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神经系统共86页文档

合集下载

神经系统PPT课件

神经系统PPT课件

反应
可编辑课件PPT
31
自主神经系统结构特征
中枢神经
系统
节前

纤维
外周神经节
节后 纤维
自主 神经
内脏 器官
可编辑课件PPT
32
可编辑课件PPT
33
可编辑课件PPT
34
下丘脑对自主神经活动的控制
• 调节内脏活动(如血压) • 调节体温 • 调节摄食行为 • 调节水平衡 • 调节腺垂体的分泌活动 • 调节情绪与行为 • 控制生物节律
可编辑课件PPT
27
可编辑课件PPT
28
大脑皮层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 1、大脑皮层的躯体运动代表区
包括:主要运动区、辅助运动区和其他感觉运动区。
• 主要运动区:位于中央前回,相当于Brodmann分 区的4、6区。其功能特征:
①交叉性支配,但头面部肌肉多为双侧性支配。
②功能定位精确,且为倒置排列,但头面部代表区内 部呈正立排列。
可编辑课件PPT
24
高位中枢对低位中枢具调控作用
• 两个重要表现:
• 脊休克 • 去大脑僵直
可编辑课件PPT
25
脊休克
• 概念:脊髓与高位中枢离断后,离断水平以下 的脊髓所支配的部分暂时丧失一切反射活动, 呈现无反应状态。
• 表现:感觉和随意运动功能的丧失,肌紧张减 退甚至于消失,外周血管扩张、血压下降,发 汗停止,大小便潴流。
可编辑课件PPT
35
边缘系统对自主神经活动的控制
可编辑课件PPT
36
• 边缘系统的定义和组成部分
– 在大脑半球内侧面有一由扣带回、海马旁回及海马 回钩等在大脑与间脑交接处的边缘连接成一体,故 称边缘叶。

神经系统解剖和生理课件

神经系统解剖和生理课件
• 共济失调:
由本体感觉、前庭迷路、小脑系统损害引起的 身体平衡和协调不良 小脑性共济失调 大脑性共济失调 脊髓性共济失调
神经系统常用诊疗技术和护理
吴爱华
2017/7/22
39
49
如何评估肌力?
0级:完全瘫痪。 1级:肌肉可收缩,但不能产生动作。 2 级:肢体能在床面上移动,但不能抵抗自身 重力即无能抬起。
神经系统
2017/7/22
39
1
概述
• • • • 神经系统基本解剖 脑部血液循环 神经系统疾病常见症状体征 神经体统常用诊疗技术和护理
2017/7/22
39
2
神经系统的划分:
脑(位于颅腔) 中枢神经
神 经 系 统
脊髓(位于椎管)
脑神经
外周神经
脊神经 植物性神经
39 3
2017/7/22
一、中枢神经系统
运动障碍
• 上运动神经元瘫痪 整个肢体为主 肌张力 腱反射 病理反射(+) 肌萎缩(-) 肌束颤动(-) • 下运动神经元瘫痪 以肌群为主 肌张力 腱反射 病理反射(-) 肌萎缩(+) 肌束颤动(+)
运动障碍
不随意运动 痉 挛
震 颤 舞蹈样运动 手足徐动
• 僵硬
僵 直 强 直
扭转痉挛
投掷运动
运动障碍
术中术后护理
• • • • 注意引流速度。 注意观察引流脑脊液的性质与量。 保持穿刺部位敷料干燥。 保持引流管通畅,防止引流管受压、扭曲 、折叠或阻塞,尤其是在搬运病人或帮病 人翻身时,注意防止引流管牵拉、滑脱。 • 及时拔出引流管。 • 拔管后应加压包扎伤口处,指导病人卧床 歇息和减少头部活动。
2017/7/22 39 56

