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CSCO BC指南更新要点 晚期
2018版 肺癌治疗方案总结 诊疗规范 CSCO指南 NCCN指南
![2018版 肺癌治疗方案总结 诊疗规范 CSCO指南 NCCN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55097fceb8f67c1cfbd6b80c.png)
肺癌治疗方案总结一、原发性肺癌诊疗规范(2018年版)1、放化疗同步治疗方案:适用范围:ⅢA、ⅢB期患者建议同步放化疗方案为EP(足叶乙苷+顺铂)方案或TP(多西他赛+顺铂)方案。
如果患者不能耐受,可以行序贯放化疗,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或卡铂作为同步或序贯用药的方案之一。
2、晚期NSCLC的药物治疗(1)一线药物治疗:含铂两药方案是标准的一线化疗方案,在化疗基础上联合血管内皮抑素;对于晚期无驱动基因,非鳞NSCLC患者,还可在化疗基础上联合贝伐珠单抗;肺癌驱动基因阳性的患者,如EGFR基因突变阳性的患者,可选择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治疗,包括吉非替尼、厄洛替尼、埃克替尼、阿法替尼治疗,一线给予吉非替尼治疗时还可考虑联合培美曲塞和卡铂。
ALK或ROS1融合基因阳性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可选择克唑替尼治疗。
对一线治疗达到疾病控制(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稳定)的患者,可选择维持治疗。
目前同药维持治疗的循证医学证据支持的药物有培美曲塞(非鳞癌)、贝伐珠单抗(非鳞癌)和吉西他滨;有循证医学证据支持的换药维持治疗的药物有培美曲塞(非鳞癌),对于EGFR 基因敏感突变患者可以选择EGFR-TKI进行维持治疗。
(2)二线药物治疗:二线治疗可选择的药物包括多西紫杉醇、培美曲塞、纳武单抗、EGFR-TKI和克唑替尼。
肺癌驱动基因突变阳性的患者,如果一线维持治疗时没有应用相应的分子靶向药物,二线治疗时应优先应用分子靶向药物;一线EGFR-TKI治疗后耐药并且EGFR T790M突变阳性的患者,二线治疗时应优先使用奥希替尼。
对于ALK阳性,一线接受克唑替尼治疗后出现耐药的患者,二线治疗时可序贯使用塞瑞替尼。
对于一线接受EGFR-TKI或者克唑替尼治疗出现耐药,二线接受化疗治疗的患者,可根据患者的ECOG PS评分选择含铂双药或者单药治疗方案。
对于驱动基因阴性的患者,应优先考虑化疗,对于无驱动基因且组织学类型为鳞癌的患者,可选择使用阿法替尼(表3)。
2018 CSCO肺癌指南更新说明
![2018 CSCO肺癌指南更新说明](https://img.taocdn.com/s3/m/622b1a317375a417866f8f3f.png)
原发肿瘤和转移灶都适于进行EGFR突变/ALK融合/ROS1融合分子 检测[13]
原发肿瘤和转移灶都适于进行EGFR突变/ALK融合分子 检测[11]
为了避免样本浪费和节约检测时间,对于晚期NSCLC活检样本,应 根据所选用的技术特点,一次性切出需要诊断组织学类型和进行
EGFR突变/ALK融合/ROS1融合检测的样本量,避免重复切片浪费 样本;如果样本不足进行分子检测,建议进行再次取材,确保分子
*(2B类证据)[23-29]
#新辅助治疗模式包括:单纯化疗、序贯化放疗、同步放化疗、化疗后同步放化疗等,最佳模式尚未确定[13-17]。 *术后病理N2可以考虑术后放疗(2B类证据)或加入术后放疗随机分组研究[23-29]。
3. 可手术IIIA期原发性NSCLC的治疗
总体推荐:临床IIIA期NSCLC (经PET/CT、EBUS或纵隔镜进行淋巴结分期)
ADJUVANT
吉非替尼 (n=111):中位28.7个月 长春瑞滨+顺铂 (n=111):中位18.0个月
100
HR=0.60
95%Cl 0.42,0.87
80
P=0.005
3年DFS率
60
34% vs 27%
EVAN
厄洛替尼 (n=46):中位42.41个月 长春瑞滨+顺铂(n=33):中位21.19个月
• T790M检测:对于EGFR TKIs耐药病例,建议二次组织活 检进行继发耐药EGFR T790M检测(ARMS或Super ARMS 法)[22]。EGFR-TKIs耐药后不能获取组织的患者,建议行血 液ctDNA EGFR T790M检测(ARMS或Super ARMS法) (1A类证据)[23-26]
2018CSCO指南|朱军教授:全面解读淋巴瘤最新进展
