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三个省简称的由来
中国34个省的名称由来

中国34个省的名称由来中国,疆域辽阔,拥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每个地区,名称的由来,都有一段历史故事,下面,听小编一一道来。
北京战国时北京称蓟,是燕国的都城。
辽京是将北京作为陪都,称燕京。
金灭了辽之后,迁都到这里,称中都。
元代改称大都。
明太祖朱元璋改称北平,明成祖朱棣从南京迁都于此,改北平为北京,简称“京”,名称一直沿用至今。
天津唐宋以前,天津称为直沽。
金代形成集市称“直沽寨”。
元朝设立津海镇,这是天津建成的开始。
明朝,燕王为了争夺皇位,在这里发兵渡河南下,称帝后。
将这个天子经过的渡口命名为天津,意思为天子经过的渡口,简称“津”。
山东相对于太行山以东,故称山东。
清初设山东省。
春秋时期是鲁国的领土,故简称“鲁”。
上海上海的称呼始于宋代,当时,上海已经成为我国的一个新兴贸易港口,那时的上海地区有十八大浦,其中一条叫上海浦,它的岸设有上海镇,1292年,上海改镇为县。
这就是上海名称的由来。
古时候,上海地区的渔民发明了一种竹编的捕鱼工具“扈”,因此这一带被成为“沪渎”,故上海简称“沪”。
重庆重庆古称“巴”。
秦朝时期称为“江州”。
隋朝称为“渝州”。
北宋称为“恭州”。
重庆名称由来开始于1190年,宋光宗登帝位后把恭州改为重庆府,有“双重喜庆”的意思。
1997年,重庆设为直辖市。
简称“渝”。
江苏清康熙6年,设江苏省,取两江总督驻所江宁和巡抚驻所苏州两个府的首字组成了江苏。
简称“苏”。
浙江浙江即江流盘回曲折的意思。
因境内富春江蜿蜒流过,富春江也称浙江,故称为浙江。
简称“浙”。
广东在五代的时候,广东、广西属于一个地区,叫做广南。
宋代置广南东路,简称广东路,由此出现“广东”一词。
明朝时候设立广东省,因为古属百越(粤)地区,故简称“粤”山西战国至秦汉时,崤山、函谷关以西的地区称为“山西”。
元朝,称太行山以西为山西,设河东山西道宣慰司。
明朝设为山西省,春秋时期是晋国的领土,故简称“晋”。
安徽由清朝时的安庆府和徽州府的首字组成,因境内有天柱山也称皖山,故简称“皖”。
中国34个省级行政区,简称和来历,齐全了

中国34个省级行政区,简称和来历,齐全了目前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区,包括23个省、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5个自治区。
黑龙江省,简称黑。
黑龙江流经蒙古、中国、俄罗斯,总长度4000多公里,其中约3000公里是中国与俄罗斯的界河。
吉林省,简称吉。
吉林最重要的河流是松花江,吉林在满语中有“沿松花江”之意。
辽宁省,简称辽。
辽河是辽宁最很重要的河流,辽宁意思为辽河安宁。
河北省,简称冀。
河南省,简称豫。
河北意为黄河以北,河南意为黄河以南。
冀州和豫州都是上古九州之一,也是东汉十三州之一,历史悠久。
山东省,简称鲁。
山东意为太行山以东,鲁国是春秋战国重要的诸侯,孔孟之乡,文化影响力不逊色战国七雄。
山西省,简称晋。
山西意为太行山以西,晋国是春秋时期中原霸主,横跨太行山,其核心区域在今山西省。
陕西省,简称陕或秦。
陕是指陕原(今天河南陕县),周朝的陕西包含今陕西和甘肃、青海等地。
陕西人更喜欢秦这个简称,因为《从部落到大秦帝国》,这是陕西人的骄傲。
甘肃省,简称甘或陇。
东汉十三州之一的凉州,是甘肃的前身。
甘肃是元朝两座城市甘州与肃州的合称。
陇就是陇山(六盘山),甘肃大部分地区位于陇山以西,又称陇西。
青海省,简称青。
青海湖是中国最大的湖,水是咸的。
江苏省,简称苏。
江苏以江宁(南京)、苏州各取一字得名。
浙江省,简称浙。
钱塘江又称浙江,是浙江省最重要的河流。
湖北省,简称鄂。
湖北意为洞庭湖以北。
春秋时期的鄂国,位于武汉附近,被楚国兼并。
湖南省,简称湘。
湖南意为洞庭湖以南,湘江是湖南省最很重要的河流。
安徽省,简称徽。
以安庆、徽州各取一字得名。
江西省,简称赣。
赣江是江西省最很重要的河流。
福建省、简称闽。
闽江是江西省最很重要的河流。
台湾省,简称台。
秦朝时称“赢州”,三国时称“夷洲”,隋、唐时称“流求”,明朝万历年间正式在公文上使用“台湾”名称。
广东省,简称粤。
宋朝初期称广东与广西为广南路,后来拆分为广南东路(广东)和广南西路(广西)。
我国省、市、自治区、特别行政区名称及其简称的由来

我国省、市、自治区、特别行政区名称及其简称的由来一、四个直辖市1、北京(京)北京有据可查的第一个名称为“蓟”,是春秋战国时燕国的都城。
辽金是将北京作为陪都,称为燕京。
金灭辽后,迁都于此,称中都。
元代改称大都。
明成祖朱棣从南京迁都于此,改称“北京”。
名称一直沿用至今。
1949年设为直辖市。
取全称中的“京”字作为简称。
2、天津(津)唐宋以前,天津称为直沽。
金代形成集市称“直沽寨”。
元代设津海镇,这是天津建城的开始。
明永乐2年(1404年)筑城设卫,始称天津卫,取“天子经过的渡口”之意。
1949年设为直辖市。
取全称中的“津”字作为简称。
3、上海(沪)上海之称始于宋代,当时上海已成为我国的一个新兴贸易港口,那时的上海地区有十八大浦,其中一条叫上海浦,它的西岸设有上海镇。
1292年,上海改镇为县。
这是上海这一名称的由来。
1949年,上海设为直辖市。
古时,上海地区的渔民发明了一种竹编的捕鱼工具“扈”,当时还没有上海这一地名,因此,这一带被称为“沪渎”,故上海简称“沪”。
春秋战国时上海是楚春申君黄歇封邑的一部分,故上海别称“申”。
4、重庆(渝)重庆古称“巴”。
秦时称江州。
隋称渝州。
北宋称恭州。
重庆之名始于1190年,因南宋光宗赵敦先封恭王,后登帝位,遂将恭州升为重庆府,取“双重喜庆”之意。
1997年,重庆设为直辖市。
隋时,嘉陵江称渝水,重庆因位于嘉陵江畔而置渝州,故重庆简称“渝”。
二、五个自治区1、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蒙古原为部落名,始见于唐代记载。
1206年,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国。
元灭后,蒙古族退居塞北。
明清形成内、外蒙古之称。
晚清以后,泛指大漠以南、长城以北、东起哲里木盟、西至套西厄鲁特所以盟旗为内蒙古。
取全称中“内蒙古”三字作为简称。
2、维吾尔自治区(新)辖区古称西域。
西汉设西域都护府。
东汉魏晋改都护为长史。
唐代设伊、西、庭三州和安西、北庭两个都护府。
17世纪中叶以后,清朝平定了准噶尔部叛乱,在天山南北设伊犁将军。
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简称的历史由来

