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宏建<美术概论>考研资料笔记
王宏建<美术概论>
![王宏建<美术概论>](https://img.taocdn.com/s3/m/f9cd2ab0de80d4d8d05a4f4a.png)
1.艺术与政治艺术与政治的关系是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一是,有理论家认为,艺术是从属于政治的,它是政治的一种附属品,它的存在是为政治服务的。
还有一种观点就是,认为艺术是完全独立的,它与政治没有关系,不受政治的影响。
要正确的理解艺术与政治的关系,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对此进行分析,从社会历史发展的角度上来看,艺术与政治关系和影响较大,不是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只是一种相互影响的关系。
艺术与政治有着密切的联系,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因为,艺术与政治都是经济的反映,它们之间是同根相连的,都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处于同等的地位,承受相同的作用,发生相同的反作用;还有,艺术归根结底是要表现人的,而政治生活渗透到了人的各个生活领域,给人以重大的影响,并突出强烈地显示出人的本质和特征,这也就使艺术与政治发生了阻隔不断的联系。
一般说来,一定的经济,通过政治,决定着艺术的性质和发展;一定的艺术,又反过来通过政治,为一定的经济基础服务。
艺术与政治建立在经济基础上的大方向是相同的,如资本主义政治与资本主义艺术,社会主义政治与社会主义艺术,都是朝着同一个经济基础的目标发生作用的,故它们之间也是相互保护的。
而产生于不同经济基础之上的艺术与政治,如社会主义艺术对资本主义政治,则会互相排斥甚至互相打击,反之亦然。
由于社会分工的不同,同一阶级内部发生矛盾冲突,这种激烈的矛盾斗争反映到艺术上,就会出现同一阶级内部艺术与政治的矛盾。
“艺术”与“政治”不能等同起来,,但艺术必须沿着社会主义政治方向发展,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个政治大方向是不能偏离的。
2.艺术与社会艺术是人类所特有的,是人类所创造出来的,是人类意识的反应,是人类价值观的反应,是人类对美的理解,社会是发展的,艺术也是发展的,每个时期人民的审美需求都是不同的,由于艺术是具有记录性质的,也由于从事艺术工作的人不同,所处的社会环境不同,艺术是社会的反应,所以艺术与文明社会发展是统一的各种个样艺术都来源于生活,也就是说生活就是艺术的基础,艺术的一切灵感归根于周边的社会生活。
王宏建《艺术概论》核心笔记
![王宏建《艺术概论》核心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e768c3c9ed630b1c58eeb56d.png)
第一章艺术本质论——第一节艺术的社会本质“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以及此一事物同其他事物的内部联系。
社会性是艺术的首要本质和第一层面的本质。
一、艺术在社会中的位置因为艺术的发生和发展都离不开人类社会,任何创造艺术品的人也是社会的人,没有社会,就没有现实的人,也就没有艺术,所以社会性是艺术的首要本质和第一层面的本质艺术在社会中的地位: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形态,是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它反映经济基础,也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艺术的发生和发展,是为经济基础所决定的。
经济基础最终决定了各个历史阶段的艺术的主要内容和形态,艺术是适应经济基础发展的需要而发展的。
艺术这种社会事物是一种相对于物质关系的社会意识形态,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并从根本上说是为了经济基础所决定的上层建筑。
艺术与其他意识形态的关系:他们都是经济基础的反映并都最终反作用于基础,而且它们之间也都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这是他们的共性。
它们和经济基础的距离上有所不同,分出不同的地位。
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的方式与程度也使不同的。
艺术通过“中间环节”联系于经济基础。
艺术与“中间环节”的关系:直接和密切。
艺术通过“中间环节”联系于经济基础,它同“中间环节”的关系。
艺术与政治的关系:(1)从整个社会历史的发展来看,政治对于艺术有着巨大的影响,但是这种影响是在上层建筑领域里的相互影响的关系,不是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
(2)另一方面,政治与艺术虽然是相互影响的关系,但它们又不是一种平行的关系,它们在上层建筑所处的地位是不一样的。
