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路发展史ppt
中国公路发展史
沥青路面公路施工中······ 沥青路面公路施工中
水泥混凝土路 面
水泥混凝土路 面具有刚度大、 强度高、稳定 性好、养护维 修费用低等优 点。
福厦公路段
中国交通部《公路工程技 术标准》规定: 高速公路指“能适应年 平均昼夜小客车交通量为 25000辆以上、专供汽车 分道高速行驶、并全部控 制出入的公路”。 一般能适应120公里/小时 或者更高的速度,路面有 4个以上车道的宽度。中 间设置分隔带,采用沥青 混凝土或水泥混凝土高级 路面,设有齐全的标志、 标线、信号及照明装置; 禁止行人和非机动车在路 上行走,与其他线路采用 立体交叉、行人跨线桥或 地道通过。
沈大高速公路(神州第一路)
成温高速公路景观
京珠高速公路(湖南段)
渝黔高速公路
京津塘高速公路 (1993)
京沪高速公路
感谢观看
秦朝道路
秦,约 合70米,定线的 米 原则是尽量取直; 原则是尽量取直; 路基要高出两侧 地面,以利排水, 地面,以利排水, 并要用铁锤把路 面夯实, 面夯实,以增加 其密实度; 其密实度; 路旁 每隔三丈种一株 青松, 青松,以为行道 树;中央三丈为 皇帝专用, 皇帝专用,两边 还开辟了人行旁 每隔10里建 道;每隔 里建 一亭, 一亭,作为区段 的治安管理所。 的治安管理所。
全国公路的发展不大。 全国公路的发展不大。
现代公路( 年以后) 建立公路机构与专业管理队伍, 现代公路(1949年以后):建立公路机构与专业管理队伍,公路稳 年以后
步发展。八五后,公路普及,全国公路迅速发展。 步发展。八五后,公路普及,全国公路迅速发展。
中国古代公路
4,000年前 年前——中国有了车和行车的路; 中国有了车和行车的路; 年前 中国有了车和行车的路
公路发展史
我国公路早期发展与指标普通公路的发展:中国公路发展史中国公路的发展大体经历了如下三个阶段:1)古代道路(公元前21世纪~公元1911年)早在公元前2000年,我国已出现可行驶牛、马车的道路。
秦朝时期,强调“车同轨、书同文”。
公元前2世纪,我国通往中亚细亚和欧洲的丝绸之路开始发展起来。
唐代是我国古代道路发展的鼎盛时期,初步形成了以城市为中心的四通八达的道路网。
清代道路网系统分为三等,即“官马大路”、“大路”、“小路”。
“官马大路”分东北路、东路、西路和中路四大干线,共长2000多km。
2)近代道路(1912~1949年)可细分为四个阶段:一是清末和北洋政府时期,是中国公路的萌芽阶段,我国第一条公路是1908年在广西南部边防兴建的龙州至那甚公路,长30km。
截至1927年,全国公路通车里程约为29000km。
二是国民党政府时期(1927~1936年),是我国公路开始纳入国家建设规划阶段。
1927年国民党政府的交通部和铁道部草拟了全国道路规划及公路工程标准。
截至1936年6月,全国通车里程达117300km。
三是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年)。
由于战争的影响和破坏,公路发展缓慢。
截至1946年12月,全国公路总里程只有130307km四是解放战争时期(1946~1949年)。
公路交通以军用为主,公路建设进展不大。
特别是国民党军队溃退时,公路遭到严重破坏。
截至新中国成立前夕,全国通车里程只有75000km。
3)现代公路(1949年以后)细分为七个阶段:一、是国民经济恢复时期(1949~1952年),全国从上到下建立了公路管理机构,并建立了设计、施工和养护的专业队伍。
国家还颁布了一系列有关公路建设的重要法规,进行了全国公路普查,全国恢复并改善了原有公路。
截至1953年底,公路通车里程达12.6万km,有路面里程达 5.5万km。
二、是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1953~1957年),是公路稳步发展阶段。
公路通车里程和有路面里程都增长了1倍,分别达到25.4万km和12.1万km。
中国道路发展史
中国道路发展史中国从修建牛、马车路到建成现代化的公路网的发展过程,大体可划分为古代道路、近代道路和现代公路三个时期。
中国古代道路〔公元前21世纪~公元1911年〕早在公元前2000年前,中国已有可以行驶牛、马车的道路。
据《古史考》记载:“黄帝作车,任重致远。
少昊时略加牛,禹时奚仲驾马”。
西周时(公元前1066~前771年)道路初具规模。
