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的一般均衡理论
一般均衡理论模型和应用
第二部分 一般均衡理论
一般均衡理论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魁奈的" 一般均衡理论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魁奈的"经济 表".马克思的"社会再生产图式"则将"经济 .马克思的"社会再生产图式"则将" 表"所描述的"静止状态"的简单再生产扩展为 所描述的"静止状态" "扩大再生产".(朱绍文,俞品根,《现代西 扩大再生产".(朱绍文,俞品根,《 方微观经济分析》,商务印书馆,1996)一般均 方微观经济分析》,商务印书馆,1996)一般均 衡模型首次是由瓦尔拉斯(1954)提出.存在性 衡模型首次是由瓦尔拉斯(1954)提出.存在性 的更为一般的处理由门肯兹(1954),阿罗和德 的更为一般的处理由门肯兹(1954),阿罗和德 布鲁(1954)给出.权威性的现代处理属于德布 布鲁(1954)给出.权威性的现代处理属于德布 鲁(1959),阿罗和哈恩(1971).(哈尔 鲁(1959),阿罗和哈恩(1971).(哈尔瓦 里安,《 里安,《Microecoomic Anallysi》(Third Anallysi》 Edition),经济科学出版社,1992) Edition),经济科学出版社,1992)
马克思主义公平理论视阈下当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平衡、财政压力、服务供给不足等问题,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
解决。
03
马克思主义公平理论与当代基 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公平理论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指导意义
马克思主义公平理论强调社会公平和 公正,认为每个人都应该享有平等的 基本权利和机会。这一理论为基本公 共服务均等化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基础 和指导原则,即政府应该保障每个公 民享有平等的基本公共服务,不受社 会地位、经济条件等因素的限制。
马克思主义公平理论的历史与发展
历史
马克思主义公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从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开始,经过 列宁、斯大林等人的实践和发展,再到毛泽东、邓小平等人的中国化改造,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公 平理论。
发展
马克思主义公平理论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完善,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形 成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特点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具有普惠性、可及性、公益性和公平性等特点,旨在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促进 社会公平正义,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性
1 2 3
社会公平正义的体现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体现 ,有助于缩小城乡、区域和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 差距,提升社会整体福祉。
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
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基本公共服务的提供, 形成多元化的供给格局。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未来发展趋势与展望
技术驱动的服务创新
随着科技的发展,基本公共服务将更加注重数字化、智能化,提升服 务效率和质量。
绿色发展理念融入
绿色发展理念将进一步融入基本公共服务的规划与实施中,促进人与 自然和谐共生。
一般均衡理论
一、一般均衡理论一般均衡理论(General Equilibrium Theory)是理论性的微观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寻求在整体经济的框架内解释生产、消费和价格。
一般均衡是指经济中存在着这样一套价格系统,它能够使①每个消费者都能在给定价格下提供自己所拥有的生产要素,并在各自的预算限制下购买产品来达到自己的消费效用极大化②每个企业都会在给定的价格下决定其产量和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来达到其利润的极大化③每个市场(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都会在这套价格体系下达到总供给与总需求的相等(均衡)④当经济具备上述这样的条件时,就是达到一般均衡,这时的价格就是一般均衡价格。
⑤ 一般均衡的目标是经济效率最优,即经济福利最优。
二、竞争性市场一般均衡的定义一般均衡理论的整个结构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第一,消费品市场的均衡,即通过交换理论确定消费品和消费服务的价格。
要使交换双方同时达到均衡,就要使双方的效用都得到最大的满足,也就是说要求各自的稀少性比率或者说边际效用比率的等于两种商品的价格比率。
如果不相等,双方将继续摸索,直到达到均衡为止。
瓦尔拉斯进一步又提出以货币为媒介的多种商品相互交换的市场的全面均衡理论,认为实现均衡的条件是:每种商品的有效需求,也就是由数量和价格同时确定的需求,等于该商品的有效供给;任何两种商品的这一种以那一种计的价格等于这两种商品以任何第三种商品计的价格比率。
通俗地说,也就是在这种交换中不存在交换的双方利用自身的优势获得额外的好处的情况下,消费品的供给和需求应该正好相等,否则在交换中获得好处的一方将持续进行这种交换,以获得更多的好处;而在交换中受损的一方将停止这种交换,以避免更大的损失。
其结果必然使交换双方对各种消费品的需求和供给最终达到均衡。
这个均衡点也就是这种消费品在一般均衡情况下由市场上所确定的价格。
第二,产品市场的均衡,也就是通过生产理论确定产品和生产服务的价格。
实现均衡的条件是:各种服务和各种产品的有效需求等于有效供给;产品的售价等于生产这种产品是所使用的服务的成本。
马克思一般均衡理论及其现实意义
在 中外 经 济学 界 , 提起 一 般 均 衡 理 论 , 一 人 们 就 会 立 即想 到瓦 尔 拉 斯 体 系 和 阿 罗一 德 布 鲁 模 型 。一 般 均衡 理 论 似 乎 成 了西 方 经 济 学 的 专 利 。然 而 实 际 情 况 并 非 如 此 。 在 瓦 尔 拉 斯 之 前, 马克 思 就 深 人 分 析 了人 类 社 会 特 别 是 资 本
1 2 } 褂技大 学扎 圣 .
.