人体解剖生理学-神经系统

人体解剖生理学-神经系统
功能
神经系统的主要功能是感知外部环境 ,控制身体运动,调节内脏活动,以 及进行认知和情绪等活动。
神经元与神经胶质细胞
神经元
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具有感受刺激和传导兴奋的功能。神经 元的形态多样,可分为胞体和突起两部分。胞体的大小差异很大,直径在4~ 120μm不等。突起形态可分为树突和轴突两种。
植物性神经系统的功能
植物性神经系统主要调节内脏、血管和腺体的活动,以维持机体内环境的平衡和适应外环 境的变化。其功能具有双重性,即既有兴奋作用又有抑制作用,以拮抗方式调节内脏器官 的活动。
04 感觉神经系统
感受器的类型与功能
温度感受器
感受温度刺激,如 冷觉、温觉。
化学感受器
感受化学物质刺激, 如味觉、嗅觉。
01
02
03
脊神经的组成
脊神经由前根和后根在椎 间孔处汇合而成,前根属 运动性,后根属感觉性。
脊神经的分布
脊神经出椎间孔后即刻分 为前支、后支,每支内均 含传入、传出纤维。
脊神经的功能
脊神经主要支配躯干和四 肢的肌肉运动和皮肤感觉。
脑神经的结构与功能
脑神经的组成
脑神经是与脑相连的周围 神经,共有12对。
脑神经的分布
脑神经主要分布于头面部, 部分分布于胸、腹腔脏器。
脑神经的功能
脑神经主要支配头面部器 官的感觉和运动,以及部 分内脏器官的感觉和运动。
植物性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植物性神经系统的组成
植物性神经系统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部分。
植物性神经系统的分布
交感神经纤维几乎分布于全身各器官,而副交感神经纤维则较局限,主要分布于头面部、 内脏和血管等处。
人体解剖生理学-神经系统

最新人体解剖生理学 第11章 神经系统讲学课件

最新人体解剖生理学 第11章 神经系统讲学课件

3.神经递质分类
分类
家族成员
胆碱类 乙酰胆碱
胺类 多巴胺、NE、5—HT、组胺
氨基酸类 谷氨酸、门冬氨酸、甘氨酸、GABA
肽类 下丘脑调节肽、ADH、催产素、阿片肽、
脑-肠肽、AⅡ、心房钠尿肽等
嘌呤类 腺苷、ATP
气体 NO、CO
脂类 PG类
(二)受体学说 1.定义:N元和效应细胞膜上能与递质结合的特殊结构.
①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 突触前轴突末梢的AP
Ca2+内流:降低轴浆粘度和 消除突触前膜内的负电位 突触小泡中兴奋性递质释放 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 突触后膜离子通道开放
Na+(主) K+通透性↑
Na+内流,K+外流 去极化
EPSP
②抑制性突触后电位(IPSP) 突触前轴突末梢的AP
(3).根据N末梢释放递质不同,外周N的分类:
①胆碱能N---凡兴奋时末梢释放Ach的N称
之. 包括:
副交感N节前和节后纤维,
交感N节前纤维,
小部分交感N的节后纤维(支配汗腺,骨骼肌
维),
的舒血管纤
运动N.
②肾上腺素能N---凡兴奋时末梢 释放NA的N称之. 包括
大部分交感N的节后纤维.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系统的纤维分类
人体解剖生理学 第11章 神经系统
人体是一个复杂的有机体,各器 官、各系统之间的功能相互联系、相 互协调、相互制约;同时,人体生活 在经常变化的环境中,环境的变化随 时影响着体内的各种功能。这就需要 对体内各种生理功能不断作出迅速而 完善的调节,使机体适应内外环境的 变化。实现这一调节功能的就是神经 系统。
5-HT受体、氨基酸类受体等

