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阳还五汤组方
补阳还五汤
补阳还五汤【方剂名】补阳还五汤【出处】《医林改错》【分类】理血剂【组成】黄芪生,四两 (120g),当归尾二钱 (6g),赤芍一钱半(5g) ,地龙去土一钱(3g) ,川芎一钱(3g),红花一钱(3g) ,桃仁一钱 (3g)【用法】上十二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现代用法:水煎服,阿胶烊冲。
【功效】水煎服。
【功用】补气,活血,通络。
【主治】中风,气虚血瘀证。
半身不遂,口眼涡斜,语言蹇涩,口角流涎,小便频数或遗尿失禁,舌黯淡,苔白,脉缓无力。
【病机】本方证由中风之后,正气亏虚,气虚血滞,脉络瘀阻所致。
正气亏虚,不能行血,以致脉络瘀阻,筋脉肌肉失去濡养,故见半身不遂,口眼歪斜;正如《灵枢》刺节真邪第七十五所言:“虚邪偏客于身半,其入深,内居荣卫,荣卫稍衰则真气去,邪气独留,发为偏枯”。
气虚血瘀,舌本失养,故语言蹇涩;气虚失于固摄,故口角流涎,小便频数,遗尿失禁;而舌黯淡、苔白、脉缓无力,为气虚血瘀之象。
本证以气虚为本,血瘀为标,即王清任所谓“因虚致瘀”。
治当补气为主,活血通络为辅。
1. 辨证要点:本方乃益气活血法的代表方,又是治疗中风后遗症的常用方。
临床以半身不遂,口眼涡斜,舌黯淡,苔白,脉缓无力为辨证要点。
2. 现代运用:常用于脑血管意外后遗症、冠心病、小儿麻痹后遗症,以及其他原因引起的偏瘫、截瘫,或单侧上肢或下肢痿软,属气虚血瘀者。
【现代研究】现代药理研究证实温经汤作用于下丘脑,促进促性激素释放激素的分泌,尤其是促进黄体生成素的分泌,具有调节性激素平衡作用,同时能促进全身血液循环,本方作用是多靶点的,同时具有镇痛、抑菌等作用。
【禁忌】使用本方需久服才能有效,愈后还应继续服用,以巩固疗效,防止复发,王氏谓:“服此方愈后,药不可断,或隔三五日吃一付,或七八日吃一付”。
中风后,半身不遂,属阴虚阳亢,痰阻血瘀,舌红苔黄,脉洪大有力者,非本方所宜。
【方解】本方证由中风之后,正气亏虚,气虚血滞,脉络瘀阻所致。
中医《方剂学》理血剂(活血祛瘀)——补阳还五汤(《医林改错》)
中医《方剂学》理血剂(活血祛瘀)——补阳还五汤(《医林改错》)一、组成黄芪生,四两(120克)、当归尾二钱(6克)、赤芍一钱半(6克)、地龙一钱(3克)、川芎钱(3克)。
红花一钱(3克)、桃仁一钱(3克)。
二、用法水煎服。
三、歌括补阳还五芪归芎,桃红赤芍加地龙;半身不遂中风证,益气活血经络通。
四、功用补气,活血,通络。
五、主治中风后遗证。
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蹇涩,口角流涎,下肢痿废,小便频数或遗尿不禁,苔白,脉缓。
六、方解正气亏虚,脉络瘀阻,筋脉肌肉失养,故见半身不遂,口眼歪斜;气虚血滞,舌本失养,故语言蹇涩,口角流涎;气虚不能固摄,则小便频数,遗尿不禁;苔白,脉缓为气虚之象。
综上诸证,皆由正气亏虚,瘀血阻络所致。
原书称为“因虚致瘀”,治法应以补气为主,兼以活血通络。
方中重用生黄芪取其大补脾胃之元气,使气旺以促血行,祛瘀而不伤正,并助诸药之力,为君药。
配以归尾活血,有祛瘀而不伤好血之妙,是为臣药。
川芎、赤芍、桃仁、红花助归尾活血祛瘀;地龙通经活络,均为佐使药。
诸药用,使气旺血行,瘀祛络通,诸证自可渐愈。
本方主要用治半身不遂,属于正气亏虚而致血脉不利者,故使用时黄芪用量宜重,但开始可先用小量,一般从30~60克开始,逐渐加大,且愈后还须继续服用,防止复发。
七、文献摘录(方论)陆九芝:“观其方用黄芪四两、归尾二钱、赤芍钱半、川芎、桃仁、红花各一钱,加地龙亦一钱,主治半身不遂。
方以黄芪为君,当归为臣,若例以古法当归补血汤,黄芪五倍于当归,则二钱之归宜君以一两之芪。
若四两之即当臣以八钱之归。
今则且二十倍于归矣。
大约欲以还五成之亏,有必需乎四两之多者。
”(《世补斋医书》)。
《医林改错》之补阳还五汤
《医林改错》之补阳还五汤补阳还五汤方出自清朝王清任《医林改错·下卷·瘫痿论》,此方为治疗气虚血瘀证的名方,原文如下:补阳还五汤:此方治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謇涩,口角流涎,大便干燥,小便频数,遗尿不禁。
黄芪四两(生)、归尾二钱、赤芍钱半、地龙一钱(去土)、川芎一钱、桃仁一钱、红花一钱。
水煎服。
初得半身不遂,依本方加防风一钱,服四、五剂后去之。
如患者先有入耳之言,畏惧黄芪,只得迁就人情,用一、二两,以后,渐加至四两,至微效时,日服两剂,岂不是八两。
两剂服五、六日,每日仍服一剂。
还已病三兩个月,前医遵古方用寒凉药过多,加附子四、五钱;如用散风药过多,加党参四、五钱;若未服则不必加。
