轻风险的发生和影响。

审计风险评估的核心目标是保障审计的公正、独立和有效性。

二、流程1. 确定审计风险评估的范围和目标:首先,确定审计风险评估的范围,包括评估的时间段和评估对象,以确保评估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同时,明确评估的目标,例如评估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内部控制的有效性等。

2. 收集相关信息:收集与评估对象相关的信息,包括企业的财务报表、内部控制制度以及相关的法规政策等。

这些信息将作为评估的依据,用于确定潜在的审计风险。

3. 识别潜在的审计风险:根据收集到的信息,通过对企业的财务报表和内部控制的分析,识别潜在的审计风险。

潜在的审计风险可能包括财务报表的错误、违反法规政策的行为以及内部控制不完善等。

4. 评估审计风险的概率和影响:对已经识别出的潜在审计风险,评估其发生的概率和影响的程度。

这可以借助统计数据和专家意见等进行综合分析,以确定风险的优先级。

5. 制定应对策略: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

应对策略应当综合考虑风险的概率和影响程度,采取适当的措施来减轻和控制风险。

三、应对策略1. 加强内部控制:内部控制是减轻审计风险的重要手段。

企业应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确保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这包括审慎核算、健全的审批程序、完善的财务制度等。

2. 确保会计准则的遵循:企业应当遵循相关的会计准则和法规政策,确保财务报表的合规性。

同时,企业还应加强对会计准则的了解和研究,及时调整会计政策,以保持与时俱进。

3. 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企业应建立风险管理机制,及时识别、评估和应对风险。

内部审计风险防范及应对措施

内部审计风险防范及应对措施

险的应对能力。同时,加强内部审计对风险管理的监督和评价,确保风
险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
06 总结与展望
内部审计风险防范及应对措施的成效与不足
成效
内部审计风险防范及应对措施在识别 、评估和控制风险方面发挥了积极作 用,提高了企业的风险防范能力和内 部控制水平。
不足
部分企业在实施内部审计风险防范及 应对措施时,存在对风险的认识不足 、应对措施不完善、执行力度不够等 问题,影响了风险防范的效果。
内部审计风险防范及 应对措施
汇报人:可编辑 2023-12-20
目录
CONTENTS
• 内部审计风险概述 • 内部审计风险识别与评估 • 内部审计风险防范策略 • 内部审计风险应对措施 • 内部审计风险防范及应对案例分析 • 总结与展望
01 内部审计风险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内部审计风险是指内部审计过程中,由于审计结果存在重大错报、漏报或审计结论不恰 当等,导致审计对象和审计内容未得到客观、公正的评价,给企业带来损失的可能性。

建立风险管理机制
建立健全风险管理机制,明确风险 识别、评估、应对和监控的流程和 方法。
提高风险管理能力
通过学习、实践等方式,提高内部 审计人员在风险识别、评估和应对 方面的能力。
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实时监控风险动态
建立风险预警系统
通过建立风险预警系统,实现对风险的实时监控和预警。
定期进行风险评估
定期对企业的内外部环境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及时发现和应对 潜在风险。
按照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将风险分为高中低三个等级,并标注在风险矩阵中。
对于高中低风险,分别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如对于高风险,应采取严格控制、重点关注等措施;对 于中风险,应采取一般控制、定期检查等措施;对于低风险,应采取日常监控、定期汇报等措施。

审计师行业中的风险识别与应对策略

审计师行业中的风险识别与应对策略

审计师行业中的风险识别与应对策略在现代经济社会中,审计师作为独立的第三方,扮演着审计、鉴证、咨询等重要角色。

然而,审计师行业面临着各种风险,如利益冲突、质量问题和技术创新等。

为了更好地应对这些风险,审计师需要加强风险识别,并采取相应的应对策略。

本文将探讨审计师行业中的风险识别与应对策略。

一、风险识别1.1 外部风险审计师在执业过程中面临的外部风险主要包括市场竞争、法律法规变化和伦理道德问题等。

市场竞争使得审计师需要更加关注自身竞争优势,提高服务质量。

法律法规的变化可能导致审计师面临新的法律责任和合规要求,因此需要及时了解并调整业务流程。

伦理道德问题可能会损害审计师的声誉,因此审计师需要遵守职业道德准则,加强自律和诚信。

1.2 内部风险审计师行业中的内部风险主要涉及内部控制、人员管理和信息技术等方面。

审计师需要识别客户内部控制的弱点和漏洞,确保其真实可靠性。

同时,人员管理也是关键,审计师需要确保员工的独立性、专业素养和团队合作能力。

此外,审计师还需要了解和应对信息技术的风险,如网络安全和数据管理等问题。

二、应对策略2.1 建立风险管理体系为了应对各种风险,审计师需要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