在道路规划方面有“匠人营国,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环涂七环,野涂五轨”(《周礼》)的记载;在道路管理方面有“司空视途”,“列树以表道,立鄙食以守路”,“雨毕而除道,水涸而成梁”〔《周语》〕的记载;在道路质量方面有“周道如砥,其直如矢”〔《诗经》〕的记载。
战国时期秦惠王始建陕西至四川的褒斜栈道。
这条栈道是在峭岩陡壁上凿孔架木,铺板而成一条通道。
秦朝时期,秦始皇在道路修建方面强调“车同轨、书同文”(《史记》),并“为驰道于天下”(《汉书》),修建车马大道,统一道路宽度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公元前500年左右,随着一些城市兴起和发展,形成许多商队道路。
公元前2世纪,中国通往中亚细亚和欧洲的丝绸之路开始发展起来。
秦汉时期发展了馆驿制度,十里设亭,三十里设驿。
西汉设亭道路延续总长可达十万里。
唐代是中国古代道路发展的极盛时期,初步形成以城市为中心的四通八达的道路网。
宋代、元代、明代对驿道网的建设和管理也有所发展。
清代的道路网系统分为三等:①“官马大路”,由北京向各方辐射,通往各省城;②“大路”,自省城通往地方重要城市;③“小路”,自大路或各地重要城市通往各市镇的支线。
在各条道路的重要地点设驿站。
“官马大路”分成东北路、东路、西路和中路四大干线,共长4000余华里。
中国古代道路建设取得辉煌的成就,如李春创建的赵州桥,工程艰巨的栈道,在中国和世界道路发展史上都占有一定地位。
中国近代道路〔1912~1949年〕自20世纪初汽车输入中国以后,通行汽车的公路开始发展起来。
从推翻清朝建立中华民国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是中国近代道路发展的时期,但发展缓慢,并屡遭破坏,原有的马车路〔有的也可勉强通行汽车〕和驮运道仍是多数地区的主要交通设施。
我见过的马路PPT课件
05
马路的未来发展与趋势
马路的未来发展方向
智能化发展
马路将逐渐实现智能化,包括智能感知、智能控制、智能信号灯 等,提高交通效率,减少拥堵。
绿色环保发展
马路将更加注重环保,采用低噪音、低污染的材料和设计,同时加 强绿化和景观建设,提升城市环境品质。
多元化发展
马路将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包括自行车道、步行道、公共休息区等 多种功能区域划分,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城市交通领域
01
马路是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将在城市交通领域发挥
更加重要的作用。
智能交通领域
02
马路将应用于智能交通领域,实现智能化交通管理,提高交通
效率,减少事故发生率。
物联网领域
03
马路将应用于物联网领域,实现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提高城
市管理的智能化水平。
谢谢您的聆听
THANKS
速发展阶段。
现代马路
现代的马路更加宽敞、平 整,大量高速公路和立交 桥的建设改变了城市的交
通状况。
马路的演变
古代马路到近代马路的转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车辆的增多,古代的狭窄马路已经 无法满足交通需求,于是近代马路开始出现并逐渐普及。
近代马路到现代马路的转变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城市化的加速,近代马路已经无法满足现 代交通的需求,于是现代马路开始出现并逐渐普及。
马路的节能技术
绿色照明技术
马路应采用LED节能灯具,通过 智能控制系统,实现路灯的自动 开关、亮度调节等功能,达到节
能目的。
能源回收技术
马路应采用能源回收技术,将车辆 制动时的动能转化为电能,再用于 照明、道路清扫等方面,达到节能 目的。
绿色建筑技术
我国公路和高速公路的发展概况
尽管十年文革给我们民族带来了 巨大的伤害,可是关系到国防建设和 国家安全的公路建设却仍在动乱中进 步。曲曲折折的中国公路建设发展到 1978年,总里程达到89万余公里。尽 管等级低、质量差,但它的确通到了 全国90%以上的乡(镇),初步形成 了遍布全国各地的公路网。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 召开,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 济建设上来。公路交通变得窘 迫、局促起来,日益成为制约 突飞猛进的经济、社会发展的 “瓶颈”。打破瓶颈、发展交 通的深切呼唤,从改革开放的 最前沿传来。1985年,中国公 路总里程历史性地突破百万公 里。
