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运行不畅的深层因素分析教学教材

合集下载

我国货币政策传导不畅因素分析.

我国货币政策传导不畅因素分析.

我国货币政策传导不畅因素分析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效率不仅取决于货币政策传导的主体,即中央银行,而且也取决于货币政策传导对象,即微观主体——商业银行、企业和个人,能否对货币政策的调控及时做出反应和理性抉择。

如果他们不能完全按照市场准则运行,即不能对市场信号,包括中央银行的间接调控信号做出理性反应,那么货币政策工具就不可能通过对货币信贷条件的调节来实现其政策目标,货币政策传导过程就会受到梗阻,货币政策效果就会被减弱。

一、货币政策在商业银行层面上的传导障碍在我国以间接金融为主的金融结构下,商业银行在货币政策通过信用渠道传导过程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我国商业银行本身存在的诸多问题制约了信用渠道的传导,导致货币政策信号被误解、扭曲和削弱,直接影响了货币政策效果。

(一)以国有银行为主的银行体系效率低下,影响货币政策的传导。

当前我国银行体系基本上代表了金融体系,是银行主导型金融结构,而在银行体系中,工、农、中、建四大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又是其主体。

这一所有制结构使国家实际上对银行业的风险承担了无限的责任,导致了银行业内在发展动力不足,难以充分发挥其应有的合理配置资金的积极作用。

结果是银行业不良资产非正常积累、金融服务产品供给不足、金融服务效率低下。

银行资金没有实现高效运转,一部分流出银行体系后无法收回,一部分资金只是在金融体系内部循环,无法增值,影响了货币政策从商业银行向企业的传导。

(二)银行业信贷过度集中,扭曲了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意图。

在我国商业银行体系中,四大国有独资银行占据着主导地位。

截止到2006年,其金融资产占全部商业银行机构总资产的75%,占全部金融机构存贷款份额分别为61.6%和54.8%,客观上形成了相当程度的金融垄断。

央行货币政策能否顺畅传导,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对央行货币政策信号的反应是否灵敏、及时和有效。

因此,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是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重要枢纽。

近年来,国有商业银行为了防范信贷风险,体现一级法人制度,上收了基层行的信贷审批权,集中力量支持“大城市、大行业、大企业”,因为这样不仅单位集中业务手续数量减少,而且由于其规模大,存在的风险较小。

浅析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浅析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浅析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货币政策是市场经济条件下进行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但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本文从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方面讨论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分析了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不通畅的外在表现及其原因,并对疏通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提出一些建议。

标签: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利率资本市场货币政策是市场经济条件下进行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

我国货币政策的目标是“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和促进经济增长这两个目标之间有时会有所冲突,当国家政府片面强调货币政策对经济增长的作用,长期实行扩张性货币政策,极易导致恶性通货膨胀。

当然,这两个目标也并不总是冲突的,如果货币政策仅仅用于反经济周期,那么经济增长和保持币值稳定之间基本是一致的。

货币政策是否有效,取决于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是否通畅。

目前,我国已经初步建立了“政策工具-中介目标-最终目标”的间接传导机制,但在实践当中,我国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依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不通畅的外在表现1.中央银行利率政策对消费和投资的影响效果不显著利率政策是货币政策操作的重要手段之一,从1996年到2002年人民银行八次降息,平均利率下调近6个百分点。

中央银行希望通过降低利率来分流储蓄,刺激消费和投资需求,但其实施效果并未达到政策初衷。

2.中央银行货币供应量的放松并未刺激商业银行信贷规模的有效扩张按照货币创造理论,货币政策工具可以调节基础货币量,通过乘数效应使商业银行存款货币量变动,从而影响商业银行贷款规模,调节经济。

近几年央行在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的原则下,采取多种方式适当扩大货币供应量,1997年至2002年广义货币增幅分别为17.3%、14.8%、14.7%、12.3%、14.4%和16.8%。

中央银行还两次累计下调法定准备金率7个百分点。

然而,商业银行的信贷意愿却没有随之上升,主要表现在新增贷款占GDP的比重下降、金融机构超额准备过多和存贷差不断扩大三个方面。

货币政策传导不畅的原因及其对策分析

货币政策传导不畅的原因及其对策分析

货币政策传导不畅的原因及其对策分析
陈柳钦
【期刊名称】《云南财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2(016)001
【摘要】当前货币政策传导不畅的原因主要是机构活力不足、金融经济结构不对称、微观经济主体引致需求不足和金融市场发育不健全等,针对这些,笔者认为可从再造微观基础、推动中小金融机构发展、协同推进利率和汇率市场化、规范和发展货币市场、优化资本市场结构和加强金融监管等方面改革,为货币政策的有效传导创造宏观、微观环境.
【总页数】4页(P89-92)
【作者】陈柳钦
【作者单位】中国天津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公司,天津,30005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830.9
【相关文献】
1.我国货币政策传导不畅的原因及其对策分析 [J], 陈柳钦;王金柱
2.我国货币政策利率传导不畅的成因及对策分析 [J], 王跃平;叶华
3.基层央行货币政策传导职能履行不畅的原因探析及建议 [J], 管鹏
4.经济欠发达地区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不畅的原因及建议 [J], 邓富辉
5.国有商业银行体系内货币政策传导不畅的原因分析 [J], 罗岚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简析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存在问题

简析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存在问题

简析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存在问题近年来,人民银行针对我国现状,综合运用了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上调金融机构存贷款基准利率等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引导商业银行贷款投向,但从实际运行看效果并不明显,原因之一是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上存在问题,阻碍了货币政策的传导。

