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常见题型归类示例
高三历史知识点及例题
![高三历史知识点及例题](https://img.taocdn.com/s3/m/77222635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88.png)
高三历史知识点及例题在高三历史学科的学习中,掌握并理解历史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在本文中,我将介绍一些高三历史知识点,并提供相关的例题,帮助你更好地准备历史考试。
一、中国古代史知识点1. 中国封建社会的形成与发展- 介绍封建制度的基本特征和历史背景- 解释封建社会的形成原因和影响- 例题:下列哪个时期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的形成?A. 夏朝B. 商朝C. 春秋时期D. 战国时期2. 秦汉时期的统一与繁荣- 讲述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过程和影响- 介绍汉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例题:秦代统一六国的基本途径是什么?A. 政治征服B. 经济融合C. 文化借鉴D. 军事侵略3. 唐宋时期的经济繁荣与文化传播- 解释唐宋时期的繁荣景象及原因- 了解唐宋文化的特点和影响- 例题:下列哪个朝代是中国古代经济最为繁荣的时期?A. 唐朝B. 五代十国C. 南宋D. 北宋二、世界史知识点1. 近代西方社会的起源与发展- 介绍欧洲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过程- 解释科学革命和文艺复兴的意义- 例题:下列哪个事件标志着近代西方社会的起源?A. 法国大革命B. 美国独立战争C. 工业革命D. 第一次世界大战2.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二战- 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和影响- 分析二战的起因和全球影响- 例题:下列哪个因素导致了二战的爆发?A. 资本主义扩张B. 种族歧视C. 左翼政治运动D. 军事技术发展3. 冷战与国际关系- 解释冷战的起因和特点- 分析冷战对世界国际关系的影响- 例题:冷战的核心竞争是哪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对抗?A. 美国与苏联B. 美国与中国C. 苏联与英国D. 苏联与德国三、现代中国史知识点1. 新中国的成立与社会主义改革开放- 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历程- 分析改革开放政策的背景和意义- 例题:下列哪个事件标志着新中国的成立?A. 南京长江大桥的修建B. 第一次国共合作C. 1949年的解放战争胜利D. 北京奥运会的举办2. 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 讲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进程和特点- 解释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发展- 例题:下列哪个时期中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制度?A. 文化大革命时期B.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C. 改革开放初期D.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阶段3. 当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与国际地位- 了解中国的外交政策和发展战略- 分析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角色和影响- 例题:下列哪个国际组织是中国的创始成员之一?A. 联合国B. 世界贸易组织C. 上海合作组织D. 亚洲开发银行通过掌握以上历史知识点,并通过解答相应的例题,相信你可以更好地应对高三历史考试。
高考历史常见题型____归类示例
![高考历史常见题型____归类示例](https://img.taocdn.com/s3/m/dd2423d4ce2f0066f5332237.png)
高考历史常见题型归类示例2011年5月(一)文字型材料解析理解文字1、概括归纳(1)注意提示性文字(注解、出处及材料的开头和末尾)(2)抓住关键句、词、字。
关注总结性的词句,归纳出材料反映的核心内容。
借助标点符号及关键词划分层次。
(3)材料中体现出来的时间(各种方式的隐含时间信息)(4)材料中人物的阶级本质(5)尽量不要照抄原文例1、阅读下列材料:(2003年高考文综)(陈启源)岁甲寅(1854年)至南洋,遍游各埠,考求机器之学壬申岁(1872年)返粤,在简村乡创设缫丝厂,名曰“继昌隆”,……出丝精美,行销欧美两洲,价值之高,倍于从前,遂获厚利。
先是乡间缫丝,循用旧法,闻启源提议创用汽机,咸(都)非笑之。
及工厂已成,果著成效,机房中人又联群挟制,鼓动风潮,谓此风一开则工人失业,生计立穷,无知之民相率附和,几欲将丝厂毁拆……。
当风潮最剧时,亲友危之,宗族议之,(启源)亦绝不为动,共魄力之雄毅有如此者。
然以事招众忌,乃攻创缫丝小机,以便小资本家经营,功用则与大机无异,而小机之利尤普。
卒之(终于)风气日开,南、顺(南海、顺德)各属群相仿效。
今(1900年)全省缫丝均用机器,多至百数家……——《南海县志》卷21请回答:(1)根据以上材料,把有关继昌隆缫丝厂投产后艰苦创业、生产经营的重要情况,概括提炼、逐条列出。
(不得摘抄材料原句)(7分)2、评价、影响、作用:要坚持辩证的观点(积极和消极)3、观点论证题型:第一种:无需判断,直接用史实论证(如:有人说…你对此观点是如何理解的?)第二种:先判断观点(正确、错误或片面),然后用史实论证第三种:开放性试题:先选择一种观点,然后论证。
第四种:陈述观点题。
综合所列观点,找出合理之处,陈述自己的观点。
例2、2005年是甲午战败110周年和抗战胜利60周年,两次中日战争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回答下列问题:(1)1995年4月,台湾《马关条约》百年百人访日团在签订《马关条约》的春帆楼上举行纪念会,认为台湾脱离中国,是台湾人“不幸中的大幸”。
高考历史题型分类归纳总结
![高考历史题型分类归纳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794b41ae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069eb42.png)
高考历史题型分类归纳总结一、选择题选择题是高考历史试卷中常见的题型,主要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能力。
根据题目要求,学生需要从四个选项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
1. 单项选择题单项选择题是最基本的选择题类型,要求选择一个正确答案。
通常涉及历史事件、人物、时间、地点等方面的知识。
例如:根据《资治通鉴》记载,永队中济北前队总分司虞允文所起兵事被称为()。
A.玄武军起义B.黄巢起义C.安禄山起义D.黄袍加身2. 判断选择题判断选择题是指给出一个陈述,要求判断其真实性,选择正确的选项。
通常涉及历史事件、文化传统、政治制度等方面的知识。
例如:五四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它发生在()。
A.1905年B.1911年C.1919年D.1937年二、解答题解答题要求学生对历史问题进行较为详细的阐述和解答,展示出对历史知识的深入理解和思考能力。
其答题形式多样,可以是问答题、填空题、论述题等。
1. 问答题问答题是考生需要对出题者提出的问题进行简洁明了的回答。
通常涉及历史事件、政治制度、文化传统等方面的知识。
例如:回答问题:列宁在哪一次革命胜利后首次提出了“社会主义。
”这一术语?回答:1917年十月革命。
2. 填空题填空题要求学生在空白处填写正确的答案,通常涉及历史事件、人物、时间、地点等方面的知识。
例如:《马可波罗游记》是由意大利旅行家()所撰写的。
3. 论述题论述题是要求学生通过对问题的分析和论述,阐述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通常涉及历史事件、政治制度、社会变革等方面的知识。
例如:论述题:当代中国的发展道路是怎样走出来的?论述:...三、分析题分析题要求学生对历史材料进行深入分析,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应问题。
分析题通常涉及历史事件、人物、社会变革等方面的知识。
例如: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某历史事件描述材料2:某历史人物言论问题:从材料可以看出该历史事件对社会的影响是什么?四、综合题综合题是对多个历史知识点进行综合考查的题目。
高考历史的答题模板详解
![高考历史的答题模板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4478e653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c8.png)