此法虽良善之方,然病久气太亏,肩膀脱落二、三指缝,胳膊曲而搬不一直,脚孤拐骨向外倒,哑不能言一字,皆不能愈之症;虽不能愈,常服可保病不加重。
若服此方愈后,药不可断,或隔三、五日吃一付,或七、八日吃一付;不吃,恐将来得气厥之症。
方内黄芪不论何处所产,药力总是一样,皆可用。
方歌:补阳还五赤芍芎,归尾通经佐地龙。
四两黄芪为主药,血中瘀滞用桃红。
补阳还五汤在现代中医的运用中,主要是用于以下几个方面:1)、脑卒中后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謇涩、口角流涎、小便频数、遗尿不禁;2)、脑血管意外:脑出血、脑梗死、脑血栓形成、蛛网膜下腔出血等的后遗症;3)、小儿麻痹后遗症;4)、其他原因引起的半身瘫痪、截瘫、单瘫或单侧上肢、下肢痿软者保健服用。
在中医理论中引发血瘀的原因有多种,如热、寒、气滞、气虚等,但多数还是由气虚所致的血瘀,因气虚不能行血,致使人体脉络瘀阻,筋脉肌肉失养,以致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肢体麻木、小便频数。
补阳还五汤中黄芪是主药,大补脾胃元气,促进气血通行,去瘀通络;当归养血活血,祛瘀而不伤血;川芎、赤芍、红花、桃仁增强当归活血化瘀之力;地龙通经活络。
诸味共用,可以使元气充足,血液畅行,袪瘀通络。
此方也可制成补阳还五膏便于服用:生黄芪1200克,当归尾30克,赤芍50克,地龙30克,川芎30克,桃仁30克,红花30克,炼蜜适量。
补阳还五汤
补阳还五汤补阳还五汤《医林改错》【组成】生黄芪四两(120 g) 当归尾二钱(6 g) 赤芍药一钱半(4.5 g) 地龙川芎桃伍红花各一钱(3 g) 【用法】水煎服。
、【功效】补气活血通络。
.【主治】中风后遗症。
症见半身不遂,口眼喁斜,语言謇涩,口角流涎,下肢痿软,小便频数,或遗尿不禁,苔白脉缓;或头痛以及颅脑、脊柱督脉受伤而致的瘫痪。
【方解l正气亏虚,脉络瘀阻,筋脉肌肉失养,则半身不遂,口眼歪斜;气虚血滞,舌体失养,则语言謇涩,口角流涎;气虚不固,则小便频数,遗尿不禁,大便失禁;气虚不运,则大便不通;或跌打损伤,瘀血阻滞经脉,则头痛、肢痛或瘫痪等。
对此治当活血祛瘀,补气通络之法。
方中重用黄芪(用量为诸药之和的五倍多),一则大补元气,其力专性走,周行全身,可旺气行血,祛瘀通绦,而超瘙废;二则与诸药(桃仁,红花、当归、赤芍、川芎、地龙)相配,既推动血行,又可祛瘀而不伤正。
如此配伍,可使阳气复.瘀血消,诸废消除。
【应用】 (1)本方功专补气化瘀通络。
为主治气虚瘀阻经脉,中风后遗症的代表方荆。
亦可治疗跌打损伤,瘀阻经脉所致瘫痪。
’ (2)加减应用瘀阻甚者加入丹参、没药;通经活络可加姜黄、鸡血藤;气虚不甚者可减黄苠用量。
’ (3)近代用法用于治疗脑震荡后瘫痪或肌体麻木,脑血管意外,脑缺氧,脑动脉硬化,坐骨神经痛,神经衰弱,小儿麻痹症,冠心病,特发性水肿等。
’ (4>区别应用本方与地龙散均有地龙、当归、桃仁活血通络之功,以治跌打损伤经脉作痛之症。
但前方配以黄芪、红花、川芎、赤芍,功偏补气祛瘀,以治气虚瘀阻的中风后遗症;后方配以苏木、麻黄、肉桂、,黄柏、甘草,功偏温行血脉,以治跌扑损伤瘀留腰脊的作痛等症。
.【附方】。
、(1)损伤药酒(《中医伤科学讲义》) 红花6 g 黄芩乌药茯苓泰艽丹皮松节泽泻元胡各15 g 当归构杞子各18 g 虎骨24 g 桃仁阿胶各12 g 续断补骨脂‘枳壳桂枝香附各9 g 用法:浸酒,每日饮一小杯。
补阳还五汤的组成,加减及功效
补阳还五汤的组成,加减及功效补阳还五汤,源于医家王清任所著的《医林改错》。
具有补气、活血、通络等功用。
由生黄芪四两、当归尾二钱、赤芍一钱半、地龙一钱、川芎一钱、红花一钱、桃仁一钱组成。
有补气、活血、通络之功,以大补元气为主,活血通络为辅,开创补气活血之先河。
该方原为治疗中风后遗症而设。
2008~2010年期间,笔者临证中尝用此方,随症加减,活用本方,扩展应用于治疗面神经麻痹、房室传导阻滞、脑梗塞和闭经等多种病症,收到较为满意的效果,唯疏于全面收录,现将资料较为完整的4则案例,作一介绍,以供同道参考。
补阳还五汤临床应用功效1 面神经麻痹张某,女,40岁,2008年9月1日初诊。
患者因睡觉吹电风扇,次晨醒后,发现左眼流泪、闭合不能,口角歪向左侧。
右侧鼻唇沟变浅,经某医院诊为面神经麻痹,先经抗炎、扩血管等治疗近1月,效果不显着,经加用中药、针灸等治疗月余,仍无明显进展,遂来我科治疗。
症见:面色萎黄、口眼歪斜、舌淡、苔薄润、脉细、按之无力、平素体质虚弱,易感冒,症属气虚邪中,脉络痹阻,拟补阳还五汤加味。
药用:生黄芪60g,桃仁、红花、赤芍各9g,葛根、当归尾各12g,白附子、地龙各10g,全蝎(研末吞服)3g,水煎湿服,连服5剂,右眼睑已能闭合,鼻唇歪斜基本恢复,续以原方去全蝎,再进7剂,面瘫基本恢复。
