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教案: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新版】

合集下载

部编八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设计

部编八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设计

伟大的历史转折导入新课:幻灯1:封面师:这首歌曲中提到“有一位老人”,他是谁呢?(邓小平)。

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他是怎样引领我们走进改革开放的呢?让我们通过第11课《伟大的历史转折》去了解一下。

幻灯2:课题“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过程:一、确立目标幻灯3:学习目标整体感知:请同学们浏览一下本课课文,这一课将主要学习哪几个方面的内容?(让学生快速的的浏览课本,并集体回答)1、改革开放的春雷——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2、在希望的田野上——农村经济体制改革3、对外开往的窗口——沿海城市对外开放二、合作探究这次伟大的转折是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为标志的,它犹如一声巨响的春雷,唤醒了祖国的复苏,让我们首先学习第一部分内容:(一)改革开放的春雷师:请同学们自学这部分内容。

幻灯4 自学导航:中共十一届三全会:背景:“左”的错误仍然存在、邓小平恢复工作时间、地点:1978年12月、北京会议主要内容:指导思想、工作重点伟大历史意义:我国从此走上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

师:同学们学的怎么样呢?我来检测一下。

师:让我们来认识几位历史功臣。

幻灯4:邓小平等参加会议的场景图。

师:通过以上学习,请同学们再明确一下: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怎样的战略决策?幻灯6: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怎样的战略决策?以经济建设为重心:对内改革对外开放过渡: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雷一声巨响,改革的春风首先吹向了农村、吹绿了田野。

(二)在希望的田野上幻灯8:影视资料:小岗村改革师:影片中提到了一个地方,是什么地方?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

听说过这个地方?凤阳县可是个有名的地方,凤阳的花鼓词出名,另外凤阳还出了一个名人: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

“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是个好地方。

自从出了个朱元璋,十年到有九年荒。

”师:一个字“穷”,穷不要紧,穷则思变。

幻灯9—10:安徽凤阳小岗村、凤阳县农业生产三年三大步群众自行发动:1978年12月的一天夜里,安徽凤阳县犁园公社小岗生产队的18户社员的代表聚集在村里一间屋里秘密写下了一张契约。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教案

第七课伟大的历史转折一、教学目标1.掌握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内容及意义;平反冤假错案工作在全国的展开。

2.通过学习让学生深刻领悟十一届三中全会为什么是“建国以来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的转折”,培养学生完整、准确地评价历史事件及历史问题的能力。

3.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明白中国共产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虽然出现了曲折,但敢于正视错误并及时纠正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及意义。

难点: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与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内在联系。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老师: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讲话“建立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推进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五四运动以来我国发生的三大历史性事件,是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大里程碑”。

那么,改革开放是如何起航的?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学习“第七课伟大的历史转折”(二)讲授新课知识点一: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1.老师:十年文革结束了,当时的中国是什么样的一个情况呢?结合材料,小组讨论归纳当时中国所面临的问题。

材料一: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问题二: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阶级斗争,一抓就灵!材料三:“文革”十年动乱只是国民收入就损失人民币5000亿元。

1977年全国农村的贫困人口超过2亿,中国经济与世界的差距也在日益拉大。

——《<文化大革命>简史》学生小组讨论回答,老师归纳。

2.老师:感谢以上几个小组同学分享的答案,老师把把以上几组同学的答案总结为以下几条(1)坚持两个凡是(2)以阶级斗争为纲(3)国民经济损失巨大,中国世界的差距日益拉大3.老师:站在十字路口的中国何去何从?思想界传来一个声音《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展示多媒体课件),阅读教材找出这次思想大讨论的意义和性质1978年5月《光明日报》刊登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学生阅读教材,讨论归纳问题的答案,派出代表展示本组的答案,老师总结归纳4.老师:感谢以上几个组同学的答案,老师把以上几组同学的答案归纳为以下几点(1)性质:是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2)意义: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是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七课,主要讲述了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时期的历史转折。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到中国共产党从诞生到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最终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进程。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清晰,文字简练,逻辑严密,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掌握了中国共产党成立于1921年,以及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斗争的基本知识。

