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完整病历模板
中医病程记录模板
![中医病程记录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e93b2f7a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7122665.png)
肢不肿。
神经系统:浅昏迷,双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2mm,对光反射迟钝,左侧
肢
体疼痛刺激有屈曲逃避反应,右上肢肌力I级,右下肢肌力Ⅱ级,肌张力略高,
双Babinski's(+),脑膜刺激征(-)。
舌质暗红,苔白腻略干,脉滑数,促。
5.辅助检查:CT:急诊报告脑实质内未见明显异常:
EKG:快速房颤。
动脉血气分析:pH7.31 PC0₂56mmHg,余正常。
首次病程记录
2005年11月25日9:00AM
患者xxx,男,65岁,主因“神志不清3个半小时”于2005年11月25
日9:00由急诊科以“中风、急性脑血管疾病”收入院。
一、病例特点与诊断依据
1.老年男性,急性起病。
2.主要临床表现:于进食早餐时,突然排倒在地,呼之不应,呕吐,非喷射样,
呕吐物为胃内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物,呼吸急促,时有躁动,右侧肢体瘫痪。
3.既往20年高血压病史,最高达210/100mmHg,规律服用科素亚治疗,血压
控制稳定。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病史15年余,心房颤动病史5年,偶发
心绞痛,服用鲁南欣康、心血宁等,病情稳定,心率在60~80次/分钟之间。
否
认糖尿病病史;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病史。
4.体格检查:血压170/80mmHg,呼吸急促,鼾声,两肺未闻及干湿性啰音,
中医内科住院病历范文30份
![中医内科住院病历范文30份](https://img.taocdn.com/s3/m/22ecf204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80.png)
中医内科住院病历范文30份姓名:李某。
性别:男。
年龄:45岁。
民族:汉。
婚姻状况:已婚。
职业:公司职员。
入院时间:[具体日期]记录时间:[具体日期]主诉:反复胃脘部疼痛1年,加重1周。
现病史:患者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胃脘部疼痛,呈隐痛,空腹时较明显,进食后可稍缓解,伴有嗳气、反酸,未予重视。
此后胃脘部疼痛间断发作,自行服用胃药(具体不详)后症状时轻时重。
1周前因工作劳累,饮酒后胃脘部疼痛加重,疼痛呈胀痛,连及两胁,嗳气频繁,反酸烧心,食欲减退,进食后胃脘部胀满不适,无恶心、呕吐,无呕血、黑便。
遂来我院就诊,门诊以“胃脘痛”收入院。
患者自发病以来,精神尚可,睡眠一般,大小便正常,体重无明显变化。
既往史: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慢性病史。
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
否认手术、外伤史。
预防接种史不详。
过敏史:否认药物、食物过敏史。
个人史:生于本地,久居本地,生活规律。
吸烟10余年,每日约10支;饮酒10余年,每周约2 3次,每次白酒约2两。
婚育史:25岁结婚,配偶身体健康,育有1子。
家族史:家族中无遗传性疾病史。
体格检查:T:36.5℃,P:78次/分,R:18次/分,BP:120/80 mmHg。
神志清楚,精神可,面色微黄。
舌淡红,苔薄白,脉弦。
全身皮肤及巩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
胸廓对称,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
心界不大,心率78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
腹平软,胃脘部压痛(+),无反跳痛,墨菲氏征(-),肝脾肋下未触及,肠鸣音正常。
双下肢无水肿。
中医辨病辨证依据:患者以胃脘部疼痛为主症,故中医辨病为胃脘痛。
患者因工作劳累,饮酒后发病,肝气郁结,横逆犯胃,胃失和降,故胃脘胀痛,连及两胁;肝胃气滞,胃气上逆,则嗳气频繁;胃酸随胃气上逆,则反酸烧心;脾胃运化失常,则食欲减退,进食后胃脘部胀满不适。
舌淡红,苔薄白,脉弦,均为肝胃气滞之象。
西医诊断依据:1. 中年男性,反复胃脘部疼痛1年,加重1周。
中医门诊病历范文
![中医门诊病历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1a6856fc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8f.png)
中医门诊病历范文患者姓名,李小姐性别,女年龄,35岁职业,教师。
初复诊,初诊就诊日期,2023年1月10日。
主诉,月经不调、腹痛、情绪低落。
现病史,患者自述月经来潮不规律,周期不定,量少色淡,伴有腹痛,经常在月经来潮前后出现情绪低落,易疲劳,食欲不振,睡眠质量差,精神状态差,体重波动较大。
曾在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月经不调,给予益母草颗粒、调经灵颗粒等中药治疗,效果不佳。
患者因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故来我院就诊。
既往史,无特殊。
个人史,患者平素饮食规律,不挑食,无过量饮酒,不抽烟。
家族史,无特殊。
体格检查,患者神志清楚,面色萎黄,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弱。
辅助检查,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甲状腺功能、妇科B超等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
中医辨证,患者证属气滞血瘀、肾虚血亏证。
中医诊断,月经不调。
治疗方案,调经活血、温肾补血。
处方,当归、川芎、赤芍、桃仁、红花、熟地黄、黄芪、女贞子、枸杞子、山药、肉桂、炙甘草等,煎服。
指导意见,1. 饮食宜清淡,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2. 加强营养,适量补充蛋白质和维生素;3. 调整作息,保证充足睡眠,避免熬夜;4. 避免情绪波动,保持心情舒畅。
随访,患者随访1周,月经周期有所缩短,量少色淡,腹痛明显减轻,情绪状态有所好转。
继续原方治疗,加减适宜。
患者自来我院就诊,诉月经不调、腹痛、情绪低落,经详细询问病情,患者自述月经来潮不规律,周期不定,量少色淡,伴有腹痛,经常在月经来潮前后出现情绪低落,易疲劳,食欲不振,睡眠质量差,精神状态差,体重波动较大。