壁垒蔓釜墼………………………………………………
马 克 思 一 般 均 衡 理 论 及 其 现 实 意 义
刘小怡 , 华中师范大学 经济学院, 湖北 武汉 407 30 9
摘要 :一般 均衡 理论并不是西方 经济 学的专利。早在瓦 尔拉斯之前 , 马克 思就 一般 均衡 与帕累托最优的关 系
的一 般 均 衡 理 论 。马 克 思 一 般 均 衡 理 论 集
中反 映 了马 克思 从 微 观 角 度 对 经 济 体 系 整 体 运 行 的基 本 看 法 , 于 指 导 我 国经 济 改 革 和 发 展 对 实 践 , 同产 品之 间 分 配 的 状 态 , 际上 就 实
;
i
及 一般均衡 的存在 性、 稳定性 等 I题进 行 了比较详 细 的论 述 , 而提 出 了比较 系统 的一般均 衡理论 。 '  ̄ - J 从
马克思的一般 均衡理论 对指 导我国经济改革和发展 的实践 , 有十分 重要的现实意义。 具 关键词 :马克思;一般均衡理 论;帕累托最优
方面, 由于 生 产 资 料 归私 人 所 有 , 品生 产 者 商
都 是独 立地 进 行 生 产 , 产 什 么 、 产 多 少 、 生 生 怎 样 生 产 , 全 是 个 人 的 私事 , 动 产 品也 归 生 产 完 劳 者 自己 占有 和 支 配 。 因 此 , 产 商 品 的 劳 动 具 生 有 私 人 的 性 质 , 私 人 劳 动 。 “ 有 独 立 的 互 是 只 不 依 赖 的 私人 劳 动 的 产 品 , 作 为 商 品 互 相 对 才 立 。 另 一 方 面 , ” 由于 社 会 分 工 , 品 生 产 者 商 又 是 互 相 联 系 和 互 相 依 赖 的 , 人 劳 动 的 总 和 私
马克思平衡发展观
马克思平衡发展观马克思平衡发展观就像是一把神奇的钥匙,能打开社会和谐发展的大门。
咱们生活的这个社会啊,就像一个大机器,每个部分都得协调着来,就像汽车的发动机、轮胎、方向盘,缺了哪个或者哪个不好使了,这汽车就跑不起来。
马克思的平衡发展观说的就是这个理儿。
社会的各个方面得均衡发展,不能一个地方富得流油,另一个地方穷得叮当响。
这就好比一个人,要是一条腿特别粗,另一条腿特别细,走路能稳当吗?肯定不行啊。
你看啊,经济、文化、社会、环境这些方面就像是一桌菜里的不同菜品。
经济就像是那道硬菜,是大家都看重的,能给人饱腹感。
可要是光有经济这一道硬菜,没有文化这个调味剂,没有社会公平这个餐具,没有好的环境这个优雅的用餐环境,这顿饭吃起来能舒坦吗?肯定不能。
就像有的地方啊,为了发展经济,把环境破坏得一塌糊涂,最后钱是赚了点,可大家都生活在乌烟瘴气里,生病的人越来越多,这能叫发展吗?这不是拆了东墙补西墙嘛。
再说说城乡发展。
城市就像被宠爱的孩子,有好的学校、医院、商场。
农村呢?就像那个被冷落的孩子,很多资源都比不上城市。
这就不平衡啊。
马克思的平衡发展观就告诉我们,要让城乡这两个孩子都能健康成长。
不能只给城市穿新衣服,农村也得有新衣裳啊。
如果农村一直落后,城市发展得再好,也像是住在高楼大厦旁边的破茅屋,看着就不协调。
这就好比一个家庭,大儿子天天吃好的喝好的,小儿子饿肚子,这个家能和睦吗?肯定天天吵架。
从教育和就业来看也是这样。
教育要是不均衡,有的孩子能享受优质教育资源,有的孩子只能在破旧的教室里上课,那他们以后的就业机会能一样吗?这就像是比赛,有的选手一开始就站在起跑线前面好几米,有的选手还在起跑线后面被绑着,这比赛公平吗?不公平。
就业机会要是也不均衡,就会造成更多的社会问题。
那些找不到好工作的人,心里能平衡吗?他们就会觉得这个社会不公平,然后就会有怨气。
这怨气就像乌云一样,堆积多了就会下雨,这个雨可能就是社会的动荡不安啊。
马克思的均衡价值理论
作者: 冯根福
作者机构: 陕西财经学院在职研究生
出版物刊名: 经济研究
页码: 45-51页
主题词: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价值量;马克思;价值理论;均衡价值;商品价值决定;社会需求;
价值形成;使用价值;供给
摘要: <正> 商品价值究竟由何种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这一直是国内外经济学界长期争论不休的问题。
在我国学术界,迄今主要形成三种不同的观点:一种看法认为,第一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形成价值,第二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已经形成的价值能否实现;另一种观点认为,两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共同决定商品价值;再一种观点认为,第二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
我对上述几种观点均持异议。
我认为,根据马克思的论述,商品的价值只能由均衡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由均衡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价值亦可称为均衡价值。
诚然,马克思从来没有明确地提出过均衡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和均衡价值这样的概念,但是,只要我们用系统的观点分析一下马克思的杰作《资本论》和其它论著,就不难发现其中自。
一般均衡理论综述与简评
一般均衡理论综述与简评刘江荣①均衡思想是贯穿当代主流经济理论的精髓,而一般均衡理论(General Equilibrium Theory),则是从对人们的偏好、技术和禀赋的基本假设出发,以普遍联系的观点建立的关于人类经济系统整体均衡的存在性、稳定性和有效性的公理化体系。
其研究对象主要是与市场相关的经济现象,特别是其中与价格相关的一系列引人注目的经济现象。
“均衡”概念的建立和一般均衡理论的生成发展,使得主流经济学成为一门实证的学问。
但是,跳出一般均衡理论本身,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到,主流经济学是根植于西方国家社会经济的产物,其貌似科学的实证更是建立在资本雇佣劳动制逻辑之上的。