这包括制定风险管理政策、建立风险识别和评估机制、实施风险应对措施等。

审计师应充分了解行业的法律法规,确保合规性。

此外,审计师还可以积极参与行业协会和专业组织,从中获取行业发展趋势和最佳实践。

2.2 加强专业培训和自我提升为应对技术创新带来的风险,审计师需要不断加强自身的专业能力和知识更新。

通过参加培训班、读书和参与学术研究等方式,审计师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技术水平。

此外,与同行业的经验分享和交流也是提高个人能力的重要途径。

2.3 加强内部控制和人员管理为了应对内部风险,审计师需要加强对客户内部控制的审计,并提出改进建议。

同时,审计师也需要加强内部人员的管理,确保他们的独立性和专业素养。

通过建立完善的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审计师可以确保团队的凝聚力和执行力。

探索审计风险防范应对策略

探索审计风险防范应对策略

探索审计风险防范应对策略xx年xx月xx日•审计风险基本概念及其特征•审计风险产生的原因分析•审计风险防范应对策略目录•具体实施措施•案例分析•结论与展望01审计风险基本概念及其特征审计风险是指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而注册会计师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

审计风险取决于重大错报风险和检查风险,注册会计师应当实施审计程序,评估重大错报风险,并根据评估结果设计和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以控制检查风险。

审计风险定义审计风险特征审计风险无法完全消除,只能通过合理有效的审计程序和控制措施将其降低至可接受的水平。

审计风险具有潜在性,若未被发现或未采取相应措施,可能对审计报告使用者造成重大损失。

审计风险客观存在,不受审计人员主观影响和控制。

财务报表在审计前存在重大错报的可能性,包括财务报表整体层次和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

重大错报风险注册会计师未能发现重大错报或漏报的可能性,包括财务报表认定层次的检查风险和财务报表整体层次的检查风险。

检查风险审计风险类型02审计风险产生的原因分析市场竞争激烈,审计单位为了争夺客户,往往忽视审计风险,导致审计结果不准确。

外部原因市场竞争法律规定不完善,审计单位在审计过程中存在法律风险。

法律环境经济环境变化对审计风险产生影响,例如经济危机可能导致财务报表不准确。

经济环境审计流程审计流程不完善,审计人员技术水平不高,审计结果可能不准确。

审计人员素质审计人员缺乏专业知识和技能,不能准确判断风险,不能有效防范风险。

内部原因数据安全审计过程中涉及大量数据,数据安全可能影响审计风险。

企业治理结构企业治理结构不完善,可能影响审计结果准确性。

其他原因03审计风险防范应对策略建立严格的审计制度制定完善的审计制度和规章流程,明确审计目标和职责,确保审计工作的规范性和有效性。

建立内部审计标准和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及时识别和评估潜在的审计风险。

加强审计质量的监督和检查,对审计报告和审计工作底稿进行严格审核,确保审计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审计工作中的风险识别与应对策略

审计工作中的风险识别与应对策略

审计工作中的风险识别与应对策略一、引言在现代经济社会中,审计作为一项重要的财务管理工具,有助于提高企业的财务透明度和风险控制能力。

然而,在进行审计工作过程中,风险的存在不可避免。

本文将重点探讨审计工作中的风险识别和应对策略。

二、风险识别1.内部控制风险审计工作中,内部控制风险是最常见的风险之一。

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如果存在缺陷或弱点,则可能导致财务信息的不准确和不完整。

审计师需要通过审计程序,评估内部控制体系的有效性,并识别潜在的风险。

2.管理层诚信风险管理层诚信问题也是审计工作中常见的风险。

管理层的失职、不诚信行为可能导致财务信息的错误和欺诈行为的发生。

审计师需要对管理层的诚信进行评估,并在发现潜在风险时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审计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法律合规风险在审计过程中,可能会涉及到与公司相关的法律合规问题。

审计师需要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并确保审计工作符合法律的要求。

在发现法律合规风险时,审计师需要及时采取措施,避免可能的法律风险。

三、风险应对策略1.建立有效的风险识别机制为了识别潜在的风险,审计机构需要建立有效的风险识别机制。

这包括定期评估内部控制体系的有效性,监测管理层的诚信状况,以及关注相关的法律法规变化等。

通过建立全面的风险识别机制,审计机构能够更好地应对潜在的风险。

2.采用多样化的审计程序审计师在进行审计工作时,应采用多样化的审计程序。

例如,通过进行抽样检查,审计师可以评估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可靠性;通过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分析,审计师可以评估企业的财务状况和运营情况。

