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中风后遗症的五大症状

合集下载

严重脑中风后遗症肌力认定标准

严重脑中风后遗症肌力认定标准

严重脑中风后遗症肌力认定标准
一、肢体瘫痪程度
对于脑中风后遗症的患者,肢体的瘫痪程度是评估肌力的重要指标。

根据肢体瘫痪的程度,可以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和极重度。

轻度瘫痪表现为肢体稍感无力,但基本能够自主活动;中度瘫痪表现为明显肌肉无力,但尚能部分自主活动;重度瘫痪则表现为大部分肌肉完全无力,仅能进行小幅度活动;极重度瘫痪则完全无法活动。

二、肌肉力量
肌肉力量是指肌肉对抗外部力量的能力。

对于脑中风后遗症患者,肌肉力量的评估对于判定肌力等级非常重要。

临床上,通过测定等速运动中的峰值力矩、平均功率等指标来评估肌肉力量。

一般来说,肌肉力量越强,肌力等级越高。

三、运动协调性
运动协调性是指肢体在运动过程中各肌肉群之间的协同作用。

脑中风后遗症患者的运动协调性可能受到影响,导致运动不协调或动作僵硬。

对于此类患者,医生会通过观察患者的运动过程,以及进行一些特定的测试来评估运动协调性。

四、日常生活能力
日常生活能力是指个体在日常生活中完成基本活动的能力,如穿衣、进食、洗漱、如厕等。

脑中风后遗症患者由于肌力减退或协调性问题,可能影响日常生活能力。

评估日常生活能力是判定患者肌力的重要依据,同时也为制定康复计划提供了依据。

总结:严重脑中风后遗症肌力的认定需要综合考虑肢体瘫痪程度、肌肉力量、运动协调性和日常生活能力等多个方面。

正确的评估有助于制定针对性的康复计划,促进患者功能的恢复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中风后遗症的诊断标准

中风后遗症的诊断标准

中风后遗症的诊断标准中风,又称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它会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后遗症。

中风后遗症的诊断标准对于患者的康复和治疗至关重要。

下面将介绍中风后遗症的诊断标准,希望对相关医护人员和患者有所帮助。

首先,中风后遗症的诊断需要根据患者的病史和临床表现进行综合分析。

患者的病史包括既往是否有中风病史、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慢性病史,这些都是中风的危险因素。

临床表现主要包括突发的头痛、恶心、呕吐、眩晕、意识障碍、肢体无力、言语障碍、面部畸形等症状,医生需要根据这些表现来进行初步判断。

其次,中风后遗症的诊断需要进行相关的检查。

脑部影像学检查是诊断中风后遗症的重要手段,包括头颅CT、MRI等检查,这些检查可以帮助医生确定中风的类型和范围,为后续的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此外,还需要进行血液检查、心电图等辅助检查,以排除其他可能引起相似症状的疾病。

另外,中风后遗症的诊断还需要根据相关的评估量表来进行评估。

例如,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中风后遗症评估量表(NIHSS)可以帮助医生评估患者的神经系统功能缺陷程度,包括意识、视力、眼运动、面瘫、上肢运动、下肢运动、共济失调等项目,根据评分来确定中风后遗症的严重程度。

最后,中风后遗症的诊断需要排除其他疾病的可能性。

中风后遗症的临床表现可能与其他疾病相似,例如脑肿瘤、脑外伤、脑炎等,因此需要通过综合分析病史、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等手段来排除其他可能性,最终确定中风后遗症的诊断。

总之,中风后遗症的诊断需要综合分析患者的病史和临床表现,进行相关的检查和评估,最终排除其他可能性,确定诊断。

这对于及时治疗和康复非常重要,希望相关医护人员和患者能够重视中风后遗症的诊断工作,及时进行治疗和康复训练,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脑中风的后遗症有哪些

脑中风的后遗症有哪些

脑中风的后遗症有哪些中风是困扰了许多的中老年人的一种疾病。

脑中风的治愈病例的确是少之又少,很少有患者可以在患病以后完全恢复健康。

下面是给大家整理脑中风患者的后遗症。

脑中风患者的后遗症1.麻木是脑中风后遗症中比较常见的,表现为:患侧肢体,尤其是肢体的末端、如手指或脚趾、或偏瘫侧的面颊部皮肤有蚁爬感觉,或有针刺感,或表现为刺激反应迟钝。

2.嘴歪眼斜表现为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露齿。

鼓颊和吹哨时,口角歪向健侧,流口水,说话时更为明显。

3.中枢性瘫痪主要表现为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出现病理反射,呈痉挛性瘫痪。

4.周围性瘫痪表现为肌张力降低,反射减弱或消失,伴肌肉萎缩,但无病理反射。

5.偏瘫又叫半身不遂,是指一侧上下肢、面肌和舌肌下部的运动障碍,它是急性脑血管病的一个常见症状,也是常见的脑中风后遗症。

6.失语失语是脑血管病的一个常见症状,主要表现为对语言的理解、表达能力丧失。

7.失认失认是指病人认识能力的缺失,它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及对身体部位认识能力的缺失,是脑中风的症状之一。

