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山石石种图典(最新整理)
19第十九节寿山石
![19第十九节寿山石](https://img.taocdn.com/s3/m/a88cf43759eef8c75ebfb31e.png)
第十九节寿山石寿山石因主要产于福州北郊30余千米的寿山而得名。
相传女娲补天余彩石,途经寿山、芙蓉、九峰三山,见这里的山苍郁滴翠、水潋滟清澈,激动之余,遂将补天余石尽撒在这山山水水之间,于是便有了闻名遐迩的寿山石。
历史文献记载和宋墓出土的寿山石俑证实了寿山石的开采至少有1500年以上的历史。
南宋时,寿山石矿已大规模开采,经元、明、清发展形成了独立的寿山石雕刻生产行业。
寿山石质地晶莹、凝脂如玉、色彩斑斓,享有“细、结、温、润、凝、腻”六德之誉,“上伴帝王将相、中及文人雅士、下亲庶民百姓”。
以寿山石制作的印玺在古代就是权力的象征,明清时期的帝、后对寿山石情有独钟,使用寿山石制作印玺,其中田黄自古就有“石中之王”的美誉,寓有“福寿田丰”之意,乃石中极品,乾隆皇帝的田黄“三链章”更是无价之宝(见图3-2-186)。
伴随寿山石的不断开采,寿山石雕艺术的不断推陈出新,特别是明清开始文人雅士的介入,寿山石雕融合历史、文学、书画艺术,吸收了佛、道、儒诸家思想,蕴涵着博大的历史文化内涵,形成了独具中华特色的寿山石文化。
一、寿山石的基本性质(一)寿山石的矿物组成寿山石(Larderite)的主要矿物为迪开石、叶蜡石、高岭石、伊利石、珍珠陶土,次要矿物有石英、黄铁矿、硬水铝石、红柱石、绿帘石、绢云母等。
寿山石的矿物组成多样化,所以在印石中寿山石的品种最为繁多。
寿山石的质地与其矿物成分有一定的关系。
当寿山石完全由迪开石组成时,呈无色或白色,质地细腻、硬度适中;当寿山石完全由叶蜡石组成时,呈白色、淡青色或浅米白色,质地温润、蜡质感很强;当寿山石主要由伊利石组成时,石性不稳定,易脆裂,工艺价值变低;当寿山石中含微晶质石英时,硬度增高,光泽增强;倘若含变余石英斑晶、黄铁矿或红柱石颗粒时,由于它们的硬度远远高于黏土矿物的硬度,不利于雕琢,工艺上称之为“砂钉”,它们的含量越多,工艺价值越低。
(二)寿山石的化学成分寿山石主要化学成分有:SiO:、A1203,、FeO、Fe203、TiO:,还有少量CaO、MgO、K20、Na20,以及一些微量元素如Mo、Zn、Cu、Cr、Ni、Co、V、Sn、Pb、Sc等。
历史记载精品及各地博物馆收藏的寿山石
![历史记载精品及各地博物馆收藏的寿山石](https://img.taocdn.com/s3/m/0188b73c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3b.png)
历史记载精品及各地博物馆收藏的寿山石寿山石可分为田坑、水坑、山坑三大类。
每类都有经过雕刻加工的精品。
田坑类中的田黄石为寿山石中珍秘之物,被誉为“石中之王”,明清时成为贡品。
其加工品更是天下奇宝。
现收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的“乾隆田黄石三链章”,堪称宝中之宝。
辛亥革命后,清帝溥仪出宫时携走它,直至被苏联遣送移交中国关押在抚顺战犯看守所,他从不离身的小皮箱夹层中掏出这件国宝,上交国家。
1997年8月17日,国家邮电部发行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用玉石为小图案的小型张邮票,让国人看到了“乾隆田黄石三链章”的倩影。
现被收藏在台北故宫博物院的“九读鸳锦云章”,也是田黄石雕中的极品。
九方田黄石印章平台上的古兽,生动精美,富丽堂皇。
每枚印章印身边款皆有楷书“循连环”,每枚印章都有篆文,其内容、字体各不相同,实为稀世珍品。
现收藏于中国各地博物馆的田黄薄意珍品以薄意大师林清卿的作品称最。
他将中国绘画的用笔、章法、墨韵、意境等融入薄意之中。
所刻薄意“勾勒如生动,渲染若天然”。
福州市博物馆存有他的田黄冻石《梅雀争春》,料峭春寒中绽放的腊梅疏密有致,闹春的喜鹊栖息在枝头与崖石之下,简洁形象地把初春的美景生动地展示在人们面前。
当代田黄石的上乘之作当推东门派林寿煁的田黄薄意组雕——《秋山行旅》、《岁寒三友》和《柳鹅》。
作品古风浓郁、生意盎然。
画面中的河川驿道、山石花枝、骑驴老者、垂柳肥鹅以及松、梅、竹独报春讯的情景令人陶醉。
1984年,被中国第四届工艺美术百花奖授予最高荣誉珍品“金杯奖”。
近、现代名师田黄石薄意佳作甚多,其中有郭懋介的《风雨牧归》、《春江水暖》;有林飞、潘泗生的《九老图》;有林文举的《瑶池盛会》、《红杏枝头春意闹》。
其中圆雕作品有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杨璇作品《卧羊》,有刘爱珠的《有鱼乐》,石癫的《济仙》,徐国荣的黑田石《九螭穿钱》等。
1981年,西门派王雷霆刻制的一方400克印章薄意作品《香山九老》在香港以40万元港币高价售出。
(福建寿山石品类)12{山坑}杜陵坑类
![(福建寿山石品类)12{山坑}杜陵坑类](https://img.taocdn.com/s3/m/ab334763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a7.png)
(福建寿山石品类)12{山坑}杜陵坑类(福建寿山石品类)12{山坑}杜陵坑类品種石 -- 火红的杜陵素章(福建寿山石品类)12{山坑}杜陵坑类{山坑}杜陵坑,又名都成坑,产于高山东北二公里之杜陵坑山中。
