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拉垂直亲和浓淡煤粉燃烧
第五章 煤粉燃烧理解读
![第五章 煤粉燃烧理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1c6bb7e4b9f3f90f76c61b99.png)
第二节 煤粉气流的着火和燃烧 一、煤粉气流的着火条件及其强化措施 煤粉燃烧的三个阶段:着火阶段、燃烧阶段、燃尽阶段。 1、着火(和熄火)的热力条件: 煤粉燃烧时的放热量:
E RT n
Q1 k 0 e
CO2 VQr
周围介质的散热量:
Q2 S (T T0 )
结论:上图中散热曲线和放热曲线的切点2和4,分别对应于 反应系统的着火温度和熄火温度。然而点2和点4的位置是随 着反应系统的热力条件——散热和放热的变化而变化的。因 此,着火温度和熄火温度也是随着热力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 并不是一个物理常数,只是一定条件下得出的相对特征值。 而且着火温度永远小于熄火温度。 着火热近似按下式计算:
烟煤:乏气送粉r1=25~30%; 热风送粉r1=30~35%; 褐煤:乏气送粉r1=25~30%;热风送粉r1=30~40% 。
(4)一次风速 一次风速对着火过程也有一定的影响。若一次风速过高, 则通过单位截面积的流量增大,势必降低煤粉气流的加热速 度,使着火距离加长。但一次风速过低时,会引起燃烧器喷 口被烧坏,以及煤粉管道堵塞等故障,故有一个最适宜的一 次风速,它与煤种及燃烧器形式有关,其推荐范围列于表 5—4 一、二、三次风速的推荐范围(m/s)
第五章 煤粉燃烧理论基础及燃烧设备 第一节 燃烧的基本理论 一、化学反应速度 1、化学反应速度:可以用某一反应物浓度减少的速度表 示,也可以用生成物浓度增加的速度表示,其常用的单 位是 mol/(m3•s)。 C2H4+3O2=2CO2+2H2O
aA bB
dC G G dt
gG hH
dC H H dt
三、旋流煤粉燃烧器的原理及结构 (一)旋转射流 旋流燃烧器是利用旋流器使气流产生旋转运动的。当旋转气流由燃烧 器出口喷出后,气流在炉膛内就形成了旋转射流,如图所示。
现在国内浓淡型煤粉燃烧器
![现在国内浓淡型煤粉燃烧器](https://img.taocdn.com/s3/m/a44e011df18583d049645983.png)
2.WR型垂直浓淡煤粉燃烧器
• WR 燃烧器(山东青岛350MW机组使用)的关键 部分是喷口,煤粉管道自上而下通过急转弯进入煤 粉喷口,形成下半部浓煤粉气流和上半部淡煤粉气 流。出口处有一水平置放的V 形钝体,使煤粉气流 在下游形成一个稳定的回流区,起稳燃作用。 • 煤粉喷口在出口端成扩口,以增加外回流。周界风 喷口布置在一次风喷口四周,其作用是增加一次风 的刚性,使一次风动量和二次风动量不致相差过大 而造成一次风被牵引贴壁,及时补充氧气,防止结焦, 同时起到保护喷口作用。周界风上、下部分面积 大一些,而两侧部分小些,使主气流向火面很快与高 温烟气接触,易于着火。
3.套管式水平浓淡型煤粉燃烧器
• 利用一次风粉气流经过弯头的离心力和套管,将 其分成水平浓淡两股煤粉气流,浓煤粉气流在向 火侧,淡煤粉气流在背火侧,进入炉膛燃烧 • 优点:提高锅炉稳定燃烧性能,防止灭火 • 缺点:结构复杂制造不方便成本高。一次风管系 统阻力大,一次风管内套管磨损严重,检修不方 便。
总结优点 • • • • • • 锅炉运行的安全性,经济型大大提高。 1.低负荷时锅炉不投油可稳定燃烧 2.对煤种适应性增强,适用劣质煤种 3.排烟NOx降低 4.飞灰可燃物降低 6.减轻水冷壁高温腐蚀,和炉内结焦
缺点
• 1.结构复杂,设计、制造难度大,成本高。 • 2.现场改造布置困难,磨损严重检修费用高。
新型WR浓淡煤粉燃烧器
• (1)降低炉膛出口烟温偏差和保证高温受热面壁温 不超温; • (2)有效防止两侧墙水冷壁因实现炉内空气分级后 导致的主燃区过量空气系数降低而产生的结渣和 高温腐蚀问题; • (3)有效提高了锅炉的煤种适应性; • (4)大幅度降低NOx排放量; • (5)降低未燃炭损失提高燃烧效率
火电厂热力设备及系统复习题(带答案)
![火电厂热力设备及系统复习题(带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5592c2abcd126fff7050bdb.png)
复习题一、填空题1.输煤系统流程:运输工具入厂(计量)后,进入输煤中转站,一部分进入煤场,在煤场中进行(存储、混煤、筛分)后,再经过输煤中转,经(破碎、称量),通过输煤皮带送至原煤斗。
2.煤的种类分为:(无烟煤)、(贫煤)、(烟煤)、(褐煤)四大类。
3.烟煤着火点(低),着火(容易),(中等)碳化程度,挥发分(较高)。
4.煤的元素成分:(碳C)、(氢H)、氧O 、(氮N)、硫(S)、水分和(灰分)。
5.1kg 碳(C)燃烧后放出(32866)kj 的热量。
1kg 氢(H)燃烧后放出(119743)kj 的热量。
6.煤的工业分析基准有(收到基)、(空气干燥基)、(干燥基)、(干燥无灰基)。
7.制粉系统分为(中间储仓式)、(直吹式)两大类。
8.锅炉燃烧室是燃料燃烧和热交换的场所,理想目的(完全燃烧)、(热交换充分)。
9.灰的熔融性用灰的(变形温度DT)、软化温度ST 和(液化温度FT)来表示。