曾在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月经不调,给予益母草颗粒、调经灵颗粒等中药治疗,效果不佳。
患者因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故来我院就诊。
患者平素饮食规律,不挑食,无过量饮酒,不抽烟。
患者神志清楚,面色萎黄,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弱。
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甲状腺功能、妇科B超等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
中医辨证为气滞血瘀、肾虚血亏证,中医诊断为月经不调。
中医骨科门诊病历范文60篇(3篇)
![中医骨科门诊病历范文60篇(3篇)](https://img.taocdn.com/s3/m/8853bf44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81.png)
第1篇中医骨科门诊病历范文:患者信息:姓名:张三性别:男年龄:45岁职业:工人住址:XX市XX区XX路XX号就诊日期:2022年9月10日主诉:患者于1周前因搬重物时扭伤腰部,疼痛难忍,活动受限,遂来我院就诊。
现病史:患者于1周前在搬重物时不慎扭伤腰部,当时感到腰部剧痛,活动受限,休息后疼痛有所缓解,但仍感腰部不适。
曾自行服用止痛药,效果不佳。
近日疼痛加剧,影响睡眠,故来我院就诊。
既往史:既往身体健康,无重大疾病史。
家族史:家族中无类似疾病史。
体格检查:1. 一般情况:神志清楚,精神可,表情痛苦,体态自如。
2. 望诊:腰部肌肉紧张,压痛明显,局部皮肤无异常。
3. 闻诊:患者无特殊气味。
4. 闻诊:患者呼吸平稳,心率、血压正常。
(1)腰部活动度检查:腰部活动受限,前屈、后伸、侧弯均受限。
(2)腰部压痛点检查:腰部压痛点位于腰骶部,局部压痛明显。
(3)腰部肌肉力量检查:腰部肌肉力量正常。
辅助检查:1. 血常规:未见异常。
2. 尿常规:未见异常。
3. X线检查:腰椎正位片显示L4/L5椎间盘突出。
诊断:腰间盘突出症(L4/L5)治疗:1. 中医治疗:(1)针灸治疗:采用针刺腰部压痛点、足三里、委中等穴位,每日1次,每次30分钟。
(2)拔罐治疗:在腰部压痛点进行拔罐,每日1次,每次15分钟。
2. 西医治疗:(1)药物治疗:给予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缓释胶囊,每日3次,每次1粒。
(2)理疗:采用中频电疗、红外线照射等方法,每日1次,每次30分钟。
3. 日常护理:(1)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2)加强腰部肌肉锻炼,提高腰部稳定性。
(3)保持良好姿势,避免久坐、久站。
4. 随访:1周后复查,了解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患者经过1周的治疗,腰部疼痛明显减轻,活动度有所改善,睡眠质量提高。
继续治疗1周后,腰部疼痛消失,活动度恢复正常。
总结:本病例为腰间盘突出症(L4/L5)患者,经过中医和西医的综合治疗,患者症状明显改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中医病历首程书写范文
![中医病历首程书写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d25c7473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df.png)
中医病历首程书写范文# 中医病历首程。
一、一般情况。
患者姓名:[患者姓名],性别:[性别],年龄:[X]岁,民族:[民族],职业:[职业],婚姻状况:[婚姻状态],籍贯:[籍贯],现住址:[详细住址],联系电话:[电话号码]。
二、主诉。
[患者主要诉说的症状和持续时间,例如]“头痛反复发作3天,加重1天。
”这头疼啊,就像有个小锤子在脑袋里时不时敲几下,这3天来就没个消停的时候,今天更是变本加厉了。
三、现病史。
患者3天前无明显诱因开始出现头痛,刚开始的时候呢,疼痛还比较轻微,就像脑袋里有根小针偶尔扎一下,部位主要在双侧太阳穴附近,呈阵发性。
当时也没太在意,以为是没休息好,就早早睡下了。
可是第二天头痛并没有减轻,而且发作的频率还增加了,疼痛程度也有所加重,感觉像是脑袋被什么东西箍住了一样,还伴有轻微的头晕,看东西有点晃悠,就像喝了点小酒似的。
自己在家吃了一片止痛片,但是效果不明显。
今天头痛进一步加重,整个脑袋都疼得厉害,尤其是额头和后脑勺,那种疼痛就像脑袋要炸开了一样,严重影响了正常的生活和工作,这才来到咱们这儿看病。
发病以来,患者无发热、恶寒,无恶心、呕吐,饮食尚可,但是因为头痛的原因,食欲比平时稍差一点,睡眠不好,大小便正常。
四、既往史。
既往身体还算不错,就像一辆经常保养的小汽车。
不过呢,患者有高血压病史5年,平时规律服用降压药,血压控制得还可以,就像把调皮的小怪兽关在了笼子里。
否认糖尿病、冠心病等其他慢性病史。
也没有做过什么大手术,就像身体的“房子”没有进行过大修。
无药物过敏史,就是对什么药都比较耐受,不会一吃就过敏起疹子啥的。
预防接种史按计划进行,就像按照说明书一步步操作的精密仪器。
五、个人史。
患者出生并长期居住在本地,就像一棵扎根在这片土地的老树。
生活习惯还算规律,每天大概11点左右睡觉,早上7点左右起床,就像一个准时的小闹钟。
不吸烟,因为觉得吸烟就像把烟雾怪兽往身体里吸,有害健康;偶尔会喝一点小酒,但是量不多,就像小酌一杯怡情。
中医病历书写模板范文
![中医病历书写模板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ec6cfc11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ec.png)
中医病历书写模板范文
患者姓名:张三性别:男年龄:45岁
诊断日期:2021年6月2日
主诉:右侧下腹痛3天。
现病史:患者于3天前突然感到右侧下腹部疼痛,伴有恶心、呕吐、食欲下降等症状。
没有发热、腹泻、便秘、血尿等不适。
当晚服用了一些常见退烧镇痛药后,并未见明显改善。
既往史:患者曾有过胆石症、高血压等病史,长期口服降压药物。
无手术史。
个人史:患者无毒瘾、酗酒等不良嗜好。
饮食起居规律。
家族史:父亲有高血压病史。
体格检查:查体时患者无明显压痛、反跳痛,右下腹部可触及明显包块,大小约为3×3cm,表面较光滑,无压痛。
辅助检查:腹部B超检查提示右侧盲肠处可见明显积液,并提示盲肠周围结构模糊。
诊断:急性阑尾炎
中医辨证分析:此次患者病情属于肝火上炎,脾胃虚弱,气机郁滞,湿热内蕴的病机。
病因主要是长期饮食不节,胃肠道功能紊乱,脾气亏虚不能化湿,加之情绪不畅症状加重,致使湿热内生。
治疗应该清热利湿,活血化瘀,行气消炎,健脾益气。
中药处方:黄芩10g,龙胆草10g,连翘10g,泽泻15g,香附10g,陈皮10g,白扁豆20g,川芎10g,当归10g,红花10g,薄荷5g,甘草5g。
水煎服,每日2次。