神经系统大体PPT课件

神经系统大体PPT课件
康复治疗
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结合康复训练, 促进患者神经系统功能的恢复。
非药物治疗
01
02
03
04
物理治疗
如电刺激、热疗、冷疗等,改 善神经系统功能,缓解疼痛等
症状。
心理治疗
针对患者的心理问题,采用认 知行为疗法、心理疏导等方法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康复训练
通过针对性的训练,改善患者 的运动、语言、认知等功能障
神经中枢
神经中枢概述
神经中枢的组成
神经中枢是中枢神经系统内各级神经元的 聚集地,负责处理和传递信息。
神经中枢包括大脑、小脑、脑干、脊髓等 部分,每个部分都有其特定的功能。
神经中枢的功能
神经中枢的损伤与疾病
神经中枢负责接收、处理和传递信息,协 调身体各部分的功能,维持身体的稳态。
神经中枢损伤或疾病可能导致相应的功能 障碍,如认知障碍、运动障碍等。
社交互动
鼓励患者积极参与社交活动,与他 人交流互动,有助于缓解孤独感, 提高生活质量。
THANKS
感谢观看
02
神经系统结构
脑神经
脑神经概述
脑神经是与大脑直接相连的12 对神经,负责传递大脑与身体
各部分之间的信息。
脑神经的功能
脑神经控制着身体的运动、感 觉、语言、记忆、情绪等多种 功能。
脑神经的分类
脑神经分为感觉神经、运动神 经和混合神经,每种神经都有 其特定的功能。
脑神经的损伤与疾病
脑神经损伤或疾病可能导致相 应的功能障碍,如面瘫、失语
神经系统大体ppt课件
• 神经系统概述 • 神经系统结构 • 神经系统疾病 • 神经系统疾病诊断与治疗 • 神经系统疾病预防与保健
01

11第十一章神经系统

11第十一章神经系统
30
机制: 先刺激轴2
轴2兴奋释放递质(GABA)
轴1部分去极化(Cl-电导↑)
在此基础上再刺激轴1
轴1产生AP幅度↓
轴1 Ca2+内流量↓
轴1释放递质量↓
胞3EPSP幅度↓
特征:是去极化抑制。
胞3不易总和达到阈电位而兴奋 = 胞3抑制
31
(二)非突触性化学传递
(1)非突触性化学结构——曲张体 (2)电突触(缝隙连接)
CO2↑、 O2 ↓→传递障碍。 突触处递质耗竭——易疲劳
35
突 触 传 递 时 程
36
突触的可塑性 (plasticity)
1.概念:可塑性是指突触传递的功能可发生较长
时程的增强或减弱。
2.表现:
强直后增强=强直刺激→突触前膜内Ca2+积
累→持续释放递质→突触后电位增强。
习惯化=重复刺激时,突触对刺激的反应逐渐
26
②回返性抑制:
N元兴奋冲动沿轴突传出
侧支兴奋
突 触
抑制性中间N元


抑制性中间N元

释放抑制性递质

EPSP
突触后膜产生IPSP
兴奋 效应细胞
原兴奋的 N元抑制
回返性抑制 27
回返性抑制 概念:某一中枢N元兴奋时,其传出冲动
沿轴突外传,同时又经轴突侧枝去兴奋一抑制 性中间神经元,后者释放抑制性递质,抑制原 先发动兴奋的N元及同一中枢的其他N元。
8
①功能性作用:N元通过传导AP→递质释放→调
控所支配组织的功能活动;
②营养性作用:N元合成、轴浆运输、末梢经常
性释放某些营养性因子,持续地调整所支配组织的 内在代谢活动。
如: 切断运动N→所支配的肌肉内糖原合成↓、蛋白 质分解↑,肌肉逐渐萎缩;将N缝合,经N再生→所支 配的肌肉内糖原与蛋白质合成↑,肌肉逐渐恢复。