![2018CSCO指南|朱军教授:全面解读淋巴瘤最新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6199d5c3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32.png)
2018CSCO指南|朱军教授:全面解读淋巴瘤最新进展朱军教授编者按:2018年CSCO指南大会于2018年4月21日至22日在南京盛大召开,本次会议共有12个瘤种的指南发布,各个指南的专家为推动临床肿瘤的规范化,共聚一堂。
《肿瘤瞭望》特邀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朱军教授,为大家带来2018年CSCO淋巴瘤指南的解读、治疗策略以及干细胞移植等多方位的全面解析。
(建议在wifi下观看)CSCO《肿瘤瞭望》:2018年CSCO淋巴瘤指南主要更新在哪些方面?CSCO朱军教授:第一个方面,2018年CSCO淋巴瘤指南依据2016年WHO血液淋巴肿瘤的新分类,并把这个新分类的最新成果体现在本次淋巴瘤指南当中。
全国淋巴瘤病理界的最好的专家,共同参与、修改、制定、增减这一个版本。
这个版本会提出能够结合中国实际的、实用的、能够参照执行的、最广泛的淋巴瘤病理的诊断意见。
第二个方面,2018年CSCO淋巴瘤指南选择了最常见的几个类型的淋巴瘤,根据客观的情况,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主要是结合中国更多数的基层医院情况,使这个版本成为在诊断治疗方面的模板或者临床路径,更加具有临床的适用性,便于参照执行。
第三个方面,针对中国比较常见或者高于西方欧美国家的淋巴瘤类型,比如说像bNK/T细胞淋巴瘤,本次指南版本结合中国的新药时间,比如说像西达本胺这些新药,用中国的数据来提供指导的意见。
总之,2018年CSCO淋巴瘤指南会更加符合中国的实际,能体现一定的中国特色,能为中国淋巴瘤的规范化诊断和治疗做出一定的推进作用。
CSCO《肿瘤瞭望》:淋巴瘤的一线治疗有哪些新进展?一线治疗失败的患者如何考虑下一步治疗?CSCO朱军教授:淋巴瘤是一组异质性极强的疾病,比如最常见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就是一组异质性很明显的疾病。
在总体的规范指南当中,会体现出一些新药新方案的特点。
比如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在病理分型上能够进一步区分出一些特定的类型。
现在从免疫组化也逐渐推进到基因分型,希望通过基因检测对一些预后不良因素的鉴别,能更好的更有诊断性的提出分层治疗的依据,从而加强分层治疗的疗效改进。
2018 版 CSCO 肺癌指南更新主要内容
![2018 版 CSCO 肺癌指南更新主要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4ac593c9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3423645.png)
2018版CSCO肺癌指南更新主要内容2018年4月21日,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指南会在南京召开。
原发性肺癌诊疗指南是CSCO发布的第一个指南,2016年首次发布,本次已迎来第2次更新。
整个指南凸显了精准医学的特点,旨在推进中国肿瘤治疗的规范化。
大会上,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的林冬梅教授、天津大学肿瘤医院的岳东升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的王志杰教授及广东省人民医院的周清教授分别对指南的更新进行了解读。
那么,2018版《CSCO原发性肺癌诊疗指南》中究竟更新了哪些内容?又是基于哪些证据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分子分型部分的更新指南新增推荐相对早期(I〜IIIA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进行分子检测(1B类证据),主要基于ADJUVANT和EVAN硏究中靶向药物辅助治疗获益的数据。
推荐对于I〜IIIA期NSCLC、N1/N2阳性的非鳞癌患者进行EGFR 突变检测(1B类证据)。
对于晚期NSCLC患者,除了过去推荐的EGFR和ALK检测,本次更新增加了ROS1重排的检测推荐。
EGFR突变的检测可采用ARMS或SuperARMS法(1类证据)。
ALK融合基因的检测可采用Ventana免疫组化、FISH或RT-PCR的方法(1类证据)。
