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消息的写作方法和范文(精简篇)-消息的写作范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闻消息的写作方法和范文(精简篇)|消息的写
作范文
篇一
新闻消息的写作方法
(一)采访是消息写作的基础采访不仅是消息写作的基础、也是所有新闻体(尤指新闻报道体裁)写作的前题和基础。
要写消息,要写出好的、有新闻价值的消息,首先要求记者深入细致地采访,占有丰富、典型而真实的材料。
这就要求记者要有较强的新闻敏感,善于获取新闻线索,掌握基本的采访方式、方法,有熟练的采访技巧。
要求记者全身心地投入到实践中去,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上天有路,入地有门,巧问详听,勤记细想,在有限的时间地进行成功的采访,为消息写作做好准备、打下基础。
采访和写作的关系非常密切。
看起来是先有采访、后有写作,前者是认识实际的过程,后者是反映实际的过程,而实际上,采访能力强自然有助于写作效率的提高,而写作能力强,则可做到在采访中心中有数、心里有底、针对性强,从而提高采访的效率。
(二)消息的结构
消息的结构通常指两个方面的意思。
一是指消息的构成,即一篇消息稿内容上的结构成分,一般由标题、消息头、导语、主体、背景、结尾几部分组成。
二是指消息的结构形式,即作者对已过滤的新闻材料进行总体性安排或布局的方式。
消息的结构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 、倒金字塔式结构
倒金字塔式结构是一种头重脚轻,虎头蛇尾式的结构,它把最重要的材料放在篇首,最不重要的材料放在篇末,从导语至结尾按重要性程度递减的顺序来组织安排新闻材料。
它的主要特点是:
( 1
)打破了记叙事的常规,在材料的时间特征上,往往呈现以下公式:
首先是总体性倒叙。
即将最后结果或后发生的却富有吸引力的材料,置于篇首。
其次是局部性倒叙(即倒叙中的顺叙)。
即在局部性倒叙中又用顺叙说明过去一段时间内,开始如何,后来又如何。
最后是总体性顺叙。
即现在正在如何,进一步又如何。
( 2 )它按重要性程度来安排材料,决定段落层次的顺序。
常呈现为重要、次重要、次要、更次要、补充、进一步交待性材料的顺序。
( 3 )它的导语常是直叙型的部分要素导语,它包含了最重要的事实,又往往具有相对独立性,可独立成章,变成简明新闻或一句话新闻。
( 4 )对事过程的叙述往往较简略,每段文字都很简要。
倒金字塔式结构便于受众迅速掌握全篇之精华,满足受众尽快获取最新消息之需求;便于记者迅速报道新闻,将最重要的新闻事实,最先发出去;便于编辑选稿、分稿、组版、删节,如在版面不够时,可从后往前删,无须重新调整段落。
但它也易于造成程式化、单一化的毛病,而且,它比较适宜写时效性强、事单一的突发性新闻,而用它来写非事性新闻、富有人情味、故事情强的新闻,就不太适合。
例如:
中新社北京九月五日电中国中青年新闻工作者的最高奖范长江新闻奖从今年开始进行评奖,以后每两年评选一次。
记者从中国记协和范长江新闻奖基金会今天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凡在评选年度不超过 55 岁的中青年专业新闻工作者均可参加评选。
评选范围包括正式批准登记的报纸、通讯社、广播电台、新闻时事类刊物和新闻电影等单位的新闻编辑、记者、播音员(包括节目主持人)以及从事新闻理论研究、新闻教育的专业人员。
首届范长江新闻奖最多评选采编人员 10 名,是否设提名奖待定。
评选结果将在明年第一季度公布。
据悉,海外新闻工作者参加评选的办法另行拟定。
范长江新闻奖基金会主席、新华社社长穆青任评选委员会主任。
评选委员会由新闻界专家和知名人士组成。