标签: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存在问题;建议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中央银行通过对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引起中介目标的变动,从而实现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的过程。

随着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改革,我国已初步建立了“政策工具-中介目标-最终目标”的间接传导机制和“中央银行-金融市场-金融机构-企业居民户”的间接传导体系(如图所示),通过图形我们可以看出,中央银行要实现最终目标,就必须通过金融市场、金融机构、企业居民来实现。

本文将从中央银行、金融市场、金融机构、微观经济主体层上对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进行简要分析。

一、多层面分析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存在问题(一)中央银行层面1. 运用货币政策工具效果难达预期。

中央银行通过运用存款准备金、公开市场、再贴现等货币政策工具来传导货币政策,其操作力度虽然很大,货币供应量变化幅度也较高,但实际作用效果却远远低于预期水平。

主要原因是由于货币政策传导在中央银行层面上以货币供应量为中介目标,且我国现在实行管制利率,并未完全市场化,非市场化的利率不会因供求关系的变化发生改变。

虽然我国放开了同业拆借利率的上限控制、银行间债券市场利率和票据贴现利率,逐步扩大贷款利率波动幅度,但仍以管制利率为主,包括存、贷款利率在内的多种利率仍由中央银行代表政府制定,影响了利率对资源配置的结构调整作用,使金融机构和企业无法完全灵活地选择对利差及利率风险进行控制的方式,进而影响货币政策信号的传导。

此外,在外汇市场上,外汇储备受贸易逆差影响和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的政策约束,央行只能被动地买卖外汇,银行结售汇差构成了央行在外汇市场上的数量限制,导致公开市场操作对利率控制乏力,利率机制作用难以发挥。

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运行不畅的深层因素分析2024

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运行不畅的深层因素分析2024

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运行不畅的深层因素分析2024-04-25 18:09二、影响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效率的因素分析目前我国基本上形成了以下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即中心银行—→货币市场—→金融机构—→企业、个人,最终作用于国民经济。

因此,货币政策效果主要取决于各个环节的经济行为。

详细影响因素有:(一)货币政策传导外部条件——信用和法制环境不佳,影响了货币政策的充分发挥首先,我国信用基础脆弱:表现为个人和企业信用制度不健全,有些企业为了获得银行贷款做假账,并且常常逃废银行债务,增加了不良贷款比率,这些都使银行放贷更加谨慎,不敢轻易向企业放贷。

其次,我国现行的金融法律制度也还不健全,不能适应改变的经济形势。

比如《商业银行法》、《票据法》等,其中一些条款操作性不强或是仍存在法制空缺,致使有些企业利用制度的缺位“赖帐”,从而阻碍了货币政策的传导过程。

(二)货币政策传导主体——中心银行的政策操作行为是影响货币政策效果的政策因素第一、中心银行基础货币的投放渠道狭窄、操作手段不敏捷。

现阶段,央行增加基础货币供应是通过再贷款、再贴现、国债操作、外汇储备占款实现的,这些政策工具为央行货币政策在基层行的贯彻实施发挥了主动的作用,但是由于操作手段单一、敏捷性差,影响了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

例如:再贷款是目前央行增加基础货币的主要渠道,但就实际操作看,央行既要满意政策性金融机构的贷款需求,还要支持城市商业银行流淌性及帮助商业银行化解不良资产等需求,从而使货币政策效果大打折扣。

而外汇占款近几年也成为央行供应货币的方式,但是过多的外汇储备则意味着投资资本的闲置,影响了货币政策效果发挥。

除此之外,存款打算金率偏高,致使资金运用不充分;再贴现受社会信用、票据市场等因素的影响实施效果也不非常志向。

这些都弱化了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

其次、利率市场化程度不高。

当前我国利率浮动程度不高,很多企业对利率的敏感性不高,对商业银行存贷款利率高度管制的体制等,都越来越不利于提高国有商业银行的竞争力,货币政策的效果因而也受到影响。

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摘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货币政策对国民经济起到的调控作用显著加强,但是,货币政策影响实体经济要通过一定的中介来进行传导。

因此,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对一个国家的货币政策的制定极为重要。

从定性的角度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进行分析,找出我国在货币传导机制上存在的问题,并对如何完善我国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对策1引言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指一个从中央银行根据货币政策目标,运用货币政策工具,通过金融机构的经营活动和金融市场的运作,从而传导至企业和居民,对其生产、投资和消费等行为产生影响的过程。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无论是财政政策,还是货币政策都是国家进行宏观经济调控的两个基本手段。

但是,货币政策是不能直接影响实体经济的,而是要通过一定的中介来传导货币政策的意图,因此,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对一个国家的货币政策的制定极为重要,国家中央银行要想使货币政策的效用最大化,就应该完全地、充分地理解和掌握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的原理和实际操作。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看,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问题的研究就成为当今经济领域的一大热点问题。

2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存在的问题2.1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存在着过渡性正是因为我国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正在经历由计划经济时代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的转变。

从而导致在过渡时期,由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不成熟,使得我国金融体系和企业处在一个变革时期,这一时期存在着旧的体系和制度已经不再适用,而新的体系和制度还没有完全的建立起来。

因此,我国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要比一般的市场经济国家复杂,除了这些影响因素之外,还与我国计划经济体制中的一些特有因素也有关。

此外,经济主体对货币政策反应的灵敏度、货币政策传导的被动性等现象,都影响到了货币政策传导的通畅性,致使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因此而受到影响。