高考历史的答题模板详解【导语】历史的想要获得高分并不是只要背诵就好,学生掌控一些答题的模板这样会减少不必要的失分,下面作者将为大家带来高考历史的答题模板介绍,期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考历史的答题模板1、历史背景=(国内+国际)(经济+政治+文化+……)⑴经济背景=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经济格局+……⑵政治背景=政局+制度+体制+政策+阶级+民族+外交+军事+……⑶文化背景=思想、宗教+科技+教育+……如:鸦片战争背景:(一)国内:1、经济:自然经济+资本主义萌芽+土地集中。
2、政治:①腐败:官场+军队+财政②阶级矛盾。
3、思想:愚昧自大。
(二)国际:1、经济:工业革命→市场原料。
2、政治:资本主义扩大。
2、历史条件:与背景分析基本相同,更侧重于有利因素如十月革命的历史条件:(一)国内:①经济: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相对落后、生活贫困②政治:沙皇独裁、无产阶级壮大、革命政党成熟、气力对照变化等③思想:列宁主义指导。
(二)国际:帝国主义忙于一战等。
3、原因广度:原因=主观(内因)+客观(外因)⑴主观原因:事件发起、参与者内在经济、政治、思想诸方面因素⑵客观原因:自然、社会环境、外在各方面经济、政治、思想因素等原因广度与背景分析方法基本相同,背景侧重于静态分析,原因更侧重于动态分析。
如美国独立战争的原因广度分析:(一)内因:①经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统一的市场等②政治:美利坚民族形成、资产阶级、种植园主阶级形成等③文化:统一的文化、民族意识觉醒等。
(二)外因:①英国的经济掠夺和政治压迫②启蒙思想的影响等。
4、原因深度:原因:→直接→主要→根本⑴直接原因:最直接引发事件的偶然性因素(导火线、借口等)⑵主要原因:包括引发事件的主观、客观各方面重要因素⑶根本原因:历史趋势(生产力发展、时期要求)+主观需要等三者既有层次区分,又有联系渗透,如“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主要原因触及当时国内外各种矛盾,包括帝国主义入侵、北洋军阀黑暗统治、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无产阶级壮大、十月革命影响、马克思主义传播等因素;根本原因则是主要原因中最深层的因素。
全国卷历年高考历史真题归类分析(含答案)
![全国卷历年高考历史真题归类分析(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732c36d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02.png)
全国卷历年高考历史真题归类分析(含答
案)
随着高考的临近,复历年的高考真题可以帮助考生们更好地了
解考试内容和命题趋势。
本文将对全国卷历年高考历史真题进行归
类分析,并提供答案供参考。
1. 主题一: 中国古代史
- 历史大事:分析历史事件的发展背景、原因和影响。
- 古代文化:考察古代文化的特点、代表性作品以及文化传承。
- 政治制度:探讨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和特征。
2. 主题二: 中国近代史
- 中外关系:分析中国与外国的交往、冲突和影响。
- 改革与开放:了解中国近代的改革开放进程及其影响。
- 革命与建设:研究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背景、成果和困难。
3. 主题三: 世界史
- 世界古代文明:研究不同古代文明的特点、影响和互动。
- 世界文化与科技:了解世界各地的文化交流和科技发展。
- 国际关系:分析国际关系的发展和重要事件。
以上只是归类的一部分,具体的历年高考历史真题请参考相关资料。
这些归类有助于考生们更好地了解历年高考历史真题的命题思路和重点考点,有助于针对性地进行复和备考。
注意: 考生在复过程中应做到独立思考,避免抄袭和机械记忆答案。
最好结合教科书和参考资料,深入理解历史知识,并加以分析和思考。
: 考生在复习过程中应做到独立思考,避免抄袭和机械记忆答案。
最好结合教科书和参考资料,深入理解历史知识,并加以分析和思考。
希望以上内容对考生们有所帮助,祝愿大家在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
历史高考题型分类训练2史料实证类(史料类型)
![历史高考题型分类训练2史料实证类(史料类型)](https://img.taocdn.com/s3/m/7c823e59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fc.png)
历史高考题型分类训练2史料实证类(史料类型)训练2 史料实证类(史料类型)一、文献史料1.《史记》记载:“自古受命帝王及继体守文之君,非独内德茂也,盖亦有外戚之助焉”,清代赵翼也说道:“东汉多女主临朝,不得不用其父兄子弟以寄腹心。
”汉代此用人机制()A.实现了对地方的直接控制B.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C.削弱了汉宗室贵族的势力D.使皇权受到外朝控制[答案] C[解析]材料中“东汉多女主临朝,不得不用其父兄子弟以寄腹心”表明汉朝重用外戚,削弱了汉宗室的力量,故C项正确。
2.下表是汉代某一个阶段关于三个青铜器的铭文记述。
作为史料,这些铭文可以用来研究汉代()A.官营手工业生产规模B.盐铁官营的实施状况C.手工冶金的生产技艺D.国家赋税的征收情况[答案] C[解析]材料中的青铜器的铭文记载了生产时间、生产工匠、重量、价值等,反映了手工冶金的生产技艺高超,故C项正确。
3.(2018·九江质检)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汉代察举制的历史叙述。
据此能够被认定的是()A.孝廉成为两汉时期选官的唯一标准B.增加选官的限制以保障贵族政治的稳定C.两汉到魏晋时期察举制度不断完善D.东汉末年选官实践与制度设计出现背离[答案] D[解析]“少机警,有权数,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不符合孝廉的标准,可见与当初选官的标准有所背离,故D项正确。
()4.(2018·晋城月考)下面是不同史籍对汉代经济状况的记载。
由此可知,西汉时期A.具备经济区域分工的基础B.实行与民休息的经济政策C.区域间长途贩运发展繁荣D.商品经济占据了主导地位[答案] A[解析]由材料“山西饶材、竹……山东多鱼、盐……江南出楠、梓……”“陇、蜀之丹漆旄羽,荆、扬之皮革骨象,江南之楠梓竹箭……”可知西汉时期已经出现经济区域分工,故A项正确。
5.(2018·淄博模考)针对“玄武门之变”这一史实,《旧唐书·高祖本纪》中写道:“六月庚申,秦王以皇太子建成与齐王元吉同谋害己,率兵诛之。
高考历史主观题分类指导及各类题型全汇总
![高考历史主观题分类指导及各类题型全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50f9cc01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ad.png)
高考历史主观题分类指导及各类题型全汇总指导及题型特征1.分类:主要分为政治、经济、文化三种原因。
2.题型特征:一般采用因果关系的设问形式,如: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某一事件的发生?或者为什么某一现象会出现?四.解题方法1.准确理解题干,明确考察的是哪种原因。
2.对历史事件、现象进行全面的了解和分析,找出可能的原因。
3.进行筛选和归纳,确定最可能的原因,并进行论证和解释。
比较对比型一.什么是比较对比型试题?比较对比型试题是要求对两个或多个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文化等进行比较和对比,从而得出共同点和不同点,阐明历史发展规律和历史意义。
二.比较对比型试题的分类及题型特征1.分类:主要分为事件对比、人物对比和文化对比三种。
2.题型特征:一般采用对比、分析、评价的设问形式,如:比较两个历史事件的共同点和不同点,阐明历史发展规律和历史意义。
三.解题方法1.准确理解题干,明确比较的对象和要求。
2.对比两个或多个对象的共同点和不同点,进行分析和归纳。
3.从中找出历史发展规律和历史意义,进行评价和总结。
综合型一.什么是综合型试题?综合型试题是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的历史知识和材料,对一个或多个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文化等进行全面、综合的分析和评价,展现综合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
二.综合型试题的分类及题型特征1.分类:主要分为材料分析、综合评价、综合分析等。
2.题型特征:一般采用综合、分析、评价的设问形式,如:根据所提供的材料,分析某一历史事件的原因和影响;对某一历史人物进行全面评价,阐明其历史意义等。
三.解题方法1.认真阅读材料,理解题目要求和考点。
2.分析材料,找出历史事件、人物的特点和影响,进行综合评价。
