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体放电等离子体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Vt Vt (V20 V10 ) Vt
'
,实际电流要变得稍大一些,
反映在图中如下:
V2 V1 间距变小,他们都将趋于 (2)当 Vt 减小时, VF 导致有 减小,且减小速度较快,曲线较陡 I 2 I1
,
V2 V1 VF ,探针间电压为零,此时电流为 当 Vt 0 时, 零,曲线交于横轴原点处。
V针 V阳 V
V针 VO VP
VO V阳 VR
VP V VR
下面是以 VP 为横坐标得到的 V — I曲线: (1)当 VP =0时,如图中D点, 这时探针电位与附近的等离子体电位 相同,他们中间不存在空间电荷壳层, 此时电子和离子作无规则热运动打到 探针表面而产生电流。 设流出探针的电流为正,流入为 负,因此,若电子碰撞产生电流 为 I eo ,离子碰撞产生电流为 Iio , 则有: I 1 eN V S
(电压表读数),直至 Vt V10 V20 0 。此时 I 反映在图中如下:
' V 实际上,由于背底电压的存在,t 0,应继续减小 Vt
0 。
(3)当 Vt 继续减小时, V2 V1 ,两探针工作点发生变化:
同(1)的讨论相似,随着 Vt 的急剧减小, V2 急剧左移,而
V1 几乎不动,电流趋向于探针2的饱和离子流 I 2i 0 ,电流是
当外加电源使得这个电位差 VP 不等于 VF 时,就会有电 流I流过探针。由于我们无法直接测量探针相对于等离子体内 电位差 VP ,而只能测量探针相对于某一极(如阳极A)的电 位差 V 。再假设等离子体内的电位相对于阳极的电位为VR, 则有如下关系式:
这是一种动态平衡,探针与附近等离子体的电位差也不 再改变,我们称其为“悬浮电位”。记为: VF
气体放电等离子体 单探针“V-I”曲线拟合 双探针“V-I”曲线的研 究
物理学院:焦利光
一:引言 等离子体是物质存在的第四状态由等量正负电荷离子和中 性粒子组成,整体呈现电中性,他广泛存在于大自然中。现 在,等离子体技术被广泛的应用于工程技术领域,例如:受 控热核反应、空间技术、电子工业、金属加工及广播通讯中。 因此,对等离子体特性的研究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中都有 重要意义。 目前我们在实验上研究的是低温、高真空条件下氦气直流 辉光放电等离子体,要想了解电子温度和电子密度等重要信 息就要对其伏安特性进行测量,一般采用静电探针法。其又 可分为“单探针”和“双探针”两种。单探针法中,探针的 电压易破坏气体的放电状态,测量结果误差较大。而双探针 法的原理是在单探针的基础上实现的,因此要想深入的了解 双探针法,我们有必要先“搞懂”单探针法。
电路中:探针、等离子体、 电源三者构成一个回路,等离 子体流过探针2的电流必然准 确的等于由探针1流出而达到 等离子体的电流。即:I I
2 1
V2 V1 Vt 设: (1)当Vt 0 且较大时,有 V2 V1 ,为了保证电 流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两探针应分别工作与下图所示的 区域中。
二:单探针法 静电探针的结构十分简单,就是一根细的金属丝,除端 点工作部分外,其他都套上绝缘套。测量线路如图所示: 刚开始探针未加电压, 等离子体内电子的平均热运 动速度远大于正离子的速度, 因而在单位时间内打在探针 表面上的电子数目远大于离 子数,探针表面累计起了负 电荷,电位相对于附近未被 扰动的等离子体电位的差为 负值。这个负电位排斥电子 吸收离子,使电子电流变小, 离子电流变大,最后单位时 间进入探针表面的正电荷数 等于负电子数,探针电流为 零。
我们改变放电管极性,测量“V — I”曲线如下图所示:
k1 k2
k1' k2'
'
k1 k2
Vo 0
k2 k
Vo' 0
' V 至于 o Vo 主要是改变放电极性
' 1