矿洞发现于明末清初,清道光年间(1821-1850年)开始大量开采,石质凝灵细结,富光泽,都成坑洞(外号度麟坑) 民国初年,寿山一农民上山探查石矿,在旧洞边发现脚下有红、黄色石片,攀藤而上,找到洞口。
此人保密,临终时才留下遗嘱:“找石采掘——抓藤能见坑”。
1947年,寿山农民黄琪源继续在旧洞半岩山腰中,采掘到佳石。
此洞后来出石量最多,顔色红、黄相兼。
杜陵多数质地坚结晶莹,光彩夺目,表里如一永不变色,其抚媚温柔处非他石可比,但多砂、偶有红格及水痕,并含稍乱卷曲的萝卜丝纹,偶有花生糕;因矿脉沿着周围岩石的裂隙沉淀晶化而成,因此常有脉状的结晶纹出现,矿层稀薄,难得大块,且常有黑色点或透明石英砂粒渗杂其间,故又有「无砂不成杜」的说法。
早期的杜陵就有不少质佳而莹洁者,并不含脉状纹。
杜陵以黄而通灵者贵,如黄金黄、桔皮黄、枇杷黄、桂花黄及熟栗黄等,特别以黄金黄较为难得,含萝卜丝纹,含有红格,颇似田石,杜陵虽有砂隔,反而成鉴别杜陵重要的依据(福建寿山石品类) 杜灵石(福建寿山石品类)寿山杜灵石杜陵石杜陵坑位于高山之东,南望加良山,北隔寿山溪,与善伯旗山,善伯山,月尾峰对峙.这个矿脉还出产马背,鹿目格石,蛇匏石,尼姑楼石,迷翠寮石和花坑石,都成坑又名"杜陵坑","杜林坑","都灵坑","渡林坑"等.都成坑石质坚硬,晶莹光亮,都成坑石的矿脉有18个寿山石品种,多夹在坚硬的围岩中,称“粘岩性石线”,难得大块石材。
结晶性较强,质地较坚硬,透明度强而富有光泽,肌理常有并列的弯曲条纹,如水波荡漾,并常有灰色的石皮或色斑,称“都成屎”。
都成坑“石线”较薄,一般不超过20厘米。
但五色斑斓,温纯深润。
陈子奋《寿山印石小志》说它:“外有青黑石皮,石工留其多寡,刻以薄意之花卉、山水,妙巧天成。
寿山石大分表(三坑分类法)
![寿山石大分表(三坑分类法)](https://img.taocdn.com/s3/m/2a3845966bec0975f465e27b.png)
黄杜陵坑石
白杜陵坑石
掘性杜陵坑石
琪源洞杜陵坑石
元和洞杜陵坑石
坤银洞杜陵坑石
善伯洞石
善伯旗石
善伯洞石的特征很明显,质地晶莹脂润,蜡性较强,半透明或微透明,富有光泽。老性善伯洞石中有金砂点,有的石中有粉白色的色斑,俗称“花生糕”。善伯洞石的质地微坚而又带有韧性,所以雕刻凿坯时比较吃力,修光时刀下石粉的颗粒较大。
善伯洞石的色泽很丰富,有黄、红、白、灰、紫、黑等色,单色或多色交融,色界分明。按色相可分为红善伯、李红善伯、白善伯、黄善伯、红黄善伯洞石等。
善伯洞石按质地又分为老性善伯、脱蛋善伯、新性善伯、善伯尾等,其中质地纯洁明粹者为上品。
善伯尾石
老性善伯洞石
新性善伯洞石
脱蛋善伯洞石
大山石
大山通
大山石是寿山石中山坑石的一种,出产于旗降山附近的大山坑,是露天开采的矿藏。
黄缟老岭
虎嘴老岭石
其他
牛蛋石
寿山石中亦有一些其他品种,包括二号矿、连江黄、牛蛋石、松柏岭石、峨眉石。
峨眉石
松柏岭
二号矿
连江黄
田坑石
白田石
田坑石为寿山石中的大类,简称田石,又称为田黄石,无根而璞,无脉可寻,呈自然块状,无明显棱角。田黄石沉积于1-2米深的田地底,采掘艰难,多为当地农民在农闲时,翻田搜掘,偶然所得,故以稀有而见珍。
山坑石
高山石
太极头
山坑石是寿山地区的高山、旗山、月洋三个山头方圆几十公里的矿洞中产出的矿石。山坑石因产地不同,矿脉赋存的地质条件,矿物组合及微量元素的差异而各具特色。山坑石色泽丰富,“人间诸色它俱在,人间所无它也有”。其名目也特别多,石种有以产地命名的,如:高山石、铁头岭石、虎岗石、尼姑寮石等,有以色相命名的,如桃花冻高山石、艾叶绿石、藕尖白芙蓉石等,有以地形环境、民间传闻等命名的,如:太极头高山石、马背石、无头佛坑石等。山坑石矿洞星罗棋布,品种有一百余种,既有历经千年以上的宋代老坑洞,也有近年才开采的新坑洞。
寿山石石谱
![寿山石石谱](https://img.taocdn.com/s3/m/b9f46ee40975f46527d3e16c.png)
鲎箕石
白高山石 红高山石
黄高山石 黑高山石 白水黄石
小高山石
新洞高山石
大洞高山石
掘性高山石
掘性高山石是从高山各矿床游离而散落于山坡砂土中的独石(成因类似田黄石),质莹腻通澈,肌理含萝卜纹,外表亦有 石皮。掘性高山石中月白、黄红色者,颇似田石,惟因久埋山上砂土中,缺乏田石的滋润水灵。掘性高山石难觅,较罕 见。 荔枝洞高山石石洞位于高山北面中部,因洞口曾有株野荔枝树,石材又具白色,极似新鲜的荔枝肉,故以荔枝萃作为石 名。从 1987 年起,又有老人洞、青年洞、立冬洞先后出石,石质特优,为近 40 年来高山石中罕见的优质石种,其中以 老人洞石尤佳。荔枝萃高山石晶莹通透,性坚,两石相击,铿锵作响,肌理多隐现萝卜纹,色以白为多,尚有黄、红、 灰及各色相间。 荔枝洞高山石是一千多年来,寿山石开采史中发现的最美艳,最妩媚动人的山坑石的极品,摩挲之,赏玩之,真令人心醉,从而 引起了石雕界与收藏界的轰动,价格不断攀升。 和尚洞高山石产于高山顶上的和尚洞。相传此洞为一个名叫和尚的石农所开,又传系由寿山古禅寺的明代僧侣开凿。和 尚洞极古老,石也绝产多年。今日所见的和尚洞石,石性细腻,微透明,色多红中带灰或土红。 玛瑙洞高山石石洞居于大洞的尾部,相传亦为明代僧侣所开。玛瑙洞高山石石质纯洁多光泽,似玛瑙,色泽为红、黄, 称为红玛瑙石、黄玛瑙石,偶有黑中透红者。石中常隐现红、黄、黑、白各色条纹和圈点。近年石农常在各山各洞采到 色质与玛瑙相似的石材,也称为玛瑙洞高山石。 嫩嫩洞比邻水洞,以初凿人嫩嫩而名,所产石亦冠此名。民国二年(1913 年),曾出珍石一批,故又名“民国二高山石” , 其石性淡凝通灵。