3.根据所学历史知识,对材料进行补充和印证,展现综合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
是导致事件发生的决定性因素。
3)根本原因:是影响全局、具有必然性并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主要原因的基础和根源。
改写:原因可以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分为内因和外因,包括根本原因和具体原因、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以及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
高中历史七大题型答题模板
![高中历史七大题型答题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9f341573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8a.png)
高中历史七大题型答题模板客观题(选择题)客观题主要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能力,通常分为单选题和多选题两种类型。
在答题时,学生应该先审清题意,明确题目所问,然后再从选项中寻找符合题意的答案。
对于一些需要识记的知识点,如时间、地点、人物等,学生可以通过口诀、图表等方式进行记忆。
主观题(非选择题)主观题主要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运用和分析能力,通常包括材料解析题、问答题、论述题等类型。
在答题时,学生应该先认真阅读题目所给的材料和问题,理解题目要求,然后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回答。
在回答时要注意条理清晰、逻辑严谨,并尽可能做到史论结合、论从史出。
开放题开放题主要考察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通常包括小论文、论述题等类型。
在答题时,学生应该先认真审题,明确题目要求,然后结合自己的观点和所学知识进行回答。
在回答时要注意观点明确、思路清晰、逻辑严谨、语言流畅,同时要注意论据充分、论证有力。
填图题填图题主要考察学生对历史地图的理解和记忆能力,通常包括历史地图填充图和历史地理填图等类型。
在答题时,学生应该先认真阅读题目所给的地图和填图要求,明确填图范围和标准,然后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填写。
在填写时要注意准确无误、规范整洁。
连线题连线题主要考察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关联和理解能力,通常包括时间轴连线题、事件关联题等类型。
在答题时,学生应该先审清题意,明确题目所问,然后根据所学知识将相关事件进行连线。
在连线时要注意事件的准确性、逻辑的严谨性。
排序题排序题主要考察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先后顺序和逻辑关系的掌握情况,通常包括时间排序题、事件排序题等类型。
在答题时,学生应该先审清题意,明确题目所问,然后根据所学知识将相关事件进行排序。
在排序时要注意时间的准确性、逻辑的严谨性。
列举题列举题主要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能力,通常包括列举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等类型。
在答题时,学生应该先审清题意,明确题目所问,然后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列举。
高考历史六种题型特点及答题技巧
![高考历史六种题型特点及答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9ff37325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01.png)
高考历史六种题型特点及答题技巧在高考试题中,历史解答题常常以六种题型出现:叙述型、综合型、说明型、比较型、评述型和开放型。
下面我们就一一介绍六种题型考法,以及答题技巧有哪些~。
一、六种题型1.叙述型从历史的角度归纳和综合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的过程(原因、经过、结果)或历史人物主要的活动。
设问往往要求考生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或者是直接从材料中提炼论点回答。
题目中一般含有简述、叙述、概述、试述等提示语,回答时要紧紧围绕事件或者人物的主要活动,把散见于教材中的内容根据要求进行整理,注重考查对教材知识的再认再现和归纳总结。
2.综合型把分散在教材不同章节、不同国度、不同历史时期但又有某种联系的历史内容融合在一起进行综合考查,它既便于考查学科知识之间的系统联系,又注重考查多层次、多角度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从解答方法上看,多运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解答方法解题,是叙述、论证、分析、比较等的综合体。
这种题型的突出特点是内容跨度大,能力要求高。
3.说明型说明型是对事物的本质或者对事物(事件)进行分析说明。
设问中往往包含有试分析、试说明、表明、体现了、反映出等词语。
这种题型主要考查考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阐释的能力和多层次、多角度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4.比较型比较型是将有某种关联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历史事件(现象、人物)放在一起进行对比分析。
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划分为单项比较与综合比较、横向比较与纵向比较、求同比较与求异比较、定性比较与定量比较四大类。
这种题型主要考查考生多层次、多角度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5.评述型评述型是对历史事件(现象)和历史人物,依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进行阐释、评判和估价,得出符合实际的理性认识。
这种题型的一般要求是对历史事件(现象)和历史人物的活动,进行综合归纳,概要叙述,再依据当时的具体条件,给予历史唯物主义的评价。
把不同要求的评述结合在一起,又可以分为:评价与叙述相结合成为评述型题;与论证相结合成为评论型题;与分析相结合形成评析型题。
2024广东高考历史题型
![2024广东高考历史题型](https://img.taocdn.com/s3/m/521d6269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418ce7b.png)
2024广东高考历史题型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经过多年的改革和完善,广东高考历史科目在题型设置上已经逐渐趋于科学和合理。
而2024年的广东高考历史题型也将有所调整和变化,以更好地考察学生的历史知识和能力。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详细了解一下2024年广东高考历史题型的情况。
2024年广东高考历史科目将继续沿用“单科单题”的考试模式,其中包括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和论述题四种题型。
每种题型的分值和难度都会有所调整,以更贴近历史学科的特点和要求,同时也更好地考察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下面我们将分别对这四种题型进行详细介绍。
选择题是广东高考历史科目的必考题型,通常设有15-20道选择题,每题2-3分,总分占比约为30%。
选择题主要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理解能力,以及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认识和分析能力。
选择题的题目通常包括人名、事件、名词解释等,要求学生根据题目的描述和选项的内容做出正确的选择,其中有些题目可能需要学生进行推理和判断,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通过对2024年广东高考历史题型的详细介绍,我们可以看出,广东高考历史科目的题型设计是经过精心调整和科学设置的,旨在考察学生的历史知识和能力,同时也更好地锻炼学生的思维和分析能力。
希望广大考生能够认真准备,严谨复习,取得优异的成绩,实现自己的学业目标。
【本文共XXX字】希望2024年广东高考历史科目的考生能够充分准备,认真备考,取得优异的成绩。
历史学科虽然内容广泛,但只要认真学习,理解历史的内在逻辑,掌握历史的基本知识和方法,相信一定能够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
