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的弯曲-变形刚度计算

合集下载

工程力学---材料力学第七章-梁弯曲时位移计算与刚度设计经典例题及详解

工程力学---材料力学第七章-梁弯曲时位移计算与刚度设计经典例题及详解

P
B C
l 2 l 2
A
x
P 解:AC段:M ( x ) x 2 y P EIy x 2 A P 2 EIy x C x 4 l 2 P 3 EIy x Cx D 12
P
B C
l 2
x
由边界条件: x 0时,y 0
l 由对称条件: x 时,y 0 2
梁的转角方程和挠曲线方程分别为:
最大转角和最大挠度分别为:
11qa max A 1 x1 0 6 EI 19qa 4 ymax y2 x2 2 a 8EI
3
例5:图示变截面梁悬臂梁,试用积分法
求A端的挠度 P
I
2I
l
fA 解: AC段 0 x l
B
P 3 2 EIy x C2 x D2 6
由边界条件: x l时,y=0, =0
得:
C2
1 1 Pl 2 , D2 Pl 3 2 3
l x 时,yC左 =yC右 , C左 = C右 由连续条件: 2
5 3 2 C1 Pl , D1 Pl 3 16 16
由连续条件: x1 x2 a时, y1 y2 , y1 y2
由边界条件: x1 0时, y1 0
0 x 2 a 时 , y 由对称条件: 2 2
得 D1 0
C1 C2 得 D1 D2
11 3 得 C2 qa 6
qa 1 (11a 2 3 x12 ) 0 x1 a 6 EI q 2 [3ax2 2 ( x2 a)3 11a 3 a x2 2a 6 EI qa y1 (11a 2 x1 x13 ) 0 x1 a 6 EI q y2 [4ax23 ( x2 a) 4 44a 3 x2 ] a x2 2a 24 EI

梁的抗弯曲刚度计算公式

梁的抗弯曲刚度计算公式

梁的抗弯曲刚度计算公式梁是工程结构中常见的构件,其抗弯曲性能对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和安全性具有重要影响。

在工程设计中,需要对梁的抗弯曲性能进行计算和分析,以确保结构的安全可靠。

梁的抗弯曲刚度是评价其抗弯曲性能的重要参数之一,本文将介绍梁的抗弯曲刚度计算公式及其应用。

梁的抗弯曲刚度是指梁在受到外力作用时抵抗弯曲变形的能力。

在工程设计中,通常使用弹性理论来计算梁的抗弯曲刚度。

根据弹性理论,梁的抗弯曲刚度与梁的几何形状、材料性能和受力情况有关。

一般来说,梁的抗弯曲刚度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进行计算:EI = K (b h^3) / 12。

其中,EI表示梁的抗弯曲刚度,单位为N·m^2;K为梁的截面形状系数;b为梁的宽度,单位为m;h为梁的高度,单位为m。

上述公式中的截面形状系数K反映了梁的截面形状对其抗弯曲性能的影响。

对于不同形状的截面,其截面形状系数K也不同。

一般来说,矩形截面的梁的截面形状系数K为1/3,而对于其他形状的截面,则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计算。

在实际工程中,可以通过有限元分析等方法来确定梁的截面形状系数K。

梁的抗弯曲刚度计算公式可以应用于不同类型的梁,包括悬臂梁、简支梁和连续梁等。

在实际工程设计中,需要根据具体的受力情况和结构要求来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

下面将分别介绍悬臂梁、简支梁和连续梁的抗弯曲刚度计算方法。

对于悬臂梁而言,其一端固定,另一端悬空。

在计算悬臂梁的抗弯曲刚度时,需要考虑悬臂梁的受力情况和截面形状。

一般来说,可以通过悬臂梁的截面形状系数K和悬臂长度来计算悬臂梁的抗弯曲刚度。

具体计算方法如下:EI = K (b h^3) / 3 L。

其中,L表示悬臂长度,单位为m。

对于简支梁而言,其两端都可以自由转动。

在计算简支梁的抗弯曲刚度时,需要考虑简支梁的受力情况和截面形状。

一般来说,可以通过简支梁的截面形状系数K和梁长来计算简支梁的抗弯曲刚度。

具体计算方法如下:EI = K (b h^3) / 3 L。

梁的变形与刚度计算

梁的变形与刚度计算
qa 4 f 2C 8EI z qa3 2C 6EI z
f2B qa 4 qa3 ( L a) 8EI z 6 EI z
c L (1) L a
f2c
B
B
2c
B B
A
q
c
(2)
由叠加原理

