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数学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过程 中通过各种数学思想 的渗透 ,引导学生 很快找到解决新 问题 的方法 ,无疑是培养学 生创新能 力的一个 有效途径 。 二、 通过讲授与讨论相结合 。 养创新能力 培 采用讲授与讨论相结合 的民主教学方 式 ,可 以使 师 生之 间建立 合作 、 放 、 开 真诚 、 等 、 融 的密 切关 平 共 系, 让学生产生 “ 安全 ” 感并学会开放 自己, 促使学生 主 动参与 , 积极探索 , 培养学生 的创新能力。
可提 出能否将二元转化 为一元 呢? 要转化就得消 元 , 接 着介绍 消元 法解二 元一次方程组 。在讲解三元一 次方 程组 时 ,很 多同学 就 自然地 想到了将三元一次方 程组
转化 为二元一次方程组来解 。 又如 , 初三学 习了一元一
次方 程后 , 接着学习“ 分式方程” , 时 老师适 时提出这样 的问题 :能否将 分式方程转化为我们学 习过的方程来 解? 有的 同学就知道要将分式转化为整式方程来 解。 这 样 , 习“ 学 四边形 ” 时许 多学生就很 自然地 想到可 以将 “ 四边形 ” 的问题转化成“ 三角形 ” 的问题来解决 。
一
7 式探 究
李兆迎 张厚育 , . (. 1 山东省莱芜市第 四中学 , 山东 莱芜 2 10 ; 7 13 2 . 山东省 济南 热力有限公司 , 山东 济南 20 1 ) 50 4
摘要 : 现代社会 处于团队式发展模 式 , 个人英雄主义 已经逐 步淡化 , 而现阶段 学生倾 向于 自我发展 , 促进 团队 式教 学模 式可以有效地提 高学生的团队意识 , 强学生学习的主观 能动性 , 增 增强学 生的凝聚 力 , 有利 于学生的全 面发展 。本文借鉴 了发 达国家的教育模式 , 组团方案 、 学模 式、 从 教 鼓励机制等 方面探 究 了这一新 型的教 学方法,
一
、
题 目看不 出隐含条件 , 解题 就困难 。挖掘 出隐含条件 , 解题就简便 、 、 快捷 准确 。
例1 已知 y : 、 为实数 , : ! 且y
5+y x 6 的值 。
煎
,
求
分析 : 目中显然有 隐含条件 , 题 如挖掘不 出则 解题
困难 。
其, 次式说 求 :样只 实 二根来 , { , 就能 对 要 这
是X 9x , = =±3 了。但x 3 = 时分母为零 , 故只能是X 一 , - 3 这 样, 求值就轻而易举 了。 例 2 已知 二 次 方程 (- )2(— )+ — = ( ≠c : b e X cax ab 0 b ) + 有两相等 的实数根 , 求证 ,b a e 2=+。 分析 :本题 一般解题方法是 由方程 的判别式 整 理而得到 (b a e 0 即可证得结论 。 当我们发现它 2—— ) , = 而 的隐含条件——各 系数之 和等于0 以后 , 知道它 的根 就 定是 1解题就简便多 了。 , 因此 ,能否充 分挖掘题 目中的隐含条件并加 以适 当运用 , 是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 由此 可见 , 在平时 的中学数学教学过程 中 , 需要我 们灵 活运用 各种数学思想 方法 、教学手段 和教学方法 引导学 生 , 激发学生 的学 习兴 趣 , 积极培养 学生的创新 意识和创新能力 , 并达到提高教学质量 的目的。
第二种解法较为简便独特 ,显然这是创新 思维 的 成果 。由此可 以看 出, 当的问题情景 , 适 强烈的求异精 神, 民主 的讨论 氛围 , 完整的知识 结构 , 丰富 的想象能 力, 是培养创造力的重要条件 。 三、 通过 问题的引申, 培养创新能力 教师在数学教学 中 , 不仅要讲 清基本原理 、 基本 概 念, 透彻分 析解决 问题 的思路 , 应通过对 问题 的多角 还 度审视 ,将 原有 问题 引申为生动活泼的数学思维创造 活动 , 让学生直接参 与探求 思路 的整个过程 , 充分调 动 学生 的积极性 , 中精力于创造构想之 中。 集 如讲授利 用待定 系数法求 解二次 函数解析 式 时 ,