8.失用失用,即运用不能,病人肢体无瘫痪,也无感觉障碍和共济失调,但不能准确完成有目的的动作。

失用包括:观念运动性失用、观念性失用、结构性失用、穿着失用、口——面失用和肢体——运动性失用。

脑中风的防治方法一、养成良好的生活和饮食习惯生活有规律,养成低脂肪、低热量、低糖和中等量食盐的饮食方式;戒烟限酒;多吃含钾较多的食物如水果、黄豆、海带、蘑菇、蔬菜等;坚持体育锻炼,肥胖者要控制体重;保持乐观情绪。

二、消除中风的诱发因素避免劳累、紧张,注意休息;调节好情绪,避免大喜大悲,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注意劳逸结合;注意气候变化,随时增减衣服。

三、积极治疗和控制中风的危险因素对35岁以上的人群,注意筛查高血压患者,如发现血压高应积极治疗。

糖尿病患者要注意控制饮食,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口服降糖药或注射胰岛素治疗。

中风后遗症中医诊疗方案

中风后遗症中医诊疗方案

中风后遗症(脑梗死后遗症)中医诊疗方案中医病名:中风后遗症(编码为:A07.01.01.05 )西医病名:脑梗塞后遗症(编码为:I69.300)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起草制订的《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试行,1995年)。

主要症状:偏瘫、神识昏蒙,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感觉异常,口舌歪斜。

次要症状:头痛,眩晕,瞳神变化,饮水发呛,目偏不瞬,共济失调。

急性起病,发病前多有诱因,常有先兆症状。

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

具备2个主症以上,或1个主症、2个次症,结合起病、诱因、先兆症状、年龄等,即可确诊;不具备上述条件,结合影像学检查结果亦可确诊。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撰写组制定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2010年)。

(1)急性起病(2)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少数为全面神经功能缺损(3)症状和体征持续数小时以上(4)脑CT 或MRI排除脑出血和其它病变(5)脑CT或MRI有责任梗死病灶。

(二)疾病分期1.急性期:发病2周以内。

2.恢复期:发病2周至6个月。

3.后遗症期:发病6个月以后。

(三)证候诊断1.风火上扰证:眩晕头痛,面红耳赤,口苦咽干,心烦易怒,尿赤便干,舌质红绛,舌苔黄腻而干,脉弦数。

2.痰瘀阻络证:头晕目眩,痰多而黏,舌质暗淡,舌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滑。

3.痰热腑实证:腹胀便干便秘,头痛目眩,咯痰或痰多,舌质暗红,苔黄腻,脉弦滑或偏瘫侧弦滑而大。

4.阴虚风动证: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感觉减退或消失,眩晕耳鸣,手足心热,咽干口燥,舌质红而体瘦,少苔或无苔,脉弦细数。

5.气虚血瘀证: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面色晄白,气短乏力,口角流涎,自汗出,心悸便溏,手足肿胀,舌质暗淡,舌苔白腻,有齿痕,脉沉细。

二、治疗方案(一)中医经典【文献摘要】《灵枢·刺节真邪》:“虚邪偏客于身半,其人深,内居营卫,营卫稍衰,则真气去,邪气独留,发为偏枯。

大脑中风的常见症状和应急处理

大脑中风的常见症状和应急处理

大脑中风的常见症状和应急处理引言:大脑中风(cerebral stroke)是指由于血液供应到脑部的血管突然受到阻塞或破裂,导致大脑组织缺氧和死亡的一种急性疾病。