中国公路的新面貌
截至2016年末全国公路总里程469.63万公里,比上年增加 11.90万公里。公路密度48.92公里百平方公里,增加1.24公里百平 方公里。公路养护里程459.00万公里,占公路总里程97.7。 年末全国四级及以上等级公路里程422.65万公里,比上年增加 18.03万公里,占公路总里程90.0,提高1.6个百分点。二级及以上等 级公路里程60.12万公里,增加2.63万公里,占公路总里程12.8,提 高0.2个百分点。高速公路里程13.10万公里,增加0.74万公里;高速 公路车道里程57.95万公里,增加3.11万公里。国家高速公路9.92万 公里,增加1.96万公里。年末全国通公路的乡(镇)占全国乡(镇) 总数99.99,其中通硬化路面的乡(镇)占全国乡(镇)总数99.00、 比上年提高0.38个百分点;通公路的建制村占全国建制村总数99.94, 其中通硬化路面的建制村占全国建制村总数96.69、提高2.24个百分 点。
从起步到高速公路通车1万公里,我们用了12年时间,从1万公 里到突破2万公里,我国只用了3年时间。可以说仅仅15年,中国高 速公路的发展走过了许多发达国家一般需要40多年才能完成的发展 进程,创造了世界瞩目的中国速度。今天,高速公路的速度和便利 已经走进了平常百姓的生活,改变了人们的时空观念,改善了人们 的生活方式。在高速公路建设取得喜人进展的同时,位于高速公路 上的大型桥梁和长大隧道建设也取得突破性进展,我国桥梁和隧道 建设技术水平已经跻身世界先进行列。
道路与桥梁工程概论
浙江理工大学
一、中国道路工程的发展历史
新中国公路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若干阶段:
(3)“八五”初期,根据国民经济发展对交通运输的总体要求,在国 道网规划基础上研究形成了“五纵七横”12条国道主干线规划,逐步建成以 二级以上汽车专用公路为主组成的国道主干线网。到1997年年底,全国公路 通车总里程已达122.6万km,其中高速公路4771km短短10年间,我国的高速 公路就走过了发达国家高速公路一般需要40年完成的发展历程!
1876年欧洲出现世界上首辆汽车。1902年在上海出现了我国的第一辆汽 车。1913年中国以新式筑路法修筑了第一条汽车公路,自湖南长沙至湘潭, 全长50km,揭开了我国现代交通运输的新篇章。抗战时期完成的滇缅公路沥 青路面100km,是中国最早修建的沥青路面。1949年全国解放时统计,通车 里程为8万km,机动车7万余辆。
一、中国道路工程的发展历史
新中国公路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若干阶段:
(2)从1978年至1985年,改革开放后,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公路 运输需求强劲增长,公路建设的重要性逐步为全社会所认识。国家开始利用 国际金融组织贷款修建高速公路。
我国的国道规划是以北京为中心,连接各省市重要大中城市、港站枢纽 和工农业基地。国道网由放射线、南北线和东西线组成。
浙江理工大学
二、道路工程的发展趋势
相应的,我国未来道路工程技术发展的新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2)道路设施管理:在评价方面,受相关高新技术的制约,国外始终 引领高性能路况检测技术的革新,国内以引进、改进和模仿为主,原创较少, 而在路况评价理论研究方面,国内外均有各自代表性的成果;在预测方面, 因路网发展水平和交通环境不同,国外路况变化较稳定;在维修方面,大量 新的路面维修技术以国外设备和材料厂商为主导,国内以技术的本土化改进 和应用为主;在决策方面,无论是全寿命分析方法还是各类优化技术,国内 外均有各自代表性成果;在管理方面,国外开创了资产管理理念并已付诸实 施,而国内仅限于理念探讨。
中国公路桥梁史
中国公路桥梁史
中国公路桥梁史可追溯至古代的桥梁形式,如梁桥、浮桥等。
然而,中国公路桥梁真正的起点一般认为是在20世纪。
以下是按时间顺序排列的一些重要里程碑:
