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三国两晋南北朝考古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洛阳城始建于 周代。东汉时平面 基本呈南北长方形, 城内原有南北二宫。 先营南宫,后增建 北宫,两宫分依都 城南北墙,中隔里 坊。
东汉洛阳城示意图
公元 220年,曹魏于洛阳 营建新都,加固城墙,废东汉 南宫,集中宫室于北部中间位 置。西晋亦以为都。北魏迁都 洛阳后,在原址的基础上,对 洛阳进行了大规模的修建。
3.南北朝时期 (公元420年— 589年 )
• 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 时期,上承东晋及五胡十六 国,下接隋朝,由公元420 年刘裕代东晋建立刘宋开始, 至公元589年隋灭陈为止。 • 北朝包含北魏(后分裂为东 魏和西魏)、又进一步演变 为北齐和北周。南朝刘宋政 权也先后经历刘宋(南朝 宋)、南齐(萧齐)、南梁、 南陈四朝;到公元589年隋 灭陈,中国才完全结束南北 分裂,东西纷战的状态。南 北长期维持对峙形式,故称 为南北朝。
• 东晋(317—420)共104年 • 公元317年,晋朝宗室司马睿在南方 重建晋王朝,建都于建康,史称东 晋。 • 广大的北方地区则成为入主中原的 不同少数民族首领所建诸政权的逐 鹿舞台,史称五胡十六国。这种状 况直到公元439年北魏重新统一北方 才大体结束。 • 而南方政权在公元420年,被刘裕代 晋,改国号曰宋,东晋亡。历史由 此进入了南北朝时期。 • 两晋共历十五帝,156年。
• 1.三国时期(公元220年—280 年)共60年 • 2.两晋时期(公元265年—420 年)共156年 • 3.南北朝时期(公元420年— 589年 )共169年
1.三国时期(公元220年—280年)共60年
• 是从东汉到西晋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过渡时期,三足鼎立。有 曹魏(魏)、蜀汉(蜀)、孙吴(吴)三个 政权。 • 三国时期开始:220年曹丕代汉。 • 三国时期结束:280年晋灭东吴,天下一统。
魏晋隋唐考古
魏晋隋唐考古的定义