祝愿所有考生都能够顺利通过2024年广东高考历史科目,实现自己的梦想和目标!第二篇示例:2024年广东高考历史题型和大纲相比有较大的变化,考生需认真准备。
历史是一门让人们了解过去、理解现在、预测未来的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历史意识有着重要的作用。
2024年广东高考历史科目涉及到中国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等多个方面,下面我们将来看一下2024年广东高考历史题型的具体内容。
高考历史28个答题模板及答题技巧汇总(真的超精细哦)
![高考历史28个答题模板及答题技巧汇总(真的超精细哦)](https://img.taocdn.com/s3/m/7986914a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ed.png)
高考历史28个答题模板及答题技巧汇总
(真的超精细哦)
本文档汇总了高考历史科目的28个答题模板和答题技巧,希望能够对同学们备考有所帮助。
1. 选择题答题模板
模板一:审题定位
1. 仔细阅读题干和选项。
2. 确定问题的类型和要求。
3. 根据知识点和题干信息做出答案选择。
模板二:排除法
1. 阅读选项,将明显错误选项排除。
2. 留下可能正确的选项,根据题干信息做出最终选择。
2. 完成句子题答题模板
模板一:逻辑推理
1. 仔细阅读待选项和题干,理解题意。
2. 根据题干信息推理答案。
3. 比较选项,选出最符合题意的选项作为答案。
模板二:上下文衔接
1. 阅读前后文,理解文章意义。
2. 根据文章整体情况填写合适的答案。
3. 注意词语的逻辑关系和上下文的连贯性。
3. 解答题答题技巧
技巧一:审题要准
1. 仔细阅读题目,明确要求。
2. 在答题纸上列出要点,避免遗漏重要内容。
技巧二:清晰思路
1. 确定解答思路,条理清晰。
2. 分段回答问题,每段都有明确的中心论点。
技巧三:重点突出
1. 强调重要观点和事实。
2. 使用适当的例子或历史事件支持观点。
技巧四:简明扼要
1. 表达简洁明了。
2. 避免废话,只陈述必要的信息。
以上是本文档汇总的高考历史科目的28个答题模板及答题技巧。
希望同学们能够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答题方法和技巧,取得好成绩!祝你们成功!。
高考历史题型全归纳
![高考历史题型全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68e25230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b3.png)
高考历史题型全归纳高考历史题型一.选择题1.时间排除法历史学科的最大特点就是时序性较强,在高考试题中必然会有所体现,有的是具体时间,有的是大概时间,只要我们对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记忆得非常准确,那么解题就非常迅速和容易,其实90﹪以上的选择题都能通过时间排除法来排除。
例如:19世纪三四十年代工人运动和无产阶级觉醒的历史条件包括①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②工业革命使社会日益分裂成两大阵营③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发生④无产阶级觉悟的提高和斗争性加强⑤马克思主义诞生A。
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⑤D﹒③④⑤本题看起来涉及的历史事件较多,其实只要搞清楚题目的核心是“工人运动兴起和无产阶级的觉醒”和强调的时限是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答案也就出来了,因为①和⑤不符合题意。
又如:2009年全国卷2的第14题(试题略)此题看似难于判断,其实只要根据课本知识明朝与后金之间的战争主要是发生在山海关外的辽东地区、清朝平定大小和卓之战是发生在今新疆地区再结合示意图首先就可否定参考答案B和C,明朝对瓦剌主要采取防御战略,不可能深入到蒙古高原的腹地,因此又可以否定掉A,因而正确答案只能是D。
再如2009年全国卷1第18题:1917年,李大钊撰文指出:“孔子者,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也:宪法者,现代国民自由之证券也;专制不能容于自由,即孔子不当存于宪法。
今以专制护符之孔子,入于自由证券之宪法,则其宪法将为萌芽专制之宪法,非为孕育自由之宪法也。
”李大钊在此强调的是A.批判封建皇权B.反对尊孔复古C.捍卫《临时约法》D.倡导科学精神提干明确限定时间为1917年(处于新文化运动时期),指向为否定孔子,联系新文化运动兴起的直接原因(导火线)是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就不难判断正确答案为B。
2.词语排除法高考选择题的备选项项中经常有一些绝对性的词语,一般情况下,带有绝对性词语的选项往往会有问题。
因为世界上的事物都是相对的,没有绝对,基于此,我们在做题时,除非教材中明确表述为“最早”、“第一”、“完全”、“始终”、“全部”等以外,在拿不准的情况下可以考虑该选项是错误的。
历史考试题型及解题方法
![历史考试题型及解题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f05946b56f1aff00bed51ebc.png)
历史考试题型及解题方法一、选择题1.“三段式”选择题“三段式”选择题是对题支与所列内容按题干要求归类和题支所列内容按时间或空间顺序一次选择。
这种题型较之于“两段式”选择题来说,更简单,难度更小,更易得分。
其理由:第一,无论题目所给内容有四项[①、②、③、④]或是六项,但它仅有A、B、C、D四种变化,而每一变化绝对超不出题支所列范围,其排列与组合极为有限。
第二,无论按题目要求题支有几项正确,或顺序应为何种排列,但考生在题中总能知道四个或六个中的1——2项,那么解题就不难了。
其方法如下:(1)组合选择题组合选择题是指选项有若干“部件”组合而成的选择题。
下列就是一个组合选择题,经过分析,就可断定:选项只要含③就不合题意。
例:秦汉时期在秦岭以北修建的水利工程有:①郑国渠②长城③灵渠④六辅渠⑤白渠选项有: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③④⑤D.④⑤这个题目的第一行是题干,它提出的限制有秦汉时期,提出工程修建时间须在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之间,排斥掉郑国渠秦岭以北是指地点,排斥掉灵渠水利工程指属性,排除掉长城。
做选择题首先要注意题干,对题干所提供的每一个信息进行认真分析,忽略一点就会造成错误。
解此类题时:①若在题支项中已能知其中某项(“X”)为错误。
因此,凡含X 项的备选答案绝对错。
不含X项的可能正确。
②若在题支中,同时知X为“×”、Y为“√”。
因此,知X为“×”的结论如前法;知Y为“√”,则可知含Y可能是“√”,不含Y绝对是“×”。
掌握了上述两种方法的优点:第一,即能在只知1—2项时也可以找出正确答案,从而避免了一些学生对所给四项或六项中部分未掌握而失分。
第二,即使在做题时一两步不能直接推出正确项,也可避免过题中最难判断的难项。
(2)排列选择题例1:下列史实,先后顺序应该是:①王建建立高丽王朝,重新统一朝鲜半岛②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出走麦地那③日本“大化改新”开始④诺曼底公爵征服英国A.①②③④B.②③①④C.②④①③D.④①③②例2:①利玛窦②汪大渊③马可波罗④空海A.④③②①B.①②④③C.②③④①D.③②①④做这类题,可用“首定法”。
+历史特点类考题的类型及解题思路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历史特点类考题的类型及解题思路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44f7295b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baebb6e.png)
高考历史复习:历史特点类考题的类型及解题思路高考历史特点类考题是历史学科中常见的题型之一,主要考查考生对历史事件、人物、现象等的理解、分析和概括能力。
这类题型的设计通常会要求考生根据所给材料,提炼出历史事件或人物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
本篇将对高考历史特点类考题的类型及解题思路进行分析,并列举真题及解析。
类型及解题思路1.背景分析题这类题目通常要求考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背景,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因素。
解题时,考生需要仔细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多角度分析历史事件的背景。
【例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新中国成立初期,国民经济面临严峻的形势,恢复和发展生产成为当时最紧迫的任务。
为此,中央政府制定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包括合理调整现有工商业,合理调整城乡关系,调整税收政策,改革财政体制等。