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简称的历史由来北京:战国时期称为蓟,是战国七雄之一燕国的京城。
五代十国期间儿皇帝石敬塘为讨好辽国皇帝,割燕云十六州给辽国,自此改称燕京,金灭辽,改为京都,元朝一统,改称大都。
明朝朱元璋扫灭群雄,改大都为北平,永乐皇帝朱棣靖难后迁都北平,改称北京,简称京。
天津:明朝初年,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在这里统兵渡河南下,打败了他的侄子明惠帝朱允文,登基为帝。
为纪念在这里渡河起兵,所以称“天津”,意即天子经过的渡口,简称津。
上海:北宋初期,这里已形成居民点,人们从这里出发去海洋,所以称上海。
上海原来是捕鱼的地方,当时渔民创造了一种捕鱼的工具,叫“沪”,它是由竹子编成,插在水中。
所以上海简称沪。
重庆:秦时在此设巴郡,隋时改称渝州,宋时光宗皇帝先在此地封王,后在此地称帝,所以从此就称为重庆,取双喜临门之意。
简称渝。
陕西省:今天河南陕县以西的地区称陕西,简称陕。
战国时期是秦国的领土范围,又称秦。
山西省:因在太行山以西而得名,春秋时期是晋国的领土范围,简称晋。
河北省:黄河以北而得名,传说大禹治水后天下依山川地势划分为九州,冀为其中之一,就在河北省,所以河北简称冀。
河南省:黄河以南而得名,河南古称豫州,所以简称豫。
豫的字义为一个人牵着一头大象,不少学者都认为古代在河南省应生存着大象。
山东省:山东省的范围主要是春秋战国时齐、鲁两国的范围,所以山东又称齐鲁之邦,以鲁为简称。
宁夏回族自治区:原为古代西夏的势力范围,取夏地安宁的意思,因此叫宁夏。
简称宁。
安徽省:因境内有皖山(天柱山),简称皖。
江西省:有赣江纵惯全省,简称赣。
福建省:古代为闽越族聚居地,古代有闽国,另境内有闽江,所以简称闽。
湖南省:因洞庭湖以南而得名,有湘江纵惯全省,简称湘。
湖北省:因洞庭湖以北而得名,隋在此设有鄂州,故简称鄂。
四川省:古蜀国所在字,秦灭蜀在此设蜀郡,故简称蜀。
或取全称中的川字为简称。
云南省:因为在云岭以南而得名,简称云。
因为昆明附近地区是古代滇国,故又简称滇。
中国各省简称_各省简称及介绍【中国各省市】

中国各省简称_各省简称及介绍【中国各省市】中国地大物博,共有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中国的每个省都有自己的简称,这些简称都是有来源的:1.古国或九州名:山西省,春秋时属晋地,故简称晋。
2.取全称中一字.像北京(京),天津(津)。
3.地理因素.像湖南(湘),就是因为湘江;江西(赣),赣江贯穿全境。
那么,今天店铺就给大家带来各省简称的详细内容。
各省简称北京市—京战国时期称蓟,是「战国七雄」之一燕国的京城。
辽国称燕京。
金国改称京都。
元朝称大都。
明朝朱元璋改称北平,永乐帝朱棣改北平为北京。
简称京。
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
为历史悠久的世界著名古城。
位于华北平原西北边缘,东南距渤海约150千米。
面积16800多平方千米。
全市总人口为1381.9万人。
北有军都山,西有西山,山地占全市面积的62%;东南是永定河、潮白河等河流冲积而成的、缓缓向渤海倾斜的平原。
山地有煤、铁等多种矿物和花岗石、大理石等优良建筑材料。
地形地貌:北京市中心位于北纬39度,东经116度。
雄踞华北大平原北端。
北京的西、北和东北,群山环绕,东南是缓缓向渤海倾斜的大平原。
北京平原的海拔高度在20~60米,山地一般海拔1000~1380米,与河北交界的东灵山海拔2303米,为北京市最高峰。
境内贯穿五大河,主要是东部的潮白河、北运河,西部的永定河和拒马河。
北京的地势是西北高、东南低。
西部是太行山余脉的西山,北部是燕山山脉的军都山,两山在南口关沟相交,形成一个向东南展开的半圆形大山弯,人们称之为"北京弯",它所围绕的小平原即为北京小平原。
综观北京地形,依山襟海,形势雄伟。
诚如古人所言:"幽州之地,左环沧海,右拥太行,北枕居庸,南襟河济,诚天府之国"。
北京全市土地面积16807.8平方公里。
其中平原面积6390.3平方公里,占38%。
山区面积10417.5平方公里,占62%。
城区面积87.1平方公里。
近郊区面积1282.8平方公里,远郊区面积3198平方公里。
全国各省份的简称及由来

中国分4个直辖市,5个自治区,2个特别行政区,24个省,简称如下:直辖市:北京[京]天津[津]上海[沪]重庆[渝]自治区:宁夏[宁]西藏[藏]广西[桂]新疆[新]内蒙古特别行政区:香港[港]澳门[澳]省份:黑龙江[黑]云南[滇|云]吉林[吉]安徽[皖]山东[鲁]山西[晋]广东[粤]广西[桂]江苏[苏]江西[赣]河北[冀]河南[豫]浙江[浙]海南[琼]湖北[鄂]湖南[湘]甘肃[甘|陇]福建[闽]四川[川|蜀]贵州[黔|贵]辽宁[辽]陕西[陕|秦]青海[青]台湾[台]各省省名的来由:江西:以江南的西部得名。
唐属江南西道,后设江西观察使,为江西得名的开始;宋置江南西路,简称江西路;元设江西行省及江西湖东道;明置江西省,后改江西布政使司;清改江西省,省名至今未变。
山东:以在太行山之东而得名。
唐大部分属河南道;宋设京东路,后分京东东、西路;金更名山东东、西路,为山东得名的开始;元设山东东西道;明置山东省,后改山东布政使司;清改山东省,省名至今未变。
山西:以在太行山之西而行名。
唐大部分属河东道;宋设河东路;金分河东北、南路;元设山西河东道,为山西得名的开始;明置山西省,后改山西布政使司;清改山西省,省名至今未变。
河南:以在黄河之南而得名。
西汉即有河南郡,为河南得名的开始。
唐大部分属都畿道和河南道;宋设京畿路和京西北路;金改南京路;元设河南江北省和河南江北道;明置河南省,后改河南布政使司;清改河南省,省名至今未变。
河北:以在黄河之北而得名。
唐大部分属河北道,为河北得名的开始。
宋设河北路,后分河北东、西路;金分河北东路设大名府路;元设燕南赵北道;明设北平省,后废省,所有府和直隶州直属中央,称北直隶;清改直隶省;1929年民国改河北省,省名至今未变。
湖南:以在洞庭湖之南而得名。
唐属江南西道和黔中道,后设湖南观察使,为湖南得名的开始;宋称湖南路;元设岭北湖南道;明属湖广省,后改省为湖广布政使司;清分湖广省置湖南省,省名至今未变。
二十三个省简称的由来