因此,这种实证不仅无视劳动异化,而且其逻辑出发点和归宿点均不代表经济的主体——现代劳动者的利益。
一.均衡概念的历史渊源均衡的概念早在亚当·斯密1776年出版《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之前就已在机械学中普遍应用。
在机械学中,均衡是指绕中点转动的杠杆保持平衡的条件。
据文献查新的结果表明,到目前为止的相关研究尚未发现亚当·斯密是否受到了机械学概念的影响而生灵感,将一个社会体系中的个体追求不同价值目标而采取相互独立行动,但最终达到和谐平衡状态的思想抽象概括为经济学中的均衡概念。
亚当·斯密运用著名的“看不见的手”原理揭示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自动协调机制,使得人们认识到个体在追求不同目标的过程中,最终能实现一种和谐平衡的状态,这种思想无疑对经济学是一大贡献,同时也深化了人们对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之后,李嘉图在亚当·斯密工作的基础上通过使用统一利润率的竞争规律和资本在各部门间的转投说明了古典一般均衡的实现机制。
1867年马克思的《资本论》第一卷问世,在批判以斯密、李嘉图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基础上,马克思建立起一种新的总量理论体系来解释资本主义的现实经济关系。
后来,这种强调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研究不能脱离开资本与利润对立关系的分析方法在斯拉法那里得到了复兴,通过在投入——产出矩阵的基础上加入表明特定经济关系的①刘江荣,男,山西省朔州市人,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院2011级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政治经济学与民族经济学“统一利润率”来决定价值与分配,从而令古典经济研究范式日趋完善。
第十章一般均衡理论和福利经济学
11
3、帕累托改进
如果既定的资源配置状态的改变使得至少有一个 人的状况变好,而同时没有使任何人的状况变坏, 则这种改变被称为“帕累托改进”
4、帕累托最优状态(经济效率)
如果对于既定的资源配置状态,所有的帕累托改 进均不存在,则该状态称为帕累托最优状态。
也就是说,如果不使别人的境况变坏,就无法使 任何一个人的境况变得更好的经济资源配置状态。
微观经济学第十章 法大商学院 岳清唐
10
2、帕累托标准(Pareto Criterion)
多人社会、多种资源配置状态下的社会选择标准: 如果至少有1人认为A优于B,而没有人认为A劣 于B,则认为从社会的观点看,亦有A优于B。这 就是帕累托最优状态标准,简称“帕累托标准”
微观经济学第十章 法大商学院 岳清唐
– 可以比较的7种情况又形成3种社会观 点:
A优于B:包括左上角三种情形
微观经济学第十章 法大商学院 岳清唐
9
– A与B无差异:中间的一种
– A劣于B:包括右下角三种情形
总结
– 2人社会对2种可能的资源配置状态的选择标 准是:如果两人中至少有1人认为A优于B, 而没有人认为A劣于B,则从社会的观点看, 亦有A优于B;如果两人都认为A与B无差异, 则从社会的观点看,亦有A与B无差异。
第十章 一般均衡理论 与福利经济学
一、一般均衡理论简介 二、福利经济学简介 三、 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 四、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 五、生产和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 六、完全竞争和帕累托最优状态
1
第一节 一般均衡理论简介
市场之间的相互作用
2
一、局部均衡与一般均衡
--局部均衡:分析其它条件不变时某种商 品供求均衡及其价格决定的方法。 --一般均衡:分析所有商品和生产要素的
马克思的一般均衡理论(一)
马克思的一般均衡理论(一)内容摘要:一般均衡理论并不是西方经济学的专利。
早在瓦尔拉斯之前,马克思就一般均衡与帕累托最优的关系及一般均衡的存在性、稳定性等问题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论述,从而提出了比较系统的一般均衡理论。
马克思的一般均衡理论虽然没有取得西方一般均衡理论那样“严密”的形式,但它在内容上显然要比西方一般均衡理论深刻得多。
关键词:一般均衡;价值规律;自由竟争Abstract:Thegeneralequilibriumtheoryisnotthepatentofwesterneconomics.Beforewalras,Marxhad expoundedtherelationbetweengeneralequilibriumandparetooptimum,thenatureofexistenceandst abilityofgeneralequilibriumminutely,andputforwardsystematicalgeneralequilibriumtheorythereby. AlthouthMarxiangeneralequilibriumtheoryhasnotobtainedastrictform,itisdeeperthanthewesterng eneralequilibriumincontent.Keywords:Generalequilibrium;Lawofvalue;Freecopetition在中外经济学界,一提起一般均衡理论,人们就会立即想到瓦尔拉斯体系和阿罗—德布鲁模型。
这样,一般均衡理论似乎就成了西方经济学的专利。
实际情况当然不是如此。
在瓦尔拉斯之前,马克思就深入分析了人类社会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的资源配置问题,对一般均衡与帕累托最优的关系、一般均衡的存在性、稳定性等问题,都作了比较详细的论述,从而提出了比较系统的一般均衡理论。
