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建筑设计特色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岭南建筑设计特色
【摘要】该文结合岭南建筑的形成背景,阐述了岭南建筑的设计特色,并且通过中山纪念堂细致的阐述了岭南建筑设计在具体工程中的表现。
【关键词】岭南建筑;设计风格;中山纪念堂
1 引言
中华建筑体系是世界建筑史上体系完整、最富有民族特征的建筑体系之一,岭南建筑体系是中华建筑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中国传统建筑体系的一个重要分支。
建筑是人类在历史的长河中为自身创造的物质环境,同时又是精神文明和综合艺术的承载体,是社会文明演进与历史发展的积淀和见证。建筑的创造与发展,建筑体系的构设,建筑风格的形成,必然受到自然环境、社会历史和经济条件、人文意识的制约。岭南建筑同样如是。
2 岭南建筑概述
2.1 自然环境
岭南位于中国南方,因在南岭(又称五岭)之南得称。岭南地形复杂。广东背靠五岭,面向南海,与海南岛隔琼州海峡相望。广东境内,有山地、丘陵、台地和平原,还有岛屿及漫长的海岸线。山地面积占总面积的35.3%,主要分布在粤北、粤东和粤西的内陆地区。复杂的地理条件,是造成岭南建筑形制上多元化的重要因素之一。防风、防雨、防腐是共同的要求,以后发展起来的岭南建筑,
不论是木、石、砖构,都十分注意抗击自然袭扰功能。气候条件对岭南建筑注重通透的共同风格特色,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2.2 历史背景
岭南的历史进程,决定了岭南建筑相应的发展时期。大致是先秦及以前是萌芽时期,秦汉至南北朝是起步时期,唐宋五代是形成时期,明清是成熟时期,晚清及民国是演变时期。岭南历史的演变必然具体地反映到建筑上。比如军事上,秦汉时期兴建的堡城塞峰,反映了这一时期巩固统一与割据守土的斗争;明清时期卫城所城、炮台烽隧的营建,表明了岭南在抵御外伤、镇压反抗、巩固封建统治上的重要战略地位。至于烈士陵园、纪念碑等建筑的构建,表明了近代岭南的觉醒和斗争之激烈。
2.3 岭南建筑形成的民俗文化背景
岭南建筑的民俗文化背景可分为内、外部因素来分析。就内部状况而言,岭南地区土著文化为百越文化。随着北方汉民族的大规模迁移南下,融合衍变为属于汉文化的广府、客家和福佬三大民系为主体的多元文化组合,大体可划为四个文化区及相应的文化核心区和文化亚区。就外部因素而言,岭南周边的地域文化,视其发展与传入状况及毗邻位置,因时因地有不同的影响。比如,秦汉以前,较多受到楚文化的影响,秦汉以后,中原文化、两湖文化、江南文化先后省较大影响。粤北受湘赣文化,粤东受闽南文化的影响更为宜接,尤其是幅佬文化,其命名已点出这一民系文化的直接渊源。
3 岭南建筑设计特色
3.1 岭南建筑风格特色
岭南建筑具有独特风格,既融汇了多元的文化因素。又受到岭南的自然、经济、人文条件所制约,主要表现为:
3.1.1 既保留古制,又融汇中西
岭南建筑既有保留古制的—面,又有融汇中西方的另一面。岭南沿海尤其是广州一地得海上交通之便,中外文化交流十分活跃。岭南近代建筑更多表现出中西合壁的特征。梅县联芳楼正面为西方古典主义、“万秋楼”正面为双柱式三角门楣,后部都是传统的客家围屋。
3.1.2 既有地域共性,又各呈异彩