但是,对于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时期的历史转折及其意义,部分学生可能还不太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案例和图片,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教材内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熟练地记住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时期的历史转折,了解其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学生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时期的历史转折及其意义。

2.教学难点: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时期的历史转折的具体过程和原因。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时期的历史转折。

2.案例教学法:运用典型的事例,分析中国共产党在历史转折中的重要作用。

3.讨论教学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2.课件:根据教学内容,制作课件。

3.图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

4.视频: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视频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引出本课内容。

例如:“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中国共产党成立于1921年,那么,中国共产党是如何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斗争,最终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第七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7.《伟大的历史转折》教案 八下历史

7.《伟大的历史转折》教案 八下历史

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课是统编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第一课,重点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这是20世纪中国人民经历的又一次历史性巨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伟大转折点,本课上承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下启本单元的《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相关内容,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也有了一定的合作交流和探究能力,从上学期学生的学习情况看,学生的历史基础知识掌握的较好,但历史分析能力和辨别能力不强,需在本学期加以巩固和提高,因此本节课我采用学生自学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分析历史史料的能力,通过利用视频、图片逐步提高学生学习历史学科的兴趣,创设历史情境,以史为鉴,逐步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并以此为契机使某些同学转变自己的学习方法,在学习上更上一层楼。

三.【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以下基础知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内容及历史意义;平反冤假错案工作在全国的展开。

2.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理解认识到: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3.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对中国近现代史的学习能用时间轴来建构时空观念,使知识系统化,同时感知到中国共产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做出的不懈努力与追求。

四.【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内容和历史意义教学难点: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间的联系五.【学习新课】【导入】温故知新,复习导入教师引导学生复习“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成就和失误”,文革结束后我国的现状,导出新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活动1】学生自主学习学生阅读课文,整体感知全文,圈画知识点,标记疑难问题。

【活动2】学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历史背景教师播放图片和材料,粉碎“四人帮”后,人们要求对“文革”中的冤假错案进行平反,而党中央的主要领导仍然坚持“左”的指导思想,提出“两个凡是”的方针,引起全国上下的不满。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

2、掌握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和主要政策。

3、理解在中国改革开放中的重要地位和贡献。

二、教学内容1、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

2、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和主要政策。

3、在中国改革开放中的重要地位和贡献。

三、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历史事件,自然引入本课的主题——伟大的历史转折。

2、新课内容讲解:通过多媒体展示、讲解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以及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和主要政策。

同时,强调在中国改革开放中的重要地位和贡献。

3、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背景、意义以及改革开放的政策内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这些历史事件的意义和影响。

4、课堂总结:通过引导学生回顾本课内容,总结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要性和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背景和目的。

同时,强调在中国改革开放中的重要作用。

5、布置作业:让学生根据本课所学内容,写一篇关于“伟大的历史转折”的短文,加深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四、教学评估1、通过课堂提问和小组讨论的方式,评估学生对本课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2、通过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本课内容的理解和记忆程度。

知识目标:帮助学生掌握世界历史的基本框架和重要事件,理解历史的发展规律和影响因素。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历史素养。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世界观,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内容:本册教材共分为六个单元,分别是“世界古代史”、“世界中世纪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国际关系史”和“当代世界史”。

每个单元都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内容,教师需要根据教材和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

