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染织纹样浅析..

合集下载

宋代染织工艺

宋代染织工艺

宋 缂丝富贵长春
宋 宋 缂丝紫芝仙寿图
缂丝花间行龙

缂丝花鸟图轴
缂(kè)丝,又称“刻 丝”,是汉族传统丝绸艺术 品中的精华,一种极具欣赏 装饰性丝织品。 宋元以来一直是皇家御用 织物之一,常用以织造帝后 服饰、御真(御容像)和摹 缂名人书画。 因织造过程极其细致,摹 缂常胜于原作,而存世精品 又极为稀少,是当今织绣收 藏、拍卖的亮点。常有“一 寸缂丝一寸金”和“织中之 圣”的盛名。
一. 锦绫
·锦
宋锦多采用写生花和 遍地锦纹样,组织规律 严整,色彩复杂,沉静 而淡雅,与唐代丰富的 团花有了很大的不同。
花卉纹锦(南 宋)
几何“宋锦”纹样
丰富多变的几何 纹,成了宋代独特的 纹样之一。 宋代几何纹的流行 是因为富于理性结构 特点的几何纹符合宋 代人的审美逻辑,同 时纹样寓意也带着吉 祥的意思。
· 绫
宋代是绫、罗织物 生产的高峰时期。宋 朝的官服、官诰、度 牒和书画的装潢都需 要大量用绫。
金黄色牡丹莲花童子纹绫 (宋)
宋代染织纹样的配色都具 有清淡柔和、典雅庄重的艺 术特色。 宋代染织纹样的配色深受 当时审美思想的影响,写实 风格,表现是典雅庄重的色 彩倾向。
· 宋锦
.
宋锦
缂丝
缂(ke)丝是一项历史悠 久,织法特殊的丝织工艺, 缂丝的制作原理极其简单, 但过程却十分繁复。
宋绣针法细密,图案严 谨,格调高雅,色彩秀 丽,当时皇帝的龙袍, 官员的朝服,乌纱帽, 朝靴皆为宋绣精品。
图为宋皇帝朝服
宋代刺绣之作,除为有用品 外,尤致力于绣画。 宋代刺绣之发达,由于当时朝 廷奖励提倡之故。 徽宗年间又设绣画专科,使得 刺绣人才一批一批出来。 宋代宋绣工艺达到鼎盛时期, 北宋灭亡,开封长年战乱,才导 致宋绣一蹶不振,濒于失传。

宋代纹饰特点

宋代纹饰特点

宋代纹饰特点宋代(960年-1279年)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其文化艺术水平达到了较高的峰值。

在宋代的艺术领域中,纹饰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艺术表现形式。

宋代纹饰特点突出的地方在于其纹样细腻精致、丰富多样,形式美观大方,且寓意深远。

一、纹样细腻精致宋代纹饰的特点之一是纹样细腻精致。

宋代的纹饰制作工艺发展非常成熟,工匠们在制作纹饰时注重细节,追求精雕细琢。

无论是在陶瓷器上的纹饰,还是在织物、木雕、金银器等艺术品上的纹饰,都能够看到精细的纹样处理。

纹样的细腻使得宋代纹饰具有一种高雅、精致的美感。

二、丰富多样的纹样宋代纹饰的特点之二是纹样丰富多样。

宋代的纹饰十分丰富,包括了各种各样的动植物、人物、山水等元素。

在陶瓷器上,常见的纹样有花卉、鱼、鸟、虫等;在织物上,常见的纹样有云纹、水波纹、云雾纹等;在木雕和金银器上,常见的纹样有龙纹、凤纹、麒麟纹等。

这些纹样的丰富多样使得宋代纹饰呈现出了一种多姿多彩的艺术风貌。

三、形式美观大方宋代纹饰的特点之三是形式美观大方。

宋代的纹饰注重整体的美感,追求简洁、大方的造型。

无论是在陶瓷器上的纹饰,还是在织物、木雕、金银器等艺术品上的纹饰,都能够看到简洁、大方的造型设计。

这种形式美观大方的特点,使得宋代纹饰具有一种和谐、协调的美感。

四、寓意深远宋代纹饰的特点之四是寓意深远。

宋代的纹饰不仅仅是一种装饰形式,更是富有深意的符号。

陶瓷器上的纹饰常常寓意着吉祥、美好的寓意,如龙纹象征着权威与尊贵,鱼纹象征着富贵与吉祥;织物上的纹饰常常寓意着美丽与祥瑞,如云纹象征着幸福与祥瑞,花纹象征着繁荣与富贵。

这种寓意深远的特点,使得宋代纹饰具有一种文化内涵。

宋代纹饰的特点主要体现在纹样细腻精致、丰富多样、形式美观大方和寓意深远等方面。

这些特点使得宋代纹饰成为中国古代艺术的瑰宝,也为后世的艺术创作提供了丰富的源泉。

宋代纹饰的影响不仅仅局限于当时,而是在后世的艺术领域中仍然具有重要的地位。

浅析宋代工艺美术史

浅析宋代工艺美术史

浅析宋代工艺美术史作者:刘龙来源:《文学与艺术》2010年第06期【摘要】宋代的工艺美术以其清新、典雅而闻名于世,从美学角度讲,是一种理性的美,幽雅的美,严谨含蓄的美。

【关键词】工艺美术;清新典雅;明洁净润;质朴宋代的工艺美术,以其清新、典雅而闻名于世。

这一时期,工艺美术在隋唐的基础上而有了飞速的发展,社会相对稳定、商品经济繁荣、市民阶级的兴起、对生活需求和城市商品交流不断扩大,对工艺美术生产和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条件和消费市场,也给工艺美术在器物品种、造型及图案纹样、装饰手法等方面带来了一系列的变化,形成了自由奔放,简练潇洒,清新质朴的时代风格。