积极 的作 用 。
关键词 : 创新能力; 数学思想方法 ; 堂教 学 课
中 图分 类 号 : 3 . G636 文 献标 志码 : A 文 章编 码 :6 4 92 (0 2 i— 0 2 0 17 — 3 4 2 1 )0 07 — 2
创新 思维是指主动地 、积极地 、独创地发现新事 物、 提出新见解 、 解决新 问题 的一种思 维品质 。创新教
是创新精神 的培养 。 例如 , 在初一学 了一元一次方程 的解 法后 , 接着学 习二元一次方程 的解法时 , 就将转化思想 进行渗透 , 很 多问题将没学过 的问题转化 为学 过的问题来解决 。运 用转化思想化难为 易 , 化繁 为简 , 化未知为 已知 。老师
值 , 总为1求ab 其解 , ,的值 。 通过讨 论 , 同学 们得 出了将x l = 代人 方程 , 到关 得 于k 的方程 ( + bk 9 2 , 4 3 )= . a 再讨论 , : 因为无论 k 为何 值 , 原方程 的解为 1就是这方程总成立。于是得 出 , { 9
育 是以培养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为基本价值取 向 的教育实践 , 是素质教育 的灵魂 。因此 , 中学数学教 在 学 过程 中 , 我们必须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 养。虽然 目 前 我 国在 中小学教学 中大力推行 创新素质教育 ,但 由 于升学指标 的压力 ,许多教师在教 学过程 中只是简单 地采用满堂灌 、 题海 战术 等 , 新素质教育根本无从 说 创 起 。其实 , 如果在课 堂实 际教学 中, 从培养学生创新 能 力 的途径 和方法 出发 , 过数学 思想方法 的渗透 , 通 将讲
老师在讲课 时 , 对于一些 问题 , 述完通常 的解 决 讲 方 法 以后 , 可以 向学生 提 出“ 能不能 改进 ” “ 、 能不能 发 展” “ 、能不 能创新 ” “ 、能不 能怀 疑” 等等这一类 的问题 , 让 同学们 积极思考 , 热烈讨论 。有时 , 同学们 能找到多 种解决方法 ,有 时甚至能找 出比课本或教材例 题更好
Z j
践也证 明 , 这是一条走 出“ 时间加汗水 ”高耗低 效 的应 、 试泥淖 , 向崭新 的素质教育的可行之路。 走 组 团方案 组 团的方法 :人员搭 配对于该教学模 式具有非常 重要 的意义 。如何搭配一个合 理的团队 , 大程度发挥 最 每一位学生 的主观能动性 ,同时促进学生 之间的 团结 互助 , 是该 教学模式 的关键 所在 。组 团首 先要有梯度 , 使得各个 团队之 间势力 均衡 ,从而有效促 进团 队之 间 的竞争 。团队人员成绩要拉开差距 , 并尽量保证每个成 员都有 自己的优势所在 , 这样 利于成员之 间相互帮助 , 增加凝聚力 。组团还要 有倾 向性 , 要使 每个 团队都能有 自己的优 势 , 在德 、 、 和各科之 间搭配 特色 , 智 体 让学生
的方法 。
授与讨论 、 引 申、 问题 隐含条件挖掘等教学 手段 和教学 方法溶 于平 时的数学课 堂教学过程 中 ,完全 可 以实现 提 高 学生 的学 习成 绩 与培养 学生 创新 能 力 的双重 目
的。
通过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 养创新能力 培 在数 学教学中 , 学生思维紊乱现象 较为普遍 , 学生 习惯于单一地 、 孤立地思考 问题 , 只知道 一道一道地解 题, 缺乏进一步概括 、 综合和挖掘提炼某 一类具体 问题 中共 同的数学本质 的能力 。因此 在教学过程 中应该 注
4 3 + b
【一 9 2
=
0 的结论
。
,
:
从求{了 而出一 l4 D 二 = 2
老师随即提出这种方法能否改进 ,能否更 快速得 出结 论?学生 的思维又掀起 了波澜 。经过老师的启发 , 学生 的讨论 , 又得 出下 面 的解法 : 直接 取k O x l 入 = ,= 代