它是全球范围内造成死亡和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

一个常见的误解是认为年龄较大的人群更容易患上中风,但事实上,任何年龄段都可能出现中风。

本文将就大脑中风的常见症状以及应急处理进行详细介绍,并提供一些预防中风的建议。

一、大脑中风的常见症状:1. 身体半边肢体无力:大脑中风时最明显的一个体征便是身体某一侧(左侧或右侧)肢体无力或麻木。

这是由于中风阻断了相应半边身体神经信号传递所致。

2. 面部表情异常:当发生中风时,患者的面部表情会出现不对称,例如嘴角歪斜、眼睛无法完全闭合等。

3. 吞咽困难:中风病患可能出现吞咽困难的状况,这是因为大脑控制吞咽功能的区域受到损害导致的。

4. 语言能力受损:中风患者常常出现说话困难或理解他人语言的问题。

有些人会出现说话含糊不清或无法说出正确的词汇。

5. 突发剧烈头痛:某些中风情况下,在几秒钟内就会感觉到突发性剧烈头痛,这种头痛通常伴随着恶心、呕吐等症状。

二、应急处理:1. 快速呼救:一旦怀疑到患者可能正在经历中风,请立即呼叫急救车或将患者送往医院。

时间对于治疗和预后至关重要。

2. 留意时间:注意记录下初次出现中风症状的时间,因为这有助于医生确定采取何种治疗方法。

3. 横放身体:如果患者已经失去意识,并且没有颈椎损伤的风险,可将其横放身体,这有助于保持呼吸通畅。

4. 维持通气:如患者停止呼吸或呼吸困难,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和人工呼吸。

5. 保持安静:在等待医护人员到达的过程中,尽量保持患者的安静。

减少外界刺激可以帮助控制症状的进一步恶化。

三、预防大脑中风的建议:1. 控制高血压和高血脂:高血压和高血脂是导致中风最主要的危险因素之一。

通过饮食调节、锻炼以及定期监测并按医生指示用药可以有效控制这两种情况。

2. 健康饮食:均衡饮食对于预防中风很重要。

脑卒中常见症状及应急处理方法

脑卒中常见症状及应急处理方法

脑卒中常见症状及应急处理方法脑卒中,即中风,是指脑血液循环突然中断或破裂引起脑部损伤的疾病。

它是一种常见的严重疾病,可能导致死亡或导致永久性残疾。

了解脑卒中的常见症状,并掌握应急处理方法,对于及时救助患者并减少不良后果至关重要。

一、脑卒中的常见症状:1. 剧烈头痛:脑卒中常伴随剧烈头痛,有时候患者会突然感觉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剧烈疼痛,类似雷击或撞击头部的感觉。

2. 昏厥或意识丧失:脑卒中导致的脑损伤可能导致意识丧失或昏迷。

患者可能无法保持清醒,甚至无法与人交流。

3. 言语困难:脑卒中会影响语言中枢,导致言语困难。

患者可能发音不清,说话含混不清或无法正常用词表达。

4. 肢体无力或麻木:脑卒中影响运动中枢,导致肢体无力或麻木感。

患者可能无法抬起一只手臂或腿部,或感觉到一侧身体麻木。

5. 心跳不齐或呼吸困难:脑卒中可能影响自主神经系统,导致心跳不齐或呼吸困难。

患者可能感到心悸,呼吸急促或困难。

二、脑卒中的应急处理方法:1. 立即拨打急救电话:一旦怀疑患者可能发生脑卒中,立即拨打当地急救电话,通知医护人员情况,并告知患者所在的位置。

2. 给予初级急救:在急救人员到来之前,进行初级急救措施有助于保护患者。

确保患者安全,避免进一步受伤。

如果患者处于昏迷状态,将其侧放,以防止呕吐物导致窒息。

3. 不要给患者吃喝任何东西:在脑卒中发作时,患者的吞咽反射可能受损,因此不要给患者吃喝任何东西,以免引起窒息或误吸。

4. 注意体温调节:脑卒中可能导致体温调节障碍,患者可能感觉寒冷或发热。

根据患者的感觉,适当调整环境温度,以确保其舒适。

5. 等待急救人员的到来:尽管初级急救措施有助于保护患者,但对于脑卒中患者来说,最重要的是及时得到专业医护人员的救治。

等待急救人员的到来,并配合他们进行后续处理及转运。

三、脑卒中的预防措施:1.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和定期体检是预防脑卒中的基础。

减少高盐、高脂、高糖和高胆固醇的食物摄入,增加蔬菜和水果的摄入。

中风常见护理诊断

中风常见护理诊断

中风常见护理诊断
1. 感觉觉察受损:患者可能出现感觉缺失、失明、耳聋等情况,这可能导致行动能力受限和安全风险增加。

2. 运动功能障碍:中风患者可能出现肢体瘫痪、运动协调能力
下降等问题,这会对其日常生活活动和康复产生影响。

3. 语言障碍:中风患者可能出现说话困难、理解力下降等问题,这可能影响其与他人的交流和社交能力。

4. 意识状态改变:中风患者可能出现意识模糊、昏迷等情况,
需要及时观察和监测以确保患者的安全。

5. 吞咽困难:中风患者可能出现吞咽困难、进食困难等情况,
这可能导致脱水、营养不良等并发症。

6. 疼痛:中风患者可能出现头痛、肌肉酸痛等疼痛症状,需要
适当的疼痛管理措施。

7. 心理情绪改变:中风患者常常伴有抑郁、焦虑等情绪问题,需要关注并提供心理支持。

注意:以上仅为中风常见护理诊断的一些例子,具体的护理诊断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护理需求综合确定。

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并与医疗团队紧密合作,为患者提供全面的护理。

中风后遗症 病历

中风后遗症 病历

中风后遗症病历
中风后遗症是指在中风发病后,经过一段时间治疗,患者的功能仍未得到满意恢复的情况。

后遗症可能包括神志障碍、语言障碍、视觉听觉障碍、肢体麻木、肢体无力、偏瘫以及其他表现。

以下是一个中风后遗症病历的示例:
患者男性,60岁,主因“突发左侧肢体无力3个月”就诊。

患者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左侧肢体无力,无法站立和行走,同时伴有言语不清。

患者被紧急送往医院,经过检查诊断为“脑梗死”。

经过积极治疗,患者的病情稳定,但左侧肢体无力和言语不清的症状仍然存在。

现患者神志清楚,但精神状态一般,情绪较抑郁。

查体发现患者左侧肢体肌力3级,肌张力正常。

左侧巴氏征阳性。

辅助检查包括头颅CT和MRI,结果显示脑梗死病灶。

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诊断为中风后遗症。

治疗上采取药物治疗、康复训练和心理疏导相结合的方式。

药物治疗包括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改善脑循环药物等。

康复训练包括物理治疗、言语治疗和作业治疗等,以帮助患者恢复肢体功能和言语能力。

心理疏导则有助于患者调整心态,积极面对疾病。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和家属需要密切关注病情变化,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并积极参与康复训练。