(3)艺术与政治相反,它远离经济基础,不能直接反映经济基础,只有通过政治的中介才能联系于经济基础。
经济基础也通过政治作用于艺术。
超越政治的艺术家是不可能存在的,超越政治的艺术也是不可能存在的。
艺术与道德的关系:(1)道德是人们根据自己的社会地位和阶级关系而形成的关于社会生活的规范,能指导人们一般的言论和行动,也能影响艺术家的思想意识及其在艺术作品中的对于社会生活的反映(2)另一方面,艺术反过来又可以影响和改造人们的道德观念,起到移风易俗的作用。
王宏建<美术概论>资料笔记
![王宏建<美术概论>资料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2f8e92d1b14e852458fb5767.png)
王宏建<美术概论>资料笔记【考研】王宏建美术概论100题1.召唤结构在意识鉴赏中的作用?“召唤结构”指艺术作品因布满空白点和未定点,呈现为一种开放性的结构,这种结构本身随时都在召唤着接受者能动的参与进来,通过再创造将其充实、确定,使其得到具体化。
实际上,艺术鉴赏的再创造属性,正同艺术作品的“召唤结构”有密切的联系,正因为艺术作品中包含着许多有待于鉴赏者去补充,填塞的空白点、未完点,它才可能引发鉴赏者的想像力,并去进行艺术再创造。
倘若一部艺术品通篇浅显,一目了然,毫无内在意蕴,那么必然缺乏回味余韵,不值得去进行什么再创造了。
2.艺术作品的情节?由哪几部分组成?情节是叙事性艺术作品中人物活动的有机连接与组合,是生活中矛盾斗争的发展演变过程,也是人物性格成长的历史。
它是由一系列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人物与人物,人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具体事件构成。
所以情节一般由开端、发展、**、结局四部分组成。
在一些大型作品中,有的还前有“序幕”,后有“尾声”。
序幕是故事发生前对故事的因由、背景、人物关系或作者意图作简要交代。
开端是故事发生的起点,矛盾冲突的开始,一般以主要人物的出场为标志。
发展是矛盾冲突的逐渐激化,是故事的演化进程,它是情节中所占比重最大的部分。
**是矛盾冲突的白热化,故事发展到顶点,原有的平衡再难以维系下去。
结局是矛盾冲突的结果,是故事的收场。
尾声是故事结束后对人物事件发展的补充交代,或给读者、观众留下回味深思的余韵。
,3.试比较艺术中典型与意境的异同。
典型和意境都是艺术创作中的高层次形象,是艺术家的最高追求,也是最富于审美价值的艺术形象和境界。
二者的共同之处主要体现在:(1)典型与意境同属于美学范畴。
(2)均具有丰富而深邃的内在意蕴。
(3)在被欣赏接受时,都能够产生较为强烈的情感冲击力和心灵震撼力,充分地调动起欣赏者的联想和想像,激发起欣赏者投入再创造的状态之中。
典型与意境的区别主要在于:(1)各自酌含义不同,(2)在艺术作品中的侧重不同。
考研笔记、王宏建《艺术概论》3
![考研笔记、王宏建《艺术概论》3](https://img.taocdn.com/s3/m/44e9e40bcfc789eb162dc80e.png)
【考研笔记】王宏建《艺术概论》3第三节艺术的审美本质一.艺术与美的关系(一).艺术反映现实美现实美:现实中美的事物的美,可分为自然美和社会美自然美:自然界中存在的美,自然事物的美社会美:人类社会关系中的美,社会事物的美艺术反映现实美,现实中美的事物或事物的美,是艺术的有力依据或根源,艺术与美的关系首先是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二).艺术创造艺术美所谓艺术美是指艺术作品的美是由创作主体的审美认识而产生、“按照美的规律”并为着美的目的而创造的事物的美。
1、与现实美不同,它是人为的,是人的合目的性与规律性的审美创造。
与现实美不同,艺术美是更高一等的美;艺术美则是比较鲜明,比较集中,比较完全,比较充分。
2、艺术美是人对现实审美认识的集中表现,是艺术家根据美的现实而创造出来的第二现实的美。
艺术不仅可以反映现实的美,而且可以创造艺术美,还可以通过主体的意识作用把现实中原本不美的或丑的事物转化为艺术美,《巴黎圣母院》中的敲钟人就是典型的代表。
(三)艺术是审美对象艺术作为社会意识形态,它是现实美的反映,也是整个社会生活的反映;艺术作为特殊的精神生产形态,它又是生产艺术作品、创作艺术美的;而艺术作品一旦完成,它就成为一件物态化的社会财富,成为欣赏者即观众的审美对象。
艺术作品的美在于艺术作品本身,是不依懒于欣赏着的主观意识转移的。
二.艺术的审美本质(一).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之间发生美学上的关系)审美关系,是人与现实诸关系中的一种。
社会是由生产实践过程中人和人的关系所规定的这种生产实践过程中人和人诸关系的总和,就构成社会的基础。
所谓所审美关系,是指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之间发生美学上的关系。
即是说作为审美主体的人,通过审美实践活动,在审美客体中发现、感知、认识和欣赏它的美,或把握它的其他美学特征如崇高、滑稽、丑等。