这些措施为当时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国民经济形势与政策的关系,并说明中央政府采取的措施对当时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所起的作用。
【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成立初期国民经济的形势与政策。
中央政府采取的措施包括合理调整工商业、调整城乡关系、调整税收政策以及改革财政体制等,这些措施为当时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2.过程分析题这类题目通常要求考生分析历史事件的发展过程,包括事件的起因、发展、高潮和结果等。
解题时,考生需要仔细阅读材料,了解事件的详细过程,结合所学知识对事件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
【例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在近代科学诞生之前,人类对于自然世界的理解曾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时期。
在此时期中,各种自然观相继涌现。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两种对立且互补的观点:以牛顿为代表的近代科学自然观和以黑格尔为代表的传统自然观。
近代科学自然观认为自然界是具有确定性和秩序性的,可以用科学方法加以认识和改造;而传统自然观则认为自然界是具有神秘性和不可认识性的,人类只能被动地接受自然的支配。
高考历史常见选择题类型及解题模板
![高考历史常见选择题类型及解题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7640345d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ce.png)
高考历史常见选择题类型及解题模板一、概念类选择题解题模板题型特点概念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对历史概念的再认再现和理解阐释能力,要求对历史概念能准确理解,并对其内在规律和本质进行把握。
此类题在题干中提出一个基本概念,备选项则是对这一概念的阐释。
在题干中经常出现的主要标志性用语有“内容是”“标志是”“性质是”“特点是”“准确的理解是”等。
解题技巧(1)由于此类题要求同学们必须对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人物、基本概念的原因、性质、内容、特点、结果、影响等有全面而准确的理解和掌握,真正理解历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同时还要对相近、相似的历史概念进行比较。
(2)此类题的命题多数会在备选项的表述上采用混淆手法,或偷梁换柱,或以偏概全,或以末代本、因果倒置,所以同学们在做题时要通过比较词语含义来辨识其是否符合历史概念的准确含义。
由于此类题多考查历史教材上的隐性知识,所以在做题时多采用逻辑推理法,即结合相关的知识结论来判断选项是否符合题意。
【题例验证】(2022年辽宁名校联盟高三联考)周人认为“天”是一个公平的力量。
“天”有其规律,有从他的规律中生出来的规矩原则,行事符合“天”的规矩原则,“天”就会保佑、帮助你;倒过来,违背了“天”的规矩原则就会被“天”惩罚降祸。
周人对“天”的信仰()A.是“天人感应”理论成熟的表现B.对后世儒学影响深远C.有利于限制君主,削弱君主专制D.继承了商朝神权政治【技巧体验】此题属于概念类选择题。
从材料中可以看到,周人认为天有自己的运行规律。
人的活动如果顺应了天的运行规律,天就会保佑,否则,就会受到天的惩罚。
从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是周人对天的理解。
这种观点对后来西汉新儒学思想产生了很大影响。
董仲舒提出了天人感应的学说,这影响了后世儒学思想的发展,据此对接选项加以取舍,题目迎刃而解。
【答案】B二、因果类选择题解题模板题型特点(1)该题型考查基础识记和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由结果推断出原因;二是由原因推出结果或影响。
高考历史选择题的题型分类例析
![高考历史选择题的题型分类例析](https://img.taocdn.com/s3/m/ce228e4e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07.png)
高考历史选择题的题型分类例析1.史料主旨型选择题题型特点史料主旨型选择题是以历史典籍碑刻类如经典着作、历史文献、地方史志、名人文集或名言、报纸杂志、铭文碑刻等、文学作品类如诗歌、小说、剧本、楹联、歌谣以及最新的考古发现报告等截取的文字材料作为载体而设计,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获取历史信息,判断、分析、获取历史结论的能力;具有史料来源广、原始性强、命题思路新、考查能力强、历史主旨鲜明的特点;一般此题型的结构特点有两种形式:一是在题干上引入史料创设新情境,并根据材料配置备选项;二是在题干中设置历史概念、历史事实、历史结论、阶段特征等观点,在备选项中设置材料,要求学生根据史料的内容和题干的要求进行甄别判断;解题技巧史料主旨型选择题解答一般运用“读、找、联、析”四步法解答,其具体做法如下:1读:阅读题干文字史料,明确题目立意及考查的角度,解读史料信息及反映的主旨内涵;2找:确定解答的关键词,即求答项,明确求答的方向;3联:根据解读史料,确定题目考查的主干考点,关联所学知识,分析思考史料有效信息;4析:据题干信息,迁移历史知识和结论,分析备选项是否符合题干史料和题意要求,最后确定出符合题意的答案;2.文字材料情境型选择题题型特点文字材料情境型选择题一般是依托课本主干知识或重要历史现象,运用文字材料叙述历史现象或历史结论,题干或选项中引入所学以外的史实,创设新的问题情境,要求学生据所学知识加以分析判断,然后得出历史结论或者论证历史现象的题目;这类题目具有情境新、结论新的特点;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获取有效信息、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解题技巧解答此类型题与文字史料型选择题相似,但又有极大的不同;文字史料型选择题多是紧扣史料的主旨信息,理解史料蕴含的观点或者历史结论,而文字材料情境型选择题是理解题干材料,判断其反映的历史现象或结论,材料只是试题的依托;一般运用读、联、析三步法解答;1读:通过阅读题干,搞清楚材料情境的内容及相关的人物或事件,理解材料所述情境的历史时代或历史现象,确定历史现象所涉及的历史背景;2联:据题干情境,关联相关历史现象或历史阶段特征,回忆所学的历史现象的本质及历史发展规律进行思考;3析:在判断和关联历史知识的基础上,分析各备选项的内涵及其与题干情境的关系,运用历史本质、历史发展规律的相关知识,进行判断和选择;3.文字材料论证型选择题题型特点文字材料论证型选择题一般是指运用史料文献、图表等材料创设新颖的历史情境,以此为依托,设计考查角度分析论证历史现象或历史问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学科能力,具有创新性、情境性、综合性、开放性、时代性的特点;其命题形式或者题干材料是论据,观点在选项中,或者观点在题干中,要求学生在选项中找出相应的论据;解题技巧一般可分为三步进行:1确定主题:通过对题干材料观点或历史结论的理解,明确题目考查的主题及考查的主要角度;2明确考向:判断题目是据题干结论寻找史料或者史实依据,还是从题干材料理解出历史结论、明确解答的思维方向;3巧用方法:解答这类题目一般采取史论结合法、特征分析法等;灵活运用这些解答方法,分析材料观点与论点之间的内在联系,运用一定的史学研究理论思考判断符合题意的答案; 4.表格类选择题题型特点历史表格类选择题主要以数字表格、柱状图及坐标曲线等为载体,借助于具体数字信息,通过定量分析,考查学生解读图表信息、把握历史发展趋势与特征及灵活迁移所学知识的能力;一般这类选择题主要是公式、统计图,包括线条图、圆形结构图,函数图像图、动态曲线图等多种形式,其中尤以政治、经济史命题较多;解题技巧表格数据型选择题解读方法:“三看两注意”;1“三看”:一要看表头及出处;确定表格总体反映的历史事件、现象及历史时期;二要看表格中的项目;根据题干设问,阅读表格或数据中的文字信息的时间、空间、数量的变化升降;三要看表格中的数据纵横变化并综合分析表格中的有效信息所反映的现象,与已掌握的历史基本知识建立正确的联系,从而作出判断,选出最符合题干要求的选项;2“两注意”,一注意数据表格图形式的不同,不同的图表有其特定的技术要求和特点,适合不同的内容,有不同的优势,在提取信息时应根据其特点有针对性地提取信息;二注意反映不同历史内容的数据表格图,如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类型;5.