同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如压疮、肺部感染等。

在日常生活中,患者需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限酒,合理饮食,控制血压和血糖,以降低中风复发的风险。

中风病(脑梗死后遗症)中医临床路径

中风病(脑梗死后遗症)中医临床路径

中风病(脑梗死后遗症)中医临床诊疗方案宁夏残疾人康复中心中医康复科 2019年病种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中风病(TCD 编码:BNG08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脑梗死后遗症(ICD 编码:I69.300)。

一、诊断依据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起草制订的《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试行,1995 年)主要症状:偏瘫、神识昏蒙、言语蹇涩或不语,偏身感觉异常,口舌歪斜。

次要症状:头痛、眩晕、瞳神变化、饮水呛咳、目偏不瞬、共济失调。

急性起病,发病前多有诱因,常有先兆症状。

好发年龄多在40岁以上.具备2个主症以上,或1个主症、2个次症,结合起病、诱因、先兆症状、年龄即可确诊;不具备上述条件,结合影像学检查结果亦可确诊。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制定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 2010》(2010 年)。

急性发病;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少数为全面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和体征持续数小时以上;脑CT或MRI排除脑出血和其他病变;脑CT或MRI有责任梗死病灶。

3.病期诊断标准:(1)急性期:发病 2 周以内。

(2)恢复期:发病 2 周至 1 个月。

(3)后遗症期:发病 1个月以上。

4.中医证类诊断:(1)中经络:以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语謇或不语,偏身麻木为主症,而无神识昏蒙者。

(2)中腑:以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语謇或不语,偏身麻木,神志恍惚或迷蒙为主症者。

(3)中脏:必有神昏或昏愦,半身不遂,口舌歪斜,神志清醒后,多有舌强语謇或不语者。

5.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诊疗方案”。

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临床常见证候:(1)风痰阻络证症状: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麻木,头晕目眩,痰多而粘,舌质暗淡,舌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滑。

(2)气虚血瘀证:症状:半身不遂, 偏身麻木, 口眼斜, 言语赛涩, 面色恍白, 气短乏力, 口流涎, 自汗出, 心悸便溏, 手足肿胀, 舌质暗淡、舌苔薄白或白腻, 脉沉细、细缓或细弦。

中医中风后遗症的辨证论治方法有哪些

中医中风后遗症的辨证论治方法有哪些

中医中风后遗症的辨证论治方法有哪些嘿,咱今儿就来好好聊聊中医中风后遗症的辨证论治方法。

我记得之前有个邻居大叔,原本身体还算硬朗,可突然就中风了。

经过治疗命是保住了,却留下了后遗症,走路一瘸一拐的,手也不太听使唤。

这可把他和他家里人愁坏了。

咱先来说说中风后遗症常见的证型和对应的治法。

第一种是气虚血瘀型,这类患者往往表现为半身不遂、肢体软弱无力,还容易感到疲倦,脸色也不太好。

治法呢,就是益气活血啦。

就像给身体这个大机器加点“动力油”,让气血重新顺畅运行起来。

还有一种是阴虚风动型。

这类患者可能会有肢体麻木、手足拘挛、头晕耳鸣等症状。

这时候就得滋阴熄风,给身体来一场“温润的调理”。

再说说风痰阻络型。

这种情况患者常常会有口眼歪斜、语言不利、肢体麻木等表现。

那治法就是祛风化痰、通络行瘀,把身体里那些捣乱的“风”和“痰”给清理出去。

对于中风后遗症的治疗,中药方剂可是个重要手段。

比如补阳还五汤,这就是针对气虚血瘀型的良方。

就好像是一支专门修复气血通道的“施工队”,黄芪、当归尾、赤芍、地龙、川芎、红花、桃仁,各显神通,一起努力让气血重新通畅起来。

针灸也是个不错的办法。

我曾经见过一位患者通过针灸治疗,原本僵硬的肢体慢慢地能活动一些了。

那一根根银针扎下去,就像是在给身体里堵塞的地方“开锁”。

康复锻炼更是必不可少。

就像我那邻居大叔,在家人的陪伴下,每天坚持做一些简单的动作,从一开始的站不稳,到后来能慢慢走上几步,这都是坚持锻炼的成果。

在饮食方面也得注意。

要多吃些清淡有营养的食物,像新鲜的蔬菜、水果,少吃油腻、辛辣的东西。

这就好比给身体提供“优质燃料”,而不是“劣质汽油”。

总之啊,中医治疗中风后遗症是个综合性的工程,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辨证论治,多种方法齐上阵。

相信只要坚持治疗和康复,就一定能让中风后遗症患者的生活慢慢好起来,就像我那邻居大叔一样,虽然恢复的过程很艰难,但只要不放弃,总会看到希望的!。

中风病(中风后遗症)中医护理常规

中风病(中风后遗症)中医护理常规

中风病(中风后遗症)因气血逆乱,产生风、火、痰、瘀,导致脑脉痹阻或血溢于脑之外,临床以突然昏仆、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麻木等为主症.病位在脑,涉及肝肾。