(1)导入新课:通过复习旧知识或引入新话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初中历史初二历史下册《伟大的历史转折》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历史初二历史下册《伟大的历史转折》教案、教学设计
5.观看一部与改革开放相关的纪录片或电影,如《厉害了,我的国!》、《改革开放40年》等,结合所学内容,撰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观后感。
6.结合本节课的学习,思考以下问题:“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应该如何继承和发扬改革开放的精神?”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并在课堂上分享各自的观点。
作业布置要求:
1.学生需按时完成作业,确保作业质量,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改革开放的背景、主要内容、影响以及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2.难点:分析改革开放对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理解对外开放的层次和阶段。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历史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了解改革开放前我国的社会经济状况,引发学生对改革开放的思考,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5.实践活动:
(1)辩论赛:组织辩论赛,让学生就改革开放的利与弊展开辩论。
(2)新闻发布会:模拟新闻发布会,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介绍改革开放的成果。
6.情感教育:
(1)讨论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
(2)联系实际,让学生认识到改革开放与自己的关系,激发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7.总结评价:
(2)课堂讲解:教师针对重点、难点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
3.小组合作:
(1)分组讨论:让学生针对改革开放的重点问题进行分组讨论,形成共识。
(2)汇报展示: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补充。
4.史料分析:
(1)提供史料:给出改革开放时期的新闻报道、政策文件等史料。
(2)分析解读:让学生分析史料,理解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和决策过程。
7.总结评价,反馈提高:在教学结束时,进行课堂小结,帮助学生梳理所学知识。同时,通过作业、测试等形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下一步教学提供依据。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下册《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下册《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下册《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是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下册的一课。

教材主要围绕我国历史上的一些伟大转折点展开,包括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等。

通过这些历史事件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历史的发展脉络,认识历史转折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对历史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掌握了我国古代史和近现代史的一些基本知识,对历史事件有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和转折点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加以巩固和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我国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认识历史转折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事件、归纳总结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惜当下、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贡献力量的价值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及其意义。

2.难点: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对历史转折点的理解和把握。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共同分析历史事件,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3.案例分析:通过具体历史事件的分析,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转折的意义。

4.启发引导:教师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思考问题,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下册。

2.课件:制作与本课相关的历史事件图片、视频等资料。

3.学具:历史事件时间轴、思维导图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本课的主题,引导学生关注历史转折的重要性。

2.呈现(10分钟)展示我国历史上的几个重要转折点,如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等,让学生对这些事件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每个历史事件的原因、过程和意义,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掌握程度,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指导。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教案: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教案: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1 教学分析教学重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教学难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的转变,还有其召开的历史意义。

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音乐:《走进新时代》。

师:同学们,这首歌是大家非常熟悉的,那你们知道带领“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的伟人是谁吗?生:毛泽东。

师:那带领我们“改革开放富起”的伟人又是谁?生:邓小平。

师:正确。

1978年,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党中央领导集体带领我国人民走进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时期,从此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是新中国成立以的伟大转折。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探究共和国历史上的这一伟大转折。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1.教师讲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

粉碎“四人帮”后,人们要求对“文革”中的冤假错案进行平反,而党中央的主要领导人仍然坚持“左”的指导思想,提出“两个凡是”的方针。

2.引导学生讨论:对“两个凡是”方针,你们是怎么看的?提示:一个人不可能一辈子所说的话、所做的事都是正确的,毛主席是伟大的革命领袖,这点我们不能否认,他确实为中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并不是他所说的、所做的都是正确的,比如说“文化大革命”,给中国带了巨大的危害,那我们还要继续进行下去吗?另一方面,随着时代的变化,我们会遇见很多的新问题,我们不可能总是用旧的方法去解决新的问题,所以,对于“两个凡是”的方针,我们是应该予以反对的。

其实质就是“左”倾错误的继续。

3.教师总结:针对“两个凡是”的方针,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目的就是要反对“两个凡是”的方针。

4.图片展示:5.教师过渡: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1.播放纪录片《伟大转折》的片断。

2.教师简要介绍: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基本情况。

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教学设计

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教学设计

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设计【教学过程】环节一:新课导入播放视频听诗歌朗诵,提问:诗歌中说1978年是一个特别的季节,在那一年中国究竟发生了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中国历史的转折点又在哪呢?导入课题。

学生观看视频并思考问题。

【设计意图】播放影音资料,营造历史氛围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环节二:新课讲授一、扫尽残霾——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1.多媒体展示两则材料,提问:文革结束后,人们最盼望的是什么?让学生结合材料提炼答案,并请学生展示答案,老师总结:平凡冤假错案,纠正文革错误,是当时人心所向。