多样化的审计程序有助于全面了解企业的风险状况。

3.加强与其他监管机构的合作为了更好地应对风险,审计机构需要与其他监管机构进行紧密合作。

例如,与会计师公会、证券监管机构等建立沟通渠道,及时交流审计工作中的风险信息。

通过加强合作,可以共同应对潜在的风险,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四、结论审计工作中的风险识别和应对策略对于确保审计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工程审计中的风险管理和应对策略

工程审计中的风险管理和应对策略

工程审计中的风险管理和应对策略在工程审计中,风险管理和应对策略是至关重要的。

工程审计是对项目进行全面评估和审查,以确保项目的进度、成本和质量得到有效控制。

然而,由于各种不可预见的因素和复杂的环境,工程审计中存在着许多潜在的风险。

本文将介绍工程审计中的风险管理和应对策略,以提供一个系统性的方法来应对和管理这些风险。

一、风险管理在工程审计中,风险管理是一个重要的步骤。

它包括识别、评估和应对项目中的各种风险。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风险类型:1.技术风险:这种风险与项目的技术要求和技术实施有关。

在审计过程中,需要评估项目的技术可行性和技术方案的有效性。

2.合同风险:这种风险与合同的履行和合同条款的约定有关。

审计人员需仔细审查合同,并确保合同的执行符合法律和合同约定。

3.成本风险:这种风险与项目的成本控制相关。

审计人员需要评估项目的成本核算、成本预测和成本控制机制的有效性。

4.时间风险:这种风险与项目的进度控制相关。

审计人员需要评估项目进度计划的合理性和执行情况,以及提出改进建议。

5.质量风险:这种风险与项目的质量控制有关。

审计人员需要评估项目的质量管理体系和质量控制措施的有效性。

识别风险是风险管理的第一步。

在工程审计中,可以通过文档分析、现场考察和专家咨询等手段来识别风险。

评估风险是风险管理的关键步骤。

可以使用风险矩阵等工具,对风险进行评估,确定其可能性和影响程度,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优先排序。

应对风险是风险管理的最终目标。

可以采取各种措施来降低风险,如制定风险应对计划、建立监测和预警机制、完善内部控制措施等。

二、应对策略在工程审计中,应对风险是保障项目成功实施的重要环节。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对策略:1.规避风险:在审计过程中,如果发现某个风险可能导致项目失败或出现严重问题,可以采取规避措施,即避免或减少这个风险的发生。

例如,可以通过修改方案、调整资源配置、变更供应商等方式来规避风险。

2.转移风险:有时候,某些风险无法完全规避,可以采取转移风险的策略。

审计风险应对策略

审计风险应对策略

审计风险应对策略1.审计风险评估:在开始审计之前,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并制定评估方案。

评估的内容包括组织结构、内部控制、业务流程、财务状况等方面的风险。

评估结果有助于发现风险点和问题,并为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提供依据。

2.内部控制系统: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包括明确的审计责任、审计程序和审计流程。

通过制度化的内部控制,可以减少人为疏忽和错误,防止各种非法行为的发生。

3.审计程序:制定明确的审计程序和标准,确保审计工作的规范性和一致性。

审计程序应涵盖对财务信息的核实、比对和分析,以及对与审计有关的信息和记录的审查。

4.风险控制措施: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以减少潜在的审计风险。

控制措施可以包括加强内部控制、完善审计程序、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能力等方面的措施。

5.审计人员培训:加强审计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专业能力和风险意识。

培训可以包括审计方法、审计程序、风险评估等方面的内容。

6.多元化审计方法:采用多种不同的审计方法和技术,可以提高审计的灵活性和准确度。

例如,利用数据分析技术,可以更全面、快速地获取和分析审计所需的信息。

7.委外审计:对于一些特殊的审计任务,可以考虑委托专业的审计机构进行审计。

委外审计可以提供更专业的审计服务,减轻组织内部的人力和资源压力。

8.审计监督和检查:建立监督和检查机制,定期对审计工作进行监督和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监督和检查的方式可以包括内部审计、第三方审计和独立性检查等。