临床表现中风后遗症属中医"偏瘫”、"偏枯"、"偏废”等病证范畴。

根据其临床表现常可分为气虚血瘀、肝肾亏虚、脾虚痰湿等证型。

(1)、心肾阳虚型表现为意识朦胧或痴呆,健忘,舌强语謇,肢体不遂,畏寒肢冷,心悸气短,眩晕耳鸣,血压偏低,舌红干或胖嫩,苔白,脉沉细。

(2)、肝阳上亢型表现有高血压病史,常头痛,眩晕,心烦易怒,咽干口苦,失眠多梦,中风偏瘫后血压持续升高,上述症状不减,且口眼歪斜,言语謇涩,脉弦滑或弦数,苔薄黄或黄腻.(3)、气虚血瘀型表现为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言语謇涩,神疲乏力,面白少华,头晕心悸,血压偏高或不高,舌质淡或有瘀点,苔薄白,脉沉细或弦细。

护理评估1、生命体征、意识、神志、瞳孔、肢体活动、语言表达等情况。

2、生活方式及休息、排泄等状况.3、心理社会状况。

4、辨证:风火蔽窍、痰火闭窍、痰湿蔽窍、元气衰败之中脏腑证;肝阳暴亢、风痰阻络、痰热腑实、气虚血瘀、阴虚风动之中经络证。

一般护理1 按中医内科急症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 急性期要求在发病2周以内卧床休息,取适宜体位,避免搬动。

若呕吐、流涎较多者,可将其头偏向一侧,以防发生窒息;对烦躁不安者应加床档保护。

3 注意患肢保暖防寒,保持瘫痪肢体功能位置并适当被动运动患肢与关节。

4 加强口腔、眼睛、皮肤及会阴的护理。

用盐水或中药液清洗口腔;眼睑不能闭合者,覆盖生理盐水湿纱布;保持床单位清洁,定时为患者翻身拍背;尿失禁者给予留置导尿,定时进行膀胱冲洗。

5 伴神昏者参照神昏护理。

病情观察1 密切观察患者意识、生命体征、神智、瞳孔、四肢活动等情况。

2 发生头痛、颈项强直、呕吐、呕血时,应报告医师,及时处理.临症施护1高热者,头部给予冰袋冷敷,可遵医嘱针刺大椎穴或耳尖放血.2元气衰败者,可按摩腹部,突然出现昏仆、不省人事、目合口开、手撒肢冷、脉微欲绝时,遵医嘱艾灸关元、百会、涌泉穴等救治。

五大中风症状

五大中风症状

五大中风症状走着走着,突然眼前一黑,单眼看物不清楚,但仅几秒钟便恢复正常,很多人不以为然,甚至根本没往“病”上想,其实,这很有可能就经历了一次小中风。

冬季是脑卒中(即脑中风)的发病高峰期,一旦出现这样的症状,应立即就医,特别是有高血压病史者,不要有“在家休息一下可能就好了”等想法。

发现:留意五大中风症状,时间就是脑细胞突然出现眩晕、手脚无力、一侧身体麻木、突然肢体活动无力、突然讲话不清楚等症状,这些都是脑卒中的预警信号,要在黄金时间(3小时内)到就近医院就诊,赢取治疗最佳“时间窗”。

专家指出,脑卒中治疗有最佳“时间窗”,即从发病到治静脉溶栓的时间,不能超过4.5小时,动脉机械再通手术的时间不能超过8小时。

“耽误一分钟,病人脑子就会死掉成千上万脑细胞。

”我国是脑卒中高发国,每年以8.7%速度递增,每年新发脑卒中患者接近300万人,每年因脑卒中死亡约100万人,脑卒中已成为我国居民第一致病死因。

脑卒中分为脑血栓和脑出血两种,其中溶栓治疗是脑血栓最佳治疗方法。

目前在我国城市医院就诊的脑血栓患者中,只有1.7%的患者接受了最有效的溶栓治疗,而发达国家为10%。

临床调查显示,发生中风后,近46%的病人一入院评估,就已达到“极高危”状态。

但是,在此状态来临之前,小中风就是明显的预警征兆。

医生总结了临床上比较常见的小中风五大症状:(1)突发颜面部、上下肢或单侧肢体无力或麻木。

(2)突发语言障碍,或理解力下降,讲话都讲不清楚了。

(3)单侧或双侧眼睛视物模糊,眼睛看东西朦胧或重影。

(4)突发头晕,平衡调节障碍或行走困难,有的人是天旋地转。

(5)突发不明原因的头痛,患者常常会说“脑子痛得快要裂开一样”。

特别提醒大家,脑卒中是伴随着高血压、糖尿病、房颤等各种慢性病而增加发病机率,且发病人群逐渐呈年轻化趋势。

预防脑卒中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尤为重要,一是要把血压控制平稳;二是要戒烟限酒;三是要控制好血糖;四是要少食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五是要加强运动(慢跑、打球、走路)避免肥胖;六是要保持生活规律,避免压力过大。