2.老师再问:当时党中央领导人提出了什么方针?学生回答:“两个凡是”方针。

3.教师出示图片材料:教师提问:当时人民日报发表的这篇社论的标题是什么?这个“纲”说明还是以什么为纲?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仍是什么?由学生观看图片并回答。

4.出示“两个凡是”: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教师提问:你认为“两个凡是”对吗?它的实质是什么?坚持“两个凡是”会有什么影响?引导学生思考并作答。

5.教师再问:面对这样的精神枷锁,人们应该怎么办呢?从而引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出示材料:《光明日报》发表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以及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报告材料节选。

引导学生通过解析材料得出: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了解这次大讨论的性质及影响,理解真理标准问题讨论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在联系。

【设计意图】通过当时的报纸的原文和材料来培养学生的读图和文字信息获取能力,让学生能够将课本的知识和实际的历史事件相结合。

从中明白是两个凡是阻碍了人们追求真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肯定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路线,从而理清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

三、峰回路转——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一)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过渡语:接下来,中国历史将迎来怎样的转折呢?播放关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视频,引导学生说出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间、地点,并结合材料和课本第37页课后活动第1题,按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三个方面找出其主要内容,并随机请学生来完成内容填空。

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教案

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教案

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教案1. 教学目标•了解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中国国情和民族危机;•理解中华民族历史转折时期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分析历史事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探究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意义;•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国家意识和民族自信心。

2. 教学重点和难点2.1 教学重点•掌握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过程、背景及其意义;•理解中华民族面临的民族危机及其经济、政治、文化、思想等方面的表现。

2.2 教学难点•分析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的深层次原因;•探究中华民族历史转折的信仰和历史人物。

3. 教学内容及进度安排3.1 教学内容本课主要分为以下三个部分:1.中国近代史的历史转折2.新文化运动3.五四运动3.2 进度安排时间内容10 min 课前导入:老师向学生介绍本课的教学目标和知识点20 min 第一部分:中国近代史的历史转折的讲解与讨论30 min 第二部分: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及其意义的介绍和分析30 min 第三部分:五四运动的过程和意义的总结和评价5 min 课堂小结:老师总结本堂课的重点和难点,鼓励学生积极思考5 min 课后作业布置:老师宣布本节课的课后作业和考核方式4. 教学方法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将采取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主要用于讲解个别知识点和概念;2.提问法:主要用于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讨论;3.研究法:主要用于课堂小组研究,探究历史事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4.辩证法:主要用于分析历史事件的矛盾和对策,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5. 教学评估本节课的教学评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课堂讨论:通过对课堂问题的深度讨论,不断开阔学生的视野和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2.课堂表现: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动作、语言和情绪,反映学生的态度和教育效果;3.作业考核:通过自主研究和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检验学生的理解和运用能力;4.问卷调查:通过课后给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他们对本节课程的反应和评价,对今后的教学提出建议。

部编人教八下历史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八下历史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八下历史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为部编人教八下历史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主要内容包括:改革开放的进程、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国有企业改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等。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发展过程和取得的伟大成就,认识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掌握了我国现代史的相关知识,对我国新中国的成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于改革开放的具体内容、意义和影响还需进一步深入学习。

此外,学生可能对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转折存在一些模糊认识,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加以澄清。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改革开放的进程,掌握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案例分析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改革开放的进程,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2.难点:改革开放的意义和影响,如何看待改革开放中的问题和发展。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课前预习,课上展示学习成果。

2.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共同分析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意义和影响。

3.案例分析:通过典型实例,使学生深入了解改革开放的具体措施和成效。

4.对比分析:运用历史对比的方法,使学生更加明确改革开放的重要性。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人教八下历史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2.辅助材料:相关历史事件、案例、图片等。

3.教学设备:多媒体投影、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重要历史时刻,引导学生回顾改革开放的历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部编八下历史第3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设计

部编八下历史第3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设计

部编八下历史第3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为部编八下历史第3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主要内容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历程和成就。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过程和重要意义,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和实践,培养学生对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改革开放的具体历程和内涵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借助历史事件、人物、图表等资料,从多角度、多层面去感悟和理解改革开放的历史意义。