1.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在这个时期,中国开始建设大量的公路桥梁,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这个时期的代表工程包括武汉长江大桥和南京长江大桥。
2.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在这个时期,中国的公路桥梁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重点是对高速公路和大型桥梁的建设。
这个时期的代表工程包括杭州湾大桥和上海南浦大桥。
3.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在这个时期,中国的公路桥梁建设进一步加速,尤其是在高速公路和城市交通领域。
这个时期的代表工程包括东海大桥和杭州湾第二大桥。
4.21世纪以后:在这个时期,中国的公路桥梁建设已经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同时也在积极开展跨国公路桥梁的建设。
这个时期的代表工程包括港珠澳大桥和青岛胶州湾大桥。
总的来说,中国公路桥梁的发展历程是一个不断创新、不断突破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的公路桥梁建设者们克服了各种困难和挑战,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中国公路发展史
世界上第一条高速公路— —秦直道 前221—前206年
秦直道,陕北俗称“皇上 路”“圣人条”,是秦始皇 于公元前212至公元前210年 命蒙恬监修的一条重要军事 要道。直道则是秦始皇为攻 防匈奴,令大将蒙恬率数十 万军工、民工突击修筑的国 防道路。南起京都咸阳,北至 九原郡(今内古包头市西南 穿越14个县,7蒙00多公里。 路面最宽处约60米,一般亦 有20米,它在历史上占有重 要地位。
这一时期是公路开始纳入 国家建设规划阶段。1927 年,国民政府的交通部和 铁道部草拟了全国道路规 划及公路工程标准。1932 年,全国经济委员会筹备 处奉命督造苏、浙、皖三 省联络公路,仿照国外中 央贷款筑路办法,筹集基金, 贷给各省作为补助筑路之 用
西安—兰州公路
抗日,解放战争时期(1937~1949年)
沈阳—大连高速公路(神州第一路)
沈大高速是中国内地第一条建设的高速公路,也是中国内地第一条八车 道高速公路,1990年完工时为全部四车道,全立交,全互通。是辽东 半岛经济圈的轴心。,具有重要的政治、经济、国防意义。全线总长 375公里,超过了1978年台湾省建成的373.3公里的南北高速公路,被 誉为“神州第一路”。
随着战场的转移,公路遭到严重破坏。截至中华人民 共和国建立前夕全国公路能通车的只剩下75000公里。 从中国近代道路的整个历史时期看,中国公路的发展 是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并随着交通量和车辆载重量 的增大,线路和桥梁标准逐步有所提
今天的公路
• 1988年,我国第一条高速公路沪嘉高速公路建成,全长18.5公里。 • 1990年9月,沈大高速公路通车。全长375公里, • 1993年底济青高速公路通车,全长318公里。 • 1995年12月成渝高速公路通车,全长340公里。 • 1996年9月沪宁高速公路通车,全长275公里。 • 1998年,全国高速公路总里程达到8733公里,居世界第四。 • 1999年,全国高速公路总里程突破1万公里,接近世界第三水平。 • 2000年底,京沈高速公路通车。 • 2000年底,京沪高速公路通车。 • 2000年底,全国高速公路总里程达到1.6万公里,居世界第三位 • 2004年底,全国高速公路总里程达3 . 4万公里,居世界第二位。 • 截至2007年底,我国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达5.36万公里。
2020—2021学年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二:5.13现代交通运输的新变化精品课件(29张)
扩大和城市功能分工明显。 ……京沪高铁是高铁技术的集大成者,科技创新造就多个世界纪录。
正因为流水线有如此的速度,福特才得以在以后的十年中每年的生产量成倍地增长,并使零售价降低了三分之二。
③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现代时间观念逐渐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