人与现实之间的这种审美关系是如何建立起来的?是什么条件下建立起来的?条件:1.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的建立和独立,是由于人类的生产实践活动2.人之所以要和现实建立审美关系,还是由于人的本质力量具有审美需要所谓“人化自然”即是指经由生产劳动实践,自然界从与人无关的、敌对的或自在的状态,变为与人相关的、统一的、为我的对象,其结果是人逐渐认识到客体对象的美并掌握了美的规律,从而发展起人的审美能力。
王宏建《艺术概论》考研核心笔记2
![王宏建《艺术概论》考研核心笔记2](https://img.taocdn.com/s3/m/1c8e9e5efc4ffe473268ab23.png)
艺术发展论第一节. 艺术的发生.艺术发生学是研究艺术发生的原因及其过程的理论(一)历史上关于艺术发生的几种主要理论1.游戏说十八世纪德国思想家席勒和十九世纪英同哲学家斯宾塞提出,认为艺术发生的真正原因是以外观为目的的游戏冲动。
游戏与艺术的相同点1 都只有在满足了衣食住行的功利需要之后才有可以用过剩的精力从事这些活动2 它们都是超功利的,不能满足实际物质需要,都能让人产生愉悦的情感3 游戏中强烈的感情和欢快的节奏和艺术有关联游戏与艺术的不同点1 游戏的目的是发泄过剩的精力或是某种活动的练习,艺术却不同2 游戏是短暂的,而艺术的生命力是长久的3 游戏是个人的自娱,艺术是情感的交流,必须有观众。
所以游戏没有科学地、全面地揭示艺术发生的根源。
2.巫术说英国人类学家泰勒提出,认为艺术起源于原始巫术,而原始巫术根植于原始人万物有灵的世界观,有顺势巫术,模拟巫术,接触巫术。
3.劳动说原始社会音乐和舞蹈的特征是节奏,而音乐和舞蹈的节奏又来源于劳动的节奏,特别是集体劳动中产生的节奏(二)艺术发生的根本动力艺术发生的根本动力-----生产劳动实践艺术的发生动力不是单一的,劳动、情感、巫术、幻想等原始社会的一切,它们互相联系、互相制约,构成了一个系统,组成一个合力。
但不是每个动力因素都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其中人类的生产劳动实践决定其他因素的产生和发展,成为艺术发生的根本动力。
1 生产劳动实践为艺术的发生创造了前提:人2 生产劳动实践推动着思想和感情的产生,为艺术的发生创造了第一个必要条件3 生产劳动推动着审美意识的产生和发展,为艺术的发生创造了第二个必要条件4 生产劳动实践是原始艺术发生的直接动因,从建筑,造型,装潢,舞蹈,音乐,诗歌的产生可以分析出来(三)艺术发生的历史过程1 艺术发生的上限---人所创造的第一件工具工具和艺术都是人创造的,艺术发生的前提和条件都是在人们使用工具改造自然的基础上产生的,工具促进了形式美感的产生2 “准艺术”的发生“准艺术”发生的标志是人体装饰,雕刻和岩画的出现3 “准艺术”的繁荣社会由狩猎经济向原始农耕经济转变,为了储存和加工粮食就产生了新的器皿—陶器应运而生,陶器的的出现对于史前艺术的发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4 “准艺术”的衰落与艺术的发生真正的艺术产生的标志是实用价值下降、渗入等级观念、作为富人饰物或宗教祭器象征的玉器和青铜器艺术的繁荣和狞厉恐怖的艺术风格的产生第二节.艺术发展的客观规律一、历史上对艺术发展规律的研究:(一)艺术发展的模式论:(1)“草创——繁荣——衰亡”是艺术发展的必然规律:1..需树立以一个评判标准2.只适合主要艺术种类。
《艺术概论》笔记王建宏
![《艺术概论》笔记王建宏](https://img.taocdn.com/s3/m/ecb126a4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83.png)
《艺术概论》笔记王建宏《艺术概论》笔记第一章艺术的基本性质一、艺术的定义▲1、艺术的定义:系借助于富于情感的形象塑造或意绪的渲染,真实地反映现实或精神生活,并表白作者审美理想地一种特殊社会意识形态。
(人类以情感和想象为特征的把握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
即通过审美创造活动再现现实和表现情感理想,在想象中实现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的互相对象化。
)▲2、对于艺术本质地探寻,归根起来地说法有:(1)认为艺术是创作主体情感的传达和心灵直觉的表现。
普列汉诺夫的劳动说;克罗齐、克林伍德的表现发生说(2)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生活的摹仿和再现。
赫拉克利特、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的摹仿发生说(3)认为艺术的本质是“有意味的形式”。
▲3、马克思对艺术本质的分析:不是孤立的关照而是立体性的,首先界定它在社会中的历史和现实地位。
把它看作是特定的历史现象,看作是一种特定的社会意识形态、一种社会存在在艺术家头脑中的能动的反映。
它对于世界的认识和把握,是以特有的形象和审美方式进行的。
这一从科学的立场和观点出发对艺术的宏观审视,无疑将艺术的本质和客观规律揭示的明白无误。
二、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1、为什么说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为什么说艺术是一种审美的意识形态?)答:(1)艺术在整体社会结构中从属于意识形态,它既具有一般意识形态的特性,同时又具有自身的特殊性质,因而它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即审美的意识形态。