嫩嫩洞高山石肌理含细萝卜纹,与水坑晶冻石相比毫不逊色,两者非有经验的鉴定家,殊难分別,惜 已绝产。 世元洞高山石又称“仙源洞高山石” ,世元洞位于大健洞后方,是清代张世元所凿的矿洞。世元洞高山石石性稍坚,惟色 泽鲜活,常见者有红、白两色。 四股四高山石产于四股洞,石洞邻近嫩嫩洞,因四位石农合股开业,故名。四股四高山石石质比其他各种高山石都坚实, 透明度佳,色泽丰富,有黄、红、白、灰各单色或杂色,是高山石中的优质品。 鸡母窝高山石,又名金母屋高山石。其矿洞位于高山峰北侧,荔枝洞后背的山脊处,太极洞的正下方,因地形似鸡窝而 名。这里的地名就叫鸡母窝。说来奇怪,这个洞的矿脉也真像母鸡孵蛋一样,一窝一窝地夹在围岩之中。鸡母窝石多为 零星小块,产地与荔枝洞相近,质地稍逊于荔枝洞石,石性比较通灵,呈半透明状,其黄色石料,多有深黄色的小点结 晶体,有的石中还含有黑针点。鸡母窝石红、黄、白、黑、蓝各色俱全,是继荔枝洞石之后出现的优秀新石种。 自 1990 年 8 月开采以来,己开凿了 3 洞。石质近太极头石,晶莹通灵,性微坚,有红、黄、黑各色。在黄色石中偶见极 细的萝卜纹,并有石皮,极似田黄石。黑色石中,质佳者,颇似坑头牛角冻石。
寿山石 种类
![寿山石 种类](https://img.taocdn.com/s3/m/b1893431376baf1ffc4fad4a.png)
1寿山石种类寿山石根据矿石的走势,可分为三大系:高山系、旗山系、月洋系,根据矿石的品类,又可分为五大类:田石、水坑石、山坑石、旗山石、月洋石。
一、环绕着寿山村的是一条涓涓流水,就在这淳淳绕村行的寿山溪两旁的水田底层,出产着一种“石中之王”寿田石。
因为产于田底,又多现黄色,故称为田坑石或田黄。
田石以色泽分类,一般可分为黄田、红田、白田、灰田、黑田和花田等。
二、寿山村东南有山名坑头山,是寿山溪的发源地,依山傍水有坑头洞和水晶洞,是出产水坑石的地方。
因为洞在溪旁,石浸水下,故又称“溪中洞石”。
水坑石出石量少,佳质尤罕,因此今日市场上所见水坑石佳品,多系百千年前的旧物,故有“百年稀珍水坑冻”之说。
水坑石是寿山石中各种径冻石的荟萃,主要品种有水晶冻、黄冻、天蓝冻、鱼脑冻、牛角冻、鳝鱼冻、环冻、坑头冻及掘性坑头等,色泽多黄、白、灰、蓝诸色。
三、山坑石。
高山系是山坑石的总代表。
(1)高山石通灵莹丽,唯石品多达百种,石质优劣各异,命名多不规范,以色、以相、以产地、以始掘者命名现象都有。
以色分类的有红高山、白高山、黄高山、巧色高山。
以相分类的有高山冻、高山晶、掘性高山、高山桃花冻、高山牛角冻、高山鱼脑冻、高山鱼鳞冻。
以产洞命名的有:和尚洞高山、大洞高山、玛瑙洞高山、油白洞高山、大健洞高山等等。
(2)在高山东北2 公里处的杜陵山中,出产一族相对独立的石材,统称杜陵坑石。
杜陵坑石品种繁多,亦有以石色、以开采人名和开采方式来区别命名石种的习惯,如白杜陵、红杜陵、黄杜陵、杜陵晶、棋源洞杜陵等。
(3)源于杜陵坑山临溪处的善伯洞,从质地来讲,此石温腻脂润、半透明、性微坚,肌理多含金砂点和粉白点,杜陵坑石则无。
从颜色上看,色多鲜艳。
1989 年以来,屡出佳石,其石分为红善伯洞、黄善伯洞、白善伯洞、善伯晶、银裹金2善伯洞、善伯尾等。
四、在寿山村东南8 公里处有月洋山产石统称月洋系石。
月洋系产石仅十余种,其中最佳丽的神品,要称芙蓉石,芙蓉石被称为中国“印石三宝”(田黄、芙蓉、鸡血)之一。
寿山石的种类、一(水坑-坑头-石、山坑石)
![寿山石的种类、一(水坑-坑头-石、山坑石)](https://img.taocdn.com/s3/m/e04822cc240c844769eaee49.png)
寿山石的种类、一(水坑-坑头-石、山坑石)二.水坑(坑头)石离寿山村东南面约二公里,由于矿床位于「坑头占」山麓,矿脉垂直倾斜,洞深如井,凿采困难,且坑洞深入溪涧底,坑底不断有地下水涌出,故名「水坑」;凡坑头所产石,统称为「水坑石」或「坑头石」。
水坑石亦由矿洞内开采而得,并非产自于水中,因矿洞内石质受到山涧水不断渗透与浸渍,显得莹澈凝腻,鉴赏家特别将它另列一类以示珍贵;但因矿层稀薄,一般块度仅在方寸之间,极少有大件的作品出现,若能成方型者,更为难得。
清代有诗云:惟有水洞在涧底,四时暗溜鸣嘈嘈;其间结窝不可觅,觅得一线群欢号。
可见水坑石采凿的困难及珍贵的程度。
水坑石凝腻富光泽,但产量稀少、块度通常不大,常夹杂有金砂点或小砂团,若将杂质剔除干净,多数难以成材,因此若能达基本洁净之要求,即使略有瑕疵,也已经是相当难得的珍品。
水坑石以透明度高、肌理莹洁者为上品,其中以红及黄色为最罕,明色胜暗色。
旧坑所产石相当纯洁通灵,但矿洞已塌陷开采困难,民间流传之水坑石珍品多为百年前之旧物,甚为稀罕,有「百年稀珍水坑石」的美誉,上品和田黄一样保值;近来新开的矿坑虽深入旧坑下方,但所采莹洁佳品甚少,多数呈灰白或灰黑色。
由于坑头占位于高山峰之下,同属一矿脉,故凡水坑所产的各种色象纹理石种,高山几乎都有,鉴别颇费功夫,差别仅在质地的结与松、莹澈与浑浊、纹理的隐与现而已;水坑石的质地结而微坚,下刀处线条清晰,高山石则显得松软,惟近年来所产坑头冻石,深入高山矿脉,质地略为松软,已含山坑石的特性,在鉴别上就更加困难。
色白清明的水坑石应尽少油养,尤其上品凝灵晶莹,过度油养反而会变暗或牙黄。
市门所见莹澈灵白的晶冻,除了灰黑或略浑白的坑头石外,莹澈纯洁的水坑真品不多,大部份为山坑所产。
据长居福州的石商表示,曾访问过当年开采水坑的老石农说,其实水坑所产冻石,从来只有白、灰黑或灰赭色,并无所谓红、黄或桃花点;也就是说水坑石,除了白色水晶冻、鱼脑冻、环冻、天蓝冻及带灰赭色的牛角冻、鳝草冻和灰黑色的坑头冻外,并无真正的黄、红水晶冻、黄冻、桃花冻或玛瑙冻,寿山石书上所说的并不确实。
