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新余市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含答案
2021届江西省新余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答案详解)
![2021届江西省新余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答案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c48af357b9d528ea80c77991.png)
【最新】江西省新余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聆.听凌.空棱.角高屋建瓴.B.觊觎.谄谀.逾.期矢志不渝.C.浸.渍陷阱.劲.敌噤.若寒蝉D.针灸.内疚.纠.正咎.由自取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膨胀噩梦拉剧战休戚相关B.宣泄旋涡乌篷船震撼人心C.饿莩屏弃吊脚楼阴谋鬼计D.爆涨包涵汗涔涔残羹冷炙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王力宏自幼学习音乐,朝歌夜弦....,反复揣摩,音乐基础尤为扎实,可以说是“十八般乐器”样样精通,因而在演艺圈占有一席之地。
B.贪官胡自华痛哭流涕地写下了《我的忏悔》,他说自己对吃喝玩乐等不良风气和社会不正之风,由反感、厌恶,逐渐发展到自己从中迎合,感到习以为常....,慢慢深陷其中。
C.湖南靖州发生的特大火灾已造成248户村民房屋被毁,相关部门应对此事件进行全面调查,务求釜底抽薪....,避免悲剧重演。
D.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是中国文学的一个快速发展时期,名家名作大量涌现。
当时,贾平凹写了很多部畅销小说,是中国家喻户晓的扫眉才子....。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萨特的《墙》道出了世界的荒谬,无罪的被处死,戏弄敌人变成成全敌人,抱必死决心的偏不死,藏起的偏被抓,想给敌人开玩笑,却被现实所捉弄。
B.“科学把距离缩短了,”墨尔基阿德斯吹嘘说,“要不了多久,人们不用离开家门,就能看到世界上任何地方发生的事情。
”C.他又付了五个里亚尔,就像把手放在圣经上为人作证那样,把手放在冰块上高声说道:“这是我们时代的伟大发明。
”D.鲁迅以表现人生、改良人生为创作目的,他所描写的主要是孔乙己、华老栓、阿Q、祥林嫂……等这样一些最普通人的最普通的悲剧命运。
5.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第十届中国艺术节节徽“祥和”是通过泰山自然风貌的解读、山东儒家文化精髓的全面阐析,融合山东祥瑞和谐的社会风尚提炼创作而成。
江西省新余市高考语文二模试卷(含答案)
![江西省新余市高考语文二模试卷(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ec020a6ec3a87c24028c4f4.png)
高考语文二模试卷一、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描写了时序交替中的景物,并暗示时光的流逝,蕴含自然理趣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2)苏轼《赤壁赋》中,客人把人生与宇宙加以对照,一方面“哀吾生之须臾”,另一方面“______”,进而希望“______,______”,即与仙人相交,与月亮同在。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9.0分)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错误的一项是()①目前,整个狗年春晚筹备工作进展顺利,各类创新节目正紧锣密鼓....地在央视排练,冯巩、蔡明、潘长江正夜以继日地彩排新小品。
②由于持续数日低温降雨天气,物流出现大面积延误,导致市面上各种生产物资价格上涨,一时间洛阳纸贵....。
③电影《战狼2》获得国产电影票房冠军,导演吴京表示,《战狼2》的成功,是因为有个声情并茂....的好剧本,弘扬了时代主旋律。
④由于他的特殊经历和天性中独具的那份敏锐和柔情,余光中的作品饱含着对故土的依恋,勾起了几代华人的莼鲈之思....。
⑤烟花三月固然是下扬州的好时节,但春暖花开时旅行者未免过多,莫如初夏时迎着细雨清风品古城、游运河,犹如邂近一场温婉的南柯一梦....。
⑥李老师对来自各方面的刁难从容应答,面对主持人巧妙设置的障碍,能够举重若轻,一一化解,真可谓妙语连珠,金玉满堂....。
A. ①②⑤B. ③④⑥C. ②③⑤D. ①④⑥3.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近年来,故宫博物院一直在努力挖掘文物背后的时代精神、人文价值、艺术造诣,力图让故宫的文化资源得到更好的呈现与利用。
B. 《声临其境》中那些匠心独具的演员给浮躁的娱乐圈上了生动的一课-----为作品添彩增色的,不是浮华的形式,而是内在的魅力。
C. 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在会徽发布仪式上发表的视频祝辞中表示,北京冬奥会会徽的揭幕,对于整个奥林匹克大家庭乃至中国,都是奥运之旅中的精彩里程碑。
江西省新余市高三语文二模试题(含解析)
![江西省新余市高三语文二模试题(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6b009640b7360b4c2f3f6451.png)
高三二模语文试题第I 卷阅读题(70 分)一、现代文阅读(35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每小题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一部中国文学史究竟应该从何时说起?这看起来是个简单的问题,但是要说清楚并不容易。
从理论上讲,我们可以把艺术的起源追溯到与人类的起源一样久远。
从后世的文献记载出发,我们也可以做出适当的想象性描述。
如《礼记》所载的《蜡辞》,《吴越春秋》中提到的《弹歌》,还有先秦两汉文献中留下的关于炎黄大战、大禹治水等等的神话传说。
我们自然不能轻率地将这些历史的记载否定,然而所有这一切都属于后世的记忆,暂时又难以得到实物的证实。
然而幸运的是,我们发现了大量的殷商时代的甲骨卜辞,发现了铜器铭文,在传世文献中保存下来了《盘庚》和《商颂》,还有在先秦两汉传世文献中有关殷商时代的遗文遗诗与神话传说。
