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细胞融合

合集下载

第四章细胞融合

第四章细胞融合

2、细胞融合的基本过程
(1)细胞在促融剂或正弦电场 作用下凝集,彼此靠近; (2)两个相邻细胞之间的质膜 相互融合,随后两个亲本细 胞质膜上的受体、糖蛋白、 糖脂等质膜成分也在融合后 的质膜上重新分布; (3)细胞质发生融合; (4)细胞核融合,形成单核融 合细胞。
动植物细胞的融合过程
植物细胞融合过程
生物种类细胞来源成功年代烟草两个种间苷蓝青菜大豆马唐草矮牵牛龙面花大麦花生大麦大豆小麦矮牵牛油菜大豆油菜大豆玉米大豆大豆野豌豆大麦蚕豆大豆草香木犀酵母菌鸡大豆烟草大豆秋水仙人胡萝卜番茄马铃薯人小鼠叶叶叶根愈伤组织叶叶花瓣种子种子叶悬浮细胞叶花瓣叶悬浮细胞叶悬浮细胞叶悬浮细胞悬浮细胞悬浮细胞叶根悬浮细胞叶原生质体血红细胞悬浮细胞叶悬浮细胞叶腹水癌细胞原生质体叶根尖纤维肉瘤细胞畸胎瘤细胞1972197219721972197219721972197219721972197219721972197219721972197219721972几种细胞融合成功的例子植物融合细胞成长状态对比右瓶为地面融合的细胞左瓶中为太空微重力环境下融合的细胞动物细胞融合实验使用的小白鼠白化豚鼠hartley豚鼠?4意义和应用?1可以避开生殖细胞的受精过程在亲缘关系较远甚至毫无亲缘关系的物种间实现基因转移创造出自然界中没有的新物种
(1)将两种不同亲本细胞各5×l06混匀; (2)离心沉淀,吸去上清液; (3)加1ml 50%PEG溶液,用吸管吹打,使之与细胞接触1分钟;
(4)加9ml 培养液,离心沉淀,吸去上清液;
(5)加5ml 培养液,分别接种5个直径60mm平皿,每个平皿加培养 液至 5ml,37℃的CO2培养箱中培养。
叶——叶 叶——根 愈伤组织——叶 叶——花瓣 种子——种子 叶——悬浮细胞 叶——花瓣 叶——悬浮细胞 叶——悬浮细胞 悬浮细胞——悬浮细胞 叶——根 悬浮细胞——叶 原生质体——血红细胞 悬浮细胞——叶 悬浮细胞——叶 腹水癌细胞——原生质体 叶——根尖 纤维肉瘤细胞——畸胎瘤细胞

细胞工程简介ppt

细胞工程简介ppt
细胞工程 Cell Engineering
第一章 细胞工程基础
第一节 细胞工程简介
课程内容
第二节 细胞培养要求---- 实验室条件、常用培养液及其配制
第二章 动物细胞培养
第一节 概论
第二节 基本技术
第三章 植物细胞培养
第一节 概论
第二节 一般过程
第四章 细胞融合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杂交瘤技术
第三节 植物细胞的融合
4.供体健康人注射干细胞生长因子,刺激机体产生大量幼稚造血 干细胞。
5.对供体的全身血液过滤,将造血干细胞收集,2-4h移植到病人 体内。
6.病人在移植仓内,直至供体造血干细胞归巢到骨髓能产生各种
血液细胞,移植初步成功。
12/16/2019
Cell engineering
13
⑥试管婴儿
利用细胞体外融合,试管婴儿的培养是卵 细胞与精子在体外合适的条件下结合发育形成 胚胎,满足不孕夫妇对孩子的渴望!
第四节 微生物细胞融合
第五章 生物制品生产
第一节 细胞的大规模培养
第二节 动物细胞制药
第三节 植物细胞次生代谢产物的生产
第六章 细胞组织修复----干细胞
12/16/2019
Cell engineering
2
主要参考教材
• 李志勇编著 《细胞工程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 殷红 主编 《细胞工程》 化学工业出版社 • 罗立新 编著 《细胞工程》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 司徒镇强 主编 《细胞培养》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 李胜 主编 《植物组织培养原理与技术》
12/16/2019
Cell engineering
12
⑤造血干细胞
癌症的治疗是非常困难的。白血病的治疗采

第四章 细胞工程

第四章 细胞工程

4.5细胞工程在环境污染中的应用
构建环境工程菌 芳香族降解菌的构建 抗污染型植物 抗虫、抗病毒、抗除草剂、耐受环境 压力 环境修复

思考题
简述植物组织的培养过程。 愈伤组织的定义。 简述植物原生质体培养过程。 细胞融合过程有哪几步? 原生质体制备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融合重组的方法有哪些?
单个 细胞
营养培养基
克隆植株
工业化植物细胞培养系统主要有两大类:
悬浮细胞培养系统和固定化细胞培养系统
4.3植物细胞工程

4.3.3植物原生质体的制备 机械法 预处理:糖或盐高渗处理,脱水, 质壁分离 组织捣碎机 形成率低

4.3.3植物原生质体的制备 酶法 纤维素酶 形成率高

再生频率=(原生质体再生细胞数/总菌落 数)× 100%

4.2.2.4融合重组的测定 直接法:不补充两亲株生长所需营养 物或补充两种药物 间接法:影印法复制到选择培养基上。 融合频率=融合子数/再生的原生质体数
4.3植物细胞工程
4.3.1植物组织培养 4.3.2植物细胞培养 4.3.3植物原生质体的制备 4.3.4植物原生质体培养 4.3.5植物原生质体融合
植物原生质体培养过程:脱去细胞壁的 原生质体→ 细胞壁再生→ 细胞分裂形 成细胞团→ 愈伤组织→ 分化形成芽和 根→ 完整植株
植物细胞工程的应用
细胞育种
诱导突变,筛选新品系、新品种
次生代谢产物生成
从培养的植物细胞中提取所需的代谢产物。
4.4动物细胞工程