图片、漫画类选择题题型特点图片、漫画类选择题多以历史文物、人物、漫画等图片为依托,综合考查学生判读图片、提取信息和阐释历史的能力;该类试题具有新颖直观、内涵丰富、信息含量大;形象理解与抽象思维巧妙地结合等特点;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图片历史信息,判断分析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解题技巧解答此类型选择题的关键是要对题目所提供的图片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判读,一般应做到“四审、三判、二补、一理解”:1对图片要“四审”:一审图片所反映的时间和空间,准确界定答题范围;二审图片反映历史事物的实质和特征,明确定位答题方向;三审图片的关键信息,明确其内涵和外延;四审多幅图片间是否有明确的联系与变化,确定各图片与题干的关系类别;2对备选项要“三判”:一是判定每一个备选项是否符合图片所反映的史实,排除与之相悖的选项;二是判定各备选项是否符合题干要求,排除与题干要求不符的选项;三是判定各备选项是否与题干有必然的逻辑联系,排除与题干无关的选项;3对图片和文字要“二补”:一是要以图补文,因为有些信息在文字中交代得不明确,却在图片中给出了补充,这可能是判读信息的关键所在;二是要以文补图,这是图片题最主要的一种信息提供方式,因为大多数图片不可能全面地展示相关信息,这就需要通过题干文字或图片名称来给予补充说明,这是判读信息最不该忽视的地方;通过图文信息的互补,提炼出完整的考查信息,以准确解答;4对图片、漫画蕴含的信息要准确理解;通过图片所表现的内容,来判定其所处时代的经济、政治及文化特点和反映的时代特证;特别是根据历史漫画准确判定主题喻意;学生要能通过画面上的文字、人物形态、画面事物构成及相关事物的异同对比等,准确判读出其所含的真实信息,并结合所学的历史知识,分析出漫画的本质主题喻意;6.地图类选择题题型特点这类选择题是题干中把历史地图作为重要的命题材料,并依据历史地图提供的主体信息而设计的一种题型;由于历史地图展示了过去人们的活动空间、进程和特征,包含了丰富的历史信息,故具有考查学生空间想象、读图获取历史信息,形成历史多层次、全方位的联系的能力;它主要包括战争形势图、布局图、疆域图、交通路线图、经济分布图等;解题技巧1解答此类型选择题主要方法:通过对图中自然地理名称、政治地理名称及变化、经济和政治地理区域范围及变化等所反映的信息来判定该图所反映的历史事物、历史特征或形成原因一般要从历史事物的名称变化、历史事物区域范围的变化和新旧历史事物的兴亡变化三方面来思考;2解答这类试题的正确方法策略:抓住历史地图中关键性地名、国家和区域分界线等有效信息,调动和运用所掌握的历史知识,与试题的相关信息建立有效的联系,并作出综合性判断,从而选出最符合题干要求的选项;7.历史概念型选择题题型特点1概念型选择题指对历史基本概念进行阐释的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概念的再认再现和理解阐释的能力,要求准确理解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并对其内在规律和本质属性进行准确把握,题干中常见的提示语有“内容是”“标志是”“性质是”“特点是”“最准确的理解是”等;这类题的命题多数会在备选项的表述上采用混淆手法,或偷梁换柱,或以偏概全,或以末代本、因果倒置等;2这类题目考查形式主要有三种:一是题干概念类,即题干提供一个概念,选项提供与概念相关的四个阐释,要求从中找出一个最符合题干概念的阐释;二是选项概念类,即题干提供某种现象的阐释,选项提供四个概念,要求从中找出符合题干阐释的概念;三是隐形概念类,即题干和选项均不出现概念,但解题时要用到历史概念;解题技巧解答此类选择题需要在准确把握历史概念内涵和外延的基础上,根据考查角度运用以下方法解答;1背景分析法:历史概念有其客观存在的特定背景,根据历史概念的时间和空间,联系所学知识,直接选取合适的答案;2本质定性法:就是对历史概念的性质、本质等属性上的界定,即分析“该概念是什么”;凡是与题目所考查的概念性质不同的就要被淘汰;3时空定量法:就是对历史概念的时间、使用范围等量度上的界定,即分析“该概念在什么时空区间内存在,在什么范围内适用”;4理论分析法: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基本原理可以迅速解答,如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等;8.比较型选择题题型特点1比较型选择题就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具有可比性的历史概念、事件、人物或观点等放在一起,找出其相同点或不同点;题干中常用的提示语有“不同”“相同”“共同”“相似”等;这种类型的试题一般分成两大类:一是要求比较出历史事物的共同点,可称为“求同型”;另一类是要求比较出历史事物的不同点,可称为“识异型”;2从形式上看,比较型选择题有隐性和显性之分,显性比较型选择题在题干中一般有“相同点”“不同点”“共同之处”“相似之处”“最大的不同点”“最根本的不同点”“本质上的相似处”等词语出现;隐性比较型选择题则没有明确的提示语;3从内容上看,这类选择题既有对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的表面问题进行分析比较的,也有对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的本质问题进行分析比较的,通常后一种更常见;解题技巧解答比较型选择题,应在牢固掌握历史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比较分析:1认真审读题目,弄清题意究竟是让“求同”还是让“识异”,对“求同型”比较选择题,可采用找反例法来解答,即选项只要不符合比较对象中的任意一个,即可排除,只有都符合的才可以选择;对“识异型”的比较选择题,则要按照题目要求仔细辨别判断,找出正确的选项;2明确比较对象,确立比较项,即找准比较的角度,如比较历史事件一般从背景、性质、方式、特点、结果、影响等方面思考;3按照确立的比较项分项比较,归纳出它们的相同点或不同点,进行肯定或排除;4运用历史理论进行分析判断,如共性与个性原理、矛盾的特殊性和普遍性关系原理、量变与质变关系原理等;9.因果关系型选择题题型特点因果关系型选择题即考查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的原因和结果的选择题;此类题的基本结构大致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题干列出了某一历史结果,备选项中列出原因,在试题中常出现的标志性词语有“原因是”“目的”“是为了”“是因为”等,而在考查原因时又多进行细化,如考查“根本原因”“直接原因”“历史原因”“主观原因”等;另一种是题干列出的是历史原因,备选项列出的是结果,在试题中常出现的标志性词语有“影响”“结果”等;解题技巧解答因果关系型选择题时需注意如下几点:一是要正确理解有关概念的含义,如原因方面要区别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主要原因及次要原因、直接原因及间接原因、历史原因及根本原因等;二是要注意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全面分析和把握影响历史发展的各种因素;三是在做题时要准确把握题干与备选项之间的逻辑关系,弄清二者之间谁是因谁是果;四是解答此类题的基本方法主要有:①采取时间顺序的方法判断因果关系,在前者一定是因;②运用基本理论的推理得出答案,如客观存在决定主观意识,那么客观存在就是因,主观意识是果;类似的还有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等,利用这些基本理论就可以较为容易地作出判断;10.探究型选择题题型特点探究型选择题以开展研究性学习为问题情境,要求依据科学的价值标准辩证地、历史地分析事件,对有关历史问题和观点进行探究,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观点、方法与技能解决相关问题,具有开发性或探究性的特点;试题的设问多为“□□应为”“符合XX探究主题的材料是”等形式;解题技巧解答此类试题,一是阅读探究情境,明确主题,充分挖掘探究情境所蕴含的有效信息,明确研究主题;二是利用史实支撑法等分析备选项,找出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这类题目解答多运用阶段特征分析法、史实支撑法、理论分析法等;11.逆向否定型选择题题型特点逆向型选择题,又叫否定型选择题,要求选出不正确的选项;题干中常用的提示语有“不是”“不正确”“不包括”“错误的”“无关的”“不属于”等;这类试题的特点是利用学生在考试中的思维惯性来设置答题陷阱,来考查学生的仔细审题能力和细致阅读能力、准确理解历史的思维品质等;解题技巧1抓题干关键词:解答该类试题的关键是要抓住题干中的否定词,这些词语的设置有的比较明显,如“不正确的”“错误的”“不可能发生的”等;注意运用“错误的选项就是符合题意的答案”这一原则来确定出最后的答案;2解答的主要方法:①排除法:通过排除符合历史事实和历史逻辑关系的选项,得出符合题意要求的选项;②直选法:根据自己对历史事实、历史结论的准确理解和认识,直接确定符合题意的选项;③推理法:题目略有难度,暂不能确定某个选项的正误时,假定某一选项正确,然后根据历史事实、结论与历史逻辑关系进行历史推理,得出正确答案;12.史学研究型选择题题型特点史学研究理论型题目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种类型;选择题型多是以引用某些着名史学家、历史哲学家的话语或者某些关于史学理论研究新趋向的史学话语作为题干,简单地考查对史学思想、历史观、历史编纂学、史料学、史学方法论等方面的理解运用;此外还有一种是提供史料或历史观点,考查史料学的研究与运用;主要考查学生客观认识分析历史问题的学科能力;解题技巧1明确试题考查方向;据题目和解答要求,确定命题的角度和思路,确定题目考查的主题和方向,如分清是对史学思想还是历史史观、是史料鉴别运用还是史学研究方法的考查等;2解读题干材料,提取材料的关键信息,迁移或依托所学历史知识,运用所知史学知识、史学理论,分析各备选项或设问,据题目要求运用必要的史学知识、史学研究方法、史观解答;。