2.2我国中央银行的非独立性制约了货币政策传导各国的中央银行是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的主体,但是由于我国体制的特殊性,我国中央银行的独立性问题还没有得到完全的解决。

中国货币传导机制不畅的原因与对策

中国货币传导机制不畅的原因与对策

中国货币传导机制不畅的原因与对策
中国货币传导机制不畅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
1. 宏观调控手段的不足:中国央行的主要调控手段包括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等,但这些手段的传导效果受到市场化程度不高、金融机构资金来源单一等因素的制约,导致货币政策的传导受到限制。

2. 金融体系结构问题:中国的金融体系主要由国有银行和政策性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组成,市场化程度相对较低。

这导致了金融机构的资源配置效率不高,使得货币政策的传导受到限制。

3. 信息不对称问题:金融市场中信息不对称是普遍存在的,此现象也有可能导致货币政策的传导效果不畅。

金融机构在决策和资金配置时,可能会基于不完全信息进行选择,从而影响货币政策的传导。

对于中国货币传导机制不畅的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1. 深化金融改革:进一步推进金融市场化改革,提高金融机构的市场化程度,完善市场化利率形成机制,推动金融机构的利率传导效果。

2. 强化监管监督: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管监督,提高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能力,防范金融风险,减少信息不对称问题对货币政策传导的影响。

3. 完善货币政策工具:进一步完善货币政策的工具和手段,灵活运用货币政策工具,提高货币政策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4. 推动金融科技创新:发展金融科技,提高金融机构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改善信息不对称问题,提高货币政策的传导效果。

此外,还需要加强对经济的研究和预测,及时调整货币政策,以应对市场变化,提高货币政策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浅议制约我国货币政策有效传导的因素及建议

浅议制约我国货币政策有效传导的因素及建议

浅议制约我国货币政策有效传导的因素及建议中国人民银行廊坊市中心支行刘凯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有效性问题,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备受关注。

各国政府和经济专家感受到了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有效性的重要,并对这一议题展开了深入的研究。

由于我国的市场经济起步较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有效性在我国的研究还是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的,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导致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有效性存在着严重的梗阻现象。

本文将从制约货币政策有效传导的因素出发,重点论述货币政策传导效率低下的原因,并提出相关建议。

一、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一般分析我国的货币政策的主体是中央银行。

中央银行作为货币政策发出的源头,他的工具是一般性货币政策和选择性货币政策,使用这两种工具通过与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利率、货币供应量、资产价格、信用渠道)组合,形成了货币政策决策和传导系统。

金融市场有敏锐的嗅觉,一旦央行在货币政策上稍有改变,金融市场、金融机构、企业和居民就会根据货币政策调整各自的投资。

而这种调整很快就会在股票价格、存款总额、外汇波动和金融衍生工具中表现出来。

由于金融市场与产品市场的紧密联系,很快这种影响就会与生产市场上的商品价格形成互动,这种影响使得人们对经济发展有一个未来预期,这种预期会影响金融市场的投资选择。

通过这种种金融渠道的传导,最终反映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

二、影响我国货币政策有效传导的原因(一)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相互脱节我国的资本市场还是一个新兴的市场,我国的股票总市值远远不及西方发达国家。

这样股市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力还不够,财富效用并不明显。

鉴于此,资本市场的变动对货币市场的影响有限。

在历年的调查中发现,股价的波动因素中,政策因素占44%,市场因素23%,扩容因素21%,信息因素12%,而且在发达国家股票市值占GDP的比重都超过了100%,而在我国这一比例还不足100%,这充分说明了货币市场对股票市场产生的影响也是极为有限的。

正是因为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相互影响作用并不明显,造成了两个市场资金价格结构的失衡,由于两个市场的相互脱节,两个市场上的各种工具价格之间的比例关系并不合理,所以要科学地打通两个基本市场通道,加强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创造更好的协调机制。

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障碍和对策分析

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障碍和对策分析
对经济 、 金融 的影响有限; 我 国股市在发展
和运行 中存在一 系列制度性 问题 , 如公 司
上市制度不健全 、 股权结构不合理 、 信 息披
露制度不规范、 监管体制不完善等等 , 使得
4 3 0 0 7 2 ) 本 文是 武汉 大 学 2 0 1 2年度 大 学生科研 项 目 《 我 国房地 产价格 与货 币
政 策传导 效应—— 基 于利 率与信 贷渠道 的研 究 》( ¥ 2 0 1 2 1 3 3)的研 究
成 果 之 一

中图分类号 :l U 8 3 0 文献标 识码 :A
远, 在调节 经济过程 中存 在顾此失彼 的状
内 容 摘 要 : 自美 国 次 贷 危 机 引发 的 国
态, 物价过快 增长 , 人 民币面 临升值压力 , 投资过 热没有得到很 好解决 。2 0 1 1年 1 2 月 以来 ,经济 增长的 “ 三驾马车 ”同时减 速 ,经 济疲软 ,中央 银行实行稳 中偏松的 货 币政 策 ,从效果上 看 ,在扩张货 币供应 量 、扭 转经济下 行态势 、稳定经 济增长的
货币政策传导 机制是 中央银行运用 货 币政策工具 影响货币政策 中介指 标 ,并最
终影响 既定产 出和价格 目标的传递途径和
利率 管制。我国利率主要是 由中央银 行通过 行政 手段直接确定 ,利率市场化机 制 尚未形成。中央银行在制定利率时考虑 我 国总体 的经济形势 、 物价水平 、 金融机构
我 国 货 币 政 策 传 导 机 制 存 在
融资渠道过窄 ,金融 品种单一 ,缺乏完善
的风险预防机制等原 因,房地产市场还难
以发挥对 国民经济应有的支撑和促进作用。
的 障 碍