二十三个省简称的由来1、黑龙江省(黑)1671年为抵御沙俄东侵,清政府在黑龙江沿岸修筑黑龙江城(黑河旧城),设置黑龙江将军,管辖黑龙江流域。
1907年改为黑龙江省。
取全称中的“黑”字作为简称。
一说简称源于河流黑龙江。
2、吉林省(吉)吉林一名源于“吉林乌拉”,满语意为“沿松花江的城市”。
1673年建城。
1676年置吉林将军。
1907年将其辖区改称吉林省。
取全称中的“吉”字作为简称。
3、辽宁省(辽)秦汉魏晋时代,在辽河以东设辽东郡,以西设辽西郡。
北宋时,在今河北、辽宁一带,契丹族建立辽国。
辽金时代设置辽阳府。
元设辽阳行省。
明设辽东都司。
清设辽东将军。
后因辽河流域为清朝发源地,取“奉天承运”之意,改为奉天省。
1929年,取“辽河流域永远安宁”之意,改称辽宁省。
取全称中的“辽”字作为简称。
一说因境内有辽河,故简称“辽”。
4、河北省(冀)战国时,黄河以北的齐国土地称为河北。
汉设河北县。
唐设河北道。
辖区与今有出入。
1928年设河北省。
辖区相当于我国最早的地理著作《禹贡》中的冀州,故简称“冀”。
5、山西省(晋)战国至秦汉时,崤山、函谷关以西的地区称为山西。
元时,称太行山以西为山西,设河东山西道宣慰司,这是山西作为政区名称的开始。
明处设山西省。
辖区为春秋时晋国地,故简称“晋”。
6、青海省(青)因境内有青海湖,故得名青海省。
据《水经注》记载,早在公元前5世纪时,这里就称青海了,也有写作西海的。
唐以后多以青海为正名。
1928年设青海省。
取全称中的“青”字作为简称。
一说认为因境内有青海湖故简称“青”。
7、山东省(鲁)战国至秦汉时,崤山、函谷关以东的地区称为山东。
金时,在开封以东地区设山东东路、山东西路,这是山东作为政区名称的开始。
清初设山东省。
辖区为春秋时鲁国地,故简称“鲁”。
8、河南省(豫)古称古称黄河以南地区为河南。
汉设豫州部。
唐置河南道。
宋置河南路。
元置河南江北行省。
明初设河南省。
辖区相当于《禹贡》中的豫州,故简称“豫”。
我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简称的由来

我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简称的由来我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简称的由来大致有以下四种情况:1、沿用历史上古地名或由古地名演化而来:河北省:古为冀州地,故简称“冀”。
河南省:古为豫州地,故简称“豫”。
山东省:春秋时鲁国在此,简称“鲁”。
山西省:春秋时属晋国领土,简称“晋”。
湖北省:古为鄂州地,故简称“鄂”。
福建省:秦汉时为闽越地,故简称“闽”。
广东省:古为北越(粤)地,故简称“粤”。
广西:秦在此置桂林郡,故简称“桂”。
上海市:相传吴淞江(苏州河)下游近海一段古称沪渎,即简称“沪”。
上海西部地区是战国时代楚国春申群黄歇的封地,曾简称为“申”。
海南省:唐朝貞觀五年(西元631年)增設琼州,海南簡稱“琼”即據此而來。
2、既用古地名,又用该省名的首字或尾字:甘肃省:古为陇西郡地,简称“陇”,也简称“甘”。
贵州省:秦代属黔中郡,简称“黔”,也简称“贵”。
四川省:三国时为蜀地,简称“蜀”,也简称“川”。
陕西省:古为秦国,简称“秦”,也简称为“陕”。
3、取该省、自治区、直辖市名称的首字或尾字:黑龙江(黑)、吉林(吉)、辽宁(辽)、浙江(浙)、宁夏(宁)、新疆(新)、台湾(台)、青海(青)、内蒙古(内蒙古)、北京(京)、天津(津)、江苏(苏)、西藏(藏),香港(港)、澳门(澳)。
4、取自该省、自治区、直辖市境内名山大川:安徽省:境内有皖山(天柱山),简称“皖”。
湖南省:境内有湘江,简称“湘”。
江西省:境内有赣江,简称“赣”。
云南省:古为滇国地,也说境内有滇池,简称“滇”,也简称“云”。
中国各省简称由来

中国各省、市、自治区地名的来历一、四个直辖市1、北京--京--北京有据可查的第一个名称为"蓟"--是春秋战国时燕国的都城。
辽金是将北京作为陪都--称为燕京。
金灭辽后--迁都于此--称中都。
元代改称大都。
明成祖朱棣从南京迁都于此--改称"北京"。
名称一直沿用至今。
1949年设为直辖市。
取全称中的"京"字作为简称。
2、天津--津--唐宋以前--天津称为直沽。
金代形成集市称"直沽寨"。
元代设津海镇--这是天津建城的开始。
明永乐2年--1404年--筑城设卫--始称天津卫--取"天子经过的渡口"之意。
1949年设为直辖市。
取全称中的"津"字作为简称。
3、上海--沪--上海之称始于宋代--当时上海已成为我国的一个新兴贸易港口--那时的上海地区有十八大浦--其中一条叫上海浦--它的西岸设有上海镇。
1292 年--上海改镇为县。
这是上海这一名称的由来。
1949年--上海设为直辖市。
古时--上海地区的渔民发明了一种竹编的捕鱼工具"扈"--当时还没有上海这一地名--因此--这一带被称为"沪渎"--故上海简称"沪"。
春秋战国时上海是楚春申君黄歇封邑的一部分--故上海别称"申"。
4、重庆--渝--重庆古称"巴"。
秦时称江州。
隋称渝州。
北宋称恭州。
重庆之名始于1190年--因南宋光宗赵敦先封恭王--后登帝位--遂将恭州升为重庆府-- 取"双重喜庆"之意。
1997年--重庆设为直辖市。
隋时--嘉陵江称渝水--重庆因位于嘉陵江畔而置渝州--故重庆简称"渝"。
二、五个自治区1、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蒙古原为部落名--始见于唐代记载。
1206年--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 建立蒙古国。
中国34个省级行政区名称的由来.doc

