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检疫学实验指导朴美花

植物检疫学实验指导朴美花
植物检疫学实验指导朴美花

实验一小麦矮腥黑穗病和马铃薯癌肿病

实验二棉花黄萎病、大豆疫病和玉米霜霉病

实验三鞘翅目植物检疫害虫(一)

实验四鞘翅目植物检疫害虫(二)

实验五检疫性蛾类、蚜虫害虫

实验六双翅目植物检疫害虫

实验一小麦矮腥黑穗病和马铃薯癌肿病

1. 实验目的

认识小麦矮腥黑穗病(Tilletia controversa)和马铃薯癌肿病(Synchytriurm endobioticum)的症状特征及其病原冬孢子和休眠孢子囊的形态特征,学会区别小麦矮腥黑穗病与小麦网腥黑穗病。

2. 实验材料与用具

小麦矮腥黑穗病和马铃薯癌肿病的镜检病害标本、盒装标本、照片等;光学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等。

3. 实验内容

3.1小麦矮腥黑穗病

症状特点:观察小麦矮腥黑穗病盒装标本、照片等,注意症状特点:

(1) 病株极端矮化,病株高度仅为健株的1/4~2/3。在病重田,穗头形成明显的二层,上层为健穗,下层为病穗;

(2) 分蘖显著增多,病株分蘖一般比健株多一倍以上,可达30多个;

(3) 小穗排列紧密,一般健穗每小穗的小花为3-5个,病穗小花为5—9个,甚至达11个,病穗紧密呈扭曲,颖壳炸开状。病穗外观为暗褐色;

(4) 病粒较硬,病粒球形较硬,不易用手压破,破碎后呈块状。

病原形态特征:镜检小麦矮化腥黑穗病菌的冬孢子,为淡黄褐色或棕色球形,大小19-23u,孢子外层有透明的胶质鞘和网状饰纹,常与未成熟的不孕孢子混在一起。注意它与小麦网腥黑穗(T.caries,简称TCT)和小麦印度腥黑穗(T.indica,简称TIM)冬孢子的形态区别。

3.2马铃薯癌肿病

症状特点:观察马铃薯癌肿病浸渍标本等,注意症状特点:该病是马铃薯生产上的毁灭性病害,病菌主要为害植株地下部分,地上部分的症状一般不明显。植株地下部的块茎、茎基部、葡葡茎、根系均可受害,长出畸形癌瘤。病菌主要从块茎芽眼外表皮侵入,并刺激周围寄主细胞和组织增生,形成淡白色癌瘤,后颜色逐渐加深为黄褐色畸形癌瘤,酷似花椰菜状,癌瘤最后变黑腐烂,并流出有臭味的褐色粘液。

病原菌形态特征:镜检观察马铃薯癌肿病标本,该菌不形成菌丝体,是整体产果式的内生专性寄生菌。休眠孢子囊(休眠孢子或冬孢子囊)球形或卵形,黄褐色,具厚壁,分为三层,内壁薄而无色,中壁光滑,金黄褐色,外壁厚,色较暗,具不规则的脊突,大小不一,直径25-75u(—95),萌发产生游动孢子。休眠孢子是该菌鉴别的主要依据。

4.实验作业

1. 比较小麦矮化腥黑穗病菌与小麦网腥黑穗病菌的冬孢子的差异。

2. 绘马铃薯癌肿病休眠孢子囊图。

实验二棉花黄萎病、大豆疫病和玉米霜霉病

1. 实验目的

识别棉花黄萎病(Verticillium dahliae)的症状特点及病原菌的形态特征,并区别棉花枯萎病。识别大豆疫病(Phytophthora sojae)和玉米霜霉病(Peronosclerospora spp)的症状特点及病原菌的形态特征。

2. 材料与用具

棉花黄萎病、棉花枯萎病、玉米霜霉病、大豆疫病的盒装标本、症状、病原照片等。

光学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等。

3. 实验内容

3.1棉花枯、黄萎病

症状特点:棉花黄萎病症状主要在花铃期,中下部叶片的叶缘和叶脉间变黄,叶片变硬变厚,最后变褐色干枯,呈掌状斑纹,叶缘稍向上卷。此

外,每逢大雨后,常出现急性黄萎,既在叶脉间产生水渍状淡绿色斑块,叶片很快萎垂。剖开病杆观察,木质部导管呈淡褐色,潮湿时在病部产生白色霉层。注意与棉花枯萎病(Fusarium oxysporium f.sp. vasinfectum)相区别。棉花枯萎病发病较黄萎病早,症状有黄网型、紫红型、黄化型、青枯型,剖开病杆观察,木质部导管呈褐色,潮湿时在病部产生粉红色霉层。

病原菌形态特征:镜检棉花枯、黄萎病菌标本。分生孢子无色单细胞,椭圆形分生孢子常因水滴包围而成顶端假头状着生。分生孢子梗轮生,每层可有分枝1—7支,无色,顶端着生分生孢子。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dahliae)可产生大量黑色微菌核或称拟菌核,而黑白轮枝菌(V. albo-atrum)的菌丝细胞可膨大加粗形成菌丝结,这一特征是两者的主要区别。

3.2玉米霜霉病

玉米霜霉病是由指霜霉属(Peronosclerospora)的不同种引起的,侵染玉米的霜霉菌至少有4个种:玉米指霜梗霉(Peronosclerospora maydis)、菲律宾指霜霉(Peronosclerospora philippinensis)、甘蔗指霜霉(Peronosclerospora sacchari)和高梁指霜霉(Peronosclerospora sorghi)。观察盒装标本和照片的症状特点:苗期发病,全株退绿,后渐变黄枯死。成株期发病,多从中部叶片的基部开始,逐渐向上蔓延,初为淡绿色长条纹,后变为黄白色条斑,不久条斑坏死变褐;条斑也可互相愈合,使叶片的下半部或全部变为淡绿色至淡黄色,以至枯死。发病株矮小,偶尔抽雄,一般不结苞,轻病株能抽雄结苞,但籽粒不饱满。在潮湿条件下,病叶的退绿条斑上长出霜霉状物。观察照片的病原形态特征:从气孔上长出无色孢囊梗,基部细,有一隔膜,双分叉2-4次分枝,分枝粗壮,整体呈锥形,顶端小梗弯曲,着生一个孢子囊。孢子囊无色,长椭圆形至近球形。

3.3大豆疫病

症状特点:观察标本和照片,大豆疫病在大豆各生长阶段均可发生,病菌侵染植株的根、茎、叶等部位,造成种腐、根腐、茎腐等。受侵害植株的侧根几乎全遭破坏,主根变褐色,茎根部皮层和维管束组织变色、坏死。观察病原形态特征,菌丝无隔多分枝,老熟后出现分隔,菌丝分枝角度大近直角,分枝处有缢缩,常形成结节状或不规则的菌丝膨大体。孢囊梗无限生长顶生一个孢子囊,孢子囊倒梨形或长椭圆形,乳突不明显。孢

子囊的形成有层出现象。游动孢子在孢子囊里形成,卵形,具有两根鞭毛。卵孢子球形,壁厚、光滑,淡黄色至黄褐色。

4.实验作业

比较棉花黄萎病、棉花枯萎病菌症状,绘病原菌图。

5实验三鞘翅目植物检疫害虫(一)

一般鉴定特征观察

1.目的要求

通过实验掌握鞘翅目检疫性害虫及幼虫在分类鉴定中常用的形态特征。

2.材料

2.1成虫

针插干制标本:步甲、皮蠹、长蠹、金龟甲、天牛、豆象、叶甲、象甲、小蠹、谷盗、拟步甲、锯谷盗、扁甲等科的针插标本。

触角玻片标本:丝形、念珠形、锯齿形、栉齿形、鳃叶形、棒形、锤形、膝形等。

2.2幼虫

步甲、皮蠹、长蠹、金龟甲、天牛、豆象、叶甲、象甲、小蠹、谷盗、拟步甲、锯谷盗、扁甲等科的幼虫浸渍标本。

3.内容和方法

3.1成虫特征观察

3.1.1 观察所供成虫针插标本,了解分类主要形态特征

头部:步甲、天牛、豆象等头部腹面可见外咽片及二外咽缝,象甲外咽片消失,仅见外咽缝。前胸:甲虫前胸一般都很大,各种形状(长方形、方形、梯形、风帽形、葫芦形等)以及各种刻点、瘤突、隆脊、凹沟等,俱可作为分类特征。

⑴观察各科的前胸背面,注意各自的背板特征。

⑵观察步甲前胸腹面,找出背侧缝及侧腹缝;观察天牛前胸腹面,找到侧腹缝;观察

象甲,注意与上面二科的差异。

⑶观察小圆皮蠹成虫腹面,注意触角窝位置及形状。

中、后胸:甲虫中后胸背板被鞘翅所覆盖,仅在两鞘翅合缝处的基部露出中胸小盾片(圆形、三角形、半圆形、方形、长方形和五边形等各种形状)。观察各针插标本小盾片形状。

足:

⑴基节窝(图3-3)的形状:基节着生的型式分为闭式和开式,基节窝周围被其所着生的胸节的骨片(腹板和侧板)所包围的叫做闭式,基节窝靠近其着生节的后缘。

⑵跗节(图 3-4):植物检疫性甲虫的跗节为5节,其中天牛、叶甲、豆象、象甲等科为“隐5节”(第4跗节小,藏于第3跗节的中央凹陷内而不明显,粗看似为4节,故也成为“拟5节”),观察各科足的跗节式。

3.1.2 观察所供玻片标本

观察鞘翅目各种触角类型

3.2幼虫特征观察

3.2.1体型

3.2.2幼虫标本

3.2.3幼虫气门

4.实验作业:

根据所供检索表列表比较皮蠹、金龟甲、天牛、豆象、叶甲、象甲等科的成虫。

检疫性甲虫分科检索表(成虫)

1.腹部第1腹板被后足的基节臼划分为左右2片,前胸有背侧缝,两侧角间的距离大于上唇的

宽度,肉食性…………………………………………………………步甲科Carabidae

腹部第1腹板完整,不被后足的基节臼分割,前胸无背侧缝,植食性 (2)