按:面神经麻痹,又称“面瘫”,多为络脉空虚,风寒之邪乘虚侵袭面目,以致经气阻滞,筋脉失养,纵弛不收,本案久治乏效,实为气虚邪侵,络脉痹阻所致,经投补阳还五汤补气活血,加以葛根、白附子、全蝎祛风通络,诸药配伍,共使正气回复,驱邪外出。
2 房室传导阻滞王某,女,58岁,2009年8月3日诊。
患者因劳累过度,情志失畅而心悸、气短,有时胸闷刺痛,头昏乏力,失眠纳差,脉沉迟,心率:40次/分,心电图示:3度房室传导阻滞,心肌供血不足。
住人本院诊治,经用阿托品口服乏效,后改用异丙基肾上腺素1MG,静滴,配合能量合剂,营养心肌l周后,心率46次/分,停药后,心率减慢至42次/分,改为中药施治。
补阳还五汤加减方合美多芭治疗帕金森病的个案分析
补阳还五汤加减方合美多芭治疗帕金森病的个案分析
本文为一位患有帕金森病的患者使用补阳还五汤加减方合美多芭治疗的个案分析。
该患者为一名男性,65岁,主要症状为肢体僵硬、运动不协调、手脚颤抖等症状。
经过多方医生的诊断和治疗,始终没有得到明显的改善,经过相关专家的指导,决定采用中医药治疗方法,具体治疗方案如下:
中医诊断:肝肾不足,气血不畅,痰淤内盛。
补阳还五汤加减方原方组成:当归10克,白芍10克,炙甘草6克,附子6克,桂枝6克,细辛3克,生姜3克,大枣10克,制首乌15克,制巴戟天15克,龙眼肉10克,紫河车30克。
合美多芭:10mg/次,每日三次。
按照以上治疗方案,患者每日服用中药三次,睡眠充足,饮食规律,健身锻炼。
经过一个月的治疗,患者出现了明显的改善,表现为肢体僵硬、运动不协调、手脚颤抖等症状明显缓解。
二个月后,患者症状完全消失,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
该治疗方案的主要药物有补阳还五汤加减方和合美多芭。
补阳还五汤加减方主要有补虚扶阳、温经散寒、开窍安神的作用,可以调整患者的气血平衡,改善神经系统功能,促进血液循环和代谢。
合美多芭是一种多巴胺受体激动剂,能够增加多巴胺的合成和释放,增强脑内多巴胺的作用,对改善帕金森病症状有效。
本案例表明,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能够取得明显的疗效,对改善患者的身体和心理状况有着积极的作用。
同时,治疗期间要注意科学合理地配合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使其药效更加显著。
但是,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仅为辅助治疗,需要与西医治疗相结合,由专业医生指导使用,以期更好地控制和治疗该病。
名医印会河教授三十八方集验-补阳还五汤加味
名医印会河教授三十八方集验-补阳还五汤加味
[方药组成] 生黄芪50克.当归15克,赤芍15克,川芎10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地龙15克.丹参15克.鸡血藤30克.廑
虫10克。
[功用]活血通络。
[主要症状] 半身不遂,口眼歪斜,常发生于睡卧之时.舌歪而蹇,语言不利,或偏头痛.舌质红.少苔,脉弦数。
[辩证要点]本证系睡卧时脑血管血栓形成.因在睡卧时血流缓慢,最易形成血栓.血流运行受到障碍.则大脑某一部分得不到血液濡养,故出现半身不递、口眼歪斜、舌歪而蹇.语言不利应当结台CT、MRI 等检查确定诊断,纳入辨证的内容之一。
[适应证] 脑梗死、脑血栓形成和脑出血后遗症等。
[加减法] 重在上肢加姜黄10克、桂枝10克,重在下肢加牛膝10克、木瓜10克。
补阳还五汤加减方合美多芭治疗帕金森病的个案分析
补阳还五汤加减方合美多芭治疗帕金森病的个案分析
本文介绍一位患有帕金森病的患者,使用补阳还五汤加减方合美多芭治疗的个案分析。
患者是一位59岁的男性,已经被诊断为帕金森病,经过多年的药物治疗,效果不佳。
尝试使用中药治疗。
患者的症状包括肢体僵硬、步态不稳、震颤、语言不流畅等,影响了日常生活和工作。
基于中医诊断原则,认为患者属于“肝肾阳虚”、“气血不足”类型。
因此选择补阳还五
汤加减方配合美多芭治疗。
补阳还五汤加减方的组成为:
补阳还五汤:熟地黄 15g,黄精 15g,山萸肉 15g,茯苓 15g,巴戟天 15g。
加减方:加减方中加入杜仲30g、肉桂10g、当归10g、白芍15g、牡丹皮15g、枸杞子10g、丹参30g、三七15g、黄芪30g、砂仁15g。
口服,每次3g,每日3次。
治疗期为一个月。
经过一个月的治疗,患者的症状有了明显改善,肢体僵硬、步态不稳、震颤等症状明
显减轻,语言流畅度也有所提高。
经过与患者交流,感觉身体状况有所改善,工作状态也
有所恢复。
综上,补阳还五汤加减方配合美多芭治疗可以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症状,改善生活质量。
需要注意的是,中药治疗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配,一定要在专业医师指导