《中风后遗症》课件

《中风后遗症》课件

肌肉康复训练的作用和方法
1
作用
帮助患者恢复肌肉力量和协调性,提高日常功能。
2
方法
包括物理治疗、热敷、按摩和肌肉强化训练等。
运动康复训练的作用和方法
1
作用
提高患者的平衡和协调性,促进肢体功能恢复。
2
方法
包括步态训练、平衡练习、灵活性训练等。
3
运动辅助器具
如平衡板、徒手器械可帮助康复训练。
《中风后遗症》PPT课件
欢迎来到《中风后遗症》PPT课件。本课程将带领您了解中风后遗症的全貌, 并分享康复治疗、预防措施等重要内容。让我们一起学习如何面对中风的挑 战。
什么是中风后遗症?
1 定义
中风后遗症是中风发生后,造成的身体、认知和语言功能障碍。
2 常见后遗症
包括肢体瘫痪、失语、认知障碍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1
中风的影响
中风导致脑损伤,损害了神经细胞的功
功能缺失
2
能。
受损的神经细胞无法正常工作,导致相
应身体部位功能缺失。
3
康复治疗
康复训练可以帮助恢复受损的脑功能。
中风后遗症的分类和诊断
分类 诊断
根据受损区域,如大脑半球、小脑等。
通过核磁共振成像和神经功能评估确认中风后遗 症。
中风后遗症的治疗方法
1 药物治疗
中风的类型和危险因素
中风类型
分为缺血性中风和出血性中风,每种类型对身体造 成不同影响。
危险因素
• 高血压 • 高胆固醇 • 糖尿病 • 抽烟和饮酒
中风后遗症的症状
面部下垂
面部肌肉无力,导致一侧面部下 垂。
口齿不清
语言表达受损,导致口齿不清。
肢体无力

中风后遗症

中风后遗症

(三)基本操作方法
1.背及下肢部操作 (1)取穴:天宗、肝俞、胆俞、膈俞、肾 俞、环跳、阳陵、委中、承山、风市、伏 兔、膝眼、解溪。 (2)手法:扌衮法、按法、揉法、搓法、 擦法。
(3)操作: A.患者取俯卧位。医者站在患者侧
面,先施按法于背部脊柱两侧,自上而下 2~3次,重点在天宗、肝俞、胆俞、膈俞 、肾俞。再在脊柱两侧用扌衮法治疗,并 向下至臀部、股后部、小腿后部。以腰椎 两侧、环跳、委中、承山及跟腱部为重点 治疗部位。同时配合腰后伸和患侧髋后伸 的被动活动。时间约5分钟。
【病因病机】
病势:
痰火瘀热
根 轻、浅——中经络
据 有
重、深——中脏腑
闭证

脱证


中脏 中腑
演变:由闭转脱
阳闭 阴闭
痰浊瘀阻
根据有 无热象
中经络
恢复期 后遗症
中脏腑
气虚血瘀
中风病进入恢复期和后遗症期,往往遗
有半身不遂、言语不利或失语、情志异常、 痫病、痴呆等后遗症。这个病期的根本在于 患者脏腑亏虚,复加病程日久,中风病所产 生的病理因素停于体内,气血经筋已然受损。 故病理基础为本虚标实,本虚成为病性的主 导,主要为气虚、阴虚,其次为阳虚、血虚; 标实即为兼夹标邪,标邪各有差异,要分清 属风(内风、外风)、属火(心火、肝火、 痰火)、属痰(风痰、湿痰)、属瘀(瘀血) 的不同。
❖ 风痰阻络——舌强语蹇,甚至舌蜷难以伸出, 语言困难,或吞咽困难,或痰多痰稠,咳吐 不利,肢体活动不利,舌红或暗,苔白腻或 黄腻,脉弦滑。
❖ 肾虚精亏——舌暗失语,腰膝酸软无力,心 悸气短,或有二便失禁,头昏眼花,舌体瘦 小或卷,苔白,脉沉细。
四、诊断
❖ 1.临床症状 中老年患者,出现比较典型的临床表现。

中风常见护理诊断

中风常见护理诊断

中风常见护理诊断中风是指脑血管突发性病变,导致脑部血供不足或中断而引起的神经功能障碍。

常见的护理诊断有以下几种:1.神经功能障碍:由于中风造成的脑部损害,患者可能表现出意识丧失、语言障碍、肢体活动障碍等症状。

护理目标是恢复患者的神经功能。

护理措施包括监测患者的意识状态、观察语言表达能力、进行康复训练等。

2.意识障碍:中风后患者可能会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包括昏迷、嗜睡、意识模糊等。

护理目标是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稳定,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护理措施包括定期评估患者的意识状态、维持通气道的通畅、保持体位的合理等。

