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中常见化学反应及能量变化
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化学知识点)
![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化学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081f5d5b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95.png)
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化学知识点)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是指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反应物转化为生成物所释放或吸收的能量。
能量变化可以通过热量、光能等形式表现出来。
这种能量变化的研究对于理解化学反应的机理和性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介绍能量的定义、能量变化的特征以及常见的能量变化类型。
一、能量的定义能量是物质所具有的做功的能力,是衡量物体状态的一种物理量。
从宏观角度看,能量可分为动能和势能两种形式。
动能是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势能则是物体由于位置或形态而具有的能量。
在化学反应中,我们主要关注的是化学能,即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能量差。
它决定了反应的放热或吸热性质。
二、能量变化的特征1. 系统与环境:在化学反应中,我们将研究的对象称为系统,而与系统相互作用的周围环境称为环境。
能量变化表现为系统与环境之间的能量交换。
2. 热量:热量是最常见的能量交换形式,指的是通过热传导、对流、辐射等方式传递的能量。
在化学反应中,通常用热量来表示系统与环境之间的能量变化。
3. 热容:热容是指物体吸收或释放单位温度变化时所需的热量。
它可以用来描述物体的热量变化情况。
4. 焓变:焓变是指在常压条件下,化学反应中吸热或放热的能量变化。
它可以通过测量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温度变化来计算。
三、常见的能量变化类型1. 吸热反应:吸热反应是指化学反应过程中系统从环境中吸收热量的反应。
吸热反应通常导致环境温度下降,使周围物体感到寒冷。
2. 放热反应:放热反应是指化学反应过程中系统向环境释放热量的反应。
放热反应通常导致环境温度升高,使周围物体感到热。
3. 吸热解离反应:吸热解离反应是指在反应过程中,反应物分子从结合态转变为离解态,系统吸收热量的反应。
这种反应常见于溶解反应、氨合成等。
4. 放热结合反应:放热结合反应是指在反应过程中,反应物分子从离解态重新结合为结合态,系统释放热量的反应。
这种反应常见于燃烧反应、酸碱中和等。
四、能量变化的应用1. 热力学分析:通过测定化学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可以研究反应的热力学性质,比如某些反应的生成焓、反应速率等,对于工业生产和实验室研究非常重要。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https://img.taocdn.com/s3/m/031d95c9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623e565.png)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化学反应是指物质之间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而能量变化则是指在化学反应中所涉及的能量的转化与转移。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包括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两种类型,其能量的变化情况有着重要的物理和化学意义。
一、放热反应放热反应是指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反应物所含的化学能转化为热能释放出来的情况。
这种反应通常伴随着温度升高,产热现象明显。
放热反应是自发进行的,也就是说反应物的自由能降低,反应的焓变为负值。
放热反应的例子有燃烧反应,如燃烧氢气生成水的反应:2H2(g) + O2(g) → 2H2O(l) + 热能释放此反应是一个放热反应,它释放出的能量以热的形式迅速传递给周围,导致火焰和热量产生。
二、吸热反应吸热反应是指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反应物吸收周围环境的热量进行反应的情况。
这种反应通常伴随着温度降低,吸热现象明显。
吸热反应是非自发进行的,也就是说反应物的自由能升高,反应的焓变为正值。
吸热反应的例子有许多,如溶解氯化铵的反应:NH4Cl(s) + 热量吸收→ NH4+(aq) + Cl-(aq)此反应是一个吸热反应,它从周围环境吸收热量以完成反应。
这种反应在实验室中通常用来制冷或吸附湿度。
三、能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遵循能量守恒定律,即能量在化学反应中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毁灭,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的变化等于吸热与放热的代数和。
在生活中,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是非常重要的。
例如,在燃料的燃烧过程中,我们需要知道能量的释放情况来优化能源利用和环境保护。
而在化学工业中,了解吸热反应的特性可以帮助我们设计更高效的化学过程,并控制温度变化。
总结: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是化学反应过程中的重要现象之一。
放热反应释放出能量,吸热反应吸收能量。
能量在化学反应中不会被创造或者消失,只能在不同形式之间进行转化。
深入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化学知识,为科学研究和应用提供基础。
热化学方程式燃烧反应的焓变与能量变化
![热化学方程式燃烧反应的焓变与能量变化](https://img.taocdn.com/s3/m/6288685d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9d.png)
热化学方程式燃烧反应的焓变与能量变化燃烧反应是一种常见的化学反应,它涉及到能量的变化和转化。
在化学热力学中,我们可以通过焓变来描述这种能量变化。
本文将探讨燃烧反应的焓变以及相关的能量变化。
一、焓变的定义与计算方法焓变是指在恒定压力下,反应物从参考状态到产物的过程中,系统的焓发生的变化。
焓变可以用ΔH表示,单位通常为焦耳/摩尔或千焦/摩尔。
计算焓变的方法有两种常用的途径,分别是热效应法和定容法。
热效应法是通过测量反应过程中释放或吸收的热量,来计算焓变的变化量。
而定容法则是通过实验数据和热力学的知识计算焓变。
无论采用哪种方法,都需要根据燃烧反应的方程式来求解焓变。
二、燃烧反应的焓变燃烧反应是一种氧化反应,它常常涉及到有机物或无机物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我们以甲烷燃烧为例,其反应方程式为:CH4 + 2O2 -> CO2 + 2H2O根据该反应方程式,我们可以计算出该反应的焓变。
甲烷的燃烧在常压下是放热反应,其焓变为负值,表示系统释放出能量。
根据实验数据和理论计算,甲烷燃烧的焓变为-802 kJ/mol。
三、能量变化与焓变的关系焓变代表了燃烧反应中能量的变化,而能量变化则可以分为两部分:化学能的变化和物理能的变化。
化学能的变化是指反应物与产物之间的化学键变化引起的能量变化。
在燃烧反应中,有机物通常会与氧气反应,化学键发生变化,导致化学能的变化。
物理能的变化则包括物质的温度变化和体积变化(对于气态物质)。
在燃烧反应中,温度升高是常见的现象,这表明能量已经转化为热能。
能量变化与焓变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利用焓变的定义可以得到以下公式:∆H = ∆U + P∆V其中∆H为焓变,∆U为内能变化,P为压强,∆V为体积变化。
在常压下,焓变与反应的内能变化基本相等。
