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损检测工艺方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损检验




编制:XX
目录
总则
工程概况
编制依据
检测工序
检测人员的资格要求
检测部位的状态
射线检验方案
着色检验方案
磁粉检验方案
检验记录、报告及底片
检测人员的数量
检测主要设备、材料
质量保证措施
安全施工保证措施
1.总则
本方案是用于XX工程施工过程中无损检测的指导性文件。

施工过程中遇到本方案未涉及问题的处理参见设计图纸和相关技术标准。

2.工程概况
XX位于上海市漕泾化学工业园区内,装置共分为生产车间、管廊、罐区1、罐区2、装桶间、装卸站台等6个区域,该工程的无损检测特点为:管道焊口小,底片编号复杂,施工质量要求高,拍片难度大.
3.编制依据
1)德希尼布天辰公司提供的拜尔涂料系统上海有限公司聚异氰酸酯装置安装工程
的招标文件及附图
2)德希尼布天辰公司提供的工艺管道施工图
3)德希尼布天辰公司提供的管道安装布置及设计说明
4)GB50235 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5)JB4730 压力容器无损检验
6)GB50236 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7)GB 4792 放射卫生防护基本标准
8)GB 6417 金属熔化焊焊缝缺陷分类及说明
9)GB 9445 无损检测人员技术资格鉴定规则
4.检测工序
无损检测工序如图1所示
图1:无损检测工序图
5.检验人员
1)从事射线检验的人员,必须持有国家有关部门颁发的,并与其工种和级别相适应
的资格证书,同时,亦需持有国家卫生防护部门颁发的射线安全操作资格证书。

2)底片评判人员必须具有Ⅱ、Ⅲ级资格证书。

6.检测部位的状态
1)焊缝及热影响区的表面质量(包括余高高度)应经外观检查合格。

表面的不规则
状态在底片上的图象应不掩盖焊缝中的缺陷或与之相混淆,否则应做适当的修
正。

2)多层多道手工施焊的横焊焊缝其余高应进行打磨,以满足焊缝质量评定的要求。

7.射线检验方案
1)执行标准与合格等级
a)JB4730 压力容器无损检验检验质量AB级合格级别Ⅱ级。

b)本方案不包括管子厚度大于8mm 的焊缝的射线检验。

2)透照方法、源与透照张数
a) 透照方法与透照张数见表1所示
1
b) 本方案使用的透照方式示意图如图2、图3和图4所示。

3)胶片
胶片的选用按表2所示.
4)增感屏
使用铅箔增感屏,前屏厚度、后屏厚度均为0.1 mm厚。

图4:双壁单影透照示意图
源 胶片 备注 г 天津Ⅴ型或相类似的细颗粒的胶片
胶片的固有灰雾度不大于 0.3
X Agfa-D7或相类似的胶片 5)象质计
a) 象质计的选用
象质计采用JB4730-Ⅲ像质计.
b) 象质计的放置
● 采用双壁双投影法透照时,一般放置在环缝上余高中心处。