寿山石分类
![寿山石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54fe0b35376baf1ffc4fad45.png)
全国艺术发展委员会、篆刻委员会执行主 任、寿山石研究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王玉文
寿山石——
下黄石(之七)
下黄石都是黄色,淡如蜂蜜,深色如糖果, 质地比连江黄更优。下黄石不透明,常有细而密 的裂纹,内中多有白泡点。收藏者或石商不喜欢 这点儿,俗称“卵”。
点。有如藕粉也参与黄橙红斑点,大小相间,各 色鲜艳,呈现五彩缤纷之状,颇为夺目。其质纯 无砂者光泽强,相当难得。
寿山石——老虎石(之十)
老虎石产于寿山内之羊虎山。石质脆而粗。 色黄、青、灰、黄褐相间者多。产量比较多,但
少于高山石,多被雕刻成摆件。
月尾石出产于都成坑北,月尾溪水边,故有 此名。石质结实有光泽。不够细腻,有紫、绿色。 紫者称为月尾紫,其产量比月尾绿多。材料较大, 光泽较好,中间有闪烁的银光点。阳光下看到银 点闪闪,泛有紫色,不透明,优者紫色沉于肌理,
当他遇到他,他们在船上尽情的演奏音乐,音乐已经不再是他的工作和爱好了
非浮在表面。月尾绿光泽较紫色者亮,质地较松, 有深淡两种。深色称为艾绿石,淡色称为艾背绿 石。摩挲久了容易变色,特别是淡绿色变为紫色, 绿而温润者实为罕见。开采至今产量品质有所不 同,有翠绿色如老岭水晶,质地透明晶莹如玉, 色永不变,非常珍贵。
寿山石——寺坪石
(之十二)
寺坪石,产于应坪寺,因此得名。早年开采 出来多被寺院贮存。因寺院毁于水灾,很多石被 埋入土中,后人又发掘而得到。其中还有各种寿 山石,芙蓉,田石,高山石等。寺坪石有红,白, 黑各色。有透明也有不透明,因为石种比较多,
这多是人为,品种比较杂。 相关 上传相关 0
0c22f8cc 尖锐湿疣的传播方式/yixun/hpv/cb/
寿山石中的稀有品种
![寿山石中的稀有品种](https://img.taocdn.com/s3/m/6b0b6805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bf.png)
寿山石中的稀有品种目前发现的寿山石品种已达100多种,除了大家熟知的田黄石、芙蓉石、高山石、旗降石等,还有我们大家不知道的品种石,在这里给大家介绍一二:(一)松柏岭石松柏岭石产于松柏岭,粗者近柳坪石,细者像旗降石,其中通灵部分又似都成坑。
石性坚脆,佳者十分细嫩,并有很强的蜡质感。
(二)虎岗石虎岗石又称“老虎艮石”,“虎头岗”。
因产于寿山村中洋的虎岗山而得名。
石质微坚实,渗杂硬质斑纹,浮起石面不易磨平。
多不透明,含红色细点,色多杏黄或灰青。
矿洞开发于20世纪30年代,后脉断停产。
近年又开凿新洞,所产石质微透明,较细嫩,其中通灵者,称为虎岗晶。
(三)尼姑楼石尼姑楼石,又称“来沽寮”,相传附近古时有座尼姑庵,故取名。
产于都成坑山旁,石质坚脆,没有萝卜纹,稍逊通灵,肌理含白色不透明细点,状如捣碎的花生米,俗呼“花生糕”。
有黄、红、蓝、灰、白诸色。
(四)峨嵋石峨嵋石产于加良山西侧的峰峦,因矿山为宦溪镇峨嵋村属地,故名。
该矿自20世纪70年代大规模开发以来,矿石主要用于耐火工业材料,其中部分矿块质细而微松,也适宜于雕刻。
峨嵋石质微硬,多不透明,色错杂,有乳白、淡黄、嫩红及青灰等色,多黝暗含黑斑点,有砂丁及裂痕。
(五)大山石大山石出产于旗降山附近的大山坑。
产量大,石质粗,含砂量多。
大山石有红、紫、兰、黄、白、绿等色。
绿色与黄色的大山石有许多酷似豹斑的结晶体。
其中质纯而洁净通灵者,称为“大山通”石;晶冻者称为“大山晶”石,只是较为少见。
少量黄色冻石的质地纯洁通灵,相当名贵。
(六)马背石马背石是20世纪90年代新出产的寿山石品种。
产于杜陵坑山西面的山上,由于相连的两个山峰形状如同带鞍的马背而得名。
马背石质地比较坚实,半透明,各色具备,以黄、红最常见,或呈两色夹层,黄如蜜腊,红似丹砂,温嫩可爱,似杜陵坑石但略欠通灵。
寿山石石种图典(最新整理)
![寿山石石种图典(最新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43b0562d5022aaea998f0ff4.png)
寿山石石种图典一田坑田坑主要出产“田石”。
矿石呈块状,埋藏在寿山溪坑头支流发源地至结门潭约8公里的沿溪两岸水田泥沙层中,面积仅1平方公里左右。
外表润滑无明显棱角,“无根而璞,无脉可寻”,只能靠人工在田中挖坑至一至二米的深层搜掘,偶然而得,故极稀有。
·类别:田坑·产地:田黄·品种名称:田黄·外观特征:田黄·类别:田黄石·产地:中坂田中·品种名称:枇杷黄田黄·外观特征:黄色,半透明,肌里隐现细萝卜纹·类别:橘皮红田石·产地:上、中坂田中·品种名称:橘皮红田·外观特征:色红如橘皮,鲜艳通明·类别:黄田·产地:中坂田中·品种名称:枇杷黄田黄·外观特征:黄色,半透明,肌里隐现细萝卜纹·类别:黄田·产地:寿山村中坂·品种名称:田黄·外观特征:质地温润·类别:硬田·产地:寿山村水田中·品种名称:硬田石·外观特征:田坑石中,质粗劣者·类别:黄田·产地:中坂田中·品种名称:乌鸦皮田黄·外观特征:乌鸦皮田黄·类别:黄田·产地:上坂田中·品种名称:田黄石·外观特征:黄色,半透明,肌里隐现细萝卜纹·类别:黄金黄·产地:寿山村中坂·品种名称:黄金黄·外观特征:石皮多呈微透明黄色层,肌理则玲珑清澈,萝卜纹细而密,条理清晰。