它们之间互相发明互相印证,共同构建了殷商文学的历史。
从此,中国文学脱离了传说的时代,步入了一个有文字记载的新的时代。
甲骨文带给殷商文学的意义,从文学的角度来讲,我们首先要考虑它的文字载体意义。
这有两点,一是这些文字数量庞大,结构完整,说明它已经是相当成熟的文字。
二是这些甲骨卜辞的文字书写已经具有了相当的叙事条理,甚至有了基本的文例程式,一篇典型的甲骨卜辞会同时包括叙辞、命辞、占辞、验辞等四大部分,有着完整的叙事结构,辞汇丰富,语言简洁,体现了叙事文的初步技巧,因而我们可以将其纳入早期文学的范畴,它本身就构成了殷商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可以与甲骨文相提并论的是铜器铭文。
中国古代青铜器的制造,到殷商时代达到了一个高峰,出土器物中有些相当精美,其中有些器物上也刻有文字。
将殷商铜器铭文上的文字与甲骨文字进行比较,会发现二者在字形结构的组合上有许多共同之处。
但是作为铸造在青铜器上的铭文,因为其书写工具不同,方式不同,记述功能不同,二者之间又有不同的文字特征。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殷商铜器铭文中,几十字以上的铭文很少见到,大多数只有几字,而且好多字是合体字,具有鲜明的图案特征。
江西省新余市新余一中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 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pdf
![江西省新余市新余一中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 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pdf](https://img.taocdn.com/s3/m/35b53036be1e650e53ea9928.png)
绝密★启用前 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2.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相应的位置。
3. 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
第Ⅰ卷 阅读题 甲必考题 评卷人 得分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夏商周三朝,被中国传统史学家称为“三代时期”。
商人性格活泼,注重感官享受,殷墟妇好墓挖掘出的210件礼器中,仅酒器就有方彝、尊、献、壶、爵等15种175件,占全部礼器74%,酒器在墓葬中的批量摆置反映了商人重酒的风气。
《诗?商颂?烈祖》中强调祭祖时美酒的重要性“既载清酤,赉我思成”。
张光直在《商代的巫与巫术》中提出:“酒是一方面供祖先神享用,一方面也可能是供巫师饮用以达到通神的精神状态。
”可见早期的祭祀离不开酒,而祭祀时候的饮酒也有特别的规定,一般先由巫师或祭司饮酒,传达神灵的旨意。
上世纪80年代出土的平民墓葬中,有随葬品的均为爵、觚等酒器。
商代酒器最简单的组合是一爵一觚。
现代考古学家认为,这种酒器之所以命名为“爵”,是由于它的造型像一只雀鸟,前面有流,好像雀啄,后面有尾,腹下还有细长的足,而古代爵与雀同音通用。
宾主酒酣耳热之时,乐舞表演将把宴会的气氛推向高潮。
根据《商颂》中的描述,重要的祭礼都以舞队的“万舞”开始,伴随着鼓、管、钟、磬等乐器的伴奏,最后在盛大的宴飨中结束。
被总称为“万舞”的舞蹈包括舞者手持马辔的武舞,以及脚踩双杆,类似高跷的林舞。
与商代不同,周代的酒成为了王室弘扬“礼制”与仪典的载体,饮酒聚宴往往只是繁琐而庄重的祭祀典礼结束后的附属程序。
对于饮宴具体制度,《礼记》记载了很多严格要求,比如参与祭祀宴会者的身份不同,其使用的酒器也有所差异:“宗庙之祭,贵者献以爵,贱者献以散;尊者举觯,卑者举角。
”祭祀之时,酒之种类不同,摆放位置也有严格繁琐的规定,比如明确要求祭典时,淡薄的酒放置于内室,甜酒在门边,浅红色的清酒在堂上,清酒在堂下。
新余市高三语文模拟考试(二模)试卷
![新余市高三语文模拟考试(二模)试卷](https://img.taocdn.com/s3/m/2528992b700abb68a882fb07.png)
新余市高三语文模拟考试(二模)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1. (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画的文化特质,在于其独特的审美诉求和精神意蕴。
如“一花一世界”所包含的博大,在中国哲学和中华美学基础上建立的中国画,不注重感官刺激,强调“天人合一”的宇宙观。
宋代郭熙在《山水训》中有言,“山水,大物也”,一个“大”字,便道出山水画所营造的精神要义,即中国人的世界观和作者的精神追求,以大道为终极取向,同时辉映时代气象。
正如北宋国力富强,收复燕云十六州一直是国家方略,所以北宋山水画也多宏幅巨制,如《溪山行旅图》等名作,表现了北方雄浑壮阔的自然山水,全景式构图;而南宋,山水画也从“大山大水”变成气象萧疏的“边角山水”。
所以,中国画创作者应该将中国画传承问题提升到文化自信、光大中华文化的高度来看待,用笔墨“为祖国山河立传”。
“为祖国山河立传”光有扎实的技法还不够,更重要的是创作者要有家国情怀,作品要呈现中国画独特的审美意蕴,其中包括特定形式所呈现的时代审美意境以及画家的精神追求。
中国画有自身的发展逻辑,()。
就像中国画最高的成就是“写意”,其中既包含“写”的审美性,也包含“意”在形式上所体现出的特定审美意境,二者。
因此,中国画创新既要守住精神,也要守住其笔墨法度与核心内涵,不能仅从形式上追求创新。
现在一些画家为了求变,偷换概念,,虽然使用的是宣纸、毛笔、水墨等中国画工具,但实际上画出来的是水彩、素描的样子。
这种创新,实则是在玩形式游戏,充其量是一种艺术实验,不能展现中国画真正的魅力,更不可能成为中国画主流。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 中国画建立在中国哲学和中华美学的基础上,强调“天人合一”的宇宙观,不注重感官刺激。
B . 建立在中国哲学和中华美学基础上的中国画,不注重感官刺激,强调“天人合一”的宇宙观。
2021届江西省新余市第四中学高三语文二模试卷及参考答案
![2021届江西省新余市第四中学高三语文二模试卷及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ecb61c0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95.png)