注意事项:患者需注意休息,多饮水,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避免饮酒、吸烟等不良习惯,配合完成相关检查,遵医嘱服药,及时复诊。
以上是中医病历书写模板范文,希望对相关人员有所帮助。
中医病历的撰写需要严谨细致,遵循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确保患者用药安全与治疗效果。
中医病历书写模板
![中医病历书写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b0bdbba8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b0.png)
中医病历书写模板
中医病历书写模板如下:
病历编号: [编号]
就诊日期: [日期]
患者姓名: [姓名]
性别: [性别]
年龄: [年龄]
联系电话: [电话]
主诉: [患者主诉症状的描述]
现病史: [患者目前的病情表现及持续时间]
既往史:
- [过去患过的重要疾病]
- [手术史和药物过敏情况]
- [家族疾病史]
个人史:
- [吸烟、饮酒、药物使用等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
体格检查:
- [患者的身体状态,包括血压、体温、脉搏、呼吸等]
- [皮肤、头发、眼睛、口腔、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生殖系统等器官状态的检查结果]
辅助检查:
- [患者进行的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传染病检测等结果]
中医诊断:[根据患者主诉、病史、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结果,中医辨证论治的诊断]
中医治疗方案:
- [中药方剂的组成和用法]
- [针灸、刮痧、拔罐等辅助疗法的治疗方法和频率]
- [饮食调理、运动锻炼等生活方式的建议]
治疗过程: [患者进行中医治疗的过程和效果的记录]
随诊计划: [下次就诊的日期和治疗计划]
医生签名: [医生签字和盖章]。
中医住院病历模板
![中医住院病历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30cf0860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93.png)
中医住院病历模板一、基本信息姓名:XXX 性别:男/女年龄:XX岁职业:XXX 地址:XXX二、主诉XXX病史:XXX年,XXX月,第一次发病,表现为XXX症状,经XXX检查,被诊断为XXX病。
近日病情加重,表现为XXX症状,入院治疗。
三、现病史XXX入院后,自感头晕、乏力、食欲减退,查血常规示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以及血小板均偏低,怀疑为贫血。
同时,面部浮肿、四肢浮肿,尿少、尿蛋白2+,怀疑为肾病综合征。
四、既往史(1)高血压:XXX年发病,长期服用XXX药物维持。
(2)糖尿病:XXX年发病,长期注射胰岛素控制。
(3)胃炎:XXX年发病,经药物治疗缓解。
五、家族史(1)父亲:高血压,无其他明显疾病。
(2)母亲:糖尿病,无其他明显疾病。
(3)其他家族成员:无明显遗传疾病。
六、体格检查(1)神经系统:清醒自如,双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应正常,四肢无明显肌力减退。
(2)心血管系统:心率XXX次/分,心脏听诊:心尖部可闻及S1、S2,未闻及杂音。
(3)呼吸系统:双侧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异常音。
(4)腹部:腹部平软,未触及明显包块,肝、脾、肾区未触及肿大。
(5)神经系统:腰骶部无明显压痛,下肢无水肿。
七、辅助检查(1)血常规:RBC XXX×10^12/L HGB XXX g/L PLTXXX×10^9/L(2)肾功音:SCR XXXμmol/L BUN XXX mmol/L UA XXX μmol/L(3)尿常规:尿蛋白2+ 尿潜血+ 白细胞计数XXX / HP(4)血电解质:Na+ XXX mmol/L K+ XXX mmol/L Cl- XXX mmol/L(5)肝功音:AST XXXU/L ALT XXXU/L ALP XXXU/L八、中医辨证分型(1)证属湿热蕴结:腹部胀痛、水肿、食欲减退、尿少、尿黄、舌苔黄腻、脉沉数。
(2)证属气血两虚:面色萎黄、乏力无力、心悸气短、舌质淡、脉弱。
中医住院完整病历示例
![中医住院完整病历示例](https://img.taocdn.com/s3/m/b394f5c189eb172ded63b7c1.png)
住院完整病历示例姓名:李XX 出生地:长沙性别:男地址:长沙市XX小区X栋X号年龄:45岁入院时间:2009年3月20日16时5分婚姻状况:已婚记录时间:2009年3月20日20时55分民族:汉病史陈述者:患者本人职业:工人可靠程度:可靠发病节气:春分前三天问诊主诉:发热、恶寒、咳嗽3天,右胸掣痛半天。
现病史:2009年3月18日,因外出衣着不慎而始感头痛,连及巅顶,鼻塞声重,时流清涕,微有咳嗽,恶寒发热,无汗。
自以为是感冒而服“速效伤风胶囊”2粒无效,但仍坚持工作。
次日病情加重,头痛连及项背,周身酸楚乏力,下午3时,发热加重,寒颤,咳嗽频作,痰黏而黄,涕浊,不欲饮食,便秘溲黄,遂到XX院急诊查T39.0℃,诊断为“上感”,予“泰诺感冒片”每次l片,每6小时一次,口服,“复方新诺明”,每次2片,每日二次,口服,并肌注“复方氨基比林”1支,虽然汗出,恶寒减轻,头痛、鼻塞、流涕、周身酸楚等症好转,但身热不解,气粗咳甚,痰多色黄,渴喜冷饮,入夜尤甚。
今日上午觉右胸掣痛,咳则痛剧,亦不敢深呼吸,痰色转“暗红色”,来本院急诊,经检查诊断为“大叶性肺炎”,并以上述诊断收入我病区。
入院时症见:发热恶寒并见,发热重于恶寒,咳嗽,咯暗红色黏稠痰,量多,右胸掣痛,咽干口渴喜冷饮,纳差,大便干结,小便黄少,寐欠安,神疲乏力。
既往史:平素身体尚可,未患过肺结核及肺炎,未患过肝炎;无心脏、肾脏血液、内分泌及神经系统疾病,亦无外伤、手术、中毒、输血史,否认药物、食物及其它过敏史。
个人史:出生于长沙,曾去过广东,上海等地,住地无潮湿之弊,生活及工作条件尚可,喜食辛辣,吸烟十余年,10 支/天,性情急躁。
婚育史:25岁结婚,配偶身体尚健,育一子一女均体健。
家族史:父母年过七旬,父母均患有高血压病,兄弟姐妹体健,家族中无特殊病史可询。
中医望、闻、切诊望神:神识清,精神不振,表情痛苦。
望色:面色略红。
望形:发育正常,营养中等,形体消瘦。
中医院病例报告单模板
![中医院病例报告单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f261e527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db.png)
中医院病例报告单模板就诊人:XXXX 性别:XX 年龄:XX岁就诊日期:XXXX年XX月XX日主诉:XXXX现病史:患者自述(或家属陈述)自xxxx年xx月xx日起出现XXXX(症状或疾病名称),伴有XXXX(其他症状),初始时症状轻微,后逐渐加重。
