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管发酵法检测水中大肠菌群数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利用多管发酵法检测水中大肠菌群数量
作者:
摘要:本实验利用多管法检测水中大肠菌群数量,以反映城市供水是否符合标准。
关键词:多管发酵法大肠杆菌最大可能数(MPN) 发酵试验平板分离
前言:城市生活供水水质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为确保饮水合用水安全,必须对其进行严格的常规监测。但是水体中直接检测出病原微生物比较困难,因为它们数量极少,而且培养条件苛刻,分离鉴定比较困难。因此常选用指示微生物作为水体中病原微生物数量的指标。大肠菌在人体内和粪便中存在很多,受气污染的水体中较容易检测到大肠菌的存在,并且检测方法简单。因此,常用大肠菌群为指标评价水的卫生质量。
1.原理:多管发酵法是根据大肠杆菌群细菌能发酵乳糖产酸产气及具备革兰氏染色阳性、无芽孢呈杆状等有关特性,通过三个步骤进行实验,以求得水样中的总大肠菌群数,最大可能数(MPN)来表示实验结果。
2.实验
2.1实验材料
2.1.1 实验仪器:超净工作台、恒温培养箱、显微镜等。
2.1.2 培养基:乳糖蛋白胨培养基(分装于10支试管中,内涵倒置杜氏小管)、3倍浓度乳糖蛋白胨培养基(分装于5支试管中,内涵倒置杜氏小管)、伊红—美蓝(EMB)
培养基。(培养基均为灭过菌的)
2.1.3染色剂:草酸铵结晶紫染色液、路哥碘液、番红染色液。
2.1.4水样:拧开龙头流水5分钟后取自来水。
2.1.5其他:灭菌移液管、载玻片、接种环、酒精灯、香柏油、二甲苯、无菌水、擦镜纸等。
2.2 实验步骤
2.2.1初发酵试验:a 取5支装有3倍浓度乳糖蛋白胨无菌培养基的试管,标记水样名
称和加水体积10ml;取5支装有乳糖蛋白胨无菌培养基的试管,
标记水样名称和加水体积1ml;取5支装有乳糖蛋白胨无菌培养
基的试管,标记水样名称和加水体积0.1ml。
b 用灭菌移液管分别吸取10ml水样加入到标记号的3倍浓度培养基
试管中;分别吸取1ml水样加入到标记号的1倍浓度培养基试管
中;分别吸取0.1ml水样加入到标记号的1倍浓度培养基试管中。
c 将以上接种后的所有试管都置于37℃恒温培养箱培养48小时。
d 培养48小时后观察记录各加水量试管中产酸产气(产酸的培养基
会变为黄色)的情况,产酸产气的即为阳性管。注意观察过程中
若只见产酸不见产气的话,可轻轻拍打试管壁,产生的气体可能
在杜氏管内。记录各浇水量阳性管数,并从下表查出MPN。
以下为大肠菌群检数表:
其余部分省略
2.2.2 平板分离:a 将初发酵试验中产酸产气试管中培养物以无菌操作技术分别在EMB 平板上三区划线接种,于37℃培养24小时。
b 培养24小时后观察菌落特征。菌落特征类型为:
○1菌落深紫色,有金属光泽——典型大肠菌群特征
○2菌落深紫色,无金属光泽——典型大肠菌群特征
○3菌落粉红色、粘液状、不透明——非典型大肠菌群菌落
○4其他特征
c 挑取呈○1○2○3菌落特征的菌进行革兰氏染色、镜检,观察革兰氏染色
结果和芽孢有无。
3.实验结果
a 阳性管观察情况记录如下表:
查阅大肠菌群检数表可得每100ml水样中细菌MPN为7。
b 阳性管培养物划线接种培养24小时后,EMB培养基中长出深紫色无金属光泽的单
菌落,菌落较小,呈圆形,表面和边缘光滑,是典型大肠菌群菌落。
c 从EMB培养基中挑取上述特征的菌进行革兰氏染色,观察得菌体呈蓝色,为革兰
氏阳性菌,细菌呈八字、栅状和单个分布。镜检照片如下:
4.实验结论
城市供水水质标准表:
该实验检测到每100ml自来水中最大可能存在7个大肠菌群,根据上述城市供水水质标准表,得该自来水水质不合格。
参考文献:《微生物实验》袁丽红主编
《利用多管发酵法检测水中大肠杆菌群数量》熊航行
《城市供水水质标准表》
贡献率: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