2021届江西省新余市第四中学高三语文二模试卷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①以“君子”为中国理想道德人格的典型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今天人们仍将“君子”作为人格美的典范。
在孔子之先,君子主要指统治者,自孔子后才成为主要以道德为标志的理想人格。
很多论著中都有这样的解释:儒家所推崇的君子,是指拥有高尚道德和理想人格的人。
②《论语》中,君子是有着几乎完美人格的人,他们有着极高的内心修养,极好的行为准则。
君子内心的人格修养来自不断地学习和思考。
学习和思考是君子实现其人格理想、成为人格典范的前提和基础。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有通过学习和思考,才能拥有自立于世的能力,拥有洞穿宇宙人生的犀利眼光与广阔视野。
孔子重视学习儒家典籍,强调在政治实践中贯彻礼乐教化的原则,以实现儒家的社会理想。
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这表明,《诗》在孔子时期是君子修身的重要项目。
正是通过学《诗》,君子才更具有人生美学意义上的价值——仁义,知礼。
③“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是精神化的人,他追求的不是物质和名利,而是一种崇高的道德感,其核心就是仁义。
仁者,爱人;义者,宜也。
但很多时候,人总要面临仁义与利益的选择。
《里仁》篇对此表达了明确的看法:“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
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也就是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④君子知礼,以礼来处理人与自身、他人、社会的关系。
《论语》中以君子衣食住用等方面的礼节来表明君子好礼的品质。
日常生活中,对祭祀礼仪的推崇与尊重最能表现君子好礼的品质。
在周礼几近消亡时,孔子的弟子问他是否可以结束一些祭祀仪式了,孔子表现得十分不舍。
他难以割舍的不是礼的具体形式,而是礼所包含的精神导向作用。
这不仅是对长幼有序、尊卑有法的留恋,更是对礼制下稳定、和谐的社会秩序的不舍。
⑤无论君子在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中扮演怎样的角色,“君子”形象所承载的人生美学价值一直是几千年来知识分子所追求的人格美的典范。
2020届新余市第十中学高三语文二模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0届新余市第十中学高三语文二模试题及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c2e3703f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81.png)
2020届新余市第十中学高三语文二模试题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近日,记者从陕西省林业局获悉:榆林沙化土地治理率巳达93.24%——意味着毛乌素沙漠即将从陕西版图“消失”。
毛乌素沙漠曾水草丰美、牛羊成群,自唐代起至明清,由于人类的不合理开发利用,毛乌素地区逐渐变成茫茫大漠。
播种绿色,是陕西人70年的坚守。
随着三北防护林、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等国家重点工程相继启动,越来越多的人将目光和脚步“定格”在这里。
全国治沙英雄牛玉琴30多年治沙11万亩,使不毛之地变成了“人造绿洲”;补浪河女子民兵治沙连在14任连长的带领下,累计推平沙丘800多座,营造防风固沙林带35条;石光银成立了全国第一个农民股份治沙公司,一生只做治沙这一件事……70年来,榆林以年1.62%的荒漠化逆转速率,不断缩小毛乌素沙漠面积;栽种的树木按1米株距排开,可绕地球赤道54圈;林木覆盖率由新中国成立之初的0.9%提高到34.8%,陕西绿色版图向北推进了400多公里。
“绿水青山”来了,“金山银山”也跟着来了。
这些年,榆林风沙区大棚种植、育苗、沙漠旅游等蓬勃兴起,全市从事沙产业的企事业单位150多家,年产值4.8亿元,从业人员10万余人。
(摘编自《毛乌素沙漠即将从陕西版图“消失”》,《陕西日报》2020年4月23日)材料二:已有的沙漠改造经验,往往是在外延上下功夫,种树、种草,取得了许多成效,但这种沙漠治理方式不仅需要大量的投入,还经常面临着沙进人退的窘境和风险,重复治理不断。
若从内涵上着力进行突破,不仅可以一劳永逸地改造沙漠,而且可以节省大量人力物力。
我国沙漠的表面土壤普遍含有两种成分,一种成分是砒砂岩,另一种成分是沙子。
砒砂岩一旦裸露就风化,一遇风就起尘,一遇水就松散,随水大量流走,造成大面积水土流失。
沙子,结构松散、漏水漏肥,不能形成土壤团粒结构,同砒砂岩一样,是导致土地资源生态退化的“罪魁祸首”。
江西省新余市2010—2011学年度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doc.doc.doc
![江西省新余市2010—2011学年度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doc.doc.doc](https://img.taocdn.com/s3/m/58cd447c33687e21af45a9bb.png)
江西省新余市2010—2011学年度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doc.doc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敕令(chì)擢发难数(zhuó)攻讦(jié)装模作样(mó)B.濒危(bīn)喘息甫定(fǔ)毗邻(bǐ)骁勇善战(xiāo)C.对称(chèn)信手拈来(niān)哄骗(hǒng)鞭辟入里(pì) D.佝偻(gōu)看家本领(kān)叶韵(yè)晕头转向(zhuàn)【答案解析】C(A.“模”,应读mú;B.“毗”应读“pí”;D.“叶”应读“xié”)2下列各组词语,字形准确无误的一项是()A.连琐店精兵减政人事沧桑意气风发B.一沓纸怨天尤人记忆犹新举世瞩目C.孺子牛生灵涂炭一股作气自怨自艾D.绊脚石绿草如茵九霄云外一如继往【答案解析】B(“琐”应是“锁”“减”应是“简”,“股”应是“鼓”,“继”应是“既”)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王勃在滕王阁盛会上,当众挥笔而书,率尔成章,于是《滕王阁序》喷薄而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熠熠生辉。