·类别:田黄石·产地:中坂田中·品种名称:枇杷黄田黄·外观特征:黄色,半透明,肌里隐现细萝卜纹二山坑山坑石产自寿山及日溪、宦溪一带山峦岩层中,分寿山和峨嵋两大区域。
已开发的矿脉有:高山、都成坑、月尾山、虎岗山、金狮公山、吊笕山、金山、柳坪尖、旗降山、九柴兰山、柳岭、旗山、黄巢山、加良山14处。
寿山石的种类、一(田坑石—田黄)
![寿山石的种类、一(田坑石—田黄)](https://img.taocdn.com/s3/m/238cb56e7fd5360cba1adb49.png)
寿山石的种类、一(田坑石—田黄)一.田坑石(田黄)田石源自于寿山乡南面的高山峰,此山所产石材产量丰富、质纯细腻,因受地壳变动、山洪及雨水冲涮,使得部份纯洁的高山石矿体崩裂、滚落,流埋于寿山溪两旁水田的古砂层中,数百万年来受地热慢慢蒸酝而成,因此显得特别凝腻、温润、细结,与高山矿洞所开采的高山石有极大的分别;田石从坑头寿山溪随溪而降,可分上、中、下及碓下坂,属掘性零散独石,故呈自然块状,呈鹅卵石状,没有明显的棱角,且具有一层黑或淡黄色的石皮及红色格纹,有红、黄、白、灰、绿与黑等数种颜色,绝大部份都含有黄色基调,故又称为「田黄石」。
鉴别田黄格言有谓:「无皮不成田;无纹不成田;无格不成田」。
也就是田黄必有一层厚薄不一且不甚透明粉黄、白、青或黑色的石皮,这是田石长期经不同颜色田土的沁渍,引起外部皮层的化学变化,例如掩埋在黑砂层的,容易产生黑色皮,掩埋在白砂层的,容易产生白色皮,也有因滚动流埋于不同砂土层而产生二或三层色皮的,因工艺师此在雕刻成品时,都会尽量保留一些石皮,以供辨识;田石石质纯洁细润,必含萝卜丝纹,呈网眼状,由密渐疏,仅有少数透明度高的田黄石,无萝卜丝纹;且大都含有红格、土格、震格(裂纹),这是矿体在滚落过程中受到撞击的天然瑕疵,再经过砂土或其它元素内沁填补而成。
但格痕以少者为佳,以免破坏其美质。
田黄通常由外往内渐淡,难得通体透明或单纯一色的,一块田石有时含二、三种深浅不一的色泽。
但总的来说,上坂田近坑头,所出产的田黄多棱角,色淡莹澈如水坑石,诸如白田、金银田;中坂田色浓美净,出产比较标准的田黄,诸如黄金黄、枇杷黄、熟栗黄;下坂田多产田黄冻,也出产质滞色浓的桐油地或黑田;碓下?质硬色黝,诸如碓下坂田、硬田,为田黄中的劣品;但这也不是绝对的,各坂所出产的田石都可能出现质差与质佳者,故通常不以何坂所产田石来分。
其中白田及黑田,于田黄中百而无一,但识者不多,故价格较低;白田比一般的田黄来得凝灵(透明),也较稀有,但色泽偏淡、多红格,容易与掘性高山石及其它掘性独石相混淆,价格仅及中级田黄;黑田仅和坑头田、掘性杜陵差不多;硬田格多质逊,甚至比不上优质的鹿目田呢!田黄有特别的油润感,那是一种「感觉」,他石难以比拟,质美者细嫩通灵,可谓温润细结凝腻六德兼俱,把玩时滑不留手,把玩后有强烈的宝光,堪称「石中之王」。
寿山石
![寿山石](https://img.taocdn.com/s3/m/6b950eaab0717fd5360cdc73.png)
一、寿山石展区:单元说明:寿山石,有“石帝”“石后”之称,彩石具有“细、结、润、腻、温、凝”之六德,其石质、石色、石形,石纹丰富多彩,晶莹滋润,储藏品种丰富,是上等雕刻彩石,有“贵石而贱玉”之说,为中国玉石雕刻百花园中的奇葩,在海内外享有盛誉。
图3-1:《戏狮钮寿山旗降石印》为晚清吴昌硕篆刻印制造年代: 近代材料: 石规格: 8×6厘米收藏地: 私家(一)田坑石:展品:田黄石、田黄冻、银裹金田石、白田石、金裹银田石、红田、煨红田、黑田、纯黑田、灰黑田、硬田、搁溜田、溪菅田田黄——产于福建寿山的寿山石,是印章中的极品。
田黄石是我国特有的“软宝石”。
全世界只有我国福建寿山的一块不到一平方公里的田中出产,因色相普遍泛黄色,又产在田里,故称田黄石。
其材质温润凝腻,在软质雕刻石中居第一品。
明、清各朝均被作为贡品献入皇宫,被雕刻成御用玺印及艺术摆件,故田黄石又被尊为“石中之王”、“石帝”,故其身价无与伦比。
从田黄石的属性看,凡经雕镌的艺术品,都可以当作文物看待,因为它不能复制,属没有再生性的艺术品。
田黄石在历代本来产量极低,经过数百年的不断挖掘,到目前为止,已挖掘殆尽。
黄金黄鱼籽田原石绿田原石糖稞黄田原石饭糁田原石(二)水坑石展品:水晶冻:水晶冻石又名晶玉,主要产于坑头占山水晶洞,是水坑石的上品.其透明灵澈处可以"隔石观物","若玻璃无有障碍”。
有白、黄、蓝诸色,分别称为白水晶冻、黄水晶冻、蓝水晶冻。
其中白水晶冻较多见。
白水冻又名晶玉,白色透明,肌理有棉花纹,偶有小粒点夹其间,俗称“虱姆卵”。
质地细嫩微坚。
黄水晶、红水晶、鱼脑冻为水岩、坑仔岩、麻子坑等砚石所独有。
特征是在砚石中有象受冻的鱼脑的形状,又有些象天上洁白的云霞,欲聚欲散。
端砚雕刻艺人一般都把它完整地保留在墨(砚)堂之中。
《端溪砚史》描写鱼脑冻如“团团栾栾”,“澄潭月漾”,认为“冻”是“水肪之所凝也”。
最佳之鱼脑冻是“白如晴云,吹之欲散。
史上最全田黄及寿山石品种图解
![史上最全田黄及寿山石品种图解](https://img.taocdn.com/s3/m/1c993ca0c77da26925c5b07b.png)
史上最全田黄及寿山石品种图解田坑石田坑石,狭义说指田黄类(田黄和坑头田),广义指田黄产地挖掘的独石。
田黄类田黄按皮色主要分为黄皮田黄,银裹金田黄,金裹银田黄,乌鸦皮田黄等。
黄皮田黄按不同皮色又可以油黄皮田黄,土黄皮田黄,金黄皮田黄等等,乌鸦皮田黄又可分乌鸦皮田黄,蛤蟆皮田黄等按田黄石皮厚薄可以分为厚皮田黄,正常厚度,薄皮田黄,无皮田黄等等按田黄内部色彩可以分成白田,桂花黄田黄,鸡油黄田黄,枇杷黄田黄,黄金黄田黄,桔黄田黄,橘红田黄,红田,绿田,灰田,黑田等等。