魏晋隋唐考古属于历史 考古学的范畴,是中国考古 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 考古学按照朝代划分的一个 阶段,它所研究的对象仍然 是遗迹和遗物。
魏晋隋唐考古的时间范围 (公元220—960年,共740年)
(一)三国两晋南北朝考古 公元220年—589年 共369年 (二)隋唐考古 公元581年—960年 共380年
文献记载邺南城 有城门11座,东 西个4座、南北各 3座。其中南墙中 门朱明门已做发 掘。
邺城朱明门遗址
朱明门由门墩及三个门道和向南伸出的东西两墙与 东西双阙构成,门墩连接向西南、东南斜伸的城墙。
邺南城朱明门的形制对隋唐洛阳宫城则天门乃至南 京和北京明清宫城午门都有深远影响。
隋唐洛阳宫城则天门复原图
阊阖门遗址
阊阖门复原示意图
汉魏洛阳故城东北墙遗址
铜驼大街
金墉城
金墉城北靠邙山,南依大城, 地势高峻险要。其建设始于 曹魏,系曹丕定都洛阳时, 模仿邺城三台之制,而在宫 城之外构建,以为屏障皇宫 的重要军事堡垒。北魏继承 了这一做法,将金墉城加以 扩建和加固,以拱卫宫城。 金墉城位于洛阳内城,即宫 城的西北角。
• 建城背景:春秋时齐桓公所筑, 战国时西门豹在此大兴水利,东 汉末年袁绍在此经营多年,基础 好。由于长安、洛阳被董卓及部 将所破坏,曹操打败袁绍统一北 方后,公元204年在此兴建曹魏邺 城。 • 公元220年,曹丕迁都洛阳后,此 城仍是曹魏政权的“五都”之一。 • 公元580年,这座使用长达370多 年的都城被杨坚焚毁,此后逐渐 成为废墟并大都埋入地下。
城市规模: 横长方形。 东西2400m, 南北1500m, 面积 3.6km2 。 (唐代大 明宫面积 3.3km2)
城市总体布局与功能分区——单一宫城、对称布置、前朝后寝;
• 邺城址除了位于城西北角的铜雀台、金虎台 尚有遗址外,城址大部已为漳河冲毁,只能 依据文献资料来研究。 • 邺城是中国城建史上的第一个砖城(“饰以 砖表,百步一楼”)。
三国两晋南北朝考古的时间范围
(公元220年—589年)共369年 •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 大动乱、大分裂、大灾难的时期, 是封建统一政权瓦解、封建军阀各 据一方的长期分裂时代。 • 此时社会的大变革、大变动,使思 想、文化南北交融,为唐代的繁荣 奠定了基础。
三国两晋南北朝考古可分为三个时期
魏 蜀 (221—263) 吴 (222—280)
(220—265)
西晋
2.两晋时期(公元265年—420年)共156年
• 两晋分为西晋与东晋。 • 西晋(265—316)共52年 • 公元265年司马炎代魏称帝(晋武帝), 国号曰晋,建都洛阳,史称西晋。 公元280年灭吴,统一全国。 • 公元316年,西晋愍帝司马邺被匈奴 人刘曜所俘,西晋政权宣告覆灭。
曹魏邺城以建春门和金明门之间的东西大道为界,将全城划分为南北两区。北区中部 为宫殿区及中央衙署区;西面是铜爵园(王家园林区)及具军事堡垒和宴饮游乐双重 性质的“三台”;东面是高级贵族居住的“戚里”,南面是一般衙署和城市居民区。
明清北京城
• 曹魏邺城布局改变了汉代以来的都城宫 殿区分散的布局,中轴线的形成使平面 布局更为对称和规整,这种平面规划, 对北魏的洛阳城、东魏的邺南城、隋大 兴唐长安城的规划,均产生重要影响, 标志着中国都城发展史的一个新阶段。
明清午门
邺南城由北城东西向的长方形变为 南北向的长方形,布局整齐甚过北城。 城门对称设置。 宫殿位于北部中央,其南面正门阊 阖门与南墙正南门朱明门之间的干道就 是全城的中轴线。 宫城南半部也有由大殿构成的中轴 线,即太极殿、昭阳殿。 北部称为后宫,大殿很多,可能因 地制宜,自由布设,最北部则为后园, 即御花园。 由此可见,邺都南城的宫殿布局, 也为后来唐、宋、元、明、清都城的宫 殿布局开创了先例。 由于有明显的中轴线,全城里坊、 市场完全左右对称布局,十分整齐。坊 也就是居民区,北城称里,南城称坊, 从此以后坊名就成为居民区的称谓。四 百余坊自然是以中轴线为中心左右对称 布局。东、西二市的具体位置虽难确指, 但对称布局却毫无问题。
• 魏晋时期,不同政权的都城在规划思想 和功能设计方面各呈个性。 • 但中原地区则出现了从东汉南、北多宫 城向单宫城制的转变,曹魏邺城考古见 证了这种转变的完成。 • 单宫城制自出现以后,一直规范着此后 两晋和南北朝直到宋元明清的都城宫城 制度。
东汉洛阳城
1.曹魏邺城
是中国曹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的都城。 位于今河北省临漳县和河南安阳县的交界处。遗址由 南北相毗连的两座城址组成。
第二节

墓葬
魏晋时期在帝王陵葬制和一般墓葬制 度方面也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在帝陵制 度方面,从秦汉帝陵的大肆营造和过分 铺张,到提倡薄葬,不封不树,不立寝 殿、园邑,开启了一代新风。

曹操墓(2009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
魏武帝曹操 (公元155年—公元220年)
• 魏武帝曹操高陵
• 曹操墓葬在哪来?千百年来一直都是一个谜, 流传广泛的有“七十二疑冢(zhǒng)”之说,《舆 图必考》载“考曹操疑冢在磁州,凡七十二处”, “按疑冢在彰德府讲武城外,凡七十二处,森然弥 望,高者如小山,布列至磁州而至” • 经考古学家判定,这些疑冢皆为北魏、北齐时 代的王公贵族墓,共有134座。
隋唐考古的时间范围

从隋王朝建立到五代时期后 周灭亡(581-960),共约380 年。包括: • 隋(581-618)37年 • 唐(618-907)289年 • 五代(907—960)53年 (后梁、后唐、后晋、后汉、 后周)
三国两晋南北朝考古
第一节