七年级生物(下)神经系统的组成

七年级生物(下)神经系统的组成

神经元的结构
总结词
神经元由细胞体、轴突和树突三部分组成。
详细描述
神经元的细胞体是神经元的主体,包含细胞核、核糖体、线粒体等细胞器。轴 突是神经元的输出线,负责将信息传递给其他神经元或肌肉或腺体。树突是神 经元的接收器,负责接收来自其他神经元的输入信号。
神经元的电生理特性
总结词
神经元具有电兴奋性,能够传递电信 号。
七年级生物(下)神经系统的组 成
• 神经系统概述 • 神经元 • 突触 • 神经网络 • 脑和脊髓 • 周围神经系统
01
神经系统概述
神经系统的定义
神经系统是生物体内由神经元和神经 纤维组成的网络,负责传递和处理信 息,协调生物体的各种生理活动。
神经系统可以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周 围神经系统两部分,中枢神经系统包 括大脑和脊髓,周围神经系统则包括 脑神经、脊神经和植物性神经。
发送运动信号。
脑神经
共有12对脑神经,主要负责传递 大脑与五官、口腔、头部等器官
之间的信息。
植物性神经
分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主 要负责调节内脏器官的活动。
周围神经系统的功能
信息传递
周围神经系统能够快速传递信息,使身体各部分 协调工作。
内脏调节
植物性神经能够调节内脏器官的活动,如心跳、 血压等。
信号的处理
神经元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加 工处理,包括放大、整合和调 制等。
信号的传递
处理后的信号通过轴突和突触 传递给其他神经元。
信号的输出
神经元的输出信号通过轴突和 其他连接方式传递给效应器, 如肌肉或腺体,从而控制生物
体的活动。
05
脑和脊髓
脑和脊髓的定义
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核心部分, 负责接收、处理和传递信息,控

神经系统-文字版ppt课件

神经系统-文字版ppt课件

大多数内脏平滑肌、瞳孔括约肌
效应:平滑肌兴奋(除小肠平滑肌外)
阻断剂:酚妥拉明
2) β受体 分布:
β1
心肌
β2
平滑肌(支气管、胃肠道等)
效应:
兴奋
抑制
阻断剂: 心得宁
心得乐
共同阻断剂:心得安
心三联针: 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
第三节 中枢活动的一般规律
一、反射中枢 定义:中枢神经系统内调节某一特定生理功能
突触后神经元产生IPSP 突触后神经元发生抑制
1.传入侧支性抑制
传入纤维的兴奋冲动
侧支兴奋
抑制性中间神经元 突

抑制性中间神经元 释放抑制性递质
后 膜 产

突触后膜 产生IPSP
EPSP
抑制另一神经元 兴奋一神经元
意义:调控其它神经元,使 反射活动协调同步。
传入侧支
交互抑制
2.回返性抑制
神经元兴奋冲动沿轴突传出
(2)N型受体(烟碱性受体 )
N1 分布:自主神经节突触后膜
N2 骨骼肌终板膜
效应: 节后神经元兴奋
骨骼肌兴奋
阻断剂: 六烃季铵
十烃季铵
共同阻断剂 :氯筒箭毒碱
N1 受体:神经元型N受体, N2受体:肌肉型N受体
2. 肾上腺素能受体(α、β受体)
1) α受体
分布: 小血管平滑肌(皮肤、肾脏、胃肠)
(3)根据功能特性分类: 1)传入神经元(感觉N) 2)传出神经元(运动N) 躯体运动N:骨骼肌 自主N:内脏 3)中间神经元 兴奋性中间神经元 抑制性中间神经元
三、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特征
1.生理完整性 要求在结构上和生理功能上都必须是完整的。