马克思的一般均衡理论虽然没有取得西方一般均衡理论那样“严密”的形式,但它的提出不仅比西方一般均衡理论要早,而且在思想上比西方一般均衡理论要深刻得多。
马克思经济学辩证均衡理论体系初探(论)
模型,不会改变这里的结论。我们只需将各部类的 价值方程式c+v+m=w,变成c+v+r(c+v)=kw 进行推导就行了。
扩大再生产模型比之简单再生产模型,只是放 弃一个不积累的假设,且积累率和资本有机构成都 保持不变;依其条件其经济按“常量”速度增长。虽
然有时间因素,仍然只是一个比较静态分析。 4.扩大再生产模型的静态发展:宏观均衡。
即总供给等于总需求。从价值形态看,(5)式 左边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但计算上有差别①;为
免混淆,用Y表示。将(5)式的右边重新整理,得:
Y=[I(v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m。)+Ⅱ(v+m。)]+[I(△e
+△v)+Ⅱ(△c+△v)]+[工c+Ⅱc]
34
万方数据
其中,I(v+m。)+Ⅱ(v+m1)是社会消费总
额;I(△c+△v)+Ⅱ(△c+△v)是新增投资总 额;I c+Ⅱc是不变资本价值补偿,即折旧。分别 用C、I、D表示消费、投资和折旧,令:
(5)
从物质形态看,(5)式的左边是两大部类生产 的产品总量,即社会总产品量,它构成社会的总供 给;右边的是消费需求和生产需求总额,它构成社 会总需求。设
AD:[I(c+△c)+Ⅱ(c+△c)]
+[Ⅱ(v+△v+m1)+工(v+△Ⅳ+m1)] AS:I(c+v+m)+Ⅱ(c+v+m) 贝0有:AD=AS
《当代经济研究》2005年第7期
马克思经济学“辩证均衡"理论体 系初 探
杨继国
(厦门大学经济学系,福建厦门361005)
摘要:均衡和非均衡分析是现代经济学的两种基本分析范式。研究发现,马克思经济学包含一个局部均衡、一 般均衡、非均衡及其相应的微观均衡、宏观均衡、静态均衡和动态均衡组成的理论体系。依次对应的是:第二 含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局部均衡理论,平均利润率理论——一般均衡理论,简单和扩大再生产理论—— 静态一般均衡和动态一般均衡及以之为基础的宏观均衡和非均衡理论。与现代均衡理论不同的是,马克思的 均衡理论是涵盖所有均衡和非均衡形式的、统一于价值规律的、逻辑一致的辩证体系;其均衡的具体途径和内 容与现代均衡非均衡理论有本质的差别,尽管在某些量的方面可能相同。
一般均衡理论(1)
4个市场的相互关系
5
◆正向影响: 替代
(a)原油市场:S↓ → P↑,Q↓ (b)煤市场: D↑ → P↑,Q ↑
互补
◆,Q↓ (d)汽车市场:D↓→ P ↓,Q ↓
P汽油↑→D原油↑
Q汽油 ↓→D原油 ↓
D原油↑↓
P汽车
Q 汽车 P煤 Q煤
D原油↓ D原油↑
1
一、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
• 通常情况下,我们把只讨论一个产品或要素时的市场均衡叫 做局部均衡(partial equilibrium)。
• 本章将讨论不同商品在不同的市场供求之间的相互影响和这 些商品价格的决定,即一般均衡(general equilibrium)。一般均 衡状态就是所有市场同时出清、所有价格同时决定的一种状 态。
因此在一般均衡理论中每一商品的需求和供给不仅取决于该商品本身的价格而且也取决于所有其他商品如替代品和互补品
第十章 (1) 一般均衡理论
一般均衡理论试图证明:供求相等的均 衡不但可以存在于单个的市场,而且还可以 同时存在于所有的市场。这个理论是整个西 方经济学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部分,即西方微 观经济学论证“看不见的手”原理的一个必 要环节。
2
1、局部均衡
研究的是单个(产品或要素)市场。其方法是把 所考虑的某个市场从相互联系的构成中“取出” 来单独加以研究。因此,某市场的需求和供给 曲线共同决定了市场的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
3
2、一般均衡
将所有相互联系的各个市场看成一个整体来加以研究。 因此,在一般均衡理论中,每一商品的需求和供给不 仅取决于该商品本身的价格,而且也取决于所有其他 商品(如替代品和互补品)。见课本P322:4个市场的 相互关系。
7
D
马克思经济学的生产函数及其基础上的一般均衡
有 劳动创造价值 , 其他要素则凭借所有权来分享 收 币出现 以后 , 价值 的外在 尺度取得 了货 币计量 的形 益 。马克思经济学的生产 函数概念从一般意义上来 式。资本主义 的特征是资本雇佣劳动并且 由市场决 说与主流经济学生产 函数 的概念是相通的 , 都表示 定价格。这些抽象的概念深刻揭示 了资本主义市场
生 产 函数是 西方 主 流 经 济 学 的 概 念 , 述 了一 形 式 的马克 思 经 济学 生 产 函数 , 分 析 其 几 个 主要 描 并 种 纯技 术关 系 , 般 都 舍 象 掉 了制 度 因素 。经 济 增 一 长理 论 的深 入分 析意 味着制 度 因素 必须 纳 入研 究 视 形 式 , 也就 是 由一 般形 式 的 隐性 生 产 函 数 予 以显 性 野 , 制 度 引入 到增 长 理论 以后 , 为增 长理 论 分 析 化 。在 显性形 式 的基 础上分 析 了它 的稳 态 路径 和变 在 作 起 点 的生 产 函数 , 也必 须引人 制 度 因素 ; 者 认 为制 动 规律 , 或 由此 揭 示 了资 本 主义 市 场 经 济 的 生产 方 式
二马克思经济学生产函数的简单显性形式及相关分析2一马克思经济学生产函数的显性形式设该生产函数在l这个单位工人必要劳动的维度上可连续变化因此在数学上满足连续可微的条件据上文对生产函数一般特性的描述用数学工具可简单概括出马克思经济学生产函数的显性形式
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