宋代的工艺美术成就最高的就是陶瓷工艺,无论生产规模、制作技术,艺术水平,都处于高度繁荣和发展阶段。

陶瓷的生产遍及全国,南北各地均有名窑。

北方之汝窑、定窑、钧窑、官窑、耀州窑,南方之龙泉窑、景德镇窑、建窑、吉州窑均负盛名,且产品独具特色。

宋瓷依然以青瓷与白瓷为主。

青瓷中最有名的莫过于汝窑和官窑;汝窑胎土细腻,多呈浅灰色,釉料稠润清莹,有如雨过天晴般的淡蓝色,隐现出细碎的开片。

早期多素面无装饰,具有含蓄高雅之美;晚期有印刻花,常见有莲花、萱草等样式。

官窑胎土呈铁色,釉色以粉青为代表,又时显如蟹爪纹的自然开片,口沿及足部因釉汁较薄而露胎色,称为“紫口铁足”,在匀净幽雅中显示色质的对比与变化。

而白瓷中最有名的就是定窑和景德镇窑,定窑在宋代达到极盛,定窑白瓷以白中泛黄、温润如象牙者为佳,胎质坚细,器体很薄,装饰手法以刻花、印花及划花为主。

图案纹样及其丰富,常见者有牡丹、荷花、菊花、石榴、龙纹、鱼水纹等,暗花在器表上因深浅不同而呈现出微妙的光彩变化,具有沉净雅致而华美的艺术效果。

而景德镇的白瓷中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影青瓷,釉色白中泛青,胎质致密,晶莹剔透,纯净如玉,优雅而含蓄。

宋瓷无论纹饰题材,亦是装饰技法都丰富多彩,附有生活气息和装饰美,无论是定窑的白釉印花,耀州窑的青釉刻花和划花,磁州窑的白釉釉下黑彩和白釉釉上划花,钧窑的乳光釉和焰红釉,景德镇窑的影青,龙泉窑的粉青釉和梅子青釉;还是黑釉的兔毫、油滴、玳瑁、剪纸漏花等新兴品种和装饰手法的出现,都标志着宋代陶瓷工艺的巨大成就。

宋锦织造技艺和纹样风格的解析与创新应用

宋锦织造技艺和纹样风格的解析与创新应用

宋锦织造技艺和纹样风格的解析与创新应用作者:任怡芸宋晓霞来源:《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年第01期摘要:宋锦源于东吴,鼎盛于明清,有“锦绣之冠”的美称,在2006年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宋锦文化在大众的认知度上是有限的,需要我们对其进行传承与创新。

文章对宋锦经典纹样图案与颜色进行提取,结合国画等表现形式以及不同的构图方式对提取纹样再设计,赋予其新的内涵与画面冲击感。

再设计的一系列图案可运用于服饰中并进行三维虚拟展示,也可运用在家居装饰品以及旅游纪念品中。

该系列图案是对宋锦独特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关键词:织造技艺;基本纹样;宋锦图案;提取;再设计;创新应用中图分类号:TS9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346(2022)01-0040-07宋锦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有极深的历史价值,还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在织物结构上的突破、工艺技术上的变革以及艺术风格上的创新,较之汉锦和唐锦,有显著的优越性与杰出性。

宋锦纹样配色新奇,图案种类丰富,各个时期的宋锦纹样都有很强的寓意与象征。

在对宋锦文化全面地了解后,对宋锦经典纹样进行提取与加工,结合传统内涵与现代艺术风格对其进行再设计,将再设计的宋锦纹样运用在服饰、家居以及工艺美术品中,是对宋锦文化创新和传承的最佳途径。

1 宋锦的织造技艺宋锦源于东吴,鼎盛于明清,是中国丝绸传统技艺的杰出代表之一,是苏州这座古城特有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1]苏州宋锦以独特的织物结构、精湛的织造技艺、典雅的纹样色彩、古朴高贵的艺术魅力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宋锦采用纤细的经线,来接结织物正反两面长浮的纬线,使织物花纹更清晰,质地更轻薄。

较之汉锦和唐锦,宋锦在织物结构、织造工艺和绘制工艺上都有很大的突破和创新。

1.1 织物结构传统宋锦在织物组织结构上,改变了汉代经锦仅以经线显花和唐代纬锦仅以纬线显花的局限性,采用了经纬线联合显花的组织结构,使织物表面色彩和组织层次更为细腻和丰富。

探析唐宋染织图案中的花卉纹样

探析唐宋染织图案中的花卉纹样

探析唐宋染织图案中的花卉纹样2019-06-06我国的染织图案艺术历史悠久,花卉作为⼀种装饰元素,在染织图案艺术中占据了重要地位,成为经久不衰的永恒题材。

中国传统的染织花卉纹样繁盛于唐,在宋代趋于定型,其花卉纹样在造型、⾊彩、组织形式上也呈现不同的时代特⾊,不仅技艺精湛⽽且具有优秀⽂化内涵。

本⽂通过对唐宋柒织花卉纹样的⽐较,加强对中国传统花卉纹样的认识,弘扬民族特⾊⽂化,为当代花卉纹样题材的设计创造灵感来源。

染织花卉纹样的兴盛在现代染织图案中,花卉图案仍然占据重要的位置。

然⽽,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度抽象、概括的花卉纹样就已经出现在丝织和刺绣织物上,汉代,茱萸纹、花叶纹、柿蒂纹成为主要的花卉纹样,其中,因茱萸被当时⼈们认为具有消灾避邪的功能,⽽最为流⾏。

但是,在汉代以前,动物纹和⼏何纹仍然占据主流。

魏晋南北朝时期,受佛教艺术和外来⽂化的影响,忍冬纹、莲花纹成为流⾏纹样,同时,葡萄纹、⽯榴纹等新的纹样也开始出现。

盛唐时期,逐渐形成了以植物花卉纹样为主的图案新格局,牡丹、宝相花、海棠、卷草、秋菊等花卉成为主要题材,同时,形成了团花纹、联珠纹、唐草纹等图案构成形式。

宋代,染织图案的题材更加丰富,花卉纹样有万寿藤、牡丹、梨花、菊花、芙蓉、芍药、海棠、⽉季、桃花等,图案的组织构成⽅式主要以团花式、折枝花式、缠枝花式为主,染织花卉纹样在这时期也开始趋于定型,此后,明清时期,图案构成⼤多在既有形式上进⾏演变。