3.肢体活动障碍:中风后患者可能会出现肢体活动障碍,包括瘫痪、肌张力增高等。

护理目标是恢复患者的肢体功能,预防肌肉和关节的萎缩。

护理措施包括进行被动活动、协助患者进行主动活动、进行物理治疗等。

4.感知觉障碍:中风后患者可能会出现感知觉障碍,包括视觉、听觉、触觉等方面的障碍。

护理目标是帮助患者适应新的感知觉状态,提高其生活质量。

护理措施包括进行感知觉测试、提供适当的辅助器具、进行康复训练等。

5.自理能力障碍:中风后患者可能会出现自理能力障碍,包括个人卫生、进食、穿衣等方面的障碍。

护理目标是帮助患者恢复自理能力,提高其生活质量。

护理措施包括进行自理能力评估、提供适当的辅助器具、进行康复训练等。

6.静止性坠落:中风后患者可能由于肌力减弱、平衡能力下降等导致静止性坠落的风险增加。

护理目标是降低患者的坠落风险,保护其安全。

护理措施包括提供稳定的环境、进行坠落风险评估、推行坠落预防策略等。

7.情绪障碍:中风后患者可能会出现情绪障碍,包括抑郁、焦虑、情绪波动等。

护理目标是帮助患者调整情绪,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护理措施包括提供心理支持、进行心理治疗、开展康复活动等。

8.交流障碍:中风后患者可能会出现交流障碍,包括语言障碍、言语流畅性障碍等。

护理目标是帮助患者恢复交流能力,提高其生活质量。

护理措施包括进行语言评估、提供言语治疗、推行交流辅助工具等。

中医辨证治中风后遗症

中医辨证治中风后遗症

中医辨证治中风后遗症中医辨证治中风后遗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医辨证治中风后遗症中风是以猝然昏仆、不省人事,伴有口眼口呙斜、语言不利、半身不遂,或不经昏仆而仅以口呙僻不遂为主证的一种疾病。

中医认为,本病多为患者平素气血亏虚,与心肝肾三脏阴阳失调,加之忧思恼怒,或饮酒饱食,或房室劳累,或外邪侵袭等诱因,以致气血运行受阻,肌肤筋脉失于濡养,或阴亏于下,肝阳暴张,阳化而风动,血随气逆,上蒙清窍,从而出现是证。

中风后遗证患者,常常伴有半身不遂,语言不利,口眼歪斜等后遗症,必须抓紧时间积极治疗。

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中医辨证施治,有明显效果。

一、半身不遂1.气虚血瘀型:主要表现为偏枯不用,肢软乏力,面色萎黄,或见肢体麻木,舌淡紫暗或有瘀斑,苔白,脉细弱。

当以益气养血,化瘀通络为治。

可选用补阳还五汤加减,药取黄芪30克,当归、赤芍、川芎、桃仁、红花、地龙、菖蒲、三七、水蛭、党参、伸筋草、桑枝各10克,水煎服,每日1剂(下同)。

12.肝阳上亢型:主要表现为半身不遂,患侧僵硬拘挛,头痛头晕,面赤耳鸣,大便秘结,小便短黄,失眠多梦,舌红苔黄,脉弦滑。

当以平肝潜阳,熄风通络为治,可选用天麻钩藤饮加减,药取天麻、钩藤、山栀、牛膝、杜仲、黄芩、益母草、桑寄生、夜交藤、竹茹各10克,竹叶5克,石决明(先煎)30克。

二、语言不利1.风痰阻络型:主要表现为舌强言蹇,肢体麻木或不遂,舌暗或见瘀点瘀斑,脉弦滑或涩。

当以祛风除痰,宣窍通络为治。

可选用解语丹加减,药取天麻、胆南星、天竺黄、远志、菖蒲、郁金、木香、大贝、前胡、竹茹、水蛭、地龙各10克。

2.肾精亏虚型:主要表现为舌强言蹇或音喑失语,肢体麻木或不遂,心悸气短,腰膝酸软,舌红少苔,脉细。

当以滋阴补肾,利窍开音为治。

可选用杞菊地黄汤加减,药取枸杞子、菊花、生熟地、山药、枣皮、茯苓、泽泻、丹皮、首乌、故纸、知母、黄精各10克。

中风病(脑出血后遗症)中医临床路径

中风病(脑出血后遗症)中医临床路径

中风病(脑出血后遗症)中医临床诊疗方案宁夏残疾人康复中心中医康复科 2019年病种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中风病(TCD 编码:BNG08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脑出血后遗症(ICD 编码:I69.100)。

一、诊断依据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起草制订的《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试行,1995 年)主要症状:偏瘫、神识昏蒙、言语蹇涩或不语,偏身感觉异常,口舌歪斜。

次要症状:头痛、眩晕、瞳神变化、饮水呛咳、目偏不瞬、共济失调。

急性起病,发病前多有诱因,常有先兆症状。

好发年龄多在40岁以上.具备2个主症以上,或1个主症、2个次症,结合起病、诱因、先兆症状、年龄即可确诊;不具备上述条件,结合影像学检查结果亦可确诊。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制定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 2010》(2010 年)。

急性发病: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少数为全面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和体征持续数小时以上;脑CT或MRI排除脑出血和其他病变;脑CT或MRI有责任梗死病灶。

(二)病期诊断标准:1.急性期:发病2周以内。

2.恢复期:发病2周至3个月。

3.后遗症期:发病3个月以上。

(三)中医证型诊断:1.中经络:以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语謇或不语,偏身麻木为主症,而无神识昏蒙者。

2.中腑:以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语謇或不语,偏身麻木,神志恍惚或迷蒙为主症者。