f B f1B f 2 B
qL4 qa 4 qa3 ( L a) 8EI z 8EI z 6EI z
材料——梁的位移与材料的弹性模量 E 成反比; 截面——梁的位移与截面的惯性矩 I 成反比; 跨长——梁的位移与跨长 L 的 n 次幂成正比。 (转角为 L 的 2 次幂,挠度为 L的 3 次幂) 1、增大梁的抗弯刚度(EI) 2、调整跨长和改变结构 方法——同提高梁的强度的措施相同
3、预加反弯度(预变形与受力时梁的变形方向相反,目的起到 一定的抵消作用)
w max L w L

max

、设计截面尺寸: (对于土建工程,强度常处于主要地位,刚度
、设计载荷:
常处于从属地位。特殊构件例外)
三、提高梁的刚度的措施 由梁在简单荷载作用下的变形表和前面的变形计算可看:
梁的挠度和转角除了与梁的支座和荷载有关外还取决于
下面三个因素:
式中 ,x 为梁变形前轴线上任一点的横坐标 ,y为该点的挠度。
B
A
C
x
挠曲线
C'

B
转角
y挠度
y
4、挠度和转角的符号约定
挠度:向下为正,向上为负。
转角:自x 转至切线方向,顺时针转为正,逆时针转为负。
A
C
B
x
挠曲线
C'

梁的弯曲变形与刚度计算

梁的弯曲变形与刚度计算

纯弯曲时曲率与弯矩的关系为 k 1 M
EI 横力弯曲时, M和都是x的函数。略去剪力对梁
的位移的影响, 则
k(x) 1 M (x)
(x) EI
由几何关系知, 平面曲线的曲率可写作
1
( x)
(1
w w2
3
)2
M (x) EI
(1
w w2
)
3 2
M (x) EI
曲线向上凸 时: w’’<0, M<0
解:以梁左端A为原点, y
取直角坐标系, 令x轴
F
向右, y轴向上为正。
A
B
x
(1) 列弯矩方程
x
l
M (x) F(l x) Fl Fx
(2) 列挠曲线近似微分方程并积分
EIw M (x) Fl Fx
EIw M (x) Fl Fx
EIw
Flx
Fx2 2
C1
(a)
Flx2 Fx3 EIw 2 6 C1x C2 (b)
此式称为 梁的挠曲线近似微分方程。
(Approximately differential equation of the deflection curve)
称为近似的原因: (1) 略去了剪力的影响; (2)略
去了w'2项。
9.3 积分法求弯曲变形
若为等截面直梁, 其抗弯刚度EI为一常量, 上式可改写成
y
M
M
M<0 w’’<0
O O
x
曲线向下凸 时: w’’>0, M>0
因此, M与w’’的正负号相同。 y
M
M
w
(1
w2
)
3 2
M (x) EI