中国34个省级行政区名称的由来一、中国23个省名称的由来1、黑龙江省(黑):黑龙江省因河流而得名。
黑龙江名称最早见于《辽史》,因江水色黑,其形若龙,故名。
清光绪年间始置黑龙江省。
2、吉林省(吉)清康熙时在松花江沿岸建吉林乌拉城(今吉林市),后置吉林将军。
光绪时改为吉林省。
3、辽宁省(辽):辽宁省的“辽”指的是辽河流域,“宁”就是希望辽河安宁别泛滥,因而得名辽宁。
清初,在辽宁设盛京。
清末(公元1 9 0 7 年)改盛京为奉天省。
1 9 2 9年,张学良将军改奉天省为辽宁省,并一宜沿用至今。
4、河北省(冀):以其地在黄河以北而得名。
河北省地处黄河下游以北古冀州地,简称冀。
春秋时期属于燕、晋等国,唐代将黄河以北、太行山以东地区划为河北道,元代属中书省,明代直隶京师,清代称直隶省,19 2 8 年改称河北省。
5、山西省(晋):山西在黄河的东面,唐朝的时候被称为河东,元朝的时候根据其位于太行山西边的地理位置,才改名叫山西,明朝初年设置了山西省,一直到今天。
山6、青海省(青):因青海湖而得名。
雍正时设西宁办事大臣,习称青海办事大臣。
1925年改称青海省。
7、山东省(鲁):山东原指晞山以东秦以外的六国地区。
金时置山东东路。
元时置山东东西道宣慰司。
明时为山东布政使司。
清时为山东省。
8、河南省(豫):河南省简称豫,取地处黄河以南之意。
唐代将黄河之南、淮河以北的地区划归河南道管辖。
元代称河南行中书省,明代称河南布政司,清代称河南省。
9、江苏省(苏):清康熙时分江南省(明时的南直隶)为左,右布政使司。
后以右司设江苏省,取江宁(今南京市),苏州二地首字。
10、安徽省(皖):安徽省简称皖,清初,以安庆府(今安庆市)和徽州府(今歙县)的首字组合而得名。
春秋时是吴国、楚国的地域,汉代分属于扬、徐、豫三州,唐代分属于江南道、淮南道和河南道,元代属于河南和江浙行屮书省,从清代开始设置安徽省。
11、浙江省(浙):浙江古指今富春江,钱塘江。
“山东”是泰山以东?全国34个省份名称由来大全!

“山东”是泰山以东?全国34个省份名称由来大全!以前总搞不明白“山东”是那座山以东,直到查阅了资料才算彻底弄明白了。
下面是全国34个省份名称的由来,请接收,免得搞错了被取笑。
山东:以太行山以东而得名。
山西:以太行山以西而得名。
内蒙古:以漠南蒙古得名。
(原分为内蒙和外蒙两省,民国后期外蒙古独立为蒙古国)。
宁夏:以西夏安宁得名。
(西夏---李元昊创立的西夏国)。
青海:以青海湖得名。
陕西:以河南陕县之西得名。
甘肃:以甘州、肃州各取一字得名。
新疆:以其为故土新归得名。
(原为汉朝西域,清统一其地后,以其为故土新归而得名)。
四川:以益利梓夔四路得名。
(又有一说为:三川汇长江而得名)。
贵州:以贵山得名。
云南:以在云岭之南得名。
重庆:以“双重喜庆”而得名。
西藏:以清正式定名得名。
辽宁:以辽河流域永久安宁得名。
吉林:以吉林乌拉前二字得名。
(吉林乌拉---满语,意为沿江)。
江苏:以江宁、苏州各取一字得名。
上海:以上海浦而得名。
浙江:以浙江(又称钱塘江)得名。
安徽:以安庆、徽州各取一字得名。
福建:以福州、建州各取一字得名。
江西:以江南西道而得名。
广东:以广南东路简称得名。
(广南路:唐属岭南道,宋改名为广南路)。
广西:以广南西路简称得名。
(广南路:唐属岭南道,宋改名为广南路)。
海南:以海南岛得名。
河南:以黄河以南而得名。
湖南:以洞庭湖以南而得名。
湖北:以洞庭湖以北而得名。
北京:以北平而得名。
天津:以天子津渡而得名。
河北:以黄河以北而得名。
黑龙江:以黑龙江而得名。
香港:以东莞的香料而得名。
澳门:澳门的名字源于渔民非常敬仰的一位中国女神:天后,又名娘妈。
台湾:以台湾府得名。
(台湾府---现台南)。
中国各省区市名字由来

中国各省区市名字由来北京市简称:京由来:北京最早见于文献的名称为“蓟”,是春秋战国时燕国的都城。
明成祖朱棣从南京迁部于此,改称“北京”。
中华是国时期称为北平,后复称北京。
1949 年设为直辖市。
取全称中的“京”字作为简称。
天津市简称:津由来:唐宋以前,天津称为直沽。
明永乐2 年筑城设卫,始称天津卫,取“天子经过的渡口”之意。
1949 年设为直辖市,1965 年与河北省合并。
1967 年,天津恢复设为直辖市。
取全称中的“津”字作为简称。
河北省简称:冀省会:石家庄由来:战国时,黄河以北的齐国土地称为河北。
汉设河北县。
唐设河北道。
辖区与今有出入。
1928 年设河北省。
辖区相当于我国最早的地理著作《禹贡》中的冀州,故简称“冀”。
山西省简称:晋省会:太原由来:战国至秦汉时,崤山、函谷关以西的地区称为山西。
元时,称太行山以西为山西,设河东山西道宣慰司,这是山西作为政区名称的开始。
明初设山西省。
辖区为春秋时晋国地,故简称“晋”。
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简称:内蒙古(在车牌等只能用一个字的时候,可以用蒙代替)由来:蒙古原为部落名.始见于唐代记载。
1206 年.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国。
明清形成内、外蒙古之称。
清统一蒙古,以漠南蒙古居内地称内蒙古,漠北蒙古居边外称外蒙古,建国前设内蒙古自治区。
取全称中“内蒙古”三字作为简称。
辽宁省简称:辽省会:沈阳由来:秦汉魏普时代,在辽河以东设辽东郡,以西设辽西郡。
清设辽东将军。
后因辽河流域为清朝发源地,取“奉天承运”之意,改为奉天省。
1929 年,取“辽河流域永远安宁”之意,改称辽宁省。
取全称中的“辽”字作为简称。
一说因境内有辽河,故简称“辽”。
吉林省简称:吉省会:长春由来:吉林一名源于“吉林乌拉”,满语意为“沿松花江的城市”。
1673 年建城。
1676 年置吉林将军。
1907 年将其辖区改称吉林省。
取全称中的“吉”字作为简称。
黑龙江省简称:黑省会:哈尔滨由来:1671 年为抵御沙俄东侵,清政府在黑龙江沿岸修筑黑龙江城(黑河旧城),设置黑龙江将军,管辖黑龙江流域。
中国23个省简称的由来