ROS1融合基因的检测可采用RT-PCR或FISH的方法(1B类证据)随着EGFRTKIs继发性耐药和三代TKI的出现,推荐对EGFRTKIs耐药患者进行EGFRT790M检测。
组织学检测为金标准,在组织不可获取时,血液ctDNAEGFRT790M检测可作为有效补充(1A类证据)。
检测方法上,除了CFDA批准的试剂盒外,也可基于中国现有的检测平台使用Cobas、ddPCR、NGS等方法,并以血液检测作为组织检测的补充。
但是融合基因的血液检测技术尚不成熟,故仍应尽可能进行组织学检测。
而由于NGS的成本高,检测规范性、可靠性欠佳,指南将其列为可推荐但推荐级别不高。
基于病理类型、分期和分子分型的综合治疗部分的更新1.NSCLC治疗的更新(1)IA、IB期原发性NSCLC的治疗仍推荐进行解剖性肺叶切除(1类证据)+肺门纵隔淋巴结清扫术(2A类证据)。
2018 CSCO肺癌指南更新说明2
![2018 CSCO肺癌指南更新说明2](https://img.taocdn.com/s3/m/45093bd9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d3.png)
2018 CSCO肺癌指南更新说明肺癌是一种严重的疾病,被称为“癌症之王”。
国内外的医学专家长期以来都致力于研究肺癌的发展和治疗。
2018年中国抗癌协会临床肿瘤学专业委员会(CSCO)发布了更新的肺癌诊疗指南,针对目前国内外研究成果对现有指南进行更新。
下面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2018 CSCO肺癌指南的更新内容。
1.早期肺癌的诊断和治疗早期肺癌是指肺癌初期的阶段,通常由于症状不明显、早期发现难度大等原因,导致很多患者无法及时进行早期诊断和治疗。
此次更新的指南提到,针对早期肺癌的外科手术治疗还是最重要的治疗手段,尤其是对于1-2期肺癌患者来说。
而对于早期肺癌患者是否需要接受新辅助化疗还是存在争议的问题。
新一代的研究显示,接受新辅助化疗并不一定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因此对于是否需要接受新辅助化疗,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判断。
2.晚期NSCLC的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是肺癌的最常见类型,而晚期NSCLC的治疗一直是国内外医学专家们广泛关注的问题。
2018 CSCO肺癌指南对于晚期NSCLC的治疗也进行了相关的更新说明。
对于EGFR突变和ALK融合蛋白阳性晚期NSCLC患者,推荐使用靶向治疗进行治疗。
而针对晚期NSCLC患者的化疗方案也进行了更加详细和具体的说明。
与此同时,对于晚期NSCLC的免疫治疗方案也进行了相关的介绍。
最新研究显示,晚期NSCLC患者进行PD-1抑制剂治疗可以极大地改善患者的生存期,成为晚期NSCLC治疗的新的有力选择。
3.肺癌的射频消融治疗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肺癌的射频消融治疗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射频消融治疗是一种利用导向针尖和高频电流消融肿瘤组织的技术。
而在2018 CSCO肺癌指南更新的内容中,也特别强调了肺癌的射频消融治疗的相关信息。
对于部分不能进行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和晚期肺癌患者,射频消融治疗可以成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
同时,在射频消融治疗患者后,其并发症较少,同时对于患者的身体造成的伤害也相对较小。
程颖教授解读2018csco肺癌指南更新之六大亮点
![程颖教授解读2018csco肺癌指南更新之六大亮点](https://img.taocdn.com/s3/m/c0ab4715bb68a98271fefa72.png)
程颖教授解读2018csco肺癌指南更新之六大亮点近日,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于南京召开了CSCO 指南会。
程颖教授在媒体采访中对2018版CSCO肺癌指南更新内容予以介绍。
程颖教授解读CSCO肺癌指南更新来自ioncology 00:00 05:42程颖教授介绍道,CSCO原发性肺癌诊疗指南于2016 年发布,2018版指南是第2次更新。