2.头不延长成喙,两条外咽缝分离 (3)

头多少延长成喙状,两条外咽缝愈合或消失 (8)

3.触角鳃叶状,末端3-5节向一侧延伸,通常形成锤状,后足着生位置近中足而远腹末……

.................................................................................金龟子科 Melolonthidae 触角非鳃叶状 (4)

4.跗节为隐5节 (5)

跗节为非隐5节 (7)

5.触角一般长于体长的2/3,复眼肾形,木蠹性………………………天牛科 Cerambycidae

触角一般短于体长的2/3,复眼圆形 (6)

6.触角锯齿或栉齿状,眼有“V”形缺刻,鞘翅短、臀板露出,蛀食豆粒……豆象科Bruchidae 触角丝状,眼无缺刻,鞘翅盖住腹末…………………………………叶甲科Chrysomelidae

7.头部通常有一单眼,后足基节扁平而阔,可容纳腿节………………皮蠹科Dermeatidae

头部无单眼,头被前胸所覆盖,跗节第1节小…………………………长蠹科Bostrychidae 8.头部喙很短或不明显,触角短小,锤状,前足胫节有齿………………小蠹科Scolytidae

头部喙突出、无上唇、触角通常呈膝状………………………………象甲科Curculionidae

检疫性甲虫分科检索表(幼虫)

1.胸足5节,具2爪或1爪,第10腹节有伪足,腹部无倒生的钩...........................步甲科胸足4节,具1爪 (2)

2.体弯曲呈“C”形 (3)

体直或略弯,但不是“C”形 (7)

3.无胸足或仅有痕迹 (4)

胸足发达 (6)

4.胸足极退化,仅留痕迹,蛀食豆科种子………………………………………………豆象科

无胸足 (5)

5.前胸比中胸小,蛀食果实、种子、潜叶、虫瘿………………………………………象甲科

前胸长比中胸大,在树皮或木质部作隧道……………………………………………小蠹科6.气门圆形,前胸气门位于后部…………………………………………………………长蠹科

气门肾形或完成C形,肛门横裂............................................................金龟甲科7.胸足发达 (8)

胸足退化,前口式,前胸背面骨化,气门椭圆形……………………………………天牛科8.体密被长毛,并有成束的鳞状毛及分枝毛,室内危害………………………………皮蠹科

体只有少数刚毛,无鳞状毛或分枝,上颚无臼叶,很扁,似掌状,体型与习性多样化…

……………………………………………………………………叶甲科

实验四鞘翅目植物检疫害虫(二)

—仓虫类害虫鉴定特征观察

1.目的要求

通过实验认识菜豆象,巴西豆象、鹰嘴豆象、灰豆象、四纹豆象及近似种,并能区分上述豆象,认识国内常见的绿豆象、蚕豆象和豌豆象; 认识谷斑皮蠹各虫态,并识别与其形态相似的种类。

2.材料

2.1盒装标本

菜豆象、鹰嘴豆象、四纹豆象、灰豆象、巴西豆象、绿豆象、蚕豆象、豌豆象。

谷斑皮蠹、黑斑皮蠹、花斑皮蠹、粗角斑皮蠹。

2.2玻片标本

菜豆象、鹰嘴豆象、灰豆象、巴西豆象后足腿节。

谷斑皮蠹成虫触角。

3.内容和方法

3.1成虫特征观察

3.1.1 观察盒装标本

菜豆象和巴西豆象:

观察二种豆象的外形,注意体色鞘翅,后足腿节(菜豆象)及后足胫节(巴西豆象)。

鹰嘴豆象和四纹豆象:

比较二种豆象的体型、鞘翅的花纹及后腿,能正确区分二种。

灰豆象和绿豆象:

比较二种豆象的体型、前胸背板及鞘翅的花纹。

按下表观察蚕豆象及碗豆象成虫:

谷斑皮蠹、黑斑皮蠹、花斑皮蠹、粗角斑皮蠹:

比较谷斑皮蠹、黑斑皮蠹、花斑皮蠹、粗角斑皮蠹等成虫的大小,注意体色和鞘翅花斑。

3.1.2观察玻片标本

镜下观察菜豆象和鹰嘴豆象后足腿节,注意两者的区别。

观察镜下谷斑皮蠹触角,注意各虫触角棒数目。

3.1.3幼虫特征观察

四纹豆象和绿豆象幼虫外形。

观察盒装标本内谷斑皮蠹幼虫。

4. 实验作业:

1.绘菜豆象和鹰嘴豆象成虫后足图。

2. 绘谷斑皮蠹成虫触角图

实验五检疫性蛾类、蚜虫害虫

蛾类和蚜虫类害虫鉴定常用特征观察

1. 目的要求

通过实验,掌握蛾类植物检疫害虫成虫和幼虫分类鉴定常用的形态特征;认识美国白蛾和苹果蠹蛾各虫态,并识别与其形态相似的种类;掌握蚜虫类有翅蚜和无翅蚜分类鉴定时常用的形态特征;认识苹果绵蚜无翅胎生雌蚜、有翅胎生雌蚜形态和为害状,葡萄根瘤蚜的根瘤型无翅雌蚜的特征和根瘤型、叶瘿型的为害状。

2. 材料

2.1成虫盒装标本

灯蛾、毒蛾、夜蛾、卷蛾、螟蛾、蚕蛾、麦蛾、细蛾等针插标本

美国白蛾、星白雪灯蛾、人纹污灯蛾、苹果蠹蛾、梨小食心虫、苹小食心虫、桃小食心虫、苹小卷叶蛾

苹果绵蚜和葡萄根瘤蚜为害状

2.2幼虫浸渍标本

灯蛾、毒蛾、夜蛾、卷蛾、螟蛾、蚕蛾、美国白蛾、星白雪灯蛾、人纹污灯蛾、苹果蠹蛾、梨小食心虫、苹小食心虫、桃小食心虫、苹小卷叶蛾2.3玻片标本

蚜科(桃蚜)、绵蚜科(五倍子蚜虫)、瘤蚜(桃瘤蚜)的有翅蚜和无翅蚜玻片标本

苹果绵蚜无翅胎生雌蚜、有翅胎生雌蚜玻片标本

葡萄根瘤蚜的根瘤型玻片标本

3.内容和方法

3.1 蛾类成、幼虫特征观察

3.1.1触角

蛾类触角主要有丝形、锯齿形和羽毛形三种类型,种类间多不同,两性间也常有差异,一般雄虫都较雌虫发达,例如所供标本中,卷蛾、螟蛾、麦蛾、细蛾都为丝形,一般雄蛾较长;蚕蛾、毒蛾都为羽毛形,雄蛾的羽枝比雌蛾长;夜蛾的雌蛾都为丝形,雄蛾常为锯齿形;灯蛾的雌蛾为丝形或锯齿形,雄蛾常为羽

3.1.2 口器

虹吸式,由喙和下唇须2部组成。喙从头部的前下方伸出,由下颚的外颚叶特化而成,左右合成管状,为吸食机构,不用时能自由卷曲头下,吸汁时伸直。下唇须从头部后下方前伸,3节组成,或长或短,或细或粗,或直或上弯,似感觉。原始构造的上唇、上颚、下颚和下唇的其余部分均退化或消失或并入头壳。不取食的种类,喙也退化得短小;取食的种类发达。

3.1.3 翅

绝大多数种类有2对,前翅较后翅大。

翅形:一般前翅三角形或长方形,后翅卵圆形;但麦蛾、细蛾的前翅竹叶形,后翅分别为菜刀和尖刀形;蚕蛾的前翅外缘近翅尖则有一弧形内弯。

翅面色斑:翅面的鳞片常有不同色泽,组成斑纹,这些斑纹多有一定的位置和专有名称,可做鉴别种类的依据。

翅脉序:每一个种脉序固定,而种类间都有差异,故在种类鉴定上很重要。主要变化有:

(1)中脉主干—有的明显,有的仅有痕迹,有的消失。

(2)M1出处的位置—有的远离R主干,有的靠近R主干,有的与R主干共柄。

(3)M2出处的位置—有的在M1与M3之间,有的靠邻近M3或与M3共柄。

(4)M3 出处的位置—大多邻近Cu1,有的与Cu1共柄。(5)A脉条数—最多3条,有的缺1A ,有的缺1A和 3A,有的2A和3A端部愈合。(6)前翅Rs各分支—有的全部出自中室前缘,有的R2-5共柄,有的R3-5共柄,有的R2和 R3或 R4和R5合并。(7)后翅Sc+R1与Rs的关系—有的在基部以斜横脉(R1基部)相联,有的在基部或近中室基部一点并接,有的在中室前方近中部一点或一段并接,有的在中室前方长距离并接或紧靠直至中室外方。

因翅面密被鳞片,直接观察翅脉常难分辨,故需去鳞制成玻片标本,或滴上木留油等透明剂使其透明。

3.1.4蛾类幼虫特征观察

目察所供幼虫浸渍标本,认识其体躯的一般结构。幼虫特称蠾型,俗称毛虫。头部骨化;胸部3节,腹部10节,多柔软,在前胸和第十节背面多

有一骨化区,分别称前胸盾和臀盾;胸部腹方各有胸足1对;第三至第六腹节及第十腹节各有腹足1对,第十腹节的腹足常特称臀足。气门9对,分别位于前胸和第一至第八腹节两侧。蚕蛾科的第八腹节背面有1角状突起,成为尾角。

3.2 美国白蛾特征观察

3.2.1 观察成虫盒装标本

观察盒装标本,识别美国白蛾、其他灯蛾等的形态,注意体色、体躯和翅面斑纹、腹末深色毛丛、触角类型等的特征。

观察美国白蛾前后翅脉序示范玻片标本,注意M1的位置、M2与M3的共柄情况,后翅Sc+R1与Rs的关系等特征。

3.2.2 观察卵标本

在双筒镜下培养皿中观察,注意卵块排列、卵粒形状等特征。

3.2.3幼虫特征观察

在双筒镜下培养皿中观察区分美国白蛾、星白雪灯蛾、人纹污灯蛾幼虫,注意体背黑色宽纵带的有无,第六、第七腹节背面翻缩腺的有无,腹足趾钩类型及数目,前胸、第七腹节、第八腹节三个体节上气门长短的比例,各体节毛瘤数目,各毛瘤位置和大小比例、颜色等特征。