4.4.1动物组织培养 4.4.2细胞培养 4.4.3动物细胞融合 4.4.4单克隆抗体技术
细胞工程的定义、微生物细胞融合、植物组织培养、

细胞融合的方法、过程和影响因素PPT课件

细胞融合的方法、过程和影响因素PPT课件
第四章-1
细胞融合
Cell Fusion
1
细胞融合
细胞融合概念 融合方法 融合过程 融合的影响因素
2
一、 细胞融合的概念
细胞融合(cell fusion):又称somatic hybridization or cell hybridization ,指在自然 条件下或人工方法使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细胞通过无性 方式融合形成一个杂合细胞的过程。 它能重新组合两个亲本细胞的优良遗传信息,是研究 细胞间遗传信息传递、基因在染色体定位、改良动物 遗传特性及创造新的符合人类需要的新的细胞系极为 有效的手段。
34
软琼脂培养法
在加入饲养细胞的无菌平皿内铺上一层0.5%的 琼脂,待凝固后再铺上一层混有杂交瘤细胞的 0.25%的软琼脂。待细胞长成集落后,用毛细管 吸出移种于含饲养细胞的96孔板内。
35
第四节 杂种细胞在细胞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
1)基因定位
不同种属的细胞融合时,常会出现一个亲本细胞 的染色体被优先排除,而另一个亲本的染色体被 选择性留下,即染色体分离的现象。由此,可根 据表型和与表型特征相对应的基因在特定染色体 上。 例如 :HGPRT-人细胞与TK-的小鼠细胞融合后, 可用HAT培养基分离得到一种仅含一条人E组染色 体的杂种细胞,具有TK活性,由此得到人的TK基 因是在E组染色体上的。
2)注意控制高频交流电压和直流脉冲电压的强度 和时间,以防止细胞连接成串或发生可逆性降解。
21
融合参数:主要包括交流电压、交变电场的振幅频率、交变电 场的处理时间;直流高频电压、脉冲宽度、脉冲次数等。
22
优点:
融合率高,达70%-80%,甚至100% 融合率=(融合组多核细胞的核数-对 照组多核细胞的核数/对照组的全部细 胞数)×100% 可在显微镜下定向诱导细胞融合 可直接挑选杂种细胞

生物必修一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知识点

生物必修一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知识点

生物必修一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知识点
生物必修一第四章关于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的知识点主要包括:
1. 细胞膜(细胞质膜):细胞膜是细胞的外层边界,通过选择性渗透作用来控制物质
的输入和输出。

2. 渗透:指溶质在溶剂中的扩散。

渗透作用可以使水和其他物质通过细胞膜进入和离
开细胞。

3. 渗透压:指细胞内外水分子浓度的差异所产生的压力。

4. 渗透调节:细胞通过改变渗透物质浓度和水分子的运动来调节细胞内外渗透压的平衡,维持细胞内外环境的稳定。

5. 主动运输:细胞膜通过选择性通道和蛋白质携带器来主动转运物质,需要消耗能量。

6. 被动运输:利用浓度梯度使物质自动通过细胞膜进入或离开细胞,不需消耗能量。

7. 渗透透过细胞膜:水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或离开细胞外的过程,包括均衡渗透、
胀溃和渗透调节等。

8. 胀溃现象:当细胞浸泡在低浓度或高浓度的溶液中时,细胞内外渗透压不平衡,导
致细胞体积增大或减小,最终导致细胞死亡。

9. 胞吞作用:细胞通过细胞膜将固体颗粒或液滴包裹进细胞内部,形成胞吞小泡,并
通过胞吞小泡融合或分泌到细胞外部。

10. 胞吐作用:细胞通过胞吞小泡合并成一个大的胞吐小泡,将内部物质释放到细胞外。

以上是生物必修一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的一些重要知识点,希望对你有帮助。

水产动物育种学 复习

水产动物育种学 复习
• 1、分子遗传标记各类型的原理与方法步骤 • 2、分子标记在育种中的应用
• 3、人工标记的方法 • 4、有物种A、B、C、D、E、F,如何利用分子
标记方法选择杂交亲本,预测杂种优势? • 5、基因GH定位到染色体上的方法
第八章 引种与驯化
• 名词:引种、驯化、极端驯化、渐进式驯化、生 物入侵
• 1、 • 4、驯化过程的分期
• 3、不同遗传类型的个体雌核发育和雄核发育后后 代的雌雄比例
• 4、雌核发育二倍体的鉴别方法 • 5、雌核发育或雄核发育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实例
(全雄黄颡鱼的培育)
第三章 多倍体育种
• 名词:多倍体、多倍体育种 • 1、天然多倍体形成的原因 • 2、人工诱导鱼类和虾贝类多倍体的原理 • 3、人工诱导多倍体的方法 • 4、诱导多倍体的细胞学特征 • 5、多倍体鉴定方法
第四章 细胞融合与核移植
• 名词:细胞融合、细胞核移植、同核体、异核体、 HAT培养基
• 1、人工诱导细胞融合的方法和步骤 • 2、融合细胞的筛选方法 • 3、细胞融合或核移植在水产育种中的应用 • 4、鱼类细胞核移植的分类 • 5、细胞核移植的方法步骤
第五章 转基因技术
• 名词:基因工程、转基因、转基因动物 • 1、转基因鱼的构建步骤 • 2、转基因鱼的鉴别方法 • 3、外源基因导入方法
第十一章 水产动物种质资源保护
• 名词:种质、种质资源、基因库、就地保 护、迁地保护
1、种质资源保护的方式
第九章 选择育种
• 名词:选择育种、质量性状、数量性状、 个体选择、家系选择、后裔鉴定、顺序选 择法、独立淘汰法、综合指数法
• 1、简述如何对质量性状进行选择? • 2、选择育种的方法
第十章 繁育群体遗传性能的保护

