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训练19古代中国的商业与经济政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018·云南师大附中月考)西汉时期不仅“吴越之竹”,荆、扬之皮革骨象等成了商品;甚至穷乡僻壤的姜、桂、牛、羊等也进入了商品的领域,“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据此可知( )

A.政府鼓励从事商业经营

B.商业活动得到不断发展

C.商人的地位在逐渐提高

D.商业发展促进农业进步

答案B

解析封建社会的中国厉行“重农抑商”政策,排除A、C两项;由题干中若干地区的产品成为商品、长途贩运贸易发达等现象可知西汉时期商品经济发展,故B项正确;题干中未提及商业与农业之间的关系,故排除D项。

2.(2019·浙江嘉兴月考)据说,西汉都城长安有正式的“市”九处。“市”的中央设置亭楼,四面建有门、墙。由此可见当时()

A.社会秩序紧张B.商业非常繁华

C.管理相当严格 D.经营时间短暂

答案C

解析题干中未提及政局不稳定、商业繁荣及“市”有严格的时间限制,排除A、B、D三项;由题干中“有正式的‘市’九处”“‘市’的中央设置亭楼,四面建有门、墙”等信息可知西汉时期,“市”有严格的空间限制,且受到官吏的直接监管,故C项正确。

3.(2019·陕西西安期末)唐代都城寺庙宫观星罗棋布,城内利用寺庙祭日人多之际经常举行“庙会”等流动交易,人声鼎沸,热闹非凡。唐代的庙会( )

A.反映唐代市民文化繁荣

B.展现了城乡的繁华景象

C.推动市坊制度逐步瓦解

D.为草市活跃提供了条件

答案B

解析唐代庙会仅是市民文化的一种体现,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城内利用寺庙祭日人多之际经常举

行‘庙会’等流动交易,人声鼎沸,热闹非凡”,展现的是城市的繁荣景象,故B项正确;材料不涉及城市结构、布局的变化,故C项错误;同理,材料主要反映的是都城的景象,并非草市,故D项错误。

4.(2019·山东青岛调研)《梦粱录》中记载了南宋都城临安的240多道菜,《武林旧事》记录了当时临安的40种酒,仅临安一城,咸鱼专卖店就有200多家。这反映出当时()

A.经济重心已转移到南方地区

B.商品经济丰富了市民生活

C.发达的外贸促进了大众消费

D.宋代重农抑商政策已松动

答案B

解析题干中未提及经济重心南移、对外贸易发展及“重农抑商”政策松动,故排除A、C、D三项;由题干中“240多道菜”“40种酒”“咸鱼专卖店就有200多家”等信息可知南宋时期,临安城商业繁荣,市民生活丰富,故B项正确。

5.(2019·江苏徐州一中月考)明代时“今天下财货聚于京师,而半产于东南”,清代“天下有四聚,北则京师,南则佛山,东则苏州,西则汉口”,这反映了( )

A.明代经济发展落后于清代

B.经济重心南移到湖广地区

C.经济发展呈现多中心格局

D.统一的国内市场渐趋形成

答案C

解析材料信息“今天下财货聚于京师,而半产于东南”“天下有四聚,北则京师,南则佛山,东则苏州,西则汉口”说明明清时期经济发展呈现出多中心格局,故C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明代经济发展落后于清代,故A项错误;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到江南地区,不是湖广地区,其不符合材料信息,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不出统一的国内市场,故D项错误。

6.(2018·江西南昌二中月考)“朝贡体系是从公元前3世纪一直到19世纪末存在于东南亚和中亚地区的、以中华帝国为核心的等级政治秩序体系……明朝时期,朝贡制度以‘朝贡贸易’的形式出现。它与条约体系、殖民体系并称,是世界上的主要国际关系模式之一。”上述材料表明了明朝( ) A.通过朝贡贸易发展对外关系

B.朝贡贸易以经济效益为核心

C.朝贡制度使对外贸易空前繁荣

D.朝贡制度体现出双方地位的平等

答案A

解析朝贡贸易目的不在于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而是要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特产的需求,故A项正确,B项错误;明清时期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对外贸易萎缩,排除C项;D项中“平等”的说法与题干中的信息“等级政治秩序体系”不符,排除。

7.(2019·山东枣庄八中月考)“中国凭借着在丝绸、瓷器等方面无与匹敌的制造业和出口,与任何国家进行贸易都是顺差。……在1800年以前,欧洲肯定不是世界经济的中心。”按这一观点,18世纪末世界贸易中心最有可能是( )

A.北京B.上海C.广州D.长安

答案C

解析18世纪末正值清朝中期,该时期统治者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只开广州一处对外通商。故A、B、D三项错误,C项正确。

8.(2019·山西运城月考)《尚书·洪范》记载当时的政务时说:“一曰食,二曰货。”“货”在八种政务中排在第二,仅次于“食”。这反映出当时( )

A.实行工商食官政策

B.政府没有采取抑商政策

C.政府提倡工商皆本

D.主张实施重商主义政策

答案B

解析注意材料信息“一曰食,二曰货”大意是说战国时期八种政务:第一是负责饮食,第二是负责财货。说明当时政府没有采取抑商政策,所以B项符合题意。A项错误,这一时期工商食官政策已经不存在;C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这层含义;D项错误,材料只是没有“抑商”,不能说明“重商”。

9.(2019·河南联考)汉武帝规定,“敢私铸铁器、煮盐者,钛左趾,没入其器物”。后世的历朝历代,也大都心照不宣地沿用了这一做法。这主要体现了( )

A.历代将汉武帝作为治国榜样

B.汉代经济制度为后代所推崇

C.富商大贾与小农之间的矛盾

D.政府对国计民生行业的控制

答案D

解析A项中“治国榜样”、B项中“推崇”的说法均过于夸大,排除;题干中从汉武帝时代起,历朝历代将冶铁、煮盐等行业收归官办,由政府垄断的举措体现了政府对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的控制,这反映了官府与富商大贾之间的矛盾,故C项错误,D项正确。

10.(2019·四川绵阳一诊)战国时商鞅主张重农抑商,西汉时桑弘羊认为农商并重、本末俱利,宋代以后反对重农抑商的思想家明显增加,明清之际黄宗羲提出了工商皆本。这些古代商业思想( )

A.是中国古代工商业发展的反映

B.都站在反对国家干预经济的立场

C.颠覆了中国古代传统经济政策

D.是古代经济发展迟滞的主要原因

答案A

解析据材料“重农抑商”“农商并重、本末俱利”“工商皆本”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古代工商业的发展,中国古代的商业思想在不断发展变化,故A项正确。战国时期和西汉的经济思想体现了国家干预经济的立场,故B项错误;自商鞅变法后封建社会一直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故C项错误;重农抑商政策在封建社会前期起到了积极作用,故不能简单说其导致古代经济发展迟滞,故D项错误。

11.(2019·甘肃兰州一中月考)明代一些名门望族的家训中出现以下说法:“男子要以治生为急,农工商贾之间务执一业”,“民家常业,不出农商”。这反映出( )

A.资本主义萌芽B.纲常礼教严苛

C.抑商观念松动D.农耕经济衰退

答案C

解析由“男子要以治生为急,农工商贾之间务执一业”“民家常业,不出农商”看出,家训已经把农商看作同等重要的地位了,体现出抑商观念松动,故C正确。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标志是雇佣关系出现,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故排除A;材料信息没有涉及“纲常礼教”,故排除B;材料反映出农工商都同等重要,无法体现农耕经济衰退,故排除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