同时,学生对现实问题的关注度较高,通过本课学习,可以激发学生对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关心和思考。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过程和重要意义,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和实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历史问题和现实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激发学生关注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热情。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改革开放的历程和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和实践。

2.难点: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和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创新。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通过教材、资料等自主学习,掌握改革开放的基本知识。

2.合作探究: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深入分析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意义。

3.讨论交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进行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4.案例分析:选取典型的事例,使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改革开放的成就和经验。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八下历史教材。

2.资料:改革开放相关的历史事件、人物、图表等。

3.课件:制作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4.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重要历史事件,引导学生回顾和思考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了解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国际形势,特别是列强的扩张和争夺疆土的紧张局势,为产生第一次世界大战创造了条件。

②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理解其对世界的影响,尤其是对我国和中国人民抗争反侵略、追求独立和强盛产生的影响。

2、能力目标①发展学生掌握历史层次感和历史思维能力的能力。

②使学生掌握分析和解释历史事件的分析能力。

③发展学生的综合思考能力和批判精神。

3、情感目标使学生掌握民族自豪感和珍爱和平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清末民初国际形势、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及其影响。

2、教学难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及其影响。

三、教学方法1、教师讲授法2、小组讨论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环节(5分钟)通过图片、视频等手段呈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让学生感受其中所包含的信息。

二、教学过程(50分钟)1、教师讲授:清末民初国际形势(10分钟)要点: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世界处于一种前所未有的新局面。

列强为了抢夺殖民地和疆土,纠缠在仇视和嫉妒的矛盾矩阵中。

这场有可能引爆的风暴,最终点燃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火苗。

2、小组讨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15分钟)分成四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讨论、交流等形式,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主要参战国及其联盟、战争形势、战争的影响等内容。

3、教师点评(10分钟)通过学生的讨论,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并摘取出一些需要指出的要点进行点评。

比如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于人类历史的转折、对于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影响等等。

4、教师讲授: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15分钟)要点:第一次世界大战为全球发展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它是一场无休止的屠杀,战争期间双方伤亡惨重,不仅带来了大量人员和财产的损失,也给各国的经济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此外,这场战争对于世界政治和军事格局的重塑,以及对于国际法的发展等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优秀教案

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优秀教案

《伟大的历史转折》教材分析本课是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篇课,主要介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史上最光辉的标志性事件“十一届三中全会”。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20世纪中国人民经历的又一次历史性巨变,是我国现代化建设史上的伟大转折点,是旧革命的总结、新革命的曙光;是旧思想的发展、新思想的肇始。

本课上承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下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教材内容在中国现代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整个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上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掌握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及其历史意义、了解平凡冤假错案工作在全国的展开,正确评价拨乱反正的基本史实。

【过程与方法目标】1.结合“文革”有关史实,说明为什么“两个凡是”是错误的。

引导学生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培养学生比较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2.运用历史比较的方法,联系“文化大革命”的基本史实和改革开放所取得的伟大成绩,通过对图片、影像、歌曲等资源的收集、整理,深刻理解这次伟大的历史转折,提高历史感悟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认识到实事求是的我党纠正错误、开拓创新的根本思想路线,综合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理解其伟大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综合的历史思维能力。

2.从“伟大的历史转折”中认识到党的伟大,培养爱党情怀;通过了解邓小平关键时刻的高瞻远瞩,初步了解邓小平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所作出的贡献。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大决策及伟大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与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内在联系。

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2.学生完成相应预习内容;3.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搜集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顾思考:中国人民在前进的道路上经历了哪三次历史性的巨变?学生思考后回答。

教师小结:1.辛亥革命。

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2.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部编版(初二)八年级下册历史 第七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教案

部编版(初二)八年级下册历史 第七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教案

部编版(初二)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七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教案第七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教案一、说教材本课的内容是“伟大的历史转折”,主要围绕以下几个问题阐述:“文革”结束后,人民再次选择了邓小平,思想理论届展开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内容及意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对建设现代化国家的重要作用。