唐宋染织花卉纹样的演变宋代虽然沿⽤了店代染织图案的构成形式,但由于两个朝代政治、经济、思想⽂化的差异以及审美观念、审美情趣的不同,因此,染织图案的艺术风格有很⼤差异。

1.唐代与宋代花卉纹样的风格特征唐代是中国历史上极其繁荣昌盛的时代,⾼度发达的经济、⽂化和频繁往来的对外交流,共同影响着染织图案艺术的风格。

在图案题材上,更加世俗化、艺术化,更加富有⽣活⽓息,并与外来⽂化相互借鉴、相互融合,形成⾃⼰的民族特⾊。

宋元时期的染织

宋元时期的染织

宋元时期的染织1、纺织技术的革新对纺织业的影响元朝初年,黄道婆将从黎族人民那里学到的先进的棉纺织技术和内地原有的纺织工艺结合起来,在制棉工具和织造方法上做出了重大的技术革新。

这种新式织机,极大的促进了纺织手工业的发展。

因此,当时乌泥泾出产的被、褥、带、帨等棉织物,上有折枝、团凤、棋局、字样等各种美丽的图案,鲜艳如画。

一时"乌泥泾被"不胫而走,附近上海、太仓等地竞相仿效。

这些纺织品远销各地,很受欢迎,很快淞江一带就成为全国的棉织业中心,历几百年久而不衰。

2、纺织工具的革新宋元之际,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在各种传世纺车机具的基础上,逐渐产生了一种有几十个锭子的大纺车。

大纺车与原有的纺车不同,其特点是:锭子数目多达几十枚,及利用水力驱动。

这些特点使大纺车具备了近代纺纱机械的雏形,适应大规模的专业化生产。

以纺麻为例,通用纺车每天最多纺纱3斤,而大纺车一昼夜可纺一百多斤。

纺绩时,需使用足够的麻才能满足其生产能力。

水力大纺车是中国古代将自然力运用于纺织机械的一项重要发明,如单就以水力作原动力的纺纱机具而论,中国比西方早了四个多世纪。

3、由于蒙元入侵,北方游牧民族的文化习俗不可避免的影响了中原纺织文化。

原料方面除了传统的桑、麻,来自草原的羊毛、毬毡等也开始进入中原纺织业。

4、织物以白色为尊,图案逐渐由繁到简,用色多以蓝、黑等素色。

当然传统纹样也得到了继承。

二、宋元时期的纺织业1、宋朝的纺织业已发展到全国的43个州,重心南移江浙。

丝织品中尤以花罗和绮绫为最多。

宋黄升墓出土的各种罗组织的衣物200余件,其罗纹组织结构有两经绞﹑三经绞﹑四经绞的素罗,有起平纹﹑浮纹﹑斜纹﹑变化斜纹等组织的各种花卉纹花罗,还有粗细纬相间隔的落花流水提花罗等。

绮绫的花纹则以牡丹﹑芍药﹑月季芙蓉﹑菊花等为主体纹饰。

此外有第一次出土的松竹梅缎。

印染品已发展成为泥金﹑描金﹑印金﹑贴金﹐加敷彩相结合的多种印花技术。

宋代的缂丝以朱克柔的“莲圹乳鸭图”最为精美,是闻名中外的传世珍品。

宋代染织工艺

宋代染织工艺

戴龙风珠翠冠,穿袆衣的皇后
袆衣展示图
南宋官员朝服
宋代刺绣之作,除为有用品 外,尤致力于绣画。 宋代刺绣之发达,由于当时 朝廷奖励提倡之故。 徽宗年间又设绣画专科,使 得刺绣人才一批一批出来。 宋代宋绣工艺达到鼎盛时 期,北宋灭亡,开封长年战 乱,才导致宋绣一蹶不振, 濒于失传。
作品欣赏
刺 绣 海 棠 双 鸟
宋 刺 绣 梅 竹 鹦 鹉 观 音 大 士 像
纵26cm,横24cm
北宋的缂丝前承唐 代,但花纹更为精细富 丽,纹样结构既对称又 富于变化,并创造 “结”的戗色技法。 宋代,缂丝最负盛 名,无论包首、装裱, 还是缂丝艺术品山水花 鸟、人物等,已达到相 当水平。
宋 缂 丝 米 芾 书 柏 叶 诗 图 极 品
宋 缂 丝 青 牛 老 子 图
南宋时,江南的缂丝生产 也已有一定规模。缂丝作 品大都摹缂名家书画,缂 丝技艺也在各地的能工巧 匠的攀比创新中灵活运用 掼、构、结、搭棱、子母 经、长短戗、包心戗和参 和戗等多种技法,纬丝色 彩不断增加,纬丝的松紧 处理灵活。
一、锦绫
宋锦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中国传统的丝制工艺品
之一。开始于宋代末年(约公元 11世纪),产品分重锦和细锦、 及匣锦、小锦。重锦质地厚重, 产品主要用于宫殿、堂室内的陈 设。细锦是宋锦中最具代表性的 一类,厚薄适中,广泛用于服饰、 装裱。 宋锦,因其主要产地在苏州,故 又称“苏州宋锦”。宋锦色泽华 丽,图案精致,质地坚柔,被赋 予中国“锦绣之冠”,它与南京 云锦、四川蜀锦一起,被誉为我 国的三大名锦。2006年,宋锦被 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 产名录。

缂丝花间行龙

缂丝紫芝仙寿图
缂丝花鸟图轴
图轴以宋徽宗赵佶的画稿为 粉本进行摹缂。采用平缂、 搭缂、盘梭、长短戗、木梳 戗、合色线等繁复的技法将 花叶的晕色、鸟羽的纹理表 现得惟妙惟肖,行梭运丝的 细巧使得所缂物象线条柔美, 色泽鲜丽,较好地表现了原 画细腻柔婉、高雅华贵的艺 术风格。图边缂葫芦形朱印 “御书”和赵佶的“天下一 人”印。 宋代以后的缂丝技法愈趋丰 富多变,缂丝作品更多的以 名人书画为稿本,以娴熟、 繁复的技法追摹,以求表现 原作之神韵。