观察毛瘤时,观察左侧,头位在左,尾位在右,结合观察示范玻片标本,特别注意T1、T3、A1、A3、A8、A9各节。腹足趾钩仰卧观察。

3.3苹果蠹蛾特征观察

3.3.1观察成虫盒装标本

苹果蠹蛾:前翅灰褐色,有紫色光泽,翅面颜色可明显分为三区,臀角的大斑色最深,为深褐色;翅中部颜色最浅,为淡褐色。

梨小食心虫。

苹小卷叶蛾。

苹小食心虫。

桃小食心虫。

3.3.2幼虫特征观察

观察前胸侧毛组毛序:苹果蠹蛾、梨小食心虫、苹小食心虫、苹小卷叶蛾,侧毛组3根毛,蛀果蛾科的桃小食心虫侧毛组仅有2根毛。

苹果蠹蛾幼虫上颚5个齿的尖锐程度。

苹果蠹蛾幼虫单眼周围毛序。

苹果蠹蛾幼虫趾钩为单序缺环。

臀栉:苹果蠹蛾、桃小食心虫无臀栉,梨小食心虫、苹小食心虫、苹小卷叶蛾有臀栉。

3.3.3为害特征观察

观察识别苹果蠹蛾为害状。

3.4 蚜虫特征观察

在双筒镜和显微镜下观察所供标本,区分蚜科、绵蚜科、瘤蚜科。

蚜虫类是同翅目Homoptera的一个总科-蚜总科Aphidoidea,均为小型、柔软的昆虫,体表多被有蜡粉或辣絮。触角3-6节,上有各种形状的感觉圈;端节常再分基部和鞭节二段。同一种群有有翅蚜和无翅蚜个体。有翅者,翅2对,膜质,前翅大于后翅,以翅钩联合飞行。翅脉简化,前翅Sc 与R靠近,且在其间硬化成明显的翅痣;Rs不分支或缺,M2-3分支或不分支,Cu及A各1条,基部均出自R;后翅仅有R、M及Cu3条脉,或Cu及M 也消失。腹部8-9节,第六腹节背面两侧各有1形状多变的腹管,末节端部常有1锥形的尾片。触角的节数,端节基部和鞭部的长度比例,各节上感觉圈的形状、数目和排列方式;翅脉的多少和分布,翅折叠的形状;腹管、尾片的发达程度、形状和其上的刚毛着生情况、覆瓦纹、刚状纹的有无;体色、被物、花纹等特征,都是分类鉴定的依据。

蚜总科可分4个科,其主要区别如下表。

蚜总科4个科的主要区别

蚜科绵蚜科球蚜科瘤蚜科

触角多数6节,一般

比体长,末节鞭

部远长于基部,

感觉圈一般圆形

5-6节,一般比

体短,末节鞭部

远短于基节,感

觉圈多呈横条状

5节,较体短,

末节鞭节很短

小,感觉圈多呈

横线状

3节,较体短,

末节鞭节短小,

感觉圈少而圆形

栖息时翅的折叠

形状

呈屋脊状屋脊状屋脊状平置腹背

翅脉前翅有Rs,M脉

2-3分支,Cu

与A基部远离;

后翅有R、M、

Cu3条脉

前翅有Rs,M脉

1-2分支,Cu

与A基部靠近;

后翅缺Cu

前翅缺Rs, M

单一,Cu与A

脉基部分远离;

后翅缺Cu

前翅缺Rs, M

单一,Cu与A

共柄;后翅M和

Cu均缺

腹管及尾片明显,有各种形

状和饰物

退化成盘状退化消失退化

(1)干母:越冬卵孵化出的无翅胎生雌蚜,在第一寄主(越冬寄主)上生活。

(2)干雌:干母繁殖的后代(无翅或有翅胎生雌蚜),仍在第一寄主上生活,可有1至数代。

(3)春季迁移蚜:干雌繁殖的有翅胎生雌蚜,由第一寄主飞迁到第二寄主上生活繁殖。有些种类无第二寄主,此型蚜虫就在原寄主上扩散。

(4)桥蚜:春季迁移蚜虫飞迁到第二寄主上繁殖的无翅或有翅胎生雌蚜,可繁殖很多代,有翅者在第二寄主上不断扩散。

(5)秋季迁移蚜:桥蚜在第二寄主上到了秋季,因寄主老枯,气候变化而繁殖的有翅胎生雌蚜,迁回第一寄主,在第一寄主上还可繁殖1至数代无翅或有翅的胎生雌蚜。

(6)性母:秋季迁移蚜在第一寄主上到了晚秋天冷季节,产生的最后一代无翅或有翅胎生蚜,生殖有性的后代。

(7)性蚜:性母产生的有翅雄蚜和无翅雌蚜,两性交配后,雌蚜产卵越冬。

3.5 苹果绵蚜特征观察

3.5.1有翅蚜形态:注意触角节数及其上的环状感觉圈形状和数目,前翅翅脉和退化的腹

管、蜡腺群。

3.5.2无翅蚜形态:注意触角节数、各节相对长度,其上的环状感觉圈形态和数目,退化

的腹管和蜡腺群。

3.5.3为害状:注意蜡质分泌物。

3.6葡萄根瘤蚜特征观察

3.6.1根瘤型无翅蚜形态:注意触角节数、各节长度比例,其上的环状感觉圈形态和位置

目,体背瘤突数目。

3.6.2为害状:根瘤型和叶瘿型。

4.实验作业:

1. 绘美国白蛾成虫前翅脉序图。

2. 绘苹果蠹蛾成虫图。

3. 绘苹果绵蚜触角图。

检疫性蛾类成虫分科检索表(两行相对式)

1(2) 触角第一节有排列成梳状的刺毛;下唇须长而尖细,上曲伸过头顶;

前翅竹叶形,后翅菜刀形,后缘缘毛长;前后翅到达翅缘的A脉均仅1条……………………………………………麦蛾科Gelechiidae

2(1) 触角第一节无成列梳状的刺毛;下唇须粗而前伸;前翅长方形或三角形,后翅广卵形,缘毛短;后翅A脉2-3条.

3(6) 前翅长方形,外缘直形,各脉均出自中室;后翅Sc+R1与Rs分离而在近基部以一斜脉相联。

4(5) 前翅前缘向前弓起,翅尖前翘;后翅Cu脉上无栉状毛…….卷蛾科Tortridae

5(4) 前翅前缘自基部至翅尖接近平直;后翅Cu脉上有长的栉状毛…………………………………………..小卷蛾科Olethreutidae 6(3) 前翅外缘斜形,近长方形或三角形,R脉各分支至少有3条共柄;后翅Sc+R1与Rs至少有有一点接触或长距离靠近,如分离则翅缰退

化。

7(8) 前翅外缘近翅尖处有一弧形凹缺,R脉5条均共柄;后翅Sc+R1与Rs 分离而以一斜横脉相联,翅缰退化;触角羽毛形…………………蚕蛾科Bombycidae

8(7) 前翅外缘无凹缺,R脉至多4条均共柄;后翅Sc+R1与Rs有接触或靠近。

9(10) 体和足细瘦,鳞片和鳞毛细密而紧贴,翅上鳞片薄,触角丝形;前翅R3-5共柄;后翅Sc+R1与Rs自中室基部至中室外方长距离紧靠

或接触,A脉3条………………………………..螟蛾科 Pyralidae 10(9) 体和足粗壮,鳞片和鳞毛粗密而斜立,翅上鳞片厚;前翅R2-5共柄;后翅Sc+R1与Rs仅在中室前一点或一段接触或靠近,A脉2

条。

11(12) 后翅Sc+R1与Rs自中室基部至2/3处靠近且平行,但不接触,M2出自中室外缘中部,M3与Cu1基部接触或共柄…舟蛾科

Notodontidae

12(11) 后翅Sc+R1与Rs在中室前一点或一段接触; M2与M3基部靠近或共柄;M3靠近Cu1,但不接触。

13(14) 喙发达,后翅Sc+R1与Rs在中室近基部一点接触后即分离…………………………………………………. 夜蛾科Noctuidae 14(13) 喙退化,后翅Sc+R1与Rs在中室近中部一点或一段接触。

15(16) 后翅Sc+R1与Rs在中室近中部一点接触,触角羽毛形,腹末有1丛深色毛……………………………………….毒蛾科Lymantriidae 16(15) 后翅Sc+R1与Rs在中室中部一段接触, 触角丝形、栉形或短双栉形,腹末无深色毛丛……………………………….灯蛾科Arctiidae

检疫性蛾类幼虫分科检索表(一条两项式)

1.体被很多细短的次生刚毛,第八腹节背面有1臀角,腹足趾钩双序中

带...............................................................蚕蛾科Bombycidae 体仅有原生刚毛和亚原生刚毛,或具毛瘤,第八腹节无,臀角腹足趾钩单序中带或环状. (2)

2.体上具毛瘤 (3)

体上无毛瘤 (5)

3.第六及第七腹节背面中央各有一翻缩腺,腹足趾钩单序中

带.......................................................... 毒蛾科Lymantriidae 第六及第七腹节背面无翻缩腺 (4)

4.腹足趾钩为单序异形中带,第七腹节的L1毛瘤较第六及第八腹节的L1

毛瘤等高………………………………………………灯蛾科Arctiidae

腹足趾钩为单序中带,第七腹节的L1毛瘤较第六及第八腹节的L1毛瘤显著低……………………………………….(部分)夜蛾科Noctuidae

5. 腹足趾钩环状 (6)

腹足趾钩单序中带 (8)

6. 前胸L毛3根,第八腹节的L1毛在气门前方,肛门上方有臀栉 (7)

前胸L毛2或1根,第八腹节的L1毛在气门上方,肛门上方无臀栉……………………………………………………….螟蛾科 Pyralidae 7. 第九腹节两D毛邻近或在同一毛片上……………卷蛾科Tortridae