篇二
弄清新闻写作格式
我们都知道一条完整的新闻消息一般有标题、导语、主题、背景及结尾五个部分。
这五个部分组成了新闻的结构,当我们把他的结构弄清楚后写作起来就容易多了,此时只要向里面“加肉”就是了。
那么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新闻写作的格式了。
对于不同的素材只要按照这种格式依葫芦画瓢就能写出好文章来。
标题部分写作
标题顾名思义就是一片新闻稿的主要内容的概括。
为了吸引读者看这篇文章并且愿意看下去,标题就得做到“标新立异”。
新闻标题有主标题、引标题和副标题。
而主标题即标题的主体部分,用来概括全篇文章并有点明立意之用,引标题和副标题则是用来介绍背景、烘托气氛或是对主题予以补充。
在这里说明一下,主标题必不可少,引标题和副标题可以省略。
新闻标题的要求有:准确符合新闻内容;有鲜明的政治倾向和新闻价值;生动新鲜活泼,具体形象并且最好带有文采;文字简练但又包含较多新闻内容。
导语部分写作
导语即新闻消息的开头,它也是对新闻内容的概括但比标题更详细。
在写导语时要求用简明扼要的文字写出消息中最新鲜、
最重要、最精彩的事实,让读者更深层次的了解新闻主要内容并有一定的兴趣。
人们都说导语是“消息中的消息”,因为它是从事实中提炼的精华,有统一全文的作用。
导语写作一般用倒金字塔结构,即把新闻事实中最精彩的部分写在导语的前面。
整篇文章写作也一样可以用这种写作方法,就是让新闻主题中的内容重要性依次减弱。
导语写作有直叙试、设问式、描写式、评论式、对比式、引用式几种方法。
直叙式即直接说明新闻中主要事实,设问式即在导语中说出新闻中要解决的问题;描写式就是对新闻中有特色的事物进行一方描写;评论式就是在开头对新闻事实进行评论;对比式就是把作者观点突出来,引语式就是引用新闻中主要人物的话语。
主体部分写作
主体即全文中心,在导语之后,它是围绕立意展开全文的过程,并问答导语中的问题。
在写作主体时要做到运用的材料具体、充实、有典型意义。
而且主体还要交代时间、地点、人物、原因、事情等五要素。
主体写作顺序因情况而定,有时按时间先后顺序即事物发展顺序写;有时按逻辑顺序即事情的重要程度写,也就是先讲概貌后讲细节。
背景结尾部分写作
背景即对新闻中历史原因的说明或者是环境气候的描写。
它有说明事产生的条及消息的性质意义的作用,同时帮助读者理解新闻并增强说服力。
它可以在主体中出现也可以单独成段。
背景
材料有说明性材料、诠释性材料、对比性材料等集中形式。
说明性材料即是介绍新闻事地理状况、历史环境、政治背景等的素材;诠释性材料则是介绍人物出身经历或产品性能特点的素材;对比性材料就是对新闻事的前后、正反进行对比的素材。
结尾则是文章中最后一段话或一句话,它可有可无,但好的结尾能增加读者对本文的印象,并有所启发。
篇三
九江段4号闸附近决堤30米
两千余军民奋力抢险
本报江西九江8月7日16时5分电(记者贺延光)
今天13时左右,长江九江段4号闸与5号闸之间决堤30米左右。
洪水滔滔,局面一时无法控制。
现在,洪水正向九江市区蔓延。
市区内满街都是人。
靠近决口的市民被迫向楼房转移。
参考资料:《新闻采访与写作》丁晓萍戴永明主编
新闻消息写作特点分析
消息的特点
新闻写作的主要对象是“新近发生的事实”。
怎样通过语言文字来表现这些事实?常写的表现方式有哪些?这些是记者必须知道的专业知识。
消息是新闻写作中最常见的问题。
和通讯等其他新闻问题比较,消息的时效性最强、发表量最大、读者也最多。
以报纸为例,现代报刊自十六世纪问世以来,主要任务一直是传播新闻。
第一家中文的近代报刊是1815年8月在马来西亚的马六甲创刊的
《察世俗每月统纪传》,在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家中文近代报刊是1833年在广州创办的《东西洋每月统纪传》。