南宋“生色花”丝绸纹样探析

南宋“生色花”丝绸纹样探析
[ 1 ] 诸葛凯 , 郭廉 夫 , 丁涛. 中国纹样 辞典 [ M] . 天津 : 天 津教
育出版社 , 1 9 9 8 : 7 .
Z HUG E Ka i , GUO L i a n f u,DI NG T a o . Di c t i o n a r y o f Ch i n e s e
大观 , 2 0 1 1 ( 6 ) : 4 9 .
G E Xu d o n g .S i mp l i f y :t h e e t h e r e a l b e a u t y o f b r a n c h t y p e i n
代 清新 自然 、 典 雅 秀 丽 的 时代 风貌 。 “ 生色花” 是 中 国丝绸 纹样 史 上 的里 程 碑 , 对 花卉 装 饰 纹 样 的发 展
ZHAN G Xi a o x i a .T h e e f f e c t o f l f o we r — a n d — b i r d p a i n t i n g o n
进 了丝 绸纹 样 从 装 饰 到 写 实 的转 变 , 使 花 卉 造 型更
加 完善 , 为 明清 时期纹 样 的繁盛 发 展奠 定 了基 础 , 它 还 丰 富 了花卉 装 饰纹 样 的寓 意并 促 成吉 祥纹 样 的 出
XU Co n g e o n g .T h e i n l f u e n c e o f l f o we r — a n d — b i r d p a i n t i n g o f
社, 2 0 0 9 : 1 4 6 .
YU AN Xu a n p i n g ,Z H AO F e n g .C u l t u r e Hi s t o r y o f C h i n e s e

宋代染织纹样浅析

宋代染织纹样浅析

汉代的卷云纹是魏晋 时期忍冬纹(图6)的由 来,至唐代这种纹样呈波 状形态,由枝蔓、叶片、 花头组成的,向上下左右 延伸的花草纹称为卷草纹 (图7),形状丰满肥硕缠枝纹发展至宋则变 得纤巧灵动起来(图8)。
图6
魏忍冬纹
图7 唐卷草纹
图8 宋缠枝纹
图18 几何形绣球纹一
图19几何形绣球纹二
图20几何形雪花纹
其五,宋代染织纹样的配色具有清淡柔和、 典雅庄重的艺术特色。 宋代染织纹样的配色深受当时审美思想的影 响,与写实风格纹样形式相协调,表现出清淡柔 和、典雅庄重的色彩倾向。在纱、罗、绫、锦等 织物的提花或印花织物上,多采用茶色、褐色、 棕色、藕荷色和绿色等间色或复色作为地色,以 白色或各自的同类色系为花色。整体色调显得单 纯淡雅,与唐代多用强烈鲜明的朱红、鲜蓝、橘 黄等色的配色风格有着明显区别。
杂宝花罗裙裤 年代:宋 尺寸:80×39.5厘米 福建福州茶园山南宋墓出 土 面为黄褐色三经绞罗, 罗地上起斜纹花,纹样有 杂宝(金铃、字、珊瑚、 犀角、法轮)菱格、折枝 花。裙裤里为黄色绢。这 种合裆大脚口款式,在宋 代非常多见。(来源:中国 丝绸博物馆)
总之,宋代的染织纹样在继承前代与 糅合外来纹样的基础上,于特定的相对内 倾,秀丽淡雅的时代审美风尚的影响下, 形成了一种不同于唐代雍容华贵的清新自 然,典雅秀丽的时代风貌。就是在当今生 活中,无论是服装面料还是家纺面料,还 能见到秀丽典雅的穿枝花、折枝花的艺术 形式,那清新可人、纤巧流动的穿枝花卉 仍散发着永久的温馨。
而出土于新疆阿拉尔的另一织锦“灵鹫球纹饰锦袍” (图5)则显不同,团花部分是由不同大小的球纹构成, 大球纹中心由花树与两只相背而飞的灵鹫构成,小球纹分 别配以规则变化的花鸟纹,大小球纹互为呼应,呈现出结 构严谨,造型生动,动静协调的装饰效果,可以看出纹样 风格明显受公元10至13世纪时期波斯、拜占庭织物纹样的

浅论中国传统染织中的生命树纹样

浅论中国传统染织中的生命树纹样

浅论中国传统染织中的生命树纹样张晗【摘要】树木是人类最亲密的朋友之一.在中国传统染织中,生命树的形象亦是丰富多彩的,成为装饰元素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国有关生命树的典故及形象,生命树纹样在传统染织中的寓意及造型有着丰富的表现内容.【期刊名称】《江汉学术》【年(卷),期】2008(027)006【总页数】3页(P101-103)【关键词】传统染织;生命树;典故;纹样;寓意;造型【作者】张晗【作者单位】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北京,10008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407.81;K876.9树木作为远古先民赖以生存的主要生活物资来源之一,它给早期的人类以果腹、遮荫、避雨之用。

随着人类的不断进化和发展,世界上许多不同的民族在图腾崇拜时期都出现过树的形象,以此作为生命繁盛的标志,象征生命的绵长。

在埃及、古罗马、两河流域、波斯、印度的早期遗迹中都能发现生命树的形象,可见树作为生命意义的象征,在世界上是有广泛意义的。

翻开中国工艺美术史,现存的考古发现中在齐国瓦当、青铜器、汉代画像石、生命树陶塑、三星堆钱树等造型上,都能找到先民创造和崇拜生命树形象的印记。

在中国传统染织中,生命树的形象更是丰富多彩,成为装饰元素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在中国古代,生命树的典故主要用来解释生命、升官和钱财几个方面。