四、应用与意义燃烧反应的焓变与能量变化在许多领域都具有重要的应用与意义。
首先,焓变可以用于计算燃烧反应的热效应,从而了解燃烧反应的热量释放和能量转化的大小。
化学能量释放
![化学能量释放](https://img.taocdn.com/s3/m/10d8e072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32.png)
化学能量释放化学能量释放是指化学反应过程中发生的能量变化。
在化学反应中,原子间的键能会发生改变,从而导致能量的吸收或释放。
本文将探讨化学能量的释放过程以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一、化学反应释放能量的原因化学反应中的能量释放是由于化学键能的变化所引起的。
在化学反应中,当化学键被打破时,能量被吸收,反之,当新的化学键形成时,能量会被释放。
这种能量的变化可以通过化学反应的焓变来描述,焓变为负值时,表示反应是放热的,反之则为吸热反应。
二、常见的化学能量释放反应1. 燃烧反应燃烧反应是一种常见的能量释放反应。
在燃烧反应中,燃料与氧气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大量的热能。
例如,燃烧木材或煤炭时,都会释放出可供我们使用的能量。
2. 酸碱中和反应酸碱中和反应也是一种常见的能量释放反应。
在酸碱中和反应中,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并释放出热能。
例如,我们所熟悉的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产生氯化钠和水,并释放热能。
3. 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指物质失去或获得电子的过程。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通常会伴随能量的释放或吸收。
例如,金属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时,会释放出热能。
三、化学能量释放的应用化学能量释放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其中一些示例包括:1. 火箭推进剂在航天领域,化学能量的释放被广泛应用于火箭推进剂中。
通过燃烧反应释放的能量,可以产生高温高压的气体,从而产生巨大的推力,推动火箭脱离地球引力。
2. 热能发电化石燃料燃烧释放的化学能量被应用于发电厂,通过热能发电来满足我们的日常用电需求。
在发电厂中,燃料燃烧产生的高温高压蒸汽驱动涡轮机运转,进而带动发电机发电。
3. 燃料电池燃料电池是一种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通过氧化还原反应将燃料(如氢气)和氧气反应,产生电子并输出电能。
燃料电池被广泛应用于无人机、电动汽车等领域,以替代传统的燃烧发动机。
4. 发热装置在冬季取暖中,我们常使用一些发热装置,如煤气取暖炉、电暖气等。
化学中考必备的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化学中考必备的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https://img.taocdn.com/s3/m/6d1ac49e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0f.png)
化学中考必备的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是化学学科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中学化学考试中的重点和难点。
理解和掌握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的规律对于化学学科的学习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化学中考必备的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的知识点和示例。
一、热力学基础知识热力学是研究物质能量转化和能量守恒规律的科学。
在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可以通过热力学进行分析。
下面是一些基础的热力学术语和概念:1. 系统与周围:在热力学中,研究对象称为系统,而与系统发生能量交换的一切物质和能量称为周围。
2. 热与功:热力学中的能量可以分为热和功两部分。
热是由于温度差引起的能量传递,而功是由于力的作用引起的能量传递。
3. 焓变: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可以通过焓变(ΔH)来表示。
焓变为正表示吸热反应,为负表示放热反应。
二、放热反应与吸热反应根据化学反应释放或吸收的能量不同,可以将化学反应分为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1. 放热反应:放热反应是指在化学反应中释放出能量,使周围温度升高的反应。
典型的放热反应是燃烧反应,例如燃烧中的燃料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释放出大量的能量。
2. 吸热反应:吸热反应是指在化学反应中吸收周围的能量,使周围温度降低的反应。
典型的吸热反应是物质的融化和蒸发过程,例如水从液态转变为气态时,需要吸收大量的热量。
三、放热反应的实例1. 酸碱中和反应:在酸碱中和反应中,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这是一种放热反应,其中释放的能量通常以热量的形式体现出来。
例如,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HCl(aq) + NaOH(aq) → NaCl(aq) + H2O(l) + ΔH这个方程式中的ΔH表示反应所释放或吸收的能量。
2. 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指发生电子转移的化学反应。
一般情况下,氧化反应是放热反应,而还原反应是吸热反应。
例如,铁的氧化反应如下:4Fe(s) + 3O2(g) → 2Fe2O3(s) + ΔH四、吸热反应的实例1. 融化反应:融化反应是指物质从固态转变为液态时吸收热量的过程。
高中化学常见吸热反应与放热反应
![高中化学常见吸热反应与放热反应](https://img.taocdn.com/s3/m/4580e517cfc789eb172dc8bb.png)
1、能否根据式子
1/2CH4(g)+O2 (g) =1/2CO2 (g) +H2O(l) ΔH=-445.15kJ/mol
认为甲烷的燃烧热是445.15kJ/mol? 2、已知: 2H2( g ) + O2 ( g) = 2H2O ( l ) ΔH= - 571.6 kJ/mol H2( g ) +1/2 O2 ( g) = H2O ( g ) ΔH= - 241.8 kJ/mol 求氢气的燃烧热。
二、能源
1、能源定义 2、能源种类 3、我国现阶段能源构成 4、能源研究热点课题
1、下列性质中,能说明乙醇宜作燃料的是
①燃烧时发生氧化反应 物不污染环境
②充分燃烧的产
③乙醇是一种再生能源 大量的热
④燃烧时放出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2、1.5g火箭燃料二甲基肼(CH3NHNHCH3) 完全燃烧,放出50kJ热量,则二甲基肼的燃 烧热为:
2H2(g)+O2(g)=2H2O(l),△H1=-Q1kJ/mol H2(g)+1/2O2(g)=H2O(l),△H2=-Q2kJ/mol
Q1﹥Q2
△H1 <△H2
注意:热量比较比数值, △H比较带符号
练:⑴比较Q1<Q2的大小、△H1 >△H2的大小
S(g)+O2(g)==SO2(g) △H1=- Q1 kJ/mol S(s)+O2(g)==SO2(g) △H2=- Q2 kJ/mol
第一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一节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
化学反应的本质 从物质的角度: 有新物质生成 从微粒的角度: 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 从化学键的角度: 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形成 从能量的角度: 释放或贮存能量的过程
化学变化的例子以及原理