(2)艺术的特质是审美,它是人类审美情趣、审美观念和审美理想的体现。
艺术不同于其他意识形态的基本特征是以具体的形象反映客观世界。
(3)艺术隶属于社会精神层面,是一种有别于政治、法律、道德、宗教等特殊社会意识形态,它为经济基础所决定,并服务于经济基础。
它同经济基础的关系不是直接的,而是通过政治、法律、道德等“中间环节”作用于经济基础的,艺术与意识形态各部门以及政治、科学等均有密切关系。
2、艺术与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关系?▲3、艺术与哲学的关系?答:(1)哲学主要从事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领域中带有普遍性的根本规律的研究,主要通过其内在分支—美学作为中介对艺术产生影响,作者的世界观、人生观等哲学思想直接作用于文艺作品,促使某些艺术流派的形成,并直接产生某些具有哲理性的作品。
2022年王宏建艺术概论考研核心笔记资料
![2022年王宏建艺术概论考研核心笔记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f1912d2d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e5.png)
第一章艺术本质论——第一节艺术旳社会本质“本质”,是事物旳主线性质以及此一事物同其她事物旳内部联系。
社会性是艺术旳首要本质和第一层面旳本质。
一、艺术在社会中旳位置由于艺术旳发生和发展都离不开人类社会,任何发明艺术品旳人也是社会旳人,没有社会,就没有现实旳人,也就没有艺术,因此社会性是艺术旳首要本质和第一层面旳本质艺术在社会中旳地位:艺术是一种特殊旳社会形态,是经济基本旳上层建筑,它反映经济基本,也反作用于经济基本。
艺术旳发生和发展,是为经济基本所决定旳。
经济基本最后决定了各个历史阶段旳艺术旳重要内容和形态,艺术是适应经济基本发展旳需要而发展旳。
艺术这种社会事物是一种相对于物质关系旳社会意识形态,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本之上,并从主线上说是为了经济基本所决定旳上层建筑。
艺术与其她意识形态旳关系:她们都是经济基本旳反映并都最后反作用于基本,并且它们之间也都互相作用,互相影响,这是她们旳共性。
它们和经济基本旳距离上有所不同,分出不同旳地位。
反作用于经济基本旳方式与限度也使不同旳。
艺术通过“中间环节”联系于经济基本。
艺术与“中间环节”旳关系:直接和密切。
艺术通过“中间环节”联系于经济基本,它同“中间环节”旳关系。
艺术与政治旳关系:(1)从整个社会历史旳发展来看,政治对于艺术有着巨大旳影响,但是这种影响是在上层建筑领域里旳互相影响旳关系,不是决定与被决定旳关系。
(2)另一方面,政治与艺术虽然是互相影响旳关系,但它们又不是一种平行旳关系,它们在上层建筑所处旳地位是不同样旳。
(3)艺术与政治相反,它远离经济基本,不能直接反映经济基本,只有通过政治旳中介才干联系于经济基本。
经济基本也通过政治作用于艺术。
超越政治旳艺术家是不也许存在旳,超越政治旳艺术也是不也许存在旳。
艺术与道德旳关系:(1)道德是人们根据自己旳社会地位和阶级关系而形成旳有关社会生活旳规范,能指引人们一般旳言论和行动,也能影响艺术家旳思想意识及其在艺术作品中旳对于社会生活旳反映(2)另一方面,艺术反过来又可以影响和改造人们旳道德观念,起到移风易俗旳作用。
王宏建《艺术概论》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王宏建《艺术概论》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8fc2de556edb6f1afe001f3d.png)
王宏建《艺术概论》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绪论一、研究对象与主要内容(一)《艺术概论》的研究对象1.概述(1)性质《艺术概论》是艺术理论,作为课程,它是《艺术概论》;作为学科,它是艺术理论。
《艺术概论》是概括地、简要地讲述或论述艺术的基本理论。
(2)从学科的角度来说,每门学科都有其特定的研究对象①哲学a.哲学是关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学说,它以整个世界(包括宇宙、自然界、社会和人)为自己的研究对象,是一切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人文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b.哲学的目的在于揭示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的最普遍、最一般的发展规律,解决思维与存在、物质与精神、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关系,以及人的本质与人的价值等一系列最基本的问题。
c.哲学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高度概括,涵盖一切学科,包括美学、心理学和艺术理论。