1.生命我国殷商甲骨文中,生命之“生”字就取象于一棵树“”。

它的字形像地下冒出的一枝小芽,表示草木初生。

嫩芽的左右各有一片子叶,正似字形所示。

查阅《说文》对“生”字的解释为:“迸也。

象艸木生出土上。

”与“生”同义的“姓”字,其字型则象一个女子跪拜在一棵树木之下“”,从字体的象形角度来看,树木就是生命的载体。

在齐国瓦当中我们会发现树纹的出现频率是极高的,在这些瓦当树木纹饰的根部或周围常会出现这样的符号:,它们不是树根,而是一堆冢土的现象描画,是一座座非常神圣的祭坛,也就是原来的土地神“社”。

除此之外,还能看到形云纹,靳之林先生指出最早是两个蛇头而尾部交合。

宋锦纹样的艺术风格分析与

宋锦纹样的艺术风格分析与
调子处理
宋锦在处理调子上非常出色,通过深浅、明暗、冷暖等对比,使整个图案更加生动活泼,富有立体感 。
特殊工艺的表现手法与效果
金银织造
宋锦常运用金银线进行织造,使织物表 面具有闪闪发光的效果,增强了装饰性 和华丽感。
VS
绒织工艺
宋锦还采用了绒织工艺,通过起绒、剪绒 等方式,使织物表面形成高低起伏的立体 效果,增强了触感和视觉效果。
典雅的色彩搭配
宋锦纹样的色彩搭配往往体现出一种典雅的风格,如使用深红、宝 蓝、翠绿等鲜艳的色彩,但这些色彩的搭配却非常和谐、优雅。
寓意吉祥的图案
宋锦纹样中常常出现寓意吉祥的图案,如龙、凤、牡丹、云彩等,这 些元素传达出一种庄重、华贵的气息。
清新明快的风格
清新的色彩
宋锦纹样的色彩搭配往往比较清新、明快,如使用浅蓝、淡绿、明黄等鲜艳的色彩,给人一种清新、自然的感觉 。
柔和的色彩
宋锦纹样的颜色通常比较柔和,倾 向于淡雅、素净的色调,如白色、 米色、灰色等,给人一种温婉、含 蓄的感觉。
婉约的花鸟图案
宋锦纹样中常常出现花鸟、山水等 自然元素,这些元素被描绘得十分 细腻、生动,传达出一种婉约、优 美的意境。
严谨精致的风格
严谨的布局
宋锦纹样的布局非常严谨,讲究 对称、平衡和层次感,使得整个
可持续性和环保
未来的纺织品设计将更加注重环保和可持续性,宋锦纹样 的制作过程具有较高的环保性和可持续性,因此具有较大 的发展潜力。
数字技术和虚拟现实
数字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为纺织品设计提供了更多 的可能性,宋锦纹样的数字化设计和虚拟展示将更加丰富 和生动。
保护传承与发展创新的路径与方法
保护传承
在服装、家居、礼品等纺织品设 计领域中,充分挖掘和利用宋锦

浅析唐宋纹样

浅析唐宋纹样

48浅析唐宋纹样高子薇,张成义(青岛大学,山东 青岛 266000)摘要:唐代与宋代是我国审美及纹样高度发展时期,这两个朝代代表了中国历史上两种不同的美学思想,本文从唐宋两代纹样的具体表现分析两朝审美思想差异及表现。

关键词:唐代;宋代;纹样;装饰;宝相花中图分类号:TS938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3-0968.2019.04.015中国传统纹样在我国古代服饰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中国古代服饰审美。

服饰纹样中渗透着极强的美学内涵,影响当时社会审美价值和审美标准。

我国古代纹样深受当时的社会文化的影响,文人墨客作品中的哲学思想是古代纹样装饰主题的精髓,不同的纹样表现着不同的形态、外观,以及极强的精神内涵。

1 唐代花卉纹样1.1 唐代花卉纹样产生的原因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高度发展的时期,也是各民族大发展、大团结、大统一、大融合的时期。

由于唐代社会高度发展,国家繁荣和谐,所以使得唐代的文人墨客有发展文化的空间,从而让工艺美术得到了全面而稳定的发展,也正因如此,唐人对于自己的文化和艺术充满自信,这也决定了唐代华丽丰满,色彩绚丽的装饰风格。