第九腹节两D毛远离,绝不在同一毛片上………..麦蛾科Gelechiidae 8. 第七腹节的L1毛与SV间的L3毛位上仅有1毛,上唇缺切U

形………………………………………………………夜蛾科Noctuidae 第七腹节的L1毛与SV间的L3毛位上有数根毛,上唇缺切V

形……………………………………………………………..舟蛾科Notodontidae

实验六双翅目植物检疫害虫

—潜叶蝇类和实蝇类害虫鉴定特征观察

1. 目的要求

通过实验认识和识别美洲斑潜蝇及其近似种成虫的方法,以及他们形态主要特征和为害状;掌握双翅目实蝇类植物检疫害虫成虫和幼虫分类鉴定常用的形态特征。

2. 材料

2.1盒装标本

美洲斑潜蝇、豌豆斑潜蝇、菠菜潜叶蝇、葱斑潜蝇、番茄斑潜蝇

瓜小实蝇、柑桔大实蝇,柑桔小实蝇、蜜柑大实蝇

2.2玻片标本

美洲斑潜蝇幼虫的后气门。

瓜小实蝇、柑桔大实蝇,柑桔小实蝇、蜜柑大实蝇

2.3 被害状彩色照片。

3. 内容和方法

3.1 实蝇成虫特征观察

成虫常用特征为头部和胸部的鬃,腹部背板的斑纹,翅的斑纹,以及足上的一些特征。

3.1.1头部:头大而宽,有细颈。无口鬃。复眼大,常带绿色闪光。多有单眼。触角芒刚毛状,位于第3节被基部。喙短,舌片大,有口毛。实蝇头部主要头鬃为

顶鬃位于复眼的上内角;又分为内顶鬃和外顶鬃。

后头顶鬃位于单眼三角区后;通常1对,也有2对的。又称后顶鬃。

单眼鬃位于单眼三角区内;常1对,又称眼鬃。

额鬃位于单眼三角区前,分两排;又分上侧额鬃和下侧额鬃;

后头鬃位于复眼后缘,并与后缘平行的一列鬃。又称眶后鬃或眼后鬃。

3.1.2胸部:主要特征为胸部各鬃及前翅脉序。

胸鬃实蝇胸部主要胸鬃为

肩鬃位于肩胛上。又城肩板鬃。

沟前鬃位于中胸缝前。

背侧鬃位于背侧板胛上;又分前背侧鬃和后背侧鬃。

背中鬃位于中胸背板中央,在侧后缝色条与中后缝色条之间。

前翅上鬃位于平衡棒基部的上方,在前翅上鬃之后。有称翅上鬃。

后翅上鬃位于平衡棒基部的上方,在前翅上鬃之后。又称翅后鬃。

小盾前鬃位于小盾沟前。

小盾鬃位于小盾片的边缘上。

3.1.3翅脉序:

3.3 潜叶蝇成虫特征观察

3.3.1 斑潜蝇属与植潜蝇属成虫外观区别。

3.3.2 斑潜蝇种之间成虫主要区别特征

(1)头部内顶鬃、外顶鬃着生处颜色。

(2)中胸背板的颜色与光泽色。

(3)小盾片的颜色,它的侧缘,后缘的颜色。

(4)翅脉M3+4末段是基段(中室段)的多少倍。

(5)中胸侧板的深色斑纹的位置和大小。

3.4 潜叶蝇幼虫特征观察

体色:体色变化、口钩后气门、请观察示范镜的后气门。另有后幼虫取食的状态。

3.5 被害状特征观察

从被害状彩色照片以及美洲斑潜蝇和豌豆斑潜蝇盒装标本比较虫道形状,终端是否变宽,排泄物形状及其在虫道内部位。

实验作业:

1. 绘美洲斑潜蝇成虫前翅脉序图或成虫图。

2. 绘瓜小实蝇前翅脉序图。

中国计量学院课程教学日历

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

课程名称植物检验检疫学课程类别必修考核类型考试

教材名称/编著者/出版社/出版时间植物检疫学/许志刚/中国农业出版社/20**年9月授课班级生物工程1 专业生物工程

主讲教师朴美花辅导教师

总学时51 已完成学时本学期课内学时51本学期课外学时

填写说明:

1、一式二份填写,一份送二级学院(部)、一份留本人;

2、二级学院(部)将教学日历电子文档收齐后报教务处备案;

3、以授课一次的学时为单位填写教学内容,作业内容要具体。

植物营养学复习题

植物营养学》试题一 一、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矿质营养学说 2.植物营养临界期 3.最小养分律 4.过磷酸钙的退化作用 5.报酬递减律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植物吸收养分的器官主要是,其次是。植物吸收养分的形态主要是,此外植物还可吸收少量形态的养分。 2.影响植物吸收养分的因素中,内在因素是。 3.养分跨膜的机制有和两种,其中选择性吸收养分,同时要消耗能量的机制属,空气中的SO2、CO2等气体通过扩散作用进入叶细胞,其机制属。 4.植物必需营养元素中,微量营养元素有种,它们是。被称为“植物营养三要素”或“肥料三要素”的是。 5.在下列元素中选择填空(单项或多项) A.氮 B.钙 C.钾 D.铁 E.氧 F.磷 G.硫 在植物体内移动性很强,首先在下部叶片出现黄化症的是,首先在下部叶片出现叶色暗绿或墨绿的是。在植物体内移动性差,缺乏症状首先出现在上部幼叶或顶尖的是。在粘重滞水的土壤中,植物根系吸收养分能力弱,原因是缺,而影响到根系的呼吸作用。 6.在下列肥料中选择填空(单项或多项) A.人畜粪尿 B.氯化铵 C.磷酸铵 D.过磷酸钙 E.堆肥 F.硫酸钾 G.硝酸钠 上述肥料中,属于有机肥的是;属于生理酸性肥料的是,属于生理碱性肥料的是;属于二元复合肥的是。 上述肥料中,最适宜做根外追肥的是;不能与石灰混合施用的是;不适宜施在强还原性水稻田的是。 7.人粪尿不能施在盐碱土上,是因为其含有约1%的。 8.秸秆可以通过、、 和四种方式还田,但生产上强调的还田方式是。 9.微生物菌剂并不直接提供养分,而是通过来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1题6分,第2、3题7分,共20分) 1.简述养分从土壤到达植物叶片的几个步骤。 2.为什么要提倡无机肥料与有机肥料配合施用? 3.简述铵态氮肥的合理施用方法。 四、计算(本大题共1小题,每小题15分,共15分) 欲配制适用于某一地区某一作物的专用肥,要求其养分比例为N:P2O5:K2O=1:0.58:1.25,养分总浓度为28.3%。配制该专用复混肥1吨,需用硫酸铵(含N20%)、磷酸铵(含N15%,含P2O550%)、氯化钾(含K2O60%)和添加物各多少公斤(结果保留为整数)?该专用复混肥料

园林树木 课程标准 教学大纲

《园林树木》课程标准 1.课程性质与设计思路 1.1课程的性质 本课程是园林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是以园林建设为宗旨,对园林树木的分类、习性、栽培管理和应用等方面进行系统研究的科学。本课程是园林专业的必修课,也是融科学与艺术为一体的课程,是学习园林规划设计、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植物造景设计、园林工程等专业课程的基础。 1.2设计思路 通过园林树木教学,应使学生达到如下要求: 1.掌握园林树木的分类方法,能够编制简单的分类检索表。 2.掌握园林绿地中常见的100~150种园林树木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生态学特性、地理分布、观赏价值及园林用途。 3.学会使用植物分类工具书,正确检索和鉴定树种,编制检索表、拼读拉丁学名以及采集植物标本等基本技能和方法。 4.掌握园林观赏、绿化树种调查与规划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建议本课程在第一学年的第二学期开设。 2.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了解观赏树木的地理分布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熟悉观赏树木的作用,掌握常见观赏树木的形态特征、观赏习性、生态习性和园林用途,使学生能根据所学的树种知识分析树木群体中个体之间的相互关系;掌握观赏树木物候期记载方法。 2.1职业能力培养目标 能够独立进行城市园林树种的选择、规划、配植应用等既具科学性又具艺术性的一系列专业技能,为城市园林绿化事业作贡献。 2.2知识目标 2.2.1 了解园林树木在城市绿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2.2.2 掌握园林树木的形态特征、生态习性、观赏特性及植物群落知识。 2.3素质目标

具备吃苦耐劳、团结协作、开拓进取的精神。 3.课程内容和要求

4.实施建议 4.1教材及参考资料选用 4.1.1 教材选用 《园林树木识别与应用》,陈秀波,张百川,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2 4.1.2 参考资料选用 《园林树木》,卓丽环,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园林树木学》,陈有民,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0 《中国树木志》,郑万钧,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7 《园林树木1000种》,张天麟,北京:学术期刊出版社,1990 《陕西树木志》,牛春山,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0 《植物配置与造景》,苏雪痕,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4 4.2教学建议 4.2.1教学条件和环境 有效利用多媒体教学条件,使理论教学更加直观形象;充分利用校园教学实践基地—树木园及园林植物实训室开展理论和实践教学;带领学生到各园林绿地中参观考察识别,以加强对理论知识的掌握与理解应用。 4.2.1教学方法 运用情景式和对比式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林木病理学实验指导书河北农业大学林学院林木病理学课程组模板

林木病理学实验指导书河北农业大学林学院林木病理学 课程组

河北农业大学林学院林木病理学课程组 6月

实验注意事项 一、进入实验室必须遵守纪律, 保持室内整洁安静。 二、每次实验前必须仔细阅读实验指导书和有关的内容, 以保证实验顺利进行。 三、实验时树立严谨的科学态度, 完全按照实验指导书所列操作 步骤认真进行实验和观察。 四、爱护实验仪器, 节约使用实验用具和材料, 如有损坏和故障, 务必报告指导教师, 凡无故损坏仪器设备者应予赔偿。 五、实验完毕时, 请将仪器放回原处, 擦净桌面, 收拾整齐。按作 业要求写出实验报告, 方可离开实验室。离开实验室前注意关门、窗、水、灯等, 并用肥皂洗手。 六、每个学生的实验成绩由实验过程表现和实验报告成绩两部分 组成, 实验成绩将带入期末总成绩。 七、需要进一步培养观察的实验材料应写好标签, 注明实验内 容、日期和试验人员姓名, 以防混淆或丢失。 八、学生应准备绘图纸、报告纸、HB和2H的绘图铅笔、直 尺、小刀和橡皮等绘图用具。