细胞生物学实验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宁波大学

细胞生物学实验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宁波大学

细胞生物学实验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宁波大学宁波大学第一章测试1.在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中,需要使用下列哪项技术?()A:显微操作技术 B:细胞转染 C:细胞核移植 D:细胞融合答案:细胞融合2.团队协作精神体现在下列哪些课堂活动中。

()A:实验视频制作和校对 B:预习实验流程,并进行分工 C:实验结果评估 D:实验期间卫生打扫答案:实验视频制作和校对;预习实验流程,并进行分工;实验结果评估;实验期间卫生打扫3.预习需要完成的任务包括()。

A:观看网上视频 B:小组内讨论实验流程及分工 C:准备实验流程图 D:完成预习习题答案:观看网上视频;小组内讨论实验流程及分工;准备实验流程图;完成预习习题4.下面不属于本课程开设的实验是()。

A:动物细胞培养 B:叶绿体的分离与观察 C:细胞凋亡诱导 D:细胞转染 E:细胞骨架观察 F:细胞融合答案:细胞转染5.期末考核不包括下面哪一项内容。

()A:随堂作业 B:实验报告 C:理论考试 D:操作考试答案:随堂作业第二章测试1.细胞是()过程精巧的结合的综合体。

A:物质(结构) B:遗传 C:能量与信息 D:代谢答案:物质(结构);能量与信息2.细胞()的测量是研究正常的或病理组织细胞的基本方法之一。

A:长度 B:体积 C:周长 D:面积答案:长度;体积;面积3.细胞实际长度按照哪个公示计算。

()A:目镜测微尺的每小格的刻度=(镜台测微尺的格数×10 μm)÷目镜测微尺的格数 B:目镜测微尺的每小格的刻度=(镜台测微尺的格数×10 μm)×目镜测微尺的格数 C:目镜测微尺的每小格的刻度=(10 μm÷镜台测微尺的格数)÷目镜测微尺的格数答案:目镜测微尺的每小格的刻度=(镜台测微尺的格数×10 μm)÷目镜测微尺的格数4.如果是在10×目镜下测定目镜测微尺每小格的实际长度,那么在接下来目标细胞大小可换其他倍镜进行观察。

生物制药工程:第四章-动物细胞工程制药

生物制药工程:第四章-动物细胞工程制药
② 必须有足够的营养供应,绝对不可有有害的物质, 避免即使是极微量的有害离子的掺入;
③ 保证有适量的氧气供应; ④ 需要随时清除细胞代谢中产生的有害产物; ⑤ 有良好的适于生存的外界环境; ⑥ 及时分种,保持合适的细胞密度;
一、动物细胞的培养条件
1. 器材的清洗和消毒
Sterilization, disinfection: • Spraying Alcohol • UV light • Autoclave • Irradiation • Dry heating • Bleaching?
该细胞是成纤维细胞,能产生胶原,培养基用 BME (Eagle’s basal medium)加小牛血清,pH控 制 在7.2。细胞的倍增时间为24h,有限寿命为50 代, 上世纪60年代被广泛用于制备疫苗。
(2)BHK-21:
1961年从5只生长1天的地鼠幼鼠的肾脏中分离的。 现在广泛采用的是1963年用单细胞分离的方法经 13次的克隆的细胞。
2.基因载体的导入和高效表达工程细胞株的筛选
DNA导入动物细胞的常用方法
融合法
化学法
物理法
病毒法
细胞融合法 DNA-磷酸钙沉淀法 电穿孔法
脂质体介导法 DEAE-葡聚糖法 显微注射法
原生质融合法 染色体介导法
基因枪法
微细胞介导法
鬼影红细胞介导法
细胞融合法: cell fusion 脂质体介导法: liposome mediated gene transfer 原生质融合法: protoplast fusion 微细胞介导法: microcell mediated method 鬼影红细胞介导法: ghost mediated method
成纤维细胞,通常用的培养基 为DMEM培养基,添加7%胎 牛血清。过去多用于增殖病毒, 包括多瘤病毒、口蹄疫病毒和 狂犬病疫苗,现在已被用于构 建工程细胞。

第四章 原生质体融合

第四章 原生质体融合

材料的来源 无菌试管苗 温室或生长室栽种的植物 培养细胞
方法: 1.撕去叶片的下表皮,然后以无表皮的一面向下, 使叶片漂浮在酶溶液中; 2.把叶片或组织切成小块,投入到酶溶液中,可与 真空渗入相结合。
2.植物原生质体的纯化
酶解后的混合物包括:解离酶液中,有原生质体, 有破碎细胞的细胞器等,也有未解离的组织或细胞。 而培养只要干净的原生质体,所以要进行纯化。 纯化的方法: A、清除较大碎屑:酶解后的混合物穿过一个镍丝网 (50-70um) B、清除较小的物质:1.沉降法 2.漂浮法 3.界面法
13%甘露醇溶液
25%蔗糖溶液
Purified protoplasts
3.原生质体活力测定
目测法:在显微镜下观察,根据细胞形态、 流动性确定原生质体活力。 如形态上完整, 含有饱满的细胞质,颜色新鲜的原生质体即 为存活的。
FDA法:醋酸酯荧光