中国23个省简称的由来1、黑龙江省(黑)1671年为抵御沙俄东侵,清政府在黑龙江沿岸修筑黑龙江城(黑河旧城),设置黑龙江将军,管辖黑龙江流域。
1907年改为黑龙江省。
取全称中的“黑”字作为简称。
一说简称源于河流黑龙江。
2、吉林省(吉)吉林一名源于“吉林乌拉”,满语意为“沿松花江的城市”。
1673年建城。
1676年置吉林将军。
1907年将其辖区改称吉林省。
取全称中的“吉”字作为简称。
3、辽宁省(辽)秦汉魏晋时代,在辽河以东设辽东郡,以西设辽西郡。
北宋时,在今河北、辽宁一带,契丹族建立辽国。
辽金时代设置辽阳府。
元设辽阳行省。
明设辽东都司。
清设辽东将军。
后因辽河流域为清朝发源地,取“奉天承运”之意,改为奉天省。
1929年,取“辽河流域永远安宁”之意,改称辽宁省。
取全称中的“辽”字作为简称。
一说因境内有辽河,故简称“辽”。
4、河北省(冀)战国时,黄河以北的齐国土地称为河北。
汉设河北县。
唐设河北道。
辖区与今有出入。
1928年设河北省。
辖区相当于我国最早的地理著作《禹贡》中的冀州,故简称“冀”。
5、山西省(晋)战国至秦汉时,崤山、函谷关以西的地区称为山西。
元时,称太行山以西为山西,设河东山西道宣慰司,这是山西作为政区名称的开始。
明处设山西省。
辖区为春秋时晋国地,故简称“晋”。
6、青海省(青)因境内有青海湖,故得名青海省。
据《水经注》记载,早在公元前5世纪时,这里就称青海了,也有写作西海的。
唐以后多以青海为正名。
1928年设青海省。
取全称中的“青”字作为简称。
一说认为因境内有青海湖故简称“青”。
7、山东省(鲁)战国至秦汉时,崤山、函谷关以东的地区称为山东。
金时,在开封以东地区设山东东路、山东西路,这是山东作为政区名称的开始。
清初设山东省。
辖区为春秋时鲁国地,故简称“鲁”。
8、河南省(豫)古称古称黄河以南地区为河南。
汉设豫州部。
唐置河南道。
宋置河南路。
元置河南江北行省。
明初设河南省。
辖区相当于《禹贡》中的豫州,故简称“豫”。
中国各省简称记忆方法

每个省级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政区的名称和简称,各有由来:
1.河北省:相对于黄河为北。因代属冀州地区,所以简称冀。 2.河南省:相对于黄河为南,因为古代属豫州地区,所以简称豫。 3.山西省:相对于太行山为西,春秋时是晋国领土,所以简称晋。 4.山东省:相对于太行山为东,春秋时是鲁国领土,所以简称鲁。 5.湖南省:相对于洞庭湖为南。由于湘江纵贯全省,所以简称湘。 6.湖北省:相对于洞庭湖为北。清朝时省会武昌属鄂州管辖,所以简称鄂。 7.浙江省:境内的浙江盘回曲折,浙江就是富春江。简称浙。 8.江西省:因赣江纵贯全省,所以简称赣。 9.陕西省:古代时是秦国领土,又简称秦。 10.安徽省:因境内有皖山(天柱山),因而简称皖。 11.甘肃省:境内的六盘山又叫陇山,故又简称陇。 12.贵州省:因古代属黔中郡,所以简称黔。 13.四川省:三国时是蜀国领土,所以简称蜀。 14.云南省:因为昆明附近是古代滇国,故又简称滇。 15.广东省:因为古代是百越(粤)地区,所以简称粤。 16.福建省:因是闽族人居住地区,所以简称闽。 17.广西壮族自治区:因古代是桂林郡,故简称桂。
八年级地理中国各省级行政区简称的由来

3、西藏自治区(藏)
• 元时称西藏地区为“乌思藏”。“乌思” 是藏语“中央”的意思,“藏”是“圣洁” 的意思。明代设立两个都指挥使司。清代 称西藏东部为“康”(喀木),中部为 “卫”,西部日喀则一带为“藏”(包括 阿里),因其在中国西部,故称西藏。 1965年设立西藏自治区。 取全称中的“藏”字作为简称。另一说 认为简称源于故称“乌思藏”。
21、四川省(川或蜀)
• 辖区秦时设蜀郡。汉设益州部。唐设剑南 道,又分剑南东川、剑南西川两节度使。 宋设西\川路和峡路,后将西川、峡二路分 为益州、梓州、利州、夔州四路,合称 “川峡四路”,简称“四川路”,四川一 名由此产生。元时合并四路,设为四川行 省。自此,四川省治沿用至今。 取全称中 的“川”字作为简称。又因辖区西部古为 蜀国地,故又简称“蜀”。
3、辽宁省(辽)
• 秦汉魏晋时代,在辽河以东设辽东郡,以 西设辽西郡。北宋时,在今河北、辽宁一 带,契丹族建立辽国。辽金时代设置辽阳 府。元设辽阳行省。明设辽东都司。清设 辽东将军。后因辽河流域为清朝发源地, 取“奉天承运”之意,改为奉天省。1929 年,取“辽河流域永远安宁”之意,改称 辽宁省。取全称中的“辽”字作为简称。 一说因境内有辽河,故简称“辽”。
14、湖南省(湘)
• 唐代在洞庭湖以南,包括湘姿二水流域设 湖南节度使,始出现湖南一名。宋置荆湖 南路, 简称湖南路。元明两代设湖南道。清代设 置湖南省。因湘江纵贯全省,故简称 “湘”。
15、湖北省(鄂)
• 宋代自洞庭湖以北至荆山,西包沅澧二 水流域设荆湖北路,简称湖北路,湖北一 名产生。 元明两代设湖北道。清代设置湖北省。清 代湖北的行政中心宜昌,为隋以后鄂州的 治所,故湖北简称“鄂”。
2、天津(津)
八年级地理中国各省级行政区简称的由来

14、湖南省(湘)
• 唐代在洞庭湖以南,包括湘姿二水流域设 湖南节度使,始出现湖南一名。宋置荆湖 南路, 简称湖南路。元明两代设湖南道。清代设 置湖南省。因湘江纵贯全省,故简称 “湘”。
15、湖北省(鄂)
• 宋代自洞庭湖以北至荆山,西包沅澧二 水流域设荆湖北路,简称湖北路,湖北一 名产生。 元明两代设湖北道。清代设置湖北省。清 代湖北的行政中心宜昌,为隋以后鄂州的 治所,故湖北简称“鄂”。
4、河北省(冀)
• 战国时,黄河以北的齐国土地称为河北。 汉设河北县。唐设河北道。辖区与今有出 入。 1928年设河北省。辖区相当于我国最早的 地理著作《禹贡》中的冀州,故简称 “冀”。
5、山西省(晋)
– 战国至秦汉时,崤山、函谷关以西的地区称 为山西。元时,称太行山以西为山西,设河东 山西道宣慰司,这是山西作为政区名称的开始。 明处设山西省。辖区为春秋时晋国地,故简称 “晋”。
22、贵州省(贵或黔)
• 宋代以前设矩州,因当地语音“贵”“矩” 难分,故也写做贵州,元初正式命名为贵 州。明设贵州布政使司。清设贵州省。取 全称中的“贵”字作为简称。一说认为因 境内有贵山,故简称 “贵”。辖区东北部 秦时属黔中郡,唐属黔中道,故又简称 “黔”。一说认为境内有黔灵山、黔灵河, 故简称“黔”。
16、广东省(粤)
• 宋置广南东路,简称广东路,由此出现广 东一名。元设广东道。明设广东省。辖区 汉初为南粤之地,故简称“粤”。
17、台湾省(台)
• 台湾一名源于西拉雅族的台窝湾支族。台 湾在秦汉时称“东鳀”。三国时称“东 夷”。元时称“瑠求”。明万历年间正式 在公文上使用台湾一名。清光绪11年 (1885年)设台湾省。取全称中的“台” 字作为简称。
21、四川省(川或蜀)
中国各省简称的由来