今年主要依据四个方面对指南进行更新:①中国学者主导的研究,包括术后辅助靶向治疗方面的ADJUVANT和EV AN研究,三代EGFR-TKI用于一线的FLAURA研究,EGFR突变NSCLC脑转移靶向治疗的BRAIN研究,还有一些国内自主知识产权药物的研究;②中国研究者参与的国际性研究,包括AURA3、ACHER1050研究;③2017年有很多靶向药物也被纳入了医保目录,指南针对医保目录、可及性和经济药效学等因素进行更新;④除了13位指南的主要执笔专家外,指南也征询了115位肺癌专家的意见,2018年指南结合全国120余位肺癌专家的投票结果,对于既往已经写入指南的部分方案进行了推荐级别的重新修订。
CSCO肺癌指南兼顾地区发展差异、药物和诊疗手段的可及性以及肿瘤治疗的社会价值,更新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分子分型:指南在基因检测方面的更新内容较多,根据ADJUV ANT、EV AN研究推荐早期术后患者进行EGFR检测;检测方法为ARMS 或Super ARMS。
指南增加了ROS1靶点的检测推荐,肺癌患者选择靶向药物治疗时,需要进行EGFR突变、ALK融合和ROS1融合三个位点的联合检测。
检测方法上,除了CFDA 批准的试剂盒外,也可基于中国现有的检测平台使用Cobas、ddPCR、NGS 等方法,并以血液检测作为组织检测的补充。
2、在早期肺癌的外科治疗部分,增加机器人手术的推荐。
3、基于ADJUV ANT、EV AN研究,指南在术后辅助治疗方面增加EGFR-TKI的推荐。
最新:CSCO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诊疗指南更新(完整版)
![最新:CSCO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诊疗指南更新(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8e105816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d1.png)
CSCO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诊疗指南更新要点2024(全文)2024 CSCO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诊疗指南更新要点本次内容针对驱动基因阳性/阴性晚期NSCLC 2024 CSCO诊疗指南内容以及更新要点进行介绍驱动基因阳性晚期NSCLC指南更新要点EGFR突变晚期NSCLC更新要点:更新要点一:基于IBIO-103研究,一线治疗新增贝福替尼为I级推荐;更新要点二:基于FLAURA2研究,一线治疗新增奥希替尼+化疗为II级推荐;更新要点三:基于MARIPOSA 研究,一线治疗文字描述部分新增Amivantamab+Lazertinib;更新要点四:基于IBIO-102研究,后线治疗新增贝福替尼为I级推荐;更新要点五:后线治疗文字描述部分新增BL-B01D1(EGFRxHER3-ADC);更新要点六:基于PAPILLON研究,EGFR20外显子插入突变一线治疗新增Amivantamab+含铂双药化疗为Ⅲ级推荐;更新要点七:基于WU-KONG 6研究,EGFR20外显子插入突变后线治疗新增舒沃替尼为I级推荐;ALK融合阳性晚期NSCLC更新要点:更新要点一:阿来替尼、布格替尼和洛拉替尼作为一线治疗I级优先推荐;更新要点二:基于INSPIRE研究,一线治疗新增伊鲁阿克作为I级推荐;更新要点三:一线治疗文字描述部分新增依奉阿克;更新要点四:基于INTELLECT研究,后线治疗新增伊鲁阿克作为一线克唑替尼耐药后的I级3类推荐;ROS1融合阳性晚期NSCLC更新要点:更新要点一:基于TRIDENT-1研究,一线和后线治疗新增Repotrectinib 为III级推荐3类推荐;更新要点二:后线治疗文字描述部分新增安奈克替尼;BRAF V600突变晚期NSCLC更新要点:更新要点一:基于PHAROS研究,一线治疗新增Encorafenib+Binimetinib作为III级3类推荐;MET 14外显子跳跃突变晚期NSCLC更新要点:更新要点一:基于VISION研究,一线及后线治疗上调特泊替尼为I级推荐;更新要点二:分别基于GLORY研究和KUNPENG研究,一线及后线治疗新增谷美替尼和伯瑞替尼为I级推荐;更新要点三:基于一项IIIb期研究,一线治疗新增赛沃替尼为II级推荐;RET融合阳性晚期NSCLC更新要点:更新要点一:基于LIBRETTO-431研究,一线治疗将塞普替尼的I级推荐的证据类型由3类改为1类;更新要点二:基于ARROW研究,一线治疗上调普拉替尼为I级推荐;HER2突变晚期NSCLC更新要点:更新要点一:基于DESTINY-Lung02研究,后线治疗上调德曲妥珠单抗为II级推荐;KRASG12C突变晚期NSCLC更新要点:更新要点一:新增Garsorasib(D-1553)、IBI351、JDQ443等文字描述部分;驱动基因阴性晚期NSCLC指南更新要点更新要点一:基于IPSOS研究,非鳞癌一线治疗PS 2部分新增阿替利珠单抗为II级推荐;更新要点二:基于TROPION-Lung01研究,非鳞癌二线治疗文字描述部分新增Dato-DXd;更新要点三:基于IPSOS研究,鳞癌一线治疗PS 2部分新增阿替利珠单抗为II级推荐;。