④降低了交通成本,大众旅游的潮流出现,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
3.修筑京九铁路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世纪梦”。20世纪90年代,这个“梦”,仅 用了3年时间就变成现实。其主要原因是 ( ) A.国家财政已能提供充裕的资金 B.改革开放后综合国力的迅速提高 C.国家已具备自主设计施工的能力 D.国家加快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 【解析】选B。大规模工程的修建是以国家财力为后盾的,而20世纪90年代中国 国力的增强有赖于改革开放。A是直接原因,B是主要原因。
2.高速公路的发展: (1)原因:汽车工业的发展推动。 (2)出现:两次世界大战之间。 (3)中国:_1_9_8_8_年建成的上海沪嘉高速,是中国大陆第一条高速公路;到2018年 底,中国高速公路总里程位居世界第一。
3.高速铁路的发展: (1)世界:1964年日本的“东海道新干线”通车运营,这是世界上第一条商业运 营高铁。 (2)中国。 ①高铁建设:20世纪末开始建设高铁;2008年,京津城际铁路通车运营,中国进 入高铁时代;到2019年底,高铁运营里程已超过3.5万千米。 ②高铁技术:在核心技术上实现自主创新,整体技术领先世界。 ③海外投资:2014年,在海外承建的伊安高铁二期建成通车。
20世纪 上半期
飞机制造技术进步
20世纪 70年代
宽体客机成为空中运输的主流
2.中华人民共和国航空发展: (1)1950年成立第一家航空公司——_中__苏__民__用__航__空__股__份__公__司__,开通中苏国际航 线和国内航线。 (2)2018年,中国民用航空机场、飞机、国际航线、国内航线、旅客运输、货 邮运输等取得巨大发展。
中国高速公路发展史
中国高速公路发展史高速公路被誉为一个国家走向现代化的桥梁,是进展现代交通业的必经之路。
而中国在这条路上,则迈出了非同平常的一个个令人赞扬的脚印。
我国的高速公路网的要紧规划布局要紧可划分为:①首都放射线7条:北京—上海、北京—台北、北京—港澳、北京—昆明、北京—拉萨、北京—乌鲁木齐、北京—哈尔滨;②南北纵向线9条:鹤岗—大连、沈阳—海口、长春—深圳、济南—广州、大庆—广州、二连浩特—广州、包头—茂名、兰州—海口、重庆—昆明;③东西横向线18条:绥芬河—满洲里、珲春—乌兰浩特、丹东—锡林浩特、荣成—乌海、青岛—银川、青岛—兰州、连云港—霍尔果斯、南京—洛阳、上海—西安、上海—成都、上海—重庆、杭州—瑞丽、上海—昆明、福州—银川、泉州—南宁、厦门—成都、汕头—昆明、广州—昆明。
④此外,规划方案还有:辽中环线、成渝环线、海南环线、珠三角环线、杭州湾环线共5条地区性环线、2段并行线和30余段联络线。
国家高速公路网(简称“7918网”)采纳放射线与纵横网格相结合的布局形状,构成由中心都市向外放射以及横连东西、纵贯南北的公路交通大通道,总规模8.5万公里,其中主线6.8万公里,地区环线、联络线等其他路线1.7万公里。
当环岛高速行驰于脚下的时候,我们再来回忆一下那鼓舞人心的每一个时刻吧。
1.1988年,我国第一条高速公路沪嘉高速公路建成。
上海至嘉定高速公路是我国第一条按高速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设计、施工的高等级公路工程,全长18.5公里。
全路设计行车时速120公里,双向4车道,中央分隔带宽3米,全封闭,全立交,沿线建有大型互通式立交桥3座,设有完整的交通标志、标线和交通监控系统。
沪嘉高速公路的建成,终止了我国大陆没有高速公路的历史,对其他地区高速公路的建设起到推动、示范作用。
2.1989年7月,第一次全国高等级公路建设现场会在沈阳召开,这次会议是专题研究高等级公路建设的第一次会议,提出了今后建设高等级公路的10条政策措施。
中国高速公路发展历史
中国高速公路发展历史艰难的起步——高速公路最初的年代高速公路的出现,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
虽然我国高速公路建设,同发达的工业国家相比,晚了半个世纪。
进入20世纪70年代,随着车辆的增长,我国主要干线公路上交通拥挤堵塞日益严重,车辆行驶速度只有经济时速的一半,交通事故急剧增加。
为此,交通部开始汇集和研究世界各国解决这一问题的资料,并对我国部分主要干线公路的交通状况进行分析研究。