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引言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指货币政策通过金融体系和市场渠道对经济活动产生影响的过程。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稳健性对宏观经济的稳定和金融体系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然而,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传导速度慢、传导效果不稳定等。

本文将分析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问题一:传导速度慢我国货币政策的传导速度相对较慢,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1.1 货币供给传导滞后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首先受到货币供给的影响。

当前,我国货币政策的调控较为谨慎,货币供给相对保守,导致货币政策传导到实体经济的速度受到限制。

1.2 利率市场化进程不完善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相对滞后,利率水平受到政策引导和管制,无法充分反映市场供求关系。

这种情况下,货币政策的利率工具对市场利率的引导作用不明显,影响了货币政策的传导速度。

1.3 融资结构不合理我国融资结构呈现出银行贷款占比较高的特点,而货币政策主要通过央行对银行的操作来实现。

由于银行贷款的审批和发放过程相对繁琐,导致货币政策流动性传导速度受到限制。

针对传导速度慢的问题,可以采取如下对策:1.4 加强货币供给适度扩大要加强货币供给,适度扩大在流通中货币的数量,提高货币供应活动的稳定性,以确保货币政策更快、更稳定地传导到实体经济中。

1.5 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要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完善利率形成机制,减少政策对利率的干预,使市场利率能够更加灵活有效地反映市场供求关系,从而提高利率工具对货币政策的传导速度。

1.6 优化融资结构要优化融资结构,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加强直接融资渠道的发展,减少对银行贷款的过度依赖,提高货币政策流动性传导的效率。

问题二:传导效果不稳定我国货币政策的传导效果存在不稳定的问题,主要表现为:2.1 传导路径的复杂性我国金融体系庞大而复杂,金融市场发展不平衡,不同市场、不同主体之间的联系复杂,导致货币政策的传导路径复杂多样,传导效果不稳定。

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阻滞的原因与对策分析

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阻滞的原因与对策分析

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阻滞的原因与对策分析
赵振武
【期刊名称】《财政监察》
【年(卷),期】2003(000)006
【摘要】一、我国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存在阻滞的原因无须讳言,我国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存在着阻滞,这种阻滞主要表现在中小企业贷款难上;因投资效益不高,带动地方及民间投资效果不明显,使我们的经济增长过度依赖政府,缺乏张力;内需疲软,物价指数走低,民间资本近10万亿处于'休眠'状态。

这一切说明,货币政策在传导渠道上有如'隔山打牛'。

我们认为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阻滞的根本原因是体制约束,具体说来是金融体制本身的约束弱化甚至扭曲了货币政策的信号和意图。

现代经济是信用经济,是由一根根债权、债务链连接着的,它一旦断裂,社会经济生活就会出现危机。

现代经济更是金融经济,从微观主体即个人和企业的资产负债来看,金融资产(货币、股票、债券、基金、保单等)和金融资产负债的比重越来越大;从宏观来看,金融与经济的相关系数(即金融资产占GDP的比值)越来越高。

【总页数】2页(P45-46)
【作者】赵振武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822.0
【相关文献】
1.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阻滞分析——信贷传导机制角度 [J], 谈樱佳
2.我国中央银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阻滞原因及对策研究 [J], 刘永进
3.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阻滞因素分析及对策 [J],
4.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阻滞因素分析及对策 [J],
5.现阶段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阻滞的问题探讨 [J], 吴斌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我国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渠道受阻的原因分析

我国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渠道受阻的原因分析

我国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渠道受阻的原因分析作者:张美琴来源:《现代经济信息》2011年第16期摘要: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否畅通,对货币政策的执行具有重要作用,直接影响货币政策的效果,本文对我国信道渠道阻塞的原因从货币政策的传导环境、中央银行、商业银行三个方面分别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货币政策;信贷传导;传导渠道;基础货币中图分类号:F820.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1)08-0244-01一、货币政策传导环境方面1.社会信用环境与法制环境有待完善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是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信贷机制传导发挥作用的重要条件之一。

信用制度建立滞后,社会信用基础脆弱,已成为商业银行增加信贷投放的障碍。

主要表现为:一是企业为获取贷款,多采取做假帐或“两本帐”等形式,报表失实,导致银行贷款审查更加严格,贷款趋向谨慎。

二是企业逃废银行债务,恶意欠息,假借改制之名逃债,影响了银行发放贷款的积极性。

三是信用登记查询系统还不完善,人民银行开发的企业信贷登记咨询系统实行后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系统在登记内容的真实性、全面性等方面还急需改进。

另外,个人信用登记咨询领域严重滞后也成为推动个人消费贷款业务发展的主要障碍。

2.缺乏有效率的社会中介体系一是中小企业贷款担保机构的问题突出。

国际上通行的做法是政府通过各种方式,为中小企业建立健全的社会担保体系,建立中小企业贷款担保风险基金,既有利于解决中小企业贷款担保问题,还可以降低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融资风险。