9.审计报告和沟通:编制准确、完整的审计报告,并在审计结束后及时向相关方沟通审计结果和建议。

通过有效的沟通,可以确保审计报告得到妥善处理,并推动问题的解决和改进。

10.追踪和改进: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和风险进行跟踪和改进。

及时整改问题,完善内部控制,避免将来发生类似问题。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审计风险应对策略,组织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和特点,制定适合自己的应对策略,确保审计工作的有效进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8 年第24 期)
摘要:文章对审计风险的概念、构成进行了全面阐述,
指出经营失败和审计失败是导致审计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

同时结合案例分析,提出了审计风险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审计风险经营失败审计失败
审计模式的不断发展和改进,与国内外发生的一系列审
计失败案件,引发社会公众对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广泛关注。

新世纪伊始,世界范围内很多知名企业迫于经营风险、财务风险以及市场竞争的加剧,发生了一系列财务丑闻,给广大投资者造成了巨大损失。

一、审计风险的概念及成因
所谓审计风险,是指被审单位的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
而注册会计师发表不恰当意见的可能性。

一般来讲,经营失败和审计失败是导致审计风险产生的最主要原因。

审计风险与审计活动相伴相生,有审计活动实施,就会
产生相应的审计风险。

由于现代审计是随着企业的财产所有权和经营管理权相分离而产生的,故从理论本质上讲,审计应该起着协调委托人和代理人利益的作用,其目标是促进两者利益均衡最大化。

因为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报告可以有效地说明企业管理当局的受托经济责任,降低会计报表使用人进行决策所面临的信息失真风险,所以现实中,注册会计师往
往就被期望作为信息风险减少者和保险人的双重身份出现。

一方面,注册会计师被雇佣来对财务报表的客观、公允表达
进行确认,以减少财务报表隐含的错误和减少信息不对称
性。

另一方面,委托人和代理人通过审计费用的支付,将风险转嫁给审计人员,如果审计人员失职而没有察觉人为舞弊,
法院会判决审计人员提供赔偿,从而实现了风险分担。

投资
者或债权人因为投资或贷款遭受损失,往往会找会计师充当
替罪羊,这就是“深口袋”现象———因为社会日益赞同受害的一方向有能力提供赔偿的一方提起诉讼,而不论错在哪一
方。

可以说会计师面临的审计风险越来越大,会计师执业法
律责任的口袋也越来越深。

(一)由经营失败导致的审计风险
经营失败是指企业由于经济或经营条件的变化,企业可
能无力归还借款或无法达到投资者期望收益的情况。

反映经
营风险的极端情况就是经营失败,如公司破产倒闭。

经营风
险其实跟审计风险一样,这意味着企业一旦从事经营活动,
就总有失败的可能性存在。

问题是企业经营失败时,往往也
会连累注册会计师,而且社会公众又不能很好的理解经营失
败与审计失败之间的差别。

1982年潘斯奎尔银行股份有限公
司经营失败与毕马威巨额赔款的案件很好的说明了这一点。

实际上,企业出现经营失败时,审计失败可能存在,也可
能不存在。

有些时候,出现了经营失败,但审计并未失败,理论
上跟会计师没有关系,但实务中会计师仍存在巨大的风险。

当一个公司破产或无力偿还债务时,会计报表使用者往往认为
审计也是失败的,特别是最近的审计报告显示财务报表的列
报是公允的时候。

此时使用者仍会控告会计师存在过错。

(二)由审计失败导致的审计风险
审计失败则是指注册会计师由于没有遵守审计准则的
要求而发表了错误的审计意见。

例如,注册会计师可能指派
了不合格的助理人员去执行审计任务,或者可能审计程序不
到位,最终未能发现应当发现的财务报表中存在的重大错
报。

银广夏事件就很好的说明了这一点
2001年8月由《财经》记者通过一年多的对“中国第一蓝
筹股”的追踪调查,揭开了一个由高深的“萃取技术”和陌生的“德国客户”组成的造假故事:天津广夏1999年、2000年获得“暴利”的萃取产品出口,纯属子虚乌有。