纸上的70年代交通部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开始酝酿在交通流量大的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京津地区修建高速公路。
1970年,交通部编制公路科技发展规划时,公路局几位领导和专家提出,根据交通流量,应在北京-天津-塘沽之间修建高速公路,并安排交通部第二公路勘察设计院组成调查组进行现场调研。
1975年,由王展意、李劲、沙庆林等六人组成的公路代表团应邀赴日本访问,重点考察了高速公路。
1977年7月,在全国公路基本建设会上,交通部提出了新建高速、快速公路,以利于开展集装箱运输的初步规划;同年,交通部又提出要修建京津塘高速公路,时任交通部部长叶飞设想三年内建成通车,并要通过修建这条高速公路积累经验,促进我国公路交通现代化。
1978年5月,在全国交通工作会议和全国交通战线学大庆会议上,交通部将建设京津塘高速公路的问题提交代表们讨论。
6月,交通部党组在向党中央、国务院上报的《关于实现交通运输现代化的汇报提纲》中,提出了高速公路的建设目标:“五五”后三年开始修京津塘高速公路,“六五”建成;并着手修建南京-杭州-宁波的高速公路;将沈阳-大连的公路改造成高速公路。
虽因种种原因,高速公路建设计划最终只是停留在纸上,未能如期实施,但修建高速公路的准备工作开始列入交通工作的议事日程。
口水中的“汽车专用”与此同时,公路交通日益陷入被动局面。
如到20世纪80年代初,北京至天津塘沽港口的103国道,虽经几次改扩建提升为二级公路,但由于交通量快速增长,经常出现严重交通堵塞现象,年交通事故超过1000起。
公路的发展历程简述
公路的发展历程简述以下是公路的发展历程简述:公路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但在现代,公路建设经历了几个主要阶段:1.古代和中世纪:古代文明,如古埃及、罗马和印度等,都建设了一些连接城市和地区的道路。
这些道路通常是由石块或其他坚固的材料铺成,用于交通和贸易。
在中世纪,一些大型帝国如中国的大运河、罗马帝国的军用道路,以及欧洲的贸易路线都是当时重要的交通通道。
2.近代初期: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对交通基础设施的需求增加。
19世纪末,蒸汽机车的出现引领了铁路交通的发展,但同时也对公路交通提出了新的需求。
公路开始铺设石子、砾石或沥青,提高了道路的舒适性和耐久性。
这个时期主要是由于汽车的出现,对公路建设提出了新的挑战和需求。
3.汽车时代:20世纪初,汽车的普及使得对公路系统的需求急剧增加。
政府和私人部门开始投资于建设更为完善的公路网络,以适应汽车交通的增长。
随着时间的推移,道路建设技术不断发展,从沥青铺设到混凝土,再到高速公路的建设,公路质量和安全性逐渐提高。
4.高速公路时代:20世纪中叶以后,高速公路成为公路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速公路的建设促进了城市之间的快速连接,提高了货物和人员的运输效率。
近几十年来,许多国家都在不断扩展和升级高速公路网络,采用现代化技术和管理手段提高公路系统的效益。
5.信息时代:当今社会,公路交通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变得日益紧密。
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导航技术和实时交通信息等在提高公路系统效率和安全性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
同时,可再生能源和环保意识的提高也在推动公路建设朝着更为可持续和环保的方向发展。
公路的发展历程是交通基础设施发展的一个缩影,反映了社会、技术和经济的变迁。
在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创新,公路交通系统将继续迎来新的发展。
中国高速公路发展史,中国高速公路发展现状
中国高速公路发展史,中国高速公路发展现状我记得我第一次坐上高速公路,那还是八十年代末的事儿。
那时候,中国的高速公路还不多,能上高速的车也不多。
我坐的那辆车,是一辆破旧的桑塔纳,车身上满是灰尘,车窗上还有几道裂纹。
司机是个四十多岁的汉子,姓李,大家都叫他老李。