1.2 唐代主流花卉纹样宝相花纹样是唐代极具代表的花卉纹样装饰,因佛教中的“宝相庄严”一词而得名宝相花纹样。

它并不是自然界中存在的花卉,而是佛教以敬重佛祖为目的创造出来的,是佛教的一种独特的装饰纹样。

宝相花纹样极尽描摹地展现了唐人对于其文化思想的自信,以及其富丽堂皇、生机盎然的装饰艺术风格。

宝相花的装饰原型起源于莲花,唐时期综合茶花、牡丹、西番莲的花纹造型特点而成,凸显唐代荣华富贵,鸿运昌盛。

这种丰满瑰丽的团花莲造型艺术风格,将宝相花纹样以一种全新的装饰纹样形态,大量运用于金银器皿、丝绸染织、建筑石刻等非宗教领域中。

折枝花纹样同样是唐代花卉装饰纹样中的代表纹样之一。

其纹样强调对称平衡的花式,整体形态呈S形弯曲,虽在式样上更接近于写生花卉,但构成形式仍以团花为主导,以求富贵圆满。

染织工艺

染织工艺

两宋时期
元代
元代的染织品图案与纹样以汉族传统的龙、凤、麒麟、羽人、 禽鸟、蝴蝶、花卉、水云等为多,也有缠枝花纹。从内容和形式而 言,大多取材于汉唐以来的神话故事、佛教传说及民间图案纹样。
元代
明清时期
明清时期的染织品纹样、图案的设计,堪称代表了我国古代染织品 的最高水平。其突出的染织品中的吉祥图案、动物图案、自然气象纹、 器物纹样、几何纹样和人物纹样。 1)染织品纹样中的吉祥图案 (1)象征 根据某些花草果木的生态、形状、色彩、功用等特点,表现特定的思想。 (2)寓意 借某些题材寄寓某些特定的含意。 (3)比拟 赋予某种题材以拟人化的性格。 (4)表号 以某些事物作为某种特定意义的记号。 (5)谐音 某些事物的名称组合成同音词表达吉祥含意。 (6)文字 如卐字、寿字、福字等。
丝织品种:缯、帛、素、练、纨、缟、纱、绢、縠、绮、罗、锦 材料:皮、革、丝、麻为主 矿物燃料:赤铁砂、朱砂、石黄、空青、石青 植物染料:媒染染料、媒染剂 纺织物:平纹织物、斜纹提花织物、刺绣
西周时期,其织物图案以几何纹和小花纹为主
夏商周时期
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 该玉人身穿龙袍,领圈饰云雷纹,后背饰黻纹,前胸饰龙头纹, 两臂饰降龙纹,两腿饰升龙纹。似目前可见最早的“黼衣绣裳”。
春秋战国时期
3)毛纺织业 中原地区的毛纺织业也比较发达
4)练染业 染织技术:漂白、浸晒、浸渍、浸染、着色 印染技术:敷彩、版印 染色:石染、草木染
秦汉时期
秦汉时期是中国染织、丝绸业空前繁荣的时期,其成就为后世 染织工艺的发展奠定了雄厚广博的基础,丝织艺术在强盛和稳定的 汉代,尤其灿烂辉煌。
1)丝织业兴盛与丝绸之路的开辟 自秦至汉,丝织业的生产技术和产量的提升最为显著,当时的丝织

宋锦八达晕纹样嬗变及文化意蕴探析

宋锦八达晕纹样嬗变及文化意蕴探析

宋锦八达晕纹样嬗变及文化意蕴探析作者:吴志明杜程孙涛来源:《丝绸》2024年第05期Study on the evolution of the Song brocade Badayun pattern and its cultural implication 摘要:八达晕纹样是宋锦典型几何纹样之一,题材缤纷多彩、结构严谨清晰、色彩繁而不乱。

文章结合织物图像和古籍文献资料,梳理并归纳八达晕纹样嬗变规律,分析八达晕纹样变化成因,深入探究其蕴含更深层次的文化意蕴。

研究表明:宋代至清代,八达晕纹样受政治意识、经济发展、文化交流及织锦技艺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其嬗变主要体现在骨骼架构由简至繁、设色搭配由素至艳、装饰纹样由俭至奢,并以外显和内隐的方式表达出古人对理性审美秩序之认同、对吉瑞安康寓意之渴望、对立德修身精神之追求。

研究成果有助于宋锦纹样承传发展,可为八达晕纹样创新设计提供借鉴。

关键词:八达晕纹样;宋锦;纺织品;嬗变规律;历史成因;文化意蕴中图分类号:TS941.12; J523.1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 10017003(2024)05期数0105起始页码06篇页数DOI: 10.3969/j.issn.1001-7003.2024.05期数.013(篇序)收稿日期:20231113;修回日期:20240328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21YJA760073)作者简介:吴志明(1964),男,教授,主要从事服饰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研究。

宋代纺织品图案规则对称、古朴典雅,虽没有唐代气势恢宏、奢华绚丽,但其淡雅、含蓄之美深入人心,创造了许多传世之作。

其中,八达晕纹样作为宋锦几何纹样之典范,因其独特的艺术特征、祥瑞之意而深受宫廷、贵族喜爱,被广泛应用于纺织品中。

学界取得了一些关于八达晕纹样的研究成果:顾春华[1]通过分析古代书画装裱中八达晕纹样的艺术特征,作图案重组设计;张玉杰等[2]探究八达晕纹样构成规律,构建现代图案设计传播平台;刘怡君等[3]分析八达晕纹样的色彩特征,为传统丝绸纹样发展提供设计路径;李叶红等[4]在数字化环境下对八达晕纹样进行三维交互设计;王一哲[5]探究八达晕纹样装饰特征并作视错创新设计;陈卫连等[6]将八达晕纹样与国潮服饰结合进行创新设计实践。

浅析中国染织纹样从动物纹向花草纹的转变

浅析中国染织纹样从动物纹向花草纹的转变

动物 ,而是添加想象的动物 ,使其在具备兽性 的同时,更多的透露出本性 ,继而显出超凡的
力量 。对于异族或被压迫的奴隶 ,它是恐惊和
乱的时期 ,政权 的交替、民族的交融及 中外文 威吓的象征 ,具有一种威力 ,其 中最具代表性 化的交流,对装饰纹样的变化带来了很大的影 的是一种被称之为 “ 饕餮 ”的动物纹 ,这种图 响 。佛教观念 日益盛行,动物纹样受到佛教思 像在当时的青铜器上有大量遗存 ,另外 ,还有 想的影响,由秦汉时期的现实主义转变为表现
维普资讯
20 07年第 2期
江 苏 丝 绸
4 3
浅析 中国染织纹样从动物纹向花草纹的转变
顾春华 ,邝杨华 ( 东华大学服装学院,上海 205 ) 00 1
摘要 :中国古代染织纹样在每个时期都有 自己的主流纹样及流行纹样 ,但在一定的 时期 内却 以某一种纹样为主。唐代 以前动物纹在染织纹样 中占主导地位 ,而后 由于
多的相似使丝巾和女人形影不离,就好像妖与 魔是天生 的一对,这种感觉的认 同,使千百年 来让佩戴或不佩戴丝 巾的女人都会对丝 巾留下 美好的印象。丝 巾时时刻刻都在为爱美的女人 张扬着一种激情, 呵护着每个柔情似水的女人 ,
有角 、干净利索的脸型似乎缺少女人味。运用
浪漫的丝 巾色彩渲染 出朦胧的感觉,在胸前打 美丽的女人一生 中揣摩着若干条娇气的丝巾。 出些层次感强的花结 ,配以线条简洁的上装 , 在洗涤和收藏丝 巾时 ,处理不当会使之褪色 、 成就了女强人那种刚中带柔的高雅气质 ,丝 巾 变硬甚至出现菌斑。要保持丝巾长久的光鲜靓
维普资讯
江 苏 丝 绸
20 0 7年第 2 期
1 动物纹时期
自商周到魏晋南北朝 ,动物纹在染织纹样