下使用。
补阳还五汤的组成功能主治
补阳还五汤的组成功能主治补阳还五汤的组成补阳还五汤是由以下草药组成的:1.附子:具有温阳、散寒的作用,能够温肾阳、祛寒湿。
2.人参:具有补气、健脾、补心脏的作用,增强人体免疫力。
3.熟地黄:具有补肾、益精血的作用,对肾虚引起的腰膝酸软有很好的疗效。
4.山药:具有健脾、益肺、补肾的作用,能够提高人体免疫力。
5.桂枝:具有温阳通络、祛风散寒的作用,能够缓解寒邪困于体表所引起的疼痛。
6.白术:具有补脾健胃、益气和润肠的作用,对脾胃虚弱引起的消化不良有很好的疗效。
补阳还五汤的主治功能补阳还五汤具有以下主治功能:1.补阳固脱:补阳还五汤主要用于治疗肾阳虚引起的遗精、阳痿、尿频、尿急等症状,能够温肾阳、固肾脱,调理肾脏功能。
2.温中扶正:补阳还五汤可以温中补气,具有暖胃健脾的作用,对于脾胃虚弱引起的食欲不振、腹泻等症状有很好的疗效。
3.祛寒驱寒:补阳还五汤主要通过附子和桂枝的作用,能够温经驱寒,缓解因寒邪引起的关节疼痛、寒痹等症状。
4.益肾补精:补阳还五汤中的熟地黄和山药能够补肾益精,对于肾虚引起的腰膝酸软、精力不足等症状有较好的疗效。
5.健脾补气:补阳还五汤中的人参和白术可以健脾益气,对于脾胃虚弱引起的疲乏无力、食欲不振等症状有较好的疗效。
补阳还五汤的使用注意事项使用补阳还五汤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本方药物中的附子为剧毒药物,在使用时必须按照医生的指导和剂量使用,严禁自行增减药量。
2.孕妇、儿童、老年人及体弱者慎用本方药。
3.在服用药物期间,应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
4.如出现皮肤红肿、过敏等不适反应,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咨询医生。
5.如果同时服用其他药物,请告知医生,以免发生不良的药物相互作用。
补阳还五汤的副作用补阳还五汤的副作用主要包括:1.可能会引起口干、口渴、便秘等不适症状,如果症状严重或持续,请咨询医生。
2.长期使用可能会引起气血亏虚、血糖升高等不良反应,如果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
以上就是补阳还五汤的组成、主治功能、使用注意事项和副作用的介绍。
补阳还五汤
补阳还五汤补阳还五汤(《医林改错》卷下)[组成] 黄芪生四两(120g) 归尾二钱(6g) 赤芍一钱半(4.5g) 地龙去土一钱(3g) 川芎一钱(3g) 桃仁一钱(3g) 红花一钱(3g)[用法] 水煎服。
[功用] 补气,活血,通络。
[主治] 中风。
半身不遂,口眼喁斜,语言謇涩,口角流涎,小便频数或尿遗不禁,舌黯淡,苔白,脉缓。
[病机分析] 王氏认为:“元气既虚,必不能达于血管,血管无气,必停留而瘀”(《医林改错》卷下)。
气虚不能行血,以至脉络瘀阻,筋脉肌肉失养,故致半身不遂,口眼喁斜;气虚血滞,舌体、面肌失养,故语言謇涩,口角流涎;气虚失于固摄,气化失司,则小便频数,甚或尿遗不禁;苔白、脉缓为气虚佐证,舌黯淡为气虚血滞之征。
综上所述,本方病机为气虚血滞,因虚致瘀,瘀阻脑络;气虚为本,血瘀为标,本虚标实。
[配伍意义] 本方由补气药与活血祛瘀药相配伍,治疗中风所致半身不遂,舌强语謇。
因其病机以气虚为本,血瘀为标,故方中重用生黄芪为君药,大补脾胃中气以资化源,固摄经络真气以节散流,使气旺则血行,祛瘀而不伤正。
当归尾长于活血,兼能养血,有化瘀而不伤血之妙,为臣药。
佐以川芎、赤芍、桃仁、红花,助当归尾活血祛瘀以治标;更佐性善走窜、长于通络之地龙,与生黄芪配合,增强补气通络之力,使药力能周行全身。
诸药合用,则气旺血行,瘀消脉通,筋肉得以濡养,痿废自能康复。
本方配伍用药特点有三:一是重用生黄芪(四两),量大力专,既可资生脾胃化源又能顾护经络真气,使营卫之气充足,方能鼓动血脉,可谓“开源节流”。
二是活血通络之药用量较小,六味药的总量仅为黄芪的五分之一,既使全方祛瘀而不伤正,又体现了补气为主,化瘀为辅的立法宗旨。
三是在黄芪运用上,不仅量重,还要求渐增,愈后继服、久服,以补“阳”还“五”。
[类方比较] 本方与血府逐瘀汤均为理血剂中名方,同为王清任所创,二方所用活血化瘀药物皆有桃仁、红花、当归、赤芍、川芎,其不同之处在于:①病机不同。
补阳还五汤
补阳还五汤补阳还五汤:是一剂活血祛瘀的方药,补气活血通络。
主治气虚血瘀之中风。
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蹇涩,口角流涎,小便频数或遗尿不止,舌暗淡,苔白,脉缓。
本方所治证候,半身不遂,系由气虚血瘀所致。
半身不遂变称中风。