工程力学第9章 梁弯曲时的刚度计算

工程力学第9章 梁弯曲时的刚度计算
挠曲线

w

x
qx
F
x
9.1 挠曲线近似微分方程
9.1.2 挠度和转角的关系
◆挠曲线方程 : w f x
w
挠曲线

w

x
qx
F
x
tan dw
dx
dw
dx
9.1.3 挠曲线近似微分方程
一、挠曲线的曲率公式
1M EI

1
x

M x
EI
d2w

1
x


6EI 2l
l 2
2l 2


l 2
2



11Fl3 96EI
未知约束力单独作用引起的B处挠度
wB FB

FB 2l 3
48EI

FBl 3 6EI
将上述结果代入式(b),得到补充方程
11Fl3 FBl3 0 96EI 6EI
w Mex x2 l2 6EIl
(c)
Me 3x2 l2 6EIl
(d)
(4)计算最大挠度与截面的转角
作出梁的弯矩图如下图所示,全梁弯矩为正。其最大 挠度处的转角为零。故由式(c)有
dw Me 3x2 l2 0 dx 6EIl
从而得最大挠度所在截面的坐标为
2
在集中力 F 单独作用下,大梁跨度中点C的挠度由教材表
7–1第5栏中查出为
wC
F


Fl 3 48EI
将以上结果叠加,即得在均布载荷 和q 集中力 的F 共同作用
下,大梁跨度中点C的挠度

梁的变形及刚度计算

梁的变形及刚度计算

(3) 改善荷载的作用情况
在结构允许的情况下,合理地调整荷载的位置 及分布情况,以降低弯矩,从而减小梁的变形, 提高其刚度。如图所示,将集中力分散作用, 甚至 改为分布荷载,则弯矩降低,从而梁的 变形减小,刚度提高。
l /500,弹性模量E=2×105MPa ,试选择工字钢
的型号。
解 (1)按强度条件选择工字钢型号 梁的最大弯矩为:
M max
FP l 4

40 103 N 3103 mm 4
=3107 N mm
按弯曲正应力强度条件选截面
M max
W
W
M max
3107 N mm 160MPa
B
=
FPl 2 2EI
wm a x
=
FPl 3 3EI
2.悬臂梁 弯曲力偶作用在自由端
B
=
Ml EI
wm a x
=
Ml 2 2EI
续表
3.悬臂梁 均匀分布荷载作用在梁上
B
=
ql 3 6EI
wm a x
=
ql 4 8EI
4.简支梁 集中荷载作用跨中位置上
时 a = b = l 2
A
=-
B
=
FPl 2 16 EI
梁的刚度足够
所以,选用20a工字钢
3、提高梁抗弯刚度的措施
梁的挠度和转角与梁的抗弯刚度EI 、梁的跨 度L 、荷载作用情况有关,那么,要提高梁的 抗弯刚度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增大梁的抗弯刚度EI 增大梁的EI值主要是设法增大梁截面的惯性矩I 值,一般不采用增大E 值的方法。
在截面面积不变的情况下,采用合理的截面形 状,可提高惯性矩I 。
梁的变形及刚度计算

静态刚度计算公式

静态刚度计算公式

静态刚度计算公式
1.梁的弯曲刚度:
梁的弯曲刚度计算公式如下所示:
$$
EI=\frac{1}{k}
$$
其中,E表示梁的杨氏模量,I表示梁的截面惯性矩,k表示梁的曲率。

2.柱的弯曲刚度:
柱的弯曲刚度计算公式如下所示:
$$
EI=\frac{\pi^2EI}{l^2}
$$
其中,E表示柱的杨氏模量,I表示柱的截面惯性矩,l表示柱的长度。

3.弹簧的刚度:
弹簧的刚度计算公式如下所示:
$$
k=\frac{F}{\delta}
$$
其中,k表示弹簧的刚度,F表示作用在弹簧上的力,
$\delta$表示弹簧的形变。

4.板的刚度:
板的刚度计算公式如下所示:
$$
k=\frac{D}{t}
$$
其中,k表示板的刚度,D表示板的弯曲刚度矩,t表示板的厚度。

5.圆环的刚度:
圆环的刚度计算公式如下所示:
$$
k=\frac{k_1k_2}{k_1+k_2}
$$
其中,k表示圆环的刚度,k1和k2表示圆环内外半径的刚度。

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际工程中,刚度计算通常还要考虑材料的弹性、应力分布等因素,因此以上列举的公式只是一些常见
情况下的刚度计算公式,具体情况需要根据实际工程而定。