2019年高考历史考试说明和题型示例及参考答案
![2019年高考历史考试说明和题型示例及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21dc8eece2f0066f5332250.png)
2019年普通高校招生考试考试说明和题型示例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思想道德素养和科学文化素质的要求, 在中学历史课程的基础上,依据教育部考试中心《2019年普通离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文科)》,制定历史学科考试说明。
历史学科考査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学科素养和学习潜力;注重考査在唯物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査考生的人文精神与素养,引导其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命题不拘泥于教科书,试题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古今贯通,中外关联,把握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
考核目标与要求(一)获取和解读信息1、理解试题提供的图文材料和考试要求例1 下图显示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对欧洲国家经济援助状况。
这一状况反映了A.受援国已经成为援助国的经济附庸B.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国际化空前加强C.意识形态成为能否提供援助的前提D.援助顿多寡取决于是否为战时盟国【说明】本题主要考査考生通过解读图文资料,提取信息的能力。
试题提供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对欧洲国家经济援助状况示意图,要求考生利用地图材料,准确获取和深度理解图文信息,同时联系所学知识,熟悉当时的历史背景,准确把握题目主旨,得出正确答案。
2.整理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例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孟子》中记载了孟子与其学生关于法律问题的讨论。
学生问:“舜做了天子后,假如其父杀人,舜的法官该怎么办呢?”孟子回答:“抓起来就行了。
”学生又问:“难道舜不阻止法官吗?”孟子说:“舜怎么能阻止呢?法官是按职责办事。
”学生问:“那舜又该怎么办呢?”孟子说:“舜应当放弃天子之位,毫不顾惜。
然后偷偷地背上父亲逃到海边住下,一辈子都很快乐,把曾经做过天子的事情忘掉。
”——据《孟子》材料二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雅典陪审法庭以亵渎神明和蛊惑青年的罪名判处死刑。
他与他的弟子们都认为判决不公。
当弟子们安排苏格拉底逃走时,他却认为,虽然逃走是一种正义,但审判过程符合雅典法律程序,遵守合法的判决也是正义的要求,而且是更大的正义,因为如果他不服从判决,就等于践踏法律,倘若人人都以自己认为的正义为借口而任意践踏法律,社会秩序将混乱不堪,城邦将无法存在。
【高中历史】7种大题题型汇总
![【高中历史】7种大题题型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bda08305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42a9d16.png)
【高中历史】7种大题题型汇总
以下是高中历史中的7种大题题型及其解题方法:
1. 背景型大题:这类题目主要考察学生对历史事件背景的了解和分析。
回答这类题目时,学生需要先分析题干给出的历史事件,然后根据历史事件发生的背景来推断原因和影响。
2. 影响型大题:这类题目主要考察学生对历史事件影响的了解和分析。
回答这类题目时,学生需要先分析题干给出的历史事件,然后根据历史事件发生的影响来推断其对当时社会、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影响。
3. 特点型大题:这类题目主要考察学生对历史事件特点的了解和分析。
回答这类题目时,学生需要先分析题干给出的历史事件,然后根据历史事件的特点来推断其与其他历史事件的异同点。
4. 原因型大题:这类题目主要考察学生对历史事件原因的了解和分析。
回答这类题目时,学生需要先分析题干给出的历史事件,然后根据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来推断其背景和动因。
5. 对比型大题:这类题目主要考察学生对两个或多个历史事件的了解和对比分析。
回答这类题目时,学生需要先分析题干中给出的两个或多个历史事件,然后根据这些事件的异同点来进行对比和评价。
6. 观点型大题:这类题目主要考察学生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看法和评价。
回答这类题目时,学生需要先分析题干中的人物或事件,然后根据自己的观点来阐述对它们的看法和评价。
7. 综合型大题:这类题目主要考察学生对多个历史事件的了解和综合分析。
回答这类题目时,学生需要先分析题干中给出的多个历史事件,然后根据这些事件之间的联系和影响来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
希望这些信息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备考高中历史考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历史常见题型归类示例2011年5月(一)文字型材料解析理解文字1、概括归纳(1)注意提示性文字(注解、出处及材料的开头和末尾)(2)抓住关键句、词、字。
关注总结性的词句,归纳出材料反映的核心内容。
借助标点符号及关键词划分层次。
(3)材料中体现出来的时间(各种方式的隐含时间信息)(4)材料中人物的阶级本质(5)尽量不要照抄原文例1、阅读下列材料:(2003年高考文综)(陈启源)岁甲寅(1854年)至南洋,遍游各埠,考求机器之学壬申岁(1872年)返粤,在简村乡创设缫丝厂,名曰“继昌隆”,……出丝精美,行销欧美两洲,价值之高,倍于从前,遂获厚利。
先是乡间缫丝,循用旧法,闻启源提议创用汽机,咸(都)非笑之。
及工厂已成,果著成效,机房中人又联群挟制,鼓动风潮,谓此风一开则工人失业,生计立穷,无知之民相率附和,几欲将丝厂毁拆……。
当风潮最剧时,亲友危之,宗族议之,(启源)亦绝不为动,共魄力之雄毅有如此者。
然以事招众忌,乃攻创缫丝小机,以便小资本家经营,功用则与大机无异,而小机之利尤普。
卒之(终于)风气日开,南、顺(南海、顺德)各属群相仿效。
今(1900年)全省缫丝均用机器,多至百数家……——《南海县志》卷21请回答:(1)根据以上材料,把有关继昌隆缫丝厂投产后艰苦创业、生产经营的重要情况,概括提炼、逐条列出。
(不得摘抄材料原句)(7分)2、评价、影响、作用:要坚持辩证的观点(积极和消极)3、观点论证题型:第一种:无需判断,直接用史实论证(如:有人说…你对此观点是如何理解的?)第二种:先判断观点(正确、错误或片面),然后用史实论证第三种:开放性试题:先选择一种观点,然后论证。
第四种:陈述观点题。
综合所列观点,找出合理之处,陈述自己的观点。
例2、2005年是甲午战败110周年和抗战胜利60周年,两次中日战争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回答下列问题:(1)1995年4月,台湾《马关条约》百年百人访日团在签订《马关条约》的春帆楼上举行纪念会,认为台湾脱离中国,是台湾人“不幸中的大幸”。
结合所学知识,批驳上述观点。
(12分)(2)1945年9月5日,《解放日报》社论指出“中华民族已从日本帝国主义压迫下解放出来了……这的确是我中华民族百年来未有的大事,值得全国同胞的热烈祝贺。
”简要谈谈你对这一论断的理解。
(10分)例3、(2007年高考文综)材料二《全国工业复兴法》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建立国家复兴管理局。
二是由国家举办各种公共工程,减少失业大军。
三是适当提高劳工地位,改善劳工待遇。
劳工组织有与资方谈判的权利,雇主不得以工人参加何种工会作为雇佣条件,雇主必须遵守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限额,不得雇佣童工。
——苗枫林《世界改革史》材料三1933年5月通过《紧急救济法令》,到1936年止,政府大约支出30亿美元用于失业救济。
1935年提出《社会保障法》,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养老金制度和失业保险制度。
——高德步《世界经济通史》4)关于“新政”中的社会保障措施,有人认为主要是为克服危机而采取的临时性措施,有人认为主要是为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制而进行的长期性制度建设。
请选择你认同的一种观点并简要说明理由。
