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商周考古论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夏商周考古

期中考试论文

从周原考古看周原在西周时期的地位

文化遗产学院

09级考古学

肖国强

2009102077

周原之名,始见于《诗经·大雅》的《》篇,指的是今陕西省岐山、扶风两县间的一片肥沃土地。中国过去历史上最长久的朝代周朝,其先世发祥于此。周人的文化在周原博兴于取代殷商之后,成为缔造一代礼乐制度的基础,影响十分深远。周原这里,又是后来发现最早的古代遗址之一。早在西汉,位于周原中心的美阳便出土了西周的尸臣鼎,得到学者张敞的鉴定考释,事见《汉书·郊祀志》。此后,这处遗址屡有文物发现尤以青铜器著称,受到后代学者的重视。到了现代,田野考古工作更是以周原作为重点。在历史学和考古学的研究上,周原都具有着特殊的地位。

一、周原与周人的渊源

《史记·周本纪》记载,古公亶父“逾梁山止于岐下”。徐广《集解》:“(歧)山在扶风美阳西北,其南有周原。”骃案:皇甫谧云:“邑于周地,故始改国曰周。”又据《诗经·大雅·》:“古公亶父,来朝走马,率西水浒,至于歧下,······周原······筑室于兹。”故按太王与古公亶父迁居周,因周原之名,才改号为周,立都为京,称为周邦。但因周原这块地方,在古公亶父未到之前,就已经有名了,故而“周人”、“周原”则因此也早就得名。

古公在岐周发展成为一个新兴的强大势力,开始了周人的“翦商”事业,后来被追封为“太王”。到文王、武王时,周人已经积聚了足够的力量与商对抗,以至灭商。文王时开始由歧周逐渐向东发展,在

丰水西岸建立建立丰邑,由歧周迁都于此。后来,武王又在沣水东岸建立镐京。至此,西周的都城完全由歧周移到丰镐二京。而周原岐邑则成为西周的宗庙重地。

二、周原的一些考古发现

周人由古公亶父率领迁到周原以后,便在此分田筑室,设宫立庙,营筑城郭,这里遂成为周人早期的都邑。后来文王、武王迁都丰、镐,但终西周一朝周原仍然是当时重要的政治中心,是西周王室宗庙和王室重臣采邑所在地。西周末年,西戎入侵,周原沦为废墟。

周原位于今陕西省岐山京当和扶风法门、黄堆三乡镇的一部分,面积约50平方公里。遗址范围内周文化遗存非常密集。

1.建筑基址

在周原遗址,迄今没有发现具有都邑性质的较大城址。1989年,在贺家村进行遥感物探,遥感图片显示出地下有一古城堡的夯土墙基,总面积达94.5万平方米。该古城为太王迁歧之岐邑的可能性比较大。周原遗址发现有多处大型建筑基址,其周围多分布手工业作坊和墓葬,并发现西周重要铜器窖藏。建筑群以北的黄堆乡是一处西周高级贵族墓地。

岐山京当乡凤雏村发现了一组大型西周建筑基址。②该基址(称为甲组建筑)坐北朝南,面积约1479平方米,夯土台基高约1.3米。屋顶覆盖芦苇、麦草,并施板瓦、筒瓦于屋脊及檐口。墙表及室内地面均抹有细沙、白灰、黄土混合而成的“三合土”面。这个高台建筑

群颇似“四合院”式,由影壁、门道、东西门塾、前堂、中院、前室、东西小院、后室、东西厢房、回廊等部分组成,并以门道、前堂、后室为中轴线,两侧东西对称,各配置八间厢房,以回廊相连接,形成一前后两进、东西对称的封闭式建筑。前堂为整个建筑的主体,面阔六间、进深三间。整个基址群发现两处排水管道。其中一条管道为东西走向,在后庭从西小院经过廊、东天井、东厢房向外流出,用陶水管套接而成;另一条为南北走向,从中院经东塾流出院外,沟两壁和底部用卵石砌成,上铺棚木,填土夯实。发掘中见基址上覆盖一层很厚的红烧土,表明是被火焚毁的。根据遗址内出土的遗物的特征和C14测定结果,其始建年代应在武王灭商前,废弃年代约在西周晚期。

在西厢房南边第2号厢房内的H11、H31内,发现有1.7万多片卜骨、卜甲,以龟甲为主。其中带字者293片,共有600多字。字数最多的一片卜甲上有30字。卜辞内容极为丰富:有反映殷周关系的,有反映殷王田猎的,还有反映周人和其他方国关系以及周初地名、重臣、月相得等。其年代可早到文王时期,绝大部分为西周初期。周原的甲骨文在齐家村也有发现,内容、风格、与凤雏基址的特征相同。

关于凤雏基址的性质,有人认为是周王室的行宫或宗庙建筑(据《尔雅·释宫》),也有人认为是贵族的宅院。

在凤雏基址东南约2500米的扶风召陈村,也发现一处西周建筑基址群。③该基址群面积达6375平方米,规模大大超过凤雏基址。共发掘15处大型建筑基址,建筑群中发现许多直径为0.9~1米的柱础,建筑台基四周铺设卵水散片,屋顶普遍覆盖有板瓦、筒瓦。基址

中出土了大型的各式板瓦、较小的筒瓦及半瓦当。整个建筑群中的建筑物高大讲究,是当时的贵族府邸,或是宗庙、宫殿。

云塘西周建筑基址位于扶风县黄堆乡云塘村西南约300米、齐镇西北约200米处。齐镇建筑基址位于齐镇村西北、云塘建筑基址以东50米,两者彼此之间有一定关系。④1999年9月开始在云塘西南一带调查,断崖处发现夯土块、石子散水等建筑遗迹,其东侧齐镇村土地因近年农民取土破坏,常见到石子散水,甚至有一些铜器碎片流散。在该基址群截至目前共发掘面积达5000余平方米,西周夯土建筑基址9座,以及围墙、石片坑等。

从云塘、齐镇建筑群所处位置看,它们正处于周原遗址中心区。从西向东,处于凤雏建筑群和召陈建筑群之间,西距凤雏建筑群约900米,东距召陈建筑群约500米。云塘制骨作坊和西周墓地在其西约一百米处。1974年在云塘村南、齐镇建筑基址东约150米处,发现一铜器窖藏,出土白公父勺、壶盖、、白多父等9件铜器。另外,1977年出土的1件白公父;1974年强家村北土壕出土的师鼎等7件铜器;1981年初强家村北土壕发现一座西周铜器墓,它们均位于云塘基址西北约400米处。⑤

从结构布局来看,比较完整规范。与20世纪70年代发掘的凤雏和召陈建筑群相比,在高台建筑技术、用瓦、散水、柱础建造等方面均有相似之处,但在结构布局上又有很大不同,如“品”字形对称结构、围墙、“U”字形石子路等,具有自身特征,而且建筑面积也不小于前两者。因此其性质也值得深入探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