此外,不同国家和行业的标准和规范可能会有所差异,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参考相应的标准和规范进行计算。

6第四章平面弯曲3--变形与刚度

6第四章平面弯曲3--变形与刚度

EIw M x dx dx Cx D
式中C, D 由梁支座处的已知位移条件即边 界条件确定。
如:
A
F B
边界条件: wA=0
F A
wB=0 边界条件:
wA=0 θA=0 边界条件:
F A C
D a B
△a
l
wA=0
wB=△a
EIw EI M x dx C
Fb( l 2 b2 ) Fb 2 F DB : w2 2 x ( x a )2 6EIl 2EIl 2EI
Fb( l 2 b2 ) Fb 3 F w2 x x ( x a )3 6EIl 6EIl 6EI
当a>b时
wmax 在AD段。
由w1 0,x0
EIw M x dx dx Cx D
积分常数C,D的几何意义是什么?
EIw'(0)=EIθ0 =C EIw (0)=EIw0 =D
例:一悬臂梁在自由端受集中力作用,求梁的转 角方程和挠度方程。并求最大转角和最大挠度。 设梁的抗弯刚度为EI。
F
A l B
思考题:作出图示梁弯矩图,并根据边界条 件和连续条件画出挠曲线大致形状.
F
Fl A
D
l y l
B
l
C
x
§4-10 奇异函数法计算梁的变形
一、弯矩的通用方程:
Me
A
F
D E
q
G
B
x
FA
am
C
aF aq1
FB
aq2
y
l
Me
A
F
D
E
q

材料力学——5梁的变形与刚度计算

材料力学——5梁的变形与刚度计算
3、积分常数由位移边界条件确定。
d
dx
M (x) EI Z
dx
C1
M (x) EI Z
dx

dx
C1 x
C2
可写成:
EIZ M xdx C1
EIz M xdx • dx C1x C2
积分常数C1、C2由边界条件确定
X
x0 xL
0 0
X
y
x0
0
0
y
例题 5.1
求图所示悬臂梁A端的挠度与转角。
Fb 6L
x3
1 6
Fx
a3
Fb
L2 b2 6L
x
EIz1
Fb 2L
x2
Fb
L2 6L
b2
EI z1
Fb 6L
x3
Fb
L2 6L
b2
x
例题 5.3 求图示简支梁在集中荷载F的作用下(F力在右半跨)的最
大挠度。 F
a
b
A
C
Fb
l
L
x
B
x
EI z1
Fb 2L
x2
Fb
L2 6L
b2
Fa
各梁的挠曲线近似微分方程应分几段;将分别出
现几个积分常数,并写出其确定积分常数的边界
条件。
挠曲线方程应分两段AB,BC.
q
EI z
L
Cx
共有四个积分常数
边界条件
xa
xaL
连续条件
yB 0 yC 0
xa
yB1 yB2
B1 B2
例题 5.6
用积分法求图示各梁挠曲线方程时,试问下列
各梁的挠曲线近似微分方程应分几段;将分别

梁弯曲变形的计算

梁弯曲变形的计算

第7章 梁弯曲变形的计算§7-1 挠度与转角及梁的刚度条件梁变形前后形状的变化称为变形,一般用各段梁曲率的变化表示。

梁变形前后位置的变化称为位移,位移包括线位移和角位移,如图7-1所示。

在小变形和忽略剪力影响的条件下,线位移是截面形心沿垂直于梁轴线方向的位移,称为挠度,用v 表示;角位移是横截面变形前后的夹角,称为转角,用θ表示。

而dxx dv x )()(=θ,可见确定梁的位移,关键是确定挠曲线方程Y=f(x)。

梁的设计中,除了需要满足强度条件外,在很多情况下,还要将其弹性变形限制在一定范围内,即满足刚度条件][][max max θθ≤≤v v式中的和][v ][θ分别为梁的许用挠度和许用转角,可从有关设计手册中查得。