CSCO肺癌指南更新说明ppt课件
![CSCO肺癌指南更新说明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e21f033a76e58fafbb00303.png)
EGFR突变/ALK融合的检测应在患者诊断为晚期NSCLC 时立即进行,早期患者演变为IV期时也应进行EGFR突 变/ALK融合的检测[11] 原发肿瘤和转移灶都适于进行EGFR突变/ALK融合分子 检测[11] 为了避免样本浪费和节约检测时间,对于晚期NSCLC活 检样本,应根据所选用的技术特点,一次性切出需要诊 断组织学类型和进行EGFR突变/ALK融合检测的样本量, 避免重复切片浪费样本;如果样本不足进行分子检测, 建议进行再次取材,确保分子检测有足够样本
EVAN
厄洛替尼 (n=46):中位42.41个月 长春瑞滨+顺铂(n=33):中位21.19个月 中位OS HR=0.327 95%Cl 0.160,0.669 P=0.002 2年DFS率 80.39% vs 47.54%
80
60 40
20
0
辅助2年的EGFR-TKI治疗较化疗显著延长DFS,显著降低疾病复发风险
• 对于血液ctDNA的检测方法除ARMS和Super ARMS法 之外,还包括cobas、微滴式数字PCR(ddPCR)和高通 量二代测序(NGS)。
• 通过NGS技术对血液或组织进行检测,可高效确定全 部具有临床意义的目标靶点变异如:EGFR突变, KRAS突变,HER-2突变,ALK融合,ROS-1融合, BRAF V600E突变,RET融合,MET扩增和MET14外 显子跳跃突变等。(2B类证据)[36-43]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 (CSCO) 原发性肺癌诊疗指南 2018版:更新说明
更新的主要内容
分子分型
基于病理类型、分期和分子分型的综合治疗
随访
分子分型
• I~IIIA期NSCLC手术后采用组织进行分子检测,根据分子分型指导治疗 (1B类证据)
2024版 CSCO乳腺癌诊疗指南:晚期乳腺癌治疗更新
![2024版 CSCO乳腺癌诊疗指南:晚期乳腺癌治疗更新](https://img.taocdn.com/s3/m/bbe11a21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d22401f.png)
2024版csco乳腺癌诊疗指南:晚期乳腺癌治疗更新2024全国乳腺癌大会暨中国临床肿瘤学会乳腺癌(CSCO BC)年会千2024年4月12-13日在北京盛大召开。
万众瞩目的《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乳腺癌诊疗指南2024版》(后简称“《指南》“)于会议期间重磅发布。
本次2024版《指南》更新依旧坚持“基千药物的循证医学证据、兼顾药物可及性和医保因素、结合中国专家意见“原则,对HER2阳性、激素受体阳性、三阴性乳腺癌三大分子分型的早期新辅助、辅助治疗及晚期治疗均进行了全面升级。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乳腺癌诊疗指南2024版》更新亮点:•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德曲妥珠单抗(T-DXd)“取代'恩美曲妥珠单抗T-D M1Y'成为曲妥珠单抗治疗失败后唯一I级推荐的ADC药怓1A),·三阴性晚期乳腺癌:原解救治疗推荐表格调整为解救化疗和解救免疫治疗两个表格,将免疫联合方案进行单独推荐。
•HR阳性晚期乳腺癌:国内已获批CDK4/6抑制剂(CDK4/6i)全部纳入了一线治疗的1级推荐,同时新增“AKT抑制剂(AKTi)+内分泌作为CDK4/6i治疗失败患者的III级治疗推荐。
·新增HER2低表达晚期乳腺癌章节对千HR阳也HER2低表达晚期乳腺癌,“德曲妥珠单抗'作为CDK4/6i经治患者的首选II级推荐方案1A1 对千HR阴性/HER2低表达晚期乳腺癌,—线治疗失败后应首选ADC药物治疗,可以选择德曲妥珠单抗'或'戈沙妥珠单抗'0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持续追求精准治疗,德曲妥珠单抗成曲妥珠单抗失败后首选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患者的治疗仍强调基千既往治疗方案进行精准分层,分为H治疗敏感'、“H治疗失败”、“TKI治疗失败“分别推荐方案,以追求更精准治疗模式。