后,两探针距阳极距离发生了变 化,背底电压绝对值之差发生了 变化,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五:实验感想 由于我们得到的是“非中心对称”的“不完美”理论曲线, 这就促使我们将仪器进行改进,试图得到“中心对称”理论 曲线。 I1i 0 A1 首先:将背底差电压去掉; I 2i 0 A2 其次:由于探针表面积不等,有 曲线左右不等, 我们可以改变探针。如下图所示:
流入探针2,因此为负值。
I2 I1 I2i 0
变化也是较为平缓。
同样由于背底电压的存在,探针间实际电压差要稍小一 ' 些,即:Vt Vt (V20 V10 ) Vt 。实际电流绝对值要 稍小些,曲线上抬。
至此,我们已拟合处双探针的“V — I”曲线和 它的大致走向,下面我们从实验角度来验证。
I I eo 2.5 10
14
Ne Se kTe
I e I eo exp(
eVp kTe
)
) I io
I I e Iio I eo exp(
eVp kTe
(4)当VP VF 时,如图中B点探针电流为零,探针处于 悬浮状态,原因我们已在前面讨论过了,不再叙述。应有:
eo
1 I io eN i Vi Si 4
4
e
e
e
I Ieo Iio 0
(只代表大小)
Ve
Vi Ieo
Iio
(2)当 VP >0时,如图中E点,此时探针电位远远高 于附近等离子体的电位,正离子受到排斥,打到探针上 的离子电流将趋于零,负电子受到吸引,而在探针周围 形成一层“电子壳层”,探针电流I约等于电子电流 I eo (3)当 VF VP 0 时,如图中C点,探针电流为 电子电流和离子电流之和,但由于电子要克服探针表 面的负电位才能达到探针表面,因而电子电流将随着 负电位绝对值的增大而减小,变化规律为:
I e I eo exp(
(5)当V
P
eVp kTe
) Iio
VF 时,如图中A点,
探针电位很低,几乎所有的电子都受 到排斥,电子电流趋向于零,正离子 受到强烈的吸引,因而在其附近形成 一个“离子鞘层”,收集全部飞向探 针的正离子,探针电流等于饱和离子 Iio 流 14 io i i
I I 2.5 10 N S kTe
不过由于断面面积较小,实验中电流可能会较小,这 可以是用粗探针来避免。
wk.baidu.com
“探针模型”的进一步简化
感谢这半年来所有实验老 师对我们的帮助 感谢大家能在百忙之中抽出 时间参加这次论文报告会
谢谢
声明:电流表测量的是流出2的电流。因此应同
I 2 一样。
随着 V 的增大2处曲线较陡,1处曲线平缓,因此为保证 t 共同的电流增量 I ,必须得有很小的 V2 (几乎不动), ' ' ' V Vt 的增大主要由 V1 V V V 和很大的 1 ,此时: t 。 2 1 的减小来贡献,这样的结果使得 I1 趋向于 I1i 0 (饱和离子 流)。即: I 2 I1 I1i 0 。且变化较为平缓。 实际上等离子体内部有背底偏压: V20 V10 0 ,所 以探针1、2间的实际电压差要高于 Vt ,即:
四:实验验证 经以上推测,可得知双探针的“V — I”曲线理论 图与实验图应该如下:
多次试验曲线图也证实了我们的推测是正确的。
我们还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证明:由推导过程我们可知,实验曲 线的三个特点: (1)横轴交点处 V 0 。 (2) V 0 部分曲线斜率较大。 (3) V 0 部分曲线斜率较小。 这三个特点全部是由于探针所在部位的等离子体电位差,即背底电 压 V20 V10 0 造成的。 因此,若我们将背底电压反转: V20 V10 0 ,则曲线会向相反方 向变化: (1)横轴交点处 V 0 。 (2) V 0 部分曲线斜率较小。 (3) V 0 部分曲线斜率较大。
至此,我们已明白了单探针的特性曲线变化规律了。
三:用单探针 V — I曲线拟合双探针V — I曲线 双探针法是在气体等离子放电管的靠近阳极附近放置两 个悬浮的探针,调节两探针之间的电压,从测得放电管处于 稳定状态下的伏安特性曲线,即可推出电子温度和电子密度 等重要信息。测量装置如图所示: 假设我们在此之前已得到两 个探针分别作为单探针时的 V — I特性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