既往史:无特殊情况,无过去病史。
个人史:患者(或家属)陈述个人生活习惯及相关疾病史:如吸烟、饮酒、药物过敏史等。
体格检查:1. 一般情况:患者神志清楚,面色稍显苍白,自主呼吸,无呼吸困难。
2. 体温:37.2℃,正常范围。
3. 血压:130/80mmHg,正常范围。
4. 心率:80次/分钟,正常范围。
5. 呼吸频率:16次/分钟,正常范围。
6. 皮肤:色泽正常,无黄疸,无充血,无紫癜或淤血现象。
7. 神经系统:患者神经系统正常,无明显异常。
辅助检查:1. 血常规:血红蛋白(Hb)155g/L,白细胞计数(WBC)5.2×10^9/L,血小板计数(PLT)240×10^9/L,其中巨核细胞正常。
2. 尿常规:无异常发现。
3. 肝肾功能:血清谷丙转氨酶(ALT)22U/L,血清肌酐(Cr)78umol/L。
中医诊断:根据患者症状和体格检查,结合中医理论,诊断为XXXX(具体中医诊断名称),属于中医XXXX病证候。
西医诊断:根据患者症状和辅助检查结果,结合现代医学知识,诊断为XXXX(具体西医诊断名称)。
治疗方案:1. 中医治疗:根据中医诊断,采取中医药调理,包括中药汤剂、针灸、推拿等治疗方法。
2. 西医治疗:根据西医诊断,采取西医药治疗,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法。
注意事项:1. 饮食调理: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增加蔬菜水果摄入。
2. 生活习惯: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适量运动,避免过度劳累。
复诊时间:XXXX年XX月XX日以上信息仅为个例报告,具体治疗方案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而定。
请遵循医生嘱托,如有疑问请及时与医生沟通。
中医门诊病历范文30份
![中医门诊病历范文30份](https://img.taocdn.com/s3/m/35fa5843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0a.png)
中医门诊病历范文30份中医门诊病历记录的撰写是一项重要的临床工作,它不仅能够帮助医生全面、系统地了解患者的病情,同时也是医生与患者沟通的重要桥梁。
下面提供五篇中医门诊病历的范文,供参考。
病历范文一:感冒主诉:患者男,32岁,因咳嗽、发热、头痛、鼻塞、咽痛2天来诊。
现病史:患者2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最高体温达38.5℃,伴有咳嗽、咽痛、鼻塞、流清涕、头痛,自感寒战,未经正规治疗,症状持续存在,故来诊。
体检:体温38.2℃,脉搏78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20/80mmHg。
咽部轻度充血,扁桃体无肿大,肺部听诊无异常。
中医诊断:风寒感冒治疗原则:解表散寒,温中止咳。
方药:麻黄汤加减。
麻黄9g,桂枝9g,杏仁9g,炙甘草6g,生姜9g,大枣4枚。
治疗结果:服药2日后,患者体温恢复正常,咳嗽、咽痛等症状明显减轻,继续服药3日,症状全部消失。
病历范文二:胃痛主诉:患者女,45岁,反复胃痛1年余,加重1周。
现病史:患者1年前开始出现胃部不适,饮食不规律时症状加重,近1周来胃痛明显加重,伴有烧心、反酸。
体检:腹部软,上腹部轻压痛,未触及包块,肝脾未触及,其他查体无异常。
中医诊断:胃痛症(寒凝胃脘)治疗原则:温中散寒,调和脾胃。
方药:理中汤加减。
干姜9g,白术9g,茯苓15g,炙甘草6g,附子(炮)6g。
治疗结果:患者服药1周后,胃痛症状明显减轻,继续服药2周,胃痛症状消失,食欲恢复正常。
病历范文三:失眠主诉:患者女,28岁,失眠2个月。
现病史:患者自述2个月前因工作压力大开始出现入睡困难,夜醒次数增多,早醒,睡眠质量差,伴有心烦易怒,记忆力下降。
体检:精神状态良好,未见明显异常。
中医诊断:心脾两虚治疗原则:养心安神,健脾益气。
方药:甘麦大枣汤加减。
酸枣仁30g,茯苓15g,远志10g,甘草6g,大枣10枚,麦门冬15g。
治疗结果:患者服药1周后,睡眠质量有所改善,继续服药1个月,失眠症状基本消失,精神状态良好。
中医门诊病历模板_共10篇 .doc
![中医门诊病历模板_共10篇 .doc](https://img.taocdn.com/s3/m/4b96af8858f5f61fb73666ce.png)
★中医门诊病历模板_共10篇范文一:中医院门诊病历模板中医院骨科门诊病历模板颈椎病主诉:颈部痛不适伴右上肢疼痛麻木3天。
病史:患者3天前无明显外伤出现颈部痛不适伴右上肢疼痛麻木,无其他肢体麻木、走路乏力,语言清晰。
休息后未见明显缓解,自服活血止痛药物疼痛稍缓解。
饮食睡眠可,二便调。
舌象:舌淡暗、苔薄白脉象:脉弦。
查体:颈部活动受限活动度可,颈项肌紧张,左右双侧压痛,右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右侧压颈试验(Spurling试验)阳性,右前臂、虎口区、手指痛觉减弱,左右上肢肌力正常,病理征阴性。
辅助检查:颈椎MRI提示:C67椎间盘突出。
诊断:中医诊断:痹症(气滞血瘀)西医诊断:神经根型颈椎病处理:(处方引用)腰椎间盘突出症主诉:腰痛伴左下肢痹痛8天。
病史:患者8天前无明显外伤出现腰部痛不适伴左下肢痹痛、麻木,无走路不稳、乏力,语言清晰。
休息后未见明显缓解,自服活血止痛药物疼痛稍缓解。
饮食睡眠可,二便调。
舌象:舌淡、苔薄白脉象:脉弦细。
查体:腰椎活动受限活动度可,双侧腰骶部压痛,下腰部压痛、叩击痛,伴左下肢放射痛左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双4字试验阴性,左小腿及足部皮肤痛觉减退,左踇趾背伸肌力减弱病理征阴性。
辅助检查:腰椎MRI提示:L45椎间盘突出。
诊断:中医诊断:痹症(肝肾亏虚)西医诊断:腰椎间盘出症处理:(处方引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主诉:右髋关节疼痛、跛行、活动受限1月。
病史:患者1月前无明显外伤出现右髋关节疼痛、跛行,无小腿以下痹痛,无走路不稳、乏力。
休息后未见明显缓解,饮食睡眠可,二便调。
长期酗酒病史。
舌象:舌暗、苔薄白脉象:脉弦细。
查体:跛行,右髋部压痛,右髋关节活动受限,以内旋及外展受限明显,内收肌压痛,4字试验阳性。
辅助检查:骨盘X光提示:右股骨头坏死。
诊断:中医诊断:骨痹骨蚀(肝肾亏虚)西医诊断: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股骨头无菌性坏死处理:(处方引用)膝关节疾病主诉:左膝关节疼痛、肿胀7天。
病史:患者7月前无明显外伤出现左侧膝关节疼痛、跛行,上下楼梯疼痛加重,无小腿以下痹痛。
中医病历书写模板范文
![中医病历书写模板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f8b85a51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882ad67.png)