§7-2 挠度曲线的近似微分方程忽略剪力对变形的影响,梁平面弯曲的曲率公式为: 式(a)表明梁轴线上任一点的曲率)(1x ρ与该点处横截面上的弯矩成正比,而与该截面的抗弯刚度)(x M EI 成反比。

如图7-2所示。

而梁轴线上任一点的曲率与挠曲线方程v 之间存在下列关系:)(xEIx M x )()(1=ρ (a) 232221)(1⎥⎥⎦⎤⎢⎢⎣⎡⎟⎠⎞⎜⎝⎛+±dx dv dx vd x ρ (b)将上式代入式(a),得到EIx M dx dv dx v d )(12322=⎥⎥⎦⎤⎢⎢⎣⎡⎟⎠⎞⎜⎝⎛+±(c) 小挠度条件下,1<<=θdxdv,式(c)可简化为: EI x M dxv d )(22=±(d)在图7-3所示的坐标系中,正弯矩对应着22dx vd 的正值(图7-3a),负弯矩对应着22dxvd 的负值(图7-3b),故式(d)左边的符号取正值EI x M dx v d )(22= (8-1)式(7-1)称为小挠度曲线微分方程,简称小挠度微分方程。

显然,小挠度微分方程仅适用于线弹性范围内的平面弯曲问题。

梁线刚度计算公式

梁线刚度计算公式

梁线刚度计算公式
梁线刚度可以通过弯曲、拉伸和剪切三种形式进行计算。

具体的公式如下:
弯曲刚度计算公式:
梁线的弯曲刚度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
EI = k * D / (2 * Phi)
其中EI表示梁的弯曲刚度,k表示梁的弹性系数,D表示梁的弯曲变形,Phi表示梁的弯曲角度。

如果梁的截面形状、材料和长度确定,那么EI值也是固定的。

拉伸刚度计算公式:
梁线的拉伸刚度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
EA = F / deltaL
其中EA表示梁的拉伸刚度,F表示梁的受力大小,deltaL表示梁的拉伸变形。

如果梁的截面积和材料确定,那么EA值也是固定的。

剪切刚度计算公式:
梁线的剪切刚度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
GA = k / tau
其中GA表示梁的剪切刚度,k表示梁的剪切模量,tau表示材料的剪切应力。

剪切刚度与梁线的剪切变形有关,当材料的剪切应力发生变化时,剪
切变形也会相应改变。

需要注意的是,梁线的刚度计算公式根据不同的应力状态而有所不同。

在实际工程中,根据梁的材料、截面形状和受力情况,通常采用适当的刚
度计算公式来计算梁线的刚度。

梁线刚度的计算是结构力学中的基础问题之一,通过准确计算梁线的
刚度,可以帮助工程师在设计过程中确保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同时,
梁线刚度的计算也为设计者提供了选择材料和截面形状的依据,以满足实
际工程要求。

第九章弯曲变形和刚度计算

第九章弯曲变形和刚度计算

3. 转角θ:横截面绕中性轴转过的角度,即 y 轴与挠曲线法线 的夹角,或 x 轴与挠曲线切线的夹角。逆时针方 d 向为正。 tan dx d f x 小变形: tan dx 即:截面转角近似等于挠曲线在该截面处的斜率。
M 纯弯曲时曲率与弯矩的关系式为: EI

不可能
A B
不可能
问题讨论:
y
A B
问题的边界条件、连续条件 ?
q c x
O A
边界条件
分几段? 连续条件
A处: wA=0 B处: wB=0
A处: wA=0, A =0 分OA一段。
AB、BC两段
B处: w1=w2 1 = 2
11
例:图示一抗弯刚度为 EI的悬臂梁, 在自由端受一集 中力 F作用。试求梁的挠度方程和转角方程 , 并确定 其最大挠度wmax和最大转角max 。
(a x l )
17
(2)建立挠曲线近似微分方程并积分来自梁段I ( 0 x a)
挠曲线近似 微分方程
b EIw1 M 1 F x l
梁段II ( a x l)
EIw2 M 2 F b x F ( x a) l
2 积分一次 b x 转角方程 EIw1 F l 2 C1
P x1 a 2 C1 2 P EI1 x1 a 3 6 C1 x1 a D1 EI1
EIw M ( x) Fl Fx
Fx 2 EIw Flx C1 (a) 2 2 Flx Fx3 EIw C1 x C2 (b) 2 6
(3) 由边界条件确定积分常数 在x=0处: w=0 θ= 0 y
A