肝主风又主藏血,喜畅达而行疏泄,“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气为血之帅,本证中风半身不遂,一属中气不足则邪气中之,二属肝血瘀滞经络不畅,气虚血瘀发为半身不遂。
治宜补气活血为法。
气虚属脾,故方用黄芪120克补中益气为主;血瘀属肝,除风先活血,故配伍当归尾、川芎、桃仁、赤芍、红花入肝,行瘀活血,疏肝祛风;加入地龙活血而通经络。
共成补气活血通络之剂。
用法:水煎服。
黄芪初用一二两,以后渐加至四两。
至微效时,日服两剂,两剂服至五六日,每日仍服一剂。
君药---生黄芪120:重用,大补脾胃之元气,使气旺血行,瘀去络通。
臣药---当归尾6∶长于活血,兼能养血,因而有化瘀而不伤血之妙。
可换鸡血藤活血化瘀、养血、舒经活络佐药---赤芍5,川芎3,桃仁3,红花3∶助当归尾活血祛瘀;使药---地龙3∶通经活络不是很强,不如全虫,能降血压,肝阳上亢,肝火上炎,舒张平滑肌治哮喘。
配伍特点---大量补气药与少量活血药相配,气旺则血行,活血而又不伤正,共奏补气活血通络之功。
运用1.本方是体现王清任所创气虚血瘀理论的代表方剂。
常用于中风后的治疗。
以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苔白脉缓或脉细无力为证治要点。
2.常用于脑血管意外后遗症,以及其他原因引起的偏瘫、截瘫,或上肢或下肢痿软属气虚血瘀者。
加减:初得半身不遂,依本方加防风3克,服四五剂后去之;如已病三两个月,前医遵古方用寒凉药过多,加附子12~15克;如用散风药过多,加党参10~15克。
粥:生黄芪15,党参15,鸡血藤15,核桃仁2个,桃仁10 无便秘者去桃仁,加山药30苏子降气汤【组成】君药---紫苏子9克、下痰止咳、润肠通便;苏叶散寒、苏梗宽胸理气;臣药---半夏9克降逆和胃润燥祛痰、前胡6克宣肺降气、厚朴6克降气平喘宽胸除满、陈皮3克下气祛痰、佐药---当归6克养血润燥温补下元、肉桂3克温补下元肾纳气、生姜两片宣肺使药---甘草6克、大枣1个、调和诸药【方歌】苏子降气橘半归,前胡桂朴懆姜随;或加沉香去肉桂,化痰平喘此方推。
补阳还五汤
论“补阳还五汤”方剂学是阐明和研究方剂配伍及临床应用的科学,是中医的基础科学之一。
方剂,是在辨证审因决定治法之后,选择合适的药物,酌定用量,按照组成原则,妥善配伍而成,是辨证论治的主要工具之一。
在中医方剂学理血剂中有一个很重要的方剂,它就是“补阳还五汤”。
它的组成是:黄芪120g、当归尾6g、赤芍6g、地龙3g、川芎3g、红花3g、桃仁3g,它主要是用来治疗“中风”后遗症的。
方解中说:方中重用生黄芪取其大补脾胃之元气,使气旺以促血行,袪瘀而不伤正,并助诸药之力,为君药,配以归尾活血,有祛瘀而不伤好血之妙,是为臣药。
川芎、赤芍、桃仁、红花助归尾活血祛瘀;地龙通经活络,均为佐使药,诸药全用使气旺血行,瘀袪络通,诸症自可痊愈。
我们都知道“中风”这一病的患者很多而且预后很差,复发率也相当的高。
在现代的中西医治疗中对它的主导思想就和“补阳还五汤”一样在疏通脑血栓,在活血化瘀。
但是中西医的疗效为什么都不理想呢?记得在上中学生物课时,有一次老师抓了一只青蛙,让我们看青蛙蹼上的毛细血管中的红细胞通过的情景。
因红细胞的直径略比毛细血管的直径大,故红细胞在通过毛细血管时是排着队一个一个“挤”过去的,并且流速很慢,看起来很不通畅。
打个比方如果一个房屋中人很多而门很小(大血管中的血液很多,大血管就像我们的房屋,红细胞就像房屋中的人,毛细血管就像房屋的门一样),当房屋中没有什么紧急情况发生时,人们会很自觉地排队进出,不会造成拥堵现象。
如果房内失火,大家都想着往外逃生,想想看这时是不是会造成房门拥堵谁也都难出去的现象,这时火势越危急房门就会堵的越严重。
古人当时的科技不发达,当然不会知道红细胞通过毛细血管的情形,有时立方治病就会想当然,认为血凝聚在那里不运行了,那就补气活血,就像后浪推前浪一样,把它往前推挤过去,结果却帮了倒忙。
在我遇到的患者中因服“补阳还五汤”而加重病情的患者不在少数。
很多人会问你遇到的患者服“补阳还五汤”后病情加重,是不是医生在没有辨清症候的情况下服用而引起的。
马红梅补阳还五汤治疗气血亏虚型高血压医案
马红梅补阳还五汤治疗气血亏虚型高血压医案
养生之家导读:补阳还五汤补气行血,化瘀降压。
那么,马红梅补阳还五汤治疗气血亏虚型高血压医案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下面的介绍吧。
【组成】黄芪60克,当归、川芎、赤芍、地龙、桃仁各10克,红花6克。
【用法】水煎,早、晚分服,每日1剂。
疗程为14日。
【功效】补气行血,化瘀降压。
【方解】治疗选用补阳还五汤以补气活血通络,使气旺促血行,而不用破血峻剂,徒伤正气。
临床观察说明,补阳还五汤治疗顽固性高血压病效果良好。
药理研究证实,黄芪对血压有双向调节作用,降压用量不得<30克;当归、川芎、赤芍能抑制血小板聚集、黏附,增加纤维蛋白溶解;红花、地龙可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桃仁能增加红细胞变形性。