伊凡蓝法:伊凡蓝不能
穿过质膜,只有质膜受
(二)植物原生质体的制备
酶解制备原生质体 原理 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消 化细胞壁的主要成分——纤 维素,果胶酶消化使细胞连 接在一齐的细胞间质,从而 原生质体游离成球状的单细 胞。 酶消化前,细胞先培养在 较高渗透压的环境下,细胞 适度质壁分离 ,这样细胞壁 更容易被消化。细胞壁或细 胞碎片通过过滤或离心而被 分离。
3、利用物理特性筛选法:根据亲本的原生质体 大小、颜色、漂浮密度及电泳迁移率、形成 的愈伤组织的差异筛选杂种细胞。 亲本1:用异硫氰酸荧光素染色原生质体 亲本2:叶肉细胞原生质体 在荧光显微镜下,亲本1为红色,亲本2为绿色, 杂种细胞可以区分
4、利用生长特性筛选法:利用原生 质体对培养基成分要求与反应的差 异选择杂种细胞。 例如粉兰烟草与朗氏烟草细胞原生 质体均需外源激素才能生长,但其 融合细胞可以产生内源激素,在培 养基上不需加激素。

(文末附答案)人教版2022年高中生物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解题方法技巧

(文末附答案)人教版2022年高中生物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解题方法技巧

(每日一练)(文末附答案)人教版2022年高中生物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解题方法技巧单选题1、细胞自噬过程中,内质网产生膜泡包围细胞内容物,形成自噬体。

之后,自噬体与溶酶体或液泡融合,自噬体内物质被水解。

科学家观察野生型酵母菌与液泡水解酶缺陷型酵母菌在饥饿状态下的区别,得到题图所示结果。

下列相关推测合理的是()A.自噬体形成后将通过胞吐方式将内容物全部排出B.自噬体与溶酶体或液泡融合体现了生物膜的功能特性C.饥饿状态下,液泡水解酶缺陷型酵母菌比野生型酵母菌的存活时间更长D.自噬体和液泡准确地定位、移动等过程与细胞骨架有关2、洋葱内表皮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过程中,在①、②时刻滴加了相应的溶液(30%蔗糖溶液或清水),液泡的体积会随外界溶液浓度的变化而改变,如甲图所示:乙图为实验中不同时期的两个细胞图象。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①②两处滴加的溶液分别为30%蔗糖溶液、清水B.甲图的①到②过程中对应乙图中的a,细胞吸水能力逐渐增大C.甲图②时刻可对应乙图中的Y细胞,此时细胞液浓度最大D.将X和Y两个细胞同时放入清水,X细胞先破裂3、把蚕豆植株放在湿润的空气中照光一段时间后,取蚕豆叶下表皮制作临时装片,先在清水中观察,然后用0.3 g·mL-1蔗糖溶液取代清水,继续观察,结果如图所示。

对此现象的推断最合理的是()A.保卫细胞由于失水,从而导致气孔开放B.蔗糖溶液中保卫细胞因失水而形态发生改变,从而导致气孔关闭C.叶片在清水中蒸腾作用减弱导致气孔开放D.蔗糖进入保卫细胞后,细胞吸水导致气孔关闭4、下列关于利用黑藻进行相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黑藻是观察中心体的适宜材料B.制作临时装片观察叶绿体时需要切片C.在高倍镜下可观察到黑藻细胞的核糖体D.叶绿体的存在有利于观察黑藻的质壁分离5、下列哪些生理活动会导致细胞内ADP的含量增加()A.肾小管通过水通道蛋白重吸收水B.细胞膜上Ca+载体的磷酸化C.葡萄糖进入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D.甘油进入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多选题6、钠钾泵是细胞膜上存在的一种转运蛋白质,可以水解ATP获得能量,并利用此能量进行Na+、K+的转运,即能逆浓度梯度把Na+从细胞内转运到细胞外,把K+从细胞外转运人细胞内,其过程如图所示。

《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

《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

第二章细胞生物学的研究方法名词解释:免疫荧光技术:将免疫学方法与荧光标记技术相结合用于研究特异蛋白抗原在细胞内分布的方法。

包括荧光抗体的制备、标本的处理、免疫染色和观察记录等。

冰冻蚀刻技术:将样品断裂面结构的形貌印在复型膜上,再用电镜观察复型膜的方法。

主要用来观察膜断裂面的蛋白质颗粒和膜表面结构,图形富有立体感,且能更好地保持样品的真实结构。

原位杂交技术:用标记的核酸探针通过分子杂交确定特异核苷酸序列在染色体上或细胞中位置的方法称为原位杂交。

放射自显影技术:是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生物大分子前体物,并掺入细胞或机体中。

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所发射出来的带电离子(α或β离子)作用于感光乳胶的卤化银晶体,从而产生潜影。