● 采用双壁单投影和分段透照时,象质计一般放置在胶片一端与管表面间
(被检区长度的 1/4 处)。

6) 标记
a) 定位标记
表明焊缝透照部位的定位标记应为铅质符号,又可分为中心标记()和搭接标记(↑) (当分段透照时称为有效区段标记)。

b) 识别标记
被检的焊缝附近应有下列铅质识别标记:装置编号、管线编号、材质、厚度、焊工号、焊缝编号、部位编号和检验日期。

如系返修的焊缝,其透照部位还应有返修标记。

7) 标记位置
定位标记和识别标记离焊缝边缘至少 5mm 。

采用双壁双投影法透照时具体位置见图5所示。

采用双壁单投影法透照时如图6所示。

8) 透照的几何条件
a) 射线源至钢管外表面最小距: 600mm 。

b) 在特殊情况下, 射线源至钢管外表面最小距可以不受上述最小焦距的限制。

但对焊缝的像质计灵敏度必需需达到规定的要求。

胶片源
胶片

胶片

焊缝成像
装置代号焊口号焊工号底片号
区域代号管线代号
中心标记
像质计
拍片日期
材质厚度
h)水迹去除。

水洗结束后的底片应浸入含有0.1%左右洗涤剂的水溶液中约
10s,以使水从底片表面均匀流下,缩短干燥时间,避免底片上出现水迹。

i)干燥。

底片一般可在常温下晾干或放入有除湿机的房间里晾干,也可用不
高于 60 ℃的烘干箱烘干。

11)底片质量
a)象质指数
底片上应清晰显示出象质计钢丝影象。

透照厚度与象质指数的关系见表4。

透照厚度的确定见表1。

b)底片黑度
黑度底片有效检出范围内焊缝成象区的黑度范围应为 X射线:1.2 ~ 3.5 ;
X射线:1.8 ~ 3.5 。

黑度底片包括固有灰雾度。

c)标志
底片上应清晰地显示象质计、定位标记和识别标记。

d)不应有的假缺陷
底片有效评定区域内,不应有因胶片处理不当引起的假缺陷或其它妨碍评
定的假缺陷。

12) 评片
a)评片时应在光线较暗的室内进行,并避免使底片表面产生反射的光源。

b)评片时应选用专用的观片灯,其应具有可调观察底片成象区最大黑度为
3.5 的亮度、照明区域应能遮蔽至所需的最小面积。

c)评片时允许使用低倍放大镜(小于 5 倍),辅助观察底片的局部部分。

13) 焊缝质量合格标准
a)一般规定:
●长宽比大于3的气孔的评级与条状缺陷相同。

●圆形缺陷的直径≤0.5mm时不计。

●圆形缺陷的直径与点数的换算关系如表5所示。

表5:圆形缺陷的直径与点数的换算关系
●不得有裂纹、未熔合、未焊透、根部内凹。

●圆形缺陷点数:在10×10mm评定区内不超过3点且圆形缺陷的直径小
于工件厚度的1/2。

●条状缺陷
➢单个条状缺陷的长度L:≤4 mm。

➢当一直线上两个或两个以上条状夹渣相邻间距小于较小夹渣长度
时,应作为单个连续夹渣处理,间距应计入夹渣长度。

➢条状缺陷总长∑L
➢在任意直线上,相邻两夹渣间距均≤6Lmax(Lmax为相邻缺陷中
的长者)的任何一组夹渣,在12倍的管子厚度内条状缺陷总长∑L
≤管子厚度。

管子厚度不足4 mm 时按4mm计算。

当检验区域
不足12倍的管子厚度时条状缺陷总长按比例进行折算,折算的长
度小于4mm时按4mm计算。

●Ⅰ级焊缝或母材厚度小于或等于5mm 的Ⅱ级焊缝内,在评定框尺内不
计点数的圆型缺陷数不得多于10 个。

●在评定框尺寸内,同时存在几种类型缺陷时,应先按各类缺陷分别评级,
再将各自评定级别之和减 1 作为最终级别。

●底片端部有条状缺陷时,应与相邻底片接长观察评定。

8.渗透检测方案
1)执行标准与合格等级:JB4730压力容器无损检验合格级别Ⅰ级。

2)渗透检测剂选用DPT-5(溶剂去除型着色渗透剂—快干显象剂)。

3)检测步骤:前处理渗透去除多余渗透剂显象观察
记录后处理。

4)表面准备范围从检测部位四周向外扩展25mm进行前处理。

5)保证被检测部位被渗透剂完全覆盖并在整个渗透时间内保持湿润状态,在15—
50℃的温度条件下,渗透时间≥10分钟,当温度<15℃时应适当延长渗透时间,延长渗透时间的长短用灵敏度对比试块校验以确定时间。

6)去除多余渗透剂,应先用干净不脱毛的布依次擦洗,直至大部分多余渗透剂被
除后,再用有清洗剂的干净布擦洗,不得往复擦拭或清洗剂直接喷洗被检表面。

清洗之后应使工件表面自然干燥。

7)喷施显象剂前应充分搅动显象剂,喷施时,喷嘴离被检面距离为300—400mm,
喷洒方向与被检面夹角为300—400,显象层应薄而均匀,不可在同一部位反复
多次施加,显象时间不少于7分钟。

