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章》《风雨吟》《统一》精品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堂检测
1、下列对这首诗主旨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 是( A ) A. 这首诗表现了一种被别人或社会当作装饰 品的深沉的人生悲哀。 B. 这首诗以超然而珍贵的感情写了一刹那的 意境,寄寓了深刻的哲理。 C. 这首诗表现了人物、事物间息息相关、相 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关系。 D. 这首诗以两幅优美的画面隐喻,暗示着人 生中许多“相对”的关系。
合作探究
第二节作者是怎样将“梦”与“窗子” 联系起来的?
“窗子”与“梦”互不相关,却在 “装饰”这一点上又发生了联系。
合作探究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一句中的“装 饰”一词应如何理解?
“装饰”一词表明白天看到的 桥上人,成了楼上人夜晚美梦的构 成。这被“装饰”了的梦一定是无 比甜蜜、无比美满、无比浪漫、无 比美丽的。“装饰”一词显出了动 人的情意。
合作探究
主旨
《断章》从平凡的生活中提炼出桥、 景、人、窗、月、梦等这几个典型意象, 抒发了内心的朦胧情感,还蕴含着某种哲 思——人与人之间、物与物之间,不论自 觉或不自觉,都有可能产生这样或那样的 联系。
写作特色
(1)画面剪合,构思巧妙。
意象交叠组合成了四幅画面,四幅画 面之间又产生了微妙的联系。作者把这些 看来零乱的人和物,巧妙地组织在一个框 架中,构成了一幅水墨丹青小品或构图匀 称的风物素描。这幅画没有明丽的颜色, 画面却配置得错落有致,透明清晰,可见 作者构思之巧妙。
合作探究
找出第一节中的两个地点,并说说这 两个看似不相关联的地点是如何发生 联系的。
“桥上”“楼上”这两个地点,却 因为“看风景”这个动作发生了联系。 “你”站在桥上欣赏风景。“看风景的 人”在楼上看“你”。“你”变成了“ 看风景人”的欣赏对象,当“你”欣赏 风景时,“你”自己却不知不觉中被他 人观看。这两幅画因“看风景”而构成 一个立体空间。
人不仅是“风景”(即大自然) 的组成部分,而且是“风景”的重要 组成部分。“风景”里有了“人”, “风景”才会有灵气,才更生动。
合作探究
诗歌是如何凸显“美”的?
在“楼上人”的眼里,“你”比“风 景”更美;在“楼上人”的心目人,“你 ”的皎洁妩媚胜过了“明月”。全诗虽无 一个“美”字,而“美”的形象却从读者 的想象中凸现出来。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合作探究
赏析《断章》的语言美。
这首诗的句法相同,首尾相连,主客互换 ,语音回旋。前后两句主语和宾语的内涵上相 同,而在功能上发生了互换。“你站在桥上看 风景”和“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看”这 一动词没有变,而看到的主体或客体却发生了 互换;“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和“你装饰了 别人的梦”,也是同样的句法。这种形式,不 仅使诗句首尾相联,加强了诗句的衔接和语言 的密度,而且统一了诗画意境,在听觉上给人 一种语音回旋的享受。
学习目标
1、把握诗歌意象,体会诗人的情感。 2、分析诗歌的语言,感受诗歌的意境 美和画面感。 3、理解人世间万物相互依存的哲理内 涵。
作者简介
卞之琳(1910—2000),笔名季陵, 江苏海门人。现当代诗人、文学评论家、 翻译家,与李广田、何其芳一起被称为 “汉园三诗人”,被公认为是新文化运 动中重要的诗歌流派新月派和现代派的 代表诗人。他早年诗作大多表现对现实 的不满和找不到出路的苦闷,情感抑郁。 其诗想象微妙,笔墨简省,较晦涩难懂, 抗战爆发后,诗风变得开阔、明朗。主 要作品有诗集《鱼目集》《慰劳信集》 《雕虫纪历》,合集《汉园集》等。
不同的读者读同一首诗,由于生活环 境、文化传统、艺术观念、鉴赏心境等的 不同,会形成不同的审美期待,产生全然 不同的发现。正所谓“一千个读者一千个 哈姆雷特”,希望同学们回去再多读多思, 从而读出自己与众不同的感受。
板书设计
以桥为中心 断章
以夜为中心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宇宙万物 息息相关 互为依存
拓展延伸
仿照示例,写一个富含哲理的句子。
示例: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 便小了。
井底的蛙,你自鸣得意时,视野便窄了。 笼中的鸟,你安于现状时,自由便没了。
拓展延伸
你还知道哪些著名的哲理诗?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首诗道出了“不同的观察角度,有 不同的结论”以及“旁观者清”的道理。
拓展延伸
陆游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这首诗道出了“学以致用”的道理。
拓展延伸
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道出了“站得更高,看得更 远”的道理。
合作探究
结合你对诗歌的理解,说说这首诗表 达了怎样的哲理。
世间万物本来就是相互关联、互相 依存的,人与人之间、物与物之间,不 论自觉与不自觉,都有可能产生这样或 那样的联系。
合作探究
《断章》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破除固执,改变自限、自是、自大 的心理状态与人生态度。不断觉解,学 会欣赏、尊重、关怀他人,充实、提高 与完善自我的生命境界。
写作特色
(2)含蓄蕴藉,哲理丰富。 此诗含蓄蕴藉,但语言却极朴素、平
实。以人人能懂的语词,写人人能悟却不 能道尽的哲理与人生智慧:万事万物的区 别、分割都是相对的、暂时的,联系是内 在的、永恒的。此诗只是诗人刹那间的感 想,但内涵却无限丰富。
课堂小结
这首诗只有四句,共34字,但其蕴含 的人生哲理却相当丰富,为人们欣赏提供 了诸多可能性。
合作探究
有感情地朗读《断章》,概括诗中描 写的画面。
白日游人观景、夜晚月光如洗。
合作探究
这首诗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一 起构筑了什么样的意境?
“站在桥上的你”,“楼上 看风景的人”,“桥”,“楼” ,“明月”,“窗子”,“别人 ”“梦”。
这些意象营造了优美、温馨 的意境。
合作探究
在诗中,人与“风景”的关系是什么?
导入新课
有句话这样说道:“有心栽花花不开, 无心插柳柳成荫。”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 首诗——《断章》,选自卞之琳的《鱼目 集》,写于1935年10月,是诗人的重要代 表作之一。据诗人自己说,这首诗本来是 一首诗中的四句,因只有这四句诗人感到 满意才保留下来,自成一篇。不料这首诗 竟成了诗人流传最广,最有代表性的一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