B.当人们在某些方面遇到困惑时,总希望听听专家的指导和建议,而专家也确实起到了解惑答疑的作用,长此以往,专家和公众就形成了较为牢固的的信赖关系。
C.“大浑南”地区的开发建设是沈阳市一项重大的决策和课题。
专家表示,这一规划意味深长,它将标志着沈阳这座城市经济重心的南移。
D.一年前歌星藏天朔带头签署了《演艺人社会责任自律宣言》,但墨迹未干,他却因“涉恶”嫌疑被警方带走,前后判若云泥,真是不可思议。
【答案解析】D(A率尔成章率尔:不经思索,随意地。
不假思索,下笔成文。
形容写文章粗疏草率,不认真。
B长此以往指时间久了会有不好的结果,用于对将来不好的情况的假设,不可以用于陈述已有事实。
C意味深长用于话语“含畜深远,耐人寻味”。
2021年新余市第十五中学高三语文二模试卷及参考答案
![2021年新余市第十五中学高三语文二模试卷及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eed3f8a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a1.png)
2021年新余市第十五中学高三语文二模试卷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抬头见喜老舍对于时节,我向来不特别的注意。
拿清明说吧,上坟烧纸不必非我去不可,又搭着不常住在家乡,所以每逢看见柳枝发青便晓得快到了清明,或者是已经过去。
对重阳也是这样,生平没在九月九登过高,于是重阳和清明一样的没有多大作用。
端阳,中秋,新年,三个大节可不能这么马虎过去。
即使我故意躲着它们,账条是不会忘记了我的。
也奇怪,一个无名之辈,到了三节会有许多人惦记着,不但来信,送账条,而且要找上门来!设若专讲三节的热闹有趣那一面儿,我似乎是最喜爱中秋。
我至少有三次喝醉是在中秋,酒入愁肠呀!这三次“非杨贵妃式”的醉酒我还都记得很清楚。
第一次是在北平,好友卢嵩庵从柳泉居运来一坛子“竹叶青”。
又约来两位朋友——内中有一位是不会喝的——大家就抄起茶碗来。
坛子虽大,架不住茶碗一个劲进攻;月亮还没上来,坛子已空。
干什么去呢?打牌玩吧。
各拿出铜元百枚,第一把牌将立起来,不晓得——至今还不晓得——我怎么上了床。
牌必是没打成,因为我一睁眼已经红日东升了。
第二次是在天津,和朱荫棠在同福楼吃饭,各饮绿茵陈二两。
吃完饭,到一家茶肆去品茗。
我朝窗坐着,看见了一轮明月,我就吐了。
这回决不是酒的作用,毛病是在月亮。
第三次是在伦敦。
那里的秋月是什么样子,我说不上来——也许根本没有月亮其物。
中国工人俱乐部里有多人凑热闹,我和沈刚伯也去喝酒。
我们俩喝了两瓶葡萄酒。
酒是用葡萄还是葡萄叶儿酿的,不可得而知,反正价钱很便宜;我们俩自古至今总没作过财主。
喝完,各自回寓所。
一上公众汽车,我的脚忽然长了眼睛,专找别人的脚尖去踩。
这回可不是月亮的毛病。
对于中秋,大致如此——无论如何也不能说它坏。
就此打住。
至若端阳,似乎可有可无。
新年最热闹,也最没劲,我对它老是冷淡的。
自从一记事儿起,家中就似乎很穷。
爆竹总是听别人放,我们自己是静寂无哗。
2020年新余市第十五中学高三语文二模试卷及参考答案
![2020年新余市第十五中学高三语文二模试卷及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e296ee7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87.png)
2020年新余市第十五中学高三语文二模试卷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圆明园始建于康熙朝,完成于乾隆时期,原圆明园发展为由圆明、绮春、长春组成的圆明三园。
它位于北京城西北的海淀区,这里原为一片平地,既无山丘,又无水面,但是地下水源很丰富,挖地三尺即可见水,为建造园林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圆明园正是利用这样的条件而形成了自己的特点。
圆明园最大的特点是___________。
园的水面占全园面积350公顷的一半,其中最大者为圆明园中心的福海,宽达600米,湖中还建有三座小岛;中型水面有圆明园的后湖等,长宽约二三百米,隔湖可观赏到对岸景色;小型水面和房前屋后的一塘清池更是无数,还有回流不断的小溪如同园内流动的纽带,将这些大小水面联成完整水系,构成一个十分有特色的水景园林。
而所有这些水面统统是由平地挖出来的,用挖出之土就近堆山,所以湖多山也多,大小山丘加起来占了全园面积的三分之一。
不过这些土山都不高大,并没有破坏全园的水景特点。
特点之二是______________。
圆明三园占地面积很大,但它没有北海琼华岛和清漪园万寿山那样的可作为全园风景中心的山峰,只有一组又一组的小型园林布满全园。
它们或以建筑为中心,配以山水植物;或在山水之中,点缀亭台楼阁。
利用山丘或墙垣形成一个又一个既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小园,组成无数各具特点的景观。
这里有宫门内供皇帝上朝听政用的正大光明殿建筑群;有福海与海中三岛组成、象征着仙山琼阁的“蓬岛瑶台”;有供奉祖先的安佑宫和敬佛的小城舍卫城;有建造在水中的,平面成字形的建筑“万方安和”。
乾隆皇帝几下江南,随行带着画师,把苏州、杭州一带的名园胜景摹画下来带回北京,于是在圆明三园里相继出现了苏州水街式的买卖街、杭州西湖的柳浪闻莺、平湖秋月和三潭印月等著名景观,不过这些江南胜景在这里都成了小型的、近似模型式的景点。
圆明园的特点之三是______________。
江西省新余市2022届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答案
![江西省新余市2022届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27eb011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d9.png)
1江西省新余市2022届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答案1.C 。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
C.“孔子美学既不忽视艺术对社会的认识作用和情感表达”错误。
曲解文意。
原文“而在情感的表现上,又排斥着激烈的怨恨、爱憎”,只是说孔子美学在情感表现上的特点,文章未说明孔子美学对待情感表达的态度。
故选C 。
2.B 。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论证方法的能力。
B.“充分肯定孔子思想的积极意义”错误。