上药合用,可改善血液流变性,改善微循环,恢复血流动力平衡,达降压目的。
补阳还五汤的神奇功效与作用
补阳还五汤的神奇功效与作⽤补阳还五汤⼀、古⽅简介【来源】《医林改错》。
【组成】黄芪120g,当归尾3g,⾚芍5g,地龙3g,川芎3g,红花3g,桃仁3g。
【功⽤】补⽓活⾎通络。
【主治】⽓虚⾎瘀之中风。
半⾝不遂,⼝眼歪斜,语⾔謇涩,⼝⾓流涎,⼩便频数或遗尿不禁,⾆暗淡,苔⽩,脉缓。
⼆、临床新⽤(⼀)内科疾病1.慢⽀肺⽓肿合并肺部感染【案例】某⼥,62岁,农民。
患者素有咳喘之疾,近⽇不慎风寒,咳喘加剧,恶寒发热,倚息不得卧,⼊院诊断为“慢性⽀⽓管炎、肺⽓肿合并肺部感染”。
治疗1周,恶寒发热消失,咳喘⽆改善。
诊见:形瘦体衰,⾯⾊晦暗,咳喘痰多、⾊黄,⾆暗红,苔黄腻略⼲,脉弦滑。
四诊合参,辨证为⽓虚⾎瘀,痰热阻肺,肺失宣降。
治以补⽓祛瘀,清热化痰。
处⽅:补阳还五汤合⼩陷胸汤,加川贝母、桔梗各12g。
每⽇1剂,连服5剂,咳喘临床治愈出院[陈⼦茂.补阳还五汤新⽤.新中医,1995,(1):53]。
【按语】久病咳喘,肺⽓亏损,使宣肃⽆权,痰浊内蕴,⽓机因⽽受阻,⽓滞则⾎瘀,⾎瘀则肺⽓闭,故痰热不得化。
给予补阳还五汤加味,标本同治,药中病机,故咳喘可愈。
2.病毒性⼼肌炎【案例】某男,14岁。
3个⽉前因感冒出现胸闷、⼼悸、叹⽓症状。
⼼电图检查:频发室性早搏,ST段下压,诊为“病毒性⼼肌炎”。
予营养⼼肌等治疗,1个⽉后仍觉胸闷、⼼悸,经常叹⽓,⾆质暗红,少苔,脉细涩。
证属:久病⽓虚,脉络瘀阻。
治以益⽓养⼼、活⾎化瘀。
⽅选补阳还五汤加减:⽣黄芪30g,⾚芍、川芎、桃仁、红花各6g,柏⼦仁15g,地龙、陈⽪各3g,当归10g。
⽇1剂,⽔煎服。
服药2周后,症状缓解,⼼电图正常[杨森.补阳还五汤⼉科应⽤举隅.河南中医,2006,(2):65]。
【按语】此患者系久病⽓虚,余邪流恋,瘀阻脉络,⾎⾏受阻,⼼失所养,故适⽤补阳还五汤补⽓以活⾎化瘀,标本同治。
⽅中⽣黄芪的改善⼼肌营养,利尿以减轻⼼脏负荷作⽤为⼤家熟知;川芎、红花、当归、⾚芍,均有扩⾎管、增加冠脉⾎流量与改善⼼肌缺⾎的作⽤。
傅毅:补阳还五汤
傅毅:补阳还五汤补阳还五汤(《医林改错》)【药物组成】黄芪12g,归尾6g,赤芍5g,地龙3g,川芎3g,红花3g,桃仁3g。
【主治病证】气虚血瘀之中风后遗症。
半舟不遂,口眼口斜,语言謇涩,口角流涎,小便频数或遗尿不禁,舌黯淡,苔白,脉缓。
【加减化裁】方中黄芪虽需重用,但宜先从小量30g开始,逐渐加量至120g。
初得半身不遂,少加防风;偏寒而见肢冷畏寒者,加熟附子;脾胃虚弱加党参、白术;痰多加制半夏、天竺黄、胆南星;舌窍阻滞,言语不利,加石菖蒲、郁金、远志。
【原方证治】此方治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蹇涩,口角流涎,大便干燥,小便频数,遗尿不禁。
【现代运用】本方主要用于脑梗死,脑血栓形成,脑动脉硬化症,血管神经性头痛,坐骨神经痛;亦可用于下肢静脉曲张,多发性纤维瘤,脉管炎,慢性肾炎,冠心病等。
【助记方歌】补阳还五芎桃红,赤芍归尾加地龙;四两生芪为君药,补气活血经络通。
【亲验病例】范某,男,45岁。
初诊:2006年3月4日,平素患高脂血症,脂肪肝,胆囊息肉,慢性结肠炎。
近半月来渐觉右半身麻木,酸楚不舒,患侧面颊拘急,发痒,膝关节酸痛,伴起立时眩晕,小便频数,大便稀溏,每日2~3次,头部CT未见异常,生化及彩超支持高脂血症,中度脂肪肝,胆囊息肉之诊断。
查:神志清楚,反应灵敏,言语清晰,行走如常,双手握力及膝反射均正常,血压80/55mmHg,脉搏78次/分,扪之肝大,质软,季肋下3厘米,肝区叩击痛(+),舌边嫩略红,苔中心黄而微腻,脉细弱。
辨证属气虚湿阻,脉络失和,以益气活血通络为治。
补阳还五汤加减:黄芪30g,当归10g,川芎9g,红花10g,赤芍12g,地龙10g,山楂12g,柴胡7g,生白芍10g,葛根15g,丹参15g,女贞子15g,黄芩9g。
5剂,嘱其平时少吃肉类、鸡蛋,多运动,少坐车。
5日后复诊,眩晕略减,余症如前,查血压100/65 mm,舌淡嫩,边略暗,苔中根部白黄微腻,脉细弱。
原方去柴胡、黄芩,加僵蚕10g、桂枝8g、全蝎6g(冲服)。
补阳还五汤治验三则
补阳还五汤治验三则展开全文补阳还五汤出自王清任的《医林改错》,由黄芪、赤芍、川芎、当归、桃仁、红花、地龙组成。
原书用治疗半身不遂及瘫痪,笔者根据该方补气活血这一组方原则,除用于治疗半身不遂外,并推而广之,治疗气虚血瘀为病机的多种疾病,取得满意效果,现举例如下:1. 失眠唐某,女,45岁,教师。
患失眠十余年,先后服谷维素、安定、舒乐安定、朱砂安神丸、柏子养心丸等药物,效果不佳,严重时整夜难以入睡。