目前我国所面临的困难是有关贷款担保机构,包括担保基金的建立还处于探索之中:①目前的担保机构基金来源少,尚未健全必要的风险补偿机构;②对担保机构又缺乏统一、有效的管理;③担保公司作用有限,担保公司门槛高,企业不愿通过担保公司提供担保服务,因为担保公司普遍实行会员制,入会企业不仅须先交会员费,再交按贷款额的2%-5%收取的手续费,最后还须缴纳贷款额的10%作为保证金;同时一些商业银行认为担保公司自身资本金并不雄厚,担保能力太小,不足以承担风险损失。

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堵塞的成因及对策

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堵塞的成因及对策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堵塞的成因及对策姓名:许亦玫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金融学指导教师:陈捷2002.3.1r《5351.《论文提要(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是货币政策理论的核心问题,目前在我国货币政策的、传导出现了阻塞现象,其表现为虽然我国货币政策的操作由直接调控向间接调控、71,一转变,但是货币政策对于实质经济运行的调控效力存在下降的趋势J本文的目的及意义就在于分析我国货币政策传导出现梗塞的具体原因,并对此提出对策。

本文首先对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作系统的回顾,而后着重回顾了我国货币政策操作和传导的演进,并分析了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在各个阶段的特点及效果。

承接上文,作者分别从信贷渠道和利率渠道两种货币政策主要传导渠道分析货币政策传导堵塞的原因。

在分析信贷渠道堵塞时,本文引入了信贷配给模型,并得出在不对称信息和非确定回报的条件下,信贷配给的出现是均衡解的结论。

同时作者建立了一个更微观的模型解释我国信贷配给出现的特殊性,并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疏通信用传导渠道的一些建议。

在探讨货币政策的利率传导机制时,本文着重分析得出利率传导机制受阻的主要原因为利率结构不合理及利率制定非市场化。

并具体分析了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可行性及其他配套的改革措旋。

最后,作者又对影响货币政策传导的其他原因作了具体阐释并对全文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信贷配给,利率导言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及其理论发展第一节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涵义货币政策是一国通过中央银行采取管理货币的手段或措旎(货币政策工具)达到调节和改善国家经济状况,实现其稳定物价、充分就业、平衡国际收支和促进经济增长等最终目标的宏观经济政策。

由于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是宏观的、全局性的,因此货币政策工具往往不能对它产生直接影响,因此,要在货币政策工具和最终目标之间加入中间变量或目标(中介目标),通过影响中间变量的变动,从而达到影响最终目标,使最终目标的变动趋向货币政策的预期效果,从而构成了货币政策的传导过程或机制。

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障碍和对策分析

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障碍和对策分析

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障碍和对策分析引言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指中央银行通过一系列政策手段来调控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从而影响经济的总需求和总供给,并最终实现稳定经济增长和控制通胀的目标。

然而,在我国的实践过程中,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面临着一些障碍,导致货币政策的效果受到限制。

本文将对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存在的障碍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障碍一:金融市场不完善我国金融市场存在着许多不完善的现象,如市场化程度不高、金融产品少、市场信息不对称等。

这些问题导致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受到影响,效果不理想。

对策一: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为了解决金融市场不完善的问题,我国需要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推进市场化建设。

具体来说,应加快金融市场的开放和发展,完善金融监管体系,加强金融产品创新,提高金融市场的流动性和透明度,以增强货币政策的传导效果。

对策二:加强金融监管同时,为了避免金融市场的不完善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造成的不利影响,我国需要加强金融监管。

加强监管可以规范金融机构的行为,减少风险,提高金融市场的效率,从而增强货币政策的传导效果。

障碍二:资金流向扭曲在我国的实践中,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可能会出现资金流向扭曲的问题。

这主要是由于我国的金融体系存在着一些特殊性质的机构,如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等,它们的资金需求和投资决策可能与实体经济的需求和投资决策不一致,导致货币政策的传导效果受到影响。

对策一:加强宏观审慎管理为了解决资金流向扭曲的问题,我国需要加强宏观审慎管理,严格控制特殊性质机构的资金运作。

具体来说,应加强对特殊性质机构的监管,规范它们的融资行为,避免其对实体经济产生负面影响。

对策二:优化金融创新服务另外,我国还可通过优化金融创新和服务,引导资金流向实体经济,增加实体经济的投资需求,以增强货币政策的传导效果。

具体来说,可以推动金融科技的发展,提供更多针对实体经济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以满足实体经济的融资需求。

障碍三:中小企业融资难在我国的实践中,中小企业融资难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完善思路