再经显影、定影后于显微镜下观察。

细胞中银颗粒所在部位即代表放射性同位素的标记部位。

原代培养:直接从机体取下细胞、组织或器官后立即进行的培养。

但也有把第1代至第10代以内的细胞培养统称为原代培养。

传代培养:将原代培养物转移到新的培养基上进行的培养。

细胞拆合:把核与质分离,然后把不同来源的核与质相互配合,形成核质杂交细胞。

细胞融合:是指两个或多个细胞融合成一个双核或多核细胞的现象。

单克隆抗体技术:是将产生抗体的单个B淋巴细胞同肿瘤细胞杂交最终获得单克隆抗体的技术。

第三章细胞基本知识概要名词解释:原核细胞:结构简单的细胞,没有膜包被的细胞核,如细菌等。

真核细胞:细胞核具有核被膜,细胞质中含有一些膜性细胞器的细胞。

古核细胞:是一些生长在极端特殊环境中的细菌,其形态结构和遗传结构装置与原核细胞相似,但有些分子进化特征更接近真核细胞。

细胞体积的守恒定律:器官的大小主要决定于细胞的数量,与细胞的数量成正比,而与细胞的大小无关,把这种现象为“细胞体积的守恒定律”。

第四章细胞质膜名词解释:生物膜:细胞内的膜系统与细胞质膜统称为生物膜。

膜骨架:指细胞质膜下与膜蛋白相连的由纤维蛋白组成的网架结构。

第十五章细胞社会的联系名词解释:细胞表面:是指包围在细胞质外层的一个复合的结构体系和多功能体系,是细胞与细胞、细胞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并产生复杂功能的部位。

动物细胞工程—动物细胞融合

动物细胞工程—动物细胞融合

动物细胞融合与植物细胞杂交的比较
动物细胞融合与植物细胞杂交的比较
动物细胞融合
植物细胞杂交
融合原理 融合预处理 诱导方法
细胞膜流动性
细胞膜流动性,植物细胞全能型
用胰岛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使细胞分散 用纤维素酶、果胶酶去除细胞壁后诱导
后诱导细胞融合
原生质体融合
灭活的病毒、电激、聚乙二醇
电激、振动、离心、聚乙二醇
结果 应用
杂交细胞
杂交植株
制备单克隆抗体、病毒疫苗、干扰素等
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扩展杂交 亲本范围,培育新品种
思考题:
思考题:
为什么细胞融合过程中使用的病毒需要灭活?不灭活的病毒可以作为诱 导剂吗?
自发融合:同种细胞在培养时2个靠在一起 的细胞自发合并。 诱发融合:异种间的细胞必须经诱导剂处理 才能融合。
第二章
动物细胞融合原理
动物细胞融合原理
动物细胞融合原理 原理: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诱导融合因素: 生物方法(病毒) 化学方法(聚乙二醇PEG) 物理方法(离心,震动,电刺激)
基因产物:mRNA、tRNA、rRNA
第三章
动物细胞融合的具体步骤
动物细胞融合的具体步骤
动物细胞融合的具体步骤
细胞准备
细胞融合
杂种细胞 选择
杂种细胞 克隆
分贴壁和悬浮细胞两 种。前者可直接将两 亲本细胞混合培养, 后者需制成一定浓度 的细胞悬浮液。
加促融因子于将 行融合的细胞之 中,诱导融合。
利用选择性培养 基等,使亲本细 胞死亡,而让杂 种细胞存活。
动物生物技术
动物细胞融合
第一章
动物细胞融合
动物细胞融合
动物细胞融合

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与简答题汇总

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与简答题汇总

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与简答题汇总【精】第一、二、三章细胞概述1.细胞学说2.中膜体3.细胞融合4.细胞株5.细胞系6.细胞学说7.分辨率8.原位杂交9.原代细胞10.传代细胞11.负染色技术第四章细胞膜与细胞表面1.脂质体2.细胞膜3.细胞连接4.紧密连接5.间隙连接6.CAM7.钙黏素8.选择素9.整联蛋白10.细胞外表面细胞外被11.细胞外基质12.层黏连蛋白13.凝集素14.生物膜15.载体蛋白通道蛋白第五章物质的跨膜运输与信号传导1.细胞识别2.受体3.第二信使4.细胞通讯5.第一信使6.协同运输(cotransport)7.细胞识别(cellrecognition)8.主动运输9.受体介导的内吞作用(receptor mediatedendocytosis)10.胞吞作用(exocytosis)11.组成型胞吐途径(constitutiveexocytosis pathway )12.调节型胞吐途径(regulated eexocytosispathway)13.信号转导(signaltransduction )14.分子开关(molecularswitches)15.双信使系统(doublemessenger system)16.激酶磷酸化级联反应( phosophorylationcascade)第六章细胞质基质与细胞内膜系统1.信号肽2.共转移3.后转移4.导肽5.内质网6.溶酶体7.微粒体微体8.内膜系统细胞质膜系统9.细胞质基质10.跨膜运输11.肌质网12.SRP DP13.O-连接糖基化N-连接糖基化14.溶酶体15.自噬性溶酶体异噬性溶酶体16.调节型分泌途径组成型分泌途径17.融合蛋白18.乙醛酸循环体19.信号肽导肽20.分子伴侣第七章细胞能量转换器——线粒体和叶绿体1.氧化磷酸化2.化学渗透学说3.类囊体4.碳同化5.循环式光合磷酸化6.非循环式光合磷酸化7.Q循环8.C4 途径9.导肽10.内共生学说第八章细胞核和染色体1.多线染色体2.拓扑异构酶3.常染色体4.异染色体5.着丝粒6.动粒7.次缢痕8.随体9.核仁10.核仁组织区第九章核糖体1.多聚核糖体2.A位点3.P位点4.核酶5.小分子RNA6.剪接体7.遗传密码8.反密码子9.RNA编辑10.蛋白酶体第十章细胞骨架1.细胞骨架2.微管3.微管组织中心4.中心体5.微丝6.中等纤维7.肌动蛋白8.胞质环流9.微管踏车现象10.成核反应第十一章细胞增值及其调控1.细胞增值2.无丝分裂3.有丝分裂4.减数分裂5.细胞周期6.R点7.有丝分裂器8.接触抑制9.cdc基因10.原癌基因第十二章细胞分化与基因调控1.管家基因2.奢侈基因3.组合调控4.细胞全能性5.终末分化6.隐蔽mRNA7.胚胎诱导8.位置效应9.接触性抑制10.抑癌基因第十三章细胞衰老和凋亡1.Hayflick界限2.凋亡小体3.细胞凋亡4.Caspases蛋白家族5.Bcl-2基因6.P53基因7.Ced基因8.死亡底物9.死亡酶10.自由基第一、二、三章细胞概述1.通过学习细胞学发展简史,如何认识细胞学说的重要意义?2.研究细胞生物学有何重要的实践意义?3.细胞生物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有哪些?4.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而病毒是非细胞形态的生命体,如何理解二者之间的关系?5.如何理解“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6.为什么说支原体是最小、最简单的细胞?7.比较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差别,真核细胞的细胞器结构的出现有什么优点?8.简述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之间的主要区别。