人体解剖生理学第十一章神经系统PPT课件

人体解剖生理学第十一章神经系统PPT课件
包括浅反射、深反射、病理反 射等。
神经系统影像学检查技术
计算机断层扫描(CT)
用于检查颅内血肿、脑外伤、脑梗塞等。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
用于检查脑血管病变,如动脉瘤、血管畸形等。
ABCD
磁共振成像(MRI)
提供高分辨率的脑部结构图像,用于诊断脑肿瘤 、脑血管疾病等。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
PART 05
神经系统与行为关系
REPORTING
感知、学习与记忆过程
感知过程
通过感觉器官接收外界刺激,经神经系统加工处 理形成感知觉。
学习过程
神经系统通过经验积累改变自身结构,形成新的 神经联系和反射。
记忆过程
信息在神经系统中的存储、保持和再现过程,涉 及多个脑区的协同作用。
情绪、动机与意志行为
突触传递
包括电突触传递和化学突 触传递两种方式,前者通 过电信号直接传递,后者 通过神经递质传递。
神经递质与受体
神经递质
01
在突触传递中起中介作用的化学物质,包括乙酰胆碱、多巴胺
、去甲肾上腺素等。
受体
02
位于细胞膜上或细胞内,能与神经递质结合并引起细胞反应的
蛋白质分子。
神经递质与受体的相互作用
03
PART 02
中枢神经系统
REPORTING
大脑结构与功能分区
大脑皮层
覆盖大脑半球表面,负责高级 认知功能,如思考、判断、记
忆等。
大脑白质
位于皮层下方,由神经纤维组 成,负责传递神经信号。
基底核
位于大脑深部,参与运动控制 、学习记忆等过程。
功能分区
大脑可划分为额叶、顶叶、枕 叶和颞叶等区域,分别负责不 同功能,如运动、感觉、视觉

神经系统的概述PPT课件

神经系统的概述PPT课件
6
3. 梭形细胞
梭形细胞(fusiform cell)数量较少,大小不一,胞体呈梭 形,树突自细胞的上、下两端发出,上端树突多达皮质表 面。轴突自下端树突的主干发出,其终末分支可与锥体细 胞形成突触。部分大梭形细胞为GolgiⅠ型神经元,主要分 布在皮质深层,其轴突较长,可伸入到白质,组成投射纤 维或联合传出纤维。
15
3. 脑脊液
脑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CSF)由脉络丛上皮细胞分泌 ,为无色透明的液体,含蛋白质很少,但有较高浓度的 Na+、K+和Cl-。脑脊液充满在脑室、脊髓中央管、蛛网膜 下隙和血管周隙,有营养和保护脑与脊髓的作用。脉络丛 上皮不断分泌脑脊液,又通过蛛网膜粒(蛛网膜突入颅静 脉窦内的绒毛状突起)不断回流入血液(图8-8),形成脑 脊液循环。脉络丛上皮和脉络丛毛细血管内皮共同构成血 -脑脊液屏障,使脑脊液组成保持稳定。
20
二、周围神经系统
(一)神经节
1.脑脊神经节 外包结缔组织被膜,内有神经节细胞(假 单极神经元)和卫星细胞(图8-11),还有平行排列的 神经纤维束(有髓神经纤维)、结缔组织和血管。
2.自主神经节 包括交感和副交感神经节。其中的节细 胞属多极的运动神经元,卫星细胞数量较少,不完全地 包裹节细胞胞体。节内的神经纤维多为无髓神经纤维。
22
小脑皮质
23
图8-1大脑皮质神经元构筑模式图
24
图8-2 大脑皮质锥体神经元 生物素化葡聚糖胺染色 高倍
25
图8-3 大脑皮质 HE染色 低倍
分子层(Ⅰ) 外颗粒层(Ⅱ) 外锥体细胞层
(Ⅲ) 内颗粒层(Ⅳ) 内锥体细胞层
(Ⅴ) 多形细胞层(Ⅵ)
26
图8-4 小脑皮质细胞构筑模式图

神经系统生理学ppt课件

神经系统生理学ppt课件
分泌和免疫等生理功能。
中枢神经系统的可塑性与学习记忆
中枢神经系统的可塑性
中枢神经系统具有结构和功能的可塑性,即在外界刺激或经验作用下,神经系统的结构和 功能可发生适应性改变。
学习与记忆
学习是指通过经验获得新的行为或知识的过程,而记忆则是对这些经验和知识的保持和再 现。中枢神经系统可塑性与学习记忆密切相关,通过神经元突触可塑性、胶质细胞参与等 机制实现学习记忆的过程。
02
根据收缩速度和代谢特征,肌纤维可分为快肌纤维和慢肌纤维

