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恐惧症治疗案例(最新整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社交恐怖症在心理咨询中的开展

摘要:本文由一例咨询案例引出心理咨询中如何应对社交恐怖症,首先阐述了社交恐怖症的定义、病因、我个人独特理解的形成过程、鉴别诊断、诊断依据;再次归纳总结了前人研究,结合自己的体会给出了前、中、后期的具体可行的咨询全过程;此外,介绍了现在有效切流行的森田疗法在心理咨询中对于社交恐怖症的应用;最后,总结了自己尚存在的问题,现状的不足和自己的建议。希望能够给心理咨询工作者和存在困惑的朋友们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社交恐怖症心理咨询认知行为治疗系统脱敏疗法森田疗法

在一例社交恐怖症的咨询与治疗中,咨询师在与来访者建立良好关系的前提下进行了心理治疗的整合。通过认知领悟疗法对恐怖情境害怕的认识和顿悟,采用行为疗法进行系统脱敏,在咨询了12 次后,来访者逐渐恢复了正常的社会交往行为,减少了回避行为。

初来时来访者对社交产生的紧张、恐惧、脸红症状基本消失,焦虑情绪有了明显缓解,心理治疗取得了突破性进展。[1]

那么心理咨询对于社交恐怖症的处理究竟现状和效果如何,我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我的看法:

1.我对社交恐怖症的理解:

1.1定义:

社交恐惧症(social phobia),又名社交焦虑症或社交焦虑障碍,是指对一种或多种人际处境存在持久的强烈恐惧和回避行为。[2]

1.2病因:

社交恐怖症患者有着比较明显的社会心理学发病因素。研究发现,家庭教育方式、童年期的虐待经历、内向的性格特点可能是社交恐怖症的易感心理形成因素。[6]

1.3形成过程:

我自己总结形成该症一般遵循这样一个规律:本身有回避型人格倾向,自尊心强、性格要强、敏感,有些胆小。早期经验中层收到过伤害,在心理产生了意识得到或意识不到的阴影,从而带有一种负性情绪记忆。这种伤害,留下的伤疤有:自卑感,对自己的怀疑、不自信,担心和焦虑,害怕类似的情境再次发生,逃避类似的情境。伤害影响了认知,对

自己的看法,对事件的看法,从而导致认知歪曲,认为自己不行,担心自己表现不好,别人会议论自己甚至嘲笑自己。遇到类似情境,由于歪曲的认知,加上曾有的伤害体验痕迹,从而产生歪曲的情感体验,这种体验再次强化了歪曲的认知,从而固化了这种观念。此外,因为对类似情境的恐惧,加上成长中一次又一次的有过类似或者略轻微体验,让其愈加想要逃避,或者有种提前的焦虑,随着时间的延长,早期经验导致的伤害若得不到正确的纠正,在越往后越难以克服过来。

我理解可以用下图概括这个恶性循环过程:

1.4鉴别诊断:

1.4.1恐惧症产生的害怕来源于特定的事物和处境,而焦虑症没有具体的对象。

1.4.2强迫症、恐惧症是对外界特定事物产生恐惧,使患者苦恼,从而主动采取回避

方法解脱。强迫症常来自于自身观念,以强迫观念的临床表现,一般很少主动回避,即使回避也是被动回避。

1.4.3精神分裂症其早期可出现恐惧情绪,但所恐惧事物多不固定,或时有时无。且

恐惧的对象多与幻觉、妄想等思维和感性知觉有关系,缺乏自知力,而此例对来访者而言显然没有。

1.4.4抑郁症也有回避外界事物的特征,但并非因为实际威胁而为,而是因情绪低落

引致兴趣的丧失所致。[1]

1.5诊断依据:

1.5.1对某些客体或处境有强烈恐惧,恐惧程度与实际危险不相称。

1.5.2发作时有焦虑和自主神经症状,如心跳加快、脸红、紧张等,表情肌肉紧张,

没有惊恐发作和其他更多的躯体症状。

1.5.3有反复或持续的回避行为,不愿意与老师和同学交往,常伴有自我评价和害怕

批评如说自己不行,自卑。

1.5.4知道恐惧过分、不合理、或不必要,但无法控制(认识到这种害怕是过分的或

不合理的。这种对所恐惧的场合设法回避、预期的焦虑或痛苦烦恼,显著干扰了个人的学

习生活)。[1]