对千曲妥珠单抗治疗敏感的患者,基千临床需求和产品可及性,在新版《指南》中曲帕双靶推荐新增皮下制剂。
对千曲妥珠单抗治疗耐药的患者,“德曲妥珠单抗(T-DXd),取代'恩美曲妥珠单抗(T-DM1)“成为曲妥珠单抗治疗失败后唯一I级推荐的ADC药物(1A),该项更新基千D EST I NY-Breast03研究中的突破性成果,德曲妥珠单抗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达到前所未有的28.8个月,同时近80%患者实现肿瘤缓解,21%患者实现肿瘤完全缓解。
2018 CSCO肺癌指南更新说明
![2018 CSCO肺癌指南更新说明](https://img.taocdn.com/s3/m/0d055d7b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55cc344.png)
2018 CSCO肺癌指南更新说明肺癌,作为全球范围内发病率和死亡率都极高的恶性肿瘤,一直是医学界研究和关注的焦点。
而临床肿瘤学会(CSCO)发布的肺癌指南,对于肺癌的诊断、治疗和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018 年,CSCO肺癌指南进行了更新,这些更新反映了肺癌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和临床实践经验,为广大医务工作者提供了更具针对性和实用性的指导。
在诊断方面,2018 年的更新强调了更为精准的检测方法。
例如,对于疑似肺癌的患者,推荐采用低剂量螺旋 CT 进行筛查,以提高早期肺癌的发现率。
同时,对于病理诊断,增加了免疫组化和分子检测的相关内容,以便更准确地确定肺癌的亚型和分子特征,为后续的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
治疗方面的更新更是此次指南的重点。
在手术治疗方面,对于早期肺癌患者,明确了手术的适应证和禁忌证,强调了手术的规范化操作和围手术期的管理。
对于可手术的患者,新指南推荐进行系统性的淋巴结清扫,以提高手术的根治效果。
在药物治疗方面,免疫治疗成为了一大亮点。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如 PD-1/PDL1 抑制剂,在肺癌治疗中的应用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展。
新指南根据不同的临床情况,如患者的 PDL1 表达水平、肿瘤突变负荷等,给出了更为细化的免疫治疗推荐方案。
同时,对于传统的化疗和靶向治疗,也根据最新的临床研究数据进行了调整和优化。
在靶向治疗方面,对于 EGFR 突变阳性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新增了一些新一代的靶向药物,并明确了其使用顺序和时机。
对于ALK 融合阳性的患者,也有新的靶向药物推荐。
此外,对于驱动基因阴性的患者,化疗方案也进行了相应的更新,强调了联合化疗和维持治疗的重要性。
放疗在肺癌治疗中的地位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明确。
对于不可手术的早期肺癌患者,立体定向放疗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治疗选择。
对于晚期肺癌患者,放疗在缓解症状、控制局部肿瘤进展方面的作用也得到了更多的重视。
在患者管理方面,2018 年的指南强调了多学科综合治疗(MDT)的重要性。
2018版CSCO结直肠癌诊疗指南更新全面解读
![2018版CSCO结直肠癌诊疗指南更新全面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e8f33435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fa.png)
2018版CSCO结直肠癌诊疗指南更新全面解读2017年,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指南工作委员会发布了第一版结直肠癌诊疗指南,2018年,委员会专家对此指南做了更新。
2018 年9月CSCO年会期间,CSCO结直肠癌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肿瘤中心主任张苏展教授对2018版结直肠癌诊疗指南(以下简称2018版指南)做了详细解读。
张教授称,由于我国地区间发展不平衡、资源可及性等问题,指南必须有中国特色。