不同肌纤维类型的生理特征
03
快肌纤维收缩速度快,力量大,但易疲劳;慢肌纤维收缩速度
慢,力量小,但耐疲劳。
运动控制与协调
运动控制
中枢神经系统对运动的控制,包括运 动指令的产生、传导和执行。
运动协调
运动控制的生理机制
包括感觉输入、中枢处理和运动输出 三个环节,涉及大脑皮层、基底神经 节、小脑和脊髓等多个结构。
治疗策略
针对不同类型的神经系统疾病,采用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康复治疗等多种手段进行综合治疗。同时,关注患者 的心理健康和社会支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THANKS
感谢观看
自主神经系统的调节与失衡
调节
通过神经递质、激素等多 种方式实现自主神经系统 的调节,维持机体平衡
失衡
自主神经系统失衡可能导 致多种疾病,如高血压、 冠心病、糖尿病等
治疗
针对不同疾病,采取药物 治疗、生活方式干预等措 施,恢复自主神经系统平 衡
05
中枢神经系统生理学
大脑皮层的结构与功能
大脑皮层的分区
感知内外环境变化,调节机体各 器官系统活动,维持内环境稳态 ,实现高级认知功能
神经元与突触传递

人体解剖生理学第十一章神经系统PPT课件

人体解剖生理学第十一章神经系统PPT课件

2.突触前抑制(去极化抑制)
定义:由于突触前膜兴奋性递质释放的减少,使突触后神 经元产生的EPSP减小而产生的抑制现象,即发生在突触前膜 上的去极化抑制。 结构基础:轴-轴突触。 特点:突触后膜的兴奋性无变化,也不产生IPSP,仅仅是 因为突触前膜活动的改变。 发生机制:突触前神经元轴突末梢通过轴-轴突触而产生 去极化,当兴奋抵达该纤维末梢时,产生的动作电位幅度变小, 释放递质减少,由此产生的EPSP 减小,而实现抑制。 生理意义:控制从外周传入的信息,使感觉更集中和清晰
(一)兴奋性突触后电位
突触前轴突末梢的AP——Ca2+内流:降 低轴浆粘度和消除突触前膜内的负电位— —突触小泡释放兴奋性递质——递质与突 触后膜受体结合——突触后膜阳离子通道 开 放 ——Na+ ( 主 ) 、 Cl- 、 K+ 通 透 性 ↑ — —Na+内流、 K+外流——膜电位降低,局 部去极化——兴奋性↑——兴奋性突触后 电位(EPSP)。
突触结构:
①突触前膜 ②突触间隙 ③突触后膜
突触的主要结构特点
神经—肌肉接头部位只有乙酰胆碱一种递 质,而中枢神经系统内的神经递质种类很多; 突触间隙宽度较神经—肌肉接头间隙窄;神 经—肌肉接头后膜是肌膜物化形成的,而经 典突触后膜成分则是神经元不同部位的细胞 膜,而且突触的后膜往往增厚形成突触后致 密区(含有与神经递质结合的相应受体)。
突触后电位的产生过程
突触前轴突末梢的AP
Ca2+内流:降低轴浆粘度和 消除突触前膜内的负电位
突触小泡中递质释放
兴奋性递质 抑制性递质 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
突触后膜离子通道开放
Na+(主) K+
通透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29 脑室系统
图30 脑室系统铸型图
联络纤维 胼胝体
大脑髓质 连合纤维 前连合 ☆ 穹窿
投射纤维
内囊前肢 内囊 内囊后肢
内囊膝
图32 内囊
大脑皮质的组织结构 分子层 外粒层 外锥体层