10.锅炉炉膛出口处的过量空气系数一般用(氧气测量仪:氧化锆)来测定。
11.炉膛内燃料燃烧后产生的烟气包含有(CO 2)、(SO 2)、N 2、(O 2)、水蒸汽(H 2O)、少量的(CO),(H 2),(CH 4)等。
12.煤粉进入炉膛内的燃烧过程分为:(着火)、(燃烧)、(燃烬)三个阶段。
13.二次风量、(风速)、风温和(投入位置)对着火稳定性和燃烧过程起着重要作用。
对于大容量锅炉尤其要注意二次风(穿透火焰)的能力。
14.反平衡法计算锅炉效率的公式:( )。
15.旋流燃烧器的旋转射流既有轴向速度,也有较大的切向速度,从燃烧器出来的气流有旋转的趋势,又有从切向飞出的趋势,旋转射流初期(扰动非常强烈)。
16.锅炉型号 SG –1910/25.4–M951中,SG ――(上海锅炉厂制造);1910――(最大连续蒸发量BMCR);25.4――(过热蒸汽压力);M ――(燃煤)。
17. 锅炉水循环方式分为(自然循环)、(强制循环)、(直流式)三类。
锅炉题库及答案
![锅炉题库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7e18b9725c52cc58ad6be9f.png)
锅炉试题一、是非题:1.锅炉的正均衡热效率是指锅炉的输入热量与锅炉的输出热量的比值的百分数。
(√)2.机械未完整燃烧热损失的大小主要取决于灰渣中的含碳量。
(× )3.水压试验不过是检查锅炉承压零件严实性的一种方法。
(× )4.超压试验的合格标准: 1. 受压元件金属壁和、焊缝没有任何水珠和水雾的泄漏印迹。
2. 受压元件没有显然的节余变形。
(√)5.水压试验结束后降压速度要缓慢,不超出 0.8MP/min. (×)6.锅炉的净效率是制在锅炉热效率的基础上,扣除自用汽,水的热能和自己各种用电设备的自用电以后的热效率值。
(√)7.锅炉的反均衡热效率是指锅炉的输入热量与锅炉的各项热损失之间的热均衡关系。
(√)8.锅炉的热损失中最大的是散热损失。
(× )9.减小锅炉的各项热损失,提高可利用的有效热量,是提高锅炉燃烧效率的独一门路。
(√)10.煤中的灰分是燃猜中的有害成分,灰分多会防碍可燃质与氧气的接触,使碳粒不易燃烧完整,影响锅炉效率。
(√)11.锅炉的汽水损失,除了因为检修质量不高造成的跑、冒、滴、漏以外,主若是锅炉运行中排污和疏水造成的。
(√)12.锅炉的过分空气系数增大,燃烧生成的烟气体积增大,排烟热损失 q2增大,过大的过分空肚量还会提高炉膛温度而增强燃烧。
(× )13.效率最高的锅炉负荷即为锅炉的经济负荷。
(√)14.漏风试验一般有正压法和负压法。
(√)15.辅机连锁试验平时在静态进行,所谓静态就是切断电动灵巧力电源,启动开关在检修地点,电动机在不转动的状况下进行。
(× )16.所谓化学冲洗,就是在碱洗、酸洗、钝化等几个工艺过程中使用某些化学药品溶液除掉锅炉汽水系统中的各种积淀物质,并在金属表面形成很好的防腐保护膜。
(√)17.空气动力场试验是判断炉内空气动力工况的利害,要看炉内气流的方向和速度的分布,也就是要知道气流的速度场。
(√)18.锅炉寿命管理的目的就是在安全、经济运行的基础上保证锅炉的使用寿命,同时以科学的态度经过谨慎的研究,商讨延长其寿命的可能性。
浓淡燃烧技术在直流燃烧锅炉中的应用
![浓淡燃烧技术在直流燃烧锅炉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521281d8844769eae109ed93.png)
浓淡燃烧技术在直流燃烧锅炉中的应用××电厂采用水平浓淡燃烧器对锅炉原美国CE技术直流煤粉燃烧器进行了技术改造,从运行来看,锅炉燃烧稳定性显著提高,锅炉结焦明显好转,烟气中NOX含量减少。
标签:燃煤严重偏离设计值;燃烧稳定性;减少NOX排放;减少助燃前言上世纪末至本世纪初,××电厂330MW锅炉由于实际燃用煤灰分高、发热量低、挥发分低,严重偏离了原设计煤种,使得锅炉的燃烧稳定性差,特别是低负荷和燃用煤热值波动时,锅炉熄火频繁。
锅炉在高负荷(250MW以上)时需投天然气稳燃。
同时,锅炉燃烧器周围及中温过热器结焦现象突出,燃烧器周围水冷壁高温腐蚀明显。
1 锅炉特性××电厂#32机组锅炉最大连续蒸发量为1004t/h,主汽压力18.4Mpa、主汽温度543℃。
锅炉是斯坦因工业公司制造的亚临界参数、强制循环、中间一次再热、四角切向燃烧、固态排渣、п型布置煤粉炉。
锅炉炉膛断面尺寸为12.742×12.627m,采用直流摆动式燃烧器,四角切圆布置方式(双切圆Ф1610mm/Ф1770mm)。
采用四组共20只四角布置直流燃烧器,热风送粉,燃烧系统采用天然气二级点火及低负荷稳燃,四组燃烧器分别由五层煤粉燃烧器(FEA、FEB、FEC、FED、FEE)和三层天然气燃烧器(FDA、FDC、FDD)组成。
四角燃烧器周围均布置有卫燃带。
过热器采用两级喷水减温调节汽温,再热器采用改变燃烧器喷口倾角调节汽温。
锅炉采用两侧大风箱方式配二次风,煤粉燃烧器配有周界风,每只煤粉燃烧器和天然气燃烧器的上下二次风量均不可调,运行中靠控制总风量及烟气氧量修正总风量。
每路一次风从一次风箱引出,通过三通分成两路,与同层对角两只燃烧器連接,双出口给粉机同时向同层对角的两只燃烧器给粉,实现同层对角的两只燃烧器同时投或停。
2 锅炉燃煤情况及燃烧分析2.1 ××电厂330MW锅炉设计煤种和实际燃用煤种发生了较大差异。
《锅炉本体检修》(技师)题库.