基于此,CSCO更新的指南必须做到最低要求,即县级及县级以上医院能做也应该做到;另外,提供可选策略,作为不同地区不同级别医院的补充选择。
张苏展教授2018版指南更新了哪些内容呢?以下为医学界CSCO报道组在参会期间的整理,供大家学习。
●诊断篇-影像学更新12018版指南更新了直肠癌治疗前环周切缘(CRM)阳性的影像学诊断。
推荐使用盆腔高分辨率核磁共振(MRI)判断原发肿瘤,直肠系膜内转移性淋巴结/癌结节,直肠壁外血管侵犯与直肠系膜筋膜(MRF),相邻器官及结构的关系,距离小于1mm,即为硬性学诊断CRM阳性。
更新22018版指南更新了风险分级。
明确了影像判断的位置、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肠壁外静脉浸润(EMVI)和CRM各因素形成风险度分层,并与治疗策略紧密相联。
高度风险和极高度风险患者接受手术后复发风险非常高,可达到30%-40%;极低度风险和低度风险患者,目前观点认为直接手术后复发风险在10%以下。
更新3影像诊断部分还增加了用影像学评价直肠癌效果。
经过术前放疗或术前同步放化疗后约有20%的患者可以达到病理学完全缓解(pCR),而pCR要在手术取得标本后确定,此时直肠癌高分辨率MRI将发挥影像学评价作用。
如果患者有强烈保肛意愿但手术无法保肛,如果影像学可以判断患者是临床完全缓解(cCR),则可采用密切观察、及时手术。
这样的选择要有影像学支持未来,结合临床、影像以及病理多种因素可能是建立治疗效果评价模型的方向。
2018版CSCO恶性肿瘤诊疗指南公布
![2018版CSCO恶性肿瘤诊疗指南公布](https://img.taocdn.com/s3/m/c59970e1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e8.png)
2018版CSCO恶性肿瘤诊疗指南公布南京——2018年4月21日,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于南京召开了CSCO指南会,近千名来自全国各肿瘤领域的临床工作者,参加了会议,交流研究结果,见证指南更新。
4月21日早上8点,CSCO召开了新闻发布会,CSCO理事长李进教授,学会领导秦叔逵教授、吴一龙教授、梁军教授、徐瑞华教授、王绿化教授、程颖教授,秘书长江泽飞教授、郭军教授,出席新闻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为积极响应建设“健康中国”的伟大部署,配合国家医药、卫生行政部门和社会保障部门进一步做好肿瘤防治工作,推动全国临床肿瘤学科的规范化建设,帮助各级医务人员提高诊治和研究水平,CSCO 本着“兼顾地区发展不平衡、兼顾药物和治疗措施的可及性、兼顾肿瘤治疗价值”基本原则及核心思想,制定一系列常见恶性肿瘤诊疗指南。
2016年,CSCO首次发布肺癌诊疗指南,2017年,CSCO发布了包括结直肠癌、乳腺癌、胃癌和恶性黑色素瘤等4种常见恶性肿瘤诊疗指南,指南发布以来,受到专业人士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
2018年,CSCO指南工作委员会将更新肺癌、乳腺癌、胃癌、结直肠癌指南,同时还将新发布肾癌、头颈肿瘤、甲状腺癌、肉瘤、胰腺癌、肝癌、血液肿瘤、食管癌等八个指南。
CSCO指南特点基于循证医学证据、兼顾诊疗产品的可及性、吸收精准医学新进展,制定中国常见癌症的诊断和治疗指南,是CSCO的基本任务之一。
近年来,国际指南的制定出现了一个新趋向,即更多地考虑诊疗资源的可及性,这尤其适合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差异性显著的国家及地区,CSCO指南需要兼顾地区发展差异、药物和诊疗手段的可及性以及肿瘤治疗的社会价值三个方面。
CSCO指南的具体特点可以概括为:针对恶性肿瘤的诊疗问题,以前分为基本策略和可选策略,基本策略属于可及性好的普适性诊疗措施,可选策略属于在国际或国内已有高级别证据,但可及性差或效价比超出国人承受能力的药物或质量措施,或临床实用但证据等级不高的措施。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原发性肺癌诊疗指引2018版更新说明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原发性肺癌诊疗指引2018版更新说明](https://img.taocdn.com/s3/m/70e09cc37f1922791788e813.png)
20
0
辅助2年的EGFR-TKI治疗较化疗显著延长DFS,显著降低疾病复发风险
Zhong WZ, et al. Lancet Oncol. 2018 Jan;19(1):139-148. Yue D, et al. 2017 WCLC OA16.04.