![化学变化的例子以及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33aeee55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9f6ec41.png)
化学变化的例子以及原理
1. 燃烧:燃烧是一种化学反应,常见于燃料与氧气之间的反应。
燃料中的化学物质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水蒸气等产物,同时释放热能。
这一反应遵循燃烧反应的热力学原理和物质守恒定律。
2. 腐蚀:腐蚀是一种化学反应,常见于金属与氧气、水等物质的接触下。
金属表面的化学物质与外界物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导致金属的表面腐蚀、锈蚀等现象。
腐蚀的原理包括金属离子的产生、电子传递、氧化还原反应等。
3. 发酵:发酵是一种生物化学反应,常见于酵母菌等微生物与有机物质的代谢过程中。
酵母菌通过发酵作用将有机物质转化为醇类、二氧化碳等产物,同时释放出能量。
发酵的原理包括酵母菌的代谢活动、酶的作用等。
4. 酸碱中和反应:酸碱中和反应是指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化学反应。
酸中的氢离子与碱中的氢氧根离子结合形成水,同时盐的阳离子和阴离子结合形成盐。
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之间的络合作用和离子间的排斥作用。
5. 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指物质中的电子转移过程,包括氧化剂的氧化和还原剂的还原。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物质的氧化态和还原态发生变化,同时伴随着电子的流动。
氧化还原反应的原理是电子传递的能级差异,以及通过氧化
态和还原态之间的电子转移来保持能量平衡。
化学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
![化学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https://img.taocdn.com/s3/m/81a8db47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04e3f46.png)
化学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一、概念解析1.能量变化:化学反应过程中,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能量的差异称为能量变化。
2.活化能:化学反应中,使反应物分子变成活化分子所需的最小能量称为活化能。
3.放热反应:化学反应中,生成物的总能量低于反应物的总能量,能量差以热能形式释放,称为放热反应。
4.吸热反应:化学反应中,生成物的总能量高于反应物的总能量,能量差以热能形式吸收,称为吸热反应。
二、能量变化的原因1.化学键的断裂与形成: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化学键的断裂和生成物化学键的形成过程中,能量的吸收和释放。
2.分子轨道的重排:化学反应过程中,反应物分子轨道的重排导致能量的变化。
3.原子核之间的相互作用:化学反应中,原子核之间的相互作用导致能量的变化。
三、能量变化的计算1.焓变:化学反应过程中,系统内能的变化,用焓(ΔH)表示。
2.熵变:化学反应过程中,系统混乱度的变化,用熵(ΔS)表示。
3.自由能变化:化学反应过程中,系统自由能的变化,用自由能(ΔG)表示。
四、能量变化与反应速率1.活化能与反应速率:活化能越低,反应速率越快。
2.催化剂:降低活化能,加快反应速率。
五、能量变化与化学平衡1.吉布斯自由能:化学反应达到平衡时,系统自由能的变化。
2.勒夏特列原理:化学反应平衡时,系统总能量的变化。
六、能量变化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1.燃烧反应:放热反应,广泛应用于加热、照明、动力等领域。
2.电池:利用化学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实现电能的储存和转化。
3.化学热泵:利用化学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实现热能的转移和利用。
七、注意事项1.掌握能量变化的基本概念,理解化学反应过程中能量的转化。
2.注意能量变化与反应速率、化学平衡之间的关系。
3.联系实际应用,认识能量变化在生活和生产中的重要性。
习题及方法:1.习题:某放热反应的反应物总能量为E1,生成物总能量为E2,则该反应的焓变ΔH为多少?解题方法:根据放热反应的定义,反应物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总能量,因此焓变ΔH为负值。
第二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知识点总结)
![第二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a68822422f60ddccdb38a03f.png)
第二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班级 姓名 第一节 化学能与热能1、化学反应的本质:旧化学键的断裂,新化学键的生成过程。
化学键的断裂需要吸收能量,化学键的形成会释放能量。
任何化学反应都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①放出能量的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 > 生成物的总能量②吸收能量的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 < 生成物的总能量2、能量守恒定律:一种形式的能量可以转化为另一种形式的能量,转化的途径和能量形式可以不同,但是体系包含的总能量不变。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即吸热或者放热。
3、常见的放热反应:①所有的燃烧反应;②酸碱中和反应;③活泼金属与酸(或水)的反应;④绝大多数的化合反应;⑤自然氧化(如食物腐败)。
常见的的吸热反应:①铵盐和碱的反应;②绝大多数的分解反应。
第二节 化学能与电能1、一次能源:直接从自然界取得的能源。
如流水、风力、原煤、石油、天然气、天然铀矿。
二次能源:一次能源经过加工,转换得到的能源。
如电力、蒸汽等。
2、原电池: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右图是铜锌原电池的装置图。
①锌片(负极反应):22Zn e Zn -+-=,发生氧化反应;铜片(正极反应):222H e H +-+=↑,发生还原反应。
总反应:Zn+2H +=Zn 2++H 2↑②该装置中,电子由锌片出发,通过导线到铜片,电流由铜片出发,经过导线到锌片。
③该装置中的能量变化: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④由活泼性不同的两种金属组成的原电池中,一般比较活泼的金属作原电池的负极(发生氧化反应),相对较不活泼的金属作原电池的正极(发生还原反应,正极电极本身不反应!)。
⑤构成原电池的四个条件:1、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2、活泼性不同的两个电极(导体);3、有电解质溶液;4、形成闭合回路。
第三节 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1、化学反应速率: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量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量(均取正值)来表示。
浓度常以mol/L 为单位,时间常以min 或s 为单位。
化学: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全章课件(人教选修4)
![化学: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全章课件(人教选修4)](https://img.taocdn.com/s3/m/2a33016327d3240c8447ef48.png)
4.把温度计和环形玻璃搅拌棒放入小烧杯的 盐酸中,并把量筒中的NaOH溶液一次倒入小 烧杯(注意不要洒到外面)。用环形玻璃搅 拌棒轻轻搅动溶液,并准确读取混合溶液的 最高温度,记为终止温度,记入下表。
思考5:酸、碱混合时,为何要把量筒中的 NaOH溶液一次倒入小烧杯而不能缓缓倒入?
