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消除反应(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 消除反应
消除反应:是指从一个分子中除去两个原子或基团 生成不饱和化合物或环状化合物的反应。 α-消除:
从同碳原子上消除两个原子或基团,形成卡宾。 有些反应也产生氮烯
β-消除:
γ-消除:
两个原子或基团也可以从相隔更远的位置上除去.
第一节 消除反应的历程及影响因素 一、消除反应的历程
根据离去基团和β-氢从分子中离去的顺序,分为三种机理: 根据离去基团和β-氢从分子中离去的顺序,分为三种机理:
C Nu
E C + Nu E
C 6H 5O 2S N 3
Fe (CO)C 6H 5O 2S N
+N 2
加热
C C
Nu E
C
C
Nu
E
+在相邻的两个碳原子上的原子或基团被消除,
形成双键或叁键。
两个原子或基团从1,3位上除去,形成环状化合物.C
C C Nu
E
C
C
C
+ Nu
E
H 2C H C H
C CH 2
H 2C H C H
C CH 2+Br
2-
1. E1历程-单分子消除反应机理
2. E1cb 历程-共轭碱单分子消除机理
3. E2历程-双分子消除反应机理
4. E1历程-单分子消除反应机理 E1历程与SN1相似。两部均为单分子反应 第一步 第二步 反应活性:
对于烷基:
3°> 2°> 1°> CH3 动力学上表现为一级反应 支持E1历程的证据:
反应速度只与反应的物的浓度有关,与溶剂无关 V=k [反应物]
反应活性 R3CX > R2CHX > RCH2X 间接说明有正碳离子中间体生成
选择合适的反应底物, 在E1条件下完成消除反应 时,常常发现重排产物
2、 E2历程-双分子消除反应机理
C C C C +
L -
slow
C C
H
+
H
+
υ= k
C C H L
亲核试剂从反应物夺取一个b-H ,与此同时,离去基团带着一对键合电子离去,它们是逐渐进行的,经过一个过渡态,最后旧键完全断裂,新键完全生成形成烯烃。
B: 中性或带负电荷,如:OR -, OH -, H2O 等。 L: X ,SO2R , NO2, CN , NR3+,SR2+等。
动力学为二级动力学,反应速度与反应物的浓度有关,也与碱浓度有关。
V=k [反应物] [B]
反应为协同反应,氢提取和离去基团的脱掉发生在同一步骤,从来没有鉴定到过中间体
3、 E1cb 历程-共轭碱单分子消除机理 第一步 第二步
在碱进攻下,H 首先离去,然后L 再以负离子形式离去。 按E1cb 机理进行反应底物结构特征:
C C
L
C C + H B + C C H L
B
δ
δ
C C
L H
C C +B -fast
L
BH
共轭酸
共轭碱
碳负离子历程
+L -
C C L
① L 是难离去基团。 ②至少有一个酸性β-氢
(被吸电子基团活化,如:COCH3、NO2、Me3N+等)
乙酸-2-硝基环己酯与CH3OK 的CH3OH 溶液作用,经E1cb 机理消除CH3COOH 得到1-硝基环己烯: E1、E2和E1cb 是β-消除反应中的三种极限机理。通常按E2机理进行的较多,但完全按协同机理进行仅是一种理想状态。如果βC —H 键的断裂先于αC —L 的断裂及π键的形成,在过渡态时βC —H 键的断裂程度就大于αC —L 键,这种过渡态与E1cb 类似;反之,则与E1类似。实际上E1通过E2到E1cb 是一个连续变化的过程——E2可变过渡态理论。该理论认为,许多消除反应的机理介于典型的E1、E2、 E1cb 之间,过渡态的确切状态会随离去基团的性质、碱的强弱、溶剂效应及反应底物的空间结构的不同而改变 -E2可变过渡态理论
协同的一步反应,无任何中间体,而E1和E1cb 均为二步反应。多数情况下E2键的断裂和形成并非协同的,而且有先有后,为此提出了可变过渡理论。
OCCH 3
O 2CH 3O
OCCH 3
O 2
NO 2
二、影响消去反应的因素 1、反应物结构的影响
被消除原子所连的碳原子上有支链时:如果按双分子反应,在SN2历程反应中亲核试剂进攻(α-碳原子,而在E2历程反应中进攻β-氢原子,支链的空间效应对SN2不利,而相对对E2有利;如果按单分子反应,无论是SN1或E1的历程,在反应速度决定步骤中形成同样的碳正离子,只是第二步不同,若连有较多的烷基按E1消除β-氢后,形成双键可减少分子张力,使分子稳定;按SNl 取代碳正离子与亲核试剂结合,键角被压缩(由120︒减至109.5 ︒) 反而张力增加。可见无论按双分子或按单分子反应都对消除反应有利。 对E1和E2
底物分子α-碳上支链增多,消去反应的活性增大。 E1的α -碳上支链增多,碳正离子更稳定; E2消除β-H 机会增大,形成的烯烃更稳定;
C C
H
B L
δ+
δ-C H
C
L δ+
δ
-
C C
H
B L δ
-δ+
C
C H B
δ+
δ
-
C
C H B
δ
-
δ+
过渡态中C-H 键断裂程度增加
过渡态中C-L 键断裂程度增加E1cb E1
"似
E1"E2
"似E1cb"E2
协同E2E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