2.咨询过程:

在通览了大量文献后,在心理咨询中更多也更为有效的方法是通过认知领悟疗法对恐

怖情境害怕的认识和顿悟,采用行为疗法进行系统脱敏。我认为这样的一个过程更为合理:

2.1前期

2.1.1了解来访者的基本资料。

包括其家庭、成长环境和经历、是否有过创伤性事件。

2.1.2初步建立良好关系。

建立良好的咨访关系。良好的咨访关系是心理咨询与治疗成功与否的前提条件,因此,在第1 次咨询时,及时向来访者说明咨询保密原则,采用摄入性谈话的方法,利用尊重、

真诚等技巧,鼓励来访者尽情倾诉,减轻其焦虑情绪,引导来访者详细讲出不愉快的事情,使来访者压抑的情绪得到宣泄。[5]

2.1.3诊断。

首先,若来访者具有完整的自知力,可以排除重型精神病,也许为恐怖症精神症。

其次,要了解的几个问题:来访者的自知力、神经活动的内在一致性是否在正常的范

围内;性格如何;其问题发生在何时;有哪些心理和身体上的放映;产生了哪些不良的影响。通过谈话、观察和倾听,结合之前的资料,对其进行细致的了解分析。

此外,结合SDS、SAS、SCL-90 量表测量其恐怖、人际关系敏感性、焦虑、抑郁程度,来判定来访者是否存在心理异常,症状的持续时间、强度、是否泛化到其他方面以及其恐

怖的对象。

最后,根据求助者的主诉(倾听)、情绪和肢体反应(观察)、社会表现(倾听、谈话),结合心理量表测量结果,判断求助者为神经症类型的人际交往问题——社交恐怖症。

2.2中期

2.2.1制定咨询目标

经过对所收集资料的整理和分析,同求助者协商,针对其目前心理问题造成的影响,

确定如下咨询目标。

具体目标:通过治疗改变求助者错误的认知,形成对自我的一个适当的评价,运用系统脱敏的治疗方法,消除紧张情绪,恢复正常的人际交往,保证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近期目标:目的在于辨认并纠正错误的思维模式,树立信心,要求来访者完成某些行为工作,并使其暴露于自己因恐惧而回避的环境。若使其表现的行为好转,须结合认知领悟疗法纠正引起来访者焦虑、紧张的错误认知,以减轻其期待性焦虑;再次,须进行行为脱敏和社会技能强化训练以减少回避行为,协助其建立正常的社会交往行为。

最终目标:能运用所学到的调适心理状态,完善个性,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建立良好的人际沟通模式,习得健康有效的人际交往技巧。

远期目标: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使人格健全趋于成熟,能够勇敢、从容的面对社会交往情境。

2.2.2选择咨询方案

据求助者的情况,在征求上级心理咨询师的意见后,在上级咨询师的指导下,经同求助者协商并同意采用认知领悟疗法,放松训练法等方法进行咨询治疗。

2.2.2.1方法与原理:认知领悟疗法是通过解释使求治者得到领悟,而使症状得以减轻或消失,从而达到治病目的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这是我国心理治疗专家钟友彬先生的首创,是依据心理动力学疗法的原理与中国实情,及人们的生活习惯相结合而提出的。心理动力学疗法源于心理分析,故认知领悟疗法又称中国式心理分析法。行为疗法(或称行为矫正疗法)是非常实用并且常用的方法。它以条件反射学说和社会学习理论为基础,一般采用正负强化的奖惩手段来改变或塑造人的特定行为。系统脱敏疗法不仅以经典条件反射理论为基础,而且也融合了操作条件反射的部分理论--即斯金纳的正性强化和自然消退原则。系统脱敏法是一种最常用的行为治疗方法,它应用“抗条件作用”原理以解除病人的与焦虑有联系的神经症等行为问题。系统脱敏法的基本原则是交互抑制,即在引发焦虑的刺激物出现的同时,让病人作出抑制焦虑的反应,这种反应就会削弱,最终切断刺激物同焦虑反应间的联系。

2.2.2.2双方的责任和义务:告知病人关于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的作用、意义及局限性,让对方明确咨询中应当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咨询的任务是助人之举,激发来访者改变动机,同时强调保密原则。

2.2.2.3时间和费用:每周一次,每次50分种,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要求遵守时间和遵守约定的义务,费用是由学院间接地付给咨询老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