按质地可以分成,田黄,田黄冻,田黄晶。
按产地可以分成上坂田黄,中坂田黄,下坂田黄,溪产田黄(锥下坂田黄和其他溪坂,上坂,中坂,下坂产地寿山溪溪底下挖掘的田黄)由于田黄从挖出到市场经过很多过程,到我们手上时基本不可以知道具体是那个产地出产的,所以命名田黄全称多是以皮色,颜色,质地来命名,比如乌鸦皮黄金黄田黄冻,也可以按单个特征来命名,如金裹银田黄油黄皮田黄油黄皮田黄大多为中坂和下坂所产,石皮油润,像被油炸的面食一样,有一定透明度,应该是内部的油润质地透过石皮表现出来,可以说油黄皮的田黄内部质地一定非常滋润。
土黄皮田黄土黄皮田黄是典型的田黄,一般多卵石形,完全石皮包裹,是岁数悠久的田黄,多为中下坂所产,背部质地是多种多样,大多内部是黄色,比较浓的黄色,不过内部也有可能出现黑色的黑田.金黄石皮田黄金黄色石皮和土黄皮田黄差不多,只是颜色会更鲜亮一些,是很招认喜欢的石皮,内部多是很好的质地。
浅黄皮子的田黄浅黄色皮子就是接近银裹金的田黄石皮,也是在靠溪边的白沙砾层中挖掘出来的。
银裹金田黄就是白色石皮的田黄,里面一定要黄色,很多银裹金田黄都非常美,银裹金田黄是只有溪边的白沙砾层才有的,很稀少。
典型银裹金田黄透明石皮一种很特殊的石皮,和白皮形成过程一样,也是被溪水沁浸,而被溪水带走色彩,加上田黄本身透明度高,就会形成透明石皮。
(两者的区别是,白色石皮除了色彩被带走,还由于和周围环境的相互交换作用,表皮形成肉眼很难看出的微小白色泡泡,所以看上去是白色的石皮,而透明石皮的只是被带走色彩或泡泡很少,加上本身的透明度,就形成了透明的一层)也有认为透明石皮是白色石皮其中的一种,也有认为透明石皮就是没有石皮(薄的透明石皮从正面看不太出来有石皮)金裹银田黄金裹银田黄一般产地在上坂或坑头坂,就是说在内部质地还未能成为浓黄色的时候,就来到田地中,时间一久就形成了黄皮,可是内部还是偏白,是岁数比较小的田黄.乌鸦皮田黄乌鸦皮田黄主要分为两种,灰黑色色乌鸦皮和带绿色乌鸦皮,其中表皮凹凸比较大的被称为蛤蟆皮。
寿山石种类图鉴
![寿山石种类图鉴](https://img.taocdn.com/s3/m/745a19b810a6f524cdbf8555.png)
寿山石品种图典寿山石,我国传统的“四大印章石”之一。
石分布在福州市北郊与连江、罗源交界处的“金三角”地带。
若以矿脉走向,又可分为高山、旗山、月洋三系。
因为寿山矿区开采得早,旧说的“田坑、水坑、山坑”,就是指在此矿区的田底、水涧、山洞开采的矿石,经过1500年的采掘,涌现的品种达百数十种之多。
中华瑰宝“寿山石”已成为海峡两岸经贸往来、文化交流重要的桥梁之一。
一、田坑石种:田坑产地:寿山溪坑头支流发源地至结门潭约8公里的沿溪两岸水田泥沙层中,面积仅1平方公里左右特征:质地温润、细腻、绵密,蕴含宝气田坑主要出产“田石”。
矿石呈块状,埋藏在寿山溪坑头支流发源地至结门潭约8公里的沿溪两岸水田泥沙层中,面积仅1平方公里左右。
外表润滑无明显棱角,“无根而璞,无脉可寻”,只能靠人工在田中挖坑至一至二米的深层搜掘,偶然而得,故极稀有,是寿山石中最珍贵的品种,备受藏家所珍宝,被尊为“石中之王”。
其价值与金玉相埒,甚至易金数倍,世有“黄金易得,田黄难求”之说。
清毛奇龄《后观石录》记:“每得一田坑,辄转相传玩,顾视珍惜,虽盛势强力不能夺”。
田石质地温润、细腻、绵密,蕴含宝气。
在微透明或半透明的肌体中,隐约可见纤细纹理,状似剥皮后的新鲜白萝卜,故称“萝卜纹”。
色以纯黄为主,亦有少数呈红、白、黑等色调。
色泽往往外浓而向内渐淡,表层常裹淡黄或灰、黑色皮,间有红色格纹。
埋藏田石的地域,仅限于傍溪得到坑头水灌溉滋养的田地,即民间所云:“吸坑头之水,出石中之王”。
田石产地可分为上坂、中坂、下坂和碓下坂四个坂段。
上坂又称“溪坂”,是坑头溪发源地的一段田地;中坂紧接上坂,与大段溪会合后,下至铁头岭;下坂自铁头岭至碓下;从碓下到结门潭瀑布一段称为碓下坂。
旧时挖掘田石较集中于上、中坂,色正质嫩,其中精华列为“贡品”进献宫廷。
在清代曾出现过“掘田田尽废”的情景,历经数百年的不断翻掘,几至绝产。
近年以来石农多在下坂乃至碓下坂搜掘,时有佳石出土。
温润凝腻_丽质天成——寿山芙蓉石
![温润凝腻_丽质天成——寿山芙蓉石](https://img.taocdn.com/s3/m/b8f83c85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436587f.png)
品种丰富 森罗万象寿山芙蓉石种类十分丰富。
在寿山石地理标志产品中,89种寿山石品种,其中芙蓉石就占到9种,有、将军洞芙蓉石、醉芙蓉石、五彩芙蓉石、蜡烛红芙、半山石、半粗石、绿若通芙蓉石、溪蛋石,等等。
这,其主要矿物均为叶蜡石。
芙蓉,按照矿洞名称与产出位置分,有将军洞芙、天面洞芙蓉石、半山芙蓉石等;按色泽分,则有白芙、红芙蓉石、黄芙蓉石、青芙蓉石、五彩芙蓉石,其中、绿若通芙蓉石;按质地分,、结晶性芙蓉石、新性芙蓉石;按照地质成因、溪蛋石。
原生矿芙蓉石经历流水搬运作用形,溪蛋石的成因类似于田黄,不同之处在于芙蓉。
然而,其无论品质、。
溪蛋石品质并非不及高山石(田),从原生矿来讲两者品质和产量都不相上下,,下游为水库,而非田地,,市面上可见,不成规模。
得天独厚 别具一格相比于寿山石的其他品种,寿山芙蓉石产出位置也十,它主要产自福州市加良山,加良山则位于寿山盆地温润凝腻丽质天成宝石世界作者简介 李玉娟,地质矿产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岩石学、矿床学、矿物学及地学科普,中国寿山石馆创新驱动服务站专家。