也都是以传播新闻为主的。
随着人类进入信息时代,报纸的新闻性越来越重要,发表的新闻占全部的比例也越来越大。
在这些新闻中,绝大多数是消息。
新华社在八十年代初每天编发的“新闻稿”约六万字左右,其中消息占四万字以上。
世界上最大的通讯社美国的美联社和合众国际社,在八十年代初,每天发稿量达300万字,其中三分之二是各类消息,英国路透社,法国法新社每日发稿量约70万字,消息所占的比例在60%以上。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消息,就没有新闻。
这里的消息,指狭义的新闻。
广义的新闻是指报刊的新闻栏里,广播、电视的新闻时间里经常使用的一大类文章体裁。
所以,有人把消息也称作新闻。
消息在它的地位、作用、读者对象、报道要求和写作手法等方面都有自己的文体特点。
根据消息的文体特点,可以给消息下这样的定义:是用概括性的叙述方式,以简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时地报道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也是消息的最大特征。
消息的真实,主要是指构成新闻五要素的时间、地点、人物、事、原因必须真实。
所用的材料,如史实、数字和资料必须准确无误。
一切都要求用事实说话。
如胡乔木所言:“学些新闻还叫我们会用事实来
发表意见,要学会用事实说话,最有力量的意见乃是无形的意见。
”
不发议论或下结论。
记者在消息里通常不用“我”、“我们”、“我的”、“我们的”等第一人称,只能以旁观者身份作理智的叙述。
简短是新闻文体形式上的最大特征,要用最少的语言将最生动、最能说明问题的事实告诉给受众,不许“有闻必录”。
也不能因为追求简短而略掉消息的基本要素。
在报道要求上,消息必须及时新选,“抢新闻”主要是“抢消息”。
在所有的新闻文体中,消息的时效性最强。
“陈年老酒”、“马后炮”、“雨后伞”都与消息无缘。
消息的结构
作为一种特殊的新闻文体,消息有特殊的文体结构。
消息的特点是以直截了当的故事来打动读者,消息报道讲求短小、精粹、新鲜、迅速。
长期以来,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新闻界做出了不懈的努力,逐渐完善了消息的文体结构。
早在十九世纪八十年代,美联社就提出了消息写作应该遵循“新闻五要素”的原则,要求每则新闻有五个W,英文单词When(时间)、Where (地点)、Who(人物)、What(事情)、Why(为什么)的第一个字母均是W,“新闻的五要素”即这五个基本内容,习惯上简称为“五个W”。
新闻的五要素最早是由美联社记者约翰·唐宁写的
一条有关南太平洋沿岸遭受风暴袭击的消息而得名的。
有人认为,还应该在五要素上加上How(如何),成为六要素。
为了一目了然地在消息中将新闻的五要素完美地表现出来。
迄今为止,人们发现消息的最佳结构形式仍是“倒金字塔”式。
它类似于记叙文体写作中的倒叙法。
这种“虎头蛇尾”的结构,是将最重要、最精彩、最吸引人的新闻事实摆在最前面,按重要性依次递减地安排段落。
这种方法恰当地照顾了人们的阅读心理特征:阅读兴趣由于阅读时间的延长而减少,外在的刺激和内在的兴趣是引起人的注意的主要原因,最重视的是第一印象。
在信息大爆炸、生活节奏加快的现代社会,这种接受信息的心理特征更加明显。
另外,阅读新闻的条和要求都决定新闻受众的接受心理求急求快。
有人形象地将“倒金字塔”式称为“吊胃口”式,利用读者重视第一印象的心理制造强烈的外在刺激,迫使受众“一见钟情”,再利用读者的好奇心理达到传播新闻的目的:看了标题即知道了新闻的大意,读了导语便被吸引,愿意继续看下去。
最常见的消息有动态消息、综合消息、经验消息和述评消息。