中医病历书写模板范文
病历。
姓名,张三性别,男年龄,45岁职业,教师住址,XX市XX区XX路XX号。
主诉,腰腿疼痛、头晕目眩。
现病史,患者自述约半年前开始出现腰腿疼痛,头晕目眩的症状,疼痛部位位于腰部,放射至左侧大腿,走路时加重,伴有头晕
目眩,伴有恶心欲呕,食欲减退,精神萎靡,舌质淡红,苔薄白,
脉弦细。
既往史,否认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史,否认手术史、外伤史、输血史等。
个人史,饮食起居无明显异常,大便正常,小便正常。
家族史,父母健在,无遗传病史。
体格检查,面色萎黄,精神萎靡,舌质淡红,苔薄白,腰椎生理弯曲,压痛明显,腿部无明显异常,生理反射正常。
辅助检查,腰椎MRI示,腰椎椎间盘突出。
诊断,中医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
治疗方案,中药治疗,方药为桂枝加附子汤加减。
处方,桂枝15克,大枣10枚,生姜3片,附子6克,炮姜10克,干姜10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分两次服用。
随访,患者服药3天后,腰腿疼痛减轻,头晕目眩症状有所缓解,继续给予桂枝加附子汤加减治疗,随访患者近期症状好转,继续观察治疗。
中医完整病历模板
![中医完整病历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6d51cd03cfc789eb172dc87e.png)
中医完整病历模板时间姓名医范文工作单位职别上海彭浦机器厂炊事员性别男住址上海市中山中1316号年龄52岁入院日期2010-1-4 婚否已婚病史采取日期2010-1-4 籍贯江苏建湖县病史记录日期2010-1-4 民族汉病史陈述者患者本人主诉上腹部隐痛1年,伴头昏,黑便2次姓名医范文工作单位职别上海彭浦机器厂炊事员性别男住址上海市中山中1316号年龄52岁入院日期2010-1-4婚否已婚病史采取日期2010-1-4籍贯江苏建湖县病史记录日期2010-1-4民族汉病史陈述者患者本人主诉上腹部隐痛1年,伴头昏,黑便2次现病史患者于2009年初起发现上腹部无规律性隐痛,不暖气、泛酸,无恶心、呕吐、与饮食无明显关系。
半年后病情逐渐加重,上腹部隐痛从无规律性发展为有规律性,一般在饭后2~3小时发生,无放射性痛,偶有暖气、反酸、未发现呕吐、黑便、腹部喜暖喜按,得食则安。
每次疼痛持续约15~20分钟。
服硫糖铝、胃铋镁、胃舒平等药后症状可以缓解。
自得疼痛规律性后,自己每天在发病前一小时服药,可以避免发病或减轻症状。
今年元月3日上午无显诱因突感神经疲乏力,下午一时感腹况且烧灼感,3时左右进热麦乳精300ml。
继而出现精神萎软。
四肢乏力,解黑色糊状大便约150g,20分钟后感心悸、出汗、四肢不温、即送本院急诊。
当时神志清楚,血压正常,大便隐血试验+++,血红蛋白88g/L。
给补液、止血等治疗,4日清晨又解柏油样糊状便一次,约200g。
头昏如房转屋倒,视物模糊、两腿乏力,以“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收治。
过去史平素健康,幼年时有无患过“麻疹”不详,否认脓血便及其他急慢性传染病史。
预防接种不清楚。
系统回顾五官器:牙4|曾因“龋病”经常疼痛,于10余年前拨除,余无特殊。
呼吸:无长期咳嗽、咯痰、咯血、胸痛史。
循环系:无心悸、气短、气急、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诼下肢浮肿史。
消化系:1989年因大便表面有鲜血,诊断“肛裂”出血,已愈。
无慢性腹泻史,无黄疸史。
中医标准病历书写范文
![中医标准病历书写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f30e6266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66e4b37.png)
中医标准病历书写范文患者基本信息姓名:_____性别:_____年龄:_____职业:_____籍贯:_____住址:_____联系电话:_____就诊日期:_____主诉患者因“_____”前来就诊,症状持续时间为“_____”。
现病史患者详细描述发病的时间、诱因、主要症状的特点(如部位、性质、程度、持续时间、缓解或加重因素等)、病情的发展变化、伴随症状、诊疗经过(包括就诊医院、诊断、治疗方法及效果等)。
例如:患者于_____天前,因_____(诱因)出现_____(症状),起初症状较轻,未予重视。
近_____天来,症状逐渐加重,_____(具体描述加重的情况),伴有_____(伴随症状)。
曾在_____医院就诊,诊断为“_____”,给予_____治疗(具体治疗方法),但效果不佳。
既往史1、既往健康状况:平素身体状况良好/较差,是否容易感冒、发热等。
2、疾病史:有无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脑血管病、肝炎、结核等慢性疾病史,如有,需详细记录疾病的诊断、治疗及控制情况。
3、手术史:有无手术经历,手术名称、时间及术后恢复情况。
4、过敏史:有无药物、食物及其他物质过敏史。
个人史1、生活习惯:饮食规律/不规律,偏好_____(食物类型),睡眠情况良好/欠佳,有无吸烟、饮酒史,吸烟_____年,每天_____支;饮酒_____年,每天_____量。
2、职业与环境:从事_____职业,工作环境中有无有害物质接触史。
3、情志因素:性格开朗/内向,近期有无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等情志变化。
家族史1、家族中有无类似疾病患者。
2、家族中有无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遗传性疾病患者。
望诊1、神色形态:神志清楚/不清,精神状态良好/欠佳,面色_____(如红润、苍白、萎黄、晦暗等),形体_____(如肥胖、消瘦、适中)。
2、舌象:舌体_____(如胖大、瘦小、正常),舌质_____(如淡红、红、绛、紫等),舌苔_____(如薄白、白厚、黄腻、无苔等),舌苔的分布情况。
中医门诊病历标准范文
![中医门诊病历标准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c82ee3db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3f.png)
中医门诊病历标准范文一、初诊情况。
1.1 患者基本信息。
今天来了个患者啊,是个四十来岁的中年男性。
看着人有点发福,精神头不是特别足。
一进来就跟我说啊,他最近老是觉得累得慌,做啥都没劲儿。
1.2 症状描述。
他跟我讲啊,这睡眠也不好,晚上翻来覆去的,就像烙饼似的,好不容易睡着了吧,还老是做梦。
白天呢,头晕乎乎的,就跟脑袋上罩了个雾罩子似的,不清醒。
胃口也差,吃啥都不香,就像那嘴巴里没了味觉似的,以前爱吃的现在瞅着都没兴趣。
而且啊,还老是觉得心烦,一点小事就想发火,这肝火有点旺啊,整个人就像个炮仗,一点就着。
二、诊断过程。
2.1 望诊。