答:因为本实验的关键是测反应的反应热,若 动作迟缓,将会使热量损失而使误差增大。
作业: 课本P6 3-(2,3,5,6)、4 [课外作业] 1、预习课本下一小节的内容 2、课外查阅我国能源结构和状况。
一、燃烧热 二、能源
一、燃烧热
1、定义
25℃,101kPa时,1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 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
2、单位 3、注意 kJ/mol
指定产物通常规定为:它是指物质中的下列元素
⑵ 一定标明各物质的状态(s、l、g、aq) ;
⑶ ΔH只放右边,以空格与标有物质状态的化学方程 式隔开(数值及单位) 放热: ΔH < 0; 吸热: ΔH > 0; ⑷ 系数仅仅表示物质的量,不表示分子或原子个数; 故系数可以是整数、分数、小数;
⑸ΔH的值与系数相匹配。 系数加倍,ΔH值也加倍。 正逆反应的ΔH绝对值相等,符号相反。 ⑹ 反应物完全变成生成物,所释放或吸收的热量。
H2 + I2 == 2HI
只表示物质变化
【例1】 在200℃、101kPa时,1 mol H2与碘蒸气作用生 成HI的反应,科学文献上表示为:
H2(g) + I2 (g) ==== 2HI(g) ΔH =
101kPa
200℃
-14.9 kJ/mol
二、热化学方程式
1、定义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化学反应的能量释放情况
![化学反应的能量释放情况](https://img.taocdn.com/s3/m/ccb555fa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e6.png)
化学反应的能量释放情况化学反应是指物质之间发生的转化过程,其中能量的释放是反应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化学反应中,能量可以被释放或者吸收,这取决于反应的类型和物质的性质。
本文将探讨不同类型的化学反应中的能量释放情况。
1. 燃烧反应燃烧反应是一种常见的化学反应,它涉及到燃料物质与氧气之间的反应。
在燃烧反应中,燃料会与氧气发生氧化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和水等产物。
这种反应通常会释放大量的能量,以热量的形式散发出来。
例如,当我们点燃一根蜡烛时,蜡烛燃烧的过程中会释放出热量和光线。
2. 酸碱中和反应酸碱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化学反应。
在这种反应过程中,通常会伴随着大量的能量释放。
例如,当我们将醋倒入苏打水中时,会发生酸碱中和反应,产生盐和水。
这个过程会伴随着产生大量的气体,并释放出热量。
3. 放热反应放热反应是指在反应过程中释放能量的化学反应。
这种反应通常是自发进行的,不需要外界能量的输入。
放热反应的例子包括许多常见的化学反应,如金属与酸反应、铁的生锈和石灰石的石灰反应等。
在这些反应中,物质之间的键的形成会释放出能量,导致反应系统的温度升高。
4. 吸热反应吸热反应是指在反应过程中吸收能量的化学反应。
这种反应需要外界能量的输入才能进行。
吸热反应的例子包括许多化学合成反应和蒸发过程等。
例如,当我们将一杯开水放在冷却器中,水会蒸发并吸收周围的热量,使得系统的温度降低。
5. 核反应核反应是指原子核发生变化的化学反应,其中释放的能量非常巨大。
核反应可以分为核裂变和核聚变两种类型。
核裂变是指重核分裂成两个或更多的轻核,这个过程会释放出大量的能量。
核聚变是指轻核聚集成较重的核,同样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核能的利用正是基于核反应所释放的能量。
总结化学反应的能量释放情况是多样化的。
一些反应会释放大量的热量,而另一些则需要吸收能量才能进行。
了解和利用化学反应中能量的释放情况对于探索和推动许多实际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如能源生产、材料合成和环境保护等方面。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实例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实例](https://img.taocdn.com/s3/m/dc4efdaa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d0.png)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实例在化学反应过程中,能量的转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能量变化包括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具体的例子如下:1. 燃烧反应燃烧反应是一种常见的放热反应。
当物质燃烧时,其与氧气发生反应,产生火焰、光和热。
例如,将木材置于明火中,木材与氧气反应,释放出大量热能。
这是因为木材中的碳和氢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放出能量。
2. 酸碱中和反应酸碱中和反应通常也是放热反应。
当酸与碱反应时,产生盐和水,同时伴随着大量的热量释放。
例如,将盐酸与氢氧化钠混合,生成氯化钠和水的反应会释放出大量的热能。
3. 腐蚀反应一些金属与氧气或酸发生反应会产生腐蚀,也是放热反应。
例如,铁的表面会与氧气反应生成铁(III)氧化物,同时释放热能。
这是我们常见的铁锈现象。
4. 吸热反应吸热反应是指在反应过程中吸收热量的反应。
其中一个例子是溶解固体的过程。
当我们将固体物质溶解到溶液中时,通常需要吸收热量。
例如,将氨气气体溶解到水中,会吸收热量并产生氨水。
5. 蒸发反应蒸发是液体转化为气体的过程,也是一种吸热反应。
当液体蒸发时,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被克服,需要从周围环境中吸收热量。
例如,水蒸发时,会带走周围环境的热量,导致温度降低。
6. 合成反应合成反应可以是吸热反应也可以是放热反应,具体取决于反应的化学品。
例如,两个反应物结合生成一个产物,如果反应放出的能量多于吸收的能量,则为放热反应;反之,则为吸热反应。
综上所述,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是一种重要的特征。
通过了解和理解不同反应类型中的能量变化,我们可以更好地控制和应用化学反应,从而应用于实际生产和生活中的多个领域。
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
![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https://img.taocdn.com/s3/m/2b5dfd01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00eaf49.png)
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化学反应是指物质之间的原子重组过程,其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在化学反应中,原子之间的化学键被打破,新的化学键形成,从而产生了能量的变化。
能量可以以不同的形式存在,如热能、化学能、电能等。
本文将深入探讨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过程。
一、热能的变化化学反应中最常见的能量变化形式是热能的变化。
化学反应可以释放热能,也可以吸收热能。
释放热能的反应称为放热反应,吸收热能的反应则称为吸热反应。
1. 放热反应放热反应是指在化学反应中释放出热能。
这种反应通常是一个自发的过程,会伴随着温度升高或周围环境变热。
放热反应常见的例子包括燃烧反应和酸碱中和反应。
例如,将燃料与氧气反应时,会产生大量热能,例如燃烧木材产生的火焰和热量。
2. 吸热反应吸热反应是指在化学反应中吸收热能。
这种反应需要外界向系统提供能量,因此周围环境会变冷。
吸热反应常见的例子包括融化冰块和蒸发水等过程。
在这些反应中,吸收热能使得物质的状态发生改变。
二、化学能的变化化学反应中,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伴随着化学能的变化的。
当化学键被打破时,化学能会被释放出来,而当新的化学键形成时,化学能会被吸收。
1. 化学键能化学键能是指在成键过程中释放或吸收的能量。