8)观察显示迹痕应在施加显象剂后7—30分钟内进行,被检面可见光照度>500Lx。

9)若进行复验,必须对被检查表面进行彻底清洗,同时应保留足够的干燥时间。

10)缺陷显示迹痕的评定与记录
a)不得有裂纹、横向缺陷及长度>1.5mm的线性缺陷显示、单个缺陷显示尺
寸≥4mm的圆形缺陷。

b)在35×100mm区域内缺陷显示的累计长度应≤0.5mm 。

c)发现超标缺陷,必须打磨消除并经复验合格。

同时应通知质检人员
9.磁粉检测方案
1)器材:
a)手携式磁粉探伤仪:当磁轭间距为200mm时其交流提升力≥44N。

b)磁粉颜色:应与工件表面形成较大的对比度,磁悬液浓度应控制在
10~20g/l。

c)灵敏度试片型号:A—30/100μm。

2)操作方法
a)采用连续法通电磁化,停施磁悬液至少1秒后才可停止磁化。

b)被检工件每一被检区应进行两次互相垂直的磁化检测。

c)磁极间距应控制在50—200mm之间,检测的有效区域为两极连线两侧各
50mm的范围,磁化区域每次应有15mm的重叠。

d)发现磁痕,应再次磁化,以确定其是否为缺陷磁痕。

e)在每条焊缝检测结束时应用灵敏度试片验证检测灵敏度。

若不符合要求,
应进行复验。

f)在检测时,被检面处可见光照度不小于500Lx。

3)磁痕评定与记录
a)长宽比>3 的缺陷磁痕,按线性缺陷处理,长宽比≤3的缺陷磁痕,按圆
形缺陷处理。

b)缺陷磁痕长轴方向与焊缝夹角≥30°时为横向缺陷,其它按纵向缺陷处
理。

c)两条或两条以上缺陷磁痕在同一直线上且间距≤2mm 时,按一条缺陷处
理,其长度为两条缺陷长度之和加间距。

d)长度<0.5mm 的缺陷磁痕不计。

10.检验记录、报告及底片
1)检验记录的要求:原始记录、报告的格式见公司样表。

操作人员应按要求填写。

2)焊缝透照后应写出检验报告,其内容至少应包括:工程名称、检验部位、检验
方法、透照规范、缺陷名称、评片级别、返修次数及日期等。

3)射线检验底片应按序整理,以便与查寻。

11.检测人员的数量
1)检测人员的数量见表5。

表5:检测人员的数量安排表
2)具体人员和安全作业证复印件见1:《BAYER项目无损检验人员资格证登记表》
12.检测主要设备、材料
无损检测主要设备、材料见表6:
表6:无损检测主要设备、材料
13.质量保证措施
1)施工前,技术人员应向有关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对关键工序应重点交底,
没有进行技术交底不得进行施工。

2)教育全体施工人员,加强质量意识,严格执行工艺纪律,发现质量问题及时整
改。

3)严禁无证人员上岗操作。

现场检测必须有Ⅱ级或Ⅱ级以上的人员在场,所有评
定必须一人评定另一人审核。

4)认真做好技术文件、检验记录、交工资料等资料管理工作,做到工程交工技术
文件齐全、准确,并及时、完整归档。

5)无损检测质量体系如图7所示。

图7:无损检测质量体系
14.安全施工保证措施
1)施工过程中应严格遵照公司规定的各项安全管理制度,指定专人负责安全。


时还应执行下述规定:
a)探伤作业必须严格执行作业票制度。

并拉好警戒线,夜间应设置警戒灯。

b)曝光过程中操作人员应带报警器及其它防护用品。

c)高空作业时谨防坠落。

d)射线探伤仪的安全状况必须作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并落实到专人。

e)射线透照前应妥善做好必要的准备工作、行之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故障
排除的应急措施(见《射线防护管理制度》),调查现场及其周围公众分布情
况,提前发出照相通知。

划定安全防护区域,且在其边界置放醒目的警告
标志。

必要时需设专人警戒,以确安全。

一旦发生意外事故应立即封闭现场,
并及时上报,设法尽快排除。

铺设控制缆时,应检查弯曲半径不得小于
500mm,检查控制缆连接部件是否拧牢,阳接头是否损坏。

操作应灵活,
无卡死现象。

f)工作结束,应妥善收回设备,同时做好相应的记录。

2)无损检测安全体系如图8所示。

图8:无损检测安全体系
- 11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