宋代服饰纹样的研究现状及传承发展探析

宋代服饰纹样的研究现状及传承发展探析

宋代服饰纹样的研究现状及传承发展探析宋代是中国古代历史长河中独具特色的一个时代,其服饰文化也影响了历史的发展。

宋代服饰纹样在设计和工艺上十分精美、独特,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意义。

本文将探讨宋代服饰纹样的研究现状及传承发展。

一、研究现状宋代服饰纹样研究远古即有,早在清代曾结集出版《宋锦谱》、《汉画谱》、《明锦谱》等资料记载,收集了大量的宋代服饰图案。

近年来,众多学者对宋代服饰纹样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不同的见解。

1. 学者加深对宋代纹样的认识近年来,学者对宋代服饰纹样进行研究的不断深入,透过宋代文物中发掘的图案、图案主题、人物形象等,对宋代服饰纹样的发展历程、变革及其文化意义进行了深入挖掘,丰富了对宋代服饰纹样的认识。

2. 数字文化资料开发与应用在数字化时代的今天,数字文化资料的开发与应用也为研究宋代服饰纹样提供了更多便利。

如北京故宫的“故宫数字馆藏”就收纳了大量的宋代服饰纹样图案,为学者们研究宋代服饰纹样提供了丰富的数据资料和研究文献的依据。

二、传承发展宋代服饰纹样的传承发展是保持其文化价值和生命力的关键。

在丰富纹样库的同时,更需要通过革新来创新,让宋代服饰纹样成为时代的一种文化符号。

1. 应用于现代服装设计宋代服饰纹样具有较强的艺术性,表现出宋代社会的文化价值和审美观念。

将其应用于现代服装设计中,可以达到传承和创新的目的,也可以为现代社会带来新鲜感和文化价值。

2. 传统工艺技能的保护和发扬宋代服饰纹样的传承与发展离不开传统工艺技能的保护和传承。

在传统技艺面临失传的今天,更需要通过传授技能和推广传统文化,让宋代服饰纹样得以长久传承。

三、结语宋代服饰纹样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具有深远的历史和文化意义。

在学者们不懈探索和努力下,宋代服饰纹样得到了更加深入的研究和传承发展。

相信在不断创新的过程中,宋代服饰纹样会以更加独特的面貌展现给人们,并在当代与未来的文化交流与传播中发挥更大作用。

魏晋南北朝异域风格染织纹样的创新应用

魏晋南北朝异域风格染织纹样的创新应用
在这个时期,印度的棉布和丝织品以及波斯的绒布和锦绣等外来产品传入中国,为中国的染 织技术提供了新的借鉴和启示。同时,中国的染织技术也传入了朝鲜、日本等国家和地区, 影响了这些国家和地区的染织技术的发展。
02
异域风格染织纹样的形成与特点
异域风格染织纹样的来源及演变
丝绸之路的开辟
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丝绸之路的开辟,中西方的交流日 益频繁,为异域风格染织纹样的传入提供了条件。
创新性设计
在吸收外来文化元素的基础上,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染织工匠进行了创新性设计。例如,将不同纹样进行组合、变 形、抽象化等处理,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异域风格染织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样的再创作
01
新材料与新技术的应用
02
新材料的运用: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 ,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许多新的染 料和颜料。例如,从西域传入的红、 黄、蓝等颜色的颜料,以及从南亚传 入的水晶石、珍珠等宝石材料,都被 用于染织纹样的制作。
创新应用在当代社会中的应用前景
时尚设计领域
将魏晋南北朝异域风格染织纹 样融入时尚设计,为现代时装 、家居用品等提供独特的装饰
元素。
文化遗产保护
通过创新应用,使传统染织纹样在 现代社会中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 。
艺术创作领域
借助创新技术手段,将魏晋南北朝 异域风格染织纹样应用于绘画、雕 塑等艺术创作领域,丰富艺术表现 形式。
谢谢您的聆听
THANKS
引入现代设计理念
传统染织企业在产品开发中,开始借鉴异域风格染织纹样的特点, 结合现代设计理念,进行创新设计。
采用新型材料和技术
企业采用新型的纺织材料和染色技术,以适应现代市场的需求,提 高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
加强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3鸟衔菊花团花纹样
新疆阿拉尔出土的“重莲团花锦”(图 4),是以莲花作旋转对称组合为一团花, 没有了唐团花富丽华美、四平八稳的全对 称感觉,古朴、均衡而灵活。
图4 重莲纹锦
此外,宋团花纹仍有吸收前代与外来纹 样的特点,如敦煌宋代壁画供养人服饰中 的团花织锦纹样,团花则以十字为骨架, 以几何形四瓣花为中心,在四周配以花头 枝蔓形成团花,显得严谨有序具有唐代遗 风的特色 。
图 宋 敦 煌 壁 画 生 色 花 13
染织纹样中的生色花即在保留其花叶生态特征的基础 上稍加变化,以致形态生动活泼、朴实无华,显得清新自 然富有表现力,与丰满华丽的唐代纹样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折枝花、穿枝花是宋代花卉纹样的主要形式。折枝花是采 用花头、枝叶为基本素材,在单位纹样内作较为匀称的散 点排列,花头与折枝的关系通常呈旋转状,使花纹之间具 有起承转合的呼应关系,形成自然生动而又和谐统一的整 体效果;而穿枝花是以枝、叶、藤、蔓为基本素材,形成 具有动感变化的“S”形,使之反转连缀,并在转折的重点 处配以花头,呈现出流畅飘逸的美。