不同化学键的能量不同,常见的化学键有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等。
通过断裂和形成这些化学键,化学反应中的化学能发生变化。
2. 反应势能反应势能是指化学反应在不同阶段所具有的能量。
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反应物的势能发生改变,并决定了反应的进行方向和速率。
当反应物的势能高于产物时,反应是可逆的,而当反应物的势能低于产物时,反应是不可逆的。
三、其他能量变化除了热能和化学能的变化外,化学反应中还可以伴随其他形式的能量变化。
例如,电能在电化学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
在电化学反应中,化学能被转化为电能,反之亦然。
结语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是化学研究中的重要内容。
热能和化学能的变化是化学反应中最常见和最显著的能量变化形式,而其他形式的能量变化则根据具体反应的特点而定。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https://img.taocdn.com/s3/m/de0748f9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3e.png)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化学反应是物质转化过程中发生的重要现象,众多化学反应都会涉及能量变化。
能量在化学反应中的变化对反应速率、反应热、反应平衡等方面都有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以及其对反应过程的影响。
一、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类型在化学反应中,能量可以以不同的形式进行转化。
常见的能量变化类型有以下几种:1. 焓变(ΔH):焓变是指在常压条件下,反应中吸热或放热的过程。
当反应吸热时,焓变为正值,表示系统吸收了热量;当反应放热时,焓变为负值,表示系统释放了热量。
2. 动能变化:有些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分子速度发生改变,导致动能的变化。
例如,爆炸反应中,反应物的分子速度突然增加,从而导致动能的增加。
3. 电能变化:在某些化学反应中,电子转移也可以导致能量的变化。
例如,电池中的反应就涉及电子的转移,从而产生电能。
二、能量变化对化学反应的影响能量变化对化学反应具有重要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反应速率:化学反应的速率与反应物之间的能量差有关,能量变化越大,反应速率通常越快。
这是因为能量变化可以改变反应物粒子的动能,使它们更容易克服活化能,从而提高反应速率。
2. 反应热:焓变(ΔH)反映了反应过程中的放热或吸热现象。
当反应放热时,系统释放了热量,反应是放热反应;当反应吸热时,系统吸收了热量,反应是吸热反应。
反应热的大小决定了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3. 反应平衡:在化学反应达到平衡时,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浓度不再变化。
能量变化可以影响反应平衡的位置。
根据Le Chatelier原理,当系统受到外界能量变化刺激时,系统会试图抵消这种变化,从而使平衡位置发生偏移。
三、实例分析:焙烧反应焙烧反应是指将金属矿石加热至高温,使其发生热分解,转变为金属与非金属氧化物的反应。
以焙烧铁矿石(Fe2O3)为例,化学方程式如下:2Fe2O3(s) → 4Fe(s) + 3O2(g)在这个反应中,可以观察到以下能量变化现象:1. 吸热现象:焙烧反应需要提供大量的热能,因为反应需要克服Fe2O3的化学键强度,使其分解为Fe和O2。
化学中常见化学反应及能量变化
![化学中常见化学反应及能量变化](https://img.taocdn.com/s3/m/eee8299be53a580217fcfe15.png)
(一)化学反应及能量变化-----------想要化学复习好,归纳总结怎能少?2018高考复习已经开始,化学知识点那么多,有没有总是感觉乱乱的?来看看我们的归纳总结吧,给你的高考复习助力,让你的复习事半功倍!实质:有电子转移(得失与偏移)特征: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有变化还原性 化合价升高 弱氧化性↑ 还原剂 氧化反应 氧化产物 氧化剂 还原反应 还原产物 ↓ ↓氧化性 化合价降低 弱还原性氧化还原反应: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化学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
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的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概念: 氧化剂:反应中得到电子(或电子对偏向)的物质(反应中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物)还原剂:反应中失去电子(或电子对偏离)的物质(反应中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物)氧化产物:还原剂被氧化所得生成物;还原产物:氧化剂被还原所得生成物。
失电子,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双线桥:氧化剂 + 还原剂 = 还原产物 + 氧化产物 得电子,化合价降低,被还原 电子转移表示方法 单线桥: 电子 还原剂 + 氧化剂 = 还原产物 + 氧化产物 二者的主 表示意义、箭号起止 要区别: 电子数目等 依据原则:氧化剂化合价降低总数=还原剂化合价升高总数 找出价态变化,看两剂分子式,确定升降总数; 方法步骤:求最小公倍数,得出两剂系数,观察配平其它。
有关计算:关键是依据氧化剂得电子数与还原剂失电子数相等,列出守恒关系式求解。
变化 反应物→ 概念及转化关系配平 氧化还原反应→产物①、由元素的金属性或非金属性比较;(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元素周期律) ②、由反应条件的难易比较; ③、由氧化还原反应方向比较;(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 ④、根据(氧化剂、还原剂)元素的价态与氧化还原性关系比较。
元素处于最高价只有氧化性,最低价只有还原性,处于中间价态既有氧化又有还原性。
①、活泼的非金属,如Cl 2、Br 2、O 2 等;②、元素(如Mn 等)处于高化合价的氧化物,如MnO 2、KMnO 4等 氧化剂: ③、元素(如S 、N 等)处于高化合价时的含氧酸,如浓H 2SO 4、HNO 3 等 ④、元素(如Mn 、Cl 、Fe 等)处于高化合价时的盐,如KMnO 4、KClO 3、FeCl 3、K 2Cr 2O 7⑤、过氧化物,如Na 2O 2、H 2O 2等。
初中化学物质的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的计算
![初中化学物质的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的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7b37d7bc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46a276b.png)
初中化学物质的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的计算化学反应是物质之间发生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的过程,而能量变化则是化学反应中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之一。
本文将探讨初中化学中物质的化学反应以及相关的能量变化计算方法。
一、物质的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是物质之间发生变化的过程,常见的包括各种化学方程式的表示形式,如AB + CD → AC + BD。
其中,AB、CD为反应物,AC、BD为生成物。
在化学反应中,有以下常见的类型:1. 合成反应:两个或更多原子、离子或分子结合成一个新物质。