本课是第三单元“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第一课时,有着“承上启下“的地位,上承”文化大革命“,下启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所以具有深刻的转折的意义。

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学习去感知本世纪教材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和能力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需掌握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及其历史意义、了解平反冤假错案工作在全国的展开、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

2、通过本课的教学培养学生归纳和概括知识的能力,能够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逐步形成历史的思维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结合教师提供的资料,培养学生运用识读、表述和归纳等方法,积累必要的历史知识;运用教材中的几幅插图,训练学生从历史图片中提取有效信息,分析历史史实,得出正确结论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明白我们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敢干正视错误并纠正错误的伟大的党,始终坚持实事求是、实践检验真理的作风,培养对党的热爱之情;三:教学重难点:重点:十一届三中全会。

难点: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与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内在联系。

四.教学过程各位评委好,我是——号。

我讲课的题目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下面我们走进课堂。

同学们好,请坐下。

本节课分三部分“尽扫残霾见真知——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拨云见日定国是——十一届三中全会”“春满神州奔复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成就”。

我们刚才讲解了第一部分,知道了真理标准的讨论,像一声惊雷,解放了中国人民的思想,纠正两个凡是左的错误思想,拨乱反正,加快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已经成为全国人民的共识。

《伟大的历史转折》参考教案

《伟大的历史转折》参考教案

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一、教学理念落实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二、教科书教学内容分析义务教育部编历史新教材八年级下册中国历史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包含两个方面的教学内容:第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讲述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和意义。

第二,“拨乱反正”,介绍了拨乱反正的工作。

从整个单元看,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三、学情分析由于这一节课面向全市初二学生,上课时间为20分钟,难度不宜太大,在有限的时间内突出主干知识是关键。

初二学生对历史故事比较感兴趣,加入细节,可以使这节课更加生动。

四、教学目标1.学生知道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间,了解其召开的背景,理解其重大意义。

2.了解拨乱反正。

五、教学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教学难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背景六、教学设计思路突出“转折”,对比会议前后经济、政治等方面的变化。

七、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导入出示“两个凡是”的内容了解“两个凡是”。

出示材料:“只有如实地指出毛泽东晚年发动和坚持‘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并加以纠正,才能继承以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为旗帜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的优良传统。

——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了解时代背景。

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出示图片《邓小平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知道新的时期,新的历史人物,需要新的领导人物。

出示图片《<光明日报>发表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和其中的内容节选“‘四人帮’都设置了不少禁锢人们思想的‘禁区’,对于这些‘禁区’,我们要敢于去触及,敢理解思想解放的重要性。

于去弄清是非。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出示当时社会面临的问题:问题一: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问题二:毛泽东:“阶级斗争是要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

”问题三:“文革”十年动乱只是国民收入就损失人民币5000亿元。

1977年全国农村的贫困人口超过2亿。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的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本课主要内容是讲述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转折,重点是讲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我国历史的发展变化,认识历史转折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历史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八年级上学期已经学习了我国古代史和近现代史的相关内容,对我国历史的发展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是,对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具体内容,学生的了解可能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和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历史转折的意义。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转折,掌握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和重要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历史责任感,认识历史转折的重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和重要意义。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历史转折的意义,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历史责任感。

五. 教学方法1.情景教学法: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和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历史转折的意义。

2.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自信心。

3.合作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究,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深入了解教材内容,备好相关的历史故事和实例。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内容,了解历史转折的基本概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改革开放的纪录片片段,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改革开放的气氛,引导学生思考改革开放的意义。

2.呈现(15分钟)教师通过讲述生动有趣的故事和实例,呈现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转折,重点讲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

部编八下历史第三单元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设计

部编八下历史第三单元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设计

部编八下历史第三单元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八下历史第三单元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本课主要内容是讲述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取得的伟大历史转折。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取得的伟大成就,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的情感。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对我国的基本国情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对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各个领域取得的伟大历史转折的具体内容了解不多,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进一步拓展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取得的伟大历史转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取得的伟大历史转折。