分子分型 总体推荐 – 注释部分的更新 (1)
• T790M检测:对于EGFR TKIs耐药病例,建议二次组织活 检进行继发耐药EGFR T790M检测(ARMS或Super ARMS 法)[22]。EGFR-TKIs耐药后不能获取组织的患者,建议行血 液ctDNA EGFR T790M检测(ARMS或Super ARMS法) (1A类证据)[23-26] • ALK融合Ventana免疫组化或FISH或RT-PCR检测 (1类证 据)[8-13,27-30] • ROS1融合RT-PCR或FISH法检测(1B类证据)[12,13,18,31-35 ]
尤其在标本量有限的情况下,可采用同时检测多个驱动 基因的技术,如PCR技术或NGS技术
EGFR突变/ALK融合的检测应在患者诊断为晚期NSCLC 时立即进行,早期患者演变为IV期时也应进行EGFR突 变/ALK融合的检测[11] 原发肿瘤和转移灶都适于进行EGFR突变/ALK融合分子 检测[11] 为了避免样本浪费和节约检测时间,对于晚期NSCLC活 检样本,应根据所选用的技术特点,一次性切出需要诊 断组织学类型和进行EGFR突变/ALK融合检测的样本量, 避免重复切片浪费样本;如果样本不足进行分子检测, 建议进行再次取材,确保分子检测有足够样本
*术后病理N2可以考虑术后放疗(2B类证据)或加入术后放疗随机分组研究[23-29]。
3. 可手术IIIA期原发性NSCLC的治疗
CSCO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诊疗指南更新要点(完整版)
![CSCO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诊疗指南更新要点(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a76eb821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f5.png)
CSCO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诊疗指南更新要点(完整版)本次内容针对驱动基因阳性/阴性晚期NSCLC 2024 CSCO诊疗指南内容以及更新要点进行介绍驱动基因阳性晚期NSCLC指南更新要点EGFR突变晚期NSCLC更新要点:更新要点一:基于IBIO-103研究,一线治疗新增贝福替尼为I级推荐;更新要点二:基于FLAURA2研究,一线治疗新增奥希替尼+化疗为II级推荐;更新要点三:基于MARIPOSA 研究,一线治疗文字描述部分新增Amivantamab+Lazertinib;更新要点四:基于IBIO-102研究,后线治疗新增贝福替尼为I级推荐;更新要点五:后线治疗文字描述部分新增BL-B01D1(EGFRxHER3-ADC);更新要点六:基于PAPILLON研究,EGFR20外显子插入突变一线治疗新增Amivantamab+含铂双药化疗为Ⅲ级推荐;更新要点七:基于WU-KONG 6研究,EGFR20外显子插入突变后线治疗新增舒沃替尼为I级推荐;ALK融合阳性晚期NSCLC更新要点:更新要点一:阿来替尼、布格替尼和洛拉替尼作为一线治疗I级优先推荐;更新要点二:基于INSPIRE研究,一线治疗新增伊鲁阿克作为I级推荐;更新要点三:一线治疗文字描述部分新增依奉阿克;更新要点四:基于INTELLECT研究,后线治疗新增伊鲁阿克作为一线克唑替尼耐药后的I级3类推荐;ROS1融合阳性晚期NSCLC更新要点:更新要点一:基于TRIDENT-1研究,一线和后线治疗新增Repotrectinib 为III级推荐3类推荐;BRAF V600突变晚期NSCLC更新要点:更新要点一:基于PHAROS研究,一线治疗新增Encorafenib+Binimetinib作为III级3类推荐;MET 14外显子跳跃突变晚期NSCLC更新要点:更新要点一:基于VISION研究,一线及后线治疗上调特泊替尼为I级推荐;更新要点二:分别基于GLORY研究和KUNPENG研究,一线及后线治疗新增谷美替尼和伯瑞替尼为I级推荐;更新要点三:基于一项IIIb期研究,一线治疗新增赛沃替尼为II级推荐;RET融合阳性晚期NSCLC更新要点:更新要点一:基于LIBRETTO-431研究,一线治疗将塞普替尼的I级推荐的证据类型由3类改为1类;更新要点二:基于ARROW研究,一线治疗上调普拉替尼为I级推荐;HER2突变晚期NSCLC更新要点:更新要点一:基于DESTINY-Lung02研究,后线治疗上调德曲妥珠单抗为II级推荐;KRASG12C突变晚期NSCLC更新要点:更新要点一:新增Garsorasib(D-1553)、IBI351、JDQ443等文字描述部分;驱动基因阴性晚期NSCLC指南更新要点更新要点一:基于IPSOS研究,非鳞癌一线治疗PS 2部分新增阿替利珠单抗为II级推荐;更新要点二:基于TROPION-Lung01研究,非鳞癌二线治疗文字描述部分新增Dato-DXd;更新要点三:基于IPSOS研究,鳞癌一线治疗PS 2部分新增阿替利珠单抗为II级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