动态消息是关于发生或正在发生的国内外重大事的报道;综合消息是一种综合反映国际国内不同地区,不同单位的同类或近似情况的新闻报道;经验消息又称典型报道,是对某地区、某部门或某单位在工作中取得新鲜经验的报道,有别于“工作总结”
和“工作简报”;述评消息是一种夹叙夹议,边评边议,兼有新闻和评论两种作用的新闻体裁。
最常见的消息是动态消息。
“倒金字塔”式的消息一般由新闻标题、导语、主体、背景材料和结尾等五个部分组成。
每个部分都有自己的写作特点和要求。
标题的任务是立刻抓住读者,给读者留下深刻的第一印象,是消息内容的精华,要求鲜明、生动、醒目地点明主题。
新闻标题与一般文章标题的差异是,新闻标题具有多行性、层次性和直观性,不能像文学类文章采用意象性标题。
消息的标题通常由正题、引题和辅题三项、正题与辅题、正题与引题组成,也可以只要正题。
正题标在中间,用来点明消息的主要事实,不能省略。
标在“正题”之上的
题目叫“引题”,也称“眉题”、“肩题”,用来说明新闻事实的意义,揭示消息的内容要点、新闻来源、行为主体以及该条消息产生的条、背景等,也可以用来烘托气氛,起引出正题的作用。
排印在“正题”之下的是“辅题”,也称“副题”、“子题”,用来披露消息中的某些重要事实或具体细节,对正题起补充作用。
导语,是消息的开头。
要求用极简要的文字介绍消息的主要内容。
主体位置在导语之后,要求以充足和典型的材料,对导语涉及的消息的内容进一步扩充,作深入的阐述和说明。
背景材料是为了帮助读者理解消息,对产生消息的特定的历史背景和环境进行必要而适当的交代。
如新华总社早在1948年就在通报中指
出:“新闻不注意说明必要的背景,如它与周围事物的联系,它的特殊性与一般性,它在整体中的地位,其结果是故意不让人看。
”
如毛泽东在《中原我军占领南阳》的消息中,以具体的史实和民间传说作背景,点明南阳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说明了我军占领南阳的重大意义。
结尾是消息的收尾部分,可有可无。
常有概括性地小结消息内容、写出新闻事实的发展趋势和号召及鼓励等方法,对主题起升发作用,切忌画蛇添足。
文无定法,消息也无定式。
随着新闻业的迅猛发展,人们发现“倒金字塔”式并不是消息的唯一结构模式。
人们甚至发现了采用顺叙的“反转倒金字塔”结构。
国内外的新闻都逐渐向散文化、特写化发展,追求一气呵成的自然效果,消息与通讯的界限不再如过去泾渭分明。
怎样写导语
首先请看美联社记者约翰·唐宁写的一条消息的导语:
“萨莫亚·阿庇亚三月三十日电:南太平洋沿岸有史以来最猛烈、破坏性最大的风暴,于三月十六日、十七日横扫萨莫亚群岛。
结果,有六条战舰和十条其它般只要么被掀到港口附近的珊瑚礁上摔得粉身碎骨,要么被掀到阿庇亚小城的海滩上搁浅。
与此同时,美国和德国的一百四十名海军官兵有的葬身珊瑚礁上,有的则在远离家乡万里的无名墓地上,为自己找到了永远安息的场所。
”
这是世界新闻史上被奉为新闻五要素的经典之作的一则消息的导语。
它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为什么五要素一应俱全,受到美联社的称道,该社随即要求各地记者以此为楷模发消息。
数十年后,消息写作五要素的原则,被世界各地新闻工作者普遍承认和接受。
直到今天,虽然消息的写作模式大大增加,传统的“倒金字塔”式结构受到现代的“反倒金字塔”结构的挑战,但是人们从来不曾怀疑过消息写作五要素的原则。
从约翰·唐宁的这则导语中可以窥见导语的写法。
晋朝文论家陆机在《文赋》中说:“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
”
导语正是要达到这种效果,在消息中起着“一语定意”的作用。
如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言,“启行之辞,逆萌中篇之意。
”