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完善思路

一 、 西 方 国家货 币传导机 制 的最新变化 及 对我 国 的启 示
20 世 纪 卯 年 代 以 来 , 金 融 市 场 全 球 化
加 快 , 资本 国际流 动频繁 , 利率 和 汇率 对货 币
政 策的预期趋 于敏 感 , 金 融 机 构 融合 趋 势 加
剧 货 , 币政 策操 作 难 度 越 Biblioteka 越 大 。、19
8
年 5 月 中央银 行及 时 开始运用 公开 市场 业 务
作 为新 的货 币 政 策 工 具 。 2X( X) 年 全 年 通 过
公 开市 场业 务 累计 投放 基 础货 币 4 4 7 0 亿元 ,
回 笼 基 础 货 币 52 92 亿 元 , 净 回 笼 基 础 货 币 8 2 亿元 , 保证 了货 币 的合理 供应 。 ( 3) 同业 拆 借市 场 、 票据 市场 的发 展 为 利 率 市 场化 提 供 了 基础 。 目前 , 我 国同业 拆借市场 、 票据 市 场和公 开 市场 业 务 利 率 体 系 已 经 初 步 形 成 。 从近 两年 的 实践 看 , 中 央银 行 通 过 各种 政 策 手段 能够 比较 有效 地调 节货 币市 场 利率 的变 化 。 这 为 中央 银行 将来 通过 调控 货 币市场 利 率 间接影 响 金 融 机构 存贷款 利 率 , 最 终 实 现 通 过利率 机 制传 导货 币政 策创造 了 条件 。 尽 管我 国货 币市 场 在 近 年 来 已 经 得 到很 大 发 展 , 并为 运用 货 币政 策扩 大需 求发 挥 了积 极 作用 , 但 由于货 币市场 发 育不充分 , 仍然 成为 限制货 币 政策 有 效 传导 的重 要 因 素。 具 体 看 , 主要 表 现 在 以 下 几 个 方 面 : ( l) 我 国货 币 市场 中银行 间市 场相 对 发展 较 快 , 票据 市场 发展严 重滞后 , 中 央银行 对 货币 市 场 的 调控 不 能 有效地 作 用于 实体经 济 。 发 达 的货 币市 场应 当实 现票 据 市 场和 银 行 间 市场 的 协 调 。 实 际上我 国货 币政 策工 具 主要作 用于 银行 间 市场 , 再贴现 的调 节 作用还 远 远 没 有 发 挥 出 来 , 企业 之 间 的 商业 信用 活 动 缺 乏 基 础 , 拖 欠 、 逃 废债 务 现 象 普遍 。 这 在 很大 程 度 上 限 制 了货 币政策 传导 的范 围 , 也 影 响 了货币 政 策 的有效 性 。 ( 2) 我 国货 币市 场相 互 割裂 , 参 与 主体 不够广 泛 , 市场 容 量有 限 , 难 以 对 宏观 经济 运 行 产 生 足够 的 “ 冲力 ” 。 ( 3) 我 国货 币 市 场 的发展 层 次较低 , 市 场工 具种 类 比 较少 , 利 率市 场化 程 度 不 高 , 使货币 政 策 工 具 的选 择 余地 有 限 , 货 币政 策效 应 的传 导受 到制 约 。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浅析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浅析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浅析一、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不畅的原因分析(一)1.为实现中央银行由以直接调控为主向以间接调控为主的转变,中央银行陆续摒弃了一些传统的货币政策调控手段,并在运用市场化手段调控货币供应量上取得一定进展。

2.金融市场发展滞后,制约了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操作空间。

经验表明,金融市场发达与否,对货币政策传导影响较大。

我国金融市场建设还存在明显不足,一是市场比较单一,缺乏系统和层次。

仅有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债券市场和证券市场。

且市场缺乏纵深,仅存在银行间、机构间的批发性交易市场,像柜台交易等基础性市场则没有。

二是市场存在分割现象,缺乏联通。

既存在地域分割,又存在条条分割,不同的市场主体分割于不同的市场。

三是市场交易工具较少。

缺乏形式的多样化、可满足不同投资者需求的金融工具,使交易不够活跃。

金融市场的这种现状使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缺乏足够的运作空间,一些市场化货币政策工具难以有效发挥作用。

同时也制约了其基础性资源配置功能作用的发挥,影响了能够及时正确反映社会资金供求状况的市场利率的形成,不能为中央银行及时调整货币政策提供正确的信号,进而影响了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3.中央银行货币政策传导路径单一,影响了货币政策效力。

中央银行基础货币投放主要通过国有商业银行进行,窗口指导也主要面对国有商业银行,其他金融机构则往往被忽略,造成广大中小金融机构游离于货币政策传导之外。

近年来,发生了存款重新向大银行集中的现象,而中小金融机构存款增长缓慢,为防范流动性风险而必须提高备付率,使金融体系整体货币派生能力受到抑制。

表现在贷款上则是信贷资金纷纷流向大城市和大企业,农村资金大量流向城市,中小企业资金需求难以得到银行支持,影响了货币政策的充分传导。

同时,分业管理使货币政策作用范围缩小,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只能在银行业内部调整和传导,资本市场和保险市场上的资金调控与货币政策缺乏有机联系,使货币政策失去了一个重要的传导媒介,弱化了货币政策的影响力和货币政策对整个经济的导向作用。

中国货币政策的失灵原因及改进策略

中国货币政策的失灵原因及改进策略

中国货币政策的失灵原因及改进策略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货币政策也逐渐日趋成熟。

然而,在实践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一些经济指标的表现并不如人意,这让许多人开始质疑中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那么,中国货币政策的失灵原因是什么,如何进行改进呢?本文试图探讨这一问题。

一、中国货币政策的失灵原因1. 对经济的误读经济发展是货币政策制定的基础,因此贯穿货币政策全过程。

但是,在实践中,我们发现经济指标的表现与货币政策预期并不一致,这为货币政策的失灵埋下了伏笔。

特别是近年来,我国经济的发展模式、结构和动力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传统的GDP增长模式已经难以支持经济的长期繁荣。

如果货币政策仍然固执于旧有模式,必然会导致失灵。

2. 目标过于具体货币政策的目标一般分为物价稳定和经济增长两种。

但是,近些年来,我国的货币政策制定者往往将目标过于具体化,只追求GDP增长和通胀率控制的数量目标,而忽视了经济体系内在机理的重要性。

值得注意的是,经济增长和通胀率的数量目标并不一定能够充分反映经济的真实状况。

并且,该类目标的具体化会导致政策制定者在决定货币政策时无法顾及到其他重要的因素,从而掩盖了一些根源性问题。

3. 对金融市场的忽视在现代经济中,金融市场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也是货币政策实施的重要渠道。