整个事件纯属一场骗局。

遗憾的是中天勤会计师事务所对银广夏的审计过程
也存在重大瑕疵,比如:
1.未能有效执行应收账款函证程序,将所有询证函交由公
司发出,而并未要求公司债务人将回函直接寄达注册会计师处;
2.对于无法执行函证程序的应收账款,审计人员在运用
替代程序时,未取得海关报关单、运单、提单等外部证据,仅根据公司内部证据便确认公司应收账款;
3.涉案注册会计师存在重大过失,未能发现或对外披露
银广夏会计报表中的重大虚假问题;
4.注册会计师未能保持职业谨慎,对审计证据的真伪未
能给予应有关注;
5.未有效执行分析性测试程序,例如对于银广夏在2000
从审计案例谈审计风险应对策略
■/张清阳
财经监督
65
(2008 年第24 期)
年度主营业务收入大幅增长的同时生产用电的电费费用却
反而降低的情况竟没有发现或报告;面对银广夏2000年度生产卵磷脂的投入产出比率较1999年度大幅下降的异常情况,注册会计师即未实地考察,又没有咨询专家意见,而轻信银广夏管理当局声称的“生产进入成熟期”;
6.存在以预审代替年审、未贯彻三级复核制度等重大审
计程序缺陷。

其实,审计失败就其成因大致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由
于管理层舞弊,二是由于事务所自身因素导致。

另外,诸如过度信赖被审单位管理当局、未能很好保持
职业谨慎、未能适当设计及执行审计程序、未能收集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专业胜任能力不够、职业道德水平不高等,也
会成为导致审计风险发生的直接原因。

二、审计风险的应对策略
(一)完善上市公司内部治理结构。

我国的上市公司多半
由国有企业改制而来,公司治理结构很不完善,所有者缺位、一股独大现象严重,公司中产权多元化特征不够明显,董事长、经理合而为一的领导体制,更使治理结构陷入失衡。

由董事会决定聘请注册会计师并支付审计费用的权力落入经营
者手中,出现了经营者自己出钱审自己的不正常现象,造成会计师对经营者的严重财务依赖,经济利益对独立性的损害不可低估,进而影响注册会计师审计意见的公允表达。

由此,公司内部治理结构的不健全成为造成审计独立性缺失的制
度性根源。

(二)加强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治理。

事务所应当建立以质
量为导向的业绩评价、薪酬及晋升的政策和程序。

在业务承接与保持环节,避免过分看重商业利益而忽略业务质量的现象发生。

要深入了解客户基本情况,审慎选择被审单位。

近年来国内证券市场上发生的一系列审计失败案件,很多与注册会计师对被审单位的基本情况了解不够有关。

业务执行中,会计师应严格遵循准则规范,实施到位的审计程序,运用科学合理的审计方法,收集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支持正确审计意见的形成。

事务所有关质量控制方面的政策和程序应形成相关文件,并得到一贯遵循。

同时,需要任用具有适当经验
和能力以及必要权限的人员,承担起独立复核的重任,有效避免审计风险的发生。

(三)提高审计从业人员专业素养。

审计人员作为审计工
作的具体实施者,自身业务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审计工作质量和成败。

审计人员应当首先保持和提高专业胜任能力,通过参加教育、培训以及执业实践等多种形式,来提高规避和控制审计风险的能力。

审计人员还应努力学习新的审计理论,不断创新和改进审计技术和方法,提高审计判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使审计结论与事实更加相符,更高程程度的符合社会公众的期望,有效避免审计风险的发生。

(四)辩证的看待审计风险。

审计风险的产生,一方面会
造成经济赔偿,也可能带来牢狱之灾,在某种程度上对从业人员造成极大的危害性,降低了社会公众心目中对审计工作的可信程度;另一方面,我们应直面审计风险。

审计风险是伴随着审计工作的开展而产生的,有审计就会产生审计风险。

由于审计风险的存在,往往可以促使审计人员不断创新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法,加强职业道德建设,这又无形中推动了审计工作的发展,有助于我们更加清楚地认识风险,控制风险的发生。

所以,审计人员应当具备良好的心态,用足功夫,做足功课,提高自身规避审计风险的能力,将审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控制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尽管审计风险产生的原因众多,但
在注册会计师执业实践中,随时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对于应
对审计风险产生显得尤为重要。

这种职业怀疑态度既有助于
保持审计效果,又有助于提高审计效率。

参考文献:
〔1〕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2006)〔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2〕秦荣生.对经营风险导向审计的反思〔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6(5).
〔3〕顾晓安.基于业务循环的审计风险评估专家系统研究〔J〕.会计研究,2006(4).
〔4〕叶陈刚,何欢.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风险识别与控制〔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7(4).
◇作者简介:杭州职业技术学院高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

◇责任编辑:闫树北
◇责任校对:闫树北
更正:《财会研究》2008年第二十三期“贯彻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努力服务全省经济社会科学发展”一文作者信息更
正为:甘肃省财政厅党组书记、厅长。

财经监督
66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