②美学a.美学是以一切美的领域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具体地说,就是美的存在、美的本质、美的规律、美的认识、美的感受、美的创造等领域。
b.美学上的一些基本问题如美的存在、美的本质、美的认识等,又是哲学基本问题在美学领域的体现,所以许多美学家把美学看成哲学的一个分支。
c.美学的研究对象还包括艺术,而且艺术是美学的研究重点,以至一些美学家如黑格尔、丹纳等把美学看做是“艺术哲学”。
③艺术理论a.艺术理论在研究人的审美认识、审美情感、审美创造等问题上是同美学相通的,同时又同心理学有着密切的关系。
b.心理学是研究心理规律的学科,如认识、情感、意志等心理过程以及能力、性格等心理特性的规律。
c.审美认识、审美情感和艺术创作活动等,确实涉及到一些特殊的心理现象,于是又出现心理学美学、艺术心理学等交叉学科,这些学科是从心理学的角度来探讨美感或艺术活动的。
(3)哲学、美学、艺术理论以及相关的心理学之间的关系从上图示可以看出:①美学、艺术理论、心理学等,都包含在哲学的研究范围之内;②在审美认识、审美观念、美感等问题上,美学和心理学又是相交叉的;③艺术理论又包含在美学同时也包含在哲学的研究范围内,在某些问题(如艺术创作和艺术欣赏中的情感活动和思维活动等)上,又同心理学相交叉。
王宏建《艺术概论》学习辅导书(第四章)【圣才出品】
![王宏建《艺术概论》学习辅导书(第四章)【圣才出品】](https://img.taocdn.com/s3/m/ced0f34719e8b8f67d1cb906.png)
第4章艺术创作论
4.1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通关提要】
本章主要论述了艺术创作中的规律问题,首先提出艺术创作的主体——艺术家在艺术活动中具有重要地位,其次介绍了艺术创作过程中体验、构思与表现的具体内容,同时提到
了艺术创作中的艺术心理和思维活动特点及其特殊规律,最后阐述了在艺术创作中的创作方法与流派、思潮等问题。
本章内容较多,主要题型以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为主,在学习时,要着重掌握艺术创作的主体,即艺术家在艺术创作过程中的地位,了解不同艺术具有的独特的创作过程,深入研究艺术创作中的艺术心理、思维活动特点,从而进一步分析与把握艺术创作方法与艺术流派、艺术思潮的关系。
【考点难点归纳】
考点一:创作主体——艺术家★★★★
艺术家是指专门从事艺术生产这一特殊精神生产的人,是艺术创作的主体,在整个艺术活动中具有重要地位。
成为艺术家,除了具备先天的生理素质条件,还须具有良好的家庭和学校的教育、社会环境诸条件以及自己的主观努力。
1.艺术家与社会(见表4-1)
表4-1艺术家与社会
2.艺术家的主体性(见表4-2)
表4-2艺术家的主体性
3.艺术家的修养和审美创造能力
(1)艺术家的修养,具体见表4-3。
表4-3艺术家的修养
(2)艺术家的审美创造能力,具体见表4-4。
表4-4艺术家的审美创造能力
(3)艺术心理定势,具体见表4-5。
王宏建-袁宝林-美术概论考试要点
![王宏建-袁宝林-美术概论考试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4d250e9f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16.png)
王宏建-袁宝林-美术概论考试要点美术概论考试重点●造型艺术p3●答:就美术创造的形象化手段来说,造型性是重要的形态特征之一。
所以又称为“造型艺术”。
●美术传达p176●美术创作中的传达活动,实质上就是一种审美表现活动,是美术家运用物质媒介材料和技艺手段,表现其对社会生活的审美认识和认识成果---审美意象。
●美术典型p100什么是艺术典型?(名词解释)P100●答:在美术中,艺术典型就是高度真实和高度概括的视觉形象。
它一方面以非常鲜明生动的现象和特殊性充分地、集中地表现出社会生活的本质和普遍性,同时,它又凝聚着创作主体突出的个性、真挚的情感和独特的审美创造。
●灵感p191所谓灵感,就是在思维过程中,在特殊精神状态下突然产生的一种顿悟式的飞跃性的联想。
●格调p233格调是作品中表现出来的美学品格和思想情操。
●纯美术p4如何理解纯美术?P4●答:所谓纯美术是指纯粹精神性、欣赏性的绘画、雕刻、音乐等,有时也包括诗歌。
蔡元培曾把它称为文艺美术,指明其中凝结着社会文化意识和审美意识,以区别于实用功能与审美意识相结合的工艺美术●风格p230风格”是一个从整体即各部分之间的有机联系中把握作品总体倾向的艺术学范畴。
●形象思维p197形象思维是美术创作的唯一思维方式。
形象思维应该是形象的思维,即运用形象来进行的合乎逻辑的思维。
因此,其特征有:1形象性。
2逻辑性。
3情感性。
4想象性。
●意境p228所谓的“意境”,首先就是情与景的融合,艺术家的思想、观念以及理想与客观景物的融合。
●创作方法p206创作方法不是狭义的艺术手法和技法,它是某种艺术思想在创造上的体现,是指导整个创作过程和创作活动的最一般的原则。
●举例说明美术家应该具备的修养与素质。
P1631、美术家的艺术天赋与专业技能。
2、美术家的审美观念与艺术情趣。
3、美术家的文化素质与思想修养。
4、美术家的生活体验与艺术天赋。
●如何理解美术是对现实的模仿?p34西方早在古希腊时期就开始流行一种“模仿说”、或“再现说”,认为美术在本质上是对现实的模仿,实际上也就是承认艺术是对现实的反映。
