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英语教学理念及教学思想的几点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英语教学理念及教学思想的几点思考
[摘要]教学理念的改变以及教学思想的转变在英语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它直接影响到英语教学的效果。首先,教师要树立主体意识,贯彻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是成功教育必须充分考虑的;其次,跨文化意识的培养也是外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另外,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也是教师教学中的主要任务之一。
[关键词]英语教学教学理念教学思想
英语教学不仅在于传授英语知识,而且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在教学中,教师应树立主体意识,造就独立人格,注重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注重学习者的情感因素。
一、外语教学必须“以人为本”
树立主体意识,造就独立人格,已成为现代教学思想变革的一个重要标志。在教育领域,人们越来越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人们意识到,对学习的最终结果起决定作用的,是学习者本人。任何成功的教育必须充分考虑到学习主体的个性特征。
在外语教学中,在理论上“无懈可击”的教学方法层出不穷,但在真正广泛运用时,却常常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要想真正搞清其中的原因,必须研究学习主体,研究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在素质教育上寻根求源。
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学习者之间存在着差异。学生各自有独特的性格、动机和学习风格,所有这些特征都会影响他们在课堂上的表现。
外语教学考虑的重点不再是“我们该教些什么?让我们设计一个大纲、一套教材来教这些内容”,而应该是:(1)促进外语习得的条件是什么?(2)如何在外语教学课堂中创造这些条件?
教师的职责一是教给学生知识,二是教给学生如何获取知识,即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一是“鱼”,二是“渔”,授之于鱼,不如教之于渔,外语教学的过程中,“渔”就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外语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习者的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这远比简单地“授之于鱼”要重要得多,对学生也有用得多。
二、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是外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是外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词汇是文化信息的浓缩。对外语词义的准确理解,需要对外族文化有比较深刻的理解。外族文化知识的获得,一是通过对该族历史文化的研究和学习,二是通过对该族语言文学作品的研读,三是通过对该族文化生活习惯、生活方式等的了解。
在外语教学中,教师不重视文化知识,显然会落后于客观的需要。必须注重提高学生的文化敏感性,提高他们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但这并不意味着需要移植别国的文化,了解和熟悉所学语言国的文化,目的在于更顺畅地进行交际。
为了帮助学生提高跨文化知识,可采取以下方法:
1.可根据教材加入有关西方社会的风俗、习惯和行为模式的内容,介绍如何问候、称呼以及握手、告别等。
2.就我国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文化习俗的区别,组织学生进行讨论。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增强学生对文化的一般敏感性。
3.利用英语录像和电影进行教学,然后组织讨论。在看录像和电影时,学生和教师都应当特别注意日常生活的情景。
4.鼓励学生与讲英语的外国人进行个人交往,这样会使学生学到许多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
5.让学生读一些短篇故事或小说,同时,要求注意其中有意义的文化细节。
6.举办有关文化习俗方面的讲座,对比中国和其他国家不同的风俗习惯。
三、“学会做人,学会学习”是学生学习语言的重要因素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学习过程中影响学习效果的最大因素是学习者的情感控制。近几十年来,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在外语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的情感因素,包括动机和态度等对外语学习的效果乃至成败都起到相当大的作用。如何将素质教育理论引入外语教学,是当前外语教学的一大课题。在外语学习成功的因素中,除了智力因素外,更重要的是那些非智力因素的作用。
外语教师的教学重点是放在教学内容、教学大纲和考试形式上呢,还是将教学注重点转移到学生的性格、兴趣、情绪等方面的培养和控制?这是现代教学思想转变的重大原则问题。事实证明,认为自己“民主、开放、平静、友好、体贴、乐于助人、聪明、富于逻辑性和快乐”的人,一般来说,其学习外语成功的可能性要大于与上述性格相反或相差极大的学习者。另外,在外语学习过程中,由于外界因素的影响,学习者会出现焦虑、沮丧、烦躁不安等情况,外语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应注意对外语学习者情感因素的培养和控制。
外语学习区别于婴儿学习母语过程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情感”。一般来说,婴儿学习母语是一个自然的社会过程,学习语言是学习一种表达情感的方法,而外语学习则涉及到角色转换等诸多的社会心理因素,有时甚至涉及到个人尊严、伦理道德等方面的问题。
对外国文化抱有好感、向往其生活方式、渴望了解其历史、文化及社会知识,这是一种十分有利于学习该文化的语言的因素。相反,对某外族文化抱有轻蔑、仇视或厌恶的态度,这就很难令人想象持这种态度的人能认真地去学习该文化的语言。如果对某一语言抱有好感,对该语言的结构和表达法感到新奇,那么,对这样的学习者来说,学习该门外语是一个不断发现新鲜事物的过程,学习对他来说是一种乐趣,是一种探索;相反,把外语想象得过难,觉得外语表达法别扭,持这样的态度的学习者必然会对外语学习畏之如虎,学习的效果毫无疑问会受其影响。学习者对学习材料是否有兴趣、对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是否有兴趣,这些都会影响学习者的情绪和学习效果。教师的个性也是学生改变对外语学习态度的一个重要因素,教师的热情、活泼、博学才会对学生和学习内容产生积极的影响。
国外有些研究者根据这些个人因素对外语习过程影响的方式和程度,通过实验和对比,描述了“理想的外语学习者”(the good language learner)的一些基本特征:
1.能够适应学习环境中的团体活力(group dynamics),克服负焦虑和干扰因素。
2.寻找各种机会使用目的语。
3.利用所提供的机会练习倾听针对他输出的目的语并做出反应,即注意意义而非形式。
4.通过学习技巧来补充与目的语社团成员直接交往的不足。
5.至少在语法学习的初始阶段,是个少年或成年而非小孩。
6.具备足够的分析技巧和接受、区分外语的特征,并监测错误。
7.具备学习外语的强烈“整体”动机,并具有强烈的“任务”动机。
8.愿意冒险,勇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