记者写新闻时最见功力的就是写好导语。
导语最忌讳的是空泛、冗长和公式化。
要求简短、生动,所介绍的消息要新鲜、确实。
西方新闻界曾规定导语不得超过21个字。
导语要精练,写进导语中的单位名称、专门名词、人名、头衔、事实、数字、细节不要太多,只要言之有物,五要素俱全或两三个要素俱备即可。
导语写作的常见方法有以下几种:概括式导语是把消息的各项内容概括归纳,浓缩成一两句话,适用于主题严肃、内容复杂的动态性消息和经验性消息;描述式导语,也可以分为叙述式导
语和描写式导语两种。
叙述式导语的特点是用概述的方法,简明扼要、开门见山地写出最重要、最新鲜的事实;描写式导语要求对主要事实或有意义的侧面作简练生动的特色描写;提问式导语是采用设问的方式,把新闻报道中已经解决的问题先用疑问句式鲜明地提出来,造成悬念,然后再用事实加以回答;评论式导语是先概述最重要的事实,然后发表评论,做出判断;对比式导语是通过对报道事物的纵横对比,达到“不见高山,不知平地”的效果;比兴式导语采用“即物起兴”的手法,通过引用诗句、谣谚或是比喻象征性的描写,再引出所要叙述的新闻事实,我国是诗国,古诗词佳句众多,常借诗起兴;摘要式导语常用摘取数据或有可比性事例的手法突出新闻的要点,与对比式导语相似。
导语的写法很多,应该因文(消息内容)和因人(接受者)而异。
如比兴式导语的文艺性较强,但对接受者的文化水平要求较高。
无论哪种方式,都必须坚持“立片言而居要”的基本原则,不能因注重形式而本末倒置。
怎样写主体
先写导语,接着写主体。
主体是消息的展开部分,也是消息的主题部分,主体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整条消息的质量。
因此,要高度重视。
写作主体的原则是要对导语所概括的事实进行详细的叙述,导语的目的是开宗明义,主体是用具体、典型的材料回答导语提出的问题,目的是揭示主题。
必须围绕导语提出的问题展开。
标
题、导语、主体如同三个从小到大的环,大环包括小环,最小的环标题是新闻中最突出的事实。
他们之间的关系不是单纯的环环相扣、后者补充说明前者的关系,而是在重复叙述同一新闻事实,叙述的方法有简繁差异,标题最简略,导语次之,主体最复杂。
因此,三者的语言要力求避免重复。
一篇新闻的主体常常具有两部分的内容:对导语提出的主要新闻事实、问题或观点,进一步用事实作具体的阐述和回答,使导语的内容更加明朗清晰,使新闻的诸要素更为明确和详尽;用附加的材料来补充说明导语中未涉及的新闻内容,通过背景材料说明新闻的来源、背景及意义,使新闻主题更加突出明确,新闻的内容更加充实饱满。
主体要求条理清楚,语言简洁。
消息是记述性文体,叙述的常见方式有顺序、倒叙等,其中顺序又分为两种:按照事发生、发展的时间的顺序进行叙述,按照事物的内在联系或是人们认识问题的逻辑顺序进行叙述。
因此,消息主体部分的结构大体分为三种形式:根据事实的前后次序的排列层次,按时间顺序步步推进,层层深入,通过展示事实的全过程给读者明晰完整的印象,也可以由远及近地倒叙;按照逻辑顺序写作,根据事物的内在联系和问题的逻辑层次,通过展示点面关系、并列关系、因果关系、主次关系完成倒叙,可以依次阐述,也可以先突出结论性的事实,再交代产生这一事实的原因;将时间顺序和逻辑顺序结合来安排内容。
由于消息体裁要求短小、单纯和简洁,特别是动态
消息,不适作太多的分析渲染和叙述描写,一般不采用时间顺序和逻辑顺序相结合的方式写作主体。
主体写作的总原则是:材料充实,客观准确,用事实说话;语言简洁,力求生动,用易于传播的平实的大众化语言;篇幅紧凑,言简意赅,不要空泛议论。
古人说:“文章要有曲折,不可做直头布袋。
”
诗人袁枚也说:“文似看山不喜平。
”
写作主体要适当运用倒叙、插叙等不同叙述手法,避免结构平淡、行文呆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