我就先仔细瞧了瞧他。
这脸色有点发黄,没什么光泽,就像那蒙了尘的镜子似的。
眼睛呢,也有点浑浊,缺乏那种清亮劲儿。
舌头伸出来一看,舌苔又厚又腻,就像那地上积了一层泥,这一看就是体内湿气重啊。
2.2 闻诊。
再凑近了闻一闻,他身上没有啥特殊的气味。
但是说话的时候呢,能感觉到口气有点重,这也能侧面反映出他脾胃不太好,消化功能有点紊乱。
2.3 问诊。
我又详细地问了他一些情况。
比如说啊,平时的生活习惯,他说工作忙,经常熬夜,还老吃那些油腻的外卖。
这就难怪了,这就像在身体里埋了个雷,时间长了肯定得出问题啊。
再问他大小便的情况,他说大便不成形,黏黏糊糊的,小便有点黄,这都是体内湿热的表现。
三、诊断结果与建议。
3.1 诊断结果。
综合这些情况啊,我就判断他这是脾胃虚弱,再加上湿热内蕴。
这身体啊,就像一个小天地,现在这个小天地里的环境乱了套了,阴阳失调了。
3.2 建议。
我就跟他说啊,首先这生活习惯得改改。
俗话说得好,病从口入,那些油腻的、辛辣的、生冷的食物就先少吃点,多吃点清淡的,像米粥啊、蔬菜啊。
这就好比给身体这个小天地来个大扫除,把那些垃圾食物都清理出去。
再就是啊,得早睡早起,别再熬夜了,熬夜就像在透支身体的精力,这身体啊,就像个银行账户,精力就是存款,老透支哪行呢?还给他开了个调理脾胃、清热利湿的方子,让他按时吃药,定期回来复诊。
中医科门诊病历15份
![中医科门诊病历15份](https://img.taocdn.com/s3/m/4f377948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0f.png)
中医科门诊病历15份1. 患者信息:张某,男性,45岁。
主诉:严重胃痛、消化不良。
病史回顾:患者自述有五年左右的胃病史,主要表现为胃痛和消化不良。
胃痛为间歇性,伴随饮食过量或摄入刺激性食物加重。
消化不良表现为不规律的排便、胀气和食欲不振。
2. 患者信息:李某,女性,38岁。
主诉:长期便秘、口臭。
病史回顾:患者自述便秘情况已持续多年,大便干结,排便困难。
口臭严重,影响社交。
3. 患者信息:王五,男性,52岁。
主诉:失眠、多梦、易醒。
病史回顾:患者自述长期存在睡眠问题,难以入睡,易被惊醒。
伴有头晕、心悸等症状。
4. 患者信息:赵某某,女性,29岁。
主诉:月经不调、痛经。
病史回顾:患者自述月经周期不规律,痛经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
5. 患者信息:钱某,男性,65岁。
主诉:高血压、头痛。
病史回顾:患者自述患有高血压多年,长期服用降压药。
头痛为持续性钝痛,常伴有头晕、乏力等症状。
6. 患者信息:孙某,女性,25岁。
主诉:长期疲劳、气短。
病史回顾:患者自述疲劳感严重,即使充分休息后也无法缓解。
伴有气短、心慌等症状。
7. 患者信息:周某某,男性,31岁。
主诉:食欲不振、体重下降。
病史回顾:患者自述食欲不佳,进食量减少。
体重逐渐下降,身体虚弱。
8. 患者信息:吴某,女性,49岁。
主诉:更年期综合症、情绪波动。
病史回顾:患者自述进入更年期后,出现潮热、心悸、情绪不稳定等症状。
情绪波动大,易怒、焦虑。
9. 患者信息:郑某某,男性,60岁。
主诉:糖尿病、口渴多饮。
病史回顾:患者自述患有糖尿病多年,血糖控制不稳定。
口渴多饮,尿多,体重下降。
10. 患者信息:刘某,女性,22岁。
主诉:痤疮、便秘。
病史回顾:患者自述面部痤疮严重,影响美观。
伴有便秘、口臭等症状。
11. 患者信息:陈某某,男性,57岁。
主诉:高血压、头晕。
病史回顾:患者自述高血压病史多年,长期服用降压药。
头晕为持续性症状,影响日常生活。
12. 患者信息:杨某某,女性,34岁。
中医骨科门诊病历范文60篇
![中医骨科门诊病历范文60篇](https://img.taocdn.com/s3/m/cc10330a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23.png)
中医骨科门诊病历范文60篇一、急性腰扭伤。
# 日期:[具体日期]姓名:张大哥。
性别:男。
年龄:35岁。
职业:快递员。
【主诉】今儿个早上搬快递的时候,突然就感觉腰那嘎达“闪”了一下,然后就疼得不行了,弯腰、转身都费劲。
【现病史】患者今天上午在工作过程中,因用力不当导致腰部突发疼痛。
疼痛呈刺痛,位于腰部正中,活动受限明显,特别是弯腰和向左侧转身时疼痛加剧,休息后稍有缓解,但只要一活动就又疼起来了。
无下肢麻木、疼痛等不适。
【既往史】身体一直还挺棒的,没咋生过病,就是平时工作累,也没个正儿八经休息的时候。
【体格检查】患者站立时腰部僵硬,向右侧倾斜。
腰椎生理曲度变直,L4 L5棘突间压痛明显,双侧腰肌紧张,左侧腰肌压痛较右侧明显。
直腿抬高试验(),加强试验(),双下肢感觉、肌力正常。
【中医辨证】证型:气滞血瘀证。
患者急性起病,腰部扭伤,气血瘀滞于局部,不通则痛。
【治法】舒筋活血,通络止痛。
【处理】1. 针灸治疗:取阿是穴、肾俞、大肠俞、腰阳关等穴位,平补平泻手法,留针30分钟。
2. 推拿按摩:放松腰部肌肉,重点在痛点周围进行揉法、滚法、弹拨法等手法操作,约20分钟。
3. 中药外敷:给予自制的活血化瘀中药膏外敷腰部,嘱咐患者24小时后取下。
4. 医嘱:嘱咐患者卧床休息3 5天,尽量避免腰部剧烈活动。
如果疼痛加重或者出现下肢麻木等情况,及时复诊。
二、颈椎病(神经根型)# 日期:[具体日期]姓名:李大姐。
性别:女。
年龄:42岁。
职业:办公室文员。
【主诉】这脖子啊,疼了有小半年了,最近这俩胳膊也麻得厉害,像过电似的,可难受了。
【现病史】患者长期伏案工作,大约半年前开始出现颈部疼痛,未予重视。
近一个月来,疼痛逐渐加重,并伴有双侧上肢放射性麻木,以右侧为主,从颈部放射至右手手指,尤其是大拇指和食指。
劳累后症状加重,休息后稍有减轻。
【既往史】有轻度高血压病史,一直口服降压药控制良好。
【体格检查】颈部活动受限,C5 C6棘突右侧压痛明显,椎间孔挤压试验( + ),臂丛牵拉试验( + ),右侧上肢肌力稍减弱,右手拇指、食指感觉减退。
(完整版)中医完整病历感冒
![(完整版)中医完整病历感冒](https://img.taocdn.com/s3/m/e1189a1e6bec0975f465e2e3.png)
新建县xxxxxx院入院记录姓名:xxxx 出生地:江西省新建县性别:男入院日期:2012年02月07日9时年龄:76岁记录日期:2012年02月07日11时婚姻:已婚发病节气:立春第三天职业:无病史陈述者:本人可靠民族:汉住址:新建县xxxx主诉:恶寒发热三天现病史:患者于3日前因天气变化受凉后引发怕冷、鼻塞、流涕、咳嗽、咽痛,不出汗,时测T:38.5℃,次日又感头痛,骨节酸痛,未做系统检查及治疗,今日来我院就诊。
门诊拟以“感冒”收入我科住院治疗。
现症见恶寒发热、无汗、鼻塞、流涕、咳嗽、咽痛、头痛,骨节酸痛,口不渴,饮食及二便正常。
既往史:平素体健,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传染病接触史否认手术、外伤、输血史,否认药物过敏及其他过敏史。
预防接种史不详。
其他情况:出生于原籍,无不良生活史,无疫水接触史及疫区生活史。
23岁结婚,有2子1女,爱人及子女体健。
均体健家族遗传病史及先天性疾病史。