第二段客观叙述了两种思想的差异,并没有表达出倾向于肯定哪一种思想。
故选B3.D 。
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章内容进行分析、判断、推理的能力。
A.强加因果。
“外部世界是经常变动的”和“古希腊统治者的生活是外向的”不存在因果关系。
B.“背离了艺术要反映社会生活的宗旨”曲解文意。
原文为“这就使得艺术对社会生活的反映受到了局限”,孔子的美学主张只是“使得艺术对社会生活的反映受到了局限”,而不是背离艺术要反映社会生活的宗旨。
C.“而孔子美学认为它们是人间美好的真实存在”曲解文意。
原文为“把美同现实的人类的日常生活不可分离地结合起来,认为美存在于现实的人间”,并不是说“本能、欲望、情感”才是“人间美好的真实存在”。
故选D 。
4. B (B. “裂变和聚变技术商用化目前均已实现”错误,根据原文“核裂变是将较重的原子核分裂为较轻的,并释放出能量。
受控核裂变技术已实现了商用化”只能得知“受控裂变技术商用化已实现”)5.D (D. “人类的文明发展也将不再受到制约”错误,过于绝对化,于文无据,根据原文无法得出掌握可控核聚变应用技术和文明发展之间存在绝对联系的结论。
)6. ①能源危机日益突出,核聚变能拥有资源丰富、无污染和安全性强等优势,是人类未来的理想能源。
②环境和气候变化问题已成为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最严峻挑战,核聚变能是解决人类社会能源与环境矛盾的有效途径。
③核聚变研究衍生技术能够从多方面改善人类的生活,促进社会发展。
2023届江西省新余市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
![2023届江西省新余市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7e18e955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fe.png)
2023届江西省新余市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九世纪六十年代以后,农民起义不断爆发,至八十年代中期,各地起义虽然平息,但这时的唐帝国已是千孔百疮,风雨飘摇了。
这一时代变化给文人士大夫又一次沉重打击。
“西北乡关近帝京,烟尘一片正伤情。
愁看地色连空色,静听歌声似哭声”(司空图《淅上》),面对着这种巨变,感受着这种时代的衰飒气氛,他们或者从沉痛中抬起头来,企图挽救时世;或者在悲哀里低下头去,走向明哲保身的退隐之路;也有不少人在这两者之间徘徊,对时世变化感到伤感与痛楚,却缺乏勇气站起来,只是在那里发发感慨。
在黄巢起义之前,一些文人就有了一种关注社会问题的思想趋向。
如曹邺的诗,就常反映民生疾苦、抨击统治者的荒淫残暴,较多地涉及了社会情态。
著名的《官仓鼠》写道:“官仓老鼠大如斗,见人开仓亦不走。
健儿无粮百姓饥,谁遣朝朝入君口?”这诗令人想到《诗经·硕鼠》,在表面的幽默诙谐语气中,蕴含了深刻的批评和无比的沉痛。
又如于濆的诗,也有不少针砭时弊之作,如《苦辛吟》“垄上扶犁儿,手种腹长饥。
窗下抛梭女,手织身无衣”写了劳者反而无获的不合理;《陇头水》“杀成边将名,名著生灵灭”以激愤的语言指斥边将以杀人为功绩。
他们都效仿汉魏以来古诗和乐府的内容与风格来揭露现实,针砭社会,语言平易通俗、气格刚健朴实,在当时独树一帜。
但可惜的是他们在艺术上比较粗糙,观察社会问题也不够敏锐和深入,诗中所写多是过去常见的伤农、厌战等内容,因此影响不大。
随着士人逐渐察觉到社会问题的严重性,传统的社会责任感与政治参与意识也愈来愈强烈,这使一部分人认真地考虑国家的危亡和一个稳定的文化价值系统的失落。
于是,在文学领域里,主张发扬儒学传统,强调文学作品应具有服务于社会政治现实的实用功能,又成为颇为流行的思潮。
江西省新余市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
![江西省新余市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c992d5aa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af.png)
江西省新余市2021届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考试时间为150分钟,总分150分。
2.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3.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文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13小题。
①陶渊明使用的意象,多取材于现实中可有之物;杜甫使用的意象,多取材于现实中实有之物;而李商隐使用的意象,多取材于现实中无有之物。
他们在选取意象方面具有不同的特点,这是由他们为人、为诗的态度决定的。
②陶渊明是一位平实质朴之中见深微高远的人。
其为诗与为人一向以平实质朴为主,不喜炫奇立异。
另外他又认为精神胜过物质,他诗中活跃着的,常常是事物的概念而非实体,诗中表现事物也往往只是遗貌取神地书写。
所以陶渊明诗中没有一句是刻意写景咏物的,他所写的孤云、飞鸟、松树、菊花都是他以精神体认之后的概念,绝非实有之个体。
他诗中意象与情意的关系是“以心托物”,他把满怀激情托于他所选择的事物概念之中来表现。
渊明心灵深微,志向高远,为人之态度却极其平实质朴。
这正是他不取象于实有之个体,仅取象于可有事物之概念的缘故。
③杜甫则不然,他最大的特点在于极其关注现实,以最大的勇气面对现实,以最大的才能叙写现实。
他所选取的事物,多为现实中实有之物,这原是不足为怪的事,只是杜甫同时又是感情最深厚、最真挚的诗人,他常常把自己强烈的感情投注于他所写的一切事物上,使之因诗人的感情与人格的投注而呈现出意象化的意味,所以他诗中的形象与情意的关系是“以情注物”,他注入的感情使事物意象化了。
关注现实,从实物中取材,这是他的诗形成写实风格的缘故。
④李商隐是形象化、意象化大师。
陶、杜诗中的意象无论如何丰美,仍不过是自然而然的表现。
读李商隐的诗,却可以明显地感受到作者在有意地制造意象、安排意象。
有时李商隐所表现的,就是一片错综繁复的意象,与陶、杜叙述尚有理念可寻,意象为感情的自然流露的情形完全不同。
2024年江西省新余市高三二模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2024年江西省新余市高三二模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90c79a39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e1fe06c.png)