第8章-梁的变形分析与刚度问题

第8章-梁的变形分析与刚度问题

(3)弹簧铰支座(弹簧系数 ) )弹簧铰支座(弹簧系数k) w F 例如: 例如: T = k wB = F / 2 F B A x l F l FT x = 0, w = 0 x = 2l, w = −
2k
常见的分段点连续条件: 常见的分段点连续条件: (1)连续的挠曲轴上的分段点 ) 连续挠曲线上任意一点只有一个挠度、一个转角。 连续挠曲线上任意一点只有一个挠度、一个转角。 个分段点处: 第i个分段点处: 个分段点处 Mi(x) Mi+1(x) i xi wi(x) wi+1(x) (2) 中间铰处 A w1(x) l B w2(x) l C x 挠度连续 转角连续
分段表示, (若梁的M(x)分段表示,上式也应分段表示) 若梁的 分段表示 上式也应分段表示)
1 ∴ ≈ ±w′′( x) M>0 ρ( x) M ( x) ± w′′( x) = w′ (x) > 0 EI
计算梁的位移的积分法
挠曲线近似微分方程
d 2 w M ( x) = 2 dx EI
(13.12)
1b 3 1 3 EIw2 = Fx2 − F( x2 − a) + C2 x2 + D2 6l 6
例题
例 题 13-6
3.定解条件: 定解条件: 定解条件
w
A
w1(x)
a
EI
F w2(x) b
C l
B
FA
x1 x2
x
FB
解得常数为: 解得常数为:
例题
例 题 13-6
4.求最大转角: 求最大转角: 求最大转角
称为叠加原理 称为叠加原理
2.弯曲位移计算的载荷叠加法 利用基本变形表 弯曲位移计算的载荷叠加法 利用基本变形表13.2

结构位移和刚度—梁的变形和刚度计算(建筑力学)

结构位移和刚度—梁的变形和刚度计算(建筑力学)

1.挠曲线近似微分方程 2.用积分法求变形
y(x)
M (x) EI
EI (x) M (x)dx C1
三、用叠加法求梁的变形
EIy(x) [ M (x)dx C1]dx C2
叠加法 — 梁截面的总变形,就等于各个荷载单独作用时产生变形的代数和。
课后作业:《建筑力学》 教材课后练习题

梁的变形计算
例-2 图示简支梁AB,试用叠加法求跨长中点的变形线位移yC和角位移A、B。
M0
q
A
C
B
解 :梁上作用荷载可以分为两个简
l
单荷载单独作用。
q
A
B
ycq l C B1
M0
ycq
A
B
l C B2
查书中变形附录表,采用叠加法
求代数和得
yC
yCq
yCM 0
5ql 4 384EI
M 16
l2
0
EI
1
y
(1
y2
)
3 2
从而得出挠曲线近似微分方程为 y(x) M (x)
EI
2.用积分法求变形
对于等截面直梁有EIy(x) =M(x) ,分离变量进行积分,即得转角
方程 EI (x) M (x)dx C1 ,挠曲线方程 EIy(x) [ M (x)dx C1]dx C2
梁的变形计算
例1 图示悬臂梁AB,自由端作用集中力偶M0 ,EIz为常量,试用积分法求
梁的转角方程和挠曲线方程。
M0 解:1.建立坐标确定弯矩方程
A
B
x l
M (x) M0
2.列挠曲线近似微分方程并积分,得
EI (x) M 0 x c1
EIy(x)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梁的变形度量——挠度与转角
x
1 1'
F
A
C
B
x
y
C'
y
1'
1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y f ( x)
——挠曲线方程
一、梁的变形度量——挠度与转角
x
1 1'
F
A
C
B
x