人教课标版高中生物必修1第4章细胞融合

人教课标版高中生物必修1第4章细胞融合

细胞融合(cell fusion)
自发条件下或人工诱导下, 两个不同基因型的细胞或原生质体融合形成一个杂种细胞。

基本过程包括细胞融合导致异核体(heterokaryon)的形成, 异核体通过细胞有丝分裂导致核的融合, 形成单核的杂种细胞。

有性生殖时发生正常的细胞融合, 即由两个配子融合成一个合子。

人、鼠细胞融合实验分三步进行∶首先用荧光染料标记抗体∶将小鼠的抗体与发绿色荧光的荧光素(fluorescin)结合, 人的抗体与发红色荧光的罗丹明(rhodamine)结合;第二步是将小鼠细胞和人细胞在灭活的仙台病毒的诱导下进行融合;最后一步将标记的抗体加入到融合的人、鼠细胞中,让这些标记抗体同融合细胞膜上相应的抗原结合。

开始,融合的细胞一半是红色, 一半是绿色。

在37℃下40分钟后, 两种颜色的荧光在融合的杂种细胞表面呈均匀分布,这说明抗原蛋白在膜平面内经扩散运动而重新分布。

这种过程不需要ATP。

如果将对照实验的融合细胞置于低温(1℃)下培育, 则抗原蛋白基本停止运动。

这一实验结果令人信服地证明了膜整合蛋白的侧向扩散运动。

人-鼠细胞融合实验。

第四章第四节细胞融合技术

第四章第四节细胞融合技术

只有A-B的融合是有效融合,概率为33.33%,当然还会有多个原生质体融
合到一起的可能。
采取措施: 亲本菌株的遗传标记。
在早期微生物原生质体混合时,多采用原生质体营养缺陷型标记, 两者互补恢复野生型的筛选策略,还可以选育抗性菌株等遗传标记。
一 细胞融合技术之细胞融合过程
(2) 融合子检出策略
① 亲本的遗传标记 在选择性培养基上选出再生子,使只有A-B型融合子才可能再生出来,而同一种的 融合子或未能融合的原生质体无法再生。 ② 原生质体灭活 如采用碘代乙酰胺灭活处理真菌原生质体,使处理后的原生质体失去再生能力, 而又对真菌遗传特性无损伤,当两种采用不同灭活剂处理的原生质体融合后,可 以完成代谢互补,使融合子恢复再生能力。 ③ 荧光染色
具体原理:原生质体放在有低导电率融合液的融合小室 中,小室的两极加有高频、不均匀的交流电场 (AC),电场发生的双向电泳和电场产生的力 作用于原生质体,原生质体两极的电场强度不 一致,使其表面电荷偶极化而具有偶极子的性 质,从而使得原生质体沿电场线运动,原生质 体相互接触排列成珍珠串(Pearl chain)。再 施以一次或 多次直流方波脉冲(DC和Square wave) ,使相接触的原生质体的质膜发生可逆 性电击穿,最终导致融合。
一 细胞融合技术之细胞融合过程—病毒诱导
病毒介导融合过程
返回
一 细胞融合技术之细胞融合过程—化学因子毒诱导
(2) 化学因子诱导细胞融合 高级脂肪酸衍生物: 甘油-醋酸酯, 油酸 脂质体: 磷脂酰胆碱 钙离子: 特殊结构的水溶性高分子: PEG 水溶性蛋白质和多肽
一 细胞融合技术之细胞融合过程—化学因子毒诱导
①超声波处理菌体释放原生质体 ②酶解脱壁释放原生质体
一 细胞融合技术之细胞融合过程