总体来说,岭南建筑的风格是轻巧通透。所谓轻巧,一是体量较小,普遍不及中原或江南建筑的宏敞高大。二是一般来说外表不够北方建筑之威严,也不及江南建筑之俊逸。所谓通透,是指建筑从整体上注意通风透气,既有利于建筑材料的防潮防虫,延长寿命,更着眼于长夏无冬的气候条件下,居住活动的舒适凉快。岭南建筑注重从整体环境设计束达到降温效应。
3.2 岭南建筑技术特色
岭南建筑作为中国建筑的一个分支,其建筑技术具有中国建筑的基本特征。
在结构方式上,在中国建筑木构架体系中,主要有抬梁、穿斗、井干等结构方式,抬梁式木构架使用范围最广。在岭南却普遍采用穿斗式,也有一些大中型堂屋采用两端山面穿斗式,中央诸间抬梁
式的混合结构法。穿斗式结构较抬梁式结构简单。在地基处理上,沿海地区针对地势低下,地下水位高,采用一些有地方特色的工艺技术。在防风措施上,除了以风水形式讲究建筑探址.注意方位高下之外,还重视绿化的防风作用。珠江、韩江三角洲平原上采用低层数、高密度的建筑群体布局,使单体连为整体、积小体量为大体量,提高了抗风能力。在防洪水利措施上。蛤南多雨,河网纵横,地近海澳,防拱排涝成为岭南建筑挑战环境之课题。首先是重视开渠以及涵道建设,以保证城乡日常生活和农业灌溉排涝的基本条件。
3.3 岭南建筑工艺特色
岭南建筑工艺注重装饰,有的建筑物本身就是一个雕刻装饰艺术的宝库。岭南地区建筑装饰手法现在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特色。
3.3.1 实用与艺术结合,结构与审美综合
对关系建筑结构又是立面上最显眼的重要部位,诸如屋脊、墙头、不同墙面转折处,细部收口等部位,通过装饰手法使之不至于单调,而且更加坚固。
3.3.2 装饰题材上不仅广泛采用传统题材,更突出了岭南地方特色
岭南建筑装饰所采用的题材.几乎囊括了传统的民间装饰题材,有历史故事、神话传说、渔耕樵读的日常图景、戏曲小说场面、吉祥如意图案、虫鱼麟甲、走兽飞禽、奇花异草、龙风麒麟、山水胜境、亭台楼阁,甚至名人诗句、名家书法。
3.3.3 建筑装饰工艺丰富多彩
主要有三雕(石雕、木雕、砖雕)、二塑(陶塑、灰塑)、嵌瓷、琉璃、壁画,还有金属(铸铁、铸铜)、玻璃(蚀画)等其他手艺。
4 中西合璧的岭南建筑——中山纪念堂
图1 中山纪念堂正面图
中山纪念堂位于广西梧州市中山公园内,民国10—11年(1921—1922年)孙中山曾3次到梧州从事革命活动,发表重要演讲,召开军事会议,组织北伐工作。孙中山逝世后,梧州人民为纪念他的丰功伟绩,在李济深的倡议下,筹建中山纪念堂。于1927年夏动土施工,1929年10月落成,是中国最早建成的中山纪念堂。中山纪念堂占地面积1630平方米,建筑的平面呈“中”字形,采用中国古典宫殿式与西洋教堂式相结合的建筑理念设计,这与孙中山先生博采世界先进思想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胸襟相吻合。纪念堂的主体建筑分前、后厅,两厅之间有三门相通,前厅正中有三扇大门,厅左右两翼对称。
图2 中山纪念堂侧面图
中山纪念馆由我国著名的建筑师吕彦直因设计中山纪念堂而名扬中外。中山纪念堂主体是一座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八角形宫殿式建筑,上部是八角攒尖重檐歇山顶,檐下朱红色大石柱烘托着彩绘的廊檐和拼花图案的天花板。红柱黄砖衬着宝蓝琉璃瓦盖。梁柱周围装饰这民族风格的彩色图案,金碧辉煌。大礼堂正门上方,挂又孙中山手书的“天下为公”四字横匾,礼堂内看不见一根柱子,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