y
1'
y
C'
1
在小变形下: 即:
dy y tan dx
——转角方程
任一横截面的转角 = 挠曲线在该截面形心处切线的斜率
2
9 ql 2 128
M max
1 2 M A ql 8
例 14 试作图示超静定梁的剪力图和弯矩图。
q
5.讨论 设MA为多余约束力 列变形几何方程
A Aq AM 0
A
A l
B 原结构
q MA A B 静定基
查表
Aq
ql M Al , AM A 24 EI 3 EI
5Fl 3 Fl 2 Fl 3 l 6 EI 3 EI 2 EI
F A l C l
Me B
yBM
A F A C B
e
BM
B
e
Me
BF
yBF
3. Me和F共同作用时
2 M e l Fl 2 B BM e BF EI 2 EI 2 M e l 2 5Fl 3 y B y BM e y BF EI 6 EI
2.确定积分常数
FBy=
l
Me l
由 y x 0 0, D 0
由 y x l 0, C M e l 3
Me y 3 x 2 6lx 2l 2 6 EIl Me x 2 y x 3lx 2l 2 6 EIl




例11
求图示梁的挠曲线方程和转角方程。EI为常量。
A l
B 原结构
q A
5 ql 8
FQ
4.作FQ、M图 极值弯矩位置:
3 x0 : l ql : ql 8
B 静定基 FBy
x0 3 ql 8
3 x0 l 8
极值弯矩:
1 2 M M 0 FBy x0 qx0 2 1 ql 8 2 3 3 1 3 9 ql l q l ql 2 8 8 2 8 128
梁的刚度条件与梁的合理设计 一、梁的刚度条件