老李开车的时候,总是喜欢哼着小曲儿,声音沙哑,但听起来挺有味道。
那天,我们是从北京出发,要去天津。
老李说,走高速能快点儿,省得在路上耽搁。
我心里还纳闷,这高速到底是个啥玩意儿,能比普通的路快多少?结果一上高速,我就傻眼了。
那路,平坦得像一面镜子,车开上去,稳得跟坐船似的。
老李一脚油门下去,车速就上了一百,风呼呼地从车窗缝里钻进来,吹得我头发都竖起来了。
老李一边开车,一边跟我唠嗑:“小伙子,你知道这高速是咋来的不?”我摇摇头,老李就接着说:“这高速啊,是咱们国家改革开放的成果。
以前哪有这玩意儿,都是土路、石子路,车一开过去,尘土飞扬,跟打仗似的。
后来,国家有钱了,就开始修高速。
这高速修起来可不容易,得征地、拆迁,还得架桥、挖隧道,工程大着呢。
”我听着老李的话,心里感慨万千。
那时候,我还年轻,总觉得日子过得慢,一天天都差不多。
可现在回头一看,这高速路的发展,不就是咱们国家发展的缩影吗?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慢到快,这不就是咱们中国人的奋斗史吗?转眼间,几十年过去了,中国的高速公路已经遍布全国,四通八达。
现在,我再去天津,已经不用坐那辆破旧的桑塔纳了,而是可以坐高铁,速度更快,环境更好。
但每次经过高速公路,我都会想起老李,想起他那沙哑的嗓音,想起他说的那些话。
有时候,我会想,这高速路不仅仅是路,它还是一条连接过去和未来的纽带。
它让我们走得更快,看得更远,也让我们的心更近。
这高速路,不就是咱们中国人的一条心路吗?现在,中国的高速公路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不仅路网更加密集,技术也更加先进。
自动驾驶、智能交通管理系统,这些高科技的东西,都开始在高速公路上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1.1988年,我国第一条高速公路沪嘉高速公路 建成。上海至嘉定高速公路是我国第一条按高速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设计、施工的高等级公路工程, 全长18.5公里。全路设计行车时速120公里,双 向4车道,中央分隔带宽3米,全封闭,全立交, 沿线建有大型互通式立交桥3座,设有完整的交通 标志、标线和交通监控系统。沪嘉高速公路的建 成,结束了我国大陆没有高速公路的历史,对其 他地区高速公路的建设起到推动、示范作用。
中国公路公路发展史
制作人:刘波
-
班:道桥L141
-
• 早在公元前2000年,我国已出现可行驶牛、 马车的道路。秦朝时期,强调“车同轨、 书同文”。公元前2世纪,我国通往中亚细 亚和欧洲的丝绸之路开始发展起来。唐代 是我国古代道路发展的鼎盛时期,初步形 成了以城市为中心的四通八达的道路网。 清代道路网系统分为三等,即“官马大 路”、“大路”、“小路”。“官马大路” 分东北路、东路、西路和中路四大干线, 共长2000多km。 -
• 三是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年)。由于战争的影响 和破坏,公路发展缓慢。截至1946年12月,全国公路总 里程只有130307km 。
• 四是解放战争时期(1946~1949年)。公路交通以军用
为主,公路建设进展不大。特别是国民党军队溃退时,公
路遭到严重破坏。截至新中国成立前夕,全国通车里程只
有75000km。
-
-
• 一、是国民经济恢复时期(1949~1952年),全国从上 到下建立了公路管理机构,并建立了设计、施工和养护的 专业队伍。国家还颁布了一系列有关公路建设的重要法规, 进行了全国公路普查,全国恢复并改善了原有公路。截至 1953年底,公路通车里程达12.6万km,有路面里程达5.5 万km。
-
-
• 可细分为四个阶段:
• 一是清末和北洋政府时期,是中国公路的萌芽阶段,我 国第一条公路是1908年在广西南部边防兴建的龙州至那甚 公路,长30km。截至1927年,全国公路通车里程约为 29000km。
• 二是国民党政府时期(1927~1936年),是我国公路开 始纳入国家建设规划阶段。1927年国民党政府的交通部和 铁道部草拟了全国道路规划及公路工程标准。截至1936年 6月,全国通车里程达117300km。
-
-
• 2.1989年7月,第一次全国高等级公路建设现场会在沈 阳召开,这次会议是专题研究高等级公路建设的第一次会 议,提出了今后建设高等级公路的10条政策措施。