城址
• • • •
目前,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城址 资料较多的有: 1、曹魏至东魏、北齐的邺城(邺 北城、邺南城) 2、曹魏和西晋及北魏的洛阳城 3、北魏平城 4、东吴建业和六朝都城建康城
曹魏、西晋和北魏三个 王朝所使用的洛阳城与 东汉洛阳都城为同一个 大城垣,平面呈不规则 的南北长方形。
1.总体规划 北魏洛阳城最重要的改变 是废除了东汉以来的南北两 宫制度。继承曹魏邺城,建 立了单一的宫城宫室集中, 宫、城、廓三重环套。 “王者居天下之中”。
宫城在全城北部,是在汉魏北宫的 基础上修建,四面筑墙,南北长1400米, 东西宽660米。宫城的正门阊阖门开在 南墙近西端处,正殿太极殿位于宫城的 前部。由于南宫已废弃,在广莫门和平 昌门之间有了一条纵贯全城的南北向大 街。建春门和闾阖门之间的横街.将宫 城分为南北两半,南半部是朝会之所, 北半部为后妃寝宫所在。由于新建的西 阳门与东阳门对直,有了一条在宫城南 墙外横贯东西的大街,成为全城的一条 分界线:北部主要是皇家的宫殿和园林, 南部则分布着官署、寺院和贵旋的宅邸, 由于宫域的南门与宣阳门对直,所以自 正门阊阖门至宣阳门的南北向大街铜驼 街成为全城的中轴线。宗庙、社稷被移 入城内,与太尉府、司徒府等中央官署 皆分布在宫城外的铜驼街的两侧。
据史书载,铜雀台最盛时台高十丈,台上又建五层楼,高达63米。 在楼顶又置铜雀高一丈五,舒翼若飞,神态逼真。在台下引漳河水 经暗道穿铜雀台流入玄武池,用以操练水军,可以想见景象之盛。
诼(zhuó) 州影视城复原的邺城铜雀台
铜雀台上掀起了中国诗歌史 上文人创作的一个高潮。由 于其时正是汉献帝建安年代, 故后世称为“建安文学”。 铜雀台不但是文宴场所,也 是战略要地。

建安十七年(212年),曹植作《铜雀台 赋》,曹操大为赞赏。 • 曹操持重金从匈奴赎回汉末蔡邕[yōng]之 女蔡文姬,在铜雀台上接见她,让她演唱 “胡笳(jiā)十八拍”。 •
元末时,铜雀台被漳水冲毁一 部份。到了明末,铜雀台大半被 漳水冲毁。现存的建筑,除金虎 台遗址保存较完整外,铜雀台、 冰井台和其余建筑均毁于大水和 战火,淤埋于地下。
附:铜雀台
《水经注· 卷五· 浊漳水》记载: “在邺城西北隅,以墙为基,台 铜雀台建于东汉建安十五 年(210年)冬,位于邺城,至 高十丈,有屋百余间……巍然崇 今仍然保留有遗迹。 建安十五年,曹操击败袁绍, 举,其高若山”。
大兴土木修建铜雀台,高十丈, 分三台,各相距六十步远,中 间各架飞桥相连。 建安十八年(213年),曹 操又在铜雀台南方建一金虎台。 次年(214年),又在铜雀台北 建一冰井台,合称为“三台”。
园林
文昌殿

钟鼓楼
宫 殿 区
王 室 贵 族 居 住 区
政 治 活 动 区
贵族宅第 郭
宫廷广场
居住区和经济活动区
以中阳门大道为 全城的南北中轴线。 这条大道北面与建 春门—金明门大道 相交,实际又构成 一“T”字形的城市 主干道系统。这种 “T”字形城市纵、 横轴线布局对此后 中国的都城格局产 生了极为深刻的影 响,可以说直到明 清时代,仍是都城 主轴线和骨干路线 的构造模式。
邺南城布局特点及其影响
• 全城有明显的中轴线。里坊、市场 完全左右对称布局,十分整齐。 • 目前我国发现最早的龟形城。 • 完全对称布局的新格局,开创了中 国都城整齐划一的新规制。(隋唐 长安城和元明清的北京城,其布局 特点都渊源于邺南城。)
2、曹魏、西晋和北魏洛阳城
• 洛阳是我国著名古都, 先后有东周、东汉、 曹魏、西晋、北魏、 隋、唐、后唐、后晋 等9个王朝在此定都。 • 曹魏、西晋、北魏洛 阳城实际上是沿用了 东汉洛阳城,所以学 界经常称之为“汉魏 洛阳城”
附: 东魏、北齐邺南城
公元534年,以洛阳为都城的北魏分 裂为东魏、西魏。东魏孝静皇帝元善见即 位后,于同年十一月下诏迁都邺城。次年, 在邺北城之南增筑南城,俗称邺南城。邺 南城紧附于曹魏邺城之南,其北墙延用了 邺北城的南墙,为南北向的长方形。




《邺中记》载邺南城,“东西六里, 南北八里六十步”,面积为11.64平 方千米,比北城宽畅。 《邺中记》载“掘得神龟,大踰 方丈,其堵堞(dié)之状,咸以龟 象焉”。这就是著名的“筑城得龟” 的故事。 这不仅告诉我们在修建邺南城的过 程中挖掘到一只神龟,而且还说明了 邺南城的布局是依照龟象来设计的。 东、南、西三面城墙略有弯曲, 特别是东、西城墙均向外弧突,东南、 西南城角呈弧形圆角,这种特殊的平 面形制与文献中所说该城在建造过程 中“咸以龟象”有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