林木病理学实验指南 林木病理学实验是农业植物病理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植物病理学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基本原理的深化理解、实验应证、增强感性认识和衔接补充, 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具体体现。对学好林木病理学具有重要意义。林木病理学实验的目的是以植物病理学和其它关学科知识为基础, 追溯引起植物病害发生的原因及过程, 认识不同病原所致病害的症状特点及病原形态特征。掌握植物病害实验及研究的基本技能及方法, 注重学生观察、思考、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 为将来的研究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林木病理学实验要求学生在实验之前预习实验指导, 明确实验的目的意义, 复习实验相关理论知识, 了解实验的方法、步骤及重难点; 认真、客观、正确地、观察、记录实验内容和显微绘图,

花卉学实验实训指导书

. 职业技术学院园林园艺系实验实训指导书 花 卉 学 授课人: 要卫 班级: 06 级园林 学期: 07~08学年第一学期

实验实训须知 本实验的目的在于给学生有关花卉识别、繁殖、栽培的结构以及花卉在实际中的应用等容,同时培养学生科学研究态度及独立工作能力,为今后学习与工作打好基础。为此在实验实习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以下注意事项: 1.实验前必须结合课堂讲授的有关部分,认真预习指定的实验容,并将实验容步骤事先记入笔记本,使实验能顺利进行; 2.实验时除用心听取指导教师讲解外,在实验过程中必须仔细、认真、多动脑筋,并实事地观察和分析问题,培养科学的研究态度; 3.保持实验室的整齐、清洁,不得随地吐痰或乱扔废物。实验结束后必须将所有仪器用品,洗净并安放整齐,以养成科学的工作态度。值日生应负责扫地,抹桌、倒污物等清洁工作; 4.爱护公物,节约药品及实验材料,按定量取用,公用器材不得任意移动,如有损环立即报告指导教师,并填写仪器损失单; 5.实验室必须保持肃静,不得任意走动或高声谈笑; 6.要求每位同学在实习中能严格按照实习计划,认真开展相关调查任务,要求学生具备吃苦耐劳、团结协作、职责分明,发挥工作主动性和良好团队精神。 7.实验结果须写成报告,实验报告务必实事求事,根据自己实验的得结果,简单、扼要、明确、整洁的书写。 实验一花卉的分类与识别

一、实训目的 1.进一步掌握花卉分类的基本知识; 2.掌握花卉识别的方法,能够准确对常见温室花卉和露地花卉进行识别和分类。 二、实训设备及器件 花卉图片(多媒体形式)、实地种植花卉 三、课时安排 4学时 四、实训步骤及要求 1、花卉图片识别 通过观看各类花卉的图片,对其基本形态特征、园林用途等有初步的印象,并能对其进行分类和分科。 2、露地花卉和温室花卉的识别 到附近广场游园、公园、花卉市场等实地识别露地花卉和温室花卉。在条件许可时,可将比较陌生的花卉种类剪取枝叶花等拿到室再作判断和进一步的识别,以加深印象。 常见各类花卉种类如下: (1)一年生花卉:鸡冠花、一串红、万寿菊、凤仙花、百日草、半支莲;彩叶草、黑心菊、孔雀草、红花酢浆草等。 (2)二年生花卉:三色堇、金盏菊、羽衣甘蓝、虞美人、瓜叶菊等。 (3)宿根花卉:菊花、芍药、鸢尾、石竹属、蜀葵;非洲菊、四季秋海棠、香石竹、葱兰、等。 (4)球根花卉:大丽花、美人蕉、水仙、郁金、香百合、君子兰;仙客来、朱顶红、等。 (5)仙人掌及多浆植物:如金琥、量天尺、昙花、生石花、芦

园林树木学实验树种

园林树木学树种 1.峨眉含笑 木兰科含笑属 常绿乔木,小枝绿色,芽锈褐色,叶革质,叶矩圆形或倒披针形,全缘,老叶背面粉绿色,作行道树或庭园绿化树 2.栀子皮依桐 大风子科栀子皮属 常绿乔木,灰白色树干不开裂,幼枝叶柄叶背密被茸毛,单叶互生,叶 较大,长椭圆形,柔软纸质,边缘具锯齿 3.山玉兰滇玉兰 木兰科木兰属 常绿小乔,小枝粗壮,小枝叶柄叶背被灰白色茸毛,有环状托叶痕,苞 芽托叶要脱落,叶大,长卵形,厚革质,背面粉绿色 顶端花芽膨大,单生枝顶,作庭园绿化及行道树 4.杏梅 蔷薇科杏属 落叶小乔木,小枝红褐色,叶卵形,先端长尾尖,叶柄顶端有腺体,观 花,先花后叶 5.天竺桂 樟科樟属 常绿乔木,叶近于对生,叶长卵形,离基三出脉,全缘,叶背多少粉绿 色,单被花,雄蕊基部有两个腺体,花药瓣形,常被用作行道树或庭园 树种栽培。同时,也用作造林栽培 6.绵毛石楠 蔷薇科石楠属 常绿乔木,小枝叶柄密被灰白色茸毛,叶倒卵披针形,先端急尖,边缘 有细锯齿,花白色,果红色用作造林栽培 7.腊梅 蜡梅科蜡梅属 落叶丛生灌木,叶对生卵状披针形或长卵状,叶表面粗糙,花蜡黄,花 托形成聚合果,剥开花托里面有瘦果是冬季赏花的理想名贵花木,广泛 地应用于城乡园林建设 8.木香花 蔷薇科蔷薇属 常绿藤本,无皮刺,托叶叶柄离生,小叶3-5片,叶形状变异较大,卵 圆形或披针形,作花廊花架绿化,,在园林上可攀援于棚架,也可作为垂 直绿化材料,攀援于墙垣或花篱 9.雪松 松科雪松属 长短枝,叶针形,作行道树,孤植树,或庭园绿化树 10.牡丹 毛茛科芍药属

落叶灌木,二回奇数羽状复叶,小叶先端分裂,主要用于庭院观花!11.茶梅 山茶科山茶属 鳞芽有毛,作庭园观花 12.山茶 山茶科山茶属 叶大,枝叶芽无毛,花萼鳞片状,作庭园观花 13.红继木 金缕梅科檵木属 常绿灌木,广泛用于绿篱! 14.水杉 杉科水杉属 独特在于枝叶芽均对生,落叶时叶羽片一起落,条形叶柔软,用于行道 树,独赏树! 15.圆柏 柏科圆柏属 叶以刺形叶为主,同时有圆形叶,刺形叶三叶轮生,叶基下延,老树分 枝大,螺旋状分枝,作风景区栽植! 16.楠木桢楠 樟科楠木属 树皮黄褐色小片块状开裂,叶倒披针形,淡黄绿色,叶背叶脉显著突起,单叶互生,全缘,是著名的庭园观赏和城市绿化树种 17.罗汉松 罗汉松科罗汉松属 叶较小,且窄,作庭园树或作盆景 18.灯台树 山茱萸科灯台树属 落叶乔木,大枝分枝平,单叶互生,叶柄长,叶卵形,叶背粉白粉绿色,花瓣4 ,雄蕊4,核果,作行道树,庭荫树 19.皂荚树 豆科苏木亚科皂荚属 一回偶数羽状复叶,分枝刺,芽叠生,小叶圆矩形,边缘有锯齿,叶基 部不对称,短枝叶簇生,长枝叶互生,树形树冠优美,作庭荫树或风景 区树木 20.二球悬铃木 悬铃木科悬铃木属 幼枝幼叶有脱落的星状毛,柄下芽,2到3个果序,可做行道树 21.金银忍冬金银木 忍冬科忍冬属 落叶灌木,花先白后黄,观花观果 22.小叶楠木细叶楠木 樟科楠木属 叶较小,倒披针形,背面叶脉无显著突起,叶脉较楠木更纤细,树形树 冠同楠木,是著名的庭园观赏和城市绿化树种

植物检疫实验室管理规定

植物检疫实验室管理规定

实验室管理规定 1.实验室严禁吸烟吐痰、乱扔废弃物,注意保持整洁卫生。坚持经常清扫室内卫生。 2.室内不准存放易燃物品,使用电热设备等须注意安全,按章使用,严禁无人操作。 3.仪器设备就位存放。借用仪器必须经仪器管理人员同意,仪器借出时,值班人员做好仪器借出纪录;归还时应检查仪器是否工作正常,仪器的附件是否齐全. 4.用各种经费购买的仪器设备必须建卡登记。损坏丢失仪器者,照价赔偿并追究责任。 5. 爱护仪器设备,严禁对仪器拆卸、改装,违者罚款。 6妥善保管实验药品,不准将有毒药品放在靠近水源、小孩易接触的地方。 5.有毒、无毒药品分开存放,并且对有毒药品进行明显标示。7.值班人员不能擅离工作岗位,认真负责。 8.值班人员应做好值班纪录,有问题及时登记查找原因. 9. 上班前检查水电是否正常,注意及时倒掉空调水桶的水,每日下班时检查水管正常关闭. 10.下班时要关闭计算机(服务器除外),关闭空调,关闭电灯,关好窗户,锁好大门,保证安全. 11.实验室各门的钥匙应准备齐全,放在安全可靠的地方,以备随时使用.