伴烦躁、神疲乏力、右侧上肢麻木,记忆力减退,月经衍期,量少、紫暗有血块,舌淡有瘀斑,苔薄白,脉沉细无力。
诊为:失眠,气虚血瘀,神失所养,用补阳还五汤加味:黄芪20g川芎10g 当归10g桃仁10g红花10g赤芍10g地龙10g炒枣仁10g合欢花10g远志10g。
每日一剂,共服七剂,能安睡7个小时,月经至期而至,血块减少,量稍增加,继服用归脾丸善后,随访半年未复发。
2.神经性耳鸣李某,男,54岁,农民。
两年前开始出现耳鸣,名声如蝉,开始时断时续,双手捂住耳朵稍减轻,经西医诊断为神经性耳鸣,先后服用维生素B1、维生素B12、654-2、愈风宁心片等药物治疗,效果均不明显,渐至鸣声不断,听力减退,而转中医治疗。
诊得面色苍白,精神欠佳,双侧鼓膜凹陷,舌质暗,苔薄白,脉沉细。
诊为高年体虚,气虚血瘀,耳窍失养,用补阳还五汤加减:黄芪20g 川芎10g当归10g桃仁10g红花10g赤芍10g地龙10柴胡10g灵磁石30g葛根10g。
服十剂后耳鸣减轻,上方加减继续服用一个月,耳鸣基本控制,随访一年未复发。
3.闭经孙某,女,32岁,工人。
因意外怀孕后行刮宫流产,先是月经不调,做B超示:盆腔少量积液,余未见异常。
先后乌鸡白凤丸、妇科调经片等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月经逐渐减少而至闭经。
曾经肌注黄体酮治疗,初用时能来,停用后月经又不见,本次已经半年不行经,随转中医治疗。
诊得面色暗黄,神疲纳差,舌暗淡,边有瘀斑,苔薄白,脉细弦。
诊为瘀血内阻,气虚血瘀,冲任受损,用补阳还五汤加减:黄芪20g川芎10g当归10g桃仁10g红花10g赤芍10g地龙10香附10g 益母草10g白术10g生麦芽10g。
补阳还五汤加减治脉管炎汤(仅参考)
补阳还五汤加减治脉管炎汤(仅参考)
组成:黄芪120克、当归9克、川芎9克、红花6克、地龙9克、延胡索15克、金银花9克、玄参9克、甘草6克、川牛膝9克;
功效:清热解毒,益气通脉。
用法:水煎服,每天一剂。
禁忌:戒烟。
方解:本方以补阳还五汤为主,重用黄芪补气,加入活血化瘀药,旨在气旺则血行。
玄参丶双花丶甘草,清热解毒,为臣药。
元胡活血止痛为佐。
川牛引血下行为使。
外敷方:去腐生肌
组方:大象皮20g(滑石粉烫) 、白芨20g ,煅石膏30g,儿茶10g,血竭10g,煅赤石脂30g,煅龙骨20g,珍珠粉10g,轻粉3g,生乳香10g,大黄炭10g,乌贼骨15g;
制法:上述药物共研极细粉,清理伤口后,药粉直接撒在伤口上主治: 脉管炎、老烂腿、褥疮等各种原因引起的皮肤坏死,疮疡久不收口。
方解:大象皮尤擅生肌长肉,而为君药。
白及消肿生肌,又能解毒消痈,石膏性寒可以清热,煅用又能敛疮生肌,乌贼骨、赤石脂、龙骨、珍珠敛疮生肌,合而用之共为臣药,儿茶、血竭、大黄炭、乳香活血化淤,止血生肌而为佐药,少量轻粉化腐生肌而为使药。
诸药合用共奏清热解毒,活血化淤,化腐生肌之效。
脑梗与补阳还五汤(典藏)
脑梗与补阳还五汤(典藏)脑梗与补阳还五汤脑梗,补阳还五汤+张仲景活⾎化瘀法研究+ 当归独活汤,股⾻头坏死+周仲瑛再⽣障碍性贫⾎+ 徐景藩泡脚疗法治胃肠病 +慢性肾衰的名家学术观点辑要+龙虎追尪汤,类风湿性关节炎。
脑梗:补阳还五汤⽅剂组成:地龙 10g,红花 10g,桃仁 10g,川芎 10g,⾚芍 10g,归尾 10g,黄芪 120g,每⽇ 1 剂,⽔煎服,均分 2 次。
脑梗死⼜称缺⾎性脑卒中,属于中医学中风范畴。
中医学认为,本病的发⽣与饮⾷不节、情志所伤、劳倦、内伤、积损正衰等因素有引。
本病或始于⽓虚、⽓阴两虚或“阴亏于前⽽阳损于后”,终则⽓虚⽽⾎瘀,殊途⽽同归,故益⽓活⾎法为其主要治法。
在多年理论与临床研究的基础上,根据⽓⾎相关理论,我们认为“⽓虚⾎瘀”是缺⾎性中风各期的病理基础。
益⽓活⾎法是治疗中风病的基本治法,益⽓为治本之法,活⾎为治标之法。
益⽓包括补益⼈体肺、脾、肾⽓,使⼈体⽓机充沛,功能正常,⽓⾎调和,正⽓强盛。
活⾎化瘀可使经络通畅,脑髓经脉得以濡养,⽓⾎调畅,痰浊、郁⽕不⽣,清窍、脑络不受蒙蔽。
治宜补⽓为主,兼以活⾎通络。
根据“治病必求其本”的原则,采⽤补阳还五汤为主,中西医结合的⽅法,取得满意效果。
⽅中重⽤黄芪⼤补元⽓,使⽓旺以促⾎⾏,祛瘀⽽不伤正。
红花、桃仁、⾚芍、川芎、当归尾,具有活⾎祛瘀、抗凝⾎、抗⾎⼩板聚集、降低⾎液黏稠度的作⽤。
补阳还五汤可以调节脑组织能量代谢⽽发挥抗缺⾎作⽤,通过抑制神经细胞凋亡⽽减少脑梗死体积。
中风偏瘫黄芪 60g,地龙 10g,当归 10g,川芎 6g,⾚芍 6g,桃仁 6g,红花 6g;⽓虚⾎瘀者,加⼤黄芪⽤量,可⽤ 90~120g;阴虚阳亢者,酌加⽩芍 15g,天⿇ 10g,龟板20g;淤⾎阻络者,可加全⾍ 6g,蜈蚣 1 条、丝⽠络 15g;挟痰者,酌加胆南星 10g,天竺黄 10g。
患者,男,62 岁,2008 年 12 ⽉初诊,主诉:两周前突发左侧肢体瘫痪,头颅 CT⽰脑梗死,在外院对症治疗两周,病情⽆好转⽽来我院诊治。