![《锅炉本体检修》(技师)题库.](https://img.taocdn.com/s3/m/da883cb784868762cbaed534.png)
(11-017)电力职业技能考试<<锅炉本体检修>>技师理论题库一、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的代号填入括号内,共55题)1(La2A3039).流体在管道内的阻力损失分为沿程阻力损失和( )两种形式。
(A)局部阻力损失;(B)摩擦阻力损失;(C)流通阻力损失;(D)流动阻力损失。
答案:A2(La2A3040).构件在外力作用下抵抗变形的能力称为( )。
(A)弹性;(B)塑性;(C)刚性;(D)脆性。
答案:A3(La2A4041).流体在管道内流过孔板后,会造成( )。
(A)流速降低;(B)温度降低;(C)压力降低;(D)流量降低。
答案:C4(La2A5042).许用应力是构件在工作时允许发生的( )。
(A)最大应力;(B)正应力;(C)内应力;(D)剪切应力。
答案:A5(Lb2A1099).碳化程度越高的煤,其挥发份含量( )。
(A)越低;(B)不变;(C)越高;(D)不受影响。
答案:C6(Lb2A2100).烟煤的挥发份含量在( )之间。
(A)6.5%~37%;(B)10%~37%;(C)10%~45%;(D)37%~45%。
答案:B7(Lb2A2101).当燃料中的折算硫分( )时,称为高硫分燃料。
(A)高于2%;(B)高于0.2%;(C)低于0.2%;(D)高于4%。
答案:B8(Lb2A3102).过热器长期超温运行会使得( )。
(A)锅炉效率降低;(B)机组循环热效率降低;(C)过热器寿命降低;(D)都不是。
答案:C9(Lb2A3103).锅炉负荷不变时,汽机调汽门突然开大会使得汽包水位( )。
(A)突然降低;(B)突然升高;(C)先升高后降低;(D)基本不变。
答案:C10(Lb2A4104).造成屏式过热器爆管的主要原因是( )。
(A)材质差;(B)运行环境温度高;(C)热偏差;(D)管内换热差。
答案:C11(Lb2A4105).火焰稳定船体燃烧器(多功能燃烧器)中的“三高区”指的是( )。
如何降低火电厂燃煤机组锅炉烟气中的NOx
![如何降低火电厂燃煤机组锅炉烟气中的NOx](https://img.taocdn.com/s3/m/a32d0fa11ed9ad51f01df2e6.png)
如何降低火电厂燃煤机组锅炉烟气中的NOx摘要:随着国民经济迅速发展,能源需求愈大。
我国煤炭资源丰富,给我们提供了方便和效益,同时也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制约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分析了如何降低火电厂燃煤机组锅炉烟气中的NOx。
关键词:降低;锅炉烟气;NOx锅炉烟气中所排放的氮氧化物绝大部分是源于煤炭燃烧,近年产生的氮氧化物的排放量呈上升趋势,对社会的危害性不言而喻。
一、降低NOx排放量的方法分析1.锅炉负荷对NOx排放的影响。
NOx排放浓度随锅炉负荷升高而降低,锅炉负荷提高,会引起氧量减少,抑制燃料型和热力型NOx的生成。
锅炉负荷的影响,实际上是氧浓度、炉膛温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锅炉负荷降低时炉膛温度也下降,当负荷降低不多时,运行氧量变化不大,因此NOx的排放浓度也下降。
2.运行氧量的影响。
燃烧过程中过量空气系数增大,对燃料型NOx和热力型NOx的生成有促进作用。
燃料型NOx排放浓度随氧量而增加,热力型NOx排放浓度同样是随氧量而增加。
因此综合效果是促进了NOx生成,使NOx排放浓度增加。
利用控制氧量、调整二次风量、适时进行炉膛吹灰降低炉温可有效降低氮氧化物排放。
3.炉膛吹灰的影响。
炉膛吹灰能提高炉膛的清洁程度,减小水冷壁的传热热阻,降低炉膛温度,炉膛温度降低也影响NOx的排放浓度同时降低。
4.配风方式对NOx排放的影响。
(1)AA层风门就地手动调节位置,在纯煤燃烧时为40%左右,煤气混时为60%左右。
其AB层30%~45%之间调整,开大时降低上部烟温效果最佳,有效的降低屏过温度。
CC2可以在10%~30%之间调整,CC1可以在10%~20%之间调整;炉膛负压以炉膛出口不为正压为原则;(2)低氮燃烧方式NOx对O 2的控制很敏感,建议氧量准确控制在一定的范围;(3)G2不投用时对应的二次风风门尽可能关小,以燃烧器金属温度不超温为准,建议10%左右;(4)一次风喷口离着火点的距离黒区一般30cm为佳,一次风流量尽可能提高一般40000 m 3/h。
哈尔滨热电有限责任公司-华电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哈尔滨热电有限责任公司-华电能源股份有限公司](https://img.taocdn.com/s3/m/ff886f196294dd88d1d26b4b.png)