你想了解我国各省市简称的由来吗?【直辖市、自治区、特别行政区、省资料】四个直辖市1、北京(京)北京有据可查的第一个名称为“蓟”,是春秋战国时燕国的都城。
辽金是将北京作为陪都,称为燕京。
金灭辽后,迁都于此,称中都。
元代改称大都。
明成祖朱棣从南京迁都于此,改称“北京”。
名称一直沿用至今。
1949年设为直辖市。
取全称中的“京”字作为简称。
2、天津(津)唐宋以前,天津称为直沽。
金代形成集市称“直沽寨”。
元代设津海镇,这是天津建城的开始。
明永乐2年(1404年)筑城设卫,始称天津卫,取“天子经过的渡口”之意。
1949年设为直辖市。
取全称中的“津”字作为简称。
3、上海(沪)上海之称始于宋代,当时上海已成为我国的一个新兴贸易港口,那时的上海地区有十八大浦,其中一条叫上海浦,它的西岸设有上海镇。
1292年,上海改镇为县。
这是上海这一名称的由来。
1949年,上海设为直辖市。
古时,上海地区的渔民发明了一种竹编的捕鱼工具“扈”,当时还没有上海这一地名,因此,这一带被称为“沪渎”,故上海简称“沪”。
春秋战国时上海是楚春申君黄歇封邑的一部分,故上海别称“申”。
4、重庆(渝)重庆古称“巴”。
秦时称江州。
隋称渝州。
北宋称恭州。
重庆之名始于1190年,因南宋光宗赵敦先封恭王,后登帝位,遂将恭州升为重庆府,取“双重喜庆”之意。
1997年,重庆设为直辖市。
隋时,嘉陵江称渝水,重庆因位于嘉陵江畔而置渝州,故重庆简称“渝”。
五个自治区1、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蒙古原为部落名,始见于唐代记载。
1206年,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国。
元灭后,蒙古族退居塞北。
明清形成内、外蒙古之称。
晚清以后,泛指大漠以南、长城以北、东起哲里木盟、西至套西厄鲁特所以盟旗为内蒙古。
取全称中“内蒙古”三字作为简称。
2、维吾尔自治区(新)辖区古称西域。
西汉设西域都护府。
东汉魏晋改都护为长史。
唐代设伊、西、庭三州和安西、北庭两个都护府。
17世纪中叶以后,清朝平定了准噶尔部叛乱,在天山南北设伊犁将军。
中国省份名称及其简称的由来

中国省份名称及其简称的由来一、四个直辖市1、北京(京)北京有据可查的第一个名称为“蓟”,是春秋战国时燕国的都城。
辽金是将北京作为陪都,称为燕京。
金灭辽后,迁都于此,称中都。
元代改称大都。
明成祖朱棣从南京迁都于此,改称“北京”。
名称一直沿用至今。
1949年设为直辖市。
取全称中的“京”字作为简称。
2、天津(津)唐宋以前,天津称为直沽。
金代形成集市称“直沽寨”。
元代设津海镇,这是天津建城的开始。
明永乐2年(1404年)筑城设卫,始称天津卫,取“天子经过的渡口”之意。
1949年设为直辖市。
取全称中的“津”字作为简称。
3、上海(沪)上海之称始于宋代,当时上海已成为我国的一个新兴贸易港口,那时的上海地区有十八大浦,其中一条叫上海浦,它的西岸设有上海镇。
1292年,上海改镇为县。
这是上海这一名称的由来。
1949年,上海设为直辖市。
古时,上海地区的渔民发明了一种竹编的捕鱼工具“扈”,当时还没有上海这一地名,因此,这一带被称为“沪渎”,故上海简称“沪”。
春秋战国时上海是楚春申君黄歇封邑的一部分,故上海别称“申”。
4、重庆(渝)重庆古称“巴”。
秦时称江州。
隋称渝州。
北宋称恭州。
重庆之名始于1190年,因南宋光宗赵敦先封恭王,后登帝位,遂将恭州升为重庆府,取“双重喜庆”之意。
1997年,重庆设为直辖市。
隋时,嘉陵江称渝水,重庆因位于嘉陵江畔而置渝州,故重庆简称“渝”。
二、五个自治区1、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蒙古原为部落名,始见于唐代记载。
1206年,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国。
元灭后,蒙古族退居塞北。
明清形成内、外蒙古之称。
晚清以后,泛指大漠以南、长城以北、东起哲里木盟、西至套西厄鲁特所以盟旗为内蒙古。
取全称中“内蒙古”三字作为简称。
2、维吾尔自治区(新)辖区古称西域。
西汉设西域都护府。
东汉魏晋改都护为长史。
唐代设伊、西、庭三州和安西、北庭两个都护府。
17世纪中叶以后,清朝平定了准噶尔部叛乱,在天山南北设伊犁将军。
各地简称的由来