高中生物必修一第四章思维导图

高中生物必修一第四章思维导图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动运输 逆浓度梯度
某些大分子的物质胞吞胞吐
自由扩散 协助扩散
需要转运蛋白(载体蛋白或通道蛋白)
需要载体蛋白和消耗细胞代谢所产生的能量
高中生物必修一第四章思维导图如下:
《生物》必修一第四章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细胞的吸水和失水质壁分离及其复原 物质跨膜运输的其他实例 结论:细胞膜和其他生物膜都是选择透过性膜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19世纪未欧文顿提出膜是由脂质组成的
20世纪初化学分析表明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
1925年得出结论细胞膜中的脂质分子必然排列为连续的两层
探索历程
1959年罗伯特森提出蛋白质-脂质-蛋白质的三层结构认为生物膜是静态的
20世纪六十年代发现细胞膜并非是静态的
1970年细胞融合等实验表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提出流动镶嵌模型为大多数人所接受
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膜的基本支架,具有流功性。蛋白质 分子有的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 脂双分子层中有的贯穿于整个磷脂双分子层。大多数蛋白 质分子也是可以运动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节 杂交瘤技术与单克隆抗体
一、何谓单克隆抗体?
只针对某一抗原决定簇的抗体分子称为单克隆抗体。
单克隆抗体技术的核心是用骨髓瘤细胞(myeloma cell)与 经特定抗源免疫刺激的B淋巴细胞(antigen stimulated B lymphoblast)融合得到杂交瘤细胞(hybridoma cell),杂交瘤 细胞既能象骨髓瘤细胞那样在体外无限增殖,又具有B淋巴细 胞产生特异性抗体的能力。因此,单克隆抗体技术又称为杂 交瘤技术(hybridoma technology )。
Niels K. Jerne G. Kohler
C. Milstein
二、杂交瘤技术的基本原理
三 杂交瘤技术的实验原理及其操作演示
(一)杂交瘤技术产生的3个技术关键
1. B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的特性:
B淋巴细胞(B lymphocytes): 接受抗原刺激后,能分泌针对该抗原的特异性
抗体,在体液免疫中具有重要功能。
(6)6—24小时后,换成选择培养液筛选杂交细胞。
3、物理方法诱导细胞融合-电融合法 电融合法是80年代出现的细胞融合技术,在直流电脉冲的 诱导下,细胞膜表面的氧化还原电位发生改变,使异种细胞粘 合并发生质膜瞬间破裂,进而质膜开始连接,直到闭和成完整 的膜,形成融合体。
电融合法的优点:
融合率高、重复性强、对细胞伤害小; 装置精巧、方法简单、可在显微镜下观察或录像观察融合过程;
几种细胞融合成功的例子
生物种类
烟草两个种间 苷蓝——青菜 大豆——马唐草 矮牵牛——龙面花 大麦——花生 大麦——大豆 小麦——矮牵牛 油菜——大豆 玉米——大豆 大豆——野豌豆 大麦——蚕豆 大豆——草香木犀 酵母菌——鸡 大豆——烟草 大豆——秋水仙 人——胡萝卜 番茄——马铃薯 人——小鼠
细胞来源

(1)抗药性筛选系统 如果一种细胞对药物A 敏感而对药物B不敏 感,另一种细胞正相反,可以把一定量的药物 A和药物B同时或轮流加入到培养基中,两种亲 本细胞及其融合形成的同核体将被杀死,只有 融合形成的杂种细胞能存活。采用X射线照射 或化学诱变剂处理来获得抗药性突变细胞株。

(2)营养缺陷型筛选系统 在缺少一种或几种营养成分(如氨基酸、碳水化合物等) 和碱基等的培养基中不能生长繁殖的细胞称为营养缺陷型细 胞。如当一种甘氨酸缺陷型细胞和另一种脯氨酸缺陷型细胞 融合,由于基因互补作用,只有杂交细胞才可以在缺少甘氨 酸和脯氨酸的培养基中存活,而亲本细胞及其同核体都将死 亡。 (3)温度敏感型筛选系统 如果用于细胞融合的亲本细胞一种适合于高温生长,而 另外一种适合于低温生长,融合的杂交细胞就可以通过分别 在较高和较低温度下培养而被筛选出来
(1)将两种不同亲本细胞各5×l06混匀; (2)离心沉淀,吸去上清液; (3)加1ml 50%PEG溶液,用吸管吹打,使之与细胞接触1分钟;
(4)加9ml 培养液,离心沉淀,吸去上清液;
(5)加5ml 培养液,分别接种5个直径60mm平皿,每个平皿加培养 液至 5ml,37℃的CO2培养箱中培养。

仙台病毒法
仙台病毒诱导细胞融合经四个阶段:
①两种细胞在一起培养,加入病毒,在4℃条件下病毒附着在细胞
膜上。并使两细胞相互凝聚; ②在37℃中,病毒与细胞膜发生反应,细胞膜受到破环,此时需
要Ca2+和Mg2+,最适PH为8.0一8.2;
②细胞膜连接部穿通,周边连接部修复,此时需Ca2+和ATP; ④融合成巨大细胞,仍需ATP 。
B淋巴细胞本身是一种终末分化细胞,通常不再
进行细胞分裂,存活一段时间后便会死亡——短命
第四章 细胞融合
第一节 细胞融合概述