21 年 第 2 01 期
马 克思经济学的生产函数及其基础 上的一般均衡
( 马克 思经 济 学生产 函数 的推 导 一) 必 要 劳动 。
在提出马克思经济学 生产 函数 的一般形式 之 前, 对符号进行如下约定 :
() 2 式满足 :m () l f1 =∞ i
马克思的一般均衡理论
马克思的一般均衡理论【摘要】马克思的一般均衡理论是经济学领域中的重要理论之一,其对均衡与失衡的探讨深刻而独特。
本文将首先介绍马克思对一般均衡理论的贡献,探讨其分析方法与模型构建,并分析其在当代经济学中的影响。
同时也将指出马克思一般均衡模型的局限性。
结论部分将总结马克思的一般均衡理论,展望未来研究方向,并讨论马克思的理论对当代经济学的启示。
通过对马克思的一般均衡理论的深入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经济学中的均衡与失衡现象,为解决当代经济问题提供新的思路和启示。
【关键词】马克思,一般均衡理论,均衡与失衡,分析方法,模型构建,当代经济学,影响,局限性,总结,展望,未来研究方向,启示。
1. 引言1.1 背景介绍【马克思的一般均衡理论】马克思的一般均衡理论是指其对经济体系中各种要素相互作用的探讨和分析。
马克思在其著作中深刻地思考了人类社会的经济组织形式及其影响,提出了许多对当代经济学有着深远影响的理论观点。
马克思一般均衡理论的研究是对传统经济学思想的一次革命性突破,为后人提供了丰富的理论资源和思想借鉴。
马克思的一般均衡理论源于对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结构的深刻反思和批判。
他认为,资本主义社会中存在着生产要素的私有制、商品经济的泛滥、利润追逐的盲目竞争等一系列问题,这导致了资源配置的不均衡和社会矛盾的不断加剧。
马克思在对这些问题的思考中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一般均衡理论体系,试图找到解决现实问题的路径,并提出了一些革命性的改革方案。
通过对马克思的一般均衡理论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解决当代经济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为经济学研究提供更为深刻和全面的理论支持。
马克思的一般均衡理论在当代经济学领域仍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启示意义,对今后经济学研究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1.2 研究目的【马克思的一般均衡理论】马克思的一般均衡理论作为经济学的重要理论之一,对于理解经济系统的运行机制和经济发展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通过对马克思一般均衡理论的深入探讨,揭示其对当代经济学的启示和意义,探讨其在经济学理论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般均衡理论(General Equilibrium Theory)
根据新古典一般均衡的概念,当经济主体在给定偏好、技术和商品所有权的情况下,实现最优时,“不存在使价格发生变动的机制”。新古典的框架要求在其他条件给定的情况下,经济主体只对价格的变动反应,既然价格不变动,也就不存在均衡的变动。
格朗蒙的短期一般均衡理论
20世纪70、80年代法国经济学家格朗蒙(Grandmont)发表了一系列论文试图将阿罗一德布罗(Arow-Debreu)模型动态化,发展了短期一般均衡理论致力于寻找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虽然意识到Arow-Debreu一般均衡模型表面上的动态特征,遗憾的是,Grandmont预期函数仍然建立在严格的概率统计基础上,他的努力实际上没有超越Ar-row-Debreu框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认为过去 50年里经济学没有发生多少变化,许多最近的经济理论创新,不过是将静态的最大化工具用于分析动态问题,虽然时间在纯粹静态条件下得以考虑,但是却错误地认为能够将特定时间分配从事特定活动。这样,时间和完全知识、完全可预测在本质上是相容的。
一般均衡是经济学中局部均衡概念的扩展。在一个一般均衡的市场中,每个单独的市场都是局部均衡的。
一般均衡的目标是经济效率最优,即经济福利最优。
一般均衡理论的发展
一般均衡理论是1874年法国经济学家瓦尔拉斯(Wal-ras)在《纯粹经济学要义》(“The mere economics to iustice")一书中首先提出的。经希克斯,萨缪尔森,阿罗,德布鲁等人延伸和完善。
阿罗——德布鲁(Arrow-Debreu)一般均衡理论,它主要是为了研究竞争的市场均衡。它的一个主要假设,也是新古典经济学的一个基本假设,将市场制度安排作为外生给定。一般均衡理论经过阿罗、德布鲁和哈恩等人运用数学形式加以修饰,已经变得更加完善。
马克思的一般均衡理论
马克思的一般均衡理论【摘要】本文将从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对马克思的一般均衡理论进行探讨。
在我们将对马克思的一般均衡理论进行概述。
在将分别探讨马克思对经济发展的理论、劳动价值论在一般均衡理论中的应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的均衡理论、马克思对商品经济的分析以及马克思对剩余价值的理论。
在将分析马克思的一般均衡理论对经济学的影响、对其理论的评价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通过对马克思的一般均衡理论的探讨,可以更深入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核心思想,以及对当今经济学的启示和影响。