各地简称的由来各地简称的由来一、上海(沪):公元四、五世纪时的晋朝,松江(现名苏州河)和滨海一带的居民多以捕鱼为生,他们创造了一种竹编的捕鱼工具叫“扈”又因为当时江流入海处称“渎”,因此,松江下游一带被称为“扈渎”,以后又改“扈”为“沪”。
二、重庆市(渝):重庆古称江州,以后又称巴郡、楚州、渝州、恭州。
南北朝时,巴郡改为楚州。
公元581年隋文帝改楚州为渝州,重庆始简称"渝"。
三、河北省(冀):说起河北省的简称,这里包含着一段史话。
在中国古代的夏朝(公元前2070至前1600年),有一位治水的英雄叫“禹”,人们尊崇他,称他为“大禹”,又因为他是我国第一个朝代“夏”的开国君王,又称他为“夏禹”。
在大禹的时代,洪水泛滥,他治理洪水以后,曾以山川大势,划全国为“九州”(这里的“州”不是行政区划,而是地理区域)。
“九州”中头一个就是冀州。
河北这块土地是古冀州的组成部分,以后不少朝代都在这里设过冀州,所以河北就简称为“冀”。
在战国时期(公元前475至前221年),七个强大的诸侯国争夺霸业,在现在的河北省境内,就主要的地理区域说,中北部即今保定、北京一带为燕国之区,中南部即今石家庄、邢台、邯郸一带为赵国之域,所以后世就以“燕赵”作为河北省的代称。
中国到了封建社会晚期,辽(公元907至1125年)把北京作为陪都,此后,金(公元1115至1234年)、元(公元1271至1368年)、明(公元1368至1644年)、清(公元1644至1911)四个朝代都先后建都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又把北京作为首都。
古时把国都附近的地方称为“畿辅”,因为河北省位于北京首都的周围,所以河北大地又有“畿辅之地”或“京畿”的美名。
现在,河北省依然作为首都北京的屏护,也常常被称为“畿辅之地”或“京畿”。
值得一提的是,“冀”这个河北省的简称,蕴含和寄托着美好的愿望。
如前所述,河北省简称“冀”是由古冀州而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十三个省简称的由来1、黑龙江省(黑)1671年为抵御沙俄东侵,清政府在黑龙江沿岸修筑黑龙江城(黑河旧城),设置黑龙江将军,管辖黑龙江流域。
1907年改为黑龙江省。
取全称中的“黑”字作为简称。
一说简称源于河流黑龙江。
2、吉林省(吉)吉林一名源于“吉林乌拉”,满语意为“沿松花江的城市”。
1673年建城。
1676年置吉林将军。
1907年将其辖区改称吉林省。
取全称中的“吉”字作为简称。
3、辽宁省(辽)秦汉魏晋时代,在辽河以东设辽东郡,以西设辽西郡。
北宋时,在今河北、辽宁一带,契丹族建立辽国。
辽金时代设置辽阳府。
元设辽阳行省。
明设辽东都司。
清设辽东将军。
后因辽河流域为清朝发源地,取“奉天承运”之意,改为奉天省。
1929年,取“辽河流域永远安宁”之意,改称辽宁省。
取全称中的“辽”字作为简称。
一说因境内有辽河,故简称“辽”。
4、河北省(冀)战国时,黄河以北的齐国土地称为河北。
汉设河北县。
唐设河北道。
辖区与今有出入。
1928年设河北省。
辖区相当于我国最早的地理著作《禹贡》中的冀州,故简称“冀”。
5、山西省(晋)战国至秦汉时,崤山、函谷关以西的地区称为山西。
元时,称太行山以西为山西,设河东山西道宣慰司,这是山西作为政区名称的开始。
明处设山西省。
辖区为春秋时晋国地,故简称“晋”。
6、青海省(青)因境内有青海湖,故得名青海省。
据《水经注》记载,早在公元前5世纪时,这里就称青海了,也有写作西海的。
唐以后多以青海为正名。
1928年设青海省。
取全称中的“青”字作为简称。
一说认为因境内有青海湖故简称“青”。
7、山东省(鲁)战国至秦汉时,崤山、函谷关以东的地区称为山东。
金时,在开封以东地区设山东东路、山东西路,这是山东作为政区名称的开始。
清初设山东省。
辖区为春秋时鲁国地,故简称“鲁”。
8、河南省(豫)古称古称黄河以南地区为河南。
汉设豫州部。
唐置河南道。
宋置河南路。
元置河南江北行省。
明初设河南省。
辖区相当于《禹贡》中的豫州,故简称“豫”。
9、江苏省(苏)清康熙6年(1667年)设江苏省,取两江总督驻所江宁(今南京市)和巡抚驻所苏州(今苏州市)两府首字组成江苏省。
取全称中的“苏”字作为简称。
10、安徽省(皖)1667年,取当时的政治中心安庆(今安庆市)和经济都会徽州(今歙县)二府首字组成安徽省。
安庆府是春秋时皖国故地,别称为皖,故安徽简称“皖”。
一说认为因境内最早的名山天桂山古称皖公山,故简称“皖”。
11、浙江省(浙)浙江即江流盘回曲折之意。
战国时浙江指今天的富春江、钱塘江和新安江。
东汉将浙江分为浙东、浙西两个地区。
唐以后这两个地区转化为政区名称。
明初设浙江省。
取全称中的“浙”字作为简称。
一说认为因富春江、钱塘江和新安江古称浙江,故简称“浙”。
12、福建省(闽)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此设闽中郡。
汉时称福建为闽越国。
唐开元年间设福建节度使,管辖福、建、泉、漳、汀五州,福建是前两州的名字组成的。
元设福建行省。
明设福建省至今。
辖区古为闽越族聚居地,故简称“闽”。
一说因境内有闽江,故简称“闽”。
13、江西省(赣)唐代设江南西道,简称江西道,江西由此得名。
宋设江南西路。
元设江西行省。
后皆设江西省。
因赣江纵贯全省,故简称“赣”。
14、湖南省(湘)唐代在洞庭湖以南,包括湘姿二水流域设湖南节度使,始出现湖南一名。
宋置荆湖南路,简称湖南路。
元明两代设湖南道。
清代设置湖南省。
因湘江纵贯全省,故简称“湘”。
15、湖北省(鄂)宋代自洞庭湖以北至荆山,西包沅澧二水流域设荆湖北路,简称湖北路,湖北一名产生。
元明两代设湖北道。
清代设置湖北省。
清代湖北的行政中心宜昌,为隋以后鄂州的治所,故湖北简称“鄂”。
16、广东省(粤)宋置广南东路,简称广东路,由此出现广东一名。
元设广东道。
明设广东省。
辖区汉初为南粤之地,故简称“粤”。
17、台湾省(台)台湾一名源于西拉雅族的台窝湾支族。
台湾在秦汉时称“东鳀”。
三国时称“东夷”。
元时称“瑠求”。
明万历年间正式在公文上使用台湾一名。
清光绪11年(1885年)设台湾省。
18、海南省(琼)因其位于南中国海域,境内最大岛屿又称海南岛,故名海南省。
1988年建省。
因秦以后称这一带为琼台、琼州或琼崖,故简称“琼”。
19、甘肃省(甘或陇)甘肃一名始于11世纪西夏王朝设置的十二监军之一,治所在甘州(今张掖县),辖甘州、肃州(今酒泉)二州,取二州首字组成甘肃。
元设甘肃行省,明代并入陕西省,清代恢复省治。
取全称中的“甘”字作为简称。
一说认为西夏时行政中心在甘州,故简称“甘”。
由于甘、陕两省间有陇山,甘肃古时别称陇西,故又简称“陇”。