2.难点: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各个领域取得伟大历史转折的原因和意义。

五. 教学方法本课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多媒体辅助教学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习兴趣和效果。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认真研读教材,了解学生情况,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各个领域取得的历史转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简要介绍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取得的伟大历史转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了解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取得的伟大历史转折的具体内容。

3.操练(1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分析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各个领域取得伟大历史转折的原因和意义。

4.巩固(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检查学生对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各个领域取得伟大历史转折的掌握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教学难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的转变,还有其召开的历史意义。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音乐:《走进新时代》。

师:同学们,这首歌是大家非常熟悉的,那你们知道带领“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的伟人是谁吗?
生:毛泽东。

师:那带领我们“改革开放富起”的伟人又是谁?
生:邓小平。

师:正确。

1978年,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党中央领导集体带领我国人民走进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时期,从此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是新中国成立以的伟大转折。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探究共和国历史上的这一伟大转折。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
1.教师讲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

粉碎“四人帮”后,人们要求对“文革”中的冤假错案进行平反,而党中央的主要领导人仍然坚持“左”的指导思想,提出“两个凡是”的方针。

2.引导学生讨论:对“两个凡是”方针,你们是怎么看的?
提示:一个人不可能一辈子所说的话、所做的事都是正确的,毛主席是伟大的革命领袖,这点我们不能否认,他确实为中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并不是他所说的、所做的都是正确的,比如说“文化大革命”,给中国带了巨大的危害,那我们还要继续进行下去吗?另一方面,随着时代的变化,我们会遇见很多的新问题,我们不可能总是用旧的方法去解决新的问题,所以,对于“两个凡是”的方针,我们是应该予以反对的。

其实质就是“左”倾错误的继续。

3.教师总结:针对“两个凡是”的方针,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目的就是要反对“两个凡是”的方针。

4.图片展示:
5.教师过渡: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1.播放纪录片《伟大转折》的片断。

2.教师简要介绍: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基本情况。

3.引导学生思考:请从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三个方面找出会议的主要内容。

提示:(1)思想路线: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2)政治路线: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3)组织路线: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共中央领导集体。

4.教师展示图片并做总结:
从核心内容说:
从会议前后的转变说:
5.引导学生思考:这次会议的召开有何意义?
提示:是新中国成立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

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6.分组讨论:为什么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和遵义会议都是中共党史上的伟大转折?
提示:可从会议的背景、内容、领导核心的形成及影响等方面进行对比,进而说明两者都是党史上具有重要转折意义的会议。

这样,既可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又能够使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

目标导学二:拨乱反正
1.教师简要介绍:拨乱反正的背景。

2.教师讲述:拨乱反正工作的主要内容。

“文革”中受到迫害的各级党、政、军机关干部陆续得到平反,受到打击、诬陷或迫害的民主人士和知识分子等也恢复了名誉。

3.提出问题:“文化大革命”中许多老一辈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被打成反革命,遭到迫害,我们党的历史上最大的一起冤案是什么?
提示:刘少奇被诬陷为“叛徒、内奸、工贼”,开除出党,迫害致死。

4.教师指出:1980年恢复刘少奇的各种名誉,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

5.引导学生看课本,简介:拨乱反正的结果。

6.教师总结:这是深得人心的举措,彻底消除了“文化大革命”强加给广大干部、群众的枷锁,使他们心情舒畅、精神振奋地投身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去。

三、课堂总结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

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平反冤假错案和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安定团结的社会环境。

从此,我国开始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并取得伟大的成就。

3 板书设计
4 教学反思
体会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伟大历史意义,我们可以联系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包括衣食住行各个方面,国家的综合国力以及在国际上的地位。

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我们要分析、掌握技巧:a.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领域的拨乱反正,是从这次大会开始的;b.伟大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是由这次全会拉开序幕的;c.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是以这次全会为起点开辟的;d.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是在这次全会前后开始发展起和逐步形成的。

在教学中,我们不但要授“鱼”,还要授之以“渔”;我们不但要让学生知其然,还要让其知道所以然。

我们要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将历史知识生活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