哈尔滨热电有限责任公司7、8号机组烟气超低排放改造工程项目环境保护验收其它需要说明的事项一、工程项目设计简况哈热公司7、8号机组为2×300MW燃煤机组,锅炉是哈尔滨锅炉厂设计制造的亚临界参数,一次中间再热,固态排渣,平衡通风,全钢构架,自然循环,单炉膛锅炉。
7、8号机组分别于2006年12月、2006年10月通过168h试运行。
(一)超低排放改造前环保设施情况7、8号机组烟气脱硝采用SCR工艺,烟气脱硝装置由中国华电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总承包,采用选择性催化还原(SCR)工艺,单台机组脱硝催化剂分为“2+1”层设计,初装两层,在锅炉正常负荷范围内,设计条件下SCR入口NOx 浓度按350mg/m3(标态、干基,6%O2,下同)设计,性能考核试验时的脱硝效率不低于72%,NOx排放浓度不超过100mg/m3.超低排放改造前:7、8号机组原配置两台双室四电场卧式电除尘器。
后由北京龙电宏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改造为“1+3"电袋复合除尘器,除尘器设计烟气量为1887195m3/h,保证在入口烟尘浓度不大于65。
15g/m3的条件下,除尘器出口烟尘排放浓度<20mg/m3。
超低排放改造前:7、8号机组烟气脱硫工程,原脱硫装置由中机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设计,采用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工艺,一炉一塔配置,每塔设置2层喷淋层,1台增压风机,1套GGH,设置烟气旁路。
公用设置2台真空皮带脱水机(每台出力4。
2t/h)、设置2台湿磨机(每台出力3t/h).设计收到基硫分0。
35%,脱硫装置设计处理烟气量1143579Nm3/h/炉(湿态、实际O2),入口烟气SO2浓度878mg/m3(标态、干基、6%O2 ),脱硫装置进口粉尘含量150mg/m3(标态、干基、6%O2 )。
在燃用设计煤种条件下,脱硫装置出口SO2浓度不超过83.4mg/m3(标态,干基,6%O2),SO2脱除率不低于90。
5%7、8号机组的锅炉燃烧器采用“分拉垂直相邻亲和浓淡煤粉燃烧”立体分级低氮燃烧系列技术,以提高锅炉低负荷运行的能力,垂直浓淡煤粉燃烧器是利用煤粉进入燃烧器一次风喷嘴体后,经浓缩器的分离作用,将一次风气流分离成浓淡两部分;两部分之间用水平隔板分开,燃烧器出口处设有带波纹形的稳燃钝体,其低氮改造后保证锅炉炉膛出口NOx排放浓度不超过300mg/m3(标态、干基 6%O2).(二)超低排放改造的技术路线考虑到SCR脱硝工艺本身能够达到90%以上的脱硝效率,且哈热7、8号机组现已配套建设SCR脱硝装置,因此,本次改造对当前脱硝装置加装一层催化剂提高效率。
双置浓淡分离煤粉燃烧技术介绍
![双置浓淡分离煤粉燃烧技术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63f77b7901f69e31433294fc.png)
双置浓淡分离煤粉燃烧技术介绍双置浓淡分离煤粉燃烧技术介绍双置浓淡分离煤粉燃烧技术介绍1.1双置浓淡分离煤粉燃烧技术介绍1.1.1煤粉燃烧的理论和实践都证明,煤粉浓度是实现煤粉火焰稳定燃烧的主要因素。
因为高煤粉浓度会带来高的挥发物浓度,在相同条件下,越容易达到挥发物与空气的恰当化合比,其所需着火热就越小,因此煤粉浓度越高的含粉气流越容易着火。
1.1.2近几年国内相继出现各种型式浓淡类燃烧器,其主要着眼点均在于提高煤粉浓度,但提高浓度的方法一般是在一次风煤粉气流进入燃烧器前采用气固分离装置或弯管离心分离方式,也就是采用机械的方法通过离心分离方式把煤粉气流分成浓、淡两股,形成浓淡偏差燃烧。
但这种方法提高煤粉浓度的能力是有限的,一般只有0.7-0.8Kg粉/Kg气(这里所说的煤粉浓度通常指的是输送浓度的概念)。
1.1.3我公司研制的双置浓淡分离直流煤粉燃烧器,利用了当煤粉气流变速情况下其空间浓度不等于输送浓度的原理,采用机械离心分离与气动分离相结合的两级浓缩方式,大大的提高了浓缩效果。
简单的计算可以说明:如果煤粉颗粒以20m/s的速度射入回流区只需经过200-300mm的行程,其速度就可降至5m/s以下,相当于空间浓度增大了四倍以上。
可见其增浓效果远大于一般机械离心分离方式浓淡分离所能达到的程度。
1.1.4近几年的应用实践证明:浓淡分离燃烧技术无论对改善煤粉的着火条件、降低NOx排放、提高煤粉燃烧的稳定性都是有利的。