【关键词】马克思、一般均衡理论、经济发展、劳动价值论、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剩余价值、影响、评价、未来发展。
1. 引言1.1 马克思的一般均衡理论概述马克思的一般均衡理论是他对经济学领域的重要贡献之一。
在这一理论中,马克思探讨了经济体系中各种经济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力图揭示一个完整的经济系统中的均衡状态。
马克思认为,经济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不仅涉及生产、分配和消费等方面,还包括了劳动力、资本、剩余价值等重要概念。
通过分析这些要素之间的关系,马克思试图建立起一个包括整个社会经济结构的一般均衡模型。
在这一模型中,马克思强调了劳动力的价值、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以及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的各种矛盾和冲突。
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深入研究,马克思希望揭示出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本质和运行规律,为未来的经济发展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借鉴。
2. 正文2.1 马克思对经济发展的理论马克思对经济发展的理论主要集中在他的资本主义批判理论中。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制度内在地包含着矛盾和危机,这些矛盾和危机将推动社会向更高级的形式转变。
他认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不是稳定的,而是充满着动荡和冲突。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是利润追逐和资本积累。
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工业化的发展,资本主义经济会不断扩大市场和生产规模。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马克思指出,贫富分化加剧,社会矛盾也越来越尖锐。
微观经济学-一般均衡理论ppt课件
*
经济效率
帕累托最优( Pareto-optimality )标准是指社会资源配置达到了最优的状态。对于衡量资源配置优劣的指标,采用的是个人效用。 帕累托最优标准通常可以用来作出判断:当社会中其他人效用量不变而其中至少有一个人的效用增加时,就代表着社会经济从较劣到较优状态的变动,称为帕累托改进。
IB
v
V’
e
a
b
c
d
f
g
盒中的任意一点,对应消费者A的消费量(XA, YA)和消费者B的消费量( XB, YB),且XA+XB= ,YA+ YB= 盒子垂直边上的任意一点,表明消费者不消费X; 盒子水平边上的任意一点,表明消费者不消费Y.
OA
OB
XA
YA
XB
YB
IA
IIA
IIIA
IIIB
*
生产可能性曲线的特点
向右下方倾斜 一种产出的增加必然伴随着另一种产出的减少 边际转化率就是生产可能性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 向右上方凸出 边际转化率递增 边际报酬递减
生产可能性曲线的解释
生产可能性曲线揭示了稀缺法则,任何经济不可能无限量地生产。 任何一个经济必须做出选择,选择就有机会成本,具有凸性的生产可能性曲线反映了“(机会)成本递增法则”,原因在于资源并非完全适应于其他可供选择的用途,即资产专用性。 生产可能性曲线上的任意一点都隐含着资源配置是有效率的,亦可被称为帕累托效率。 选择按生产可能性边界上的哪一点进行生产,也就是决定了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与为谁生产。
小 结
帕累托最优 帕累托改进 生产可能性曲线
纯交换经济的一般均衡
交换的帕累托最优状态是无差异曲线的切点,在切点上两条无差异的斜率是相等的。 要使两种商品X和Y在两个消费者A和B之间的分配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则对于这两个消费者来说,这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必须相等。
第十二章 一般均衡理论 《微观经济学》PPT课件
Q1k=Q1k(P1,…,Pn) … Qmk=Qmk(P1,…,Pn)(12-5)
12.2 瓦尔拉斯一般均衡理论
• 厂商k对各种生产要素的需求函数是: Q(m+1)k=Q(m+1)k(P1,…,Pn) … Qnk=Qnk(P1,…,Pn)(12-6) • 我们可以加总所有v个厂商对商品的供给以及加总所有v个厂商对各种生
max πk=P1Q1k+…+PmQmk-(Pm+1Q(m+1)k+…+PnQnk) s.t. Q1k=F1k(Q(m+1)k,…,Qnk) … Qmk=Fmk(Q(m+1)k,…,Qnk)(12-4) • 式中:πk是典型厂商k的利润函数,其利润水平由该厂商所生产的产品数量和投
入的生产要素数量决定。
第12章
一般均衡理论
12.1 一般均衡理论概述
12.1.1 一般均衡与局部均衡 • 局部均衡理论只是研究单个市场或几个相关联的市场的均衡问
题,而一般均衡研究一个经济社会中所有市场的整个价格体系 的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和所有单个市场均衡价格同时决定的问 题。
12.1 一般均衡理论概述
12.1.2 一般均衡的具体含义 • 完全竞争市场一般均衡的严格定义是指满足以下3个条件的一组价
12.2 瓦尔拉斯一般均衡理论
居民户h对生产要素的供给函数为: Q(m+1)h=Q(m+1)h(P1,…,Pn) … Qnh=Qnh(P1,…,Pn)(12-2) 居民户h对商品的需求函数为: Q1h=Q1h(P1,…,Pn) … Qmh=Qmh(P1,…,Pn)(12-3)