1、细胞融合的定义 细胞融合(Cell Fusion 又称体细胞杂交 (somatic hybridiazation): 在外力(诱导剂 或促融剂)作用下,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异源 (种、属间)细胞或原生质体相互接触,从而 发生膜融合、胞质融合和核融合并形成杂种细 胞的现象。亦称细胞杂交。如取材为体细胞则 称体细胞杂交。 自发细胞融合(Spontaneous cell fusion)和 诱导细胞融合(Induced cell fusion)。
人造小鼠培育过程示意图
3、发展历史
Muller于1838年观察到脊椎动的肿瘤细胞能在体内自发地融合产生多核的肿瘤细胞。
Virchow于1858年描述了正常组织、发炎组织以及肿瘤组织中的多核细胞现象。 Luginbuhl于1873年观察到天花病人的血液中也有多核的血细胞存在。 Lange于1875年第一个观察到脊椎动物(蛙类)的血液细胞发生融合的过程。 Cienkawski(1876)、Buck(1877)、Geddes(1880)在无脊椎动中发现了细胞合并现象。 1958年日本学者冈田(Okada)发现仙台病毒具有触发动物细胞融合的效应。 1974年华裔加拿大学者高国楠创立了聚乙二醇(PEG)化学融合法。 1975年Kohler和Milstein成功地融合了小鼠B-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而产生能分泌预定 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20世纪80年代出现了电融合技术。
免去PEG诱导后的洗涤过程、诱导过程可控性强。
电融合的基本过程:
细胞膜的接触:当原生质体置于电导率很低的溶液中时,电场通
电后,电流即通过原生质体而不是通过溶液,其结果是原生质体在
电场作用下极化而产生偶极子,从而使原生质体紧密接触排列成串;
膜的击穿:原生质体成串排列后,立即给予高频直流脉冲就可以
使原生质膜击穿,从而导致两个紧密接触的细胞融合在一起。
2、细胞融合的基本过程
(1)细胞在促融剂或正弦电场 作用下凝集,彼此靠近; (2)两个相邻细胞之间的质膜 相互融合,随后两个亲本细 胞质膜上的受体、糖蛋白、 糖脂等质膜成分也在融合后 的质膜上重新分布; (3)细胞质发生融合; (4)细胞核融合,形成单核融 合细胞。
动植物细胞的融合过程
植物细胞融合过程
叶——叶 叶——根 愈伤组织——叶 叶——花瓣 种子——种子 叶——悬浮细胞 叶——花瓣 叶——悬浮细胞 叶——悬浮细胞 悬浮细胞——悬浮细胞 叶——根 悬浮细胞——叶 原生质体——血红细胞 悬浮细胞——叶 悬浮细胞——叶 腹水癌细胞——原生质体 叶——根尖 纤维肉瘤细胞——畸胎瘤细胞
成功年代
1972 1972 1972 1972 1972 1972 1972 1972 1972 1972 1972 1972 1972 1972 1972 1972 1972 1972
电融合诱导法原理示意图
4、影响动物细胞融合的因素 亲本细胞表面性质影响较大,表而覆盖绒毛而不 规则者易融合,而表面光滑者难融合。 细胞融合时需要适宜温度和运动状态。 细胞融合的最适pH为7.4-7.8,在此范围之外,融 合率均较低。 细胞种类不同、融合效果也不同。 细胞融合过程中,通常耗氧量较大,缺氧时经常 不融合。 有些细胞融合时需要Ca2+,否则不融合,而且细 胞蛋白质也会发生变化。一般来说,最适合的离 子强度为0.1mol/L。



聚乙二醇(PEG)法
优点是易得,用法简单,融合效果稳定。
聚乙二醇(PEG)结构为:HOH2C(CH20CH2)nCH2OH, 分子量大于200小于6000者均可用作细胞融合剂。 PEG浓度以W/W;如将10克PEG与10mlEagLe氏液混合 (假定1ml培养液为1g重),即成50%PEG溶液。
异核细胞:非同源细胞的融合体。 同核细胞:两个相同细胞的融合体。 多核细胞:含有双亲不同比例核物质的融合体。

筛选方法 1、非选择性筛选:指用机械方法把单个杂交 细胞挑选出来,让其分裂繁殖,培养出细胞 克隆。缺点是杂交细胞数量很少,挑选不易, 而且挑选出来的细胞不一定分裂。

2、选择性筛选:根据细胞对药物的抗性、营 养的需求或温度的敏感性等的不同,选择适 当的培养条件将杂交细胞分离出来。
用灭活的病毒诱导的动物细胞融合过程示意图
2、化学融合法

化学融合剂:盐类融合剂、PEG、DMSO、油酸盐、脂质、Ca2+络合 物等。

(1)盐类融合剂是应用最早的诱导原生质体融合的方法,优点:对 原生质体的活力破坏小;缺点:融合频率低,对液泡发达的原生质体 不易诱导融合。
(2)在众多的化学融合剂中,PEG应用最广泛。优点:PEG液比病 毒更易制备和控制,活性稳定、使用方便,促进融合的能力最强。 PEG为白色蜡状固体,具有强烈的吸水性以及凝集、沉淀蛋白质的作 用,分子质量1000~6000U的PEG均可做诱融剂。 (3)Ca2+离子法: Ca2+离子不仅是病毒诱导细胞融合所必不可少的 离子,而且本身就能诱导细胞融合。细胞质膜的稳定性和可塑性都依 赖于足够的Ca2+离子。 (4)溶血卵磷脂:对细胞膜极具破坏性,因而可诱导细胞融合,对 活细胞有毒,毒性可通过加入脱脂血清蛋白或白蛋白来降低。
PEG经高压灭菌后,与温热的Engle氏液混合。
通常用分子量低于1000的PEG作融合剂最好,50%PEG 溶液能产生最多杂交细胞。 PEG溶液在pH6.0时细胞融合率最高。
聚乙二醇(PEG)法细胞融合过程
•PEG诱导融合的特点:其优点是融合成本低,勿需特殊
设备;融合子产生的异核率较高;融合过程不受物种限制。 其缺点是融合过程繁琐,PEG可能对细胞有毒害。
植物融合细胞成长状态对比,右瓶为地面融合的 细胞,左瓶中为太空微重力环境下融合的细胞
动物细胞融合实验使用的小白鼠
白化豚鼠(Hartley豚鼠)




4、意义和应用 (1)可以避开生殖细胞的受精过程,在亲缘 关系较远、甚至毫无亲缘关系的物种间实现 基因转移,创造出自然界中没有的新物种; (2)创造细胞质杂种,作物育种和种质创新 上有独特的意义和作用; (3)动物细胞融合后形成的杂交瘤主要用来 获得单克隆抗体; (4)为携带外源遗传物质的大分子渗入细胞 创造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