大脑皮质 内粒层 内锥体层:有巨大锥体细胞, 多形层 称Betz细胞
(三)大脑皮质的分区和机能定位 ♀
大脑机能中枢
脑岛
前正中裂 第1颈神经前根
图9 脑干腹面观
2、背侧面 有后正中沟,薄束结节,楔束结节, 小脑下脚,菱形窝,Ⅳ对脑神经根, 下丘,上丘。
菱形窝内有正中沟,界沟,内侧隆起, 前庭区,面神经丘,髓纹,舌下神经三角, 迷走神经三角等。
第三脑室
蓝斑
正中沟 界沟
四叠体 小脑上脚
小脑中脚 小脑下脚
后正中沟
第二节 中枢神经系统
一、脊髓 (一)脊髓的外形 位于椎管内:
延髓 枕骨大孔脊髓,脊髓圆锥 终丝 尾骨
前正中裂
后正中沟 脊髓表面纵沟
前外侧沟
后外侧沟
后正中沟
后外侧沟
前正中裂
图4 脊髓
前外侧沟
前根-----------
脊神经根
椎间孔 脊神经
后根:有脊神经节
图5 脊髓和脊神经根
脊髓节段: 颈8,胸12,腰5,骶5,尾1--共计31节。 成人腰,骶,尾部脊神经根在出椎间孔前, 在椎管内几乎垂直下行,这些脊神经根在 脊髓圆锥下方,围绕终丝,形成马尾。
图10 脑干背侧面
(二)脑干的内部结构
脑神经核 灰质 脑干 白质 非脑神经核 网状结构
内脏感觉核:孤束核
感觉核 特殊躯体感觉核:前庭N核,蜗N核
一般躯体感觉核:三叉N脊束核,
脑N核
三叉N脑桥核,三叉N中脑核 一般内脏运动核:动眼N副核,
上泌涎核,下泌涎核,迷走N背核
运动核 特殊内脏运动核:三叉N核,面N核,
图图2200 脑脑干干背腹侧面面观
图21 脑正中矢状面 ★
图22 下丘脑模式图
前核 内侧核
背侧丘脑
背层
外侧核
腹前核
腹层 腹中间核 腹后内侧核
腹后核 腹后外侧核
图23 丘脑核团模式图
五、端脑
(一)大脑半球的外形和分叶
额叶
大脑半球分叶
顶叶 枕叶 颞叶 岛叶
额叶 外侧沟
顶叶 颞叶
中央沟 顶枕沟
灰质:中枢内,神经元胞体和树突聚集的部位, 在新鲜标本中呈灰色。
皮质:大,小脑表面的灰质。 白质:中枢内的神经纤维聚集处。 髓质:大,小脑内的白质。 纤维束:中枢内,起止,行程和功能相似的
神经纤维集合在一起。 网状结构:中枢神经系统内灰质和白质相混杂的
结构,其中神经纤维交错成网,神经核 散在其中。 神经:周围部,神经纤维聚集形成的条状物。
二、脊神经 31对脊神经:颈8,胸12,腰5,骶5,尾1。 躯体运动纤维
躯体感觉纤维 脊神经纤维成分
内脏运动纤维
内脏感觉纤维
前支:除胸神经均形成神经丛
后支 脊神经分支
交通支:连接交感干
脊膜支
颈丛
臂丛 神经丛及其主要分支
腰丛 骶丛
膈神经 腋神经 肌皮神经 正中神经 尺神经 桡神经 胸背神经 股神经
疑核,副N核
躯体运动核:动眼N核,滑车N核,
展N核,舌下N核
口诀:一,二,三,三四一十二。
图11 脑神经核模式图(背面观)
三、小脑组织结构 分子层
小脑皮质 梨状细胞层 颗粒层 齿状核
栓状核 小脑核
球状核
顶核
图15 小脑皮质的组织结构
图17 小脑皮质的组织结构
图19 小脑核
四、间脑
背侧丘脑 后丘脑:有内侧膝状体,外侧膝状体 间脑 上丘脑:有松果体,缰三角,丘脑髓纹 底丘脑 下丘脑:有视交叉,乳头体,灰结节
脊髓有颈膨大和腰骶膨大。
图6 脊髓节段与椎骨位置关系模式图
(二)脊髓的内部结构
前角:运动神经元胞体 灰质 后角:中间神经元胞体
侧角:交感神经节前神经元胞体
脊髓
前索
白质 后索
外侧索
中央管
后索
外 侧 索 白质前连合
前索
图7 脊髓
脊髓白质有固有束和上,下行纤维束。
上 薄束,楔束
行 传
脊髓小脑前,后束

