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长征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军长征
【教学目标】
能力和方法
1.通过遵义会议前后红军面临的险恶形势,遵义会议内容及会后革命形势的发展,理解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初步培养学生分析能力。
2.通过对比前四次反围剿胜利和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培养学生比较能力。
3.通过学习《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图》培养学生读图识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了解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发展的艰难历程,激发学生热爱共产党,热爱人民军队的感情。
2.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团结协作精神,认识“长征精神”的深刻内涵
3.体会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革命的危急关头,力挽狂澜的伟大魄力,感受伟人的人格力量。
【教学重难点】
重点:遵义会议、中央红军长征路线。
难点: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教学方法】
讲述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请看(将学生的视线导向大屏幕):问:知道这段视频描写的是哪段历史吗?
引入:一位美国记者这样说道:长征是独一无二的,长征是无与伦比的,长征是中国工农红军创造的一部气吞山河的英雄史诗!今天就让我们沿着革命先辈的足迹,去感受革命的艰难曲折,去体验这伟大的长征精神吧!
二、教学新课
板书:《红军长征》
师:“苦不苦,问问红军长征二万五”。长征是伟大的,也是悲壮的,是被逼的。红军为什么要长征呢?这是我们首先要探讨的问题。
(一)红军长征的原因
要问红军为何长征?这还得从红军的发展说起。到1930年红军发展到10多万人,在全国建立了15个革命根据地,这引起了国民党反动派极大的恐慌,于是蒋介石调集军队,从1930年到1933年,对根据地发动了五次大规模的“围剿”。情况怎么样呢?出示:PPT:中央红军五次反“围剿”情况:
从这五次反“围剿”敌我力量对比看,有何共同特点呢?(敌强我弱,敌众我寡)同样是以弱对强,却出现了两种不同的结果:前四次反围剿胜利;第五次反围剿失败。是什么原因呢?仔细阅读教材回答老师的问题。
讲述:由此可见,战争的胜负,关键不在于力量的对比,而取决于正确的战略战术。这对于我们的学习有什么样的启示呢?
出示智慧博士的话:正是由于第五次反“围剿”的严重失利,根据地面积不断缩小。如果红军继续留在根据地,将会面临怎样的危险呢?(有全军覆灭的危险)为保存革命力量,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开始了长征的漫漫征途。
(二)红军长征的经过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从瑞金出发,经过浴血奋战,突破了敌人的四道封锁线,情况如何呢?请看视频。板书:长征初期—设问:长征初期红军顺利吗?哪儿出了问题?(不顺利,左倾错误指挥,红军处处受挫)面对被红军战士鲜血染红的湘江,左倾错误领导人博古束手无策,差一点开枪自杀。而此时,蒋介石又在红军通往湘西的路上,设下了新的防线,布下口袋阵等着红军自投罗网。在这前有堵截后有追兵的危急关头,是谁挽救了红军?(毛泽东)他提出什么主张?(放弃去湘西,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得到了大多数人的支持。于是红军改向贵州前进,强渡乌江,夺取遵义。在这里,党中央召开了致关重要的会议,这就是有名的遵义会议。出示遵义会议领导人的照片,引导学生观察毛泽东的表情,他双眉紧锁,目光凝重。第五次反围剿以来,红军极度削弱,濒临绝境。红军该怎么办?他能不担心吗?可见,在这个时候召开会议是何等的重要。那这次会议都有哪些重大决定?又有怎样的历史意义呢?请大家仔细阅读
好了让我们一起梳理遵义会议的情况:出示遵义会议内容,设问:从内容上我们不难看出,党中央作了一个重要的决定,把毛泽东的主张作为红军的行动指南。为什么呢?五次反围剿以来的历史事实证明,毛泽东关于红军作战的基本原则是正确的。遵义会议使红军长征柳暗花明,绝处逢生,成为长征的转折点。板书:转折。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呢?相信同学们在学完这课后会有更加深刻的认识。那我们就在后面探讨这个问题好吗?遵义会议后,红军继续长征。
遵义会议后,红军在毛泽东指挥下,改变了过去搬家式的转移,是该砸的砸,该扔的扔,然后轻装上阵,一渡赤水,进入四川,蒋介石急忙调重兵封锁长江,以防中央红军与川陕地区的红四方面军会合,红军立即掉头向东,二渡赤水,重入贵州,奇袭娄山关,再占遵义城,歼敌两个师又八个团,取得了长征以来的第一个重大胜利。蒋介石急忙调兵,妄图把红军消灭在遵义、鸭溪一带狭窄地区,为迷惑和调动敌人,毛泽东率红军突然北进,三渡赤水,再入四川。蒋介石误以为红军又要北渡长江,再次调大军在长江沿线布防,红军则四渡赤水,南下贵阳。这是遵义会议后红军打的第一个精彩战役—四渡赤水。四渡赤水,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毛泽东带领红军在数十万敌军中迂回穿插,险象环生而又有惊无险。展现出毛泽东高超的指挥艺术,为他赢得了“用兵如神”的美誉。接着,红军南渡乌江,巧渡金沙江。从此,红军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摆脱了被几十万敌人围追堵截的被动局面。取得了战略转移具有决定性的胜利。接着红军继续北上,通过大凉山彝族区,红军三天行军三百多公里,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又翻过高耸入云的大雪山(夹金山),通过渺无人烟的水草地(松潘草原),终于在1935年10月到达陕北吴起镇,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
有一首曲子歌唱了这段历史。同学们想不想听呢?
师哼唱歌曲《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前两句,设问:同学们:中央红军是什么时候到陕北的?到陕北的什么地方?(1935年10月;吴起镇)中央红军到陕北后应该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呢?引导学生观察陕北会师的图片,体会红军将士们的喜悦之情。设问:红军这一路下来走得容易吗?走了多长时间?出示中央红军长征路线并讲述:走了一年,跨越了11个省行程二万五千里,我们平常所说的红军长征二万五指的就是中央红军的长征行程。回顾这二万五千里的长征,毛泽东感慨万千,豪情满怀写下了《七律长征》请欣赏诗朗诵。这首诗写得怎么样?这首诗热情洋溢地赞扬了红军将士们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红军不怕远征难”长征途中红军究竟遇到了哪些困难呢?
学生回答师归纳:
1.党内的左倾错误。
2.国民党的围追堵截。
3.恶劣的自然环境。注意:这里的三军,是全军的意思,当时,只有中央红军过了岷山,这里的三军指中央红军。也就是红一方面军。同学们,这个时候红军长征是否就结束了呢?没有。学生识图,查看红四军和红二军的长征路线。设问:红军为什么能取得长征的伟大胜利呢?(你认为长征胜利的原因有哪些?)那长征的胜利又有什么样的历史意义呢?板书:长征胜利的意义归纳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首先,长征的艰苦历程对红军将士们是个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