3.中脏:必有神昏或昏愦,半身不遂,口舌歪斜,神志清醒后,多有舌强语謇或不语者。

(四)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中风病(脑出血)恢复期诊疗方案”。

中风病(脑出血)恢复期临床常见证候:1、风痰阻络证症状: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麻木,头晕目眩,痰多而粘,舌质暗淡,舌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滑。

2、气虚血瘀证:症状:半身不遂, 偏身麻木, 口眼斜, 言语赛涩, 面色恍白, 气短乏力, 口流涎, 自汗出, 心悸便溏, 手足肿胀, 舌质暗淡、舌苔薄白或白腻, 脉沉细、细缓或细弦。

中风后遗症

中风后遗症

聊聊关于中风的那些事1.首先什么叫中风?中风是中老年的常见病、多发病,是当今世界对人类危害最大的3种疾病之一,它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以及并发症多的“四高一多”特点。

现代医学中中风包括脑溢血,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脑血管痉挛以及蛛网膜下腔出血等病种,近年来,由于诊疗水平的提高,中风的死亡率有所降低,但致残率仍居高不下,约80%的存活者尚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也就是中风后遗症,主要表现为失语,口眼歪斜,吞咽困难,思维迟钝,联想困难,记忆减退,烦躁抑郁,肢体瘫痪等。

中风是中医学的一个疾病名称,也是人们对急性脑血管疾病的俗称和统称。

它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者因血管阻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又称为“脑卒中”或者“脑血管意外”。

它包括出血性脑中风(脑出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和缺血性脑中风(脑梗死、脑血栓形成)两大类。

它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等特点,2015年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指出,我国现有高血压患者2.2亿,血脂异常者2亿,糖尿病者0.97亿,超重和肥胖者2.4亿,吸烟者3.5亿,已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巨大。

2.哪些人会容易得中风呢?像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高血脂等原发性疾病的人,还有像吸烟,酗酒,肥胖的人,这些属于中风发病的高危人群,这些人比一般正常人的发病率要高的多。

现在我国脑中风的患者年轻化趋势明显,脑卒中并不是只有老年人才得的。

2013年“脑卒中高危因素筛查和干预项目”筛查登记的人群数据分析显示:脑卒中患者中40-64岁的劳动力人群占进50%,在筛查出的脑卒中高危人群中,40-64岁的劳动力人群占60%多。

这些结果说明,目前我们的脑卒中患者和高风险人群均有明显的年轻化趋势。

3. 为什么现在中风会有年轻化的趋势?在比较40-64岁劳动力人群和65岁以上的老年人群主要危险因素的流行情况可以看到,吸烟、血脂异常和超重肥胖这三个危险因素流行水平基本相同,排在前三位,再加上中年人工作压力大、家庭负担重,又很少参与运动锻炼,这些中风高发的危险因素都集中在中年人身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嘴歪眼斜:一侧眼袋以下 的面肌瘫痪。表现为鼻唇沟变浅, 口角下垂,露齿。鼓颊和吹哨时, 口角歪向健侧,流口水,说话时更 为明显。
#

3、中枢性瘫痪:中枢性瘫痪,
又称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或称痉挛
性瘫痪、硬瘫。是由于大脑皮层运动
区锥体细胞及其发出的神经纤维——
锥体束受损而产生。
#
• 由于上运动神经元受损,失去了对 下运动神经元的抑制调控作用,使脊髓 的反射功能“释放”,产生随意运动减 弱或消失,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肌张力增 高,腱反射亢进,出现病理反射,呈痉 挛性瘫痪。
#

4、周围性瘫痪:周围性瘫痪,又称下
运动神经元性瘫痪,或称弛缓性瘫痪、软瘫。
是因脊髓前角细胞及脑干运动神经核,及其
发出的神经纤维——脊骸前根、脊神经、颅
神经受损害产生的瘫痪。
#
由于下运动神经元受损,使其 所支配的肌肉得不到应有的冲动兴奋, 临床上表现为肌张力降低,反射减弱 或消失,伴肌肉萎缩,但无病理反射。
#
以上就是三针专家对脑中风后遗 症症状的介绍,希望大家对此有所了 解,更好的护理脑中风患者预防后遗 症的发生。
#
中国·三:又叫半身不遂,是指一 侧上下肢、面肌和舌肌下部的运动障碍, 它是急性脑血管病的一个常见症状。也 是脑中风常见的后遗症。
#
轻度偏瘫病人虽然尚能活动,但走 起路来,往往上肢屈曲,下肢伸直,瘫 痪的下肢走一步划半个圈,我们把这种 特殊的走路姿势,叫做偏瘫步态。病情 严重者常卧床不起,丧失生活能力 。
脑中风后遗症的 五大典型症状
近年来,脑中风是最常见 的脑血管疾病,其治疗后会因各种原 因导致一些后遗症的发生。那么,你 知道脑中风后遗症有哪些呢?听听三针 专家对此做出的解答。
#
1、麻木:患侧肢体,尤其是肢体的 末端、如手指或脚趾、或偏瘫侧的面颊部 皮肤有蚁爬感觉,或有针刺感,或表现为 刺激反应迟钝。麻木常与天气变化有关, 天气急剧转变、潮湿闷热,或下雨前后, 天气寒冷等情况下,麻木感觉尤其明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