• 3.1990年9月,沈大高速公路通车。沈阳至大连高速公 路全长375公里,连接沈阳、辽阳、鞍山、营口、大连5个 城市,是当时公路建设项目中由我国自行设计、自行施工, 规模最大、标准最高的工
• 4.山东会议。1993年6月交通部在山东召开了全国公路 建设工作会议,明确了建设“两纵两横三个重要路段”的 国道主干线任务。从1993年至1997年的5年中,全国高速 公路建设速度加快,共建成高速公路4119公里,京津塘、 济青、京石、首都机场、太旧、郑开等一大批高速公路相 继建成通车。
-
沈 大 高 速 公 路
-
图京 津 塘 高 速 路 线
-
-
济 青 高 速
-
成 渝 高 速
-
沪 宁 高 速
-
• 9.福州会议:1997年下半年,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实 施积极财政政策、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内需的决策, 决定在1998年加快公路建设。交通部在福州召开了全国加 快公路建设工作会议,会议对加快高速公路建设做出了部 署。提出到2000年,“两纵两横三条重要路段”中的北京 至沈阳、北京至上海和西南出海通道要全线贯通,高速公 路超过8000公里。1998年一年,全国公路建设完成投资 2168亿元,建成高速公路1663公里。
-
• 六、第三阶段为“七五”时期。国家明确交通运输是国民 经济发展的瓶颈产业,国务院批准设立公路建设专项基金 和车辆购置附加费,专门用于公路建设。
• 七、“八五”到目前为止。“八五”初期,根据国民经济 发展对交通运输的总体要求,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 的特点,我国在总结以往公路建设经验后,提出公路建设的 方针是“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以提高为主”,使公路建设事 业能够更好地适应经济结构转变以及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对 公路运输质量的要求。为突出重点,在国道网规划基础上 研究形成了“五纵七横”12条国道主干线规划,设想用二、 三十年时间,逐步建成以二级以上汽车专用公路为主组成 的国道主干线网。
• 四、是十年动乱时间(1966~1976年)。公路建设仍有 发展,渣油路面发展较快,10年来增长了10万km。截至 1976年底,公路里程达82.3万km,有路面里程57.9万km, 桥梁达11.7万座、293万延米。公路绿化里程达25.4万km
• 五、从1978年至1985年。这一阶段国民经济恢复较快,交 通紧张问题凸现,交通运输系统内结构不合理问题逐渐暴 露,国家开始着力调整国民经济结构,加强以铁路为中心的 运输基础设施的建设,对公路建设也给予了相应重视。
• 二、是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1953~1957年),是公路 稳步发展阶段。公路通车里程和有路面里程都增长了1倍, 分别达到25.4万km和12.1万km。桥梁达3.5万座、55.1万 延米。
-
-
• 三、是“大跃进”和国民经济调整时期(1958~1966 年),是公路数量猛增,再进行巩固的阶段。截至1965 年底,公路通车里程达51.4万km,有路面里程达30.5万 km,桥梁达10.4万座、156.6万延米,公路绿化里程达18 万km。
-
-
• 5.1993年京津塘高速公路通车,这是我国第一条经国务
院批准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建设的跨省、市的高速公路工程, 全长142公里,时速120公里,设置监控、通信、收费、 照明等服务设施。通过这条路的修建,我国制定了第一个 高速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 6.1993年底济青高速公路通车,西起济南,东至青岛, 全长318公里,双向四车道,设计时速110公里。 • 7.1995年12月成渝高速公路通车,全长340公里。 • 8.1996年9月沪宁高速公路通车,江泽民同志题写路名。 公路全长275公里,双向四车道,设计时速120公里。中 国高速公路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极大地推动了中 国高速公路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