但是,我们要指出的是,虽然浓淡分离燃烧技术对稳燃与降低NOx有利,但将一次风在进燃烧器之前就分离成浓淡不同的两股气流进行燃烧,这与合理组织燃烧过程的原则相矛盾,因而可能引发其它一些问题,可归纳为如下几点:1)、煤粉浓缩与其后期混合之间的矛盾,也就是说目前的浓淡燃烧器是以效率下降为代价达到低负荷稳燃目的的。
2)、大型锅炉浓侧水冷壁管的高温腐蚀问题。
3)、浓侧还原性气氛所引发的炉膛结焦问题。
1.1.5有些浓淡燃烧器采用了煤粉浓度的人为控制,在全负荷时用常规浓度,在低负荷运行采用浓淡燃烧。
深度调峰对机组运行影响分析与措施优化
![深度调峰对机组运行影响分析与措施优化](https://img.taocdn.com/s3/m/e73363e42f60ddccdb38a02c.png)
深度调峰对机组运行影响分析与措施优化摘要:根据我们国家经济的高速发展,伴随着我们国家低碳相干经济的具体实行,全中国电网装机容量也随之增大,全国内的用电结构也产生了转变,电网调峰幅度和调峰难度加大,为了消纳电网风电、太阳能等新能源的负荷上下波动而放出更大的调节空间,努力避免弃风、弃光问题,2016年6月14日,我们国家能源局决定正式启动灵活性系统的改造示范试点相关的一些项目。
我公司进行了与之对应的灵活性技术改造,以进一步提高运行机组的深度调峰空间。
关键词:深度调峰;灵活性改造;负荷;1.背景介绍根据我们国家经济的飞速进步及我国人民生活的水平日益提高,全国电网装机容量也相应地增大,全国的用电结构也随之发生了一些变化,造成电网峰谷差的日趋变大,尤其是耗电大的省市,用电峰谷差就更加突出,造成电网调峰幅度和难度越来越大。
近年来,为了提高机组深度调峰的能力,国内火电机组超低排放均完成改造并正式投入运行,确保锅炉NOx、烟尘浓度、SO2浓度达标排放,但受电网发电格局及调峰服务补偿因素影响,机组参与深度调峰势在必行。
2.深调期间运行问题分析(1)机组深度调峰时,送风机风量控制困难以及低风量引风机抢风等因素,导致锅炉氧量偏高,造成耗氨量增大;(2)存在脱硝系统氨逃逸率表计故障不准,影响运行人员对氨量判断和调整;(3)空预器出口排烟温度阶段性的低于空预器与其最低冷端平均温度68.3℃(空气预热器的空气进口平均温度和未修正的烟气出口温度的平均值),易造成空预器的冷端及电除尘产生低温腐化等影响;(4)深度调峰时,由于总燃料量偏低,易引起磨煤机出口温度偏高(80℃),造成制粉系统着火或爆燃;(5)深调时为改善再热温度低问题,采用上层磨运行NOX及液氨量增大;(6)深调时低风量运行,烟气流向分布不均致使催化剂化学反应不够充分;吹灰过频导致烟气水份含量大,电除尘易发生输灰管道堵灰、灰斗棚灰、落灰管堵塞等故障。
2.1 深度调峰运行问题2.1.1 脱硝系统方面我公司脱硝采用选择性催化还原法(SCR),使用氨气原料作为还原剂,催化剂层安装三层,一层备用,催化剂相应吹灰系统采用声波吹灰。
“风包粉”系列浓淡煤粉燃烧技术(精)
![“风包粉”系列浓淡煤粉燃烧技术(精)](https://img.taocdn.com/s3/m/e6fe53ed4693daef5ef73d77.png)
墙式布置直流燃烧器改后图
1—一次风
2—二次风
“风包粉”系列浓淡煤粉燃烧技 术
应用情况
水平浓缩煤粉燃烧器应用情况统计表
煤 质 序号 制造厂 使用电厂 台 数 机组 出力 煤种 贫煤 无烟煤 烟煤 烟煤 贫煤 无烟煤 贫煤 烟煤 无烟煤 烟煤 烟煤 无烟煤 贫煤 无烟煤 烟煤 贫煤 无烟煤 烟煤 贫煤 烟煤 40.0 14.23 6~7 33.0 28.06 20 14.7 21.4 18.8 2000.6 2000. 2000.7 2000. 65 无 无 45 300 无 无 22~31 Vdaf (%) 7~14.6 29~40 37.6~38. 平均 11.5 Aar (%) 16~31 16~27 28.~33 20~31 17~22 25~33 Qnet,ar (MJ/kg) 19.6~27 19.7~22. 30~22.3 18.5~25. 21.~22.6 18.3~21. 投运 时间 最低稳 燃负荷 (ECR) (%) 50 50 45 65 50 50 运行情况 锅炉效率η 燃烧效率 ¦ r Ç 改后/改前(%) η =91.1/ 88.6 ¦Ç r=98.6/ 98 .4 ¦Ç r=98.1/ 97.0 ¦Ç =82/~60 ¦Ç =90.64/90.5 ¦Ç =85/~65 457 745 无 无 NOx 排放 O2=6% mg/Nm3 <800 <424 结渣 情况 明显 减轻 无 无 无 高温 腐蚀 情况 无 无 无 无
200MW 100MW 50MW 35T/H 200MW 35T/H 125MW 50MW 100MW 50MW 75T/H 75T/H 200MW 130T/H 75T/H 200MW 35T/H 100MW
98.6~99.9 94.10~97.4 99.8 93.11~95.10 99.10 95.10~97.10 2000.1 1999. 1999. 1999.