20、陕西省(陕或秦)陕西一名,源于周代周、召二公“分陕而治”,今陕县张汴塬一带古称陕塬,当时的陕西就是陕塬以西的泾渭平原。
唐安史之乱后设陕西节度使,陕西始转化为政区名称。
宋设陕西路。
元设陕西行省。
清设陕西省。
取全称中的“陕”字作为简称。
又因辖区春秋时为秦国地,故又简称“秦”。
21、四川省(川或蜀)辖区秦时设蜀郡。
汉设益州部。
唐设剑南道,又分剑南东川、剑南西川两节度使。
宋设西川路和峡路,后将西川、峡二路分为益州、梓州、利州、夔州四路,合称“川峡四路”,简称“四川路”,四川一名由此产生。
元时合并四路,设为四川行省。
自此,四川省治沿用至今。
取全称中的“川”字作为简称。
又因辖区西部古为蜀国地,故又简称“蜀”。
22、贵州省(贵或黔)宋代以前设矩州,因当地语音“贵”“矩”难分,故也写做贵州,元初正式命名为贵州。
明设贵州布政使司。
清设贵州省。
取全称中的“贵”字作为简称。
一说认为因境内有贵山,故简称“贵”。
辖区东北部秦时属黔中郡,唐属黔中道,故又简称“黔”。
一说认为境内有黔灵山、黔灵河,故简称“黔”。
23、云南省(云或滇)因在云岭以南,故名云南。
西汉时设云南县。
三国蜀汉时设云南郡。
元设云南行省。
明设云南布政使司。
清设云南省。
取全称中的“云”字作为简称。
又因行政中心昆明一带,属战国时滇国地,故又简称“滇”。
一说因境内有滇池,故简称“滇”。
2、1、香港特别行政区(港)宋代以前,这里是海上渔民捕鱼歇息的地方。
宋元以后,岛上有个小村,叫“香港村“,为转运南粤香料的集散港,香港因此得名。
1997年成立香港特别行政区。
取全称中的“港”字作为简称。
2、澳门特别行政区(澳)名字最早记录于明朝史书,叫做“蚝镜”(濠镜),意为海湾如明镜,盛产“蚝”。
后又称做“澳”,即船只停航寄泊的地方,故称“蚝镜澳”,因隶属广东香山,亦称“香山澳”。
“门”字的来历有多种说法,一说是本地内港的妈祖庙,隔海同湾仔的银坑相望,形成的海峡象门;另一说是本地南面的氹仔、小横琴、路环、大横琴四岛离立对峙,海水贯流其中呈十字门状;再一说是本地南台山(妈阁庙山)和北台山(莲峰山)相封成门。
总之,既是澳,又是门,故曰澳门。
1999年成立澳门特别行政区。
取全称中的“澳”字作为简称。
3、1、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蒙古原为部落名,始见于唐代记载。
1206年,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国。
元灭后,蒙古族退居塞北。
明清形成内、外蒙古之称。
晚清以后,泛指大漠以南、长城以北、东起哲里木盟、西至套西厄鲁特所以盟旗为内蒙古。
取全称中“内蒙古”三字作为简称。
2、维吾尔自治区(新)辖区古称西域。
西汉设西域都护府。
东汉魏晋改都护为长史。
唐代设伊、西、庭三州和安西、北庭两个都护府。
17世纪中叶以后,清朝平定了准噶尔部叛乱,在天山南北设伊犁将军。
清光绪10年(1884年),改为新疆省,意为“故土新归”。
1955年,设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取全称中的“新”字作为简称。
3、西藏自治区(藏)元时称西藏地区为“乌思藏”。
“乌思”是藏语“中央”的意思,“藏”是“圣洁”的意思。
明代设立两个都指挥使司。
清代称西藏东部为“康”(喀木),中部为“卫”,西部日喀则一带为“藏”(包括阿里),因其在中国西部,故称西藏。
1965年设立西藏自治区。
取全称中的“藏”字作为简称。
另一说认为简称源于故称“乌思藏”。
4、宁夏回族自治区(宁)公元5世纪处,匈奴贵族赫连勃勃自以为是夏后氏后裔,故将建立的割据政权定国号为“夏”。
宋代,党项族拓拔氏首领李元昊称帝,定都兴庆府(今银川),立国号“夏”,创立文字,建西夏王朝。
13世纪,元灭西夏,取“平定西夏永远安宁”之意,在这里设宁夏行省,始有宁夏之名。
1958年设宁夏回族自治区。
取全称中的“宁”字作为简称。
5、广西壮族自治区(桂)宋设广南西路,简称广西路,“广西”一名产生。
元设广西两江道。
明设广西省。
1958年设广西僮族自治区,1965年改为广西壮族自治区。
因自宋至清,广西的行政中心在桂州(或桂林府),故广西简称“桂”。
另一说认为广西秦时曾设桂林、象郡、南海三郡,而历史上广西2/3地域属桂林郡,故广西简称“桂”。
4、1、北京(京)北京有据可查的第一个名称为“蓟”,是春秋战国时燕国的都城。
辽金是将北京作为陪都,称为燕京。
金灭辽后,迁都于此,称中都。
元代改称大都。
明成祖朱棣从南京迁都于此,改称“北京”。
名称一直沿用至今。
1949年设为直辖市。
取全称中的“京”字作为简称。
2、天津(津)唐宋以前,天津称为直沽。
金代形成集市称“直沽寨”。
元代设津海镇,这是天津建城的开始。
明永乐2年(1404年)筑城设卫,始称天津卫,取“天子经过的渡口”之意。
1949年设为直辖市。
取全称中的“津”字作为简称。
3、上海(沪)上海之称始于宋代,当时上海已成为我国的一个新兴贸易港口,那时的上海地区有十八大浦,其中一条叫上海浦,它的西岸设有上海镇。
1292年,上海改镇为县。
这是上海这一名称的由来。
1949年,上海设为直辖市。
古时,上海地区的渔民发明了一种竹编的捕鱼工具“扈”,当时还没有上海这一地名,因此,这一带被称为“沪渎”,故上海简称“沪”。
春秋战国时上海是楚春申君黄歇封邑的一部分,故上海别称“申”。
4、重庆(渝)重庆古称“巴”。
秦时称江州。
隋称渝州。
北宋称恭州。
重庆之名始于1190年,因南宋光宗赵敦先封恭王,后登帝位,遂将恭州升为重庆府,取“双重喜庆”之意。
1997年,重庆设为直辖市。
隋时,嘉陵江称渝水,重庆因位于嘉陵江畔而置渝州,故重庆简称“渝”。
5、台湾,秦朝称之为“满洲”;三国时称之为“夷洲”;隋朝改称“流求”;宋朝称之为“毗舍那”,亦称“毗舍耶”;元朝称之为“琉球”,元政府设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明初叫“东番”,后又称为“鸡简山”、“北港”、“笨港”、“台窝湾”等,至明代万历年间始有"台湾"之称。
台湾名称的由来,有五种说法:①因该岛浮海如平台,地形似弯弓,故名台湾。
②根据闽南话“台员”转音得名。
③根据台南附近土人“大恩”二字转音得名。
④由高山族中的一个族称“台湾窝”演变而来。
⑤荷兰人在台江的湾头筑台,因而命名“台湾”。
1661-1662年郑成功赶走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曾改名为“东都”,其子郑经继位时更名为“东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