12.2 瓦尔拉斯一般均衡理论
产要素的需求。第i种商品的市场总供给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容摘要:一般均衡理论并不是西方经济学的专利。
早在瓦尔拉斯之前,马克思就一般均衡与帕累托最优的关系及一般均衡的存在性、稳定性等问题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论述,从而提出了比较系统的一般均衡理论。
马克思的一般均衡理论虽然没有取得西方一般均衡理论那样“严密”的形式,但它在内容上显然要比西方一般均衡理论深刻得多。
关键词:一般均衡;价值规律;自由竟争在中外经济学界,一提起一般均衡理论,人们就会立即想到瓦尔拉斯体系和阿罗—德布鲁模型。
这样,一般均衡理论似乎就成了西方经济学的专利。
实际情况当然不是如此。
在瓦尔拉斯之前,马克思就深入分析了人类社会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的资源配置问题,对一般均衡与帕累托最优的关系、一般均衡的存在性、稳定性等问题,都作了比较详细的论述,从而提出了比较系统的一般均衡理论。
马克思的一般均衡理论虽然没有取得西方一般均衡理论那样“严密”的形式,但它的提出不仅比西方一般均衡理论要早,而且在思想上比西方一般均衡理论要深刻得多。
一、一般均衡与帕累托最优在经济学中,均衡的严格意义是指经济主体行为的相互一致。
在市场经济中,如果某种商品的供给和需求恰好相等,就说明卖者的销售行为和买者的购买行为相互一致,市场实现局部均衡。
如果所有商品的供给和需求同时相等,就说明所有卖者的销售行为和所有卖者的购买行为相互一致,市场就达到一般均衡(1)。
马克思十分重视一般均衡的重要性,认为它是实现资源有效配置的必要条件。
他明确指出:“要想得到和各种不同的需要量相适应的产品量,就要付出各种不同的和一定数量的社会总劳动量。
这种按一定比例分配社会劳动的必要性,决不可能被社会生产的一定形式所取消,而可能改变的只是它的表现形式,这是不言而喻的。
”(2)可见,在马克思看来,社会总劳动量根据不同的社会需要量在不同产品生产之间按比例进行分配的问题,是任何社会任何时代都必需面对和解决的一个基本经济问题,所不同的只是,不同社会按比例分配社会总劳动的具体形式会有所不同。
显然,如果社会总劳动量按不同产品的社会需要量进行了正确的分配,那么,各种产品的社会供应量和社会需要量就都相等,人们对所有产品的生产行为和消费行为就是严格一致的。
因此,社会总劳动量按正确的比例在不同产品之间分配的状态,实际上就是一般均衡状态。
以上所述是一般均衡最一般的含义,它对任何社会都是适用的。
在商品经济社会,一般均衡将采取某种特殊的形式。
“在社会劳动的联系体现为个人劳动产品的私人交换的社会制度下,这种劳动按比例分配所借以实现的形式,正是这些产品的交换价值。
”(3)这是因为,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劳动产品取得了商品的形式。
一方面,由于生产资料归私人所有,商品生产者都是独立地进行生产,生产什么,生产多少,怎样生产,完全是个人的私事,劳动产品也归生产者自己占有和支配,因此,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私人的性质,是私人劳动。
“只有独立的互不依赖的私人劳动的产品,才作为商品互相对立。
”(4)另一方面,由于社会分工,商品生产者又是互相联系和互相依赖的,私人劳动的总和形成了社会总劳动,因此,生产商品的劳动又具有社会的性质,是社会劳动。
商品生产者私人劳动的这种社会性质,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生产者的私人劳动必须作为一定的有用劳动来满足一定的社会需要,从而证明它们是总劳动的一部分,是自然形成的社会分工体系的一部分。
另一方面,只有在每一种特殊的有用的私人劳动可以同任何一种有用的私人劳动相交换从而相等时,生产者的私人劳动才能满足生产者本人的多种需要。
完全不同的劳动所以能够相等,只是因为它们的实际差别已被抽去,它们已被化为人类劳动力的耗费,作为抽象的人类劳动所具有的共同性质。
”(5)私人劳动的这二重社会性质,前者反映为产品必须对别人有用,后者反映为产品必须具有共同的社会实体。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是矛盾的,这种矛盾表现在:作为私人劳动,生产纯属个人的私事,生产者可以自由支配生产,产品也归私人所有;作为社会劳动,他的生产不能离开社会来进行,他的产品必须满足社会的需要。
在商品经济条件下,这一矛盾只能通过商品交换来解决。
如果商品生产者能顺利地把商品卖出去,他所生产的商品的使用价值就可实现为社会的使用价值,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就得到解决。
反之,如果商品卖不出去,那就说明,尽管他的商品是为社会生产的,但事实上社会并不需要,他的私人劳动得不到社会的承认,不能实现为社会劳动,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就不能得到解决。
因此,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正是这个基本矛盾,使得支配资源配置的依社会需要量“按比例分配社会劳动”的规律,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取得了价值规律的形式。
价值规律实际上表明了,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商品生产者的私人劳动实现为社会劳动的数量界限。
因为价值规律首先是关于商品价值决定和实现的规律。
而商品的价值决定和实现,实际上涉及两个层次的问题。
第一个层次是单个商品价值量的决定和实现问题。
马克思把商品的价值看作人类劳动的凝结,认为商品的价值量应该用它所包含的人类劳动的量来计量,后者可用劳动的持续时间来计量。