12.消防设施定期检查,摆放于安全、方便之处。 发现火警应在可能的情况下,立即关闭所有电闸,拨打电话119,如果火势不大,用小型灭火器进行扑救. 二○○六年五月十六日

实验室工作制度 1.实验人员严格遵守《实验室管理制度》。 2.实验人员不得带闲杂人员进入实验室,管理人员可谢绝未经许可的人员进入实验室。 3.管理员做好仪器设备、药品及其他器械的使用登记管理,定期报告使用情况,及时作出购置计划。 4.实验人员爱护仪器,定期检查实验仪器,严格按照仪器使用说明,规范操作,使用完毕后由管理员检查完好后才能入库。 5.操作完毕后,及时关闭水源并处理用过的污水,及时清除制作标本的废弃垃圾,不得污染环境或造成人畜安全事故。 6.工作完毕后,仪器药品入库,办公桌椅及其他设备保持清洁,物品摆放整齐,切断电源、水源,关闭门窗。 二○○六年五月十六日

花卉实训指导[1]

实验实训一花卉种类识别 一、目的要求 了解花卉的分类,使学生熟悉100种花卉的形态特征、生态习性及掌握它们的繁殖方法、栽培要点与观赏用途。 二、材料用具 钢卷尺、直尺、卡尺、铅笔、笔记本 ,盆栽花卉 35 种、露地花卉 35种、名贵花卉10种、年宵花卉10种。 三、方法步骤 教师现场讲解、指导学生学习, 学生课外复习。 1. 教师现场教学讲解每种花卉的名称、科属、生态习性、繁殖方法、栽培要点、观赏用途。学生做好记录。 2. 学生分组进行课外活动 , 复习花卉名称、科属及生态习性、繁殖方法栽培要点、观赏用途。 四、作业 将 100 种花卉按种名、拉丁学名、科属、观赏用途列表记录 实验实训二花卉种子识别 一、目的要求 熟悉50种花卉种子的形态特征。 二、材料用具 放大镜、解剖镜、直尺、铅笔、记录本、镊子、种子瓶、盛物盘、白纸板。 三、方法步骤 1. 教师现场讲解50种花卉种子的形态特征及识别方法,指导学生实地观察种子及注意事项。 2.学生分组复习所识别的花卉种子,熟悉种子的形态特征。 四、作业 记录识别的50种花卉种子,取20种花卉种子作实物考核。

实验实训三日光温室光温调控措施 一、目的要求 了解日光温室的类型、结构及性能,掌握控温控光措施。 二、材料用具 日光温室、照度计、温度计、遮阳网、喷壶、记录本、铅笔。 三、方法步骤 (一)参观当地主要日光温室类型, 对其结构、布局进行记录。 (二)根据仪器用具及场地,分组分地点安排,观察测量温光情况。 1、测温室内外光照、温度同时间内差异情况。 2、对比用遮阳网区域与不用遮阳网区域光照和温度差异。 3、叶面或地面喷水前后气温和花卉植株及土壤内温度差异。 四、作业 把调查结果整理出来,分析结果,总结出日光温室光温调控措及有效程度。 实验实训四简易设施 一、目的要求 了解花卉栽培简易设施的类型、结构和功用,掌握其具体运用方法。 二、方法步骤 1.参观当地常用的花卉栽培简易设施,了解类型、结构和功用。 2.对花卉栽培简易设施所在地点、位置、类型、结构进行实地观察、记载。 三、作业 整理调查结果,分析简易设施在花卉栽培中的作用及其在生产中的运用。 实验实训五种子品质鉴别

中国农业大学_864植物营养学_笔记实验十

实验十植物-微生物相互作用原理及其生态学和农学意义——根瘤 菌和菌根真菌侵染状况的调查 一、目的: 自然界中植物与真菌、细菌、放线菌等微生物共生的现象非常普遍,这些共生关系通常是建立在植物向微生物提供碳水化合物,而微生物为植物提供氮、磷等营养元素基础之上的,共生关系能够保证植物和微生物正常生长。 全世界工业合成氮肥中的氮只占固氮总量的20%,绝大多数是通过生物固氮进行的。最常见的是生活在豆科植物根部的根瘤菌,能将大气中的游离态的氮,经过固氮酶的作用生成氮的化合物,以利于植物的利用。 丛枝菌根真菌能够与陆地上80%以上的植物建立共生关系,它增加帮助植物从土壤中获得根系无法吸收的磷,从而改善植物的磷营养状况,促进植物生长。据前人研究,丛枝菌根真菌能够提供给植物生长所需的90%以上的磷,50%以上的锌和铜。 很多研究表明,豆科植物同时接种根瘤菌和丛枝菌根真菌能够起到提高固氮酶活性,增加结瘤数和固氮量,提高植株磷含量的双重效果。因此,根瘤菌、丛枝菌根真菌菌剂是十分重要的生物肥料,在农业和自然生态体系中有着重要地位,在无公害农业、生态农业和土壤改良与保护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观察、检测豆科植物根瘤形态、数量、根瘤活性、根瘤菌结瘤能力;菌根真菌的结构和侵染率,了解植物与微生物共生现象的普遍性和重要性。 二、操作步骤: 1.根瘤菌接种和观察: (1)大豆种子表面消毒(用10%双氧水浸泡10分钟;或者用95%浸1分钟后再用 0.2-0.4%HgCl2浸泡15分钟,无菌水洗净)后,在菌液中浸泡一下,立刻播入基质 中。 (2)如果用石英砂或者蛭石作为培养基质,则需要定期补充低氮营养液。低氮营养液的配方为如下,每天或者每隔一天浇一次。 低氮营养液配方(g/1000ml) Ca(NO3)2·4H2O 0.03g CaCl2·2H2O 0.10g KH2PO40.1g Na2HPO4·12H2O 0.15g MgSO4·7H2O 0.12g 柠檬酸铁0.05g 蒸馏水1000ml

川农《林木病理学(本科)》在线作业

一、单选题(共 20 道试题,共 100 分。) V 1. 病毒侵染林木的主要途径是() A. 皮孔 B. 气孔 C. 直接侵入 D. 微伤口 满分:5 分 2. 杜鹃饼病由( )引起 A. 镰刀菌 B. 丝核菌 C. 外子囊菌 D. 外担子菌 满分:5 分 3. 植原体引起林木病害症状多是()类型 A. 腐烂、坏死 B. 肿瘤、腐朽 C. 斑点、烂皮 D. 丛枝黄化 满分:5 分 4. 下列病原细菌中,()属于革兰氏阳性。 A. 欧氏杆菌属 B. 棒状杆菌属 C. 野杆菌属 D. 微单胞杆菌属 满分:5 分 5. 硫合剂的有效成份( )

A. 硫磺 B. 生石灰 C. 多硫化钙 D. 钙离子 满分:5 分 6. 在松疱子锈病中,()作为转主寄生的再次侵染。 A. 锈孢子 B. 性孢子 C. 夏孢子 D. 冬孢子 满分:5 分 7. 植物病毒的传播主要通过()方式。 A. 降水 B. 雨水溅散 C. 气流 D. 介体昆虫 满分:5 分 8. 环剥树皮是指防治( )采取的有效措施 A. 立枯病 B. 竹丛枝病 C. 泡桐丛枝病 D. 炭疽病 满分:5 分 9. 在下列病原中,()引起苗木猝倒病。 A. 立枯丝核菌 B. 病毒

C. 细菌 D. 锈菌 满分:5 分 10. 锈菌具有多态型产生5种孢子类型,其中就包括() A. 冬孢子 B. 粉孢子 C. 分生孢子 D. 游动孢子 满分:5 分 11. 鞭毛菌亚门的真菌无性繁殖及有性繁殖产生() A. 静孢子、卵孢子 B.孢子囊孢子、卵孢子 C. 分生孢子、卵孢子 D. 孢子囊孢子、接合孢子 满分:5 分 12. 桑寄生害主要由( )传播 A. 昆虫 B. 鸟类 C. 人为 D. 风 满分:5 分 13. 属于活养寄生物(专性寄生物)的病原物是( ) A. 植物病毒 B. 腐霉菌 C. 病原细菌 D. 立枯丝核菌

植物营养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 学院: 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课程: 植物营养学 班级: 资环121 学号: 13612126 姓名: 廖丁筑 指导教师: 黄启为、徐阳春职称: 教授 实习时间 2014年11 月3日至2014年11月7日 实习地点江阴市联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张家港华昌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常熟田娘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常州笙绿科技园、南农科技综合实验基地

2014 年11 月13日南京农业大学教务处制

分采用双层筛,筛除过大过小颗粒,第二次筛分采用滚筒筛,筛除小颗粒。包膜机给成品颗粒定量包裹上一层油脂包浆,最后包装入库。 4、思考 化肥化工产业为高耗能,高污染产业。在合成氨过程中需消耗大量能量,冷却过程中需消耗大量水,为此华昌化工采用煤气化工艺,有效地节约了能源。冷却后的废水可用于发电,但大部分经处理后排放用于灌溉等。就此,我认为此类高耗水产业可选择靠海而建,在冷却中,利用海水资源,有效节约淡水资源。 化肥厂氨味重,氨气排放不仅造成合成效率降低,更会造成环境污染,引起酸雨与水体富营养化等环境问题,环境污染一旦超过环境容纳值,一系列正反馈后会造成恶性循环。故,提供合成效率是第一要务。并且要注意尾气废水的处理达标排放。 华昌化工为环保企业,在处理尾气时会采用重力沉降,尾气洗涤,旋风处理等工序,使尾气达标排放。但环境污染不只与尾气中污染物浓度有关,也与排放总量有关。作为年产值如此高的大型企业,势必会造成环境污染。 综合分析,我认为在努力解决化肥化工工业中污染问题的同时,应该大力扶持有机肥生产这类低耗能低污染企业,以此来缓和环境污染问题。 三、常熟田娘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1、公司简介 江苏田娘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创立于2002年5月,是一家专业处理畜禽粪便、秸秆等农业固体有机废弃物,生产有机(类)肥料、发展优质农产品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环保型农业科技企业。与南京农业大学结成了紧密得产学研联盟,组建了苏州市级工程技术中心“田娘新型肥料研发中心”,以863项目——作物秸秆快速分解制成生物有机肥成果为基础,围绕畜禽粪便、秸秆等有机固体废弃的资源化处理和开发进行了大量的技术创新。 2、田间试验 此田间试验分17个小区,共5个处理,每处理3个重复,另有两个空白组。每小区至少40㎡。五个处理分别为单施化肥,施化肥加10公斤秸秆伴侣,施化肥加20公斤秸秆伴侣,施有机无机复合肥240公斤/亩,施有机无机复合肥120公斤/亩。 此试验主要用于探讨微生物区系,土壤微生物活性。试验过程中保证单一因素差异,作隔水处理,垂直埋塑料薄膜,至少40公分到达犁底层。 小区单独计产,折算成公顷。 3、有机-无机复合肥生产 田娘公司有机-无机复合肥生产工艺流程与华昌化工基本相同,但因规模较小,相较于华昌化工的立体构架,生产采用平面结构。堆肥工艺与联业科技有限公司相同,但采用原料主要为猪粪与秸秆。 4、思考 田娘农场从肥料生产,到农产品种植销售均为一体,兼与南京农业大学合作科研,并且发展家庭农场,生态农家乐,一系列自成一体,作为民营企业,是自主创业的典型,值得借鉴。