例如:2H₂ + O₂ → 2H₂O。
2. 分解反应:一个物质在加热或电解的作用下分解成两个或更多的物质。
例如:2H₂O → 2H₂ + O₂。
3. 双替换反应:两个化合物中的正、负离子交换位置,生成新的化合物。
例如:AgNO₃ + NaCl → AgCl + NaNO₃。
4. 氧化还原反应:涉及电子的转移,其中一种物质被氧化(电子失去),另一种物质被还原(电子获得)。
例如:Na + Cl₂ → 2NaCl。
二、能量变化的计算化学反应中,常常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包括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能量变化的计算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法进行:1. 使用化学方程式的平衡系数:在平衡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过程中,每个物质前面都有一个系数,称为平衡系数。
这些系数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化学摩尔比例关系。
根据平衡系数可以推导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摩尔比例,从而计算能量变化的数值。
2. 使用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能量变化数值:每种物质在特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时,都会伴随着一定的能量变化。
这些能量变化可以通过实验或参考文献获得。
在计算能量变化时,可以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能量变化数值进行代入计算。
三、实例分析以氢氧化钠与盐酸的反应为例,化学方程式为:NaOH + HCl → NaCl + H₂O。
该反应是一个中和反应,在实验中放出能量。
假设该反应放出的能量为-50 kJ/mol。
1. 计算化学方程式中物质的摩尔比例:根据化学方程式可得,1 mol的NaOH与1 mol的HCl反应生成1 mol的NaCl和1 mol的H₂O。
氧化还原反应的能量变化电子的能量传递
![氧化还原反应的能量变化电子的能量传递](https://img.taocdn.com/s3/m/12b11684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a8.png)
氧化还原反应的能量变化电子的能量传递氧化还原反应,又称为电子转移反应,是化学反应中常见的一种类型。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在物质之间进行转移,从而导致能量的变化。
本文将探讨氧化还原反应的能量变化以及电子的能量传递。
一、氧化还原反应的能量变化氧化还原反应涉及到原子或离子之间的电子转移过程,这种转移过程导致了反应物和产物之间能量的变化。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通常会伴随着能量的释放或吸收。
1.1 氧化反应的能量变化在氧化反应中,反应物失去电子,同时产生能量。
这是因为反应物中的原子或离子被氧化,它们失去了电子,导致能量的释放。
例如,2Mg + O2 → 2MgO 这个反应中,镁原子(Mg)失去了两个电子,形成了镁离子(Mg2+)。
这个过程释放出能量,使反应产生热量。
1.2 还原反应的能量变化相反,还原反应是指反应物获得电子的过程。
在还原反应中,反应物接受电子,从而导致能量的吸收。
这是因为反应物中的原子或离子被还原,它们获得了电子,吸收了能量。
例如,Cl2 + 2e- → 2Cl- 这个反应中,氯气(Cl2)接受了两个电子,形成了氯离子(Cl-)。
这个过程吸收了能量,使反应吸热。
1.3 氧化还原反应的能量变化在实际的氧化还原反应中,通常会同时伴随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进行,因此反应的总能量变化将由这两个反应共同决定。
氧化还原反应的能量变化可以通过计算反应热来确定。
反应热是指在常压下,反应完全进行时,单位摩尔物质所吸收或释放的能量。
反应热可以通过实验测定得到。
二、电子的能量传递在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从一个物质转移到另一个物质,从而导致了能量的变化。
电子的转移是通过氧化还原剂和还原剂之间的反应实现的。
氧化剂是指在反应中接受电子的物质,它们自身发生还原反应。
氧化剂通过接受电子,从而使得反应能够继续进行。
典型的氧化剂有氧气、过氧化氢等。
还原剂是指在反应中失去电子的物质,它们自身发生氧化反应。
还原剂通过失去电子,从而提供电子给氧化剂,使得反应能够继续进行。
高中化学:化学反应与能量知识点
![高中化学:化学反应与能量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f2e54aa2763231126edb11d0.png)
高中化学:化学反应与能量知识点一.反应热焓变1.定义:化学反应过程中吸收或放出的能量都属于反应热,又称为焓变(ΔH),单位kJ/mol。
解释:旧键的断裂:吸收能量;新键的形成:放出能量,某一化学反应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取决于上述两个过程能量变化的相对大小。
吸热:吸收能量>放出能量;放热:吸收能量<放出能量。
2.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与反应物和生成物总能量的关系3.放热反应: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放热>吸热)ΔH<0;吸热反应,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吸热>放热) ΔH>0。
【学习反思】⑴常见的放热、吸热反应:①常见的放热反应有a 燃烧反应b 酸碱中和反应c活泼金属与水或酸的反应d大多数化合反应②常见的吸热反应有:a 氢氧化钡晶体和氯化铵晶体混合发生反应b CO2+C = 2COc 大多数的分解反应⑵△H<0时反应放热;△H> 0时反应吸热。
【概括总结】焓变反应热在化学反应过程中,不仅有物质的变化,同时还伴有能量变化。
1.焓和焓变焓是与物质内能有关的物理量。
单位:kJ·mol-1,符号:H。
焓变是在恒压条件下,反应的热效应。
单位:kJ·mol-1,符号:ΔH。
2.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原因化学反应的本质是反应物分子中旧化学键断裂和生成物生成时新化学键形成的过程。
任何化学反应都有反应热,这是由于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当反应物分子间的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克服原子间的相互作用,这需要吸收能量;当原子重新结合成生成物分子,即新化学键形成时,又要释放能量。
ΔH=反应物分子中总键能-生成物分子中总键能。
3.放热反应与吸热反应当反应完成时,生成物释放的总能量与反应物吸收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决定化学反应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
(1)当ΔH为“-”或ΔH<0时,为放热反应,反应体系能量降低。
(2)当ΔH为“+”或ΔH>0时,为吸热反应,反应体系能量升高。
4.反应热思维模型:(1) 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2) 反应热的本质以H2(g)+Cl2(g)===2HCl(g) ΔH=-186 kJ·mol-1为例E1:E(H—H)+E(Cl—Cl);E2:2E(H—Cl);ΔH=E1-E2二.热化学方程式1.概念:能表示参加反应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的关系的化学方程式叫做热化学方程式。
四大基本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
![四大基本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https://img.taocdn.com/s3/m/b3e2fead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ebf9563.png)