市或一个地方的集体记忆,而这一集体记忆又唤醒了对该城该地文脉的传承与发展,故文学作品不断得以 传播,在古今读者和游人中形成广泛的影响。高建新在《文学景观的生成及其条件》中说:“文学景观是 审美的记忆、情感的记忆。”文学景观呈现一定的美感特征,蕴含着前人的情感体验,而由文学景观唤起 的记忆又往往再借助文学来表达。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云:“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 迹,我辈复登临。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孟浩然与诸子游览岘山,拜谒 羊公碑。这些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让其感慨万千,遂写下这一首著名的诗歌。很多古代诗人在登临岘山这 一文学景观的候,也留下相关诗篇,如张九龄《登襄阳岘山》、李白《岘山怀古》、曾巩《初发襄阳携家夜 登岘山置酒》、李曾伯《登岘山用刘清步韵》、陈与义《游岘山次韵三首》等。故从某种意义上说,的确是 文学景观促进了古典文学的传承与传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所谓文学景观,指的是具有文学属性和文学功能的自然或人文景观。自然和人文景观历来备受欢迎, 而文学景观在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的当代更是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目前学界既有学者从宏 观层面探讨文学景观的理论建构,也有不少学者从微观层面具体分析一地一城的文学景观或者一个朝代一 种文体中出现的文学景观,而文学景观与古典文学之间的关系则鲜有论及。 文学景观的生成离不开古典文学。从形成因素考察,一个文学景观的生成大致有以下三种情况:名篇 效应、名人效应和叠加效应,当然也存在两种或三种效应的综合体。所谓名篇效应,指文学景观的生成是 依托一两篇著名的文学作品而名闻天下。比如南昌的滕王阁因王勃的一篇《滕王阁序》而人尽皆知。名人 效应,指文学景观的生成是因为著名文学家的名气而蜚声中外,正如明代袁中道说:“名人托迹之地,江 山千载犹香”。比如眉山的三苏祠,是历代文人雅士游赏之地,凭吊之所;又如,惠州西湖本名丰湖,后 因苏轼贬惠州时所写的《赠昙秀》诗称其为西湖,之后才盛传其名。而叠加效应,指文学景观在生成后, 随着时间的流逝又不断被后人题咏,最终形成了闻名遐迩的文学景观。 面对文学景观,是文学的元素首先激发了观赏者丰富的历史与地理的想象,唤醒了他们曾经的记忆, 鼓荡起他们心中的情感,中国境内著名的文学景观无不具有这样的功能。比如岳阳楼,先由唐代诗人李白 赋诗《与夏十二登岳阳楼》后定名,继之为杜甫的《登岳阳楼》,宋代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明代袁中道 的《游岳阳楼记》等,岳阳楼的大名历久弥新。还有一些文学景观是名人名篇的综合效应。或其他两至三 种效应的综合体现,情况较为复杂。比如宣城的敬亭山本来声名不显,后因谢跳的《游敬亭山诗》以及李 白在《独坐敬亭山》诗中提到“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而著称。由此可见,古典文学作品的流传催生 了文学景观的形成并不断丰富文学景观的内涵。 文学创作与文学景观之间关系密切,正如尤侗断言:“山水文章,各有时运。山水藉文章以显,文章 亦凭山水以传。”人通过自己的书写将景观展现在世人面前,同时在后人的追慕过程中产生了更多的文学 作品,再现了景观的面貌和发展、演变。这些文学作品因为景观的存在而代代相传,并逐渐凝固为一座城
江西省新余四中、上2025届高考语文二模试卷含解析
![江西省新余四中、上2025届高考语文二模试卷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8157fc6a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80.png)
江西省新余四中、上2025届高考语文二模试卷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
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
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1、现代文阅读文化的梅岭徐怀谦⑴ 我是嗅着历史深处透出的一缕梅花香,循着苏东坡、文天祥、戚继光、汤显祖等人的足迹,缔听驿道上“嚼嚼”的马蹄声来到这里的。
⑵ 梅岭,这座横亘于江西、广东两省的重要关隘,这条沟通长江、珠江两大水系的古驿道,这段“海上丝绸之路”上的唯一旱路,这个承载过多少繁华,多少无奈,多少血泪,多少次令我魂牵梦绕的地方,就这样开开朗朗,无遮无拦地走到了我的面前。
⑶ 我不无激动地打量着她,发现她比我预想的要青春、靓丽得多。
曾经以为这座令无数流放官员失魂落魄的梅关,一定是荒山秃岭、荆棘丛生;曾经以为这条通往岭南瘴疠之地的古驿道,一定狭窄陡峭、凹凸不平。
然而并不,这里古木参天,绿意葱茏(lǒng),枝叶密得连阳光都难得渗下来;驿道宽4米半,远比我在云南盐津豆沙关看到的“五尺道”要宽阔、平坦得多。
唐代以前,这里只有羊肠小道可供人行,唐开元年间,时任宰相的广东韶关人张九龄奉旨开辟此驿道,路开通后,“坦坦而方五轨”,大大方便了南来北往的车马;到了明清时期,这里更是呈现出一派“商贾如云,货物如雨,万足践履,冬无寒土”的繁荣景象。
看来,“要想富,先修路”的理念,早在唐代就已经被认识并付诸实践了。
⑷ 很显然,梅岭古驿道是为了发展经济而开通的。
谁也没有想到,在这条古驿道上,除了活跃着大批商贾的身影之外,还走来了一个个被贬岭南的官员,而由于这些官员大多是文人或儒将,他们于此留下大量情真意切的诗作,从而形成了梅岭独特的贬官文化。
⑸ 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年)秋,惶恐滩上驶来一艘官船,船头立着一位头戴靛青斜角头巾、身穿玄色夹袍的老人,他就是58岁的苏东坡。
江西省2023届高三下学期4月教学质量监测(二模)语文 Word版含答案
![江西省2023届高三下学期4月教学质量监测(二模)语文 Word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62cf117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15.png)