体格检查T :38.5℃ P :92次/分 R: 20次/分 BP:120/80mmHg 发育正常,营养良好,神清合作,自主体位。
舌苔薄白而润,脉浮。
全身皮肤无黄染及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及压痛,咽部充血,双侧扁桃体不大,颈软,居中,甲状腺无肿大,胸廓对称,无畸形,双侧语颤音正常,双肺叩清音,肺肝相对浊音界在右侧第5肋间隙,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
心前区无隆起,诊心界不大,心率92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
腹部平坦,腹部无压痛无反跳痛,未见肠型及蠕动波,肝脾肋下未触及,双肾区及肝区无压痛及叩击痛,全腹叩鼓音,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正常,双下肢无水肿,脊柱、四肢无畸形,活动自如,肛门及生殖器未查。
神经系统检查:生理反射正常,病理反射无异常。
辅助检查:血常规:WBC:4.1*109/L HGB:111g/L PLT:114*109/L初步诊断:中医诊断:感冒风寒束表xxxxx新建县xxxxxx院姓名:xxxxx 性别:男年龄:76岁科别:中医科床号:十床住院号:1892首次病程记录2012-02-07 09:00Am 患者xxxxxx,男,76岁,农民,江西新建人,恶寒发热三天2012年02月07日9时由门诊拟“感冒”收我科住院治疗。
中医门诊病历范文
![中医门诊病历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00a1fc4c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40ecc58.png)
中医门诊病历范文
《中医门诊病历范文》
姓名:XXX 性别:男年龄:35岁就诊日期:2022年3月15日
主诉:头痛、头晕、失眠半年。
现病史:患者自半年前开始出现头痛、头晕、失眠等症状,曾在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颈椎病,经过药物治疗症状缓解,但近期症状复发,头痛、头晕明显加重,失眠加重。
既往史:否认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史,否认手术史。
个人史:平素体健,饮食良好,精神状态一般。
家族史:否认家族遗传疾病史。
体格检查:生命体征平稳,面色稍黄,精神状态欠佳,头部无外伤,颈椎活动受限,颅神经查体未见异常。
辅助检查:颈椎X线片示:颈椎生理曲度改变,C5/C6椎间盘退变。
辨证分析:患者头痛、头晕、失眠等症状多由颈椎病引起,情绪不稳、睡眠不好也是病因之一。
诊断:颈椎病、失眠。
治疗方案:中医治疗取穴针刺治疗;中药调理颈椎、安神、促进睡眠。
处方:夜交藤15克,天麻10克,黄连30克,钩藤10克,连翘10克,乌梅10克,川芎15克,当归15克,阿胶15克,甘地10克。
水煎服,一天一剂。
患者和家属对治疗方案表示满意,签字同意接受治疗。
医生签名:XXX 日期:2022年3月15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完整病历模板姓名:殷福文性别:男年龄:52岁民族:汉族籍贯:江苏省建湖县婚姻状况:已婚工作单位与职别:上海彭浦机器厂炊事员入院日期:2010年1月4日农历:己丑年十一月二十日、冬至最后一天病史采集日期:2010年1月4日病史陈述者:患者本人主诉:上腹部隐痛1年,伴头昏、黑便2次。
现病史:患者于2009年初起出现上腹部无规律性隐痛,不嗳气、泛酸,无恶心、呕吐,与饮食无明显关系。
半年后病情逐渐加重,上腹部隐痛从无明显规律发展为有规律:一般在饭后2-3小时发作,无放射性痛,偶有嗳气、反酸,未出现呕吐、黑便;腹部喜暖喜按,每次疼痛持续约15-20分钟,得食则安。
服用硫糖铝、胃铋镁、胃舒平等药后症状可以缓解。
自得疼痛规律后,自己每天在发病前1小时服药,可以避免发病或减轻症状。
今年元月3日上午无明显诱因而突然干到精神疲乏无力,下午1时又上腹部疼痛伴有烧灼感。
3时左右,饮用麦乳糖300ml。
继而出现精神萎软,四肢乏力,解黑色糊状大便约150g。
20分钟后感心悸、出汗、四肢不温,送医院急诊。
当时神志清楚,血压正常,大便潜血试验(+++),血红蛋白88g/l,当即予补液止血等治疗,4月清晨又解柏油样便1次,约200g。
头昏如房转屋倒,视物模糊、两腿乏力,以“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收治。
既往史:平素健康,幼时有无患过“麻疹”不详,否认脓血便及其他急慢性传染病史。
预防接种史不详。
系统回顾五官:牙,上牙右边第4颗曾因“龋病”经常疼痛,已于10年前拔除,余无特殊。
呼吸:无长期咳嗽、咯痰、咯血、胸痛史。
循环系统:无心悸、气短、气急、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及下肢浮肿史。
消化系统:1989年因大便表面有鲜血,诊为“肛裂”出血,已愈。
无慢性腹泻史,无黄疸史。
血液系统:无头昏、皮肤黏膜出血及其他慢性出血史。
泌尿系统:无尿频、尿急、尿痛、血尿及排尿障碍史,无腰痛、浮肿史。
神经系统:无头痛、眩晕、昏厥、抽搐、意识障碍及精神错乱史。
运动系统:无关节疼痛、运动障碍、脱位及骨折史。
外伤、手术史:1999年左手背及右手手指外伤,致右手食指1-2节缺损,左手手背疤痕。
中毒及药物过敏史:无。
个人史:生于上海,未到过外地。
16岁参加工作。
吸烟20年,每天10-20支;饮酒20年,每次饮白酒50ml。
近半年已戒烟。
20岁结婚,妻有高血压病史。
家族史:20年前父亲患结核病故;母亲10年前病故,病因不详。
姐有高血压病史。
二子一女均身体健康。
体格检查一般情况:体温37°C,脉搏62次/分,脉细缓,呼吸16/min,血压135/82.5mmHg。
发育正常,营养中等。
轻度贫血貌,自由体位,表情自然,神志清楚,应答切题,查体合作。
皮肤:面色微萎黄,无黄染,弹性好,无水肿、出汗、皮疹、紫癜。
胸腹部多处散在红豆大小白斑,针尖大小红痣及少数黑痣。
左手背疤痕如鸡爪状,无肝掌、血管蜘蛛痣及溃疡。
淋巴结: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压痛。
头部:无压痛、无外伤、疤痕,头发乌黑光亮。
头颅:无畸形。
眼部:眉毛不脱落。
睫毛无倒生。
双眼皮无浮肿,眼球不突出。
睑结膜稍苍白,球结膜无充血,巩膜无黄染,角膜透明。
双侧瞳孔对光反射良好,视力较差。
耳部:双侧耳廓无畸形,外耳道无溢脓及出血。
乳突无压痛。
听力粗测正常。
鼻部:无畸形,无鼻垄、流涕、鼻中隔无偏曲。
嗅觉无特殊,各鼻窦无压痛。
口腔:口唇稍淡,无疮疡、皲裂,牙齿上牙右边第4颗缺失,龋蚀,齿龈无肿痛、出血及溃脓。
舌质偏淡,舌苔薄白。
舌居中,无震颤、萎缩,口腔粘膜无斑疹、溃疡,无假膜或色素沉着。
扁桃体不大,咽部无充血,悬雍垂居中。
颈部:对称,柔软,甲状腺不肿大,颈静脉无怒张,未见异常动脉搏动,气管居中。
胸部:胸廓两侧对称,肋间隙稍见增宽,胸壁无压痛及静脉曲张,乳房对称。
肺脏视诊:呼吸运动两侧对称。
触诊:语颤两侧相等,无胸膜摩擦感。