四大基本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咱得说说化合反应。
这化合反应啊,就像是一群小伙伴手拉手,凑到一起变成了一个新的“大家庭”。
在这个过程中,能量的变化那可有意思啦。
有些化合反应是会放出能量的,就好比是小伙伴们聚在一起特别开心,开心到都“发热放光”啦!比如说氢气和氧气化合生成水,这个过程中会释放出大量的热量,就像一场热烈的庆祝活动,能量都欢快地跑出来啦。
但也有一些化合反应是需要吸收能量的,这就像是有些小伙伴比较害羞,得给它们点“鼓励”,也就是能量,它们才愿意凑到一起呢。
接着就是分解反应啦。
分解反应就像是一个大家庭闹掰了,成员们各奔东西。
这时候的能量变化也挺奇妙的。
一般来说,分解反应大多是需要吸收能量的,因为要把原本紧密结合的“家庭”拆开,不得费点劲儿嘛!就像把一块大石头敲碎,得使点力气才行。
比如说碳酸钙分解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就得给它加热,提供足够的能量,它才会乖乖地分解。
这就好比是给那些闹别扭的小伙伴们一个“推力”,让它们分开。
再看看置换反应。
置换反应就像是一场“换座位”游戏,一个小伙伴把另一个小伙伴从原来的位置上挤下去,自己坐上去。
在这个过程中,能量的变化也是有的。
有些置换反应会放出热量,因为新的组合可能会让整个体系更加稳定,就像找到了更合适的座位安排,大家都舒服了,能量也就释放出来啦。
比如说金属锌和稀硫酸反应,锌把硫酸里的氢给“换”出来了,同时还放出了热量。
最后是复分解反应。
复分解反应就像是小伙伴们互相交换了一下“礼物”。
在这个交换过程中,能量的变化通常不是特别剧烈,但也会有一些能量的释放或者吸收。
比如说酸和碱的中和反应,这就是典型的复分解反应,它们反应的时候会放出热量,就像是两个友好的小伙伴交换礼物后,都特别开心,这种开心就以热量的形式表现出来啦。
酸碱中和反应的能量变化与计算
![酸碱中和反应的能量变化与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c9b5b7fa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9d7094c.png)
酸碱中和反应的能量变化与计算酸碱中和反应是化学中一种常见的反应类型,它不仅可以产生水和盐,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本文将详细探讨酸碱中和反应的能量变化及其计算方法。
一、酸碱中和反应的能量变化原理酸碱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发生化学反应后,生成盐和水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反应可以放热或吸热。
能量的变化与酸碱的强弱有关,强酸和强碱的中和反应通常会产生放热反应,而弱酸和弱碱的中和反应则可能产生吸热反应。
酸碱中和反应的能量变化原理可以通过化学方程式来表示。
例如,强酸盐酸(HCl)与强碱氢氧化钠(NaOH)的中和反应可以写作:HCl + NaOH → NaCl + H2O在这个反应过程中,水和氯化钠的生成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当反应放热时,表明反应物中的化学能被释放出来,此时反应为放热反应;而反应吸热时,则表明反应需要吸收外界的能量,此时反应为吸热反应。
二、酸碱中和反应能量变化的计算方法酸碱中和反应能量变化的计算方法通常以焓变(ΔH)来表示。
焓是一种热力学函数,表示系统在定压下的热量变化。
焓的变化量ΔH可以通过热化学方程式来计算。
焓变量ΔH的计算需要根据实验测得的温度变化和反应物的摩尔数来进行。
常用的计算方法有热量平衡法和热容法。
热量平衡法是通过测量反应后溶液的温度变化来计算焓变量。
实验中,可以将酸和碱按摩尔比例混合,使其反应完全。
然后,测量混合溶液的温度变化。
根据温度变化和溶液的热容,可以用热量平衡公式计算焓变ΔH的值。
热容法是通过测量混合溶液的热容变化来计算焓变ΔH的值。
实验中,可以将酸和碱按摩尔比例混合,将混合溶液放入热容器中,测量它的温度变化。
通过热量平衡公式,可以根据溶液的热容来计算焓变ΔH的值。
需要注意的是,酸碱中和反应能量变化的计算方法因反应类型、溶液浓度、温度等条件而异。
因此,在实际计算中要参考相应的热力学数据和实验条件,进行准确计算。
三、酸碱中和反应的应用酸碱中和反应及其能量变化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化学反应及能量变化-----------想要化学复习好,归纳总结怎能少?2018高考复习已经开始,化学知识点那么多,有没有总是感觉乱乱的?来看看我们的归纳总结吧,给你的高考复习助力,让你的复习事半功倍!实质:有电子转移(得失与偏移)特征: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有变化还原性 化合价升高 弱氧化性↑ 还原剂 氧化反应 氧化产物 氧化剂 还原反应 还原产物 ↓ ↓氧化性 化合价降低 弱还原性氧化还原反应: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化学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
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的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概念: 氧化剂:反应中得到电子(或电子对偏向)的物质(反应中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物)还原剂:反应中失去电子(或电子对偏离)的物质(反应中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物)氧化产物:还原剂被氧化所得生成物;还原产物:氧化剂被还原所得生成物。
失电子,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双线桥:氧化剂 + 还原剂 = 还原产物 + 氧化产物 得电子,化合价降低,被还原 电子转移表示方法 单线桥: 电子 还原剂 + 氧化剂 = 还原产物 + 氧化产物 二者的主 表示意义、箭号起止 要区别: 电子数目等 依据原则:氧化剂化合价降低总数=还原剂化合价升高总数 找出价态变化,看两剂分子式,确定升降总数; 方法步骤:求最小公倍数,得出两剂系数,观察配平其它。
有关计算:关键是依据氧化剂得电子数与还原剂失电子数相等,列出守恒关系式求解。
变化 反应物→ 概念及转化关系配平 氧化还原反应→产物①、由元素的金属性或非金属性比较;(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元素周期律) ②、由反应条件的难易比较; ③、由氧化还原反应方向比较;(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 ④、根据(氧化剂、还原剂)元素的价态与氧化还原性关系比较。
元素处于最高价只有氧化性,最低价只有还原性,处于中间价态既有氧化又有还原性。
①、活泼的非金属,如Cl 2、Br 2、O 2 等;②、元素(如Mn 等)处于高化合价的氧化物,如MnO 2、KMnO 4等 氧化剂: ③、元素(如S 、N 等)处于高化合价时的含氧酸,如浓H 2SO 4、HNO 3 等 ④、元素(如Mn 、Cl 、Fe 等)处于高化合价时的盐,如KMnO 4、KClO 3、FeCl 3、K 2Cr 2O 7⑤、过氧化物,如Na 2O 2、H 2O 2等。
①、活泼的金属,如Na 、Al 、Zn 、Fe 等;②、元素(如C 、S 等)处于低化合价的氧化物,如CO 、SO 2等还原剂: ③、元素(如Cl 、S 等)处于低化合价时的酸,如浓HCl 、H 2S 等④、元素(如S 、Fe 等)处于低化合价时的盐,如Na 2SO 3、FeSO 4等⑤、某些非金属单质,如H 2 、C 、Si 等。
概念:在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有离子参加或生成的反应。
离子互换反应离子非氧化还原反应 碱性氧化物与酸的反应类型: 酸性氧化物与碱的反应离子型氧化还原反应 置换反应一般离子氧化还原反应化学方程式:用参加反应的有关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表示方法 写: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离子反应: 拆:把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拆写成离子形式;离子方程式: 书写方法:删:将不参加反应的离子从方程式两端删去;查:检查方程式两端各元素原子种类、个数、电荷数是否相等。