《园林树木学实验指导书》

《园林树木学》 实验指导书 编者王玲玲 主审欧祖兰 师学院生命科学系 2011年2月

前言 《园林树木学实验实习指导书》是按照《园林树木学》教学大纲的要求编写的,与有编的《园林树木学》教材配套使用,适合于园林、生物技术等专业。 全书共分七个实验,其中实验七为综合性实验。本指导书为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园林树木的基本形态特征观察识别为主,同时还附带了部分重要园林植物观赏特性和园林用途的指导。每个实验附有思考题、作业以及课外调查。在实验过程中,要求学生尽可能按照指导进行,以帮助其加深理解、增强记忆。 为了增强本指导书的普适性,在实验材料一项中,编写了较多的种类。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指导教师可按照专业、学时的不同,根据教学计划选择使用。

目录前言 实验一被子植物分类的形态学基础 实验二植物检索表的编制和使用 实验三常见裸子植物观察 实验四被子树种观察 实验五园林植物群落的配置与设计 实验六古树名木及珍稀树种在城市绿化中的应用 实验七校园树种调查与规划 主要参考文献 实验一、被子植物分类的形态学基础

一、实验目的 了解根、茎、叶、花、果的外部形态特征,正确理解和掌握主要植物形态学术语的含义,为学习各论部分打好基础。 二、材料与用具 各种新鲜植物材料及腊叶标本、液浸标本、记录板、扩大镜、镊子、解剖针等。 三、实验观察容 (一)根 1.观察菠菜、小葱的根系,理解和掌握定根、不定根、直根系和须根系的概念。 2.观察胡萝卜、大丽花、凌霄花、池杉、榕树等的变态根,指出分别属于哪一种根的变态类型。 (二)茎及枝条 1.分别观察3-5种木本(乔、灌、藤各选1-2种)和草本植物,比较它们茎的不同特点。 2.观察大叶黄、枫、悬铃木等的芽,指出属于何种芽。 3.任选一种树木的枝条,观察它的节、节间、叶痕、叶迹、托叶痕、芽鳞痕、皮孔、髓心等。 4.观察侧柏、水杉、雪松、桃花、梨、梅花、毛泡桐、金银木、木本绣球等,画出它们的树形,之出它们属于哪一种分枝方式。 5.观察皂荚、葡萄、仙人掌、蟹爪兰、洋葱、土豆、莲藕等,指出它们分别属于何种地上茎或地下茎的变态。

川农《林木病理学(本科)》19年6月在线作业

(单选题)1: 在松疱子锈病中,()作为转主寄生的再次侵染。 A: 锈孢子 B: 性孢子 C: 夏孢子 D: 冬孢子 正确答案: (单选题)2: 某些林木感病后,植物体内的生长激素类物质常常失调,引发植物产生( )症状。 A: 腐朽 B: 腐烂 C: 坏死 D: 畸形 正确答案: (单选题)3: 治病先治虫是指( ) A: 白粉病 B: 煤污病 C: 立枯病 D: 炭疽病 正确答案: (单选题)4: 杜鹃饼病由( )引起 A: 镰刀菌 B: 丝核菌 C: 外子囊菌 D: 外担子菌 正确答案: (单选题)5: 病毒侵染林木的主要途径是() A: 皮孔 B: 气孔 C: 直接侵入 D: 微伤口 正确答案: (单选题)6: 植物感病后体内产生了植物保卫素,这是植物的一种()作用(或反应)。A: 致病 B: 耐病 C: 抗病 D: 避病 正确答案: (单选题)7: 炭疽病具有()的特点。

A: 潜伏侵染 B: 隐症现象 C: 系统侵染 D: 隐症现象和系统侵染 正确答案: (单选题)8: 波尔多液的有效成份是() A: 硫酸铜 B: 生石灰 C: 碱式硫酸铜 D: 硫酸根离子 正确答案: (单选题)9: 植物病原细菌的形态都是() A: 球状 B: 螺旋状 C: 杆状 D: 多细胞 正确答案: (单选题)10: 锈菌产生的孢子中,()属于(或相当于)有性繁殖结构,其内产生担子孢子。 A: 锈孢子 B: 夏孢子 C: 冬孢子 D: 性孢子 正确答案: (单选题)11: 半知菌在无性繁殖时,常产生各种结构,其中有() A: 担子果 B: 闭囊壳 C: 子囊腔 D: 分子孢子器 正确答案: (单选题)12: 林木病害防治的原则是() A: 安全可行性 B: 综合治理 C: 预防为主 D: 应用杀菌剂 正确答案: (单选题)13: 在下列病原中,()引起苗木猝倒病。 A: 立枯丝核菌

花卉学实验实训指导书

许昌职业技术学院园林园艺系实验实训指导书 花 卉 学 授课人: 蒋要卫 班级: 06 级园林 学期: 07~08学年第一学期

实验实训须知 本实验的目的在于给学生有关花卉识别、繁殖、栽培的结构以及花卉在实际中的应用等内容,同时培养学生科学研究态度及独立工作能力,为今后学习与工作打好基础。为此在实验实习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以下注意事项: 1.实验前必须结合课堂讲授的有关部分,认真预习指定的实验内容,并将实验内容步骤事先记入笔记本内,使实验能顺利进行; 2.实验时除用心听取指导教师讲解外,在实验过程中必须仔细、认真、多动脑筋,并实事求是地观察和分析问题,培养科学的研究态度; 3.保持实验室的整齐、清洁,不得随地吐痰或乱扔废物。实验结束后必须将所有仪器用品,洗净并安放整齐,以养成科学的工作态度。值日生应负责扫地,抹桌、倒污物等清洁工作; 4.爱护公物,节约药品及实验材料,按定量取用,公用器材不得任意移动,如有损环立即报告指导教师,并填写仪器损失单; 5.实验室必须保持肃静,不得任意走动或高声谈笑; 6.要求每位同学在实习中能严格按照实习计划,认真开展相关调查任务,要求学生具备吃苦耐劳、团结协作、职责分明,发挥工作主动性和良好团队精神。 7.实验结果须写成报告,实验报告务必实事求事,根据自己实验的得结果,简单、扼要、明确、整洁的书写。

实验一花卉的分类与识别 一、实训目的 1.进一步掌握花卉分类的基本知识; 2.掌握花卉识别的方法,能够准确对常见温室花卉和露地花卉进行识别和分类。 二、实训设备及器件 花卉图片(多媒体形式)、实地种植花卉 三、课时安排 4学时 四、实训步骤及要求 1、花卉图片识别 通过观看各类花卉的图片,对其基本形态特征、园林用途等有初步的印象,并能对其进行分类和分科。 2、露地花卉和温室花卉的识别 到附近广场游园、公园、花卉市场等实地识别露地花卉和温室花卉。在条件许可时,可将比较陌生的花卉种类剪取枝叶花等拿到室内再作判断和进一步的识别,以加深印象。 常见各类花卉种类如下: (1)一年生花卉:鸡冠花、一串红、万寿菊、凤仙花、百日草、半支莲;彩叶草、黑心菊、孔雀草、红花酢浆草等。 (2)二年生花卉:三色堇、金盏菊、羽衣甘蓝、虞美人、瓜叶菊等。 (3)宿根花卉:菊花、芍药、鸢尾、石竹属、蜀葵;非洲菊、四季秋海棠、香石竹、葱兰、等。 (4)球根花卉:大丽花、美人蕉、水仙、郁金、香百合、君子兰;仙客来、朱顶红、等。

园林植物栽培管理

园林植物栽培管理实验指导书 (适用园林本科专业)编写:姜华年 2008年9月

前言 《园林植物栽培与管理》是一门专业性、实用性、综合性极强的学科,是园林艺术设计的专业选修课。它以植物学、园林树木学、植物生理、生态学、土壤学、花卉学等学科为基础,进一步阐述园林植物生长发育的规律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以及植物栽培和养护管理的基本理论的技术,其主要任务在于培养学生掌握园林植物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园林植物栽植点的状况和植物的选择原则,园林植物的栽植与养护管理等技术要求,为园林建设提供品质优良的绿化材料及绿化施工、养护管理先进技术。 由于该课程实用性强,同时由于我国地理跨度大,各地的气候相差较大,进而各地自然分布和人工栽培的植物品种也相差较大,为此,各学校应根据当地的环境条件选择适合地方的园林植物作为教学实习对象,选定实训项目。 本实习指导书根据该课程的特点,将综合性的实践项目进行比较合理的分解,一般以两课时作为一个单位时间。有条件者可将其结合进行。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工作经验不足,所编项目有不足之处,请各位给予指正。 姜华年 2008年9月

实训一带土球大苗的起掘 一、实训的目的意义 园林植物的栽种工程是园林工程的核心内容(项目),而园林植物的栽植包括苗木的起掘、搬运和种植三个过程。为使园林植物种植工程的顺利进行,保证苗木的成活率和景观效果,必须要重视苗木起掘环节的质量控制。本次实训,要求学生了解带土球大苗起掘的基本程序,掌握带土球苗起掘的基本技术要领,同时掌握绑扎、修剪的基本技能。 二、材料工具 铁锹、锄头、羊角锄、起苗钞、手据、小斧头、测径尺、修枝剪、草绳等。 三、操作步骤 1.苗木的选择与土球直径的确定。以苗木胸径的8-10倍确定土球直径。 2.起宝盖。将根部划圆内的表土挖起至苗床空地,开挖深度据土层的深浅确定,一般不超5cm。 3.挖土球。先在土球直径外围开挖操作沟,沟宽30-40cm;遇细根可直接切断,粗根应以手据和枝剪剪断。土球高度为直径的2/3。当挖起土球深度的1/2~2/3时,暂停开挖,须打好腰箍,并对树木作必要的支撑。尔后向内切根掏底,使土球呈苹果状。底部有主根暂不切断。 4.包装、绑扎。两人合作拉绳,边用木棒敲打草绳,以橘子包式