(5分)4、认识谈认识、启示、经验教训、结论:[答法提示]:(1)结论:一般是指有规律的知识,上升到一定的高度。
举例:在近代的中国,农民阶级、资产阶级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不可能救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阅读下列材料:例4、结合例1材料和设问1(2)综合你所列出的情况,可以得出什么重要结论?(3分)(2)认识以及启示:①根据材料,找准主题②根据材料及设问(包括答案)组织③一般是指有规律的知识,上升到一定的高度。
(3)经验与教训:经验往往是成功之处;教训强调的是以史为鉴,怎么办。
(当然,这只是理论上的说法,还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例5.民犹水也,国犹舟也,欲行大舟,先蓄厚水,这是物理之自然,也是政理之自然。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孟子•梁惠王上》载“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乏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材料体现了孟子的什么治国思想?他设想的社会保障标准是什么?这种理想社会的实质是什么?(2)孙中山认为民生问题是社会进化的原动力,民生就是人民的生活、社会的生存、国民的生计。
为此,孙中山提出了什么方案?该方案为什么不能实现?(3)1976年我国人均年消费粮食只有381斤,到1978年,全国农村还有2.5亿人没有解决温饱问题。
教育、文化、卫生保健等方面也出现了严重欠账。
当时的人们生活在购物证和一大堆花花绿绿的票券里,从吃的粮食、油到穿的衣裤,用的锅碗瓢盆,都严格地定量供应。
据材料概括当时中国百姓的生活状况,分析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
为改变上述状况,党和政府作出了什么重大决策?(4)综合上述内容,你能得出哪些认识(二)数据型材料解析--数据图表(1)注意数据图表和具体事项的名称(2)准确把握数据图表中数据的变化(表格注意横纵栏间的数据大小变化,饼状图注意各项数据的比例关系,柱状图注意相互间数据的高低变化,曲线图注意与时间联系反映的高低起伏)解答:(1)将图表数据内容转换成文字表述(2)采用动态回答,多用“越来越……”,“剧增”,“骤减”,“大幅上升”,“迅速减少”,或者什么比什么多、快等等(3)分析数据所反映的背后信息,回归课本知识分析原因得出结论。
例6、材料一、广交会创办至今从未中断。
改革开放双为广交会增添了新的活力。
第86届广交会(1999年),机电产品成交量首次超过轻工工艺品,居成交第一位。
目前,全世界有210多个国家和地区,19万多采购商到会,形成了“万商云集”的盛况。
材料二、2006年第100届广交会参展企业分类类别私营企业国营企业三资企业其他企业媒体企业参展企业数5561家4055家2709家1305家371家百分比39.12% 28.96% 19.35% 9.32% 2.65%依据材料一、二,概括20世纪80年代以来广交会的新变化。
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些新变化的原因。
(7分)年份1978 1989 1997 2001第一产业产值(亿元) 4 228 14 211 14 610比重(%)28.1 25 19 15.3第二产业产值(亿元)7278 37 223 49 069比重(%)48.2 43 50 51.1表2 国民经济所有制结构变化2分)(2)读表2,我国经济的所有制结构发生了什么变化?(2分)这种变化的政策性因素是什么?(2分)(3)读表1—3,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哪些不合理的地方?(2分)据此你认为在今后的经济发展中需注意什么问题?(2分)(三)、从材料(文字、插图、地图等)中提取信息:[答法提示]:要注意挖掘文字、插图、地图等的表层、深层信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例8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天子之豆二十有六,诸公十有六,诸侯十有二,上大夫八,下大夫六。
(豆,古代盛食器具)一摘自《礼记》材料二:凡进食之礼,……食居人之左,羹居人之右。
(食,干饭类食品:羹,有浓汁的食品)—摘自《礼记》材料三:羹之有菜者用木夹,其无菜者不用木夹。
(木夹,筷子)摘自《礼记》材料四:考古发现的战国以前的餐叉。
——据王仁湘《饮食与中国文化》上述材料反映了周人饮食生活的状况。
请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地概述周人饮食生活的信息。
(不得直译或摘抄原文)例8本题要求考生从两个层次回答问题。
第一层次信息:宴饮时,按身份(等级)分配食品;食具有筷子:食具有叉子:食品的摆放有一定的规定;食具的使用有一定的规矩;饮食行为有礼仪要求。
(8分)第二层次信息:饮食之礼起到加强宗族团结,沟通社会关系的作用:周代已经形成了一定的饮食礼俗;饮食礼俗体现了等级有差,贵贱有序的思想。
(5分)[评分说明]:本题主要考查考生由表及里、由此及彼、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第一层次,要求考生从材料中直接提取有效信息。
第二层次,要求考生在第一层次信息基础上,通过分析,找出信息间的某种联系。
例题9(31分)中外教育史表明,教育内容变革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论语》曰:“学而优则仕”。
宋真宗在《劝学诗》中说:“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六经:《易》《诗》《书》《礼》《乐》《春秋》)。
据《明史》记载,明代科举制“沿唐宋之旧,而稍变其试士之法”。
(1)依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封建社会教育的核心内容及特点。
(4分)(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稍变其试士之法”的表现及产生的影响。
(4分)材料二19世纪60年代起,我国出现一批新式学堂,开设了外语翻译、轮船驾驶、天文、测算、军械、行军面阵等课程。
(3)材料二中新式学堂由何者创办?(2分)从课程内容说明新式学堂在当时所起的作用。
(3分)材料三1904年清政府学部颁行《奏定学堂章程》,规定中学堂课程,课时如下:材料四德国莱比锡大学建于1409年,初期开设的课程有神学、文科(语言)、法学、医科。
以后逐渐增加,至19世纪开设了数学、天文学、哲学、逻辑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解剖学等几十个科目,并设立了研究院,鼓励科学研究。
德国的其它大学也普遍发生了这样的变化。
由于教育的高度发展,德国创造了19世纪末的奇迹。
(5)依据材料四归纳15至19世纪德国大学课程改革的趋势。
(4分)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各举一例说明这一趋势对19世纪末的德国产生了哪些影响?(6分)(6)综上,谈谈你对教育变革与社会发展关系的认识。
(2分)例题10. (32分)历史上的社会转型期,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往往会出现重大的发展与变革,是我们认识和把握历史的关键。
(1)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在教育方面、孟子和韩非子在治国方面的哪些思想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变革?(6分)材料一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
--《唐摭言》高祖(隋文帝)既受命,…置三师、三公及尚书、门下…等省。
《隋书-百官志》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征夏税无过六月,科税无过十一月。
--《旧唐书-食货志》(2)甲午中日战争后至五四运动前,中国社会的现代化(或称近代化)步伐加快。
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其在政治、经济、思想方面的重要变化。
材料二图7 1978年安徽省凤阳县小岗生产队部分农民签订的一份包干合同书图8 全国工业总产值的所有制结构图(改编自国家统计局《新中国五十五年统计资料汇编》)(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体制发生了重大转变。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二中图7预示着当时农村即将实行什么经济体制?(2分)图8反映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中什么现象的变化?它表明所有制转变的方向是什么?(4分)(4)历史发展启示我们,应该如何面对社会转型?(2分)特别提示:组织答案注意事项总体要求:答案序号化、内容条理化、书写规范化1、对题目设问,要有明确的回应,对所解答的问题应有简短的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