然而,我国的货币政策往往忽视了金融市场的作用,只关注数量目标的实现。

具体地说,货币政策失灵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货币政策对金融市场的干预效应并非总是达预期,另一个是货币政策灵活性受到了限制,无法充分发挥调控作用。

二、中国货币政策的改进策略1. 掌握经济的本质规律经济发展并非一成不变的,制定货币政策时需要考虑的各个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非常复杂,过分关注数值指标的实现会掩盖经济多元化的本质。

制定者应该透过经济指标的背后,关注真实经济的本质,并随时做出调整。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的经济其实具有很多的优势和独特性,可以运用技术创新等方式解决一些困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运行不畅的深层因素分析2010-04-25 18:09二、影响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效率的因素分析目前我国基本上形成了以下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即中央银行—→货币市场—→金融机构—→企业、个人,最终作用于国民经济。

因此,货币政策效果主要取决于各个环节的经济行为。

具体影响因素有:(一)货币政策传导外部条件——信用和法制环境不佳,影响了货币政策的充分发挥首先,我国信用基础脆弱:表现为个人和企业信用制度不健全,有些企业为了获得银行贷款做假账,并且经常逃废银行债务,增加了不良贷款比率,这些都使银行放贷更加谨慎,不敢轻易向企业放贷。

其次,我国现行的金融法律制度也还不健全,不能适应变化的经济形势。

比如《商业银行法》、《票据法》等,其中一些条款操作性不强或是仍存在法制空缺,致使有些企业利用制度的缺位“赖帐”,从而阻碍了货币政策的传导过程。

(二)货币政策传导主体——中央银行的政策操作行为是影响货币政策效果的政策因素第一、中央银行基础货币的投放渠道狭窄、操作手段不灵活。

现阶段,央行增加基础货币供应是通过再贷款、再贴现、国债操作、外汇储备占款实现的,这些政策工具为央行货币政策在基层行的贯彻实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由于操作手段单一、灵活性差,影响了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

例如:再贷款是目前央行增加基础货币的主要渠道,但就实际操作看,央行既要满足政策性金融机构的贷款需求,还要支持城市商业银行流动性及帮助商业银行化解不良资产等需求,从而使货币政策效果大打折扣。

而外汇占款近几年也成为央行供应货币的方式,但是过多的外汇储备则意味着投资资本的闲置,影响了货币政策效果发挥。

除此之外,存款准备金率偏高,致使资金使用不充分;再贴现受社会信用、票据市场等因素的影响实施效果也不十分理想。

这些都弱化了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

第二、利率市场化程度不高。

当前我国利率浮动程度不高,许多企业对利率的敏感性不高,对商业银行存贷款利率高度管制的体制等,都越来越不利于提高国有商业银行的竞争力,货币政策的效果因而也受到影响。

(三)货币政策传导中介——金融机构的发展是影响货币政策效果的关键因素作为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重要中介的商业银行由于在经营管理体制、业务发展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致使货币政策效果被削弱。

一是信贷管理体制问题。

改革过程中激励机制的不配套影响了信贷人员的积极性,激励与惩处不对称,造成基层行“惜贷”、“慎贷”。

二是金融机构内部管理体制僵化,尚未形成以利益为中心的经营管理体制。

目前国有商业银行实行法人治理后,资金及贷款权上收,建立了严格的贷款审批程序,手续繁琐,影响了企业的贷款意愿,最终影响了货币政策实施效果。

其次是我国商业银行由于受历史的、经济的、体制等因素的影响,其经营管理的首要目标不是利润最大化,而是金融风险的防范化解。

三是商业银行的业务范围向城市集中,县域信贷资金萎缩。

目前,商行普遍实行了授权与转授权管理,重点在大中城市扩大业务范围,缩小了县级支行的业务服务范围,致使县域信贷萎缩。

(四)货币政策传导客体——企业和居民的决策行为是影响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决定性因素货币政策最终通过微观经济主体作用于国民经济,微观经济主体主要包括企业和居民。

这两部分的市场化行为都对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从目前来看:第一、企业困难重重。

一是部分企业信用观念淡薄,逃、废银行债务的情况严重,抑制了银行贷款的积极性。

还有部分企业缺乏生机,资金占用结构不合理,财务制度不健全,管理水平低下,经济效益不佳,使贷款难度加大。

二是大部分国有企业市场化程度低,对利率不敏感,同时相当高的负债率、资金来源渠道狭窄、结构单一以及转型不彻底等都影响了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这些都弱化了货币政策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

第二、居民对货币政策反映不积极。

居民受收入水平、消费习俗等因素的影响,储蓄意愿强烈,储蓄存款居高不下,制约了消费需求,加上我国目前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完善也使很多消费者不敢随意扩大支出,致使消费信贷难以全面拓展开来。

(五)货币政策传导的媒介——金融市场的完善程度是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市场基础金融市场包括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关于货币市场对货币政策效果的影响程度是毋庸置疑的。

然而,我国货币政策要不要关注资本市场的发展日益成为争论话题之一。

笔者认为,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其对货币政策的影响程度也会逐步提高。

特别是股票市场,托宾(Tobin,1969)最早提出了股价变动对投资产生影响的Q理论,不仅如此,股市对货币需求也产生重要影响,主要途径有:一是财富效应,股价上升意味着居民拥有资产的名义价格上升导致收入水平的上升,从而需求随之增加。