浓淡粉分离燃烧器燃烧器
![浓淡粉分离燃烧器燃烧器](https://img.taocdn.com/s3/m/a85493ac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ff.png)
浓淡粉分离燃烧器燃烧器的作用是把燃料和一次风喷入炉膛,使之能迅速而稳定着火,并合理供应二次风,组织良好的燃烧过程.现代电站锅炉的燃烧器种类根多,但按其工作原理可以分为旋流式和直流式两大类,前者常作前墙,两侧墙和前后墙布置,后者则作四角布置.随着电力工业的发展和用电结构的变化,电网电力负荷的峰谷差越来越大,一般在35%--50%.作为最佳调峰手段的水电机组和燃油机组在电网内比例又较低,并且受汛期和燃油成本等的限制,远远不能满足电网调峰的要求,这样势必要求燃煤机组大量地参与调峰.受历史的原因和技术的限制,我国原有国产机组都是按基本负荷设计的,调峰能力较弱,另一方面,我国有些燃煤机组燃用煤质差,变化大,原设计燃烧器往往不能适应这种劣质煤种和变化,传统燃烧器在使用中都存在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低负荷运行性能不良,需加油助燃.一般当负荷低于满负荷的60%--70%时就需要加油助燃;2、适用煤种能力差,特别是对于贫煤和无烟煤等难燃媒;3、熄火现象时有发生;4、结焦严重;5、高温腐蚀现象严重,特别是腐蚀水冷壁;6、燃烧效率低;7、NOx样放量高。
我们与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浙江大学合作,积极从事燃烧器的改造工作,经用户使用在调峰能力、锅炉效率、使用寿命等方面效果显著.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基于旋流式燃烧器和直流式燃烧器的基础,在煤粉分布和气流通道等方面进行优化设计,从而得到高性能的新型燃烧器。
一是将一次风在径向方向上通过煤粉浓缩器分成浓淡两股环形气流,其中一股为高浓度煤粉气流,含一次风中大部分煤粉,另一股的煤粉浓度很低,以空气为主,浓煤粉气流在内环,在高温回流区边缘喷入高温烟气中.由于其煤粉浓度较高,其着火温度较低,而且更易着火,从而保证在低负荷时的稳定燃烧.二是在一个个燃烧器上下侧各开一个一次风口,上下壁均受到一次风的保护,不会发生结焦现象,在上下一次风之间有一个回流空间,上厂一次风射流流动的结果,自身将产生—强烈的回流区,它们的动量很大,这对—次风的加热、着火十分有利。
浓淡煤粉燃烧技术
![浓淡煤粉燃烧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ecff8d8b680203d8ce2f241f.png)
1、项目简介“风包粉”系列浓淡煤粉燃烧技术是针对我国电力工业对煤粉燃烧的需要,发明的一套适用于不同炉型、不同煤种的同时具有高效、稳燃、低污染、防结渣、防高温腐蚀性能的系列煤粉燃烧技术。
通过对炉内燃烧器区域气相及气固两相流场的深入研究,发现相当一部分锅炉炉膛内存在煤粉向炉膛四周分离,从而产生一系列不良后果。
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技术措施,使煤粉相对集中在火焰中部,而炉壁四角则空气相对过剩,从而实现了炉内“风包粉”的燃烧方式,以防止炉壁结渣和高温腐蚀、也有助于提高燃烧效率。
浓淡燃烧的基本思路是将一次风分成浓淡两股气流,利用浓煤粉气流着火稳定性好的特点来提高燃烧器的着火稳燃能力,浓淡两股气流偏离各自燃烧的化学当量比,可以抑制NOx的生成排放。
还研制了配套的高浓缩比、低阻力的煤粉浓缩器,增强了浓缩燃烧的作用。
综合“风包粉”和“浓淡”燃烧的特点,根据不同炉型、不同煤种的要求,开发研制成功水平浓缩煤粉燃烧器、水平浓淡风煤粉燃烧器、径向浓淡旋流煤粉燃烧器、不等切圆墙式布置直流煤粉燃烧器等“风包粉”系列浓淡煤粉燃烧技术。
此系列煤粉燃烧技术覆盖了电站锅炉的主要燃烧方式和煤种,可以达到:大幅度提高低负荷稳燃性能,特别是对于燃用难燃的贫煤、无烟煤的机组尤为突出;燃用高硫煤机组中存在的高温腐蚀可望得到控制;锅炉的结渣问题得到解决或明显减轻;锅炉的NOx排放大幅度下降,特别是燃用控制NOx排放难度最大的贫煤、无烟煤的机组降幅更为明显;燃烧效率均有所提高。
此系列的各种燃烧器不仅可用于新锅炉的设计,而且对现有的锅炉的技术改造也非常方便。
截止到2000年2月,“风包粉”系列浓淡煤粉燃烧技术已在全国34座发电厂的62台锅炉上应用,机组容量共计9455.8MW。
并被国内的哈尔滨锅炉厂、上海锅炉厂、东方锅炉厂、武汉锅炉厂、北京B&W公司等锅炉制造厂在新产品设计或技术改造中所应用。
2、立项背景能源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我国一次能源以煤为主,电力工业中煤电约占总电量的四分之三,电力工业每年耗煤2.9亿吨,相当于我国原煤产量的27%。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拉垂直亲和浓淡煤粉燃烧”立体分级低氮燃烧技术“分拉垂直亲和浓淡煤粉燃烧”立体分级低氮燃烧技术是我公司诸多热能专家经过多年潜心研究,并经过实践验证的“降Nox、提升锅炉效率并举”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独有技术。