《实验室能力验证 植物检疫领域技术要求》

ICS 点击此处添加ICS 号 点击此处添加中国标准文献分类号 RB 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行业标准 RB/T XXXX —XXXX 实验室能力验证 植物检疫领域技术要求 Laboratory proficiency testing –Technical requirements in the field of plant quarantine (征求意见稿)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目次 目次..................................................................................I 前言.................................................................................II 引言................................................................................ I II 实验室能力验证—植物检疫领域技术要求 (1)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定义 (1) 4 能力验证计划的组织管理 (2) 5 能力验证计划的策划 (2) 6 能力验证物品 (4) 7 能力验证物品的检验 (5) 8 结果的处理和评价 (6)

前言 本标准是根据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中的要求进行编写的。 本标准是在参考GB/T 27043-2012《合格评定能力验证的通用要求》的基础上具体和细化了植物检疫实验室开展能力验证的技术要求。 本标准由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北京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辽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中华人民共和国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广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边勇、刘来福、吴孝槐、汪万春、刘冰、田洁、李岩、王有福、印丽萍、梁帆、郑春生、葛建军、梁新苗、高文娜、邓丛良、张丽杰、刘若思、吕玉峰。 本标准系首次发布的认证认可行业标准。

林木(植物)病理学考试题与答案

. . . . 一、名词解释(病害) 林木病理学:是研究林木病害发生现象,发病原因和发病机理,以及发展规律和防治方法的一门学科。 林木病害:由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的影响,在生理上、组织结构上和形态上产生一系列的局部或整体的异常变化,植物生长发育明显受到影响,甚至死亡,导致经济损失或环境破坏。 土壤寄居菌:是指在土壤中病残体上存活期较长,但是不能单独在土壤中长期存活的微生物。(大部分植物病原真菌和细菌) .下载可编辑.

. . . . 土壤可居菌:对土壤的适应性强,在土壤中可长期存活,并且能够在土壤有机质上繁殖的微生物。(腐霉属、丝核菌属和一些引起萎焉的镰孢菌属) 全寄生:从寄主植物上夺取它自身所需要的所有生活物质的寄生方式。 半寄生:寄生物对寄主的寄生关系主要是水分的依赖关系,这种寄生方式称 专性寄生:只能从活的寄主细胞和组织中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寄生能力强。 转主寄生:真菌必须在两种不同的寄主植物上寄生生活才能完成其生活史的,称为 侵染循环:是指病害从前一个生长季开始发病,到下一个生长季再度发病的过程。 .下载可编辑.

. . . . 生理小种:病原物的种内、变种内或专化型内存在着对寄主植物的不同品种致病力不同的类群。侵染性病害:由生物性病原引起的病害,又称传染性病害。 非侵染性病害:由非生物性病原引起的病害。 共生现象:即植物与微生物共同生活,紧密联系,形成了双方都可以得到好处的互利关系。 子实体:菌物在繁殖过程中形成的产孢结构,无论是有性繁殖还是无性繁殖,结构简单还是复杂统称为子实体。 担子果:担子菌的担子着生在高度组织化的子实体内。 .下载可编辑.

植物营养学实习报告

植物营养学实习实习报告 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 专业:农业资源与环境学院 课程:植物营养学实习 学号:×××××× 姓名:××× 指导老师:××× 实习时间: 实习地点: 实习目的: 1、调查农户施肥情况,分析农户施肥效果; 2、参观大棚蔬菜,发现其出现的问题; 3、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了解生产工艺及施肥情况, 学以致用,进一步巩固深化已学过的理论知识。

实习意义: 在本科专业教育中,实习是一个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通过实习,可以使我们熟悉肥料生产车间工作模式以及尿素、碳铵、过磷酸钙、氯化钾等产品的生产工艺流程,增强感性认识,并可从中进一步了解、巩固与深化已经学过的理论和方法,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习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真正理解并吸收课堂中所学到的知识,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打下良好基础。 实习方式: 调查农户施肥情况,分析农户施肥效果;参观大棚蔬菜,发现其出现的问题。 主要采用大棚指导员邱师傅讲解和指导老师随旁帮助解答相结合的实习模式。 实习内容: 1、施肥情况调查及分析 1.1肥料购买情况 从化肥与商品有机肥购买情况看,全部农户都购买了化肥,9户农户购买了商品有机肥,占调查农户

总数29.0%,户均购买化肥和商品有机肥分别是354.77元和792.30元。说明农户还是以化肥施用为主。具体见表1。 表1肥料购买情况表 1.2化肥的使用情况 从使用情况看,碳铵、尿素、过磷酸钙、复合肥是农户首选,氯化钾和硫酸钾肥施用农户17户,占调查户数54.8%,专用肥施用农户15户,占调查户数48.4%.肥料施用的比例为氨:磷:钾=1:0.28:0.15,与顺昌上壤条件下及栽培作物的要求相去甚远,光其是钾肥的施用明显不足。具体见表2 表2使用化肥品种表

园林实验报告

园林实验报告

————————————————————————————————作者:————————————————————————————————日期:

校园园林草木实习报告 学院: 班级: 学号: 姓名: 实习时间: 完成时间: 关键字: 字数: 指导老师:葛秀丽

一、实习目的: 1.掌握校园内常见木本园林植物的中文名称及其识别特征 2.熟悉校园内常见草本园林植物或花卉的中文名称 3.了解校园内园林植物所属的科的特征 4.了解校园内园林植物的生境特点 5.了解校园内园林植物的拉丁名 二、实习要求: 园林植物学实验的内容是植物识别,学好植物识别是学好本课的重要环节。通过实验,同学们要掌握山东地区园林中常见的的园林植物的识别特征、生活习性及观赏特性,并认真体会这些园林植物在城市园林、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中的造景作用。为了达到以上教学效果,要求同学们必须做到: 1.实验中要认真听讲,仔细观察,做好记录。

2. 课后认真查对参考书,对各种植物的识别要点加强记忆。 3. 要爱护植物,不许随意采摘。 4.实习时须带识别用书: 《分科检索表》 《园林树木学》北京林业大学陈有明主编 5、实习中既重视识别要点、观赏性状,同时也要注重及生 态环境及植物在不同环境的适应性,如耐荫性、抗白粉 病、抗寒性等 二、实习结果 1、校园植物名录表 学名科属中文名 称 矮牵牛Petunia hybrida茄科碧冬茄属

白晶菊Chrysanthemum aludosum菊科 百日草Zinnia elegans 菊科百日草属半支莲Portulaca grandiflora 马齿苋科马齿苋属波斯菊Cosmos bipinnatus 菊科秋英属 雏菊Bellis perennis 翠菊 含羞草Mimosa pudica 豆科含羞草属旱金莲Tropaeolum majus 金莲花科金莲花属蜡菊Helichrysum bracteatum 菊科蜡菊属 堇菜科堇菜属三色堇Viola tricolor var.hortensis 向日葵Helianthus annuus 菊科向日葵属

林木病理复习指南

《林木病理学》复习指南(举例,不是试题) 1.名词解释(20分)——总论1-6章中的黑体字 如:症状、子实体、子座、侵染循环等 2.填空题(10分) 如:真菌无性孢子有:12345病害侵染程序被分为四个阶段:1234 3.选择题(5分) 如:影响病菌侵入的最主要环境因素是:A.温度;B.湿度;C.光照;D.风。 4.判断题:(5分) 如:有了病原物和寄主植物,病害就一定会发生。() 5.简答题(10分) 如:10种病害的病原: 板栗白粉病(真菌子囊菌); 油茶煤污病(真菌子囊菌); 杨树锈病(真菌-锈菌); 冠瘿病(细菌); 木材腐朽(真菌-担子菌); 紫纹羽病;白纹羽病; 枣疯病等(植原体); 松材线虫病; 杨树黑斑病;杨水疱溃疡病等 ?如:植物细菌病害的症状特点——(1)受病组织水渍状; (2)透射光下,病斑透光; (3)潮湿条件下,病部有菌脓。 6.总论问答题(10分) 如:为什么说人类活动促进了病害流行? 答:人类活动对病害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引进新病原或传播病原;2)大面积栽培单一品种;3)有时栽培高产但感病的品种;4)栽培管理技术落后;5)人类活动造成环境污染。 7.各论问答题(20分) 例:简述苗木猝倒病的症状类型、病原类型、发生规律、防治措施。

答:症状类型:1)种芽霉烂型;2)茎叶腐烂型;3)猝倒型;4)立枯型病原类型: 有侵染性和非侵染性两大类:1)非侵染性病原主要由于圃地积水、复土过厚、土表板结;或地表温度过高,灼伤根茎。 2)侵染性病原主要是真菌中的镰孢菌(Fusarium solani),丝核菌(Rhizoctonia sp.),腐霉菌(Pythium debaryanum)等。 防治措施:1)选好圃地;2)“消毒”土壤;3)合理施肥;4)细致整地;5)及时播种;6)药剂防治;7)幼苗发病及时处理。 重要病害_ 苗木猝倒病; 杉木炭疽病;杉木黄化病; 松材线虫病;国外松衰退病; 杨树溃疡病;杨树黑斑病;杨叶锈病; 油茶炭疽病;毛竹基腐病;枣疯病; 泡桐丛枝病. 8.综合分析题(20分) 简述在林业生产各阶段(如育苗、造林、抚育管理),与病害防治有关的营林技术措施。(10分) 答:(一)、育苗防病措施 1.苗圃地选择——土壤肥沃、疏松、排水良好,远离同种大树; 2.轮作——调节地力,“饿死病原”; 3.土壤消毒——杀死或抑制病原的生存; 4.注意圃地的卫生。 (二)、造林防病措施 1.适地适树; 2.壮苗造林; 3.合理混交; 4.按规格整地。 (三)、林分抚育防病措施 1.合理密度——透光、通风、扩大营养面积; 2.防止机械损伤——避免伤口产生; 3.发现病株及时处理——保持林地卫生; 4.采伐年龄要合理——避免腐朽出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