美术概论(王宏建)txt
![美术概论(王宏建)txt](https://img.taocdn.com/s3/m/7e1f8907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b9.png)
美术概论(王宏建)txt历年真题知识点:序言(概况)1. 在古希腊,“艺术”的含义是“ ”。
2. “艺术”的原始含义是“技艺”。
(√)3. “美术”(美的艺术)最早包括“绘画、雕塑”、舞蹈、音乐和诗歌。
五种门类艺术。
()4. 十八世纪时,“美术”(the fine art)一词的含义除包括绘画、雕塑之外,还包括诗歌、音乐、舞蹈等门类艺术在内。
()(2次)5. 1750年,国人建立了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美学”(Aesthetica),该词的原意为。
因此他被称为“美学之父”。
(3次)第一章6. 托尔斯泰的重要艺术理论著作是《艺术论》。
(情感说)选项:《为什么写作》萨特,《艺朮问题》美苏珊?朗格《美学原理》克罗齐,《艺朮》贝尔7. 表现主义美学的代表人物是意大利的和英国的。
(表现说)8. 歌德提出了“建筑市凝固的音乐”的看法。
( ) (表现)9. “直觉即表现”是伯格森对美的本质的认识。
()(法国反理性主义哲学家伯格森是直觉主义的代表人)10. 科林伍德在《美学原理》一书中提出了“美就是直觉就是表现”的学说。
()11. 科林伍德最终要的美学著作是:《艺术原理》选项:《美学》德国?鲍姆加通,黑格尔/《纯粹理性批判》、《判断力批判》德国康德/《美的分析》英?荷加斯12. 瑞士心理学家荣格用来阐释艺术的主要概念是:“集体无意识” (2次)b、“绵延” 法国反理性主义哲学家伯格森直觉主义的代表人c、“潜意识”奥地利弗洛伊德d、“直觉” 意大利克罗齐《美学原理》艺术是幻象或直觉e、“延异”13. 集体无意识14. “游戏说”的代表人物是国席勒和国斯宾塞。
(2次)(游戏说)15. 德国美学家席勒关于审美教育的美学著作是。
16. 游戏说在美的本质问题上,“游戏说”认为美术是自由的游戏。
这一学说是由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提出的,由席勒加以系统化,后来又由斯宾塞等作了进一步发展。
康德认为艺术本质上是“自由的”,“好象只是游戏”。
王宏建《美术概论》配套题库-上编 美术的基本原理【圣才出品】
![王宏建《美术概论》配套题库-上编 美术的基本原理【圣才出品】](https://img.taocdn.com/s3/m/10e24371b9f3f90f77c61b82.png)
第2部分配套题库上编美术的基本原理第1章本质论一、简答题1.为什么说艺术需要以情动人?答:情感是指人的喜、怒、哀、乐等心理形式,它反映着人对外部世界的对象和现象的主观态度,是人对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和目的所做出的一种心理反应形式。
情感性是艺术的审美特征。
一切文学艺术都是情感的艺术,没有情感就没有艺术。
(1)情感在艺术创作和艺术欣赏中具有重要作用。
体现在:①情感在创造艺术形象时的变形作用a.情感使艺术家观察到的是变了形的物象,情感使艺术形象对客观事物的形象有所改变。
b.作家为了真实的表达感情的需要,可以对外在形象进行虚构、夸张处理。
如《三国演义》在历史的基础上以“七分真实,三分虚构”完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全非历史人物的真实面目,使读者看到了一幅气势恢宏、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②情感在创造艺术形象中的动力作用艺术创作的直接动因是情感,一切艺术都是情感的表现。
例如,一九九九年五月,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出动了数千架飞机对巴尔干半岛上的小国南斯拉夫进行狂轰滥炸,并且丧心病狂地袭击、炸毁了我国驻南大使馆。
这激起了中国青年艺术家的义愤,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学生在当天仅用三个多小时就创作完成了一幅巨型壁画《格尔尼卡——1999年5月7日午夜》,其中饱含着创作者的眼泪、激情和愤怒,饱含着中国青年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
其视觉冲击力、精神震撼力和正义感召力在美国驻华使馆前的示威中充分显示了出来。
③情感在艺术欣赏中产生的美感作用如高尔基曾谈到他幼时读一部小说时的心情:“我记得,我读福楼拜的《朴素的心》,是在一个圣灵降临节。
傍晚,我爬到杂物间的屋顶上念这本书,因为要躲开那些热闹节日的人们。
我完全被这小说迷住了,简直变成了聋子、瞎子。
……为什么能够使我兴奋到这个田地,我实在难以理会。
这里一定藏着不可思议的魔术,有好多次,我想在字里行间找出魔术的秘密,很机械地,像野蛮人所做的一样——我并不是故意夸张——把书面向太阳映照着望。
艺术概论笔记 王宏建(25页超全打印版)之欧阳科创编
![艺术概论笔记 王宏建(25页超全打印版)之欧阳科创编](https://img.taocdn.com/s3/m/8f5066fdfad6195f302ba682.png)