最近完成的华电哈三电厂低Nox改造项目,经西安热工院测试:NOx指标标216mg/Nm 3(O 2 =6%),锅炉效率提升1.39%。
1 “分拉垂直亲和浓淡煤粉燃烧”立体分级低氮燃烧技术概述我公司自主研发并经过广泛应用验证的“分拉垂直亲和浓淡煤粉燃烧”立体分级低氮燃烧技术,保证在降低NOx的同时,燃烧稳定性好、炉内避免结渣和高温腐蚀,具有宽广煤质适应性,在一定范围内提高燃烧效率,以取得优良的锅炉综合运行性能,同时能够满足对挥发分变化范围较大的煤质稳燃和高效燃烧的要求,做到节能和减排并举,一次改造的同时收获多项成果。
这种技术的应用不仅起到了稳燃和降低NOx生成的作用,而且同时还避免形成还原性气氛,防止了水冷壁高温腐蚀现象发生。
此外,在一次风喷口四周均设有周界风,运行时利用各自独立的风量控制挡板调整得到合适的喷口周界冷却风量,以便在喷口投入和不投入时保证充分风量冷却喷口,防止高温变形或烧坏。
另外在淡煤粉一次风喷口的背火侧周界风喷口面积适当增加,形成较大出口动量的侧二次风喷口,起到防止炉膛水冷壁结渣和防止高温腐蚀的作用。
2 低NOx控制技术机理和特点—降低NOx排放浓度措施2.1 低NOx燃烧器技术原理将采用新一代的高浓缩比浓淡风煤粉燃烧技术,是在一次风管道内采用经过详细研究和优化的百叶窗式煤粉浓缩器,使煤粉气流在流经百叶窗是产生不同程度偏转,煤粉与气流惯性分离,经分流隔板后分别形成两股浓、淡煤粉气流,同时在淡煤粉外背火侧布置有刚性强的侧二次风喷口。
燃烧器布置在四角切圆锅炉同一水平面,形成内、外侧假想切圆。
煤粉气流在水冷壁附近形成了比普通燃烧器强得多的氧化性气氛。
侧二次风在背火侧的投入将进一步强化煤粉形成的氧化性气氛,保证在深度炉内分级燃烧方式下,水冷壁附近的低煤粉颗粒浓度和氧化性气氛的运行环境。
这种布置方式不仅起到了稳燃和降低NOx生成的作用,同时还避免了形成还原性气氛,防止了水冷壁高温腐蚀现象发生。
浓煤粉布置炉内烟气温度高的上火侧,浓煤粉具有着火温度低、火焰温度高的特点,保证了煤粉火焰的良好稳定性。
由于浓淡煤粉气流分别在远离煤粉燃烧化学当量比条件下燃烧,对于浓侧煤粉气流由于处于还原性气氛下燃烧,气流中氧含量小,煤粉挥发物中的含氮基团可将NO还原为N2,使NO产生量降低;对于淡侧煤粉气流,由于煤粉浓度较小,含氮基团析出量小,这样与氧反应生成NO的量较小,综合总体效应的结果,使浓淡分离后一次风产生NO排放量比普通型直流燃烧器少得多。
采用垂直浓淡煤粉燃烧器后,可以有效改善着火阶段煤粉气流的供风,使煤粉在偏离化学当量比环境中着火,这样降低了NOx生成量,可以大幅度降低NOx排放水平。
2.2 炉内垂直空气分级降低NOx排放空气分级燃烧是目前使用最为普遍的低NOx燃烧技术之一。
空气分级燃烧的基本原理为:将燃烧所需的空气量分成两级送入炉膛,使主燃烧区内过量空气系数在0.8 ~ 1,燃料先在富燃料条件下燃烧,使得燃烧速度和温度降低,延迟了燃烧过程,在还原性气氛中大量含氮基团与NOx反应,提高了NOx向N2的转化率,降低了NOx在这一区域的生成量。
将燃烧所需其余空气通过布置在主燃烧器上方的燃尽风喷口(OFA)送入炉膛,在供入燃尽风以后,成为富氧燃烧区。
此时空气量虽多,但因火焰温度低,且煤中析出的大部分含氮基团在主燃区已反应完成,最终NOx生成量不大,同时空气的供入使煤粉颗粒中剩余焦炭充分燃尽,保证煤粉的高燃烧效率,最终炉内垂直空气分级燃烧可使NOx生成量降低30~40%。
在采用深度空气分级燃烧时,由于在主燃烧区过量空气系数比1小很多,燃烧是在比理论空气量低很多的情况下进行的,虽然有利于抑制NOx的生成,但产生大量不完全燃烧产物,导致燃烧效率降低并容易引起结渣和受热面腐蚀。
因此,必须正确组织合理的空气分级燃烧,在保证降低NOx排放同时充分考虑锅炉运行的经济性和安全可靠性。
图1 炉内垂直分级燃烧示意图空气垂直分级燃烧和浓淡燃烧技术相结合,使主燃烧器区还原性气氛得以强化,更有利于NO与还原性含N基团反应,提高NO还原率,可以更好的发挥浓淡燃烧技术降低NOx排放的性能;同时浓煤粉气流使煤粉气流着火提前,煤粉颗粒在高温燃烧区域提留时间增加,有利于保证煤颗粒中焦炭充分燃尽;保证了在主燃烧区虽然保持了燃烧总体过量空气系数小于1的还原性气氛,但在易出现结渣和高温腐蚀的炉膛近水冷壁区则为氧化性气氛,提高近壁区内灰颗粒的熔点,并有效减少近壁区烟气中腐蚀性气体的浓度,有利于防止炉膛结渣和水冷壁高温腐蚀。
研究表明,煤粉着火初期的挥发分析和燃烧出过程对消减整个NOx排放量至关重要,但挥发分析出和反应时间很短,大约只占煤粉颗粒在炉内整个停留时间的1/10,因此在着火初期减少供入的氧量形成强还原性气氛非常重要。
采用高浓缩比浓淡燃烧方式,使煤粉初期挥发分析出阶段氧量大幅度减少,形成强还原性气氛,极大促进NOx还原为N2,且浓缩率越高降低NOx排放浓度的效果越好,因此高浓缩率的煤粉着火初期浓淡分离技术是低NOx 燃烧技术的关键。
炉内垂直上下分级燃烧相结合形成的立体低NOx 排放燃烧系统,能够使得四角切圆锅炉的运行性能得到有效改善,实现深度分级燃烧时(采用高位燃尽风),保证优良的锅炉运行性能如下表1所示。