>芙蓉石雕——迎风展翅 张志在/作38202421.3283020陆离斑驳 拔群出众。
”玉腕冰肌比石头,踌躇丽质当推第一流。
”当然除了白黄色、红色、五彩等,其中黄色,但胜在明快;而红色的芙,通灵明媚处,大有橘柚玲珑,浓若牡丹,娇艳夺目。
”除颜色丰富多彩。
白色芙蓉石是,,石质脂润腻凝,雅洁明莹,、瓷白等,以藕尖白最为名贵,,如琼浆初凝,极为细嫩洁,不透明,以其色泽如陶瓷 ,多为黄白两清新脱、坚实。
黄色十分鲜艳妩媚,但多有白色透出,纯者十分难得。
红芙蓉石,又名醉芙蓉,色淡红若粉,或肉红色;又有白里透红,>溪蛋石(原石)>白芙蓉石(原石)>黄色芙蓉石雕——六逸仙踪 刘丹明/作39自然资源科普与文化·2024年第2期色俱全的石种,赤如鸡冠、黄如蒸栗、白如载脂、青如翠竹、黑如纯漆。
独有千秋 自成一格寿山石的主要矿物为叶蜡石、迪开石和伊利石。
寿山石的种类—二
![寿山石的种类—二](https://img.taocdn.com/s3/m/c3fb3499bceb19e8b8f6ba49.png)
寿山石的种类—二寿山石品种介绍(二) (5)太极头产于高山北麓的太极峰,因地形如太极而得名,1980年初出石。
类似太极头的石种的有荔枝洞、鸡母窝及水洞高山等,石质颇佳,惟近来已竭产。
太极头石质颇为晶莹润结,上品清灵色艳,偶含稍乱的萝卜丝纹,有红、褐、黄、白等色。
纯白者润似羊脂白玉,不甚透明的称为「太极白」,质性透明的也会多少含有这种特殊的新白,类近半熟蛋清的白,有时新采荔枝或水洞高山也有类似这种特性,但通常透明的范围比较大,石质却不及太极头润结;通体红色或黄色者,偶含脉状透明白晶痕,黄者明媚如蜜糖,红者色点极细,红如鸡冠似晚霞,偶呈稍暗的色彩,肌里通常隐白点或紫铁砂。
质佳者透如水晶,但通常微带不甚透明的新白,含细密的红或黄色晕彩,二色混杂交界处并不明显。
一九三八年曾出产一批水晶冻、天蓝冻、玛瑙冻、桃花冻质特佳,晶莹坚结酷似坑头冻,市门难得一见,由于质结晶莹,为高山难得的佳品。
旧产石的色泽稍暗,近产的色泽较鲜,但质地略逊旧产,有些甚至比一般高山石还差,并非太极头石材均为佳品。
(6)荔枝萃产于1987年,因开采的洞前有棵野荔枝树及质色嫩白如荔枝肉而得名。
由于此洞和太极头仳邻,质细嫩而灵透,近似太极头,结晶体以白色为典型,白者晶莹洁白,清灵者似水晶,通体含细而绵密清晰的网状萝卜丝纹,偶含白色片状结晶砂或黑色细砂纹,有红黄白黑等色,未见有青绿色。
以黄为贵,黄者呈粉黄或透明铬黄;体白饱含黄丝纹或体黄含白丝纹者称为「哈蜜冻」,颇为澄净明媚;以纯红者较为稀有,一般呈不太通明的红豆色,少数呈红艳的晕红冻状或桃花点状,亦极为珍罕名贵;色两边白中间呈黄或红者,似三合板者,称为「夹板荔枝」;也有二或三色的巧色荔枝;亦有油白、玉白微透,质润结但不透明、丝纹不显者为「老性荔枝」。
荔枝洞的质地、灵度比高山其它矿洞凝灵润结,以「红妹洞」所产质色最佳,产于一九八七年,盛产期仅约二、三年,所产石的质色也最好,近年已经竭产,以后陆续产出的零星矿块,质量略逊,因此精品价格暴涨。
寿山石PPT课件
![寿山石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2dad67d58f5f61fb73666ef.png)
Shoushan Stone
一、概述
目
二、寿山石的基本性质 三、寿山石分类
录
四、中国四大印章石 五、寿山石原产地
六、市场上常见的寿山石
七、寿山石收藏价值
八、寿山石雕
九、寿山石真伪鉴别
十、传说
一、概述
中华瑰宝——寿山石, 中国传统“四大印章石”之一 分布在福州市北郊晋安区与连江县、罗源 县交界处的“金三角”地带 以矿脉走向,分为高山、旗山、月洋三系 寿山石已成为海峡两岸经贸往来、文化交 流重要的桥梁之一
2003年香港佳士得拍卖会上,一套十二方的清康熙御用田黄石印章出人
意料地以2134.375万港元成交。
(2)红田石
田石中色红者称为红田石 生为红田有两种原因: 一为自然生成一身原红色 一为人工煅烧而成后天红 天生的红田石称为橘皮红 稀有石种
印章
(3)白田石
白田石是指田石中白色者,质地细腻如 凝脂,微透明 其色有的纯白,有的白中带嫩黄或淡青 石皮如羊脂玉一般温润,越往里层,色 地越淡 萝卜纹、红筋、格纹却越加明显 似鲜血储于白绫缎间 石品以通灵、纹细、少格者为佳 质地不逊于优质田黄石
按色泽分: (1)田黄 (2)红田 (3)白田 (4)灰田 (5)黑田 (6)花田
(1)田黄石
田黄石简称“田黄”,因产于福州市寿山乡“寿山溪”
两旁之水稻田底下、呈黄色而得名,为寿山石中最优良的品
种之一。
它有广义的和狭义的之分:广义的田黄石指“田坑石”,
狭义的田黄石指“田坑石中之发黄色者”。
矿等;
主要矿物化学组成:叶蜡石,高岭石族,伊利石;
寿山石按其主要组成矿物分叶蜡石型、高岭石族型、伊利石型三
种;
叶蜡石型的主要矿物成分为叶蜡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寿山石石种图典
一田坑
田坑主要出产“田石”。
矿石呈块状,埋藏在寿山溪坑头支流发源地至结门潭约8公里的沿溪两岸水田泥沙层中,面积仅1平方公里左右。
外表润滑无明显棱角,“无根而璞,无脉可寻”,只能靠人工在田中挖坑至一至二米的深层搜掘,偶然而得,故极稀有。
·类别:田坑·产地:田黄·品种名称:田黄·外观特征:田黄
·类别:田
·产地:中坂田中
·品种名称:枇杷黄田黄
·外观特征:黄色,半透明,肌里隐现细萝卜纹
·类别:橘皮红田石