二是替代效应,股价上涨会使人们用股票代替货币,降低货币需求。

所以,股市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货币政策的执行效果。

然而,目前我国的资本市场的发展还不完善:股票市场发展还相对较缓,非基本经济因素占很大一部分,如“内部人控制”、“暗箱操作”等都使股价变化不稳定,难以真实反映资金供需状况。

与此同时,货币市场的发展也不健全:票据市场还未健全统一,数量也有限;另外,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分割现象,严重制约了货币政策效果的发挥。

三、完善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对策探讨(一)加强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外部环境建设,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首先应逐步建立健全社会信用制度,完善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逐步建立个人信贷登记制度,为金融机构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工商行政部门应该严厉整顿社会信用秩序,严惩逃、废债的失信行为。

其次尽快完善社会保险制度,力争住房、医疗、就业教育方面的改革尽快到位,从而有效地刺激社会消费的增长。

最后要进一步健全法制环境,为货币政策的实施提供充分的法制保障。

(二)增强中央银行的主体导向功能,确保货币政策的有效传导第一、改进央行基础货币的投放方式,完善央行间接调控机制。

今后我国应加大再贴现操作的力度,增加其在央行基础货币投放中的份量,通过再贴现增加货币供给,央行可以直接向企业传递信贷政策意图。

因为商业汇票是建立在商品劳务实际交易的基础上,因此对于促进内需有现实意义。

此外还应适当降低超额准备金,进一步增加信贷货币供给量,适时提高货币政策的灵活性,推进区域间经济稳步协调地发展;继续扩大公开市场业务的操作,增加货币政策的弹性,促进货币政策的内外均衡。

其次,央行应建立高效的支付体系,推广、应用现代化支付系统,提高资金利用率。

同时,人民银行在制订货币政策的同时应将以股票价格为代表的金融资产价格作为辅助的检测指标,并根据市场走向和资产价格的变化及时做出调整。

使央行通过评估资本市场对货币供给量的影响来判断实体经济运行情况,从而准确把握货币政策调控的方向和力度第二、积极稳妥的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步伐。

在放开同业拆借市场利率的基础上,逐步实现国债利率的市场化。

先从贷款利率市场化入手,逐步扩大其浮动范围,其次再对存款利率进行改革:必须以谨慎的态度,对小额存款利率仍应实行管制,对大额存款利率应实行有弹性的管理。

还可以考虑实行差别利率,加强商业银行自主确定利率水平的权利,努力扩大利率市场化的试点范围,改革县以下农信社贷款利率管理办法,扩大城市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范围。

第三、完善金融监管的行为方式。

央行应严肃查处有关违法行为,对传统带有计划行政手段为特征的金融管制应当废除;及时检查各个金融机构的主要业务指标的真实性,撤销少数无法救助的金融机构,维护债权人的利益,加强银行、保险、证券三大监管当局的协调合作。

只有有效的金融监管才能确保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畅通无阻。

(三)积极推进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建立现代金融企业制度,为货币政策构筑良好的传导中介一是加快国有商业银行企业化步伐,建立法人治理结构,理顺所有者、决策者和经营者的行为模式,实行国有资产控股的股份制产权改革,采取整体或分拆上市,筹集和扩充资本金,事实上,日前中国建设银行和中国银行已经积极筹划,准备在香港和纽约公开上市,为其他国有银行的上市起了示范作用。

二是建立以长期稳定、盈利为目标的经营管理体制,建立上、下级之间科学的授信、授权管理体制,健全激励机制和惩罚措施,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从而拓展信贷业务空间。

三是适当放权给基层商业银行,使其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情况适时调整信贷投放结构,保证当地发展的合理资金需求。

四是加大不良资产的处理力度,积极探索中小金融机构不良资产的处置办法,尽快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增强公众对中小金融机构的信心。

除此之外,商业银行还应积极进行业务创新,在科学的风险管理中合理制订风险加价水平,提高金融产品服务质量,提高员工素质,增强业务经营的灵活性以提高商业银行的竞争力。

(四)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国企法人治理结构对国有企业要采取多种方式增加资本金,降低居高不下的负债率,对有条件的企业应加快上市步伐,加大企业内部改革力度,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

进一步合理利用外资,积极发展产业投资基金,调整产业投资政策,减少一些对民营经济改造的限制。

尽快建立完善中小企业贷款担保机构,加快企业改制后的配套改革。

(五)加快金融市场建设,解决市场分割问题,使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协调发展首先要发展和完善货币市场,包括:一是增加交易主体、交易工具品种和数量,放宽市场主体的资格限制。

二是建立全国统一的同业拆借市场,推进银行间债券市场的改革,扩大银行间市场覆盖范围。

三是发展票据市场,首先推进区域性票据市场建设,积极推广商业承兑汇票,扩大企业票据融资,加大现券交易力度,优化资产结构,疏通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使资金自由流动;其次应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努力解决市场分割问题,使货币市场利率真正发挥引导利率总水平的作用,充分发挥金融市场在货币传导政策中的作用。

(六)因地制宜,制订相应的区域性货币政策货币政策在不同的经济发展地区实施效果也不尽相同。

考虑到我国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情况,比如西北地区的经济要想得到良性发展,就应给予其政策的倾斜和扶持。

因此,央行应针对不同的地区不同时期的经济发展特点和状况制订相应的货币政策予以其发展的空间。

此外,还应协调好货币政策与宏观经济政策的关系。

配合积极的财政政策进一步扩大国债的发行,配合产业政策,加强对基础设施、技术创新等产业的政策支持等,进一步增强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