艺术概论王宏建第一章艺术本质论第一节艺术的社会本质“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以及此一事物同其他事物的内部联系。
社会性是艺术的首要本质和第一层面的本质。
一、艺术在社会中的位置(一)艺术石一种社会意识形态,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因为艺术的发生和发展都离不开人类社会,任何创造艺术品的人也是社会的人,没有社会,就没有现实的人,也就没有艺术,所以社会性是艺术的首要本质和第一层面的本质艺术在社会中的地位: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是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它反映经济基础,也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艺术的发生和发展,是为经济基础所决定的。
经济基础最终决定了各个历史阶段的艺术的主要内容和形态,艺术是适应经济基础发展的需要而发展的。
艺术这种社会事物是一种相对于物质关系的社会意识形态,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并从根本上说是为了经济基础所决定的上层建筑。
(二).几种不同的社会意识形态的,它们的共性艺术与其他意识形态的关系:他们都是经济基础的反映并都最终反作用于经济基础,而且它们之间也都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这是他们的共性。
(三).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它们和经济基础的距离上有所不同,分出不同的地位。
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的方式与程度也使不同的。
艺术通过政治道德法律等“中间环节”联系于经济基础。
艺术与“中间环节”的关系:直接和密切。
(四)艺术通过“中间环节”联系于经济基础,它同“中间环节”的关系。
1.艺术与政治的关系:(1)从整个社会历史的发展来看,政治对于艺术有着巨大的影响,但是这种影响是在上层建筑领域里的相互影响的关系,不是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
(2)另一方面,政治与艺术虽然是相互影响的关系,但它们又不是一种平行的关系,它们在上层建筑所处的地位是不一样的。
(3)艺术与政治相反,它远离经济基础,不能直接反映经济基础,只有通过政治的中介才能联系于经济基础。
经济基础也通过政治作用于艺术。
超越政治的艺术家是不可能存在的,超越政治的艺术也是不可能存在的。
王宏建的艺术概论考研核心笔记[全]1
![王宏建的艺术概论考研核心笔记[全]1](https://img.taocdn.com/s3/m/1a70d819a58da0116d174927.png)
第一章艺术本质论——第一节艺术的社会本质“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以及此一事物同其他事物的部联系。
社会性是艺术的首要本质和第一层面的本质。
一、艺术在社会中的位置因为艺术的发生和发展都离不开人类社会,任何创造艺术品的人也是社会的人,没有社会,就没有现实的人,也就没有艺术,所以社会性是艺术的首要本质和第一层面的本质艺术在社会中的地位: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形态,是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它反映经济基础,也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艺术的发生和发展,是为经济基础所决定的。
经济基础最终决定了各个历史阶段的艺术的主要容和形态,艺术是适应经济基础发展的需要而发展的。
艺术这种社会事物是一种相对于物质关系的社会意识形态,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并从根本上说是为了经济基础所决定的上层建筑。
艺术与其他意识形态的关系:他们都是经济基础的反映并都最终反作用于基础,而且它们之间也都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这是他们的共性。
它们和经济基础的距离上有所不同,分出不同的地位。
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的方式与程度也使不同的。
艺术通过“中间环节”联系于经济基础。
艺术与“中间环节”的关系:直接和密切。
艺术通过“中间环节”联系于经济基础,它同“中间环节”的关系。
艺术与政治的关系:(1)从整个社会历史的发展来看,政治对于艺术有着巨大的影响,但是这种影响是在上层建筑领域里的相互影响的关系,不是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
(2)另一方面,政治与艺术虽然是相互影响的关系,但它们又不是一种平行的关系,它们在上层建筑所处的地位是不一样的。