max
[ ]
y max [ y]
式中 [ ]——许用转角 [ y]——许用挠度
二、梁的合理设计
由 EIy M x 出发:
1.提高梁的抗弯刚度 2.减小梁跨度 3.改善梁的受力情况
简单超静定梁的解法
超静定梁
——仅用平衡方程不能求出全部约束反力的梁 ——就维持梁的平衡而言所不必要的约束
x0
F
2
转角连续——光滑性条件
A
1
B x
x = 0, y = 0 x = x 0 , y 1 = y 2 x = l , y = 0 ( = 0) y ( = 0) 1 = 2
例11
求图示梁的挠曲线方程和转角方程。EI为常量。
Me A
x
e
解:
1.列微分方程并积分
B
Me Me x M e M e FAy= M EIy Mx x l l l Me 2 EIy x Me x C 2l Me 3 Me 2 EIy x x Cx D 6l 2
五、 叠加法求梁的变形
基本原理 由几个外力同时作用时所引起的梁的变形 转角和挠度 等于
由各个外力单独作用时所引起的梁的变形的代数和
q F M
e
y yq y F y M e
例13 求B和yB 解: 1. Me单独作用时 2Mel BM e EI 2 2Mel 2 M e 2l y BM e EI 2 EI 2. F单独作用时 2 Fl BF CF 2 EI yBF yCF CF l
( 6)
Fxl Fx w ( 5) EI 2 EI 2 3 挠曲线方程 w Fx l Fx ( 6) 2 EI 6 EI 根据该梁边界条件和全梁横截面上弯矩均为负值, 描出挠曲线的示意图(图c)。
转角方程
例题 5-1
2
(c)
2. 求max和wmax
(c)
例题 5-1
由挠曲线可见,该梁的max和wmax均在x=l的 自由端处。由(5)、(6)两式得 2 2 2 Fl Fl Fl max | x l EI 2 EI 2 EI 3 3 3 Fl Fl Fl wmax w | x l 2 EI 6 EI 3 EI
1 1'
F
A
C
B
x
y
C'
y
1'
1
挠度(y)
—— 横截面形心沿垂直于轴线方向的线位移 称为该点(横截面的形心)的挠度 向上为正,向下为负
一、梁的变形度量——挠度与转角
x
1 1'
F
A
C
B
x
y
C'
y
1'
1
转角()
—— 横截面绕其中性轴旋转的角度 称为该横截面的转角 顺时针转为正,逆时针转为负
挠度与转角是度量梁的变形的两个基本量
——与多余约束相应的约束反力 ——多余约束的个数
多余约束
多余约束力 超静定次数
一次超静定梁
二次超静定梁
超静定梁的解法
变形比较法
1.选择静定基
2.通过比较多余约束处的变形求出多余约束力
例 14 试作图示超静定梁的剪力图和弯矩图。 q 解: 一次超静定
1.取静定基
设FBy为多余约束力 2.求FBy 列变形几何方程 yB yBq yBFBy 0 查表
(b)
例题 5-1
2. 确定积分常数,并求转角方程和挠曲线方程
该梁的边界条件为:在 x =0 处 w'=0 ,w =0
由(3)、(4)两式得
C1 0,C 2 0
将C1和C2代入(3)、(4)两式,得
转角方程 挠曲线方程
Fxl Fx 2 w EI 2 EI
( 5)
Fx 2l Fx 3 w 2 EI 6 EI
l
Me l
M Me
x
例题 5-1
解: 1. 列挠曲线近似微分方程,并积分。该梁的弯矩方 程为 M x F l x (1) 挠曲线近似微分方程为
EIw M x F l x ( 2) x2 通过两次积分得 EIw F lx C ( 3) 1 2 lx 2 x 3 EIw F 2 6 C1 x C 2 (4)
1 2 M A ql 8
MA
3
q A B
Aq
代入上式,解得
A
AMA
B
例 14 试作图示超静定梁的剪力图和弯矩图。
q
5.讨论 能否设FAy为多余约束力?
A l
B 原结构
q A B q A B FAy
几何可变的——平衡的位置是不稳定的
结论: 静定基的选取不是唯一的 静定基必须是几何不变的
第四节
弯曲变形和刚度计算
一、梁的变形度量——挠度与转角 二、挠曲线近似微分方程 三、积分法求梁的变形 四、位移条件
一、梁的变形度量——挠度与转角
x
1 1'
F
A
C
B
x
C'
y
1'
1
挠曲线——梁在受力变形后的轴线,
又称为弹性曲线
若忽略剪力的影响,横截面绕其自身中性轴旋转
一、梁的变形度量——挠度与转角
x
Me
解:
Me 3 x 2 6lx 2l 2 6 EIl Me x 2 y x 3lx 2l 2 6 EIl


FAy=
A
x
B


Me l
l
FBy=
Me l
3.求 ymax
由 =0,
3 l 0.423l x0 1 3
Mel 2 ymax y x0 0.0642 EI Mel 2 l yC y 0.0625 EI 2
求梁变形的关键是求挠曲线方程
二、挠曲线近似微分方程 1.力学方面
M x x EI
2.数学方面
A
x
a x y F C

F D a B x
x
1 y
y
2 32
3.挠曲线近似微分方程

1 y
y
2 32
M x EI
二、挠曲线近似微分方程
可见:yC与ymax相差很小,两者相差不到ymax的3%。 对于简支梁,只要挠曲线上无拐点,总可以用跨中挠度
代替最大挠度,并且不会引起很大误差。 工程上通常采用中点的挠度值作为设计依据
例11 解:
求图示梁的挠曲线方程和转角方程。EI为常量。
Me A B
x
4.画挠曲线的大致形状
FAy= Me l
FBy=
三、积分法求梁的变形
EIy M x
对于等直杆 转角方程: 挠曲线方程:
EIy M x dxdx Cx D
EI M x dx C
四、位移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