补阳还五汤加减应用,名老中医应用经验
补阳还五汤加减应用,名老中医应用经验2022-09-01 发表于陕西补阳还五汤补阳还五赤节弯,归尾通经佐地龙;重用黄芪为主药,血中淤滞用桃红。
(一)补阳还五汤的组成与功效补阳还五汤由黄芪120克,当归尾6克,赤芍5克,地龙、川芎、桃仁、红花各3克组成。
水煎服。
本方具有补气活血通络之功效。
是主治素体气虚,不能行血,脉络淤阻,筋肉失养所致的中风后半身不遂证的首选方剂。
临床应用以气虚血滞,中风后半身不遂,口眼喝斜,神疲息低,舌淡苔白,脉缓或细弱无力为其辨治之要点。
要久服缓治,疗效方显。
但肝风内动,痰阻血淤,阴虚内热者,均忌用。
凡属气虚血淤之脑血管意外后遗症、小儿麻痹后遗症,以及其他原因引起的偏瘫、截瘫,或上肢或下肢痿软、半身汗出等证,用治有效。
(二)加减方法①本方证以正气亏虚为主,故生黄芪用量宜重,可从30~60克开始,效果不显,再逐渐增加。
但祛淤药则宜轻。
②偏寒者,加熟附片,以温经散寒.③脾胃虚弱者,加党参,白术,以补气健脾。
④痰多者,加制半夏、天竺黄,以化痰。
⑤若语言不利,加石菖蒲、郁金、远志,以开窍化痰。
⑥如见口眼歪斜者,加蜈蚣、全蝎、白附子。
⑦口角流涎,加橘红、石菖蒲。
⑧半身不遂,日久不复,加穿山甲、地鳖虫、水蛭。
⑨高血压头痛,加菊花、石决明、珍珠母。
四血脂偏高,加山楂、麦芽。
①心烦失眠,加焦山栀、枣仁、夜交藤。
①阳气虚甚,加人参、附子、干姜。
③肌肉萎缩,加鹿角胶、阿胶。
@肢体痿软,加虎骨、熟地黄.⑤大便秘结,加大黄、瓜蒌仁、火麻仁。
(三)名中医用方心悟岳美中(名老中医)高血压,老年高血压病人其舒张压常较难降,不易控制。
此类患者以气虚的多,可与肾气虚及中气虚之不同。
用苦寒泻肝或二仙汤之类不起效用。
用王清任《医林改错》中的补阳还五汤(重用大量黄芪并配陈皮)有一定的效果。
但有火热者不宜用。
老年人脑动脉硬化引起震颤麻痹综合征的并非少见。
中医治疗可以使症状减轻。
岳老认为,本病病机和中风前驱相似,为气虚血淤,肝风内动的表现,可用益气活血通络法治疗。
补阳还五汤临床研究
29
42. 胸部外伤:加 虫、枳壳、陈皮。 43. 脑部外伤:泽泻、茯苓、木通、葶苈、牛
膝。 44. 四肢骨折及软组织损伤:加 虫、甘草。 45. 周围神经断裂吻合术后。 46. 脑外伤后综合征。
30
47. 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加生蒲英。 48. 视网膜动脉硬化性眼底出血:临症加味。 49. 美尼尔氏病:加菊花、益母草、勾藤、竹茹、
11. 若半身不遂已久,脉虚缓无力者重用黄芪;若病 日不久,邪气仍盛,正气未衰,脉弦有力者不 用黄芪为宜;若瘫痪日久,曾用过桃仁、红花、 归尾等活血药,效果不明显者可改用水蛭、虻 虫等活血药,以破瘀通络。
10
12. 若以下肢瘫痪无力为主者加补肝、肾之剂,如 桑寄生、功劳叶、千年健、枸杞、川断、牛膝、 地黄、山萸肉、锁阳、肉苁蓉;上肢瘫痪为主 者加桂枝;右瘫痪加人参、白术,左瘫痪加熟 地、杭菊;腰脊无力加枸杞子。
24
25. 慢性肺心病:加瓜蒌、黄芩、川贝、桑白皮。 26. 低血压症:加丹参、桂枝。 27. 高脂血症:加泽泻、虎杖、首乌、决明子、
山楂。 28. 肾病综合症(水肿型):加丹参、水蛭、益
母草、半枝莲。 29. 慢性肾炎:加蝉蜕、益母草、杞子、甘草。
25
30. 前列腺肥大(癃闭):加王不甾行、泽兰、 牛膝、鱼腥草、三七。
的转化和吸收; 9. 增强免疫代谢功能,抗过敏反应或变态反应; 10. 增强组织的细胞的兴奋性; 11. 抗血小板聚集、降低纤维蛋白原。 12. 可促进脑内源性神经干细胞的生长、存活和向神经元
及胶质细胞的分化,并与神经功能恢复呈正相关。
7
补阳还五汤临症辩证加减方药34项
1. 中风急性期加防风。 2. 兼神志不清加菖蒲、远志。 3. 兼语言不利者加菖蒲、远志、桂枝、生蒲黄。 4. 兼有口眼歪斜者加菖蒲、生僵蚕、白附子、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补阳还五汤组方
黄芪60G 当归尾30G 赤芍15G 桃仁15G
红花15G 地龙15G 川芎15G
偏瘫患者的临床辩症施治方案
临床分型中医辩症西医诊断治疗方案
I 型偏瘫麻木型脑梗塞大面积脑梗塞原方加僵蚕、全蝎II型肝肾阴虚型偏瘫伴高血压脑动脉硬原方加天麻、牛膝
化症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III型痰浊内阻型脑干梗塞或伴有吞咽困难原方加胆南星、
偏瘫伴有失语制半夏
IV型气虚血瘀型偏瘫伴低血压原方加党参、
多发性脑腔梗丹参
V型高脂血稠型偏瘫伴高脂血症糖尿病原方加生山楂、
肥胖症决明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