叩诊:两肺叩诊呈清音,肺下界在肩胛下角线第10肋间,呼吸活动度4cm。
听诊:两肺呼吸阴清晰,未闻及干湿罗音及胸膜摩擦音。
心脏视诊:心尖搏动位于左侧第五肋间隙锁骨正中线内0.5cm处,无弥散,心前区无局限膨隆及异常搏动。
触诊:心尖搏动最强部位于第五肋间锁骨中线内0.5cm,无抬举性冲动,无摩擦感及细震感。
脉细缓。
叩诊:心浊音界如下:左(cm)肋间右(cm)2 Ⅱ 33 Ⅲ 53 Ⅳ7Ⅴ9听诊:心律齐,心率62/min。
心尖部可闻及1级吹风样收缩期杂音,其他各瓣膜部位无杂音,无心包摩擦音,A2>P2腹部视诊:腹平坦,两侧对称,腹式呼吸存在,无腹壁静脉曲张,无胃肠型蠕动波及肠型。
触诊:腹柔软,无压痛反跳痛,喜按。
肝肋缘下1cm,剑突下3cm,质地柔软,边缘锐,表面清,无触痛。
脾脏肋下未触及,肾脏未触及。
叩诊:肝浊音上界位于右锁骨中线第五肋间,肝、脾区无摩擦音,未闻及血管杂音。
外阴及肛门:外生殖器发育正常,尿道口无分泌物。
睾丸双侧等大,无触痛、无肿胀,附睾无结节。
肛门胸膝位三点处有绿豆大小皮瓣。
脊柱及四肢:脊柱无畸形,无压痛及叩击痛。
四肢无畸形、无静脉曲张及肌肉萎缩,双侧肌力、肌张力正常,对称。
关节无红肿及压痛,行动自如。
右食指末二节缺损。
神经系统:肢体知觉及运动正常。
肱二头肌腱、肱三头肌腱、膝腱、跟腱反射均正常,腹壁反射、提睾反射均存在,巴宾斯基阴、及凯尔尼格征阴性。
检验:血红蛋白88g/l,尿常规阴性,大便常规阴性,大便潜血试验(+++)。
小结:患者男性,53岁,上腹隐痛1年,伴头昏黑便2次。
检查:急性病容,面色略苍白,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
眼结膜稍显苍白,颈软,两肺呼吸音清晰,心尖可闻及收缩期1级吹风样杂音。
腹软,上腹无压痛,肝肋缘下1cm,质软,表面光滑,脾未触及。
脊柱及四肢关节正常,右手食指莫二节缺损,左手背疤痕。
血红蛋白88g/l。
大便潜血试验+++。
辨证分析:病史1年,中脘隐隐作痛,饮不愈,近暖喜按,得食则安,无明显反酸、嗳气。
入院前一天突感中脘嘈杂,头晕目眩,四肢乏力,继而大便稀溏不实,色黑如漆,脉细缓无结代。
面色萎黄,爪甲不华,舌质淡,苔薄白。
证候分析:脾胃虚寒,气机不畅,血因寒凝,脉因寒而闭;脉闭则血凝,不通则痛,日久及血,久病入络。
伤阳络则血上溢,伤阴络则血下溢,上下交损,营血亏耗,则头晕目眩之所由来也。
最后诊断(2010-1-12)中医:1 胃脘痛(脾胃虚寒,瘀血阻络)2 眩晕(气血两亏)。
西医:1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胃癌?2 失血性贫血(急性)3 食指缺损,外伤性,右食指末二节4 龋病。
5 眼底出血原因待查。
病程记录患者殷福文,男,52岁。
因上腹部隐痛1年,伴头昏、柏油样便2次,于今日上午经急诊入院。
上腹部规律性疼痛,喜暖喜按,得食则安,无明显消瘦。
昨日突然感到胃内嘈杂灼热,进热饮料后出现头晕目眩,继而排黑便2次,体温正常,轻度贫血样,血红蛋白88g/l,心肺未见特殊。
有较长期饮酒嗜好。
舌质淡,脉象细缓。
考虑溃疡病并上消化道出血,但患者年龄在40岁以上,故胃癌亦不能排除。
目前患者一般情况尚稳定。
先予流质饮食、静脉补液。
中医辨证属脾胃虚寒、瘀血阻络、气血亏虚,根据急则治标、缓则治本原则,先拟化瘀通络、活血止血。
处方如下:1 云南白药1瓶,0.5g qid。
白芨粉6g bid。
2 炙黄芪15g 桂枝9g 生白芍18g 炙甘草3g 大枣7枚炒蒲黄9g 五灵脂9g 地榆炭6g 侧柏炭6g 2剂。
今明各1剂,水煎服2次,上午9时煎煮后,一次凉服。
下午3时煎煮后,1次凉服。
严格观察病情,明日作血红蛋白、大便潜血等检查,备血。
在出血停止后,申请胃肠钡餐、胃镜等检查,以明确诊断。
病程记录:朱春琴2010-1-5患者仍感到头晕乏力,解黑色糊状便一次,约200g左右,无腹痛。
查血红蛋白75g/l,出血情况尚未完全控制,继续补液。
嘱患者绝对卧床休息,并继续严格观察病情变化。
输液中家用止血剂,静滴。
病程记录:朱春琴2010-1-6今晨张主任及申主治医师巡诊,病人一般情况尚可,头晕减轻,大便开始转黄,唯面色仍苍白,神疲乏力,脉沉细无力,舌质淡胖,舌苔薄白。
分析: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血去阴伤,气随血亡。
应予以摄血。
用当归补血汤加味。
全当归9g 炙黄芪15g 杭白芍15g 地榆炭6g 侧柏炭6g 贯众炭6g 炒山药9g 制黄精9g 肥玉竹9g 生地6g 大枣7枚炙甘草3g 3剂,每日1剂,水煎服,上下午各一次。
病程记录:朱春琴2010-1-10今日胃镜检查,见到十二指肠球部近大弯侧黏膜肿胀、充血,有黏膜集中,中心稍凹陷,上有撒霜样发白斑点,诊断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沈主治医师认为从病因、病症分析,溃疡病合并出血为本,贫血为标。
根据“甚者独行,间者并行”的原则,考虑应用黄芪建中汤加减,以建中扶脾,益气养血。
病程记录:朱春琴2010-1-15今日眼科会诊:视力左0.2,右1.2,双眼晶体皮质轻度浑浊,两眼底下方视网膜可见小片鲜红色出血区,两眼黄斑,可见翳状黑色浑浊。
拟诊:1 眼底出血,原因待查。
2 两眼老年性白内障,早期。
嘱用中药治疗,减少活动。
继续寻查眼底出血原因。
病程记录:朱春琴/王光明2010-1-20 交班记录患者男性,52岁,已婚,因上腹部隐痛1年,伴黑便头晕1天,于1月4日急诊入院。
患者血压135/82.5mmHg,面色微黄,抓甲不荣,舌质淡,脉细,大便潜血阳性。
入院后给予补液、云南白药、白芨粉及健脾益气、摄血等法治疗,黑便消失,病情日趋稳定。
血压142.5/90mmHg,胃镜检查确诊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因患者视力减退,经眼科会诊发现眼底出血。
目前患者时感头晕乏力,纳食不香,有时大便带有鲜血。
血红蛋白92g/l。
请注意:1 密切观察血红蛋白变化情况。
并注意黑便。
2一周后邀请眼科会诊。
病程记录:朱春琴王光明2010-1-29 出院记录患者上周上腹隐痛1年,伴黑便2次头晕而入我科治疗。
入院体格检查:贫血外貌,血压135/82.5mmHg。
腹软,无肿块,无压痛,肝脏位于胁下1cm处,脾未能触及,血红蛋白88g/l,大便潜血阳性。
入院后给予支持疗法。
云南白药、白芨粉以及健脾益气、摄血等方法治疗,病情日趋稳定,腹痛缓解,血压140/90mmHg。
大便潜血试验阴性。
眼底出血(原因未明)好转。
血红蛋白上升至116g/l,肝肾功能正常。
今日出院。
共住院25日,根据“损其脾者,调其饮食,适其喜温”,出院后继续服用健脾养胃方药。
小建中汤加减:炙黄芪12 桂枝9 生白芍18 薏苡仁15 红藤9 冬瓜子15 炒山药15 黄精15 玉竹9甘草3 大枣10枚7剂。
每日一剂,水煎服,上下午各1次。
出院诊断:中医:1 胃脘痛(脾胃虚寒,瘀血阻络)2 眩晕(气血亏虚)3 圆翳内障(双侧)4 食指缺损,外伤性,右手食指末二节。
西医:1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2 眼底出血,原因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