脊髓丘脑前束
束 脊髓丘脑束 脊髓丘脑侧束
白质
皮质脊髓束 皮质脊髓前束
下 红核脊髓束 皮质脊束
束 网状脊髓束
内侧纵束
图8 脊髓固有束和上,下行纤维束
二、脑干
端脑 间脑 小脑 脑 中脑 脑桥 脑干 延髓
脑正中矢状面
(一)脑干的外形 1、腹侧面 有前正中裂,锥体,锥体交叉,橄榄, 大脑脚,Ⅲ,Ⅴ,Ⅵ,Ⅶ,Ⅷ,Ⅸ,Ⅹ,Ⅺ, Ⅻ对脑神经根。
神经系统的常用术语 反射:在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内,外 环境刺激作出的规律性反应. 进行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反射弧.
反射弧通常由五个基本部分组成: 感受器,传入神经,反射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感受器 传入神经 反射中枢 传出神经 效应器 图2 反射弧的组成
神经元,神经核,神经节 神经元就是神经细胞,按其功能可分为 感觉(传入)神经元,运动(传出)神经元和 中间(联络)神经元。 形态和功能相似的神经元胞体在神经系统内 中枢皮质以外的部位聚集成的集团称为神经核, 如果神经元胞体在中枢以外的周围部集合在 一起则称神经节。
第四脑室
外侧孔
第四脑室脉络丛 脑脊液
侧脑室 侧脑室脉络丛
3脑室脉络丛 第三脑室
中脑水管
正中孔
蛛网膜下隙 终池
图37 脑脊膜和脑脊液循环
第三节 周围神经系统
一、神经节
脊神经节:假单极神经元胞体
脑神经节:假单极神经元胞体
神经节
双极神经元胞体
交感神经节
自主神经节 副交感神经节
自主神经节内有多级神经元胞体。
闭孔神经 坐骨神经
三、脑神经 12对脑神经:
Ⅰ嗅神经,Ⅱ视神经,Ⅲ动眼神经,
Ⅳ滑车神经,Ⅴ三叉神经,Ⅵ展神经,
Ⅶ面神经,Ⅷ前庭蜗神经,Ⅸ舌咽神经,
躯体运动中枢:中央前回, 中央旁小叶前部
躯体感觉中枢:中央后回, 中央旁小叶后部
听中枢:颞横回 视中枢:距状沟两侧皮质
六、脑脊膜
硬膜 脑脊膜 蛛网膜
软脑膜
脑脊液的循环途径:
第三脑室脉络丛 脑脊液
左,右侧脑室脉络丛 脑脊液 侧脑室 室间孔 第三脑室
硬膜静脉窦 颈内静脉
蛛网膜粒
中脑水管
正中孔
蛛网膜下隙
枕叶
图24 大脑半球的分叶
中央沟,中央前沟,中央后沟 大脑主要沟回 外侧沟,顶枕沟,距状沟
中央前回,中央后回,颞横回
中央前,后回延续到内侧面的部分称中央旁小叶。
图25 大脑半球外侧面
(二)大脑半球的内部结构
大脑皮质
大脑
大脑髓质 基底核
尾状核 豆状核
纹状体
屏状核
侧脑室 杏仁体
图27 基底核
图28 脑的水平切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