元因融入了少数民 族文化缠枝纹显得壮硕 凝重(图 9 );而明清 则与宋代的风格一脉相 承。缠枝纹的这种差异 同样表现在宋代丝织品 中,呈现出既有传承的 程式化的装饰风格,又 有写实风格的时代表现 (又称穿枝纹)。
图9 元缠枝纹
如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宋绫传枝牡丹纹(图10 ),实 物为北宋年间的制帖绫。花枝叶穿插自然规整,纹样造型 趋于写实,表现得纤巧典雅。明显不同于唐( 图11 )缠 枝纹由一个中心图案向四方对称延续、丰富饱满的构图; 也区别于元( 图12 )缠枝圆润、结构严谨疏朗大气的风 格。
汉代的卷云纹是魏晋 时期忍冬纹(图6)的由 来,至唐代这种纹样呈波 状形态,由枝蔓、叶片、 花头组成的,向上下左右 延伸的花草纹称为卷草纹 (图7),形状丰满肥硕, 卷曲流畅、活泼优美,形 成了一种程式化的缠枝纹 样;缠枝纹发展至宋则变 得纤巧灵动起来(图8)。
图6
魏忍冬纹图7 唐卷Fra bibliotek纹图8 宋缠枝纹
折枝花、穿枝花以其丰富的题材、均 匀和谐的散点排列、灵活优雅的穿枝形式 与自然生动的写实特色,成为了准确反映 宋代审美意境的典型纹样程式,取代了唐 盛极一时的宝相花纹、对鸟等纹样的主导 位置。这可从福州黄昇墓和江西德安周氏 墓出土的大量实物中得到证实 。
纹样所涉及的花卉题材有牡丹、芙蓉、山茶、月季、 海棠、竹、梅花、萱草等,此外还有人们喜爱的花鸟草虫、 飞禽走兽;穿枝花一般以丰硕的牡丹、芙蓉为主体,有的 配以梅花、海棠等较小的花蕾,形成花中有花、叶内添花 的奇特效果(图14、15、16)。
宋代染织纹样浅析
如果说唐代是一个崇侠尚武、开放热烈 的时代,那么宋代则是一个崇儒尚文、温柔 敦厚的时代。时代的变迁与社会风尚的变化, 两宋染织绣纹样虽不如唐代那么丰满富丽, 雍容大度,但显示出典雅秀丽、清新自然、 柔美洗练的纹样风格。
作为印记着人类文明的织物纹样,反映出 不同的时代背景。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 时期,社会稳定,经济繁荣,对外交流频繁, 形成了相对外倾,富丽丰满的审美风尚;与之 相反,温和儒雅的宋代王朝面对北方强悍的异 族侵略,屈辱求和,只求偏安一隅。统治阶层 弥漫着孤冷、伤感和忧郁的情调,由此寄情于 世外桃源的隐逸生活,陶醉于山水花鸟的闲情 逸趣,寻求自然清淡的天然之美,形成了相对 内倾,恬淡高雅的审美风尚。这种审美趣味和 世俗生活极大地影响了染织纹样的题材与风格 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影响。
图 5 灵 鹫 球 纹 饰 锦 袍
其二,缠枝纹在宋代显示了一种纤巧优美的 审美特色。 缠枝纹是中国常见的传统纹样之一,被广泛 用于石刻、彩绘、陶瓷、漆器、织绣等的装饰中。 其纹样忽而壮实肥美、忽而纤长柔细,每个时期 都各有特色,唐宋元的缠枝纹有着明显的传承演 变的关系,作其中的分析比较则能清晰地感知宋 代缠枝纹与其他不同之特点。
图14蔷薇山茶穿枝纹
图15 牡丹芙蓉穿枝纹
图16 花中套花式
应用于妇女服饰中的袖、襟、领等局部装饰中的二方 连续纹样,常以波纹曲线为骨架,在空间配以逆向花纹; 也有将写生折枝花头与枝叶的转向动势表现上下起伏,连 绵不断的装饰效果(图17)。
图17
刺绣花边
这些出土的轻薄如云的纱罗织物,极其精美地烘托了写 实生动的花卉纹样与清淡柔和的色调,至今看来仍让人感受 到一派鸟语花香的怡人气息。应该说宋代花鸟纹样的风格形 成,与当时重文尚雅的士大夫生活品味与格调高雅的花鸟画 的兴起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图1 宝相花琵琶锦袋
图2 鸳鸯瑞花纹纹锦纹样
宋代,团花纹虽然传承了前代的风格但还是 显示出特定的时代特色——自然灵动的风格。 如1973年由湖南衡阳何家宅北宋墓出土的宋 罗鸟衔菊花团花纹样(图3),纹样以展翅飞翔的 小鸟嘴衔菊花组成圆形适合团纹,在织物的几何小 花的衬托下形成对比,具有一定的装饰感和层次感。 纹样中花叶鸟的夸张处理显得尤为灵巧生动,此团 花纹已摆脱了唐代绝对对称的骨架,呈现出适合灵 动的构图特点。
其一,传统图案中的团花纹,在宋代的 继承与发展中演变成有别于唐代的自然灵 动的团花风格。 团花图案是中国典型的传统纹样之一, 在唐代形成了圆润饱满、色彩华美的时代 风格,如日本正仓院收藏的唐宝相花琵琶 锦袋上的团花纹样(图1)、鸳鸯瑞花纹锦 纹样(图2),织锦中团花纹表现得层层叠 叠、富丽精美、规则对称。
图10宋绫穿枝牡丹纹
图11葡萄缠枝纹
图12元缠枝宝相纹织金锦
其三,宋代的花草纹描写趋向写实,形成了这一时期 的流行纹样——生色花。 生色花意指色象生动的写生画,以其与自然物象近似 而称生色花。多见于宋陶瓷、壁画、染织等图案中。宋前 花草装饰变形趋于程式化的风格,宋以来开拓了一片自然 写实的图案风貌。宋代敦煌壁画中的生色花表现尤为鲜活 灵动(图 13 )。
而出土于新疆阿拉尔的另一织锦“灵鹫球纹饰锦袍” (图5)则显不同,团花部分是由不同大小的球纹构成, 大球纹中心由花树与两只相背而飞的灵鹫构成,小球纹分 别配以规则变化的花鸟纹,大小球纹互为呼应,呈现出结 构严谨,造型生动,动静协调的装饰效果,可以看出纹样 风格明显受公元10至13世纪时期波斯、拜占庭织物纹样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