意义:不仅表示一定物质间的某个反应;还能表示同一类型的反应。
本质:反应物的某些离子浓度的减小。
金属、非金属、氧化物(Al 2O 3、SiO 2)中学常见的难溶物 碱:Mg(OH)2、Al(OH)3、Cu(OH)2、Fe(OH)3生成难溶的物质:Cu 2++OH -=Cu(OH)2↓ 盐:AgCl 、AgBr 、AgI 、CaCO 3、BaCO 3生成微溶物的离子反应:2Ag ++SO 42-=Ag 2SO 4↓发生条件 由微溶物生成难溶物:Ca(OH)2+CO 32-=CaCO 3↓+2OH -生成难电离的物质:常见的难电离的物质有H 2O 、CH 3COOH 、H 2CO 3、NH 3·H 2O生成挥发性的物质:常见易挥发性物质有CO 2、SO 2、NH 3等发生氧化还原反应:遵循氧化还原反应发生的条件。
强弱比较 氧化剂、还原剂定义:在化学反应过程中放出或吸收的热量;符号:△H单位:一般采用KJ·mol-1测量:可用量热计测量研究对象:一定压强下在敞开容器中发生的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
反应热:表示方法:放热反应△H<0,用“-”表示;吸热反应△H>0,用“+”表示。
燃烧热:在101KPa下,1mol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
定义: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反应生成1molH2O时的反应热。
中和热:强酸和强碱反应的中和热:H+(aq)+OH-(aq)=H2O(l); △H=-57.3KJ·mol-弱酸弱碱电离要消耗能量,中和热 |△H|<57.3KJ·mol-1原理:断键吸热,成键放热。
反应热的微观解释:反应热=生成物分子形成时释放的总能量-反应物分子断裂时所吸收的总能量定义:表明所放出或吸收热量的化学方程式。
意义:既表明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也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热化学①、要注明反应的温度和压强,若反应是在298K,1atm可不注明;方程式②、要注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或晶型;书写方法③、△H与方程式计量数有关,注意方程式与△H对应,△H以KJ·mol-1单位,化学计量数可以是整数或分数。
④、在所写化学反应方程式后写下△H的“+”或“-”数值和单位,方程式与△H之间用“;”分开。
盖斯定律:一定条件下,某化学反应无论是一步完成还是分几步完成,反应的总热效应相同。
A+B=ABAB=A+BA+BC=C+ABAB+CD=AC+BD概念、特征、本质、分析表示方法、应用化学反应:本质、特点、分类、发生的条件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二)物质的量-----------想要化学复习好,归纳总结怎能少?2018高考复习已经开始,化学知识点那么多,有没有总是感觉乱乱的?来看看我们的归纳总结吧,给你的高考复习助力,让你的复习事半功倍!①、定义: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
②、符号:n 物质的量 ③、单位:摩尔、摩、符号mol④、1mol 任何粒子(分、原、离、电、质、中子)数与0.012kg 12C 中所含碳原子数相同。
⑤、、架起微观粒子与宏观物质之间联系的桥梁。
①、定义:1mol 任何粒子的粒子数叫阿伏加德罗常数。
阿伏加德罗常数: ②、符号N A③、近似值:6.02×1023~基本概念 气体摩尔体积:②、符号:VmL·mol -1①、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叫~摩尔质量:②、符号:M ③、单位:g·mol -1或kg·mol -1④、若以g·mol -1为单位,数值上与该物质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相等。
B 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叫溶质B 的物质的量浓度。
物质的量浓度:②、符号:c(B)mol·L -1①、定律:在相同温度和压强下,相同体积的作何气体都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
同温同压下:212121N N =n n =V V ②、推论: 同温同压下:212121Mr Mr =M M =ρρ 同温同体积下:212121N N =n n =P P Ⅰ、气体休的密度和相对密度:标况下:1-L •g 4.22Mr =mol•.4L 22M =)(ρ气体 A 气体对B 气体的相对密度:)B (M )A (M =)B (ρ)A (ρ=)B (D Ⅱ、摩尔质量M (或平均摩尔质量M —)M=22.4L ·mol -1×ρ,•••+)B (n +)A (n •••+)B (M •)B (n +)A (M •)A (n =M — M —=M(A)ф(A)+M(B)ф(B)+··· ф为体积分数。
③、运用: 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推论: 物质的量①、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有关物理量的换算关系:②、物质的量与其它量之间的换算恒等式: )(V •c =)S +100(M )S (m =H ΔQ =N N =V )g (V =M m =n A m 溶液溶液 ③、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克拉伯龙方程): PV=nRT 或 RT Mm =PV (R=8.314J/mol ·K ) ④、影响物质体积大小的因素:①、溶液稀释定律:溶质的量不变,m(浓)·w(浓)= m(稀)·w(稀);c(浓)·V(浓)=c(稀)·V(稀)②、溶解度与溶质质量分数w 换算式: 100%×S +100S = w w —1w •100=S ③、溶解度与物质的量浓度的换算: cM—1000d 1000cM =S )s +100(M s •ρ•1000=c ④、质量分数与物质的量浓度的换算: ρ1000cM = w M w •ρ•1000=c ⑥、一定物质的量浓度 主要仪器:量筒、托盘天平(砝码)、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容量瓶溶液的配配制: 方法步骤:计算→称量→溶解→转移→洗涤→振荡→定容→摇匀→装瓶识差分析:关键看溶质或溶液体积的量的变化。
依据MVm =V n =c 来判断。
(三)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率-----------想要化学复习好,归纳总结怎能少?2018高考复习已经开始,化学知识点那么多,有没有总是感觉乱乱的?来看看我们的归纳总结吧,给你的高考复习助力,让你的复习事半功倍!×N A A ×V(溶液(溶液)×96500C·mol -1 ÷96500C ·mol ×V m÷V ⑤、溶液浓度换算式: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关系及其它中子N(核素) 原子核 质子Z → 元素符号原子结构 : 决定原子呈电中性 电子数(Z 个):化学性质及最高正价和族序数 体积小,运动速率高(近光速),无固定轨道核外电子 运动特征电子云(比喻) 小黑点的意义、小黑点密度的意义。
排布规律 → 电子层数 周期序数及原子半径表示方法 → 原子(离子)的电子式、原子结构示意图随着原子序数(核电荷数)的递增:元素的性质呈现周期性变化: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呈周期性变化元素周期律 ②、原子半径呈周期性变化③、元素主要化合价呈周期性变化④、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呈周期性变化 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元素周期律和 排列原则 ②、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排成一个横行; 元素周期表 ③、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个别除外)排成一个纵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