2023年江西省高三教学质量监测卷语文说明:1.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全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卡,答案要求写在答题卡上,不得在试卷上作答,否则不给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五千年文明发展史中,无论是朝代更迭还是社会动荡,中国古代村落一直是最为稳定的社会基本单位,而且都是官方乡村组织的基本载体。
自村落出现追于战国,一直以宗法血缘组织编制乡村。
村落之内均聚族而居,一个村落由若干个家族组成。
虽然此时的村落不具备经济、政治与军事的独立性,只是生产与生活单位,但社会管理都以村落为基本单位,赋役征发与分封赏赐也以村落为基本单位,村落一直是最为稳定的社会基本单位。
战国以来,村落功能逐渐完备,村落内部的社会结构出现了多元化,村落也成为较为独立的社会存在。
在各王朝乡村管理体系的变迁中,虽然一直以地缘行政组织编制乡村,经历了乡里制、乡村制以及都保制、里甲制等编制方式,但每一种方式都是以村落为基本单位,作为行政体系的乡村基层组织与作为自然聚落的村落高度重合。
秦汉时期,乡里制成为乡村组织的通制,乡里不仅实现了对绝大多数村落的覆盖,而且还构建起里与自然村落有机统一的村落组织体系。
王朝政府在进行乡里编制时虽然规定了乡里规模与户数,但在具体操作时因村设里,多数情况下各村落均设一里。
自然村落不仅未被行政组织打破,反而成为行政组织所依托的载体。
魏晋南北朝时期,乡村组织形态虽然不断变化,但对村落的依托并未改变。
至唐代,南朝的乡里制转化为乡村制,以里正行其职。
乡之下直接以村落为基层单位,设村正为一村之长。
《通典》载:“在田野者为村,别置村正一人,掌同坊正。
”村正“掌同坊正”,而坊正“掌坊门管钥,督察奸非”,也即以治安为主。
村正除治安外,还作为里正的助手出现,协助里正进行乡村管理。
当然,在唐代的乡村社会,里正是乡政行使者,是县级政府的直属胥吏,权限、责任远过于村正,村正只是一个自然村落之首,具有典型的民间色彩,但这恰恰反映了王朝政权对村落地位的重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I卷阅读题(7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一部中国文学史究竟应该从何时说起?这看起来是个简单的问题,但是要说清楚并不容易。
从理论上讲,我们可以把艺术的起源追溯到与人类的起源一样久远。
从后世的文献记载出发,我们也可以做出适当的想象性描述。
如《礼记》所载的《蜡辞》,《吴越春秋》中提到的《弹歌》,还有先秦两汉文献中留下的关于炎黄大战、大禹治水等等的神话传说。
我们自然不能轻率地将这些历史的记载否定,然而所有这一切都属于后世的记忆,暂时又难以得到实物的证实。
然而幸运的是,我们发现了大量的殷商时代的甲骨卜辞,发现了铜器铭文,在传世文献中保存下来了《盘庚》和《商颂》,还有在先秦两汉传世文献中有关殷商时代的遗文遗诗与神话传说。
它们之间互相发明互相印证,共同构建了殷商文学的历史。
从此,中国文学脱离了传说的时代,步入了一个有文字记载的新的时代。
甲骨文带给殷商文学的意义,从文学的角度来讲,我们首先要考虑它的文字载体意义。
这有两点,一是这些文字数量庞大,结构完整,说明它已经是相当成熟的文字。
二是这些甲骨卜辞的文字书写已经具有了相当的叙事条理,甚至有了基本的文例程式,一篇典型的甲骨卜辞会同时包括叙辞、命辞、占辞、验辞等四大部分,有着完整的叙事结构,辞汇丰富,语言简洁,体现了叙事文的初步技巧,因而我们可以将其纳入早期文学的范畴,它本身就构成了殷商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可以与甲骨文相提并论的是铜器铭文。
中国古代青铜器的制造,到殷商时代达到了一个高峰,出土器物中有些相当精美,其中有些器物上也刻有文字。
将殷商铜器铭文上的文字与甲骨文字进行比较,会发现二者在字形结构的组合上有许多共同之处。
但是作为铸造在青铜器上的铭文,因为其书写工具不同,方式不同,记述功能不同,二者之间又有不同的文字特征。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殷商铜器铭文中,几十字以上的铭文很少见到,大多数只有几字,而且好多字是合体字,具有鲜明的图案特征。
因而,铜器铭文代表了殷商文字书写的另一种情况。
商代社会是否还曾经存在过其他的文字书写形式?是否还有其他文体的文学?当然有。
何以知此?这是由甲骨文与铜器铭文的特殊用途考知的。
我们知道,占卜在殷商王朝的生活中虽然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它毕竟只是社会生活的一部分,在青铜器上铸字的活动更是如此。
那么我们自然就会想到,当时的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发生的无数重要的事情,又记载在哪里呢?《尚书•多士》曰:“惟殷先人有册有典。
”《多士》为周初时文献,是周公训诫殷商旧臣的记录。
可见,“册”与“典”乃是殷商时代更为重要的文字文献。
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礼记》所载《蜡辞》,《吴越春秋》中提到的《弹歌》,还有先秦两汉的历史文献等记载出发,我们可以推想,艺术的起源很久远。
B.诸如先秦两汉文献中的关于炎黄大战等的神话传说等,是后世的记忆,我们不能轻率否定,要作为历史则需要实物加以证实。
C.中国文学脱离了传说时代,步入有文字记载的新时代的实证,包括殷商的甲骨文,先秦两汉的铜器铭文和传世文献。
D.殷商时代的甲骨卜辞、铜器铭文,以及传世文献中保存下来的《盘庚》《商颂》等互相发明互相印证,共同构建了殷商文学的历史。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甲骨文从文学角度看,其文字载体意义有两个,一是从文字数量来考虑的,一是从文字书写角度看的。
B.甲骨卜辞的文字书写叙事条理清楚,甚至有了基本的文例程式。
叙辞、命辞、占辞、验辞,是一篇典型甲骨卜辞的构成部分。
C.甲骨卜辞是早期文学的一种,它辞汇丰富,语言简洁,有着完整的叙事结构,体现了叙事文的初步技巧。
D.铜器铭文与甲骨卜辞相较,书写文字较少,大多是合体字,具有鲜明的图案特征,这就造成了它书写工具不同,方式不同,记述功能不同。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理论上讲,中国文学的产生可以追溯至人类生活的最原始阶段,但目前只能追溯到殷商时期,之前的伏羲、炎黄、尧舜等,只是传说。
B.文字的书写、文学的产生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因而,从甲骨文与铜器铭文的特殊用途可以考知,商代社会还曾经存在其他文字书写形式,还有其他文体的文学。
C.铜器铭文是铸在青铜上的文字,它与青铜器制造业密切相关。