3 技术特点3.1 浓淡燃烧保证低NOx的排放量传统的一次风量根据煤中的挥发分完全燃烧和一次风送粉安全来确定,因而在着火初期挥发分处于富氧燃烧气氛,此时从煤中释放出来的燃料N在氧化性条件下会生成大量的NOx。
浓淡燃烧把煤粉气流分成浓度差异较大的两股煤粉气流,使得浓淡煤粉气流分别在远离煤粉燃烧化学当量比条件下燃烧。
对于浓侧煤粉气流由于处于还原性气氛下燃烧,煤粉挥发物中的含氮基团可将NO还原为N2;对于淡侧煤粉气流,由于煤粉浓度较小,含氮基团析出量小,这样与氧反应生成NO的量较小,综合总体效应的结果,使浓淡分离后一次风产生NO排放量比普通型直流燃烧器少得多。
采用垂直浓淡煤粉燃烧器后,可以有效改善着火阶段煤粉气流的供风,使煤粉在偏离化学当量比环境中着火,大幅度降低NOx排放水平。
3.2 空气垂直立体分级技术与浓淡燃烧相结合进一步深度降低NOx排放量将燃烧所需的空气量分成两级送入炉膛,使主燃烧区内过量空气系数在0.84~0.9,燃料先在富燃料条件下燃烧,使得燃烧速度和温度降低,延长了燃烧过程,在还原性气氛中大量含氮基团与NOx反应,提高了NOx向N2的转化率。
将燃烧所需其余空气通过布置在主燃烧器上方分离燃尽风喷口(SOFA)送入炉膛,此时空气量虽多,但因火焰温度低,且煤中析出的大部分含氮基团在主燃区已反应完成,最终NOx生成量不大,同时空气的供入使煤粉颗粒中剩余焦炭充分燃尽,保证煤粉的高燃烧效率,炉内垂直空气分级燃烧与垂直浓淡燃烧的合理结合将进一步深度降低NOx排放量。
3.3 灵活地调整汽温和保证安全受热面壁温由于垂直浓淡燃烧器具有一次风着火点、火焰稳定性强的特点,将使炉膛火焰中心有所下降,部分抵消由于燃尽风喷口在水冷壁上开口引起的炉膛辐射受热面积的减少,使炉膛出口烟温变化不大,有效避免了炉膛出口屏区的结渣和烟温偏差。
在主燃烧器区上部的将采用高位燃尽风燃烧器喷口,其喷口可以水平和垂直方向摆动一定角度,使燃尽风出口气流在炉内形成与主燃烧器出口气流呈一定的反切角度,反切气流与主气流流动方向相反动量相互抵消,起到有效削旋气流的作用,减少炉膛出口的气流残余旋转,减少炉膛左右侧出口烟温偏差。
燃尽风喷口可以在一定角度内垂直方向摆动,在避免出口烟温偏差的同时还可以适当调整炉内火焰中心高度,对过热器和再热器出口蒸汽温度的调节起到很大作用,使减温水投入量处于合理范围内。
炉膛上部削旋气流的存在将有效均匀炉膛出口烟气流量和烟气温度水平,保证过热器和再热器的管壁温度处于安全范围内。
3.4 着火好、稳燃能力强和煤种适应性广采用优化设计的煤粉浓缩器具有较高浓缩比,煤粉浓度提高后,其着火温度降低,煤粉和空气混合物加热到着火温度所需时间缩短了;同时,煤粉气流所需着火热减少,火焰传播速度也提高了,使一次风的着火、燃烧稳定性增强,具有良好的低负荷稳燃能力,可在40% ECR负荷下不投油长时间连续稳定运行。
而且对于燃用煤质较差且燃料特性波动较大运行工况,垂直浓淡燃烧器具有很强适应能力,煤粉浓度的提高,将是使煤粉和空气混合物着火和稳燃能力大幅度增强,对一些热值低、挥发分低及灰分大的劣质煤也能保持强稳燃能力和高燃烧效率,针对燃煤设计的燃烧器适用煤种范围可达:可燃基挥发份V daf在15%~35%范围内,收到基低位热值Q net, ar在3300 kcal/kg~5500 kcal/kg范围内。
3.5 寿命长,布置、安装、运行和维护方便4.2 国内外典型配套、改造业绩1、国内锅炉厂配套情况1)哈尔滨锅炉厂有限责任公司耐磨燃烧器配套企业;2)北京巴∙威锅炉制造有限责任公司耐磨燃烧器配套企业。
2、牡丹江第二发电厂(设计改造)200MW机组锅炉(1台)直流浓淡耐磨陶瓷燃烧器。
3、哈尔滨工业大学50MW、100MW、200MW、300MW、600MW等机组锅炉用耐磨陶瓷燃烧器。
4、大庆华能新华发电有限公司(设计改造)1)200MW机组锅炉(1台)直流浓淡耐磨陶瓷燃烧器;2)330 MW机组锅炉(1台)直流浓淡耐磨陶瓷燃烧器。
5、华能德州电厂(设计改造)300MW机组锅炉(1台)直流浓淡耐磨陶瓷燃烧器。
6、铜陵电厂(设计生产)300MW机组锅炉(2台)直流浓淡耐磨陶瓷燃烧器。
7、国电北安热电有限公司(设计改造)50MW机组锅炉(3台)直流浓淡耐磨陶瓷燃烧器。
8、华能鹤岗发电有限公司(设计、改造)1)300 MW机组锅炉(2台)直流浓淡耐磨陶瓷燃烧器;2)600 MW机组锅炉(1台)英巴旋流耐磨陶瓷燃烧器;3)300 MW机组锅炉(1台)耐磨陶瓷小油枪燃烧器。
9、淮阴电厂(3期)(设计生产)300MW机组锅炉(2台)直流浓淡耐磨陶瓷燃烧器。
10、南浦电厂(设计生产)600 MW机组锅炉(1台)直流浓淡耐磨陶瓷燃烧器。
11、包头东华电厂(设计生产)300MW机组锅炉(2台)直流浓淡耐磨陶瓷燃烧器。
12、池州电厂(设计生产)300 MW机组锅炉(2台)直流浓淡耐磨陶瓷燃烧器。
13、山东蓬莱电厂(设计生产)600 MW机组锅炉(2台)直流浓淡耐磨陶瓷燃烧器。
14、万水泉电厂(设计生产)300 MW机组锅炉(2台)直流浓淡耐磨陶瓷燃烧器。
15、鄂尔多斯二期电厂(设计生产)300MW机组锅炉(2台)直流浓淡耐磨陶瓷燃烧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