但决定商品价值量的劳动时间,不是个别生产者生产商品实际耗费的劳动时间,而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6)这就是第一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第二个层次是某种商品价值量的决定和实现问题。
在论述这个问题时,马克思提出了第二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他首先指出了提出第二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必要性。
他写道:“说商品有使用价值,无非就是说能满足某种社会需要。
当我们只是说到单个商品时,我们可以假定,存在着对这种特定商品的需要,——它的量已经包含在它的价格中,——而用不着进一步考察这个有待满足的需要的量。
但是,只要一方面有了整个生产部门的产品,另一方面又有了社会需要,这个量就是一个重要的因素了。
因此,现在有必要考察一下这个社会需要的规模,即社会需要的量。
”(7)这个“社会需要,即社会规模的使用价值,对于社会总劳动时间分别用在各个特殊生产领域的份额来说,是有决定意义的。
”(8)如果把一个部门生产的商品总量当作一个商品来看,它的价值就由该商品所包含的社会必要劳动量来决定。
而“按比例分配社会劳动”,是指将社会所支配的总劳动量,按照对每种产品的特定数量的需要,按比例地分配给不同的生产部门。
每个生产部门依此分配的劳动量,才能得到社会的承认,才是社会必要劳动量。
“只有当全部产品是按必要的比例进行生产时,它们才能卖出去。
社会劳动时间可分别用在各个特殊生产领域的份额这个数量界限,不过是整个价值规律进一步发展的表现,虽然必要劳动时间在这里包含着另一种意义。
为了满足社会需要,只有这样多的劳动时间是才必要的。
在这里界限是通过使用价值表现出来的。
社会在一定生产条件下,只能把它的总劳动时间中这样多的劳动时间用在这样一种产品上。
”(9)如果用来生产某种商品的社会劳动数量,同要由这种产品来满足的特殊的社会需要的规模相比太大,那么这种商品生产上耗费的社会劳动量就有一部分得不到社会的承认,这个商品量在市场上实际实现的社会劳动量,就比它实际包含的社会劳动量小得多,这个商品量必然要低于它的市场价值出售,其中一部分甚至卖不出去。
与此同时,如果用来生产某种商品的社会劳动量,同要由这种商品来满足的特殊的社会需要的规模相比太小,这些商品在市场上实际实现的社会劳动量,就比它们实际包含的社会劳动量大得多,这些商品必然要高于它们的市场价值出售,它们的一部分社会需要甚至不能得到满足。
只有当生产所有商品的社会劳动量都是按社会需要量所决定的正确比例进行分配时,这些商品生产上耗费的社会劳动量才能得到社会的承认,这些商品才能全部按市场价值出售。
此时,所有商品的供给和需求恰好相等,市场处于一般均衡状态。
当一般均衡实现时,资源的配置已经达到了这样一种程度,以致于不可能在不减少其他商品产出的情况下增加某种商品的产出。
因此,一般均衡状态是帕累托最优的。
二、一般均衡的存在性马克思在论述一般均衡的含义时,实际上提出了价值体系和均衡价格体系的概念。
根据马克思的观点,价值是商品的内在属性,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
一个商品的价值只有在交换过程中,通过与之相交换的另一个商品才能相对地表现出来。
在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中,一个商品的价值是通过与之相交换的货币来表现的。
因此,价格是商品内在价值的外在表现形式。
商品的社会价值或市场价值,就其表现形式来看,也就是商品的市场价格。
当各种商品的市场供给和市场需求恰好相等时,各种商品就按各自的市场价值出售,这样的一组市场价值,就是商品的价值体系。
因为价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所以,各种商品按与各自的市场价值出售,实际上就是按与各自的市场价值相一致的市场价格出售。
因为这样的一组市场价格保证了所有市场同时出清,所以,这组市场价格实际上就是均衡价格体系。
那么,这样的一组均衡价格在理论上是否存在呢?根据马克思的观点,价格是商品内在价值的外在表现,均衡价格是和价值相一致时的市场价格,各种商品的均衡价格是和各自的市场价值严格一致的。
因此,均衡价格体系的存在性问题,实际上就是价值体系的存在性问题。
而商品按价值出售意味着商品的供给和需求恰好相等,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如果供求一致,它们就不再发生作用,正因为如此,商品就按照自己的市场价值出售。
”(10)“商品按照它们的价值来交换或出售时理所当然的,是商品平衡的自然规律。
”(11)因此,价值体系的存在性问题,又可归结为各种商品供给和需求同时相等的可能性问题。
在马克思看来,商品供给和需求相等的条件是在商品生产上分配的社会劳动量和商品的社会需要量相适应。
对某一种商品来说,“要使一个商品按照它的市场价值来出售,耗费在这种商品总量上的社会劳动的总量,就必须同这种商品的社会需要量相适应,即同有支付能力的社会需要量相适应。
”(12)对所有商品来说,“如果这种分工(指社会分工——引者)是按比例进行的,那末,不同类产品就按它们的价值(后来发展为按它们的生产价格)出售,这种价格是由一般规律决定的这些价值或生产价格的变形。
事实上价值规律所影响的不是个别商品或物品,而总是各个特殊的因分工而互相独立的社会生产领域的总产品;因此,不仅在每个商品上只使用必要的劳动时间,而且在社会总劳动时间中,也只把必要的比例量使用在不同类的商品上。
这是因为条件仍然是使用价值。
但是,如果说个别商品的使用价值取决于该商品是否满足一种需要,那末,社会产品总量的使用价值就取决于这个总量是否适合于社会对每种特殊产品的特殊数量的需要,从而劳动是否根据这种特定数量的社会需要按比例地分配在不同的生产领域。
”(13)因此,均衡价格体系的存在性问题,可以进一步归结为社会总劳动按不同社会需要的比例在不同生产部门之间进行分配的可能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