中国古代青铜器的制造,到殷商时代达到了一个高峰,铜器铭文也随之步入了全盛时代。
D.全文用举例论证、因果例证、引用例证等方法,论述了殷商文学的书写形式及其意义。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民心深处有丰碑于良2016年4月12日,李保国教授遗体告别仪式在保定市殡仪馆举行。
那天清晨,天公落泪,古城含悲,殡仪馆大厅内外聚满了人群……采访中,一个细节让我的泪水夺眶而出——李保国去世后,他的手机还不时地传出老乡们的声音:“李老师啥时候来村里作指导啊?”山区百姓盼李保国,是因为在他们眼里,李保国没有架子,是个“农民教授”,能和他们打成一片,手把手地教他们,从没有嫌麻烦。
内丘县岗底村农民杨会春,脑子转的有点慢。
教苹果套袋技术时,李保国教了一天多,他才学会。
以后,再传授技术,李保国都会专门给他开“小灶”。
后来,杨会春成了行家,十里八乡的果农都请他当师傅。
种苹果再加上技术服务,他一年收入十几万元。
多年来,李保国举办不同层次的培训班800多场,培训人员9万多人次,创新推广了36项农业实用技术,帮助山区农民实现增收28.5亿元。
翻看李保国教授生前的照片,背景大多是村庄和乡亲,而不是书斋、讲台。
在李保国的心里,农民的事儿比什么都重要!去年12月初,李保国正在邢台市做课题研究。
一天晚上,前南峪村的农民邀请他去村里作指导。
本来他的时间安排得很紧,而且从市里到村里,打个来回得半天工夫,但面对邀请,他答应了下来。
可是第二天一早,起了雾,高速路封了。
随行的人员都劝李保国说:“高速路不知道啥时候开,别去了吧?”李保国说:“村里知道我今天上午过去,肯定都等着呢,还是绕道走吧!”在他的指引下,三拐两拐,车子驶上一条窄窄的路,到村里的时候,比约定的时间晚了将近一个小时。
一下车,李保国就冲着果农们大声说:“今天雾大,高速路封着,国道堵车,来晚了,实在对不起啊!”诚恳地道歉后,他就拿起工具,教大家怎么操作。
一个知名教授对山里的农民这么谦逊和气,让我十分震撼。
在他的手机通讯录里,有很多这样奇怪的名字:“井陉核桃”“曲阳核桃”“平山苹果”等等。
原来,这些都是全国各地的农民给他打电话咨询事情,又没有说清楚他们叫什么,所以李保国就先这么存了起来,方便随时指导。
35年来,李保国带领他的团队,打造了前南峪模式、岗底模式、绿岭模式、葫芦峪模式,探索出了一条生态改善、产业发展、农民脱贫致富的山区发展之路。
这两年,河北省全面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举全省之力打好脱贫攻坚战。
李保国更忙了。
很多地方慕名找到他,给他们的乡镇、村庄作规划。
他能多去一个地方,绝不少去一个。
有一回,在石家庄,他一天之内转了4000亩苹果园。
我劝他说:“你这样干太辛苦了!”他说:“通过我的技术,早一年进入盛果期,一亩地可以增收4000斤苹果,按一斤苹果卖两块钱算,一亩地就能增收8000元,4000亩地是多少啊?3200万。
我一个人辛苦一天的事儿,多值!”为了百姓早一天脱贫,他像个“拼命三郎”。
采访时见到他的遗物,十几本工作日志密密麻麻记载着他奔波忙碌的行程。
仅从2016年1月到他去世的101天里,外出的时间就达62天,行程7860公里。
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天里,他依然忙碌着……是什么支撑他心系太行、立志扶贫、为山区群众脱贫致富操碎了心?是什么支撑他不顾病体、一年行程4万公里、200多天扎在农村?是什么支撑他三十多年如一日埋头耕耘、淡泊名利、不图回报?是信念的力量,他的信念就是让贫困农民尽快富起来、让老百姓都过上他们向往的好日子!有如此的苦干实干精神,有如此为民的百姓情怀,百姓又怎么能不爱戴他、不尊崇他呢?百姓们说,李老师没有走,这漫山的苹果树、核桃树,都是他的心血和汗水化成的。
他,在人民心中,树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摘编自2016年6月13日《河北日报》)4.下列对这则新闻的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他的手机还不时地传出老乡的声音”一语,暗示出李保国平时与老乡们联系之紧密、感情之深。
B.“前南峪模式、岗底模式、绿岭模式、葫芦峪模式”表和通讯名字一样,是李保国怕农民说不清,取“模式”为名方便指导。
C.开篇写人们为李保国办理丧事,结尾说“树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前后照应,既暗示丧事办理——因为坟上是要立碑的,又突出他所建功业。
D.倒数第三段以一组问句构成排比,引发人们思考,紧接着下一段用一句话进行回答,这句话单独成段,突出了李保国崇高的思想境界。
5.下列对这则新闻的有关数据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3分)A.“培训班800多场,培训人员9万多人次,创新推广了36项农业实用技术,帮农民增收28.5亿元”,突出李保国之辛苦及工作卓有成效。
B.“外出时间就达62天,行程7860公里”以去世前的一组数据,突出他为了农民脱贫,像个“拼命三郎“一样工作着。
C.“一亩地就能增收8000元,4000亩地是多少啊?3200万”这是李保国在计算自己的劳动效益,主要是突出他的自豪感。
D.“李保国教了一天多,他才学会,以后,再传授技术,李保国都会专门给他开‘小灶’”“一天多”“小灶”主要目的是突出杨会春的脑子慢。
E.“打个来回得半天工夫”“比约定的时间晚了将近一个小时”,通过强调时间,表现出李保国急农民所急,不让农民空等的品质。
6.为了表现李保国的精神品质,作者运用了哪些手法?请简要说明。
(5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乡下佬的劝告答案〔美〕威廉·萨洛扬有一年,我的叔父美立克从弗莱斯诺到纽约去旅行。
在他上火车之前,他的叔父迦洛看望了他一次,告诉他旅行上的种种危险。
“你上了火车,”那老人说道,“仔细拣定你的座位,坐下来,不要东张西望。
”“几分钟之后,火车开动了,”那老人说道,“两个穿制服的人会从夹道上走过来,向你要车票。
不要睬他们,他们会是骗子。
”“我怎么会知道呢?”我叔父说道。
“你会知道的。
”老人说道,“你不再是小孩子了。
”“唔,叔叔。
”我叔父说道。
“你旅行了不到二十英里,一个讨人喜欢的年轻人会走到你跟前来,递给你一支香烟。
告诉他你不抽烟,香烟上会有麻药的。
”“唔,叔叔。
”我叔父说道。
“在你到餐车去的路上,一个很美丽的女郎会故意和你撞个满怀,而且差不多抱住你,”老人说,“她一定极其陪小心而且动人,你自然的冲动便是要和她做朋友。
抛撇了你那自然的冲动,一直进餐车去吃东西;那女人会是女冒险家。
”“什么?”我叔父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