·产地:上、中坂田中
·品种名称:橘皮红田
·外观特征:色红如橘皮,鲜艳通明
·类别:黄田·产地:中坂田中·品种名称:枇杷黄田黄
·外观特征:黄色,半透明,肌里隐现细萝卜纹
·类别:黄田·产地:寿山村中坂
·品种名称:田黄·外观特征:质地温润
·类别:硬田
·产地:寿山村水田中
·品种名称:硬田石
·外观特征:田坑石中,质粗劣者
·类别:黄田
·产地:中坂田中·品种名称:乌鸦皮田黄·外观特征:乌鸦皮田黄
·类别:黄田·产地:上坂田中·品种名称:田
·外观特征:黄色,半透明,肌里隐现细萝卜纹
·类别:黄金黄·产地:寿山村中坂
·品种名称:黄金黄·外观特征:石皮多呈微透明黄色层,肌理则玲珑清澈,萝卜纹细而密,条理清晰。
·类别:田
·产地:中坂田中·品种名称:枇杷黄田黄
·外观特征:黄色,半透明,肌里隐现细萝卜纹
二山坑
山坑石产自寿山及日溪、宦溪一带山峦岩层中,分寿山和峨嵋两大区域。
已开发的矿脉有:高山、都成坑、月尾山、虎岗山、金狮公山、吊笕山、金山、柳坪尖、旗降山、九柴兰山、柳岭、旗山、黄巢山、加良山14处。
·类别:山坑·产地:柳岭·品种名称:老岭石·外观特征:质坚脆,微透明,颇具光泽
·类别:高山
·产地:高山峰各矿洞
·品种名称:朱砂高山·外观特征:质细而松,色泽瑰丽多彩
·类别:高山·产地:高山水洞·品种名称:水洞高山·外观特征:质通明,含萝卜纹
·类别:高山
·产地:高山荔枝洞
·品种名称:荔枝
·外观特征:质细通灵,含萝卜纹
·类别:四股四高
山
·产地:高山四股洞
·品种名称:四股四·外观特征:质坚微透明,似"都成坑
·类别:旗降·产地:旗降山·品种名称:彩虹旗降·外观特征:黄旗降石材上环绕着红色、浓黄色条纹,酷似彩虹绕穹,实为艳丽奇观
·类别:高山·产地:高山四股洞
·品种名称:四股四高山
·外观特征:质坚微透明,似"都成坑"
·类别:虎岗石·产地:虎岗山·品种名称:虎岗石·外观特征:质脆而微坚,含虎皮纹
·类别:旗降·产地:旗降山·品种名称:焓红·外观特征:质粗硬,色多苍白或赭黄
·类别:旗降
·产地:旗降山
·品种名称:银裹金旗降
·外观特征:旗降石中,白皮黄心者
·类别:吊笕石·产地:吊笕山·品种名称:吊笕石·外观特征:质坚微透明,富有光泽
·类别:吊笕石·产地:吊笕山·品种名称:吊笕石·外观特征:质坚微透明,富有光泽
·类别:都成坑
·产地:都成坑旁
·品种名称:尼姑楼石
·外观特征:质坚脆,微透明,含白色点
·类别:山坑
·产地:山秀园·品种名称:山秀园石·外观特征:坚且温润,肌理多隐含粒状黄色砂丁。
·类别:都成坑·产地:都成坑山各矿洞
·品种名称:都成坑石·外观特征:质坚通灵,光彩夺目,妩媚温柔
·类别:都成坑·产地:都成坑坤银洞
·品种名称:坤银洞都成
·外观特征:质微脆,肌理呈条纹状
·类别:都成坑·产地:都成坑山各矿洞
·品种名称:粘岩都成坑石
·外观特征:石脉稀薄,
石质特别晶莹灵洁,乃寿山石之上品
·类别:高山·产地:高山北面中部
·品种名称:荔枝冻高山石
·外观特征:肌理多隐
现粗萝卜纹,以白色居多,还有黄、红、灰及各色相间者。
·类别:高山·产地:高山峰北之小山岗上
·品种名称:太极头高
山石
·外观特征:石性晶莹灵洁,有红、黄、白色或诸色相间者,是高山石中的优质石种,惜已绝产。
·类别:旗降
·产地:旗降山·品种名称:五彩旗降·外观特征:石质结实、温润、坚细、凝腻,微透明或不透明,富有光泽,年久不变。
·类别:都成坑·产地:都成坑山
各矿洞
·品种名称:红都成坑·外观特征:质坚通灵,光彩夺目,妩媚温柔
·类别:芙蓉石·产地:加良山顶·品种名称:灰芙蓉
·外观特征:质柔而细腻,微透明
·类别:高山
·产地:高山南翼的芹石村
·品种名称:鲎箕田石·外观特征:石质较松,
脂润不足,且欠凝灵。
肌理亦有萝卜纹,兼有条状的透明体
·类别:旗降·产地:旗降山·品种名称:花旗降
·外观特征:质坚细而温润,微透明而富有光泽
·类别:山坑·产地:寿山乡秀园村
·品种名称:山秀园
·外观特征:坚且温润,肌理多隐含粒状黄色砂丁。
·类别:芙蓉石·产地:加良山顶·品种名称:桃花芙蓉·外观特征:质柔而细腻,微透明
·类别:牛蛋
·产地:旗山
·品种名称:红心牛蛋·外观特征:色多藤黄,质粗、不透明
·类别:都成坑·产地:都成坑琪源洞
·品种名称:琪源洞都成坑
·外观特征:质晶莹温润,肌理含细萝卜纹
·类别:虎岗石·产地:栲栳山右·品种名称:花坑石·外观特征:肌理有条痕和层纹。
性坚,质粗,雕刀落处,碎片散落。
·类别:老岭石·产地:柳岭·品种名称:老岭石·外观特征:质坚脆,微透明,颇具光泽
·类别:虎岗石·产地:虎岗山·品种名称:虎岗石·外观特征:质脆而微坚,含虎皮纹
·类别:都成坑·产地:都成坑山各矿洞
·品种名称:都成坑·外观特征:质坚通灵,光彩夺目,妩媚温柔
·类别:善伯洞·产地:都成坑山临溪处
·品种名称:善伯洞石·外观特征:质地温腻脂润,半透明,色多彩艳,
性微坚,肌理多含金砂点和粉白点
·类别:虎岗石·产地:栲栳山右·品种名称:花坑石·外观特征:肌理有条痕和层纹。
性坚,质粗,
雕刀落处,碎片散落。
·类别:虎岗石·产地:栲栳山右·品种名称:虎皮花坑·外观特征:肌理有条痕和层纹。
性坚,质粗,雕刀落处,碎片散落。
·类别:高山
·产地:高山北面中部
·品种名称:荔枝冻·外观特征:晶莹通透,性坚者两石相碰铿锵作
响,肌理多隐现粗萝卜纹
·类别:大山通·产地:柳岭旁·品种名称:大山通·外观特征:大山石中,质地通灵者
·类别:都成坑·产地:都成坑石A ·品种名称:都成坑石A
·外观特征:都成坑石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