(3)艺术与政治相反,它远离经济基础,不能直接反映经济基础,只有通过政治的中介才能联系于经济基础。
经济基础也通过政治作用于艺术。
超越政治的艺术家是不可能存在的,超越政治的艺术也是不可能存在的。
艺术与道德的关系:(1)道德是人们根据自己的社会地位和阶级关系而形成的关于社会生活的规,能指导人们一般的言论和行动,也能影响艺术家的思想意识及其在艺术作品中的对于社会生活的反映(2)另一方面,艺术反过来又可以影响和改造人们的道德观念,起到移风易俗的作用。
王宏建《艺术概论》学习辅导书(第二章)【圣才出品】
![王宏建《艺术概论》学习辅导书(第二章)【圣才出品】](https://img.taocdn.com/s3/m/d81d9a2cd4d8d15abe234ece.png)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第 2 章 艺术门类论
2.1 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1 / 171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2 / 171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4.戏剧 (1)定义: 戏剧是由演员扮演人物、当场展示故事情节的艺术门类。戏剧有四要素,即演员、导演、 剧本和舞台美术。 (2)戏剧的主要特征,具体见表 2-14。
表 2-14 戏剧的主要特征
15 / 171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19 / 171
圣才电子书
6.电影与电视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1)电影与电视的主要特征,具体见表 2-19。
表 2-19 电影与电视的主要特征
(2)电影与电视的类型,具体见表 2-20。
20 / 171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表 2-16 摄影的主要特征
(2)摄影艺术的类型: ①按题材划分的摄影类型,具体见表 2-17。
18 / 171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表 2-17 按题材划分的摄影类型
②按体裁来划分的摄影类型,具体见表 2-18。 表 2-18 按体裁来划分的摄影类型
7 / 171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表 2-5 雕塑
③书法,具体见表 2-6。
表 2-6 书法
王宏建《艺术概论》笔记第四章
![王宏建《艺术概论》笔记第四章](https://img.taocdn.com/s3/m/2885c4b1284ac850ad024256.png)
三..艺术的世界性和民族性的辩证关系(辩证统一)凡是世界的都是民族的,并非一切民族的都是世界的艺术创作论第一节. 创作主体-艺术家一.社会生活对艺术家的影响1.家庭环境,社会制度渗透下的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影响2.民族文化和民族性格的的熏陶和影响3.世界潮流和时代精神的影响二.艺术家的主体性(创作过程中艺术家所起的决定作品命运的作用)1.艺术家是艺术生产过程的主宰者1.艺术家在创作的全过程中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主动性和创造精神2.艺术家作为创作主体包含着丰富的变量因素2.艺术生产和艺术作品的不可替代性1.艺术创作主体心理定势所包含的各个层次的文化知识、艺术专业知识、艺术创作经验和创作才能各不相同2.艺术家所凭借的社会生活素材也是丰富多彩所选用的艺术语言的组合也是千变万化三.艺术家的修养是指在取得一定基础知识和一定的艺术实践的基本技能的基础上,才有可能提出进一步努力提高自己的艺术理论修养和艺术创作技巧,以达到一定高度和水平,并熟练自如地创造出有一定艺术意蕴和神韵的艺术作品艺术家的五个修养1.进步的世界观和审美理想2.深厚的文化素养(社会知识文化;姐妹文化;专业文化。
)3.丰富的生活积累4.超常的艺术思维活动能力(发现的目光和独到的感受力;丰富的创造性的艺术想象力;独特的记忆力。
)5.精湛的艺术技巧和表现才能第二节..艺术创作活动是指艺术家运用已经掌握的艺术创作本领,将生活中得来的素材,围绕一定的主题倾向,进行艺术思维,从而在头脑中形成比较完整的艺术意象,随即运用艺术语言和各种表现方法,把它物化为供人鉴赏的艺术形象。
一.艺术创作过程:是对现实的审美认识与对审美认识的表现过程,是在生活体验的基础上,艺术构思和意象物化的过程1.生活体验艺术家在观察或接触生活后,被生活所感动,从而产生饱含感情的深刻的感受和难忘的记忆与思考,分为自发体验和自觉体验素材的积累途径,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2艺术构思艺术家将不系统的零散的生活素材,通过艺术思维构想成独特而又理想的艺术意象活动,其实质,是艺术家对社会现实的一种审美认识活动,分胚胎的孕育阶段和意象的成熟阶段艺术意象的典型化具有鲜明的独特、丰富的个性特征,又具有深刻普遍的代表性和概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