方程就能 求出 = , 将a , l a 再 = x 代人, b一 = 求出 ={。
一
求二次 函数 的解析式 。 由于 问题 的引 申,使学生 的探索活动有 了路标和 灯塔 ,也就增强 了驱动力 ,使 学生的创新 能力得到训 练 。实践表明 , 这样 的训 练无论是从 内容还是从方法上 都 能起 到 固本拓新之用 , 收到 “ 秀枝一株 , 嫁接 成林 ” 之 效, 对培养学生 的创新能力是大有裨益 的。 四、 通过挖掘 隐含条件 , 培养创新能力 数学 教学中 , 问题 的隐含 条件挖掘越 多 , 对 学生辨
为教 育改 革提 出 了一 条新 的 思路 和 方 向。
关键词 : 团队数 学教 学; 梯度模式 ; 育教 学 教 中图分类号 : 3 G62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码 :64 92 (0 2 1 - 0 3 0 17 — 3 4 2 1 )0 0 7 — 2
社会高速发展 已经告别 了以往的个人英雄 主义模 式, 现代 社会 是一个 靠 团队发展 , 合作 共赢 , 同进步 共 的社会 , 要求每个人都要有高度的团队意识 。 了提高 为 学生 的团队意识 , 改变 自我为 中心的思维模式 , 笔者根 据 自己的教学实 际提出 了一种新 型的梯度式 团队教学 模式 。在长期 的教学实践 中 ,笔者发现数学学 科大约 2 %的知识是可 以通过学生 自学 、 0 独立思考就可 以解决 的, 大约7 %的知识是 需要学 生通过合作 探究 、 0 积极讨 论、 集思广益解 决的 , 需要教师 去提示 、 点拨 、 解之后 讲 才能掌握 的只有 1%的知识 。 0 而梯度式 团队教学模式可 以有效提高 课堂效 率 , 激发学生学 习活力 , 创设 一个合 作、 质疑 、 探究 、 交流 、 提升 的课 堂环境 。 自己多年 的实 讲 了课 本上 的例子 :已知一 个 二 次 函数 的 图像 经过 ( ,) ( 1一 1 , 19 三点 , 这个 二 次 函数 的解 析 0 0 ,一 , 1 ) ( ,) 求 式 。之后我做 了如下引 申: 引申1 已知抛物 线经过 ( 3 0 , 10 , : 一 , )( , )顶点 Nx 轴 的距离为2 求此二次 函数 的解析式 。 , 引 申2 已知二次 函数 当x 4 , : = 时 函数有最 大值2 且 , 经过点 ( ,)求二次 函数的解析式。 20 , 引 申3 二 次 函数 有最小 值一 , 函数 的对称 轴为 : 4且 X一 , - 1 图像交x 轴于( , ) , 2 0 点 求这上个 函数 的解析式 。 引 申4 :已知二次 函数 的图像和v 轴交点 的纵坐标 为 一 , 和x 的两交点 的距离 为4 并过点 ( , ) 且 轴 , 1一 ,
一
、
例 如 :已知关于方 程
一
= ,无论k 1 为何
意引导学生从具体 问题 中抽象 出共 同数学方法 。另一 方面 , 数学 思想是 数学方 法的灵魂 , 是知识转化 为能力 的桥梁 。所 以需要 在教学 中不断地引导学生 总结各种 数学方法 的同时 , 注重各种数学思想 的渗透 。如 : 转化 思想 、 数形结合思想 、 方程思想 、 参数思想 、 分类讨论思 想 等等。这样 , 可促进学生迁移 , 而迁移 能力的培养正
【 教法研究 】
浅谈 中学 数学教学 中创新能 力的培 养
周宇红 ( 中国地 质大学 附中 , 湖北 武汉 4" 7 ) 30 4 0
摘要 : 学生创新 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灵魂 。本 文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出发 , 通过数学思想 方法的渗透 , 将讲授与讨论、 问题 引中、 隐含条件挖掘等溶 于数学课 堂教 学过程 中, 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起 到 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